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品】呼蘭河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呼蘭河傳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者蕭紅,她在生命末期在香港完成的小説,小説在童年回憶中描寫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瑣碎的小事中描繪出了沉默的民國靈魂。

全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加上一個尾聲,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第二章。主要血呼河蘭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出生活在呼和蘭這個小城裏人們的精神風貌。內容大多以介紹東北小城為主或許也只有這麼多煩惱的.小事,才能在我們腦海中顯現呼蘭河的風貌。其中有泥濘的道路,很不好走,但是卻要走了過去人過不去的坎,這裏,卻走了出出來。人都要努力,卻為何有些人不勞而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因小事而不開心,例如有一次我考試成績不太好,於是我覺得我對這門科目失去了信心。第二次考試也同樣沒考好,但我這次努力改正了我以前的錯誤。最終取得了自己滿意的成績,還有一次我學自行車,但因為我跌倒了,於是我不騎了,但是我又轉念一想,如果下次有事那肯定不行,於是我努力騎。後來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在上學期由於我不遵守紀律,上課未能認真聽講,學習不主動,導致學的東西不紮實,學習也有所退步,考試成績不理想,今後我要努力改掉以前不好的習慣。看完第二張,我覺得這本書很精彩,你們認為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2

這天,父親無意中借來了一本書,説要我看看,提高語文閲讀水平。我接過這本書,上面寫着《呼蘭河傳》四字,我帶着這本書來到自己的房間,默默地翻開,靜靜地看了起來。

《呼蘭河傳》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呼蘭河傳》中的那個單純的“我”在經歷幾許變故後,漂泊動盪的生活讓她拾起記憶的碎片,並利用這些碎片編織成她記憶空間裏的夢幻,在那遠離塵囂的夢境裏她守望現實生活的孤獨寂寞與悽清。作者以自己零碎的記憶編織出的《呼蘭河傳》讓人感覺到了深深的悲涼。那些作者童年的音符陸續掛在我們眼前,述説着作者童年的`回憶,悽悽涼涼。現實永遠是殘酷的,在默默中,生命在緩緩的流逝,帶着悽慘而温馨的記憶,流逝……

《呼蘭河傳》中的馮歪嘴子很堅強,面對着貧窮和旁人的冷嘲熱諷,依舊樂觀的活着。有二伯忠實勤懇,最後逃不過時間的流逝逝去。小團圓媳婦很悲憐,在經歷了捱打、跳神、熱水湯驅鬼後病好轉,靜靜迎來的卻是命歸黃泉的悲哀事實。文中還有很多的人物都是個性鮮明的。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寫這本書時,彷彿很悲傷,她寫這本書可能是為了用童年的回憶,來慰藉着自己孤獨的記憶。《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想到了一些為命運的悲苦而失去信心的人,那些人都不夠堅強,而相反作者蕭紅的命運也如此,但她還是如此堅強,在文中用筆述説着童年的回憶。作者很懷念家鄉的一切。

作者很平靜的等待着自己的未來,幾乎已經知道未來發生的事,知道自己生命流逝時的孤獨無助。感、感覺現實永遠是殘酷的,在默默中,生命在緩緩的流逝,帶着悽慘而温馨的記憶,流逝……

呼蘭河傳讀後感3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説,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他的童年裏最歡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齊,因為在這花園裏,他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所以在我眼裏,蕭紅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看看,蕭紅在那麼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僅有祖父,這不令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是歡樂,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麼小就嫁人,不知耽誤了自我多少的學業,浪費了多少的青春,再嫁過來後,還被婆婆如此虐待,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生命,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們此刻的生活,十分歡樂,幸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教師教導着,同學幫忙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呀,我們並不明白如何去珍惜這一完美的時光,反而,動不動開口大罵,甚至動手,他們害了你似的,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當會有所啟發。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寫了自己童年所看到的,內心所感受到的一些事。

我讀書,有時有這樣一個習慣,大致地翻看一下本書內容,然後先讀自己喜歡看的,讀《呼蘭河傳》,我就是先讀的團圓媳婦這一章節。讀完後的感受,用兩個字形容:痛心!對封建社會人們的麻木不仁感到可恨!可悲呀!一個活生生的正處於花季中的少女(在現在,可能還在媽媽跟前撒嬌),卻被封建迷信、被無知的人,被愚昧的人,被她的親婆婆活活虐待死了!把她扔進缸裏,往她身上澆熱水,卻説是驅趕病魔,然後醒後再潑。

我讀到了一個愛她的祖父,也感受到了她在祖父園子裏的快活,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祖母對她的.不喜歡,作者在這本書裏隻字未提到她的母親和父親,通篇每次都提到祖父帶他去什麼什麼,多寫到關於她和祖父的對話。我為蕭紅能擁有這樣一位愛她的祖父而感到幸福和欣慰,如果沒有祖父對她的愛,她的童年該是多麼的孤獨和冷清。好偉大的祖父!好值得尊敬的祖父!

上帝是公平的,他把一個人送到人間,並不是把所有的苦難都強壓在這一個人身上,蕭紅是苦難的,但她擁有了這樣一位慈愛、可親可敬的祖父,這説明上帝又是善待她的。這使我想起了羅曼羅蘭的一句話:只要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而受苦。蕭紅的人生,苦難多於快樂,想起祖父,我想,她在屬於自己的沉靜時刻,也會認為,這一生喜大於悲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讓我們打開《呼蘭河傳》這一本書,打開灰色的人生,打開灰色的社會,打開灰色的世界。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性、自傳性的小説。講述了以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的眼光觀察古老的呼蘭河畔的種種人和事,感受人們的封建迷信。

文章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磨官馮歪嘴子的夫人生第二個孩子時難產去世了,他已被逼到絕境,但他看見自己的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和一個剛出生下來的嬰兒,不顧別人的眼光,決定為了孩子堅強的活下去。

這就讓我想到了我這次學會自行車的過程。那時我就想:算了,自行車那麼難,還是不學了吧,再説我以後是要開汽車去大城市的人,會不會騎自行車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我每當看見大舅爹爹的孫子聰聰騎車騎得那麼好,行動自如,我的心裏就非常的'不是滋味,但不甘心,我就想:我怎麼這麼沒有用啊,連自行車都不會騎,連比我小好幾歲的聰聰都會騎自行車,我比他大,竟然還不會騎自行車,太沒用了。想了一會兒,我就決定振作起來,重新開始學習自行車,一定要比聰聰騎的還要好,不要輸給他。“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學會了自行車,就像馮歪嘴子看見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一樣,也振作起來,重新開始生活。

《呼蘭河傳》的第七章,讓我學會了做人要堅持不懈,不要輕言放棄的精神!就像馮歪嘴子一樣,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民國才女蕭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描寫的是在松花江和呼蘭河邊一座叫做呼蘭的小城裏發生的故事。作者描寫了很多當地的社會社會風貌和人文風俗,有歡樂也有苦痛,既有對封建社會裏的惡習和體制的控訴,也有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筆大家了封建統治者。很明顯,她是一位愛國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鼓勵和支持!

書中的呼蘭河小城,人們對生活已經沒有抱任何希望,他們沒有理想,對生活也沒有熱情,似乎在封建統治階層的壓迫和剝削下,已經變得麻木不仁,對遭受苦難的勞動人民也變得冷漠不關心,這種心態和精神狀態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説簡直是災難。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難中,他們對封建迷信卻十分篤信,他們對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將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來世,我們可以説他們非常無知,但設身處地的思考,也反應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蕭紅在書中也描寫了一些傳統風俗給童年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跳大繩、唱秧歌、放河燈等等,而這些優秀的民俗其實是對精神的寄託和美好的祝願,卻並沒有被我們後人好好的繼承,也是非常可惜的。

讀了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才情打動了,她的文字雖然寫得看似平淡,描寫了呼蘭河小城裏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們的生活,但樁樁件件都是對封建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控訴和痛斥,對於人們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會,享受着前人無法獲得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假期,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開始時,我讀了這本書覺得它只是在很直接地描述着蕭紅她家鄉的點點滴滴,甚至有時還會有些瑣碎,而等我再認真地讀時,才感覺到它的特別之處。

跟隨蕭紅的身影,我彷彿走進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東北一個小城--呼蘭河。那裏的街道是黑色的,那裏的人生也是黑色的,整個小城都沒有半點色彩……那裏的人為了活着而活着。

那裏的節日在我看來是十分新鮮的,更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封建習俗,也是可笑,居然從來沒有人要去改變。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數下,人們自以為做出了很多的“善事”,其實事實上是極其殘酷的事情,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十二歲的她本來應該是健康活潑、無憂無慮的,而她卻過早地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了,可做了團圓媳婦的她還要拼命的幹活,忍受婆家無端地打罵,甚至以“治病”為由接受慘不忍睹的'折磨,最終慘死……難道這一切就只是因為她的婆婆的愚昧嗎?這其實是整個呼蘭河的問題。我想,扼殺了她的就是所有呼蘭河人這種消極愚昧和麻木無知的生存態度吧!

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順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這就是作者蕭紅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著名女作家蕭紅所寫的《呼蘭河傳》我已經看過很多次,每一次閲讀都讓我品嚐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苦味,書中所展露的各幅畫面,又讓我想起羅。勃朗寧説過的那句話——無知不是無辜,而是有罪。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路上坑坑窪窪。二十世紀初期,人們似乎都很愚昧:路上有一個大坑,可是人們從沒想過去填平它,而是種樹、拆牆。在他們眼裏,要聽天由命,絕不隨意改變命運;人們生病了,他們也從不想辦法解決,不求醫不治病,而是跳大神、捉“妖”,這是多麼愚蠢的舉動啊!

“祖父總是以那一種方式抓掉孩子們的帽子,而每一次孩子和祖母總會笑得不得了,好像那戲還是第一次演的一樣。”書中的“祖父”似乎從來都很孤獨,“幸虧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祖父”作為一家之主,書中的馮歪嘴子對他只有下等人對上等人的尊敬,老廚子對他只有吹捧,而二伯對他也只是敬畏,但他始終無法抹去人們之間隱形但隔閡,因此他只能寂寞着。看啊,這個時代是多麼無情又冷漠。

在當時的社會,人們實在令人同情,“我”家隔壁的鄰居常常跳大神,那是因為小團圓媳婦生病了,既然生病,應該求醫治病才對,可當時的封建社會,卻要求神信鬼,幹抽貼的傻事兒來,真是愚蠢、可笑。與其説小説中的小團圓媳婦是病死的,還不如説她是被庸醫、封建迷信和所謂的“雲遊真人”給折磨死的`!

《呼蘭河傳》諷刺了人們的無知、迷信,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的善良似乎對許多事都無能為力。小説的開頭語調輕鬆,可越往下讀就越發感覺悲涼。尾聲中,作者説祖父去世了,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一片淒涼。這不僅是對親人離開的歎息,也是為了時代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首淒涼對歌,一段悲涼的詩,實在值得回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9

一個不怎麼繁華的呼蘭河小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地走。

故事發生在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大地中,烏雲蔽日,看不見半點陽光,沒有一絲温暖。

到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又可愛的小姑娘,她才12歲,花一樣的年紀,本該屬於正享受陽光温暖的時候,但她卻早早的給一户人家做童養媳。

命運迫使她過早的承受着風吹雨打。在家中,動不動就要被婆婆打罵,正常人走路時,步子邁大一點有錯嗎?可在婆婆的眼中是粗魯的,小女孩難免又要受婆婆的折磨了。

鄰居們聽罷此事,也無一人阻止,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次無非是為了讓小女孩更加聽話懂事而已。越讀我越替小女孩感到不平與氣憤,真想讓自己進入書中,讓那個可惡的婆婆嚐嚐被打的滋味。

帶着憤怒,我繼續讀着……

小女孩最終匆匆的離開了人世,這讓她的家人很是辛酸。我本以為他們還算是有人情味的,終於知道自己錯了。其實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為了她用了那麼多錢,費了那麼大的勁。在他們眼裏,這是一個賠本買賣。對此,我很是無語。

合起書本,腦海中浮現的是這樣一幅畫面:衰落的村莊裏處處殘留些灰色的白影子——灰色的天空下有着灰色的小城;灰色的人生行走在灰色的腐敗舊社會中…

請讓我們珍惜這如畫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大家都應該有自己喜歡看的書吧,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主要講的是一座小城,它的名字叫呼蘭河。在呼蘭河這座小城裏生活着各樣的人:“我”的祖父、鄰居們……及它的年中盛事。

在作者的筆下,呼蘭河這座小城並不繁華,但卻藴含着生機,也有着一絲絲的悲涼。在那兒有東二街的“大泥坑”、有賣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墾老實的馮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學古詩快樂而寂寞的'童年,有因呼蘭河人太迷信而造成的悲劇人生……

在呼蘭河生活着一個不幸的人,她就是小團圓媳婦。她本來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嫁到了老胡家後,受到了百般折磨後生病了。生病本來就應該找醫生,可是老胡家卻對她使用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醫療方法”,她最後被折磨致死。在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生病就應該找醫生治療,迷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呼蘭河還有一些年中盛事,野台子戲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個重要的年中盛事裏,唱戲的人一唱就是三天,所以一到了唱戲的時候,可並不是簡單的看戲,而是呼朋喚友,熱鬧的很。

呼蘭河的人們生活平凡、不幸,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而是頑強地生活着。他們頑強、堅持,不放棄自己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傳》的故事有趣又生動,寂寞又傷心。這本書講的是作者蕭紅小時候的故事,展現出了鄉村生活的悠閒和自由,讓人看着很舒適。

蕭紅小時候喜歡在家裏的後大院玩,那裏長着各種各樣的`蔬菜,一些小蟲自由地生活着。蕭紅最喜歡祖父,她和祖父在後面的菜園院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蕭紅喜歡幫祖父“幹活”,但其實她只是在瞎鬧。比如,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她也來澆,但她只是往天上一拋,還大喊“下雨啦!下雨啦!”祖父看到她這樣也沒有批評她,只是和她一起笑。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喜歡在公園的草地上爬過來爬過去,還喜歡在上面翻滾,弄得身上都是泥。而媽媽看到我這麼活潑快樂,也跟着笑起來。

蕭紅的祖父是一位慈祥、善良、有耐心的老人。蕭紅晚上睡不着,祖父就和她一起唸詩,唸了一首又一首,因為當時沒有課本,祖父説一句,蕭紅就跟着説一句,祖父教了一首詩,蕭紅就跟着背了一首詩。但是這樣背詩,蕭紅並不明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祖父就會一點一點地跟蕭紅講解詩意,他是一個很細心的人。

蕭紅的祖父讓我想起了我的祖父。在我小時候祖父也教我讀了很多的詩。他讀得很傳神,我很快就被吸引了,就這樣我背了很多的古詩,我很快樂,祖父也很快樂,高興得鬍鬚都要動起來了。

《呼蘭河傳》裏蕭紅雖然只寫到了祖父去世,但我相信她一定還有很多的故事,希望我們都能去看一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蕭紅是一個當過亡國奴的人。

因此,在她《呼蘭河傳》中平靜的敍述中,透着一種蒼涼,一種無奈,甚至一種絕望。

清朝已亡,民國混亂。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中國,政府無力;中國人,缺乏組織。人,只能是一羣會呼吸、會吃喝拉撒的生物。和他們養的雞鴨鵝、羊馬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街心的.大泥坑,折射出來的就是這樣一種現狀。

德先生,賽先生。民主與科學,顯然還沒有抵達這個偏僻的東北小鎮。因而,有病了,跳大神;有災了,跳大神;但凡遇到什麼事,都希冀用這種傳統的古老的方式來解決。殊不知,這豈不是一個死循環麼?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才不過十三四歲的團圓媳婦,就是被這種愚昧害死的。她的死,集中體現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缺乏人本思想和現代科學之下的愚昧和人性之惡。當那些道士在她瀕死之時,仍以她的性命來敲詐勒索她婆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那個時候的中國,不經過一次徹底的革命,是不會有出路的了。

難產,瘟疫,兵匪,租税,肆意摧殘着這些善良卻又無知的人們。黑夜竟是如此的漫長。

然而,黎明的曙光來臨之前,總是要經歷黑暗。東北淪陷了。做了亡國奴的人,何談尊嚴與人權呢?

越是經典,就越能長久的散發出人性的光芒。《呼蘭河傳》,雖是七八十年前的著作,但現在讀起來,仍然讓人感到心驚動魄。原來,新中國之前的那個中國,竟然是如此不堪。我們難道不應該為自己處在一個和平、繁榮、科學、和諧的時代而感到慶幸嗎?

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是為這個時代加油。珍惜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記憶裏的呼蘭河小城,孤寂,靜默,一成不變。人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做着他們應該做的事,可究竟為什麼這樣做,似乎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不過呼蘭河小城裏的生活瑣事是十分精彩的,開篇大泥坑的故事,染房,扎彩鋪,小衚衕裏的吆喝聲,在那樣一個消息閉塞,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似乎小城裏每一件不足為奇的事都可以拿來説上一説,還有精神的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而這些又多半與鬼神迷信有關。

祖母的去世在“我”幼小的記憶裏已經模糊,那時候的“我”太小,只記得家中來了好多人,“我”反倒是玩的不亦樂乎。小團圓媳婦,那樣一個鮮活的人,由於鬼神迷信,被折磨了許久,終究還是逃不開她死亡的命運。有二伯的古怪性情,到處借宿,被“我”不小心發現的偷東西,徹夜在院子裏的罵罵咧咧。馮歪嘴子與他的媳婦和兩個兒子,人們對王大姐最初的'評價和發現她生了孩子後的評價前後對比,馮歪嘴子的小兒子引發的爭議。而在她童年的記憶裏,最值得回憶的,大概就是祖父和他的後花園,祖父的疼愛,遷就,陪伴使得她的童年多了温馨,在書中,描寫“我”與祖父的日常的文字特別多,反而自己的父母,卻是寥寥幾筆帶過。

我始終相信,人的童年的幸福,甚至可以治癒人的一生,在孩子年少無知的小天地裏,在往後漫長的歲月裏,很多事情的記憶會變得模糊,可是有一個聲音始終堅定的告訴你,曾被無條件的寵愛過,這是一種底氣,是往後艱難生活中的一道光,是精神生命中始終温暖着的情愫。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裏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裏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自由自在的語言讓人感覺她生長在一個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她是個女孩,在上世紀時,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父親的毆打,母親的冷言冷語,祖母甚至拿針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壓地她喘不過氣,而祖父卻給她晦暗的生活照進了一絲光亮,祖父讓蕭紅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這是她後來創作靈感的源泉。

前四章蕭紅寫了自家園子裏的故事,後三章寫了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小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她受盡了苦難,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鐵烙、用針扎,有時還不停地打她,有時被折磨暈了就被水潑醒繼續折磨,這一切正因為婆婆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最後她因為人們的迷信被活活燙死,那時,她才十三歲。但是周圍的人只是看熱鬧,直到她被燙死後就把她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在路邊有一個大水塘,時常有孩子掉進去淹死,卻無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後他們在茶餘飯後時討論葬禮時吃什麼下酒菜,他們冷漠、麻木不仁、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快感、他們毫無同情和温暖、他們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後的扎彩,又感歎起了人死後有多麼風光。

現在雖然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舊;屢見不鮮: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扶,路邊有人乞討卻沒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人卻被人辱罵……

朋友啊,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關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現代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1942年,歷經坎坷的女作家蕭紅離開了人世,她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年幼生母病故,繼母與她感情淡漠,父親專職頑固,只有祖父比較疼愛她。走進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在呼蘭河這座小城內,自由自在地玩耍,為人們的迷信感到悲哀,形形色色的人給他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小天地,在那兒,自由自在地玩,沒有人會管你。讀到那兒,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畫——女孩,在園子中亂跑,植物滿園子亂長,祖父樂呵呵地看着女孩……多美的一幅風土畫呀!這不就是一個孩子所向往的生活嗎?但那座小城也不是歡樂的地方,可憐的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都博得了作者的同情。小團圓媳婦,從一個活潑美麗的姑娘,到一個病人,到被一家人折磨死。可她的婆婆卻不認為是在折磨她而是對她好。有二伯是一個孤苦無依的老人,他三十多歲到張家做長工,六十多歲了還一貧如洗。他性格古怪,老廚子也因此奚落他,孩子們罵他、笑他,這不正是那一串串悽婉的歌謠嗎?

“呼蘭河這座小城裏,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除了祖父,這座小城內已沒有什麼可以讓蕭紅留戀的了。19歲的她離家出走了,在尾聲中,她寫出了對幼年自在生活的懷念,那景、那人、那情,她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祖父和她在一起的歡樂時光,即使在她比較困苦時,她也記憶猶新。

這本書讓人感受到了強烈的鄉土氣息,讓人讀後餘香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