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28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3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1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裏,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裏,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實施正面管教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瞭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明白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在面對孩子的某些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冷靜期,使自己冷靜下來,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當我們理智的看待問題,而不是問題的結果,就不會那麼生氣,孩子是一個社會人,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擔當引導和陪伴的作用,誰都會犯錯,但這是一種成長的方法,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説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説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自信而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3

《正面管教》書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當大人改變自己行為的時候,孩子也會隨之改變。”

也就是説父母應當對自己子女的很多行為問題承擔責任,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為自己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而每個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時代所作出的決定為基礎形成自己的性格,這個性格正在影響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成人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並指出生活態度取向不分好壞,父母應當關注自身的生活態度取向對教育子女的影響,並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並加以引導改善。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納孩子不完美的時候,也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個理念反覆提到,就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其實這一條同樣適用於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難免不會犯錯,要把每一次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時機。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的一個關於簡·尼爾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簡·尼爾森的8歲的女兒瑪麗,惹到簡·尼爾森生氣了,簡·尼爾森生氣的對瑪麗説:“瑪麗,你就是一個嬌被寵壞了你的淘氣鬼!”

瑪麗已經很熟悉矯正錯誤的3個R了,她反駁道“哼,你待會兒可別來説對不起” 簡·尼爾森完全出於反應回答道:“你不用擔心,因為我肯定不會。”

然後瑪麗聽了後,就氣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簡·尼爾森很快就恢復了理智,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併到瑪麗的房間道歉。

瑪麗當時還在生氣,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着用一支大號的黑色記號筆在書上畫着下劃線。簡·尼爾森從她的肩膀上看過去,看到瑪麗已經在書白潦草地寫了兩個大字:騙子!

你看就連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我們呢。

犯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使用矯正錯誤三個r去修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在錯誤發生之後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是在錯誤發生之後我們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們要做哦能給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樣,這樣我們的孩子便能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説了什麼更重要。

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

我們説話的語氣往往能更準確地表達出我們言語背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