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56K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1

於永正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説:“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

朗讀的亮點,不僅體現在學生朗讀得聲情並茂上,即“結果”上,更體現在老師的引導上,即“過程”上。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説讀得有感情了。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硬任務。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為確保每個學生達到讀正確、讀流利,於先生是嚴字當頭,“一字未宜忽”,就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別來,歎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張田若先生説:“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學生是否把課文讀熟了。”所謂“精讀”,就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字面背後的意思。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這期間離不開老師的必要講解和朗讀示範。老師的範讀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好、朗讀好,萬萬不可缺少了老師的範讀。課堂上先生和學生經常互讀,互相朗讀是“對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對話”只是理解為“你説我説”,也包括“你讀我讀”。過程真的比結果更重要。有過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導學生把書讀好的“過程”,更是他追求的亮點。

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人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裏説的“載體”即語言文字。閲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閲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意文兼顧”,才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樣品味過之後,接着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讀。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裏?語文的味道在哪裏?在關鍵的詞句裏,在理解後的朗讀裏。

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裏,在“字詞句段篇、聽説讀寫書”裏。特級教師李夢鈐説過:“這法兒那法兒,鑽研不好教材就沒有法兒。”確實如此。當教師把教材真正讀懂了,讀出味兒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而來了,自然語文課也上得較簡單了。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2

第一次聽説這本書時,是在於永正老師去世一週之後,只看書名,我以為是一位資深語文名家從專業的理論角度向讀者闡釋語文之教法,對於高深的理論性的東西,我內心有些抗拒。但真正翻開時,才感受到這是名家作為一線教師立足生本課堂積累下來的最樸素又最難得的實戰經驗。句段篇章,從俗不從雅,從易不從難,行文之淺顯如涓涓之細流沁入心田。

於老將自己從教以來的點滴感悟簡單的分成了四部分呈現在這本書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輯《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裏》。國小階段的課文篇目相對固定,現在的'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在我上國小時的課本中出現過,同一篇課文被不同的老師反覆的講過。怎樣導入、哪裏可以表演、哪裏可以拓展延伸、哪裏可以"多元解讀"……當我拿到一篇文章時,我能想到的能出彩的點,似乎別人全部都想到了。要想上出"新意"、講出"亮點",對於一個菜鳥級別的老師來説難上加難。就像書中所説,一堂課沒有亮點意味着什麼?它雖不能和失敗畫等號,但至少意味着平庸。

除去用花架子來製造亮點,語文課真正的亮點究竟在哪裏呢?於老師在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裏,再説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説讀寫書"裏。字詞句段篇是我們學習語文的載體,聽説讀寫則是要語文課程應該留給孩子的基本的素養,但四者又不是平起平坐的,要以讀寫為重。

指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很重要,講解是分析,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是綜合,能躍出紙外,能賦予作品生命,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授課老師能指導學生把文章讀好,這節課就成功一大半了。怎樣才能讀出亮點呢?第一:強化初讀,要求人人把課文讀順,把握文章情感基調,讀出人物的輪廓。第二:通過提示語、標點符號、語氣以及表情等能夠傳情達意的元素來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三:老師範讀,讓學生聽出人物對話的弦外之音。第四:關注人物身份、性格、年齡。如此朗讀,學生通過大量朗讀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便能將文章中需要意會的地方讀出自己的`感悟。文貴自得,有些知識老師講也講不清楚,但學生讀多了,見多了,自然會懂。

讀懂了,就要會用,體現在書面上,那就是寫的能力的展現。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一定有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然而苦於課堂容量以及上課時長的限制,拓展延伸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但這種課堂上生成性的知識,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最能展示學生的風采和授課老師的功底。於老師在書中呈現的用"關心"進行造句訓練的片段,頗引人深思。他首先出示一副"老師家訪圖"並對圖中的人物身份進行假設,減少學生造句時不必要的麻煩。然後讓學生造句,並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身份造句。最後,要求學生用上"關心"來寫一段話。從詞到句到段的過渡,依託一幅形象的圖畫就能變得行雲流水,妙趣橫生,也很好地解決了低年級學生因襲和乾巴的問題。

總之,語文課要想上出亮點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琢磨,多鑽研。國小語文不需要上的多麼花哨,簡單為好,但讀寫環節,一定要紮實,紮實,再紮實。

語文很簡單,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時時刻刻,來源於社會的方方面面。於老師這些讓我們拍案叫絕的語文教法似乎也沒有太高深,讀罷反求諸己:這麼簡單的方法我怎麼沒有想到?我如果能多想一步就好了……要知:這一小步如攀山之頂峯,舉步維艱。

大道至簡。語文也是如此。教之能力需要自己去修煉,教之方法,還需自己去參透。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3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高尚的人談話。這幾天,我讀了十幾頁《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就像參加了於永正老師主講的語文學科培訓。書中共有四輯,明確的教學理念,典型的課例細節處理,對語文課的寫字、閲讀和作文教學都有醍醐灌頂般的指導。讀其書如見其人,於永正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從事國小語文教學近二十二年,我一直都在反思,怎樣去上好語文課?怎樣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我作為語文老師,要向於永正老師學習,從平時教育教學的點滴中去反思,更容易理解。語文教育,到底能給學生留下了什麼?於老師回憶上過的.十幾年語文課,已經忘記老師上過的內容。但他的語文老師給他留下了語言,認識了近4000個漢字,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語言資料詞彙,留下了較好的語感,使他不假思索地綴字成文;留下來認識和情感;留下了初步書寫的能力和閲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了興趣和習慣。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教的不僅僅是課文,而是語文。用教材教識字、教寫字、教讀書(包括朗讀)、教表達,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因此,於永正老師十分重視朗讀。是朗讀讓學生喜歡語文,是朗讀讓他們有了悟性。他還十分重視寫字,重視讀寫。不管是培養學生哪方面的習慣,於永正老師都用盡心思去思考:如何激發學生興趣,這是最大的法寶。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學生的識字與寫字能力。識字與寫字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於老師抓住這個基礎,紮紮實實地教國小生識字和寫字。當然,要想學生把字寫好,教師必須自己練字,給學生做好正確的示範,同時再進行細緻的寫字指導,效果會更好。寫好字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

寫字就是育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可以修身養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內心狀態。這更加堅定了我帶領孩子們練字的決心,教學中,我要時刻以於老師為榜樣,注重加強對學生書寫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