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發現孩子》讀後感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8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發現孩子》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現孩子》讀後感7篇

《發現孩子》讀後感1

你有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規定什麼時候必須做功課,什麼時候才能玩,什麼時候必須睡覺。我們自認為這樣是愛他們,總是振振有詞,能講上一大推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道理......可是,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內心有一個“老師”引導着他們。

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我家孩子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號啕大哭,我不知道為什麼,很無奈卻不知道怎麼做,不到一歲的孩子給她講道理也聽不太明白,只能從書中找答案豐富自己的`育兒知識。從噹噹上買了蒙台梭利全集《發現孩子》、《童年的祕密》、《有吸收力的心靈》、《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帶着疑問去閲讀這些書,剛看完第一本《發現孩子》。

新生兒的誕生,原來一直在媽媽肚子裏安靜成長的胎兒,不得不經歷一次辛苦而艱難的生產戰鬥,而且沒有任何適應的時間,最後帶着傷降臨到我們懷中,就像經歷了長途跋涉的朝聖者一樣。打破自己原來的成長狀態,開始接受我們成人所謂的愛,裹上襁褓一天天長大。

當孩子慢慢成長,有了自己主見和行動力時,我們就會開始去約束他們,可是我們的約束真的不全都是正確的。比如,孩子想自己學吃飯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弄到全身很髒很亂,不讓孩子碰勺子和碗,殊不知孩子內心是有一個“老師”,一直正確的引導着他們,他們看到我們在吃飯他們就會不自覺的去學。當我們拿拖把拖地,孩子也想去拿着拖地,很多成人認為這是淘氣不聽話的表現。當我們想想,如果我們成人的世界介入了巨人,所有的生活指令都要聽巨人指揮,那我們是有多麼厭煩,這樣一想,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們沒有必要去打斷或者限制孩子,他們也擁有權利去探索世界,當成人干預和入侵孩子的生活領地時,孩子會鬥爭和反抗。如果我們不是打斷而是正確引導,孩子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尊重他們,快樂成長!

《發現孩子》讀後感2

《發現孩子》這本書介紹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讓我知道了更多瞭解孩子、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觀念裏,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做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這本書讓我瞭解更多的兒童特性,懂得怎樣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努力地去學習,下面摘錄一些讓我受益的觀念。

“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為他們上學做準備,而是為了他們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建立一個保護孩子的環境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為是任性的表現,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有些時候孩子並不是任性,只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大人的行為極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孩子的模仿力很強,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被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蒙台梭利主張“大人絕不應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導孩子時,總會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這是不對的。對孩子的行為活動、舉止,成人都不應過多去幹預,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為孩子不聽指揮、吵鬧而訓斥孩子,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這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讓大人覺得歡心舒適的事對孩子也照着做準不會錯,這樣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們必須儘可能的把一切留給自然,讓孩子自己選擇,才能為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他們身心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發現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儘量放開手讓孩子自由探索。

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自由並對孩子有信心,孩子越專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師需要的是引領開發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真正理解教學的道理比強制孩子學習更有效,更能引導孩子全面發展,以上是我的收穫,感謝大家的閲讀。

《發現孩子》讀後感3

“促使世界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往往都隱藏在人類的心靈之中。”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一個的兒童,不是一羣動物或一片植物。興趣和熱愛猶如陽光和空氣為教師的工作供給營養。

教師必須喚醒心中崇拜自然的愛意。喚醒心中觀察兒童研究兒童的興趣。喚醒心中從事工作的目的——為兒童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而不是為兒童學科考試分數或等級做準備。當然,在兒童適宜的成長環境裏,教師有責任指引兒童的行為,讓兒童處於停頓靜等未來生活的狀態是錯誤的。

“兒童正處在一個建立教育和文化基礎的時期。”教師應該具備科學家的精神觀察和研究兒童行為直接信息,觀察兒童智慧生命被喚醒時的表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好兒童。

教師應到當允許兒童自由發展,不應打亂兒童順應心智發展規律的的成長秩序,認識到兒童”身體和精神層面的解放‘’才是自由最根本的因素。

獎勵與懲罰是教師用來束縛兒童“迫使孩子鞏固認識世界規則”的權威,“使孩子們遵從自己的意願。”容易激發兒童的畸形心理。在學校裏,只有表現良好的兒童才有可能得到獎勵。“這隻會造成孩子們的驕傲、嫉妒和敵對心理,不會產生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的努力、謙虛和愛。”教師應該‘’以愛和啟示來引導孩子”,“任何兒童都應得到獎勵。”

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嫉妒和敵對心理如何激發兒童畸形心理。一個學生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場。母親問她:“考了一百分為什麼大哭?”女兒説:“因為還有一個同學也考了一百分。”這種嫉賢妒能的心態讓孩子丟掉了謙虛和愛,教育也失去意義。

通過孩子,審視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他將從孩子身上學習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説,他將從孩子身上學習如何完善自我,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發現孩子》讀後感4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獨創的“蒙台梭利幼兒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

最近,我還仔細閲讀了她的經典早教書籍《發現孩子》,這本書揭示了理解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觀察、反應、學習、專注,甚至獨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點,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他們天生的學習熱情。

在這本書中,讓我感受到的是“新時代教師”該如何做,作為一個初學學前教育的人,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誇誇其談的長篇大論,而是貼近我們教育生活的實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有了這樣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盞燈照亮前方的路。書中提到“教育應探索合適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自然學習。”雖然我們也潛心學習教學方式,但總是片面和膚淺的。當然,我們必須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總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們是多麼的難教,因為我們沒有為孩子們找到正確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學法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能讓孩子自發地學習,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礎上。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會把教育的責任定義為“教”。事實上,這一觀點與事實大相徑庭,因為每個老師的責任遠比這更重要。教師有責任引導孩子的精神發展,所以他們在觀察孩子的時候不應該侷限於理解他們。教師的觀察最終應該幫助孩子的能力呈現出來,這也是觀察的目的。

我認為在新時代當老師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認為老師必須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完全正確。其次是尊重學生。對於教師來説,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觀察孩子並謹慎安排學習環境。愛和洞察力無疑是教師的法寶。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把他所學的知識暫時放在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就不要把他的教導當作必要;如果老師有耐心,他一定會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變化。只有當老師等待孩子發現他自己未發現的潛力時,孩子的不安才會平息。

《發現孩子》讀後感5

我有幸閲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作為雙重角色——教師、媽媽的我受益匪淺。

對孩子,作為老師或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潛質與特長,給他們創造充分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土壤,使他們能夠成為一個人、一個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個女孩,很有才氣,只是有些膽小、不自信,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聲音極小,説話就臉紅。為了讓她有信心,根據她愛唱歌的特點,在一天上午,我對她説:“老師知道你很喜歡唱歌,能表演給大家看嗎?”她靦腆地看着我,不表態。我用充滿信任的`語氣對她説:“你的聲音最好聽了,我們都很想聽呢。”她點點頭。放學的時候,我請她上台來,她聲音雖然還是小,臉紅紅的,但她認真地去唱歌,我藉機表揚了她,並讓同學們為她鼓掌,從此她變得大膽自信多了。

關注孩子的成長時,作者總結的“精神上的力量”,不僅僅指你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範,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為老師,因為你就是學生的一本教科書,你的形象始終給孩子提供着最貼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為和精神情緒,以及你的人格品質,這些都構成了一種豐厚的精神內容,會不知不覺地成為無處不在的暗示教育,成為孩子的課本,孩子們時時刻刻在閲讀着我們,當他們越長越大時,他們的閲讀能力和參照能力就越強,所以孩子時刻注視着我們,你是什麼,要比你説什麼更有力量。

讀了這本書,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成長是誰也無法代替的,我們要想辦法激活孩子的內因,張揚其個性,促使其發展。因為所有的教育資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語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薰陶,心靈之間的交流,彈鋼琴般的點撥,使孩子健康成長,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師們,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孩子們的祕密,那麼最終,每個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發現孩子》讀後感6

考慮到我們所處的教育體制和家庭教育環境,我們並沒有改善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刺激和促進孩子的內在潛能,使其按照自己的規律實現自然的自由發展”。

我們沒有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制定教育理論和方法,而是根據成人的意願,用自以為是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為,用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

有些父母持有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從小就開始制定計劃,所謂要做有出息孩子,安排他們的孩子參加各種早期教育類或各種興趣課程,提早給孩子進行語言,數學,或其他能力訓練,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孩子是否在生理和心理上足夠成熟的進入早期教育,不會考慮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加入興趣班。

相反,這些行為更多的是出於自己的一廂情願,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需要,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

在這種違反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父母的這種行為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智力和道德精神的發展。

看完《發現孩子》後,我明白了這種方式等於否定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對孩子是絕對不公平的,甚至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破壞。

我們似乎很少認為孩子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孩子們其實總是期望有人能聽他們的意見,但他們脆弱的心靈總是碰壁,受傷。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變得聽話了,有時甚至到了另一個極端——叛逆。而這些,我們成年人總是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為。

也許我們的.教育削弱了孩子們的個性,他們已經習慣於成為一個順從的羣體,因為成年人很少考慮他們的意見,甚至認為質疑他們是對他們權威的挑戰。

因此,不當的教育行為會使在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成為最可能危害孩子個性發展的人,因為父母是最接近孩子的人,

教師不應再樹立威嚴的權力,應以謙虛的態度幫助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話説,我們教育的任務是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孩子的內在潛能,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規律實現自然的自由發展。

《發現孩子》讀後感7

我有幸閲讀了《發現孩子》一書。作為雙重角色——教師、媽媽的我受益匪淺。

對孩子,作為老師或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潛質與特長,給他們創造充分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土壤,使他們能夠成為一個人、一個最好的“他自己”。如我班有個叫劉若非的小女孩,很有才氣,只是有些膽小、不自信,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聲音極小,説話就臉紅。為了讓她有信心,根據她愛唱歌的特點,在一天上午,我對她説:“老師知道你很喜歡唱歌,能表演給大家看嗎?。”她靦腆地看着我,不表態。我用充滿信任的.語氣對她説:“非非的聲音最好聽了,我們都很想聽。”她點點頭。離園活動的時候,我請非非上來,她聲音雖然還是小,臉紅紅的,但她認真地去唱歌,我藉機表揚了她,並讓同學們為她鼓掌。從此她變得大膽自信多了。

關注孩子的成長時,作者總結的“精神上的力量”,不僅僅指你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範,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為老師,因為你就是學生的一本教科書,你的形象始終給孩子提供着最貼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為和精神情緒,以及你的人格品質,這些都構成了一種豐厚的精神內容,會不知不覺地成為無處不在的暗示教育,成為孩子的課本,孩子們時時刻刻在閲讀着我們,當他們越是長大時,他們的閲讀能力和參照能力就越強,所以孩子時刻注視着我們,你是什麼,要比你説什麼更有力量。

讀了本書,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成長是誰也無法代替的,我們要想辦法激活孩子的內因,張揚其個性,促使其發展。因為所有的教育資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語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薰陶,心靈之間的交流、撞擊和融洽,彈鋼琴般的巧妙點撥,使孩子健康成長,使教育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