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浮生六記》讀後感9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46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浮生六記》讀後感9篇

《浮生六記》讀後感1

這一章節,充滿了悲哀的氣息,沈先生和芸孃的日子生不僅過的越來越拮据,芸娘最後也在異鄉里去世。之後沈先生回到故里,卻因父親對他還諒解,故一直沒有去見父親,直到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最終連父親最後一眼也沒見上。而後他弟弟的一些所作所為,最終讓沈先生選擇淨身出户!

在這一章中,陳先生説道了一問觀點:

奉勸世上的夫婦,固然不可彼此仇視,也不可以過於情愛深重。俗話説“恩愛夫妻不到頭”

這讓我想到“吃虧是福”,講究的就是人生的`平衡,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就是平衡,因此,吃虧就是得福。

現在的人們,大多數都喜歡“精明”,也就是凡事不吃虧,倘若都要精明,那麼,會不會精明過頭了,反而變得斤斤計較。

我們講究平衡,是因為心平靜,不管遇見哪種情緒,都能平靜對待,才能平和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浮生六記》讀後感2

閒情記趣篇,研究接花疊石,品賞生活雅趣。沈復從小就是一個喜歡觀察自然從中獲取樂趣的人。

年紀稍長後,由愛花的樂趣衍生出對插花和剪裁盆景的研究,對二者法度的見解也頗為獨到。園亭樓閣、套式迴廊、疊石回山、栽花取勢方面,又有所謂“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看法,放到如今,應該也算是園林設計方面的專家了。獨樂樂,不如夫妻同樂,幸運的沈復遇到的'是一個不光能與他品評詩詞的女子,獨創“草蟲之法”,讓插花不落俗套,栩栩如生。製作精巧的“活花屏”,讓居舍綠蔭滿窗,透風遮日。與友人野外露營時,出招提供熱茶酒菜,其他遊人在旁嘖嘖稱羨,友人得以盡興遊玩,諸如此類,沈復自是讚美之詞,不絕於文。

讀到此處,更加應了林語堂那句評價,“芸娘,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在我看來,與其説沈復書寫了一部經典,倒不如説芸娘成就了沈復。

《浮生六記》讀後感3

這一章的字裏行間,你儂我儂,透露着濃濃的愛意,沈先生與芸娘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擁有着濃情蜜意,着實令人羨慕。

而且,我發現沈先生擅長觀察,他的視覺系統整合得很好,得益於兒時的他,喜愛明察秋毫,細細觀察纖小的東西,因此,在他的文字下面,生動的體現蚊蟲這些細小動物的刻畫,從而帶來了豐富的想象。

長大後的沈先生,喜愛修剪盆景,這是功夫活,急不得,這個培養性情的`手工活,在沈先生筆下,描繪得繪聲繪色,讓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愜意。

生活本是油鹽柴米醬醋茶,沈先生夫婦卻把日子過得閒情逸致,越發讓我親近他們的生活。

“點綴盆景的花石,小則可以精巧到入畫圖中,大則可以融匯韻致,令人入神。捧一甌清茶觀賞,注意力能被盆景移取,使人神遊其中,這等盆景,才適合在幽靜書齋裏賞玩。”這等描繪,全然是享受當下。

《浮生六記》讀後感4

聽説這本《浮生六記》還是林語堂先生的功勞,因為他的翻譯,我在學校圖書館借了本,但是相應的版本實在是久遠得很,紙張泛黃,中文還是繁體字版。然而即使如此也還是堅持下來了。

我想,對於那時候的人,能夠遇到一個像芸一樣有趣味又識大體的'女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事(不過據林老在《蘇東坡傳》裏所寫的蘇軾之夫人,多少也是賢妻良母)。現在的電視劇常常會塑造一位才貌俱佳的女主,但真正到了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並不能從其中細細品味。這裏的故事卻是那麼細小,那麼親切。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遇到這樣的女子,我會讓自己鼓起勇氣去結識如此得體的女子。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和自己的他這樣恬淡地生活,我該會是很滿足的。

《浮生六記》讀後感5

書中還有三處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卷二《閒情記趣》中描寫的很多花鳥魚蟲小技巧,都很實用,可惜目前真沒這種閒情逸致去效仿,也許以後有機會的話會去試試吧。

二是卷四中寫“秀峯今翠明紅,俗謂之跳槽。”讀到這裏我才得知,原來跳槽最早指的竟然是逛青樓時客人“今天召小翠,明天幸小紅”的.這種朝三暮四行為。再想想跳槽的今義,不僅讓人覺得這是個冷笑話。

三是卷六中提到的三處養生之道,第一句是“讀《養生主》而悟達觀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第二句是“《秋聲賦》雲: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第三句是“不知甘脆肥臘,乃腐腸之藥也。大概受病之始,必由飲食不節。”在此也不用翻譯為白話文了,綜合歸納一下,這三句關於養生的精髓就是“時常做到心平氣和,遇事不要勞心費神,飲食不可沒有節律”,在此與諸位共勉。

《浮生六記》讀後感6

閨房記樂篇,伉儷用情至深、琴瑟和而共鳴。

乾隆年間,一個普通的蘇州書生家庭,作者沈復喜玩筆墨、心細重情、追求閒雅情致。妻子陳芸則蘭質蕙心,賢良淑德,頗有才情,一番美好姻緣,因而留存於世。成婚前,沈復十三歲便許下“非淑姐不娶”的諾言,芸娘連續幾年默默吃齋祈福,只為避免心上人受水痘侵擾。成婚後,在滄浪亭畔的“我取軒”,二人談詩論賦、賞月對飲、互相調侃、形影不離,以至於短暫分別數月,便覺度日如年。日常生活中,沈復帶芸娘男扮女裝參加廟會,芸娘慫恿沈復試吃滷瓜、臭腐乳,耳鬢廝磨,打情罵俏。分隔異地時,刻“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印章,鴻雁傳書,寄託相思,花式秀恩愛,甚至讓人忘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生活落魄寄居別處時,在土山邊,看晚霞夕照、聯句吟詩,在池塘邊,聽蟲鳴聲起,垂釣作樂。

篇中偶有傷今感懷之句,憶往昔二人深情對視約定來生,如今卻天各一方,風流雲散,讀來遺憾湧上心頭,感歎天公不作美。

《浮生六記》讀後感7

沈復與陳芸青梅竹馬,兩人情投意合,終成眷屬。

林語堂先生稱陳芸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他們把普通的日子過成了煙火神仙。

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温。

兩人的温馨甜蜜,盡在沈復筆下重現,平淡如水、對酒當歌、相約來世。

然而,造化弄人,妻子陳芸早逝,獨留沈復,長相憶。

沈復的後半生,在追憶中度過——

無人問我粥可暖,無人與我共黃昏。

想必在甜蜜往昔之後,引發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悲愴,無人能言説。這種悽苦之情,也被我的那位來自聲音課的學長演繹得萬分悲涼、充滿落寞,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喪妻、喪父、喪子,人生顛沛流離。

天地如逆旅,人生如過客,“浮生”,“若夢”?

《浮生六記》讀後感8

坎坷記愁篇,歷盡生活坎坷、述出人情冷暖。

物極必反,品質也是一樣,芸娘事事為他人考慮,極重感情,卻唯獨忽略了自己。憂思家庭變故,引發血疾後,仍舊操持家事,甚至在病中繡經賺錢補貼家裏。後在“書信門”、“借貸門”、“娶妾門”等家庭事件中,屢屢受到公婆誤解,甚至揹負罵名被逐出家門。幸得朋友相助,寄居別處,眼看日子略有轉機,沈復又丟掉工作,遭僕人無情背叛,終致思慮過度、病重不治。分別之際,芸娘耿耿於懷,歎多情薄命、慘然大哭後香消玉殞,沈復面對孤燈一盞,形單影隻,觸景生情,在妻子棺槨和墓地前,睹物思人,數度傷心落淚。屋漏偏逢連夜雨,沈復因遇人不淑,背上高額債務。作為文人,又清高孤傲,不懂謀生之道,致家境衰退。妻子離世後,在外地漂泊時,兒子早夭、父親離逝,弟弟又設計爭奪遺產,嚐盡人間冷暖。

《浮生六記》讀後感9

今天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註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後面200多頁是原著(由於是白話文的`原因,基本幾秒就過——畢竟生活在這個年代,若不是潛心研究,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即使如此,他們依舊非常講究生活中的細節,沈復愛好花藝、擺弄景觀,芸娘也陪着他一起,還“出謀劃策”,可以説是非常享受生活了;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羨慕,因為現在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着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依舊感覺很累;沈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着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後,感動於他們的愛情,羨慕於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困境,卻也甘苦自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