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發現母親》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19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發現母親》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現母親》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1

《發現母親》這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所著的。是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然而現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為父母對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傻子”嗎?孩子從小到大你們作為家長,又為他們小小的心靈填補了多少的愛呢?我們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裏,有的是隔代教育,還有的乾脆給孩子弄個周託,甚至月託,一個月來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還認識不認識他們?有的孩子説,在他記憶裏,對爸爸媽媽的印象就是:只要你聽話,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或者帶你出去玩!

像這樣的家長,尤其是做母親的,你認為你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他們能撐起祖國的未來,能迎接明天的太陽而含苞欲放嗎?能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裏“鶴立雞羣”嗎?

孩子的素質,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學校,沒有父母親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質的提高。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説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養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能養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麼必須從家庭着手,教育的起點不是國小,不是幼兒園,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最依賴的一部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做母親就應該有足夠的自我認識,教育好孩子,讓他們能真正健康地成長!

《發現母親》讀後感2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老師殫精竭慮歷練十年而成的一部母親教育專著。在書的封面上除了書名和作者的名字外,還有這樣兩句話:“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這是一部能夠引人共鳴共思共感共歎的書,閲讀之後讓我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的書。

我也是一個努力想做到更好的母親,閲讀過後並仔細揣摩,我懂得了:做一個好母親並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餵飽這麼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使命。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只有紮根土地才能長大,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於土地是否有足夠的營養,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教育不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的。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未來的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要做一個向偉大邁進的未來的母親!我要做一個向優秀者齊的教師!”這是我讀完《發現母親》後心底發出的最強音。

《發現母親》讀後感3

在《發現母親》一書裏,我突然覺得很對不起兒子,在我還不懂怎樣教育、開發你的潛能時生了你,讓你沒有那麼優秀,那麼完美,你會埋怨媽媽嗎?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做一個合格且優秀的媽媽,讓你也成為獨一無二的優秀男子漢,我們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們父母可以成為孩子的伯樂嗎?發現他的優點,發現他的特點,發現他的與眾不同嗎?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發了嗎?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母誤子半輪,子誤己一生。母親耽誤孩子6年,孩子就會耽誤自己一生,這真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童了!要怎樣不耽誤孩子呢?就是我們做父母應該思考的。

我想應該遵循一個標準。什麼標準呢?家庭教育中的8個優先於:

1、理念(優先於)方法。

2、興趣(優先於)知識。

3、狀態(優先於)能力。

4、品德(優先於)分數。

5、空間(優先於)幫助。

6、感受(優先於)道理。

7、習慣(優先於)聰明。

8、關係(優先於)期望。

這個標準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自己感覺應該是尊重吧。尊重孩子這個個體,他不是我們任何人的附屬品,也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不能隨便的把我們的愛好、喜好,強加給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見,尊重他的存在。我想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們內心深處想要的。

《發現母親》讀後感4

在讀完王東華教授寫的《發現母親》實踐本後,又讀了《發現母親》上冊。我把讀後感,説給你聽。

王東華教授説,母親是一種職業,每個女性應該不負使命,認真履行職責。我曾經一度為照顧孩子而苦惱,我慶幸遇見並讀完這本書,讓我倍加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昨晚,夜半醒來,發現兒子蜷縮着身子緊挨着我,替他蓋好被子,捏捏他熟睡的小臉,忽然心生出感動,也不由問自己:“兒子依偎着自己,在媽媽懷裏撒嬌,這樣的日子還有多少年?”

已經六歲的兒子,早已到了跟我們分牀睡的年齡,可是分了幾次分不開,此刻很慶幸自己當時放棄跟兒子分牀,否則哪還能感受到這麼温馨的時刻。

在兒子兩歲左右,陸續開始給他讀書,因為是男孩子,有意識給他讀一些科普和歷史類的書,本以為收穫不大,沒想到一次餐桌上吃飯,兒子用餐椅的靠背當成高氣壓,用餐桌當低氣壓,並説高壓的氣流是向下的`,低壓的氣流是向上的,驚喜於他的成長和進步。

五歲時,我利用兩天時間,帶他看了最想讓他學的跆拳道班,繪畫班和鋼琴班,他毫不猶豫選擇鋼琴班,我曾一度為他選擇鋼琴班而失望多時,但當他忽然有一天嫻熟地談下一曲《春之歌》時,當他晚上睡覺前要求聽一聽鋼琴曲“享受會兒”再睡時,在他迫不及待要給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他最喜歡聽的《菊茨郎的夏天》時,當看到他在班裏給小朋友們彈下電子琴,並跟我説“媽媽,我發現鋼琴和電子琴最大的區別是,彈鋼琴很輕鬆,彈電子琴時兩條腿老不自覺發顫”……我就暗暗為當初沒有扼殺他的愛好而慶幸。

《發現母親》讀後感5

去年聖誕節,班中一位家長朋友送給我一本書《發現母親》其實對於這本書我並不陌生,因為初為人母后我粗淺的看了一遍,但家長送我一本書我特別詫異,這位家長朋友告訴我,因為知道我也是一直自己帶孩子,假期快來了有時間讀一讀吧,這本書她看過了,感覺不錯,我心中很是温暖。這本書是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所寫,再讀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們常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可是這個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早晨的太陽仍然需要母親來托起!教育的藝術便是風箏線的藝術,即使遠在天邊,那風箏線還緊緊地握在母親和教師的手裏。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發現母親》讀後感6

多年前就讀過這本書,這是華東交大汪東華的一本書。還是03年出版的一本書,是大女兒4歲時,汪教授來商丘做講座,我因有事,讓小史(史豔春)去聽課,幫我買的一本作有者簽名的書——雖然書紙早已經發黃,但我仍然愛不釋手……作者的簽字——江山是銀,母親是金汪東華200310.19,書的封面,大手拉小手——拉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僅這些文字,足以讓一個母親感慨萬千……

書的扉頁,作者題記——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並不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優越,而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這個代替品後才去造女人。當上帝把女人造出來後,上帝造人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於是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女人!母親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教育,為什麼有的家長每次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還無理取鬧,歸根結底是母親出現了問題。多少年輕的小姑娘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做了母親。她們不會教育孩子,不知道母親這個終身制的.工作是需要學習的。她們只會依樣學樣,別人怎麼教她就怎麼教,自己母親怎麼教自己,她們就怎樣教自己的孩子。這種長期連續的教育,也是任何一個老師的影響都無法比擬的。

長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情結是母親對孩子施加教育的最好條件,而母子之間無可替代的信任感,讓母親比誰都能更及時把握孩子的思想脈搏,而這一點是任何一個老師終極一生也不能達到的。

老師的是百分率教育,但母親施行的則是全概率教育。母親教育一旦受到動搖,它給孩子帶來的就會是整個生命的崩潰,因為老師給的僅僅是知識的教育。

僅以此文與各位同業老師又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互勉!

《發現母親》讀後感7

在《發現母親》一書裏,我突然覺得很對不起兒子,在我還不懂怎樣教育、開發你的潛能時生了你,讓你沒有那麼優秀,那麼完美,你會埋怨媽媽嗎?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做一個合格且優秀的媽媽,讓你也成為獨一無二的優秀男子漢,我們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們父母可以成為孩子的伯樂嗎?發現他的優點,發現他的特點,發現他的與眾不同嗎?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發了嗎?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母誤子半輪,子誤己一生。母親耽誤孩子6年,孩子就會耽誤自己一生,這真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童了!要怎樣不耽誤孩子呢?就是我們做父母應該思考的。

我想應該遵循一個標準。什麼標準呢?家庭教育中的8個優先於:

一、理念(優先於)方法。

二、興趣(優先於)知識。

三、狀態(優先於)能力。

四、品德(優先於)分數。

五、空間(優先於)幫助。

六、感受(優先於)道理。

七、習慣(優先於)聰明。

八、關係(優先於)期望。

這個標準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自己感覺應該是尊重吧。尊重孩子這個個體,他不是我們任何人的附屬品,也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不能隨便的把我們的愛好、喜好,強加給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見,尊重他的存在。我想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們內心深處想要的。

《發現母親》讀後感8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後,我讀過一篇讀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後一句話就是這個,我哭了好幾天。剛看到了這句話還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戀母對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對有媽媽的孩子來説,媽媽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兒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為兒子的驕傲,也讓兒子成為自己和我的驕傲。

在《發現母親》第五章裏面:教育,母親是孩子的大老師。向“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發問:

“第一任老師”是最容易當的`嗎?

“第一任老師”是誰都可以勝任的嗎?

“第一任老師”是有任期的嗎?

“第一任老師”是可以推卸責任的嗎?

“第一任老師”的職責僅僅限於“老師”嗎?

“第一任老師”説不能狀母親職責之萬一:母親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師教的是別人的孩子──母親是孩子的大老師。

我也會捫心自問,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嗎?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每當這個時候,許多人説自己運氣不好沒有養個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嗎?是不是我們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這樣得呢?為人父母的問過自己嗎?我們都説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好習慣定終生。可是養成一個好習慣,這個習慣,是取決於孩子嗎??還是取決於自己呢?在我看來,取決於父母。父母的好習慣,孩子會繼承,比較容易堅持。

《發現母親》讀後感9

一次在空間裏感歎: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就在這時,王校長推薦一部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的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我特地吩咐女兒借回這本書,利用這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靜心地讀完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沉思。

誠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閒暇之時,聊起家庭,我總是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終生老師。家庭的興衰和孩子的成敗,取決於母親。這兩句話雖是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更是體現在我們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發明大王愛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嗎?

從自己的經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從小從細教育。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母親節之際,向“母親”的教師,推薦《發現母親》這本書共勉。

《發現母親》讀後感10

這本書的學習讓我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我成長的影響極大。母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工作,她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認真做,沒有半點馬虎,現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勞作換來鄰里間的認可和讚譽,影響着我們認真學習,踏實做人,努力工作,母親的教育是我心目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信息時代了、社會進步了,我們母性呢?人工受精代替了男女的交媾,玻璃試管代替了母親的子宮,橡膠奶瓶代替了母親的乳房,醫院裏的保温箱代替了母親温暖的懷抱,消毒奶粉代替了母親的乳汁,甚至還不等自然分娩就用刀剖腹將他取出,還不等滿月,母親就將孩子交給了保姆,交給了託兒所、幼兒園、學校……只有到今天,我們的母親才真正可以説是“生育機器”,才真正可以説是冷冰冰的“生育機器”,在這樣的流水作業裏,母性的本能喪失殆盡,甚至連動物都不如,動物懷孕之時,尚長時間地為幼仔築巢準備,動物無不是在幼子能夠獨立生活之時才讓它們離開母親,但我們的母親卻在孩子遠不能自立時就已將孩子拋棄在自己的關心之外了,在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像哺乳類動物那樣慎重地對待育子嗎?

《發現母親》讀後感11

這個月我讀了王東華著的《發現母親》這本書。作者王東華:男,1963年6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發現母親文庫》主編,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其致力於人類文化啟蒙的教育專著研究,20xx年入選《中國青年》“可能影響21世紀中國的100位青年人物”。

著名作家莫言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講述“母親”從生理到心理的種種困惑,在王東華的敍述裏,現實中許多我們認為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原來都讓人觸目驚心,引人深思。

這本書從母親的角度對人類社會的一些核質問題進行了嚴肅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關乎整個人類命運的重大命題。其研究的體系化、前瞻性、深刻內藴以及對世紀更迭人類文化的建設上,都會使本書在百年人文浪潮中具有卓越的啟蒙地位。

女人的名字叫母親,母親能頂半邊天。人類目前所強調的教育都是“顯教育”,對於更本質更重要的“潛教育”卻不加關注。道德、勇氣、責任等不是通過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而是要通過教育者的“做”才能達到目的的。過往的教育學是“教”的教育學,以後的教育學將是“做”的教育學。這本書詳盡的範例,細膩真情的説理,無不將讀者領進一個嶄新的.母性境界。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作為一個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的感到,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非常重大。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母親,跟老師都是分不開的。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慣。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