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學作文雜談的名家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6W

一、“語文的特殊性在於學的是習慣。”

中學作文雜談的名家讀後感

張中行認為,語文可講的理不多,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也就是説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教導為輔,就是要讓學生自己走,教師在前後左右關照即可。

書中所説的“習慣”,本義是指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而結合實際教學來看,強調“習慣”就是啟示教師必須通過用心培養學生的一些學習習慣,來幫助學生主動地去體驗與實踐,在親身感受與操作中掌握語言的規律。張中行認為有的老師雖然很有責任心與積極性,但實際上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無論課上課下,學生都是隨着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團團轉。這種做法學生很累,卻收穫不多。而一個懂得教學規律的老師,就會懂得在教學中扮演一個導遊的角色,為學生引路,就會懂得適當地因材施教,就會懂得既要嚴格要求,也要呵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聯繫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張中行在幾十年前所發現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明白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就是枯燥的解釋生詞,研究語法結構、篇章結構、寫法特點等等,而應該着力於讓學生先動起來。這種“動”不是盲動,而是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逐漸養成的一種習慣。

比如,要通過精心安排早讀課的內容,從督促學生大聲讀書開始,養成學生認真朗讀的習慣;要通過廣泛的介紹與恰當的引導,養成學生閲讀課外書的習慣;要通過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寫精彩語段,在課後寫隨筆雜感,來養成學生勤於練筆的習慣;要通過設置課堂5分鐘演講,引導學生閲讀報刊上時事評論的方法,來養成學生關心時事,敢於表達的習慣。當學生習慣了遇事想一想,説一説,寫一寫,他們的語文素養與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在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不是處處指手畫腳,而是和學生一起設置一套規範,併成為堅定的執行者與維護者。

有人可能會擔心,這樣依靠學生自己去讀去寫的方法,可能會產生很多錯誤的理解。張中行對這個問題有個實在又深刻的見解,他認為,如果“多”和“確”不能兩全,那就寧可抓緊“多”,把“確”放鬆一些。的確,只有先有了“多”,才能有豐富厚實的基礎,才能讓學生保有自由和興趣。有了堅實的大地,就有了生長一切的可能,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二、“語文教學中單是?明白了?用處不大,重要的是有了情意,?不費思索?就能夠恰當地表達出來。”

張中行所説的“明白了”其實應包含至少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學生對於字詞句等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第二個層次應指對於文章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態度有一種準確的理解。這種目標在我們目前的教學實踐中仍是特別重視的內容。但是教學中往往只停留在這個層次,很難真正觸動學生,很難讓學生有屬於自己的“情意”。

張中行在這個問題上,建議語文老師可以從課內和課外這兩個方面入手,去激發學生的情意。課內方面,張中行有幾個核心觀點:1、凡是靠學生自力能夠明白、能夠做的,教師應少插手。2、教師要通過親身示範來引路,讓學生學着自己邁步。3、要鼓勵學生勇於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持懷疑態度。課外方面,張中行認為要着重培養學生讀寫的興趣,要兼顧因材施教的原則,要同學生多接觸多交談,為學生多創造讀寫的機會。而在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中,張中行特別看重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有興趣自己去課外看大量的書。

的確,“情意”不是通過教師的單純講授就能獲得的,“恰當的表達”的能力更應當依靠學生課內課外的大量實踐來培養。在這個問題上,如何能通過教師的努力,將課內的傳授與課外的指引有機結合起來,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試着做一做。

首先,應特別注重為學生提供有效閲讀的方法。課外閲讀不是隨便讀,不是無效地“囫圇吞棗”,還要講究閲讀的方法。對學生而言,“坐而論道”不是好的方法,一定要帶領學生實踐,給他們舉例子,做示範。 比如我們可以以艱深的名著的某些章節為例,在大家讀完後,有意識地提兩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閲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讓他們學會把握文學作品閲讀的方法。比如讀詩歌在於品味精粹韻語的深層意藴,讀小説在於感悟人物形象的審美內涵。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課外閲讀,所以不能搞得太細,不能當做課內文章來仔細推敲,不能倒了學生的胃口。在實際指導中應把握一個“粗中有細”的原則。 其次,應注重教學中的內外結合,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單純依靠死摳課本的方式,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一種奢望。但任學生隨興趣讀書,對語文素養的提高,也不是一種高效的做法。如果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堂激趣,課外引導,開展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課外閲讀活動,定向指導,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個問題上應注意兩點:一是注意課外閲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閲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閲讀,以擴大學生的閲讀量。二是注意課外閲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能打動學生的文章,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們不是要“拔”學生,去理解超出他們生活的抽象的感情,而是要讓他們理解生活,真正學會感受生活,這樣才能表達生活的真實。 再次,應注重讀寫結合,鞏固課外閲讀的效果。

閲讀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屬於學生自己的情感,好的閲讀習慣對學生的寫作起着正面作用。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把自己喜歡的名言,格言等摘抄下來,把自己在閲讀中深切的感悟寫成讀書心得體會。

通過課內與課外的結合,讓學生的從課本走到像

星空一樣廣闊的生活中去,就能調動起其自身的情感,並且讓其學會用最恰當的方法表達“情意”。

通讀《作文雜談》這本書以後,發覺書中既介紹了很多非常細緻實用的小方法,也闡釋了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理想與追求。細者實者如“習慣”,高者虛者如“情意”,只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實踐,都能成為語文教學中的豐碩果實。在實踐中,語文教師就是應該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既懂得如何把知識化大為小,化虛為實,也懂得如何引領學生從瑣碎的現實走向理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