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七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8W
  篇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最近幾天也不知道咋了,總是處於一種和事佬的境界,今天這位朋友要離婚,咱們談談心理學,明天那位朋友家裏出現了問題,再找我去談談心理學。其實對於心理學來説,我真的只是一個門外漢,我僅僅是因為喜歡而參加了教管中心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併成為了主修老師。的確是聆聽了部分專家的講座,但真正懂了多少,我還真説不出個一二三來。所以每每抱着筆記本給人家説了若干小時以後,總是變得很困擾,或許當事人早已煙消雲散,但我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感慨着人性的變化。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七篇

有幸成為翟老師組織的成長小組成員,是我的意外之喜,想想我連一個心理諮詢三級證書都沒有,翟老師能吸納我,接受我,帶着我經歷心理歷程的成長,實在是幸甚之極。小組承諾的第一條就是活在當下,關注當下的感覺。陸老師提議大家回去看《當下的力量》,北京的湯豐林院長也向我們推薦過這本書。張德芬稱這是一本改變你一生命運的書。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通過閲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認為,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們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擔憂什麼。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接受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我感覺,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我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脱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美好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就像我的朋友們一樣,之所以痛苦難過,也不過是受因為夫妻之間一點點的不愉快,而無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時候不會出現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腦的用上心頭,於是便想象着世界對自己是相當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換來了無盡的辛酸,以後我還會受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實上是當下是當下,過去是過去,將來還需要兩個人共同的付出,悶着頭,一根筋的時候,總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態平靜地放在當下。

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我們該做的不是看着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只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接受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快樂。

這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的書,一本能有所收穫的書。我已推薦給我的朋友們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舒服的姿勢,不急着去實踐,只希望能接納、吸收、消化、改變,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當下的閲讀幸福。拋開過去和未來,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別人做決定,活在當下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陽光。

  篇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中告訴了人們如何對待過去、現在、未來。罈子裏有不少評論貼了,我也來寫寫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讀書後個人體驗是時間感覺變慢,人變得沉穩,不再那麼焦燥。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點是如何看待過去、現在、將來。過去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悔恨的地方,當你能瞭解最重要的是如果度過當下這一秒的時候,你就不會再為了後悔過去沒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費情感。未來則是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害怕的地方,當知道當下這一秒最重要之後,我也不應再為未來的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不安,還是好好度過當下時刻吧。

只要能夠讓心靈處於平和、沉靜的狀態,完成一件緊急的工作,與看娛樂節目、發呆、做其他無意義的事情並無區別。當下這一秒要做什麼,不要跟隨理性、不要跟隨情緒,要跟隨你的心靈。如果今天必須提交一份重要、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投入的工作,即使想通過娛樂來逃避行動的話,心靈也會通過焦慮情緒告訴你,你並未正確度過當下。所以要跟隨心靈,剩下的就很簡單了,觀察到你真正需要的,對我而言通過情緒就能知道,我是否在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以前也研究過GTD,最後的發現對我來説,問題不在於任務如何分類,而在於如何推動自己去做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是值得在當下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緊急、重要四個象限來機械的決定要做之事。可以大段時間的浪費生命,如果這同樣能讓我的心靈處於平靜,什麼也不做,什麼成果也沒有也是一種積極的行為,這是以前從未想過的,所以《當下的力量》對我是更有幫助的一本書。

《六祖壇經》中有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個和尚問一個得道高僧説如何開悟,高僧回答吃飯、唸經、睡覺。和尚説這些我也做啊,高僧則回覆:我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唸經的時候唸經,該睡覺的時候睡覺。用《當下的力量》來解釋,就是高僧所作的在每一刻都是心靈中認為的最重要的事情,因而能夠心無旁繆的行動。而我則在工作的時候想着玩,玩的時候想着工作,為過去而悔恨,為未來而焦慮,經常處於不安的狀態。這些焦慮不安非但沒有任何用處,還消耗了大量身體能量。

當代人喜歡抱怨,抱怨好工作崗位都被佔了,沒錢的抱怨房價太高,抱怨沒有社會醫療保險不足,抱怨CPI漲的太厲害;有錢的抱怨社會腐敗,抱怨有了錢卻沒有安全感要移民;移民的抱怨在國外沒有歸屬感,不能融入主流社會。這些抱怨真的是想通話語來改變不平等不合理嗎?我看未必,絕大多數人只是一種情感宣泄。世界上真的有能不讓人不抱怨的地方嗎?我想確實有,就是在人的心靈深處。跟着心靈指引,過好當下這一秒,絕大多數的抱怨都會消失,變成新生產的東西,或是對路邊小草的欣賞。即使仍然有抱怨,這時的抱怨也是為了推動問題的解決,抱怨不參雜太多的情緒,人們能在抱怨之後平靜的投入下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當下的力量》非常好的一本書,但中文版的翻譯加入了譯者自己的想法,比如生造出來的臨在一詞,再比如臣服,感覺要下跪磕頭似的很不舒服,再比如某章的標題思維逃避當下的策略,讓人容易誤解為想想怎麼逃避當下。所以又買了英文版,果然發現原版中這些讓人彆扭的地方都表達的很清楚。

  篇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這本書看了好久。它用非常哲學的語言講一件非常需要悟性的事情。説實話,讓人看着有點累,但思考的東西也較多。當下在何處?對於生活和世界我們到底看到了、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完全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通往當下的途徑和方法。比方説,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聯繫自己的身體的方式,通過意識到自己的呼與吸,來感受到自己身體的存在,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的通往當下的途徑,比如説自己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自己的環境,也是通往當下的途徑之一。

就説説我們現在的經歷吧!

辦公室裏養了一顆魔豆,關心她的同事們每天給他澆水,把它搬到窗户旁邊曬太陽,並且享受着它每天帶給我們的驚喜,它在以驚人的速度生長着,幾乎是一天一個模樣。就這樣一顆可愛的嬌嫩的小東西,有一天我們在餐廳討論起它來,正在大家大發感慨時同辦公室的一位同事卻驚奇的問:辦公室什麼時間種了一顆魔豆?我怎麼不知道?

同學們正在上課,如果這時你把其中一位同學拉到門外,問其餘的人出去的同學穿什麼衣服,你會發現就連他的同桌也不一定回答得出來。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使我們完全被自己的思維控制。當下在何處?當下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思維死角。

  篇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首先,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見第一章)。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温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着。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停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碴,尤其是與創造A有關的人。所以我們每天疲於奔命,一直在處理、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事、物。可是我們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同樣一件事,幾家歡樂幾家愁。為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事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大腦的思維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製造我們的痛苦,我們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性焦慮和永遠在外在世界無法尋得滿足的肇因,都來自與大腦的思維(第三章)。作者也在書中一再強調: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自我,是我們受苦的元兇。他稱真實的自我為本體或存在(being)。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我稱之為真我,而這也是我們人類有孤離感,惶惶不可終日,始終不快樂、不滿足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會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見是: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小我,來讓自己有真實感。而正因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我們的小我,我們愈感到空虛和孤離。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己,也就是遠離了作者所説的:本體或存在(being)。

作者還提到了一個我們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body)(見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能量場,它是我們過去未被合理地表達和適當地釋放,而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能量常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居在我們身體之中的惡魔,在它沉睡的時候,一切相安無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順利,或是有相關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時候,它就會甦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會突然變了一個人,出現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為。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一件小事情會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這就是痛苦之身被喚醒的結果。

好了,我們有一個不能正常運作的大腦思維,常常給我們找麻煩。現在又來了一個痛苦之身,時不時的跳出來攪局。難怪我們的人生苦多於樂,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好幾個非常實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源自於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活在當下。當下有你所有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時間只是一種幻象,越説越玄了!其實,只要這樣想,就不難明白了。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我們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擁有的,不就是當下這一刻嗎?只要搞定現在這一刻,你就沒有問題了。未來就算一定會來臨,但是它也一定是以當下的方式出現的,不是嗎?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這裏,可是腦子跑到過去了,帶來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或是人在此刻,腦子跑到未來,於是產生壓力、焦慮、恐慌。

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稱之為臨在(presence)(第五章)。臨在指的是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力,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裏面思維的能力,作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觀察者。臨在的力量一來,你的喋喋不休就會停止。還有一個培養臨在、進入當下的方法就是去觀注我們的內在身體(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説,你可以試着把眼睛閉上,然後去感覺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麼你怎麼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覺得到它嗎?有沒隨想覺到氣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你與你的內在身體做更多的連結,這樣就可以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篇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偶然的機會,看見同事在學校班車上看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一書,她極力向我推薦此書並將該書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與神的對話》音頻等素材一?湛獎錘?搖N藝??昧思鋼蓯奔滸延⑽陌婺諶菘賜輳?幼龐窒略亓酥形陌孀邢鈣範粒?醯玫娜肥且槐競檬椋?晌絞切牧櫚募μ籃陀胱約毫榛甑畝曰埃?詹皇鋇叵蜓??峭萍齟聳椋?斂渙嘵牡胤釕現杏?嫠夭募耙羝檔人夭模?級?嵊胙??翹教侄潦樾牡茫?撓惺棧瘢?鍾氪蠹醫渙鞣窒砦業奶寤幔?鄧滴易約旱母惺苡肜斫猓?/p>

《當下的力量》就是以託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訴人們當下(即現在)的重要性。告訴人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該書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裏倒入更多的水。人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正如今年的澳網,李娜苦戰3盤,艱難淘汰大威。李娜所顯示的是她的淡定,關鍵時刻不急、不躁,最後一舉將大威拿下進入澳網四強。接着談到,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該書在後半部分,託利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説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作者在字裏行間讓讀者感到要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維。思維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沒有思維不會影響到意識,沒有意識思維將不復存在,所以別擔心,當你關注當下時,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滿足感,不會有不安,不會有煩惱,你的每時每刻都是充滿了喜悦與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維的見證者,你不等於你的大腦,你的痛苦情緒,都是你大腦的思維製造出來的,而實際上,你的意識根本沒有創造這些思維(痛苦),是思維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製造出來的,它利用了時間,而如果你去觀察這些思維,做為一個見證者,看他們是怎麼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靜靜的看着思維在變化,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會吞噬你的思維(痛苦),慢慢的思維(痛苦)將會消失。如果你的身體裏面有兩個人,那是兩種思維,你要去觀察他們,當他們製造出來一種情緒時,你不要認同他,你越認同他,那你就會被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思維控制。

  篇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可以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悦、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從今天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篇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説:給點兒吧。陌生人説: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説: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説: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有時,人們不停地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自己的內在。一個人的真正財富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他真正擁有着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哲學家笛卡爾在寫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時,他自認為他已經找到了真理。實際上,他表達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將思考視為存在並且認同于思考。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存在作為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超越而且還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説,作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只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才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就會感覺到存在,但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

是的,讓你的思維處於靜止並試着超越你的思維,思維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來説並不是最為關鍵的。事實上,人們80%—90%的思維不僅是重複的,而且還是無用的,而且由於思維的運作障礙和消極的本質,大部分思維都是有害的。然而我們卻對思維上癮,因為我們認同思維,從思考的內容和活動中獲得自我的感覺。因為我們認為,如果我們停止思維活動,我們將不復存在。思維在本質上是一種求生的機器。攻擊、防範其他的思維,收集、儲藏和分析信息——這是它所擅長的,但是這些不具有創造性。所有真正的藝術家,不管他們是否知道,都是在無思維的、內在寧靜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聲稱他們的創造性突破來自於無思維狀態。對美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調查令人吃驚,調查結果顯示,在那個短暫的、決定性的創造本身的過程中,思維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説,絕大部分人不具有創造性的簡單原因,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維,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維。身體或生命的奇蹟不是通過思維來創造和得以維持的。很明顯,有一種比思維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禪宗大師用頓悟來描述短暫的開悟或短暫的無思維、完全臨在的狀態。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偉大和神聖,你需要臨在意識。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的寂靜和不可思議的浩瀚?你是否傾聽過,真正地傾聽,森林中山泉的聲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傾聽過寂靜的夏夜鳥兒的歌唱聲?當你的思維寧靜時,你才會關注到這些。你必須暫時卸下你個人問題的包袱、過去的和未來的包袱,以及你知識的包袱。否則,你將會視而不見、聽如未聞。你需要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才行。

當你體驗到了這些臨在時刻,你可能不會意識到你是短暫地處於無思維的狀態。這是因為這種狀態與思維之間的間隔太窄。在思維開始活躍起來之前,你的頓悟可能只會持續幾秒鐘,但是它確實發生過了;否則,你就不會體驗到這種美好。對於美的感知和創造,思維無能為力。只有完全處於臨在狀態裏,那種美或神聖才會產生。

然而,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人們只認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無意識於本質的存在。又由於每一個形式(form)都是變動不定的。他們就活在恐懼裏。這種恐懼造成了他們對自己、對其他人類很深的誤解,也扭曲了他們對世界的知見。

宇宙如果發生震動,而導致世界末日的話,隱含生命仍會如如不動,不受絲毫的影響。《奇蹟課程》裏犀利地揭露了這個真理:凡真實的必不受威脅。凡不真實的必無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識地與隱含生命維持着連繫,你就會珍重、會愛、會衷心地尊重外顯世界,和生存於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現於世的每一個眾生。你也會知道每一個形相終將化滅。究竟來説,世間的一切不再那麼重要了。誠如耶穌説的,你已經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説的到達了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