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玄想》讀後感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3W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玄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玄想》讀後感3篇

  《玄想》讀後感篇1

星辰、月光、清風、流雲,都在談美麗的心事;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都有深深的情意。

世間的美在於靈動的觀望,我們會心拾得,萬物不屈不撓的召喚,有婆娑的風,我們可以比擬嬌麗的美人;有變幻莫測的雲彩,可以看成雄心壯志、雲遊天下的烈性馬兒;有凋落、頹敗的葉,這亦是世間賜予運命的愛。穿越人世間的情情長長、悲歡離合的心是潔淨、素白的光,給命運以指引,獲得出口,成全愛、希翼與熱望。

宮澤賢治的銀河,給予我們飛躍。林青玄説,他是永遠的未完成。

那種交匯了夢與現實、純真與善良、天真與美好的綿薄質感,怎樣都柔軟了我們的心。

我們在他的生命經途中品嚐世間況味,以達到某種精神的契約,這不單是信仰,以超越信仰的美把握了是是而非的年華,內心的淡然、慧智、領悟都一一被呈現。

那麼,這就是習得,精確地安放在我們腦部深處。

某時,它就出來,像一個剛出生的體型健全的小花貓,來窺探這個世間。我們所擁有的,就是一種信念的補充。

它來自宮澤賢治神祕、浪漫、理想的氣質;亦來自林清玄大智大悟、會心而談的導讀。

這份傾盡情懷的引導,也定會給我兀自生長,那麼稍稍茁壯也好。

他的《堅持之味》裏有歌德的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旅行,不在尋找新的景觀,而在具備新的眼睛。

大自然扶疏的花草、樹木、溪流;天空、曠野、丘陵;鳥兒、蝴蝶、飛蟲……以緘默的姿態生生不息。

你瞧,春的世界裏的五彩繽紛的花色花香,是誘惑,是潘多拉的魔法,有着隱約的神祕,內心裏應該有足夠的忠貞,來喂撩它們的祕密,若是能在春意裏看春不再是春,那麼這種愛是不是已超越靈魂,以求得博愛,終是生命的挺拔。

夏的眼眸裏的姿態多是撩人的火熱,以活潑、生氣的天性去涉途,夏日甚是清涼,在泉水的出口捧一捧來喝,喝的不該是清涼,還有饋贈。那些蛙鳴、鳥啼,大抵是一種交訴,它們有的談論情事、有的訴説願望、有的話遍人間學問。

這多是夏的愛,把星光、月辰、天海都緊緊抱在宇宙間,抬頭看時,有時看的是星空;有時看的是聚會;有時看的是人間悲情長話。

秋的韻味更意味深長,在春夏,我看見了果實;在秋季,我不僅飽覽了禾苗,亦聞到果實的芳香。秋是終結,是收穫,是願望的達成。

冬是洗禮,需要凝雪的冬。

光禿禿的大地,放眼望去,都是枯萎,但你不知大地內心的能量,它在安眠樹木、花草、瓜果,那種竭盡全力的愛,粒粒都能凋落成春日的美景。

我們所能超越的,大抵不過是自己的內心。而自己的內心多是依靠靈魂的.愛。

在林青玄的《玄想》裏玄思冥想,能獨領的不單是風騷,還有夜鶯的歌聲、天地的精深、哲人的智慧、隱沒的生死。

  《玄想》讀後感篇2

在國小六年級的課本中有一篇題為《桃花心木》的課文,是林清玄的作品。不知為什麼,我覺得林清玄的作品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能把人帶入另外一種精神世界。可能是因為他的作品裏帶有陣陣禪意吧......

我想一篇課文不足以表達一個作家全部的精神世界,所以,我把林清玄的三本書買回了家,準備細細品味——《林泉》、《清歡》和《玄想》,當然,我現在只讀了《玄想》這部作品。

一打開書,不像我想的那樣,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字的大小適中,沒有插圖,但當我讀深入時卻像有一雙無形的手抓住了我往書裏扯。我喜歡這種感覺。當然,林清玄的作品不會輕易讀懂,必須像品茶一樣默默品味才知道里面的甜味。我記得有一篇文章的題為《最苦的最美麗》。文章中寫道,作者最喜歡的瓜莫過於苦瓜,他認為苦瓜開的花是世上最美麗的花,苦瓜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瓜。

其中,是不是隱藏了深深的禪意呢?

苦瓜,即使沐浴了聖水,走完了朝聖之途,味道還是一樣的苦!不管透過什麼,透過靈命雙修或透過燈紅酒綠;不管走過什麼,走過權勢名利或走過寥落暗淡;不管穿過什麼,穿過文史哲學或穿過酒色財氣......人生本質的苦都不會改變,在苦中行走的人,只有專注地前行,苦中才會帶有甜味,才不會失去美好的心情。

我想,林清玄之所以會半路隱居山林,可能就是因為讀懂了時間的哲理吧,他的文學作本站那麼與眾不同。他的文學作品不在於華麗的辭藻,而是內心的書寫,正如他寫的《心的潑墨》,就算有再多美麗的辭藻堆積,沒有真實情感,只是一堆軀殼而已,沒有生命,也沒有情感。

我佩服林清玄先生的作品,也佩服他那種對於寫作獨特的見解和態度......

  《玄想》讀後感篇3

“若有廣大的心,一片茶葉,也可以跨泰山,穿北海,與千里外的知音相逢聚敍。”書的扉頁上豎排印刷者這樣一句話,讀過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玄想》,看着這樣的句子,我慶幸我能在茫茫天地間與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邂逅,就像一片小小的茶葉翻山越嶺,飛越海峽終於陽明山上的一股清泉相逢,心靈從此找到了一個安寧的歸宿。

最初讀林清玄的書是在高三,偶然間看到同學手裏抱着的書的封面上行雲流水的三個字,林清玄,因為對這三這個的一見傾心而成了他的讀者。在那個被一疊疊的試卷和考試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夏天,林清玄的文字給我帶去了安寧與清淨,他對人世間一切美麗與夢想的信仰也給我帶去了一份堅持的力量,堅持為的是去追求他所説的那美麗的色彩與優雅的樣子。

林清玄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這也許與他深諳佛理不無關係,林清玄用他清雅真摯的文字普寧眾生的心靈。他説不動的山,也説流動的雲,他説不變的,也説無常的芒花,他説歡愉的短暫,也説憂傷的恆久,無論是在山頂,還是在紅塵,林清玄總讓自己靈光閃動,筆耕不輟,做一個徜徉於文字海洋的修行者。

林清玄的書最適合在安靜的午後或是皎潔的月光下一個人細細體味,若是有一把輕搖的竹藤靠椅和一壺馨香四溢的好茶相伴則更能融入書中的境界。看着目錄中一個個美麗的題目,就足以讓人思緒飛舞,“天空的心”、“心的潑墨”、“、“黃鶴樓的笛聲”……

讀着書裏的文章,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舒服,自然而然的進入一個完全放鬆下來的時空,沒有了紅塵滾滾的喧囂,耳邊響起的是高山流水的淺吟低唱。

Tags:讀後感 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