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貝多芬傳讀後感15篇[熱]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貝多芬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貝多芬傳讀後感15篇[熱]

貝多芬傳讀後感1

手捧一本《名人傳》,三個偉人,三段故事,在我心中久久縈繞。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位音樂家、一位雕塑家、一位小説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的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奮鬥。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他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16歲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成了一個酒鬼。通過讀《名人傳》,讓我更加了解貝多芬的家世背景和遭遇,也讓我被他的堅強毅力所折服。

種種不幸一起壓在了貝多芬的肩上,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但他沒有因此沉淪,而是更加勤奮、認真的學習音樂。當他沉醉在他的音樂裏時,上帝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耳聾了。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説,以音樂為生的他卻聾了耳朵,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這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他被一切痛苦磨鍊着,卻使他更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烈的赤子之心愛全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用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全世界,將自己優秀的作品奉獻給人們。

他説:“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他決不能使我屈服。”的確,貝多芬有着超乎平常的毅力和奮鬥精神,他緊緊地扼住了命運的喉嚨,戰勝了命運。這個誓言如同颶風一般,席捲了我的感情,震撼了我的心靈,這之中又包含了貝多芬多少的苦苦痛痛,多少的辛酸血淚。難道他驚人的意志與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雖不能像貝多芬一樣成為偉人,但我們也要頑強地同命運作鬥爭。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有頑強的毅力,去把困難踩在腳底下。就從小事説起吧,無論是一道奧數題,還是一篇難寫的文章,我們都要堅持到底,攻克這一個個困難。再比如説“5.12”汶川地震中的人們,他們就是憑着對生的希望與頑強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看,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也能做到。

羅曼·羅蘭也曾説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説,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貝多芬也是平庸的人,可他卻遇到比常人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他卻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從種種困難中煉造成了偉人、名人。

是的,這就是貝多芬,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貝多芬傳讀後感2

貝多芬個子不高,寬厚的肩膀,短小的脖子上支撐着一個有些不合體的大腦袋,圓鼻子,終年的痘斑留在他黝黑的臉頰上,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在26歲的時候耳朵卻聾了。耳聾,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就意味着死亡,不!簡直比死亡還要可怕!也許換成其他任何人遇到這種不幸,早就放棄對音樂的夢想追求,但是貝多芬不但沒有退卻,他仍然堅決地追求他喜歡的藝術人生,與命運抗爭,把音樂當做他一生的朋友。要知道,一名耳聾的音樂家做出這樣的決定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讀完了這本書,不禁讓我浮想聯翩,往事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我嚷着要爸爸教我學騎自行車,爸爸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他從屋裏牽出一輛自行車,便向我講授騎自行車的三要領:“身體要坐直,重心要穩,眼睛朝前看。”我一聽,原來騎自行車就這麼簡單,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自行車,讓我沒想到的是,剛爬上自行車就“撲通”一聲摔了個跟頭。於是,我請求爸爸幫我在後面扶着自行車,這一招果然很靈,車子歪歪扭扭地在地上轉了一個圈,爸爸看我有了進步,就在背後偷偷地放手了,就在爸爸放手的剎那間,我彷彿感覺車子輕了許多,還以為我的速度變快了。

正當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時,車子和我再一次倒在了地上,這回可沒有上次那麼幸運了,只見膝蓋上的`皮被粗糙的水泥地摩擦出一大塊,滲出微紅的血漬,讓人既疼又癢,臉上寫滿了後悔。這時候,我的耳畔彷彿傳來那首熟悉的《歡樂頌》,那不正是貝多芬的代表曲嗎?剎那間,一股莫名的勇氣在我心頭洶湧燃燒,我不假思索地重新扶起車把,繼續我的學車旅程。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自行車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每當我騎上自行車,耳邊總迴盪着《歡樂頌》那熟悉的旋律;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旋律,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音樂大師》這本書;每當我想起那本書,就算我遇到再大困難,我都沒有理由不敢去面對。是啊!這本書將永遠陪我一起長大,讓我終身受益。

貝多芬傳讀後感3

當我看完《貝多芬傳》時,我震撼不已,我已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只好用文字來表達貝多芬對我的影響!

《貝多芬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中的一部傳記。它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着力刻畫了貝多芬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路德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僕人,一個廚子的孩子,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温暖,開始,他的人生是一場殘酷而艱苦的鬥爭,他20歲就離開了家,到外面謀生,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都又幾乎聾了。但是,他憑藉着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舉世文明的鋼琴奏鳴曲與交響音樂曲,成為了一代音樂家,他最終用痛苦換來快樂。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以前我曾學過鋼琴,一開始我覺得好玩,興致勃勃地學了幾個星期,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開始不耐煩了一天比一天不想學。於是最終我放棄了,我覺得這是最困難的.事情,但自從我看了《貝多芬傳》後,我才知道我的困難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我的堅持又是多麼的可笑。我明白了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同時,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貝多芬傳讀後感4

順從,無保留地順從你的命運:你不復為自己生存,而只能為其他人生存。……啊,上帝,請給我力量讓我戰勝自己吧!——題記

中國有句古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是人。我想,這大概與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失聰後所想的大致相同。可見這種思想,並不像宗教信仰那樣,有地區界限與思想差別。中西方人同樣認為,快樂來源於痛苦。也只有痛苦之後,才會有快樂。

路德維希便是這樣。我們都是知道的,路德維希在28-29歲時聽力就開始減弱了,在他32歲時,在台上指揮演奏《菲德里奧》失敗了,由此,他受到了相當大的打擊,甚至連遺囑都擬寫好了。可他到底還是乖乖活了下來,活到了57歲。

對於一個從事音樂藝術的人來説,耳朵是無比重要的,而作為一位舉世聞名的音樂家,路德維希竟可以在雙耳嚴重失聰而又久治不愈的情況下堅持了那麼久。期間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獲知些什麼?

無論是路德維希、保爾、居里、張海迪還是曹雪芹,那些眾所周知的“名人”基本都有一段坎坷的經歷。縱觀世界歷史,貌似真的少有一帆風順而且鼎鼎有名的人。

有很多人這麼説,從我們生下來開始,上帝就幫助我們安排好了一生。誠然,這種説法我們不能否認,有些事可能確實是我們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但是我們就可以因此而排斥生命、放任生命嗎?當然不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路德維希説。

在路德維希的生命中,上帝命令他不準死,於是他順從了。但如果在1802年在海利根斯塔特時,他真的自殺的話,世間又會缺失多少天才的`曲子!也許在那個時候,他會覺得自殺才是上帝安排給他的唯一出路,而活下去則是自己在把握自己的生命。誰又能否認,上帝事實上是安排他活下去呢?所以,我覺得,所謂的“上帝早就給我安排好了命運”是逃避現實的結果,而非事實,因為誰也不知道上帝是怎麼想的。即使這世上真的存在上帝,他也會仁慈地給你安排很多岔路口,讓你去做選擇;而非暴君般,未經你同意就鋪排好你的一生。這,絕不是上帝。如果你有失敗的一生,請別埋怨上帝沒有眷顧你。他只是負責幫你批改而已。

所以,好好做完尚未填完的卷子吧,上帝會給你的卷子打分的。

貝多芬傳讀後感5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這氣勢磅礴的向命運宣戰的名言就出自貝多芬。那貝多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他的一生有過什麼榮譽和盛名,又經歷過什麼不為人知的苦難呢?打開《名人傳》,貝多芬坎坷的一生讓我深深地震撼了。

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這本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讓貝多芬練琴,不僅不顧及他的心情,有時還採取暴力的方法,把貝多芬和小提琴一起關在屋子裏,威逼他不斷地拉啊拉。貝多芬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對他更加兇狠。於是,貝多芬的童年沒有歡笑,沒有快樂,更沒有愛。不幸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他成名了。但命運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子,又很快的關閉了它。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他的耳朵卻聾了。對於像貝多芬這樣的大音樂家而言,失聰恐怕是最恐怖最不幸最令人發瘋的事兒。但頑強的他卻能和命運抗爭,後期繼續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合上書本,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説實話,我在網上查到這個資料時,着實被嚇了一跳,查證了好幾遍甚至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一直以為,她只是失明瞭而已,才取得那麼大成績,。在我看來,一個一歲半就看不見,聽不見,也不會説話的人,是不可能識字,與人溝通的。也活不長,成為一個什麼也不會,只能讓人操心和擔憂的“廢人”。但她不僅學會了看書和説話,還精通五種外語,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困難也越來越多,面對重重的挑戰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對!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貝多芬傳讀後感6

無數次駐足,無數次徘徊,我實在不願去窺探您耳聾時最初的心境,也不了忍撩起那段我認為痛苦的記憶……

於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諦聽,諦聽您的命運、田園、第九交響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傳上有關您的文字。但,您卻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我有些迷茫,您雙耳失聰,感情破裂,生活悲苦……命運,還掌握在自己手裏嗎?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於是告訴我……

您雖然患有耳疾,但卻擁有音樂——這個可以讓您思想情感任意馳聘的海洋。您在這片浩森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擷取晶瑩的浪花。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它的出現,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你也獲得了釋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被愛情所遺棄,但心中卻從不缺乏愛。因為您對特蕾澤的.愛,而綻開了一朵純潔的“花”散發着您生命中平靜的芬芳,這朵奇葩便是第九交響曲,它的綻放,讓人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夢幻、温柔與愛。那一刻,所有的人們震憾了,狂暴的外表下,是您那顆被愛所棄盈的心!這一切都證明了,即使愛情離開了你,但是,愛並不會離開你!相反,您將愛永遠的留在自己的心中!

您雖生活貧苦,但卻有一顆高昴的頭顱。永遠都無法忘懷,那次您與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了一支貴族隊伍。歌德脱帽致禮x您站立在那兒,讓那些貴族向您致禮!您可知道,這一舉動震憾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權貴低頭,您使自己的人格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失去了一切的“歡樂”,但您卻給世人們留下了無數歡樂。您以一個失去歡樂而創造歡樂的人們的身份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創造命運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面對許多災難,那時,我們常怨天尤人。驀然回頭時,才發現我們才是命運的締造者。

不要因為生活中的痛苦而放棄自己的人生,只要我們還有能力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事,便能將所有痛苦承擔,讓它們鑄成歡樂。這句概括貝多芬一生的話:“惟其痛苦,才有歡樂。”將一生激勵着我們,告訴着我們: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貝多芬傳讀後感7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他”就是“用痛苦帶來歡樂”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貝多芬誕生於德國波恩,他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視他為“搖錢樹”,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可他沒有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他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他是英雄人物,因為他具有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二是永遠保持人格的尊嚴,恪守個性的獨立;三是具有關懷人、愛護人的博愛精神,甘心為人類的福址奉獻自身。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種種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絕代傳頌的名人吧!

每個人都向往快樂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痛苦。有人迎難而上,而有的卻激流勇退。不一樣的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之旅。想讓我們的心靈的戈壁開滿鮮花,那麼痛苦必是滋潤土地的養分。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

貝多芬傳讀後感8

讀完《貝多芬傳》的那一霎那,只覺腦間一片空白。

一下子感覺有很多話要説,卻又不知該從何處説起。

“世間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有時覺得南子給孔夫子的這句話放在貝多芬身上也適用。但卻找不出為什麼。《貝多芬傳》帶來的不是一個完整的答案,但卻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許多藝術家是沒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別的孩子吸允着棒棒糖,在鞦韆上搖盪時,邁克傑克遜的童年在哪裏?是在錄音棚裏,還是在父親的鞭撻下?就連貝多芬也不例外。四歲,本該是一個童真玩耍的時期,但他卻被整日釘在琴鍵上。而且對於他來説,他父親是為了金錢與榮耀來逼迫他,並不是為了他的未來。這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説,是何等的殘忍?--------對於當時的貝多芬來説,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鍵。-------至少那時他是這麼想的。

先恨,後愛。對於許多琴童而言,他們對鋼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樂對於貝多芬來説,也是如此吧。童年時期的他,或許對音樂充滿着無限的怨恨。但也正是這門藝術決定了他的.人生,伴隨着他一向走到生命的盡頭,讓他愛得無法自拔。

除了他那讓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與創作之間的微妙聯繫,也令我驚奇。

二十六歲時聽力日漸衰弱。這對於一個擁有偉大的音樂夢想的創作者來説是多麼大的痛苦。這種肝腸寸斷的感覺在《悲愴奏鳴曲》中體現得淋淋盡致。看似平靜、起伏微小的樂曲中,隱藏着無盡綿長的悲傷。是的,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還有什麼比聽覺更重要?聽不見世間一切悦耳的音韻,甚至包括自我的作品。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在貝多芬眾多的作品中,絕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後寫出來的!也就是説貝多芬是在失聰的狀況下,創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韻。或許是貝多芬對音樂無限的熱愛,使他能夠在失聰的惡劣環境下,成就如此的輝煌。因為失聰,他遠離塵世的喧囂,完全沉浸在自我的音樂世界裏,或喜、或悲、或絕望、或激動-------

上帝關掉一扇窗時,卻為貝多芬打開了另一扇窗---------

對貝多芬的探祕,我不會隨着合上《貝多芬傳》而終止。這本書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吸引人的開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會不斷地深究下去------深究下去--------。

貝多芬傳讀後感9

金色的九月,慵懶的陽光透過窗子,照着一本散發墨香的書——《名人傳》。《名人傳》這本書給我以很大的啟迪,個性是《貝多芬傳》頗受我的青睞。

貝多芬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痛苦:感情期望的破滅、貧困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説是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後在歡樂的`凱歌聲中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當《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時,聽眾如痴如醉許多人都流了淚,演奏結束掌聲雷動,當他轉向聽眾,全場突然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場面之熱烈,恍如暴動。貝多芬一生能夠説是一波三折,但是貝多芬最終獲得成功。

貝多芬成功的事蹟,或許或已告訴我們只要有毅志力,有目標,目標必須能實現。自古以來,那些為社會作出貢獻的著名人士,在自我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確定了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毛澤東16歲時寫下“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的豪邁詩句,周恩來12歲時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不管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我們都不就應放下自我心中的目標。而在我們身邊缺少的還是這種毅志力,這種不達目的地誓不罷休的精神。

一個老伯伯正在挖水,可怎樣也挖不到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並不是沒有水,而是他沒有一心一意把一口井挖到底的決心,或許只要再挖一下,就能夠見到水了,可他選取了去挖別的地方,這樣他挖得地方再多也都是徒勞的。

“為了更美,沒有一條規則是不能夠打破的。”

音樂就應讓人們的精神火花迸發出來。

音樂是一種智慧,任何哲學……務必擺脱其他人掙扎其中的苦難。

貝多芬的音樂能夠讓人擺脱痛苦,能夠讓人思想擦出火花,但是此刻的一些流行音樂似乎聽都聽不懂,更別説欣賞了,個性是網絡上的一些歌曲,資料都太——實在難以啟齒。哎,可惜了,不明白他們是在創造音樂,還是在糟蹋音樂。

“一個貧困、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個世界不給他以歡樂的人,竟創造了歡樂帶給人間!正像他那一句豪言壯語所説的一樣,他以自我的苦難在鑄造歡樂。”

貝多芬的精神必將永駐人間,年輕的朋友們,人生的價值是由自我創造的,要想讓生命迸出火花,沒有任何捷徑,也不必乞靈於神靈,能夠視為神示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貝多芬所説的:“人啊!靠你自我吧!”

貝多芬傳讀後感10

羅曼羅蘭希望通過《名人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的確,他做到了。貝多芬這個已成為音樂符號的傳奇人物總是讓人充滿憧憬和嚮往,彷彿他是生在天堂般的光影間,才能從他的指尖流淌出如此天籟般的音樂。為了更好地理解貝多芬的音樂,我陶醉在夢幻的《田園交響曲》中,我震撼於《命運交響曲》那緊扣心門的旋律,我徜徉在《月光曲》優雅的韻律間,我感動於《致愛麗絲》讓人心動的音符……我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般覺得耳朵不夠用過,這就是貝多芬的魅力,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以前我從未讀過貝多芬的傳記,貝多芬在我心裏就是一個傳奇,是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讓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去觀察貝多芬,瞭解貝多芬,我心中的音樂聖人原來是個“短小臃腫,土紅色寬闊的臉,額頭隆起,頭髮蓬亂,不對稱的臉,短方的鼻子”的怪人,他有着艱苦的童年,失敗的愛情,拮据的生活,孤獨無依,接踵而至的傷病又折磨着他,特別是耳聾,對常人來説也許只是一部分世界的'毀滅,而對音樂家則是整個世界的毀滅。貝多芬也是人,他也心灰意冷過,否則他不會在32歲時就對他的兄弟立下遺囑,面對殘酷的命運,他無法遁形,無法逃避,也許這就是命運對一個音樂家的安排,正是這些苦難與痛苦的積聚,才使得和着貝多芬血與淚的音符噴薄而出,他對音樂的熱愛,不可馴服地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自己的命運,戰勝了他的痛苦。

貝多芬在給兄弟的遺囑中寫道:“用最美好的道德情操教育你們的孩子,永遠要記住這一點:使人幸福的是美德不是金錢。”他特別注重做人的操守,這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尤為重要。他是那麼的桀驁不馴,面對王公貴族,他藐視他們的世俗和渺小,他總是揚起他高傲的頭顱,因為他是貝多芬,我理解他的高傲,他有理由,也有資本高傲。

貝多芬是不幸的,命運給了他太多的磨難,貧窮、殘廢、孤獨……《孟子·告子下》中説:“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貝多芬就是上天降大任之人,正是這些磨難造就了這個音樂傳奇。因此當我們遭遇困難和磨難之時,就是命運將降大任於斯人之日,只要你抱着自己不變的理想,堅持下去,你也會成為英雄,讓我們都把痛苦都換成歡樂吧!你一定行的!

貝多芬傳讀後感11

書中寫道,貝多芬在聽力逐漸下降、出現重聽且再也隱瞞不下去時,告訴了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是什麼樣的人讓貝多芬如此信任如此依靠?親愛的、善良的、真摯的……描述不盡。兩個最相知最真誠的密友。貝多芬在最無助最痛苦的時候向他們傾訴着心。

我想,不管是到天涯或海角,不管是處在何種艱難險境,最好的朋友總是在你身邊。你悲劇式的愁苦中,他們會給予你援助的大手,借給你倚靠的臂膀;當你終於懂得了製造歡樂,他們便是那最忠實的守護者,最悉心幫助你的一片小小天空。友誼對於每一個人來説,都是最重要的。

一曲曲天籟之音的誕生,或許只是才華上的登峯造極,但一支支曲子的`背後充滿着痛苦的吶喊,是一種讓心靈習慣於痛苦的悲愴。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向疾病、向命運、向社會宣戰?他又是如何抵住無休止的傷與痛,譜寫樂曲?自然是他那堅強與不羈的性格,頑強抵抗的毅力與不甘挫敗的信念。

您雖然患有耳疾,但卻擁有音樂——這個可以讓您思想情感任意馳聘的海洋。您在這片浩森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擷取晶瑩的浪花。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它的出現,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你也獲得了釋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被愛情所遺棄,但心中卻從不缺乏愛。因為您對特蕾澤的愛,而綻開了一朵純潔的“花”散發着您生命中平靜的芬芳,這朵奇葩便是《第九交響曲》,它的綻放,讓人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夢幻、温柔與愛。那一刻,所有的人們震憾了,狂暴的外表下,是您那顆被愛所棄盈的心!這一切都證明了,即使愛情離開了你,但是, 愛並不會離開你!相反,您將愛永遠的留在自己的心中!

您雖生活貧苦,但卻有一顆高昴的頭顱。永遠都無法忘懷,那次您與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了一支貴族隊伍。歌德脱帽致禮!而您站立在那兒,讓那些貴族向您致禮!您可知道,這一舉動震憾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權貴低頭,您使自己的人格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失去了一切的“歡樂”,但您卻給世人們留下了無數歡樂。您以一個失去歡樂而創造歡樂的人們的身份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因為生活中的痛苦而放棄自己的人生,只要我們還有能力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事,便能將所有痛苦承擔,讓它們鑄成歡樂。這句概括貝多芬一生的話:“惟其痛苦,才有歡樂。”將一生激勵着我們,告訴着我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貝多芬傳讀後感12

世界上曾經有一位音樂家,由於不出眾的外表,他不常與人親近,但由於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屬於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

貝多芬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了不凡的音樂天賦,父親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因為家境貧困,在少年時代他就得操心經濟問題,考慮如何掙到麪包錢。十七歲時他失去了親愛的母親,他成了一家之主,照顧自己的兩個兄弟和那不爭氣的父親。二十六歲開始貝多芬的聽力便急劇下降,到最後他失去了聽覺,這對熱愛音樂的貝多芬如晴天霹靂,但他卻不向命運低頭,但他依然堅持他的音樂夢,在如此逆境中創造出不朽的名著《月光曲》與《幻想奏鳴曲》等。

在我們人生道路上又何常不是這樣,許許多多人身體殘疾內心也跟着這創傷也殘廢了,而貝多芬雖然外表殘廢,可他的心靈是健全的。我聽説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他的.雙腿殘疾他認為這個世界是黑暗的,他每天坐在輪椅上望着窗外那多年不變的景色。住在小男孩家對面的是一位很樂觀的小女孩,她幫助過很多人,但是她且得了癌症,並且知道自己會不久於人世。一天小女孩邀請小男孩一起去放風箏,小男孩説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身體有殘疾,小女孩卻説:“我們都一樣”。可男孩仍然不肯去,並把小女孩趕走了。一天一位很小的一個小妹妹給小男孩送來了一封信,説是對面的那個小姐姐寫給你的。男孩打開信,信中寫到:小哥哥,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這個人世了,為了我不能在這個世界上不留下遺憾,我才開開心心的度過我人生的所有日子,小哥哥其實你和其他正常人一樣,只是你沒有一棵健全的心……讀完了這封信,小男孩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從此小男孩積極向上,刻苦學習,後來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生活在陰影裏,要讓我們的心靈充滿陽光,對生活充滿激情。

貝多芬一生都與生活的困苦、與權勢的流俗、與自己的身體、與對侄子的苦惱的戰鬥。命運給他一生的痛苦,他要橫掃一切障礙,追求歡樂。他的一生,只是為了藝術而犧牲。讓

人銘記於心他的永傳於世的樂章。他的孤獨、堅強,對自然的沉醉與愛、不能自抑的狂亂和激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銘記這位堅強的音樂偉人。

貝多芬傳讀後感13

《名人傳》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共分三章:“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列夫托爾斯泰傳”。其中,《貝多芬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貝多芬傳》主要講述了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逼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母親死後,貝多芬成為了一家之主,擔起了對兩個弟弟的教育重擔。後來,貝多芬開始音樂創作。他的耳朵得了嚴重的重聽,身體也得了病。脾氣暴躁的貝多芬又多次遭到了愛情的否決。但他並沒有放棄音樂,最終成為了名人。

在沒讀《貝多芬傳》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想到他是這麼不幸。作為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是多麼痛苦的事啊!除此之外,他還要承受愛情被拒絕的心靈上的煎熬。這些非常人能想象的折磨,並沒有使貝多芬變得自暴自棄,反而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一顆熱忱的心愛別人。貝多芬以他頑強的毅力戰勝了一切苦難,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歡呼。

有時,我們的災難是由我們引起的,而有時,則是命運無端加給我們的。我們經常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我們必須堅信:生命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成長。

在我以前學游泳的`時候,教練是幾個班中最嚴格的,第一天就要我們跳水。我排在隊伍最後面,下不了決心。我本以為不敢跳老師就能放過我,可她竟在我不注意時把我推了下去!毫無防備的我連續喝了幾口水,拼命地在水裏撲騰,最後終於抓住了老師從岸上伸下來的救命稻草——一根竹竿。回到家裏,我又哭又鬧,死活都不敢再去了。可第二天還是被爸媽送了過去。後來,她又準備了一根

教棍,用來糾正泳姿。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位魔鬼教練的“折磨”下我很快就學會了游泳,而且不止一種泳姿。現在,游泳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週五,我和同學都會在游泳池裏游泳。現在想到原來練習游泳的日子,我覺得我應該感謝我的教練。如果不是她的嚴格要求,我現在也許只是一隻在岸上觀看別人游泳的旱鴨子,更得不到現在的快樂。

每個人都向往快樂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痛苦。有的人迎難而上,而有的卻激流勇退。不一樣的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要想讓我們心靈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那麼痛苦必是滋潤土地的養分。讓我們勇往直前,用痛苦換來快樂吧!

貝多芬傳讀後感14

“彩虹,是經過雷電激戰之後才出現的,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700字。”

——題記

午睡醒來,泊窗的潔雲籠罩着灰煙,屋內沉悶的空氣讓人窒息。陰沉沉的烏雲吞噬着蔚藍的天空,慢慢地向四周擴散。忽然,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長隆。在雷聲陣陣的奏響曲中,雨點也衝進了灰色的帷幕,要把它扯個粉碎……

我翻開了《名人傳》。伴着雨點捲起的泥土的氣息,跟隨着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跨過不同的時代,走近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和意大利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三位擁有各自不同領域的偉人,去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其中,貝多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一生宛如雷雨交加的一日”,真如羅曼·羅蘭形容的那樣,貝多芬的人生充滿了苦難。童年時期缺少家庭温情,成年後愛情又屢屢幻滅;在他的`音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又遭受了失聰的厄運……對於貝多芬來説,命運是多舛的,然而,這些打擊最終都沒能把貝多芬打倒。他勇於向命運挑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強烈的生命樂章。他用行動詮解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是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透過歷史,我彷彿看到忍受着身心巨大痛苦的司馬遷,用筆驅散人生天空中的烏雲,留下被後世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鉅著《史記》;看到了漫遊赤壁的蘇東坡,用他笑對人生苦難的從容,寫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情意;我看見了落難時期的沈從文,用他的高潔與堅強,在漫漫人生和文學的天空中,最終抹上了芬芳、明麗的色彩。

當人生被陰霾遮蓋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不屈不撓得到信念和化苦為樂的勇氣,鞭策自己。處在九年級的我們,面臨着考試與升學壓力的同時,一樣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執着。因為美好的事物總是藏匿在萬丈烏雲之中。

……

雨過天晴。

輕輕合上書,心中收穫了一份堅定與力量。天空裏烏雲已慢慢散開,溶入於湛藍如洗的天幕中。打開窗户,一陣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廣闊的天穹下,一道彩虹,跨過了屋頂,跨過了滴水的草尖和注滿雨水的蓓蕾,那繽紛柔和的色彩融化了夏日裏的所有燥熱,在一瞬間,照亮了我的眼睛……

貝多芬傳讀後感15

一直很讓我驚訝,一個耳聾的音樂家竟然能創作出令世界都為之讚歎的音樂。這就不得不令我深思了,他難道有什麼奇異的法術能把音樂變出來?還是,他是一位神人。也許他真的有那麼一番本領。但我想,這是因為他在用心去創作。用心去演繹音樂的最高境界。

貝多芬,這個有着卓越的音樂天賦、巨人般堅強性格的音樂家。

不同於其他人,貝多芬似乎生來就帶着一股“逆天”的勁,一副高傲的倔脾氣,精神永遠都是那麼狂熱,一雙猩紅的眼睛,給人一種莫名的畏懼感,放射出融化冰雪的光芒。他那奔騰着的流動着的血液就像他創作的作品永遠也沒有盡頭。可即便是那樣,他那病魔般的身體也還是和他處處作對,疾病,痛楚,無時無刻不纏着他。可就是這樣,他也憑着驚人的意志,堅強的活着。

以前,總以為名氣大大的貝多芬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可是當我真正翻開《名人傳》的時候,我才發現,我錯了: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從小他的父親就用暴力逼迫着他學習。在他十六歲時,他的母親就已去世,而他的父親也變成了一個揮霍的酒鬼,家中已再無半點財富,小小的他只能用柔弱的身軀撐起這破爛的家。

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在維也納初露頭角,有了一點名氣。此時正應該高興的他,卻被查出因幼時治療耳疾無效導致耳聾。這使他遭到了極大的打擊。要知道,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沒有了耳朵,就沒有了一切。在幾番思索之後,貝多芬又迴歸了音樂,並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交響曲。

而他之所以能夠在失聰的情況下,創作出數首經典之作。正是因為他能夠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將身心都投入到音樂中去。這,就是音樂的最高境界。

命運可以奪走貝多芬的一切,但始終奪不走他那無與倫比的創造力與非凡的天賦。面對困難,他絲毫不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歐洲的音樂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所以貝多芬也時常將自己擁入大自然的懷抱,用心來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貝多芬的音樂脱離了單純的感官上的享受,而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他經常談到他有責任用他的藝術去為“可憐的人類”,“未來的人類”做奉獻,為他們造福,鼓勵他們,把他們從迷夢中喚醒,斥責他們的怯懦。貝多芬的偉大之處正在於此,他從不只為自己而活,胸懷天下的責任感使他不只是一名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