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品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品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這個月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持續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

愛的`教育一書上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個性是每月故事更是讓人感動,讓我覺得世間處處有真情.其中《尋母記》更使我感動,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就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去美洲,這需多少愛來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裏,母親卻又隨着房主到了其他地方.

書中還提到了這樣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還有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因為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造事者起立,承認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有坦白過失承擔職責的勇氣.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看到在當前發展經濟的狀況下,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人,瞭解人,幫忙人的優良風氣日漸淡漠.因此,在全社會加強精神禮貌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在學校,在學生中提倡和開展愛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社會,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上一切需要愛護的人,培養學生得,智,體全面發展,做個新時代的好少年,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令我感悟深刻。

小主人公恩利科是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生活富裕,家庭環境輕鬆、快樂、和諧。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恩利科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也常常以身作則。他有一本與父母共享的日記,裏面記述了他平時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父母所寫的勸誡啟發信,老師在課堂上所讀的每月故事。

其中恩利科在日記中寫了"我的好校長"這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他是個和藹可親、厚道的人,在兒子當志願兵犧牲之後,校長遭受打擊並打算辭職,只因捨不得離開孩子們才一直未交辭職信,孩子們做錯事,他從不訓人,而是拉着對方的手耐心地進行開導,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學會做人,他對待學生就跟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的盡職盡責令人敬佩。

"父子情深“這個詞我們生活中經常見,這本書中講述到一名叫朱里奧的孩子12歲,家境困難,他是家裏的長子,父母對他抱很大期望。鐵路上工作的父親工資很低,為了養活全家,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他曾提出幫父親一起做,被父親拒絕了,父親希望他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

後來他等父親睡着後偷偷起牀做工,父親雖沒發現,但他因為長期睡眠不好而精神不振,父親漸漸對他失望了,他卻不肯解釋。直到有一天父親終於發現了,心疼並沒有責備他,反而對他的愛更加濃厚了。朱里奧和父親相親相愛,為了整個家庭不辭辛苦地默默工作。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令人感動。我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為他們排憂解難。

還有一個"陪護爸爸"的故事,講的是西西洛的父親一年前離開家去法國工作,不幸在回家的路上生病住院,年長的西西洛步行50公里去看望父親,卻誤以為一位病重的.老人是自己父親,當他父親病好找到他並説帶他回家時,他卻想着陪老人走過最後一程,他用愛心陪護了老人好幾天,他對老人的照顧讓我感動到淚流滿面。我們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

讀完一個個愛的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個人要是擁有一顆無私的心,這個人就是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願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3

上週末,爸爸帶給我一本書----《愛的教育》,看到封皮上印着“暢銷60多年”“重印120多次”的字樣,我不解的問道:“這書真有這麼好嗎?”爸爸説:“等你仔細讀完就知道了”。於是,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當我讀完這本經典名著時,終於明白這果然是一本“奉獻給9至13歲的國小生”的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這本書原名《考萊》,是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傑作。它主要講了十二歲的主人公“安利柯”與卡隆、代洛西、耐力、可萊諦等同學快樂的相處了一個學期的故事。描述了摯友卡隆保護弱小、斯帶地的小小圖書室;“我”將玩具火車送給潑來可西;“我”與可萊諦發生無謂的爭吵等等。這麼故事中,我覺得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最難忘的是《少年筆耕》和《少年偵探》。

《少年筆耕》講敍了聰明、懂事的.敍利亞幫助父親的故事。在鐵路局上班的父親,為了養家餬口,沒日沒夜地抄寫名條,換取五百字掙三塊錢的報酬。品學兼優的敍利亞不忍心父親這樣勞累,為了分擔父親的工作,他便在深夜趁大家熟睡的時候,偷偷地模仿父親的字抄寫着名條。為了抄寫名條,他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以至於學習成績下降,遭到家人的誤解,他想過放棄,可又不忍心父親那樣勞累,最終,有一天深夜,父親察覺到了敍利亞,站起來看那燈光下疲憊的敍利亞,頓時,感動的父親熱淚盈眶······。

《少年偵探》講述了十二歲的意大利少年為了保衞祖國,不惜帽子生命危險去幫助軍隊偵查敵情的故事。大意是,當一小隊意大利的士兵路過他家的時候,他自告奮勇幫助意大利士兵瞭望敵情,他在樹上偵查許久,為小隊長提供了有利的情報,突然,“砰”的一聲響,那少年手一鬆,身體一個後仰,掉了下來,一動不動,臉色蒼白。小隊長哀哀地看着光榮的愛國少年,向少年端端正正地敬了一個軍禮······。

讀完這本書使我懂得:做人要有責任心、同情心;無論何時都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同時,我感受到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的珍貴,讓我學到了只有幫助別人,才能快樂自己。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冰心曾經説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是呀,如果一個世界沒有了愛,將會成什麼樣子呢?殘酷、冰冷、無情,簡直讓人不敢再想下去。再假如這個世界充滿了愛,那麼,這個繽紛的世界將同時擁有友情、親情、社會關懷等比金錢更重要的一切東西。

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就用《愛的教育》中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愛,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如:《狂歡節的最後一天》。它寫了一件令人深思、淚流滿面的`故事:“在熱鬧的大街上,一對母女在走散了,一位位好心人幫助小女孩找媽媽。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她們母女終於相聚了。”想想平時,我不禁低下了頭:“每次我走在大街上,總是看見一些流浪的乞丐。可是,我從來沒有正眼看過他們,也從來沒有給過他們一分錢。還有,當我看見與親人走散的小孩時,我甚至沒有產生一絲的同情心,便與他擦肩而過。”瞧瞧自己的行為,再看看書中那些人的舉動,我能不感到慚愧嗎?唉!

在不知不覺中,我品嚐完了《愛的教育》這個“五味瓶”。

當我品嚐到“酸”的時候,鼻子一酸,“金豆豆”、“銀豆豆”嘩啦嘩啦地掉;當我嘴巴里嚼着“甜”時,心裏樂滋滋的,高興得簡直可以説是一晚上睡不着……生活中的“五味瓶”也一個樣,不可能只讓你嚐到“甜”,而讓其他人專門去嘗“酸”、“苦”、“辣”、“麻”。但是,命運有一大半是在自已手上的。你如果去幫助困難的人,你和他(她)都會嚐到一塊香甜的“巧克力”,而上天不卻能命令你去做。

《愛的教育》,作者在書中卻創造了一個夢想中的愛心世界。而全世界人要共同創造的,將會是一個充滿團結、友好、和平的世界,一個在現實中的愛心世界!讓我們在愛的關懷中成長,並且把一些並懷送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話,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了很久:在這個繽紛的世界晨,愛究竟是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思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在這一學年中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和朋友的真摯的愛。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是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且不説操勞奔波,只要孩子一咳嗽,藥就擺在了眼前。讀了思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受子女的心。思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寫的日記,而現在的孩子,日記本上還要掛一把鎖,鎖住的是什麼?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被忽略,正如這博大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因對新事物的感悟變得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科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在,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地國家崇高的愛。當讀到思利柯描繪一幅意大利人民為國家炸斷了雙腿的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的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熱血,同樣是為了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我為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了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麼並不重要,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6

週末,我和媽媽一起共讀了《愛的教育》。

這本文沒有豪言壯語,卻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每一個人。它原名《心》,是意大利亞米契斯的作品。它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一年之內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的所見所聞。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樸素描寫,向人們詮釋了愛的意義,潛移默化的培養和塑造着兒童們的愛心。

讀這本書,有淚有笑,但心底一直湧動着暖暖的愛意,愛是自始至終貫穿的主題。文中所講的愛,不是空洞的,是生動的。書中的人物給我和媽媽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我的老師、賣炭人、父親的老師、小石匠、盲童、鐵匠的兒子、洛貝諦等等。他們是一羣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班燦爛的.少年。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這些平凡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對他人奉獻愛。就是這樣一個個自然生動的人物告訴了我什麼是愛。它包括對學習的愛,對勞動的愛,兄弟姐妹的愛,對弱者的愛,對大自然的愛,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它不僅教會了我什麼是愛,還教會了我的媽媽怎樣用愛去關心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怎樣去尊重別人,包括弱者,怎樣勇敢地面對生活。

我讀完愛的教育後,知道自己作為一位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習,只有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更好去幫助別人,讓祖國更強大。媽媽看完以後,也積極和我分享在這本書裏學到的東西,她認為雖然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和書中的人物讓她懂得要堅持、不要放棄,用愛去對待身邊一切,生活一定會美好的。

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的每個角落,人間處處有愛,美好和諧。

《愛的教育》讀後感7

老師是人們生命的技術工程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向學生傳送着專業知識。安利柯的爸爸説:她們站在社會發展的身後,拿着輕度的酬勞,為人民的發展比較發達勞動者着。她們不追求暴利的收益,但求自身的學生可以在自身的教育 下有一定的獲得,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歷年,老師一直被大家稱之為最崇高、最頗具敬業精神的崗位,一直遭受大家尊重。殊不知在這裏尊重的身後,是曰曰夜夜的勞碌。

早晨,當學生還未掙開惺忪的睡眼,老師們就早已開始了一天的繁忙。她們用笑意掩蓋着因休息不好而疲倦的容貌,仁慈地看見接連不斷進課室的學生們,激情地問好。上課的時候,老師們艱辛地站着,雖然雙腿痠痛,但她們並無埋怨,她們在乎的僅有學生是不是用心上課、是不是懂得了這堂課的內容,由於沒有一個老師是不喜歡學生的,她們像善待自己的小孩一樣深愛着自身的學生。在課堂上,老師會因這堂課的必要性而嚴肅認真,會因為某些學生的搗蛋而惱怒,會因為這種心態讓學生們受到驚嚇,可是在課下老師便是學生們的盆友,大夥兒一起笑一起鬧。夜已深,全部大城市都平靜下來了,但是老師屋子的燈仍然亮着,老師們仍在審閲很多的工作,梳理教學課件,從沒有過悠閒。

很多人都覺得老師是最輕輕鬆鬆的崗位,一年有許多暑假。卻不知道,這一崗位擔負着極大的義務,擔負起全部中華民族的期待,乃至她們的一生都會為國家的下一代努力着。伴隨着學生們年齡的提高,老師的黑眼圈眼袋也越來越深;伴隨着學生們體能的健碩,老師的兩腿也逐漸乏力;伴隨着學生們專業知識的累積,老師的微笑也更為璀璨。以前青春年少,不懂得老師身後的`艱苦,不懂得老師對學生的殷殷期望,有時候乃至厭惡、得罪老師。現如今長大以後才搞清楚,這些指責全是埋下伏筆大家未來的路的磚瓦窯,指責的身後全是老師滿滿的愛。

老師是大家聰慧的啟明燈,大家理應遷就老師的疲倦,對老師心存尊敬和心懷感恩,用老師教給的專業知識為國家做出貢獻,也僅有那樣才可以回報老師為大家艱難無私奉獻的養育恩。

《愛的教育》讀後感8

愛的教育,還有一個別稱。名為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概括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她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精彩的;每月故事。

在這本書中,安利柯是一個品行兼優的四年級國小生。她擁有着一個純潔、高尚的心靈,並帶着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

觀看完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讓浪子回頭金不換。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通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

愛的教育,還有一個別稱。名為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概括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她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精彩的;每月故事。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

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最好,我終於得出結論;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每當我打開一本好書、閲讀一篇好文章時,就好像眼前展現了一個新的世界。讀阿琪斯先生的《愛的教育》就是這樣,它給予我啟迪,給予我力量,催我奮發上進。

愛是包容,愛是相信,愛是盼望,愛是忍耐……《愛的教育》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後來,我才發現,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個最渺小的動作都充滿了愛。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我們更離不開愛,如果沒有愛,就沒有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如果沒有愛,就沒有美麗的花草樹木;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我們如此美好的生命……

以前,我覺得愛是愛,教育是教育,愛和教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怎麼能寫在一起呢?直到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發現,教育中充滿了愛。這本書的核心就是一個“愛”字。愛分很多種,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愛都有講述,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書中提到的'愛都不是泛泛和空洞的,而是通過很細膩的語言表達出來。愛的內容非常豐富,和世俗生活融合到一起,宛如實物一般觸手可及!

《愛的教育》中,描寫的是雖然是一個個平凡的人物,但他們卻有着不平凡的思想品質,在我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漣漪,將愛的美德永駐到我的心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這個故事,它主要講述了一位剛滿十八歲的少年馬爾科歷盡了千辛萬苦最終找到了自己重病的母親,並且幫助母親建立信心,勇敢的和病魔做鬥爭,最後母親終於得救了的故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馬爾科是靠着他堅韌不拔的毅力找到母親的,他徒步行走了幾千英里,其中經歷了很多的困難,是他對媽媽的那份愛,讓他度過了種種難關,最終找到了他的母親。我非常敬佩他,從這個故事中,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了什麼是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説,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主要是講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愛的教育》這本書,在我一年級的時候給了我很大啟發,讓我變成了一個“三好”學生。一年級的我,非常調皮不懂事,看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一些對我有巨大啟發的道理。如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哪怕離目標還十分遙遠。一個人對你關愛有加,當他老後,你要用十倍百倍的關愛對他。

在我沒有看這本書時,是一名學習成績一般且學習態度不怎麼好的學生。看了這本書後,我便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好學生。之後,我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現在還成為了副班長。

這本書對於國小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希望同學們也可以閲讀這本書,認真學習裏面的故事並從中得到一些啟發。不僅熱愛閲讀,瀚麒還熱愛寫作,喜歡對所遇的事情用文字發表感想。在這場疫情中,瀚麒努力學習之餘還不忘寫下自己的學習感受:大年七年級,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我們與親人的團聚。寒假延長,我們歡天喜地。可是接踵而來的.無聊感籠罩了我們的生活。

白衣天使,披掛上陣。他們在抗議一線救死扶傷。而小區志願者每天都會給我們送我們需要的蔬菜、牛肉、水果等食品。我們的生活也變得井然有序起來,接着“停課不停學”的網課直播也開始了。我們在疫情中的生活也進入了正軌。

停課不停學活動讓我們在疫情中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我的數學老師還每天堅持用釘釘給我們上直播課,讓我們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愛上了學習。不僅如此,粵課堂上還推出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教學視頻。使我們的學習趣味多端,更上一層樓。

你覺得線上教學怎麼樣呢?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30號那天,一口氣讀完一半,每次在讀書的時候我總會有新的思考,然後默默的用鉛筆寫下來。在這個很多人被稱為碎片化的時代能看完一本書和幾部電影算是很不錯了,我覺得要做成什麼事,環境太重要了,安靜的、遠離電子產品的地方很寶貴。

這一本書好像是在我國小的時候買的,當時我把它當休閒讀物來讀,一邊吃辣條一邊看此書,好像還沒看到結局,可惜的.是當年的那本書找不到了。以前的那個時候也沒看懂過,這本書很樸實,是發生在國小四年級的事,主要是傳達愛與尊重,重點是小孩的單純之心。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想到我國小發生的很多事,到今天我才發現,我們不是從國中、高中開始變孤獨的,是從開始工作,開始真正受苦、離開爸媽的庇佑的時候。

今天我碰巧有時間經過王玲的家門口,她家過去幾家的隔壁是一個巷子,巷子後面就沒有路了,後面都是草,我記得以前在她家的後院有棵桃花樹,她説因為丟了核,就長成了樹。我從巷子裏望去,那兒就是幾棵桃樹的枝葉啊。小時候我覺得她奶奶很兇,她很聽她奶奶的話,感覺她挺在乎此事的,她很文靜,瘦瘦高高。九年級因為有緣,我們又在畢業班級裏了,我永遠都會記得她穿的深藍色的大衣,帽子上有兩隻耳朵,很可愛。讀後感·她可能也想不到此時正有人寫她吧,可惜她也看不到。社會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是我的日語老師説的一句話。我想説社會人,最擅長的就是隱藏情感了。

今天在菜市場裏吃的熱乾麪。我在想:如果當初老爸能再多掙一點錢,我們家是不是就可以在這個小地方買個房了。你看,老鄉們、舅舅和叔叔都沒在老家啊,可能是當初沒抓住機會吧,還是説生活不完全以錢為主。

如今,我們看到一個普通的家庭很容易逆襲,但又多少人會往這方面想的,90%的人都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吧,這個時代,我們離成名很近,其實也很遠。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初次與《愛的教育》相遇,“愛究竟是什麼?”的困惑便纏繞在我的腦際。感謝這個暑假,讓我與《愛的教育》的主角——一個意大利國小生恩里科一同去尋求答案。

徜徉在書間,樸實動人的故事內容,洋溢着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真摯感人的故事情節,充滿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眾多故事中,這樣的鏡頭讓我久久揮之不去。恩里科父親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自己的老師柯羅賽蒂,他隨即決定帶着兒子去看望老師。幾經輾轉,當白髮蒼蒼,手拄枴杖的老師出現在父親眼前時,父親一個箭步向前,緊緊抱住老師,興奮、淚水和情感充斥着整個屋子。那些事,那些人,在相談甚歡中,找不到半點倦意。當老師突然拿出一本父親小時候作業的瞬間,我的眼眶不知不覺潤濕了。我想起我現在的老師來了。多少個清晨,一杯杯酸甜可口的牛奶,豈止是對我的嘉獎;多少個午休,一句句沁人心脾的教導,豈止是對我的鼓勵;多少次燈光,一處處細緻入微的批改,豈止是對我的交談……我不禁想要問問自己,過去,我們掛在嘴邊的所謂“辛勤的園丁”、“淚乾的蠟燭”,如今他老了,養育的.“花兒”有多少還記得老師的言傳?培養的“葉子”,有多少還記得老師的身教?文中的父親以身作則教誨自己的兒子。我的爸爸不也是這樣嗎?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嚴格要求我寫好字,一開始我很不服氣。後來我在他的桌子上發現了一個本子,翻開來一看,裏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那都是我爸爸平時練的。原來,他為了我,下定決心寫好字給我做榜樣。我的老師更是如此,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都始終踐行着“打鐵先要本身硬”的道理。我心頭模糊的愛在那一刻變得具象起來。

《愛的教育》成為了我的好朋友。在與他交往中,我感到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暱温柔地撫過我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刻滋潤我的心窩;愛更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的野花,需要我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是言傳,更是身教。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到新華書店買書,一眼就看到了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也是學校要求我們的必讀書,媽媽就買了回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主人公是安利柯,他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身邊感人的小故事,因為每篇都很短,我這個平常不愛看書的人也慢慢地看下來了,最後,我和媽媽共同讀完了這本《愛的教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書中的每篇日記都是對生活樸素的描寫,讓我感受到每個人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

特別是其中的一篇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13歲的馬可爾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和媽媽重逢,幫媽媽找到生命存在價值,我真是非常敬佩和感動。想想自己到現在還一直讓媽媽照顧,讓媽媽為我着急,真是太不應該了。

我在慢慢地長大,也要學會關愛他人。看到小同學摔倒了,要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這些都是文明的`表現,也都是愛的表現,所有的人都充滿愛心,那該都好!

這是本特別好的書,讓人感動,書裏的主人公是個和鄭皓澤差不多年齡的國小生,以日記的形式來表達生活中的愛,雖然文字簡樸,沒有精彩絕倫的故事,也沒有鬥智鬥勇的情節,但卻表達了生活中真摯的友誼,愛字無處不在,他們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用愛感動家人,感動朋友。鄭皓澤平常比較調皮好動,但心底非常善良,可能是因為一直和媽媽兩個人生活比較多,對媽媽的依賴比較重,所以看到其中一篇有關媽媽的,眼淚直流。

我們一起看完這本書後,一起聊聊了感受,我告訴他: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也要始終抱有一顆真誠和善良的心,擁用了這種品質,不管長大後做何種工作,身處何地,都會是個對社會有貢獻有用的人。

《愛的教育》把我們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同時給予我們力量和勇氣。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人們一提起親情,總會想到親人團圓的場面,家人過節的温馨等。可有一種親情,是一條無形的線,承載着痛苦與心酸……這種親情在《萬里尋母記》中生動體現了。

這篇文章出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主要寫了意大利熱那亞的一户人家,家中有個名叫馬爾可的男孩。一次,男孩的`母親外出時,寫信説“身體不適”,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馬爾可不顧他人的勸阻,踏上了如大海撈針似的萬里尋母路。路途中,他歷盡艱難,終於在一家醫院找到病重的母親。母親經過治療,很快康復了。

當我讀到“馬爾可剩下的錢只夠吃一個麪包了,去哪兒掙路費呢?就地打工嗎?可是誰要他呢?他的心快碎了”時,我思緒萬千。一面為馬爾可着急,一面有從心中燃起對“親情”的敬畏:是怎樣的力量支撐着一個飢寒交迫的孩子堅持走下萬里尋母路?答案平凡而偉大:是親情在母子間搭起無形的橋樑,馬爾可在上面,獲得了堅定的信念!因為,一個信念勝過百萬錢財!我接着往下讀,我讀到了母子重逢的場景:“馬爾可飛奔過去,母親伸出一雙枯瘦的手,緊緊地把馬爾可抱住,又哭又笑。”此時,我眼含熱淚也會心地笑了,勝利屬於母子二人!兒子歷盡艱辛,萬里尋母,而身患重病的母親,在親情之線的另一頭,頑強地與病魔鬥爭。這使我想起余光中的《鄉愁》中的一句:“我在這頭,你在那頭”。用這句話來形容親情再合適不過了!

這個故事也讓我想起我們身邊的感人故事:一個四歲的孩子,與她的母親相依為命。可是有一次,母親患了重病,面對殘酷的現實,孩子用她稚嫩的小肩膀,毅然扛起一個家。除了上學,還要洗衣、做飯,總之,她成了家中的頂樑柱。這難道不是親情的力量嗎?

親情,是一支畫筆,勾出愛的線條;親情,是一縷陽光,播撒愛的火種;親情,是一碗熱粥一杯茶水,簡單樸實,貴在真心。親情,是“父母愛你,你愛父母”的美德,是舉手之勞,是愛的傳遞……親情還是什麼?是生活中的美。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形式,講述了安利柯這個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讀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真正受益匪淺。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像安利柯一樣多的愛,只是我們沒有他細心,沒有認真地去感受這個世界。扶老奶奶過馬路,老師對學生的熱情鼓勵,小區裏扶起跌倒的小朋友……這些不都是愛嗎!即便是再怎麼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有愛才能做出。從之一點看,小小年紀的安利柯他是多麼的細心和善良啊!

我認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愛的教育》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只有善良友好的人,才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像書裏面説到的許利亞幫父親寫名冊一事,深深感動着父母,同時也收穫了父母真摯愛。

是啊!生活中,多一份心,就多一份愛,多一份給予,就多一縷温暖的陽光。我深信,社會一定發展得更加美好,更加亮麗,我也深信,愛是金錢、地位、榮譽換不來的,只能自己去發現、去付出、去感受。

我也一定做到:在學校,尊敬老師,尊重同學;在家裏,孝敬父母,勇於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公共場合,文明言行,多為他人着想,不做損人利己之事……

雖説這本書我已讀了好幾遍,也因此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它使我明白了,人世間不能缺少愛,愛就像花蜜,讓生活充滿了甜美。

我願把我的愛奉獻給祖國,家庭和社會,我更希望愛能永駐每個人的心田,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