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論語》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後感(集錦15篇)

《論語》讀後感1

我對《論語》很感興趣,就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裏去找,其中,找到了兩則關於學習的名言,讓我來説一句非常不錯的,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那是出自《論語。為政》中的句子,這句話言簡意賅,我是這樣理解的:學習態度要實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會進步的人。

我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要認真領會,不能一知半解,對不懂的問題要虛心請教,不能不懂裝懂,這樣,才能學有所長,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還要温故而知新,每學一點知識,都要回顧一下,思考今天所問的問題,才能對明天的問題有所準備,複習今天的知識,才能引導自己對明天要學的知識去深刻理解,先為己師,才能為人師。這也是《論語。為政》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所表達的含義。

《論語》讀後感2

孔子的生活方式深入到每一個國人的生活之中。孔子説“君子謀道不謀食”,當然,他是肯定人的現實利益的,此話只是強調了人還應該超越這種狹隘的利益,所以孔子“飯蔬食,飲水,曲耾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這種單純的生活方式深刻的影響了歷代知識分子,使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清貧而高貴的生活方式,它厚重了國人的人格,堅持了國人的氣節。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其一生的感歎,可這可謂是千年一歎,此後千年,這被歷代國人奉為自己的人生參照標準,每個人都將這一標準用來衡量自己人生的境遇,至今依然。總之,孔子的生活方式本是獨特的,但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卻漫延了兩千年,滲入了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除此之外,《論語》的精彩之處還比比皆是,如“可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還有孔子那種肯定人受天命支配,有認為人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而開創一番事業,進而天命即生生不息的觀念,至今都是熠熠閃光。總之,《論語》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經典就應常讀,常讀常新。

《論語》讀後感3

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半部《論語》修自身。儘管《論語》只是一些簡單的對話,但包含了大量為人處世的大原則、大道理。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糧食店”。可以説,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們這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精神食糧”。《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首創語錄之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書中用簡潔而又含義雋永的語言,講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某樣東西給激活了。《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嚮往。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吧!

《論語》讀後感4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列位子所著。

初讀《論語》,我感到無比乏味,因為我領會不到其中的奧妙所在。但隨着年級的升高,知識的積累,我漸漸領悟到了——

《論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教我們做“真人”的。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若想治天下,就一定要學會做“真人”,這樣你才能做一個讓百姓擁戴的明君。俗話説的好:“禮讓孝為先”《論語》十分注重孝道有些關於“孝”家喻户曉的説法: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願``````由此可見,孔子也是一位孝子。

《論語》崇尚做“真人”,做孝子,做君子。我對君子的理解是處處行俠義,不易生氣,不易與別人爭論,鬥嘴``````孔子對君子的理解是君子擁有高尚的道德,遠大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

《論語》教會我許多東西,教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教我做一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紅領巾,教我做一個道德高尚、胸懷寬廣、視野開闊的國小生,它更教會我做一個遵紀守法、愛護祖國、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中國人!

《論語》讀後感5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説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後感6

據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思想,統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個人對該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見,見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義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會犯上,不會犯上也就不會作亂,更談不上謀反了,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P1)。我們要推翻封建統治必須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論語》自然是首當其衝。,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説,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

《論語》讀後感7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意思是:在三個人裏,一定有一個人是我的老師,我要學習他的優點,改過自己的毛病。

他教會我要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

我們班有個外號叫”閻王爺“的人,有個優點,就是拔河時一個頂倆,力大無窮。

還有一個值得我學習,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母老虎“,文武雙全,上課時雖然愛説話,但也愛發言,每次上課都讓她回答,我要向他學習上課時積極發言。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

還有一個人,他不好之地數以萬計,只有一張喜報三張牛,考試最少十七分,最高七十二分,老師不得不批評他,唉,我真為他的學習擔憂,真是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時刻記住這句話。

《論語》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説:學習好像生怕趕不上,又害怕把學到的東西丟掉了。“

配的啟蒙故事是《映雪讀書》,講的是孫康小時很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很想夜以繼日地攻書,可家時貧窮,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辦法學習了 ,特別是到了冬日,漫長的黑夜他有時很難入睡,實在沒辦法,他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牀上默默背誦。一天夜裏,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下了一場大雪,到處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借着雪光讀書呢?他急忙回屋拿來書,藉着雪光一看,字跡很清楚,比一盞小油燈 還強。從此以後,孫康經常夜裏蹲在雪地裏映着雪光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裏,不覺得寒冷和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於成了著名的學者。

我想孔子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放鬆,一放鬆就要退步,必須有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東西學的更快,學過的東西記得更牢。啟蒙 故事裏的孫康就是這樣做的,在那樣苦的情況下攻讀,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學者。我們做為學生就更應該向他學習,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根本不用受那樣的苦 ,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學習。

《論語》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論語通解》中的一則,使我感觸很深。“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意思是孔子談到公冶長時説:“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做妻子。雖然他曾經蹲過監獄,但那並不是他的罪過。”於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公冶長做妻子。

一次我們班的某某好學生沒有帶作業,她給老師説了一聲,老師就説“沒關係,下次帶來就行了。”

可是我們班的某某壞學生壞學生沒帶作業,給老師説後,老師大發雷霆的説:“你怎麼沒帶作業,沒帶就是沒寫,去把作業抄xx遍”。

從這件事來看,我開始覺得老師太偏心了,對好學生對好學生不但不讓她罰寫還用那麼親切的語氣説,可是對壞學生又吵又罰簡直是兩個極端啊!

可是反回來好好想想老師這樣做也有她的原因,壞學生每次都不寫作業到學校説他們沒帶作業,就算他們寫了老師也不會相信的。

好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每天按時按點完成作業,就算他們真的沒寫也不會有人説他們。

這就説明你想從壞人變成好人是不容易的,你做一件好事別人還以為你有什麼大的陰謀呢。

《論語》讀後感10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它教了我怎麼做人、怎麼學習、怎麼對待自己的親人。

《論語》是一個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論語》傳到漢代出現了三種傳本。東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用的就是《張候論》的傳本。

《論語》還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學説,《論語》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論語》還十分不容易令人真正領略其中深刻的意義,而且其中的詩句又是非常的多。例如“不患人知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做什麼事都要其中勤奮,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為他人着想;把國家看成第一;尊老愛幼……孔子的一句句話都真有説服力啊 !

《論語》當之無愧為我們的國學經典。

《論語》讀後感11

今天我看了三條論語的意思,它們都在我生活中遇到過,一條是: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這樣的: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我經常有知之為直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一次,我在做作業,我有一題我不會做就問媽媽,媽媽只提示我,她問我會不會我就説會,媽媽説你不會還要説會,你會就説啊。

我一定要改掉不知為不知的壞毛病。

還有一條就是: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它的意思就是:君子對於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一切按道義行事。

我覺得我在這一方面有些缺點,就是有時會反抗命令。

還有一句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識是這樣的:父母年齡,不能不知道。一因長壽而喜,一因年高而懼。

這是我在論語裏面學到的知識那你呢!

《論語》讀後感12

寒假的時候,陳老師陪着我們一起讀了《論語》這本書,它記錄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歡一節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教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温習?

於是,我開始反省自己今天在這些事情上有沒有真的做好。早晨,媽媽讓我幫忙給妹妹取一雙襪子,我立馬就去拿了,妹妹還謝謝了我,我聽了以後心裏很開心;中午家裏來客人了,有一位小朋友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小女孩,我真誠的邀請她和我一起玩我心愛的玩具,想到這裏我的心裏就樂開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規作業,卻沒有温習學過的知識,我覺得很慚愧,想想老師那麼辛苦的教我們知識,我們卻總是一邊學一邊丟到腦後,從來不知道“温故而知新”,以後我要堅持温習我學過的知識,那樣我才會越來越棒!

學會每天反省自己,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的好,就要繼續保持,哪些方面沒做好,就要不斷改進。我希望我讀完了《論語》以後也可以把裏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我更加優秀!

《論語》讀後感13

“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就是德,沒有品德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優秀,也是無用的。”這是我讀完了《論語》之後懂得的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説過的名言警句合集,這些名言使我懂得了許多人生道理,也讓我知道了“君子之德”的重要性。

孔子説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小人與君子的天壤之別,君子眼中,最重要的是品行與法制,而小人眼裏只有自己的利益,君子都是顧全大局的,而小人只顧自己小利得失,這也是高尚與低俗的區別。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特別深,“君子不器”雖然這句話非常短,但十分明瞭的指出了“君子”的特點:不像器具一樣,只有一方面的用處,他們都是品德高尚,很有才幹,並且忠於國家的人才呀!

我又仔細想了想,我在生活中有沒有做到像君子那樣的品行呢?我有時候犯了錯,會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有時候作業沒寫完,會向老師隱瞞,這都是小人之行。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舍小人之俗,習君子之德,做一個新時代的“真君子”!

《論語》讀後感14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説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麼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麼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説“直在其中矣”,你要幹壞事你就幹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幹壞事説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後,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論語》讀後感15

子曰:“富於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的弟子原憲很會理財,有一年春節,原憲準備於家人團聚見,。孔子原憲十分辛苦決定給他一些小米,原憲卻推辭不要,孔子説:“你家吃不完就送給窮人吧!”原憲就接受了,那一次師生間的閒談,原憲問孔子什麼事可恥,孔子告訴他:“你要堅守自己的信仰,不能當國家政治黑暗,就躲開,這就是可恥。”原憲銘記在心,孔子去世時,他才三十多歲,可是他看到壞人當道,好人遭殃的形勢,過着自食其力,清貧的生活。十幾年過去了,子貢做了衞國國相,打聽到同學原憲,便來見他,子貢以為原憲病了,而原憲的回答卻讓子貢告辭而別。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們可以看出原憲的守信,即使再貧窮也要堅信仁義道德。聽了老師的教誨銘記在心,從不違背,同時賣商品的女商販的堅信,在外即使弄虛作假老闆發現不到,但仍然要堅信自己並説出了非常驚人的回答。

一個人是否守信只有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的人非常守信,而對自己放鬆的人則是滿口謊言,無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