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三字經》讀後感範例(1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45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範例(12篇)

《三字經》讀後感 篇1

“小宇,幫我倒杯水。”“才不要呢,我要看電視!”我不高興地回答爸爸的請求。小時候,那個嬌裏嬌氣不尊敬長輩的我歷歷在目。那時,我的脾氣很不好,對待長輩很不禮貌,直到看了

《三字經》這本書,我才深受啟發,改“邪”歸正。在我讀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三字經》這本書。原本我覺得這本書很乏味,後來有一次,我認真地看起這本書來,發現內容很好看,便仔細地品嚐書香。我看着想着,突然幾個句子映入眼簾:“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看完這句話,我突然反省了一下自己,對照起來:黃香九歲,就能為父親在寒冷的冬天温暖被子,而自己不僅不幫父母做點好事,還對他們不禮貌,哎,太不應該了!我的臉頓時熱了起來……於是那時,我就下了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尊重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從那以後,我就努力改正自己喜歡和長輩頂嘴的壞習慣,主動分擔家務,接納長輩的金言玉語,漸漸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長輩對我的看法,還常受誇獎呢。

《三字經》,謝謝你!是你逐漸改變了我,逐漸完善了我。啊,你像一朵潔白的蓮花,盛開在我的心池裏,香氣馥郁!你如同一盞明燈,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不再迷失!

[點評]:小作者開頭先聲奪人,寫出了“我”之前的'缺點;接着,筆鋒一轉,引出了《三字經》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重點刻畫了“我”的心理活動;然後寫了“我”的改變;結尾抒發感情,表達了對《三字經》感激之情,照應了題目和開頭,使文章得到了昇華。總體來説,文章條理清晰,結構緊湊,把握住重點展開敍述,進行描寫,突出了“書香浸潤靈魂”這個要點。這是一篇值得點讚的習作。

《三字經》讀後感 篇2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但我只喜歡看故事書,這樣的書我一讀就覺得煩人。在爸爸、媽媽面前,我只好無可奈何的打開書,哎?還真順口,讀起來跟順口溜一樣。

起初讀《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順口,很好背誦。但每次爸爸教我讀《三字經》的時候總是板着個臉,很嚴肅的樣子,像老師在輔導我,我就猜到爸爸可能另有用意。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我念得滾瓜爛熟時,爸爸便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香九齡,能温席”,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天冷時幫父親暖牀……

爸爸講到這,我就在心裏暗暗盤算,黃香能幫父親暖牀,那我也能幫爸爸、媽媽暖牀。我早早的就偷偷溜進房間,幫爸爸、媽媽暖牀,一開始我把腳伸進被窩,結果被凍得“啊”的一聲,趕緊把腳縮了回來。我心想:冷死我了,但我一定要説話算數!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於是我硬着頭皮鑽進被窩,不知不覺的'牀暖和起來了,我趕忙叫爸爸、媽媽來休息了,當他們得知我主動幫他們暖牀後,都感動得誇我懂事了。

現在我一邊背誦《三字經》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指導意義,《三字經》已經是我生活中的小老師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三字經》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多玩一會兒能滿足我貪玩的慾望,但多讀會兒書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只要合理的利用時間,我的學習一定會越來越好。

謝謝媽媽送給我一本這麼好的書,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從現在開始我要多多的瞭解《三字經》中指導我們健康成長的道理和故事,讓自己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

《三字經》讀後感 篇3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好處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台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明白。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之後由於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構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個性是讀到:“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此刻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就應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説的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明白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明白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裏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 篇4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説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讀後感 篇5

暑假到來,看看作業上老師推薦的百家講壇,於是我便看了一看,正好碰上錢文忠講的《三字經》,剛開始聽他這這一講還有很多的趣味。講座雖然不長只有四十分鐘,但是很瞭然,不難聽出其中的道理,也不免對我的生活加一對比。從小就聽家長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人交朋友首先要想,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只有以及朋友一同前進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好朋友。這才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是最重要的啊!現在百家講壇都快成敗家講壇了。

《百家講壇》欄目一向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以及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樑”,從而達到普及優異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咱們主要説説近期的錢文忠講的《三字經》吧:

錢文忠的《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以及教誨的重要性。其中很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惟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以及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外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患上就是這個道理。咱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誨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以及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或者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説,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城市受到污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始終如一,一心一意地去經歷,才會有所成,我想,這就是錢文忠講《三字經》的根本目的。

《三字經》讀後感 篇6

《三字經》,它短小的人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一直毅力於燦爛之巔,多少年來一直伴隨中華兒童的人成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放在《三字經》的開頭,講出了人的本性是天生善良的,但由於後天的教育和自己的勤奮程度而差距越來越大。“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述瞭如果學習時不專一,那麼善良的人本性就會受到變遷,最後與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現在的我們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逃學在中學生中都時有發生,我們要學會專一,“一心不可二用”,才可有所成就。

在《三字經》中,有一段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彼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段話告訴我們:聖人孔子曾拜7歲的小孩項橐為師,古代聖賢且能如此勤奮學習,跟何況是我們;宋朝中書令趙晉讀了一輩子《論語》,做宰相之後,仍勤奮讀書;公孫弘為了學習削竹片抄書,他沒錢買書卻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樑上,蘇秦學習疲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晉朝車贏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做燈來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來看書,他們雖然貧窮,卻沒有因點不起燈不學習;漢朝朱買臣邊砍柴邊看書,隋朝李密邊放牛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我們現在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又有老師的悉心呵護,我們 太幸福了。

《三字經》概況了中國上下五千的.歷史知識豐碩,它獨特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人耳目一新;《三字經》雖然重在傳道,可生動有趣,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這讓人在學習中增加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對為人處事、求學交友等方面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三字經》通俗易懂,還可也陶冶情操,提高人民的涵養。

《三字經》讀後感 篇7

這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我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光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能夠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此刻我才明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這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一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能夠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但是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我,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但是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光,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後感 篇8

《三字經》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了我們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今天,我也認真地回顧了這本書。

這本書出自南宋宋元的王應麟,它概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用三字詞簡練、生動的寫出了一些為人處事和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培養我們。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這些故事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領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當我讀到這裏時,感到十分羞愧,對於已經上六年級的我竟還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現在仔細回想,對於平常的學習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課餘時間也花心思學習了,我是否做到對學習專心到志,一絲不苟了呢?想到這裏我深表慚愧,決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在課餘時間也專心致志地學習。

當然,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習,我們也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在於孝敬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在書中有一句話更是深深打動了我:“香九齡,能温席,孝子親,所當執”。我記得在小時候,父母經常講這個故事我聽,説得是黃香在幾歲的時候,母親離世,他和父親相依為命,他待父親十分孝順。酷夏時,他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他為父親温暖被褥。回想起這篇故事時,我不禁淚如泉湧,對於長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僅沒為他們端過一次水,盛過一碗飯,洗過一次腳,相反,我還總是埋怨他們不回來照顧我,現在正是我們回報父母,報效祖國之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報效祖國,回報父母!

這本書不僅講述了許多生動的故事,更是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它讓我明白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好學,誠實守信,能夠讀到如此好的名著,何樂而不為?

《三字經》讀後感 篇9

我讀過很多課外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記載了許多歷史文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記憶猶新的《三字經》有許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它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就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等於一個平庸無知的人,我讀了之後懂得人務必要學習。比如,我剛剛學《三字經》時,只會讀,不明白它的含義,之後,我經過查資料才理解它的意思,並把它記住了。之後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經》,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歲,能讓利。弟於長,宜先知。”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明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自私自利是每個人從小就就應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尊重。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來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久祥和,所以每個人都就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積累了很多豐富的詞彙,瞭解國家的歷史,學會了怎樣為人處世。

《三字經》讀後感 篇10

小時候,隔壁家的老爺爺就教我們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那時候,只知道搖頭晃腦地背誦,卻不知道三字經是什麼。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在傳統教育中,小孩子們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向善,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善良的,所以我覺得在對待他人的時候,都要態度親切。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一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説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

通過讀《三字經》,增強了文學功底,厚積博發。繼承了一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文化。今天在我們改革開放的這個年代,更應該瞭解歷史,借鑑歷史,少走彎路,開拓創新。為人師,為人父母,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後人中,就會多引經據典,增加説服力,同時運用聖賢的智慧,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 篇11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還講了許多孝子的故事,比如説“黃香温席”講的.就是黃香在寒風習習的冬天先上牀把被窩捂熱,這樣父親上牀睡覺就不會感覺冷了。這些孝子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確實,父親母親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陪伴在我們的身旁,養育我們、關愛我們、教導我們。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也要學會為父母做一些事來回報父母。

除了上面的這些道理,《三字經》教育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讀《三字經》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 篇12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台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後來由於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説的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裏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