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讀完這二十一回,我十分佩服劉備的鎮定、智慧。又用一件小事證明曹操對士兵,將士的態度。還有,曹操的一段話,就基本上確定了他統一時各軍閥的消滅順序。

劉備為了不讓曹操起疑,在家裏幹那些奴隸活。為什麼不養花養魚之類的,非幹這力氣活呢?因為他這樣,讓曹操認為他在低三下四的幹不該自己乾的活,自然對自己也低三下四,一可避免曹操來找劉備麻煩,二可避免曹操對他的懷疑,有利於董承之類的人來往,商量大事,這對劉備,反曹人等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當正其開始“論英雄時,一定把劉備嚇的不輕,而且寫出了曹操對一些人滿不在乎,有袁術、袁紹、劉景升、孫伯符、劉季玉、張繡、張魯、韓遂等人,而對劉備則高看一眼,在將來曹操建國時,這幾個人加上劉備,是曹操的阻礙,其中,心腹大患就是劉備。

雲長的忠表現有三點,第一,在關公在屯土山約三事時,有二條表現了他的忠,雲長兄降漢帝,不降曹操,忠於國知劉備不落,不管千里,便當辭去,忠於人。關雲長剛正不阿的表現就是——忠心。第二當曹操賜戰袍於關雲長,關雲長接受,但把戰袍穿在裏面,外面仍是劉備給他的戰袍,不忘兄長之恩,時時想念兄長。這是關雲長的忠心的表現——想念。曹操忙一場,他“奸相枉將虛禮待,豈知關羽不降曹”,這正是關雲長忠心的表現。

本回中有惜刀殺人一計——程是説:“劉備若在,必投袁紹,今若使雲長破了袁紹之兵,經必疑劉備而殺之矣。備既死,雲長又安往乎”。我想,如果劉備真的死在這一計上,那雲長也一定不會放過曹操,因為雲長也是有頭腦的。

“暫顏良,誅文丑”兩名大將,被袁紹視為左膀右臂的兩名大將,讓關雲長不費吹恢之力的殺了,不得不説,關雲長被叫做“武聖”,真是名不虛傳。關雲長“下刀”有三個要點:“穩、準、狠”。只有“穩”才能手起刀落,將對手斬於馬下,否則當他再斬時,他的小命就可能保不住了。“準”,同樣要找敵人的弱處,否則如果內穿護身甲,就白斬一刀,同樣會丟掉小命。對敵人,要狠,否則敵人狠了自己便弱了,如果斬時有憐憫之心,那日後麻煩大了,會後悔的。關雲長值得每個人學習。無論對學習功課,還是對待敵人。

最後,關公還是守大義,去找他的頭頭——皇叔劉備了,曹操雖不樂意但在小山頭上約的三事自己答應了不得不照辦,但又不明説。別人都説曹操是奸人,可我認為他和關雲長一樣,是正人君子,只是在利用別人而已。

關公過五關斬六將真是太厲害了,充分表現了關雲長的英勇、大膽、自信、穩重。

我很喜歡關公的這種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我最喜歡關公的忠義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2

“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這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個謎語。一提到諸葛亮,他那膽識過人、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的形象便浮此刻人們的眼前:使用“空城計”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騙過了司馬懿;乘着濃濃霧氣“草船借箭”,騙過了曹操……他永遠是那樣的意氣風發、羽扇綸巾!

可當我讀到諸葛亮的《出師表》那句“先帝知臣謹慎”時,不由激動地叫出了聲:“諸葛亮謹慎?胡説!他都看錯了人——馬謖,派他守住街亭,結果馬謖失守,落荒而逃,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媽媽笑道:“話可不能這麼説,你先看看《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九回吧!”

我帶着疑惑翻開了第三十九回:劉表的原配夫人死了,大兒子叫劉琦,後孃對他不好,準備讓自我的兒子繼位。劉琦急死了,就請教他的叔叔劉備。劉備很高明,他説:“你去問我的軍師諸葛亮吧!”劉琦就去問諸葛亮,諸葛亮聽着不正面回答,還故意岔開話題。之後,劉琦告訴諸葛亮:“我有一本絕版好書,先生要不要看?”諸葛亮也是喜歡學問的人,就答應了,跟他到了樓上。等諸葛亮一上樓,劉琦立馬抽掉梯子,轉身跪下:“先生啊,你非教我不可!”諸葛亮見逃不了了,便説:“疏不間親,我也沒辦法呀!”劉琦道:“如今僅有您能夠救我了,放心吧,外面沒人。”諸葛亮這才給他講了歷史上“太子申”的故事,劉琦就聽懂了。看到這,我心中不由暗暗讚歎,諸葛亮是等沒有人的情景下才跟劉琦講的,並且不是直接説,只是借了些歷史典故暗示劉琦。結果劉琦請兵外調,既掌握了兵權,又守了邊疆,還和後孃離得遠遠的,不起衝突。之後的“赤壁之戰”,劉琦外調的一萬多人馬給了劉備很大的力量支持。諸葛亮謹言慎行,是非衝突面前沒有挺身而出,卻能全身而退,還獲益頗豐,這正是謹慎的好處啊!

我小時候就沒能做到“謹慎”二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們在玩,忽然,晨晨推了人,那小男孩撞在了杆子上,腦門上鼓起了一個大包。晨晨媽媽一出現,我就搶着説:“阿姨,晨晨把人推倒了。”只見阿姨的臉色由白到紅,由紅到紫。當着我們的面,晨晨被他媽媽狠狠地修理了一頓。從此,晨晨很少和我説話,再也不跟我玩了。媽媽告誡我説,再真實的事,也要在適宜的時間、適宜的地點,對適宜的人、以適宜的方式表達,否則只能“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幾千年前,老子説過:“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幾千年後,法國大作家雨果説過:“謹慎是智慧的長子。”穿越不一樣的時空,跨越不一樣的國度,對謹慎的理解始終是一致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總是能夠穿越古今中外,沉澱成永恆的真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真乃一部大氣磅礴的好書!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孫權、劉備。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着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僅是“賊”,而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麼認為。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説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説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説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後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④髫?⒊剃擰⒐?巍⒘蹶省⒙?琛⒙莉?鋇熱嗽蚣負躒?潛狽階鈑判愕奈某肌⒕?Γ?廡┤酥行磯嗍譴硬懿俚牡腥四搶錒?吹模?紗絲杉?懿僨笙腿艨實某潭任奕四薌埃?ゴ誘夥矯嫠擔??攘醣父?季蕁叭撕汀薄?/p>

小時候聽別人説曹操佔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後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而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佔盡了天時。

再説孫權,孫權相比於曹操、劉備,優勢在於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業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長人之處還在於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佔據地利又認真經營,使得吳國穩穩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後説説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爭,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兵將都少得可憐,佔領益州後又丟了荊州,總之非常艱難,但劉備打着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着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為自己謀得的一席之地。創立了蜀國,建國之後,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為此奮鬥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麼完了!成為三國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實劉備可以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裏藴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户曉,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為軍事教材,我以後還要不斷翻看、不斷髮現他的價值。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以筆書寫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描繪了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從黃巾之亂到三國歸晉,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的細緻描寫,《三國演義》無疑是那立於文學頂峯上的明珠,璀璨而奪目。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就如書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董卓趁機奪權,諸侯紛紛聯兵討伐董卓。但是他們明面上打着扶匡漢室的旗子,背地裏卻做着損人利己的勾當,畢竟在這亂世,誰都企圖分一杯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孫權各自稱帝,自此三國鼎立。而三國後期,吳、蜀勢力逐漸衰弱,哪怕聯盟也不足以與魏國抗衡,失去孫權的東吳更是強弩之末。隨着蜀國被滅,吳國脣亡齒寒,司馬炎公開以晉代魏,最終三國歸晉……

一本書,一百二十回,八十五萬個字,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當陽一戰。趙將軍的英勇身姿,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他甘為劉備肝膽塗地,更以一己之力,力戰羣雄單騎救主,為小主人殺出一條血路。後人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他確實擔當得起他常勝將軍的美名。如果説論武,不得不提常山趙子龍,那説文就絕對少不了運籌帷幄的卧龍先生——諸葛亮,他直至死亡都在為蜀國做出貢獻,僅僅是為了報當年的三請之恩。赤壁之戰他巧算天時借東風,不損一兵一將就“借”走了曹軍十萬支箭。又僅憑一身才學舌戰羣儒,面對上位者依舊從容淡定;在司馬懿攻城之時,面對十萬大軍面不改色,更是利用司馬懿謹小慎微的弱點鋌而走險玩了一出空城計,時至今日仍被人津津樂道。魯迅評價其“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着實讓我們後人佩服不已。

自古以來仁服天下,謀奪天下,暴失天下,而劉備的大仁大義更是讓關羽、張飛等一眾英雄好漢甘願為其上刀山下火海。劉備雖再謀略上落於曹操之後,但是他高尚道德卻為後人所稱譽。仁,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劉備的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一向以德服人,實乃我們的榜樣。

通過《三國演義》這一部歷史的著作,我深刻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可以沒有趙雲的驍勇善戰,可以沒有諸葛亮的料事如神的本事,但是你至少具備他們的忠與劉備的仁。如果你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你也只不過是一個披着人皮的白眼狼罷了。左拉就曾説過:“忠誠是通往榮耀之路。”因為忠誠,關羽成為一代武聖;因為忠誠,趙雲成為一代名將;因為忠誠,諸葛亮成為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你若想證實你的實力,首先證實你的忠誠。

書籍是先人留給後輩最好的禮物,但是世上又有什麼東西可以十全十美?哪怕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是一樣,它的價值一直備受爭議。但是我認為,我們只需要知道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就,這就夠了。一本泛黃的舊書,一杯清香的茶,這就是生活。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腦海裏仍然浮現着蜀魏吳大戰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劉邦一統天下,到三國蜀魏吳爭奪天下,又到司馬炎一統天下,正驗證了這句話。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文武雙全的曹操,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勇猛善戰的張飛,還有霸道的董卓……但讓我最敬佩的是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書中有關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帶領着十五萬大兵殺到了西城縣,可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羣文官,城內只有二千五百餘兵士,怎麼辦呢?聰明的諸葛亮十分鎮定,讓軍士收起了旗幟,並讓他們躲起來,不要説話,還讓幾十個軍士裝扮成百姓去打掃街道。他自己則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了,心裏很疑惑,下令退兵。別人一問,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行動。哈哈哈!愚蠢的司馬懿被聰明的諸葛亮給嚇跑了,司馬懿知道後,肯定會後悔莫及吧!

笑着笑着,我心裏忽然冒出一個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諸葛亮那麼鎮定,那麼臨危不懼,就好了。每次,無論是期會考試,期末考試,大大小小考試……只要老師一通知,我當天晚上必定不會有個安穩覺。我在睡覺前會對自己説:“沒關係,就一次小練習嘛!沒什麼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雖然在嘴邊這麼説,心裏還是有點發虛,拼命地讓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堅持不到一分鐘,我又怕了。萬一沒考好呢?我用被子蒙着頭,去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它。我也嘗試數羊睡着……總之,我嘗試了九九八十一種辦法,也未能成功。就這樣,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會變成一隻大熊貓。哎!要是我有諸葛亮一半的鎮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呵!有趣的三國!細細品味三國,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計謀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歎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説:“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脱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只要看過三國演義,有誰不為諸葛亮先生的驚人智慧而傾倒?不為黃蓋的忠心耿耿而感動?不為曹操的奸詐而氣憤?

但是,令我記憶猶深,還是那位空城觀景,胸藏精兵百萬,輕搖羽扇,已定天下三分的“三國第一智者”諸葛亮。

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頭圍一條綸巾,手拿一把羽扇,嘴角常常掛着一抹笑,無論時局多麼驚險他都雲淡風輕,運用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這講的不正是他嗎?

他,是我崇敬的人,他,智慧超羣,聰慧過人,我最喜歡的故事“草船借箭”就是由他主演的。

這講的是孫權的手下週瑜,一直都很妒忌諸葛亮的才華,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天,周瑜故意為難他,跟他説“我能夠在一天之內殺死兩名曹操的大將,但你務必要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只箭”他聽後,輕搖羽扇,嘴角含笑,雲淡風輕的對周瑜説“不用十天,三天就夠。”這番話可把周瑜氣的直噴火“哼,十,不,三天,造十萬支箭,做白日夢去吧,這怎麼可能?等着受罰吧!”沒想到,他推測好了天氣,讓曹操認為那是真人,連忙讓士兵放箭,這還不算,放完箭,他玩心大起,喊道“謝曹丞相送箭。”這可把對面的曹丞相氣得火冒三丈。

他,善攻心計,“七擒孟獲”即可體現。善於算計人心,但也有忠有義。

這個戲碼,秉承“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讓他成功收復西南少數族,堪稱攻心計的典範!他一次次擒捉住孟獲,孟獲卻一次次以各種理由表示不服,甚至説第七次在被擒住才服,自然,第七次,他仍擒住孟獲,又仍把孟獲放了,這次,孟獲輸得心服口服,對諸葛亮其人甚為佩服,南中地區就此重歸蜀漢管控。

他,對自己的國家忠心耿耿,直到最後一刻也在護國。我們也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永遠的保衞自己的國家,直到最後一刻!

因着劉備三顧茅廬的真心感動了他,他就立下誓言,一生只有他這一位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沒有辜負自己的誓言,無論劉備多麼落魄,他都竭盡全力去輔助劉備,讓自己的智謀奠定劉備的勢力,簇擁劉備成為帝王,劉備死後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忠心匡扶幼主,最終也是因保衞國土而死在軍營的帳篷裏。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的忠心耿耿讓我感動,他的智慧超羣讓我崇敬,他的……他,是我崇敬的人物之一,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東西,例如: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驚慌,你越慌就越找不到辦法,要沉着冷靜,臨危不亂,才能想到對策。要寬容待人,不要小肚雞腸,永遠不要輕視敵人……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部重要文學名著,是一本值得一再去看的書,每一次重温都有不同的體驗,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沒有《紅樓夢》的悽婉哀怨,也沒有《西紀行》的神奇縹緲,這是一首常人用血肉之軀譜寫的歷史悲歌。當我望到一

個個早已從書中認識的人物活生生地在熒屏上泛起,當我望到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殘牆斷壁,血流漂杵,就會感得牧櫚惱鷙常那種開天闢地的威風凜凜,又豈是那些卿卿我卧冬光怪陸離所能相比的。壯哉,《三國》!

下面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熟悉和望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賞識的就是曹操了,固然為了凸起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舊沒有扼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峭蟮,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同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愛才如命,也是曹操值得賞識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尺度,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以為自古以來的開國天子和復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管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去去不出里巷,這毫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泛起在天下不決,恰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但願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誇大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分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責備求全,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由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良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好比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回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文,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由於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寬大曠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襟懷胸襟。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鋪,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鋪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立場。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期近也情趣不改,他的很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暑假裏饒有興趣地閲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看完這本書的感受有很多:有輕蔑,那董太師為了一位女子,竟與自己的貼侍呂布針鋒相對,大鬧鳳儀亭;有慨歎,呂布終非忠實之人,但他除暴安良,為了天下百姓除了董卓這一大害,真是有義;也有震撼,策見樊能,大喝一聲,樊能驚駭,破頭而死,又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這一喝一挾,真不愧是鼎鼎的“小霸王”,當然,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帶給我的許許多多的感動。

因友誼而感動。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曾説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報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以忘恩,天人共戮。”這一句句鏗鏘有力的字眼,那真實可貴的友情溢於言表,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董卓、呂布這類鼠輩所不能比及的,平時稱父稱子的,最後竟為一個女子轉目為仇,互相猜忌,互相殘殺,不是我説得富麗堂皇,而是事實就是這樣。

話説曹操等一行人將關公圍困,關公權衡利弊,不得已投降於曹操,但關公是人降心不降,曹操愛惜關公此等人才,便以客禮相待,用金錢、飾物、美女以誘之,試圖麻痺關公的心志,但關公毫不鬆懈,將曹操相送的綾錦及金銀器皿都送與二嫂收貯,又送美女十人,關公命伏侍二嫂,張遼勸關公從事於曹操,但關公答道:“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皇叔厚恩,誓以其死,不可背之…在這樣一種充滿利誘的環境下,有如此堅定的心志的人,試問天下間有幾個。

卻説關羽被孫權害死,漢中王聞之,哭倒於地,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曰:“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這一番話真真切切地感動了我,一方面,我有云長已忘的傷痛,另一方面也為這兄弟間的情深意厚而感動。張飛聞雲長已故,也旦夕號泣,血濕衣襟,誓死也要為關兄報仇,最終失去理智,命喪黃泉。關羽、張飛的死去,這對劉備來説是沉重的打擊,如同失去了自己的左右手。這大半輩子的情誼因時間、戰爭的磨練而更熠熠生輝。

為正義而感動。孔融薦禰衡與曹操,沒想到這禰衡是正義凜然之人,決不與曹操此等奸雄同流合污。當日,禰衡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

慨慨的幾句話罵得曹操是狗血淋頭,真是大快人心!後文有詩歎曰:“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想到三國演義,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這經典的開篇詞。好一個“是非成敗轉頭空”,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詮釋了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

三國演義以三絕為特色:智絕,奸絕,義絕。

智絕毋庸置疑便是諸葛亮了,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試問三國中難道還有人的智慧可以超越他嗎?

我們也應該去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但我們要學的並不是他的兵法,畢竟這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用處了,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方法,要學習他去巧用天時地利人和。不管做什麼事,人和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成功的實施一個方案。反之,要是人不和,不管你這個方案是多麼完美無瑕,沒有人願意實施,一切也都白搭。

至於“奸絕”是誰,不用我説,大家也肯定都已經心裏有數了。沒錯,那就是曹操。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經典名言,也是曹操的處世之道,呂伯奢是曹操祖父曹嵩之結義兄弟,該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後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殺。後得到中牟縣令陳宮的鼎力相助。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呂伯奢家。見故人之子來到,呂伯自然喜出望外,趕緊去買酒,並讓家人殺豬招待曹操一行。而曹操在屋子裏聽到磨刀的嚯嚯生,以為呂家起了歹心,於是就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後來看見被縛住的豬才知道錯殺好人,於是與陳宮倉皇出逃,在路上遇到外出打酒的呂伯奢,便將錯就錯的殺死了呂伯奢,陳宮大驚,責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卻説出了他的處世格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説曹操是奸絕。

義絕是是我影響最深刻的一絕,義絕以關羽為代表。而最能體現關羽義絕的事件便是千里走單騎。關羽雖然投降曹操,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當他得知自己大哥劉備的消息後,就不辭而別。由於關羽的離開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曹操的部下們一路上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關隘,斬曹操六員大將,東嶺關殺孔秀;洛陽城殺韓福;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佔的古城外殺蔡陽。最終和劉備相會。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要像關羽一樣重情義,不為利益所誘惑,無論如何也不出賣自己的朋友,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夠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總而言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有許多人物的性格都非常值得學習,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這個寒假重讀《三國演義》,仍舊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我終於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了。《三國演義》,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説,流傳極廣,影響很大。《三國演義》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一直敍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為止,差不多一個世紀。讀完了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聖諸亮和常山趙子龍。

我非常敬佩諸葛亮,因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勝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這樣,是由於他對具體情況善於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如在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兩大戰鬥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查對方兵力部書,根據地形和客觀實際情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方案,才“輕鬆”擊敗了敵人。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用“空城”,就是因為他對敵方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到,諸葛亮的正確判斷,是在他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當我讀到這裏,我不禁為諸葛亮提心吊膽,如果司馬懿打進來怎麼辦呢?當看完之後我村不住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對他的膽識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趙雲的勇敢和忠心。在長阪坡他為救後主,七進七出。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正是他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你知道嗎?在漢水時,黃忠、張著被魏軍圍住,趙雲前往救援。他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雲救出黃忠和張著回到營中。曹操親率大軍而來,趙雲隻身在外;威風凜凜嚇得曹軍不敢向前,最後趙雲與埋伏的士兵一起進攻打敗了曹操。有詩讚曰:“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每次讀到這,我全身熱血沸騰,就好像和趙雲並肩作戰一樣,沉浸在戰鬥的氛圍裏。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常山趙子龍渾身。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男人看‘三國’,女不看‘西廂’”。我認為是男人就要讀《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其中人物的優點,如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勇敢,也可以引以為鑑,如馬謖驕傲自大、紙上談兵失街亭,曹操諱疾忌醫最終病死。這樣一部可以學習、借鑑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是的,在三國故事的滾滾波濤中,呈現了無數英雄好漢。英雄,一個既令人嚮往又讓人崇拜的的字眼,究竟誰是真的英雄?

有人説:呂布是英雄,他武藝超羣,勇奪三軍……有人説關羽是一個英雄,他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被稱為武聖……為後世敬仰;有人説,曹操是一個英雄,他討董卓,破呂布,滅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北方……奠定魏晉之基業。也還有人説劉備是英雄,他招賢納士、愛惜人才,救民於水火,深得民心……可我覺得,三國故事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他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雖然沒有超羣的武藝,但他卻是智慧的化身,他運籌惟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又是正義的代表,胸懷雄才偉略,聯吳抗曹,輔佐弱小的劉備建立蜀漢。他還是忠良的典範,為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説到諸葛亮的智慧,堪稱千古奇才。他知天文,曉地利,未出茅廬時,便已定三分天下。他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把大火燒得曹操焦頭爛額;舌戰羣儒,使東吳羣臣無以對答;三氣周瑜,使周瑜臨死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七擒孟獲,剛柔並濟使其心服口服;空城退敵,使司馬懿自歎不如……這無不體現出他的聰明才智。諸葛亮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其軍事才能上,他還發明瞭木牛流馬,興修水利和木棧道,不僅使蜀漢人民豐衣足食,成為天府之國,而且使蜀道不再難於上青天。這些有口皆碑的傳奇故事為歷代後人所敬仰。每每讀到這些故事,我都愛不釋手。盼望着將來長大能成為像諸葛亮一樣的人物。聰明智慧,考上理想的大學,將來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諸葛亮還是正義與忠貞的典範。他拒絕了孫權的高官厚祿,不畏曹操的威逼利誘,而是一心輔佐弱小的劉備,成就蜀漢的霸業。在魏強蜀弱的形勢下,他不畏艱辛和困難,堅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聯吳抗曹。不僅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還以西川為根據地建立蜀國。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內修政理,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為蜀漢的霸業奮鬥終身。諸葛亮的《出師表》堪稱千古佳篇。這篇文章不僅是他對先帝知遇之恩的雖死難報的心情表述,更是他為國為民奮鬥終生的理想信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在今天我們會聯想到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爺爺。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心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的人。這就是我喜歡諸葛亮,認為他才是真正英雄的原因。

三國故事中的英雄們各具其態,有長有短,透射的智慧至深致遠,細細品味,回味無窮,感受頗深。這就是我魂牽夢繞的三國故事,這就是我品三國論英雄的樂趣之所在。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國!你是一段崢嶸的歲月:烏黑的狼煙,遍地的焦土,一面染血的殘旗熊熊燃燒,紛紛擾擾,血如殘陽,浪潮滾滾,亂世英雄競相湧,血鏽軲轆,是崢嶸歲月。

再回三國,再起崢嶸。是蒼天白日,董卓奸詐狡猾謀權篡位,持傀儡號令諸侯民不聊生;望盡東江,好一計火燒赤壁,兇狠的烈火吞噬強悍艦隊,挫敗了來勢洶洶的曹軍;手持彎月刀,長鬍須,怒目圓睜,紅臉關公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那份鏗鏘勇猛在豪氣震得你熱血沸騰。

當你讀完“三國志”後,你會敬佩書中各種人物,他們的傳奇故事在你的心裏不停地播放,給你最深的觸動,你的內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天降一場甘霖將你逗得正歡。讀書是一種非凡的享受,像是傍晚時光中海上的晚風,在映得紅紅的海面上給你絲絲的涼爽。也許,你可能嗜書,也可能厭書,但“三國志”是一本讓你讀之一遍,心存百味,還想再讀一遍的經典。

三國是一段時期的鬥爭歷史,自然少不了戰爭,而在我們這個“信息化戰爭”的時期更需吸收其精髓。劉備三顧茅廬,是皇室貴族劉備為求得賢才而放下身段的故事。雖然我們現在沒有戰亂,更沒有戰爭,但其中的精髓仍貫穿古今永恆於世;又如赤壁之戰,給人的印象就像那場熊熊烈火,照得明亮,當你細細回想時,它彷彿低聲細語的告訴你:身處困境,應學習利用身邊的有利條件、鑄造一條光明大道。《三國志》中金戈鐵馬、鐵血焦袍、戰鼓震天、怒浪濤濤,有忠臣精忠報國一腔熱血橫濺殘垣,有奸賊賊膽包天大逆不道禍亂山河,有謀士橫空出世算盡天下,有佳人捨身報恩深入虎穴欲刺奸臣,“鐺鐺鐺”是古琴的嘶鳴,宛如萬古英魂迎聲極盡豪邁奔放的舞姿,舞動蒼穹。這一切讓你生出一種恍惚,這一切彷彿讓你身臨其境。好似又聽到了董卓深夜幽房密謀謀反之事,驚得你花容失色。好似又看到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智慧與膽識,忍不住為之拍手叫好。妙語連珠,精彩絕倫的故事一段接一段,豪情壯志在心中疊了一層又一層,澎湃的熱血滾了一番又一番。到最後內心就像是向東的江水悠揚,悠揚,直至永恆。

泛黃的紙頁,像黃土那樣厚重,埋葬的歷史重重疊疊,在那樣崢嶸的歲月裏;熱血的戰歌、嘶鳴的戰馬、沖天的怒吼······一筆一畫,牽動心神,帶你領略獨特的三國風情,為你繪出精彩動人的畫面。

嗚呼,這血凝重的寒啊,墜斷了三千厚土,凝了萬方積雪,是在發泄你的不甘麼?悲哉!悲哉!嗚呼,這刀沖天的怒啊,極致的殺氣像是要爆發的火山,勢不可擋,無盡的豪情,無盡的悲傷,無盡的三國,壯哉!壯哉!

再回三國,再起崢嶸,再感珠璣之理。

再登高嶽,天地為坐,靜而撫琴,琴聲昂昂,再唱三國。三國!三國!我心中的三國,你永遠不朽。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故事描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董卓廢少帝,擁立獻帝,獨掌朝政。曹操與各路諸侯會師討伐董卓,後董卓被呂布所殺。曹操趁勢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一戰曹操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幾經周折的劉備,三顧草蘆終得諸葛亮出山相助,遂聯合東吳孫權,赤壁一戰大敗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後孫權為奪回荊州,與曹操結盟。劉備難敵孫曹聯軍,關羽張飛亦相繼戰死,劉備病逝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祈山欲收復中原,惜最後病歿五丈原。後主軟弱無能,終為司馬氏所滅。魏自曹睿死後,政權落入司馬氏手,司馬炎廢魏帝自立,建立晉朝。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歸於一統本片氣勢磅礴,真實地再現了三國時期戰事連綿,哀鴻遍野的戰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數次為古人的智謀所折服。其中最讓人歎服的便是此書中的三絕: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

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當之無愧為智絕。

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卻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義絕便是如此。

曹操,一個令我又愛又恨的人物。他集功罪於一身,也集褒貶於一身。既是掃蕩羣雄,逐步統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的兇手;既是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的功臣,又是“所過多所殘破”的罪人;既是善於廣泛收羅.人才,“不念舊惡”的創業之主,又是奸詐忌刻,隨意置人於死地的不義之徒,當真是奸雄。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令我敬佩的角色,許多令我驚歎的故事,更有無數值得我學習的智謀與道理。讀這本書,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經歷了當時悲壯的戰爭。總之,讀此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麼讀書便是耕耘,想收穫生活的人,要學會讀書;若人生是一個海洋,那麼讀書便是舟楫,想到達生活彼岸的人,要學會讀書。因為一本書,是一種人生。人生即滄海。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世最重要的——義氣,百萬史書,我選擇了經典的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了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戰鬥。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矛盾衝突。它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導致天下大亂,羣雄紛爭,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又重新混戰。不久以後,董卓當了丞相,殺了許多大臣,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除了董卓。之後,諸侯混戰,漸漸地形成了三股鼎足的勢力,三國鼎立後,又經過了一次次的戰爭,最後,魏國滅了蜀國,西晉代魏滅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在三國那麼的人物裏,大多數人都喜歡孔明,認為孔明是英雄。孔明算得英雄,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遇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認為他完全可以有更大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他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孫權則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所以,三國英雄,曹操莫屬,而我最欣賞的也是曹操。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才能使晉國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不可避免的寫到了戰爭,在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中,作者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等戰爭,描寫得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使讀者驚心動魄。

這部史詩鉅作,無論是在藝術構思,還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是我國古代小説的里程碑,是中華文庫裏不可多得的瑰寶。

讀《三國演義》還教會我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如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為人要心胸寬廣……也許這就是名著吧,能給予人精神上的食糧,也能經得起反覆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