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34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通用6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這本書早就聽説過,但那時候一直在看小説,沒心思看這個。電子書早就下載了一直放着沒看,別的小説看完了才把它翻出來看。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説了,全扔一邊了。

可以説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讀書的欣賞水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説,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説:“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説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該書內容以明史為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註明,並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説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説,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

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萬曆朝結束,前後歷時二百餘年,共六部。書中出現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説:“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敍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我們知道歷史裏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而且讓我們瞭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

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後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國暢銷書作家當年明月所著。

《明朝那些事兒》共有9冊,由於語言幽默、風趣,所以廣受讀者喜愛。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一部,叫做《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這一本通過大量圖片、延伸內容以及幽默生動的語言文字,為我們生動地介紹了朱元璋從一個討飯地窮和尚,後來起兵反元,最終擊敗其他起義軍和元朝,建立明朝的全過程。

朱元璋出生在貧困的農民家庭,小時候為了謀生就不得不去四處討飯,經常遭受冷眼和譏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落魄潦倒的人,最終名震天下,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是什麼造就了他?時代?有這個成分:如果當時元朝不腐敗,朱元璋也不可能消滅元朝。當然了,這個原因只是次要,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

他做事果斷,遇到困難冷靜沉着、不慌張,他還懂得堅持。很多次處於劣勢的時候,他沉着地指揮部隊,臉上毫無慌亂之色,最終反敗為勝,成功逆轉,他的這些優點功不可沒。

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許多我們普遍的認識錯誤,進行了更正,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我們不再被錯誤觀念誤導。我覺得這是十分有價值的。

《明朝那些事兒》適合我們閲讀,是一套很好的歷史書。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裏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卧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的人説,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説,正因為現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有幸已閲讀整套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説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於君主,可是他錯了,後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比如,在這本書裏,很少有真正意義的好人,但絕對有真正意義的壞人。每一個在普通人眼裏散發謠言正義光芒的良臣將相也許都有這樣或那樣瑕疵。作者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而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又比如,在這本書裏,不止有這流芳百世,家喻户曉的大人物,還有那些被人遺忘的人物,他們在這267年裏太舉足輕重,渺小得讓人忽略。如果沒有太監張敏的捨生取義。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也許無法登上歷史的舞台;如果沒有那位連名都沒有的看守,楊漣用鮮血和氣節寫下的絕筆也許只能化為灰燼;如果沒有錢皇后的日夜守候和至死不渝的貞情,明英宗,朱祁鎮也許已被深在大漠的孤軍無援的吞沒,不要以為渺小的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的,就沒有尊嚴。

在書裏,自始至終都藴含這一股力量。

這股力量支持這鄭和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錢毫不畏懼,這股力量支持這于謙打響了北京保衞戰,獨子面對兇險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間。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很多東西不知如何表達,我想説此生不讀這本書,很遺憾!這只是我的片面之詞,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其實以前,我也已經看了不少歷史書,正史全是文言文,讀下來甚是枯燥乏味,讀完了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對歷史書內心上還是有些拒絕的。但這一次的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感覺是驚訝極了,原來歷史書可以這麼寫,原來歷史是可以寫得這麼好看。這種來自內心訝異感受相信很多人有過。可大多數人對讀歷史有好感卻都源自易中天的品三國,誰來PK易中天,唯有當年明月。這是這本書的廣告詞。這裏又説到易中天,説明易中天的火是真實的,但現在有人比他更厲害了,就是當年明月,至少現在的局面是,《明朝那些事兒》的銷量遠遠領先。

這書唯一的難度就是太長了,有七卷,洋洋灑灑幾百萬字,不是有耐心的人兒還真讀不下去,畢竟這是寫了明朝三百年的事。我除了對當年明月的敬佩之餘,其實最關注的就是他當時提出的歷史也可以寫得很好看,能否做到,事實證明他成功了。《明朝那些事兒》讓很多不喜歡的歷史的喜歡上了歷史,讓不看歷史的人去看歷史。

有人説,我們需要真相,但你瞭解真相嗎?明月的厲害是他不再一意強調去還原歷史真相,僅僅從人性角度去揣摩,但有時也許更接近真相。

很多人都説讀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是一種非常愉悦的閲讀體驗,嬉笑怒罵、插科打諢、偶爾抖個包袱,非常幽默的文字,以為歷史就是這樣的。但正如當年明月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歷史從來就不幽默,也不樂觀,而且在目前可知的範圍內,都沒有什麼大團圓結局。”“一直以來,幽默的只是我,而不是歷史!”真正的歷史是不會幽默的,而是殘酷!是悲哀!通體下來,我也是這樣,這殘酷的幽默讓我覺得不是一點點的悲哀,《明朝那些事兒》寫的是歷史上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的興衰史。它以獨特的文體,描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這300年之間的事。整個明朝每個人都在一個早已設好的牢籠裏掙扎,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無論是那些流芳百世,家喻户曉的大人物,更有那些被人們遺忘的小人物,在歷史長河都是無足於輕重。

我在看到許顯純在迫害楊漣時,簡直全身麻木,頭皮發炸,而楊漣雖死,卻是千年之下,終究不朽。看到海瑞鬱郁死去,覺得悲憤莫名。

歷史是可以讓人捧腹大笑,也可以使人淚流滿面。對於這本近似於明朝百科全書,它向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生活、各種各樣的命運……我們在哭過笑過之後往往又能讓我們思考,從這裏,我們是否學得一些生活的道理呢?

當年明月在書裏用了很多警語。如“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決定戰爭勝負的並不一定是先進的武器和士兵的數量,而是人的決心和智慧。”他還寫道: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沒錯,正是這樣。當你匆匆地過完了一生,贏得了許多榮譽和名利。然而當你在臨危時再想這些東西,會覺得有意義嗎?在《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章的結束語寫道: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這叫死而無憾,才叫有意義。雖然有在喊口號之嫌,但總的來説還會使人受益頗多。

歷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鐵馬,兒女情長,權謀詭譎,要什麼有什麼,而且有些事件之詭異的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説家,也無法構思出來,即使寫出來,別人也多半要恥笑他胡編,但你現在看到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你還笑得出來嗎?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也只能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個農民世家,缺乏食物,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把朱元璋列為造反成員,以此為藉口來殺朱元璋的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這隻打不死的蟑螂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成為一代偉人的。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和果斷。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他就是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

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和果斷。它們能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和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當年明月把歷史的面貌還原了,把歷史的真相揭開了。他綜合百家史料之所長,成一家明朝歷史集大成者,破解幾百年的史官陷阱,撥開幾百年的政治謎團,挑清幾百年的利益糾紛,把一部政治、權謀、人性和勾心鬥角的王朝歷史以全新的方式走進社會大眾視野,並把歷史通俗化、平民化的趨勢推向高潮這一點是值得推崇的。

不管是中國上下五千年還是世界上下五千年,我們所見到的、所使用的、所體會的、所生活的、所想到的,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般的變化,有一樣東西卻從來沒有變化過,那就是人性。現在説的人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劣根性,比如自私、貪婪、懶惰、慾望、虛榮、虛偽、權謀、妒忌、猜疑、狡詐、圓滑、報復以及趨炎附勢等等,這些東西不但沒有變,反倒愈演愈烈。看看目前社會的種種現象,就可以發現。當然也有光明的一面。正如當年明月説的“我們終究不能超越歷史,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慾望和缺點。”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

朱大皇上小時候沒有宏圖大志,最大的願望只是能夠吃飽飯,娶上個媳婦。一不留神被安排做了皇帝,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從這裏看出,朱皇上小時候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起碼不如我的遠大。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從小立志。看來,立不立志也沒有多大實際的意義。朱皇上從小沒有立下雄志,也並不妨礙他的成功。是他家人的死,是他的飢餓,是他對生活狀況的不滿意,使他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其實人生的未來,好多時候往往是自己不可預知的,想得過多,往往會束縛了自己,真實感受和體驗人生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感覺我們現在要幸福多了。起碼沒有那麼多的殺身危險了。莘莘學子,苦讀八年,通過科舉,混上一官半職,不知道哪一天,趕上皇帝不高興,不知什麼原因,腦袋就搬家了。

小時候在老家,到了夏天,外面的火堆旁,會有大批的飛蛾繞着火堆飛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飛蛾前仆後繼撲進火堆燃燒了自己。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價。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哪個人不是像飛蛾一樣地向前衝呢?感謝思想家們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真諦——活在當下,活好每一天,要不我們就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