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荊棘鳥讀書筆記3000字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49W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該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裏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該作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讀荊棘鳥讀書筆記3000字

讀書筆記一:

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於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惠林頓一個牧業工人家庭,十二歲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過着遊牧生活。考琳·麥卡洛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藝術才能,她從五歲起就寫詩歌,講故事,學畫畫。但是經濟大蕭條給這個勞動家庭帶來的巨大打擊使她很早就意識到,文學藝術很難給一家人帶來温飽,而她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天賦和興趣促使她走上與文學創作全然不同的道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考琳·麥卡洛開始在悉尼大學攻讀神經生理學,畢業後,在悉尼皇家北岸醫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部。五年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她到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此後移居美國,在耶魯醫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長達十年,成為頗具影響的神經生理學家。她至今仍為威爾士王子醫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澳大利亞老年醫學基金會資助人、悉尼皇家北岸醫院神經生理學部名譽顧問,同時為促進第三世界神經生理學研究,特別是培養該學科女醫生,她協助美國耶魯醫學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系。她和著名醫學家羅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亞一百名傑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麥卡洛享譽世界的是她兒時即已顯露的文學才華。一九七二年,她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説《提姆》。這部書一九七四年在美國出版之後,很快被拍成電影,不但為考琳·麥卡洛帶來不菲的經濟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間成為西方文壇耀眼的明星。對於考琳·麥卡洛,這僅僅是她在文學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調動自己的全部生活積累,創作出版了嘔心瀝血之作《荊棘鳥》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不但拍成電影廣為流傳,而且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為當代世界最暢銷的小説之一,僅平裝本版税所得就高達一百九十萬美元,創當時美國出版界版税收入之最。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

就《荊棘鳥》一書大膽與大家分享,談的略淺還請指教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述了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結束於半個多世紀以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橫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是主人公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這本書裏還有其他精彩的東西,比如朱思婷和雷納的愛情,他們的愛情觀,菲與帕迪的愛情,菲與弗蘭克父親的愛情兩代人之間愛情觀、生活觀的對比,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的殘酷,澳大利亞、新西蘭不同地域的特殊景觀,生活的深沉與熱情書中其他人物的生活等。

整整講述了克利裏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考琳.麥卡洛試圖通過克利裏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正如小説結尾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扎進胸膛。”

《荊棘鳥》魅力的第二個源泉是書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作為一部家世小説,《荊棘鳥》裏的人物並不多,但極富個性。《荊棘鳥》在結構上分為七部,每部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進行敍述,而將這七個部分貫穿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愛情糾葛為全書定下基調的,是在書中作為題記的那個悽婉的傳説,全書以荊棘鳥那悽婉的歌聲開始,又在那悽婉的歌聲中結束。

下面就書中人物展開與大家的分享

菲奧娜和帕迪

菲象一個自動陀螺一樣從早到晚在廚房和後園子裏轉,疲勞得難以緩解,因為她處在一個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個孩子,後來有添了三個,她晝夜不停地勞作,直到最後麻木,只當她失去勞動能力,到了風燭殘年,才贏得她自年輕時就想要的閒適。

菲和帕迪的結合是利益與遮羞的產物,未婚先孕與遭人遺棄讓貴族身份的菲奧娜屈身下嫁給了貧窮的剪羊毛工帕迪,帕迪受寵若驚,迎回了天仙一般的妻子。可從結婚後,帕迪就陷入了冷漠的深淵,菲奧娜可以跟他過艱難而繁重的生活,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她卻永遠不愛帕迪,對於帕迪,菲奧娜就是幾乎一具“行屍走肉”,對初戀男友的迷戀與狂熱的思念毀滅了菲奧娜的一生,也毀滅了帕迪的一生和未婚先孕的兒子弗蘭克的一生;菲奧娜那種病態的幾乎伴隨一生的迷戀與冷漠徹底毀滅了她一生的愛情;直到帕迪不幸在夏季雷電引起的大火中喪生,生命中巨大痛楚的刺激才激起了她那冷漠的冰山,奧菲娜漠然中驚醒,痛苦地喊出:我竟然是那麼深愛着帕迪!我竟然傻到因為漠然和對過去的狂熱迷戀忽視了帕迪一生,竟然沒有對他説過一句我愛你。帕迪在大火中喪生的姿態,鮑勃在發現父親的屍體時説:“那簡直是一個活人的姿態。”深愛着菲奧娜的帕迪菲奧娜因為愚蠢的迷戀,毀滅與痛楚伴隨自己、也帶給了他人。

梅吉和拉爾夫

梅吉一家以前是住在新西蘭,後來遷往澳大利亞的姑媽瑪麗·卡森家,澳洲最大的牧場之一德羅海達,從此便一直在那裏生活。有一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爾夫紅衣主教的愛,在梅吉是一個10歲小姑娘,在拉爾夫只是一個窮教士時;在拉爾夫從塵土中抱起小梅吉時,這種愛就開始了;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結婚的,所以這段愛情是禁愛,所以這兩個人,尤其是梅吉一直陷於欲愛不能的痛苦之中。拉爾夫一直陪在梅吉身邊,看着她成長,直到瑪麗·卡森一張遺囑把德羅海達的一切交給拉爾夫、交給教會,無論梅吉一家是否接受這份遺囑,拉爾夫都沒臉再跟他們一家長期相處。梅吉的姑姑、瑪麗·卡森用一頂紅衣主教的帽子讓拉爾夫抉擇,拉爾夫最終倒向了上帝,用瑪麗·卡森這本該屬於克利裏,即梅吉的一千三百萬英鎊登上了高級教士的行列,梅吉對拉爾夫的愛似乎已經歇斯底里了,連嫁給盧克的原因都只是因為盧克長得簡直是拉爾夫的翻版;她竭力從拉爾夫那兒得到了一個孩子,可惜的是,這個孩子後來又像拉爾夫那樣投入了上帝的懷抱。

為了教士的忠貞、為了將來,拉爾夫公開了這份遺囑,然而梅吉的爸爸卻沒有因此感到氣憤,梅吉家族的寬容讓拉爾夫無法再在德羅海達呆下去,於是便離開了梅吉。當梅吉在心情最低谷一個人去大堡礁度假的時候,他立刻前往大堡礁去找梅吉。在那個沒有任何人打擾的小島上,他們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但是盧克一直沉迷於工作,這讓梅吉傷透了心,在她一個人前往大堡礁度假的時候,在那裏與拉爾夫度過一生中最浪漫的時光並懷上了他的孩子後,她終於決心離開盧克,回到德羅海達

瑪麗.凱森——瘋狂的愛恨交織

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著作裏必定會出現幾個讓人無法評價的人物,他們遊走於好與壞之間,你甚至無法肯定的指出他是灰色的。這種人,表面看和普通人是一樣的,我們都不能肯定的説自己是好人或是壞人,起碼我不能。但,他們和我們是不同的,比起普通人,他們更為瘋狂,他們的瘋狂往往是推動情節的關鍵因素,和他們的人品一樣,他們的瘋狂也無法定義。

瑪麗.凱森是瘋狂的。她沒有任何後台,沒有高貴的出身,但當她老的時候卻擁有上千萬的財產。雖説她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來自女人的天賦,但若是沒有十足的努力,她也不會有此後的成就。

她的出場並不多,可每一次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當看到六十多歲的瑪麗愛上二十八的拉爾夫時我還是瞪大了眼。她恨自己的年紀,用妒忌的眼光追隨着拉爾夫和梅吉的身影,終於,她採取了報復。這個報復是在她死後運做的,但卻改變了拉爾夫和梅吉的一生。一份只有拉爾夫才知道的遺囑,只要他公佈出來,就可以馬上擁有一千三百萬英鎊,他會馬上飛黃騰達,可以立刻在教會裏佔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他隱瞞下來,那麼那一千三百萬鉅款就還是屬於梅吉家的。

60多歲的瑪麗愛拉爾夫,瘋狂的愛,所以她要令他痛苦,永遠的痛苦。

要如何總結瑪麗的瘋狂呢?也許瘋狂的並不是她,她唯一的錯誤就是在一具年老的身體裏還跳動着一顆活躍年輕的心…

弗蘭克

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他的出場很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説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於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裏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裏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於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註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弗蘭克總是固執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後的日子裏,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發火---他怎麼能忍受一個老大粗和自己那高貴的母親有孩子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於是他成了全鎮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於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就是存在的價值,我想弗蘭克一直這麼陰鬱這麼偏激,也是因為找不到他存在的價值,所以他才會在成年後便離家出走。“不要告訴我媽媽”,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後一個印象,在他殺人入獄之後----小説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僅僅來自於一則新聞,一則入獄的新聞。之後弗蘭克在監獄中度過

盧克

至於盧克,因為他張的像拉爾夫,梅吉選擇了他,希望他能讓梅吉幸福。但是當發現他是個情場老手。更發現他衝着梅吉來原因之一是梅吉是德羅海達的唯一女性繼承人的時候,他是目的是不純的。結婚後盧克帶着梅吉到昆士蘭州創業,盧克為了省租房子的錢讓梅吉留在穆勒夫婦家中當管家,而自己卻迷上了收甘蔗的工作,他常年在外幾乎沒有怎麼跟梅吉一起。男人出去打拼,讓妻女留守也是常有的,很難説盧克不愛梅吉,但很確定的是他從來沒有關心過梅吉。他總是給梅吉畫餅充飢……按照穆勒夫人的説法,盧克不僅沒有生意頭腦,還是個守財奴,不敢聽從穆勒夫人的意見買下一塊土地來投資。到了最後,估計他一輩子都在割甘蔗,買不到一塊地與梅吉過上正常的生活,直到割不動了。所以梅吉離開他是相當明智的。

之後便是開始她的一雙兒女的故事。戴恩長得很像拉爾夫,而且最後也成為了一名神父,只可惜年僅26歲便死於一次海上救助。女兒朱絲婷最終也確定在歐洲發展她的演員事業。

作者的筆法勝在多人物的細膩描繪上。就像開始寫到:從梅吉在拆開禮物之前的心理,一直到最後都是相當地細緻。當梅吉拆開禮物的時候,那種驚喜甚至有點點難以置信的心理,她一直以為她不會得到這個小娃娃,竟然在生日的時候得到了;兩個淘氣的哥哥過來搶走了她的艾格尼絲,梅吉那種悲傷無助的心情。弗蘭克趕走兩個弟弟之後,對妹妹的細心安慰,當梅吉看到被扯得四分五裂的艾格尼絲時那種驚慌的表情。一個場景下來,如此純潔的小女孩,如此温馨的家庭場景。

全書裏面,最讓我驚訝的是梅吉的母親菲奧娜(小説中一直簡稱為“菲”)。那個優雅、性格沉默温和,在弗蘭克離家出走、丈夫和兒子死後心如死灰的人,表面看上去她誰也不關心的人,卻是最瞭解梅吉的人。她和梅吉感情不算很親密,但是自從菲從女兒手上接過孫子戴恩的時候,她就知道戴恩不是盧克的兒子,而是拉爾夫的兒子。這在很後面才交代了出來。她理解梅吉,不僅因為她明白既然梅吉不想跟盧克過日子了,自然就不會跟他再有第二個孩子。更是因為她和梅吉的經歷是驚人地相似。她的大兒子弗蘭克是她和別人的兒子(她是帶着弗蘭克嫁給後來的丈夫的),而弗蘭克的生父在新西蘭是一個有頭有臉的有婦之夫,他們也是相愛但註定無法在一起,當她懷上弗蘭克的時候,她非常開心,因為菲覺得就算沒辦法嫁給他,也能從他那裏得到一個孩子,也能從他身上“偷”來一個孩子。這個想法跟梅吉懷上拉爾夫的孩子時一模一樣。然而她也告訴梅吉,是“偷”來的終究要付出代價,弗蘭克身陷囹圄,而彷彿預言一般,戴恩年僅26歲就死了。

荊棘鳥,明知用荊棘刺穿胸膛後,在那首生命絕唱完成之後,自己也會死去,然而它不得不如此,明知事情行不通卻仍然要這樣做。然而還是菲的那一席話點破了一切:每個人都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這是世界從未聆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難道你不明白嗎?咱們自己製造了自己的荊棘叢,而且從不停下來計算其代價。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並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

讀書筆記二:

用了很長時間看完這本書,不是因為它太長,而是書中看似平靜的敍述隱藏的巨大的悲哀讓人無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遠不會有作家的冷靜與近乎殘酷,我寫小説時,在動筆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沒了。

最幸福的'時候,也是痛苦將至的時候。就像荊棘鳥撲向尖刺的時候,也是她唱得最動聽的時候。

菲奧娜是一位貴族的女兒,未婚先育,孩子弗蘭克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愛菲卻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遺棄,被父親安排嫁給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後,她對帕迪與孩子極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務之中,每天一言不發像陀螺一樣勞作着。她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以勞累,但她不會愛他,她愛的只有弗蘭克及弗蘭克的父親,她一直都生活在對自己早年的歡樂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燒死,她才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深愛着他。而在他生前,她從沒説過,也從未知曉。

有的愛情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就像《神鵰俠侶》裏的郭芙,直到嫁給耶律時才明白自己愛的是楊過。她以前專門跟他作對是因為她為得不到他的愛而氣惱。我們總是自以為很透徹,卻在自己對自己的判斷的堅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兒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慾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後,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賣了,賣了一千五百萬銀幣。”拉爾夫説。對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説。他痛苦的説,我愛你,梅吉,可是,我是個教士,我將只能忠誠於上帝。然而梅吉始終都愛着拉爾夫。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只為了生一個象拉爾夫的孩子。失去的愛情沒有在盧克那得到絲毫彌補;習慣單身的盧克從沒有把梅吉當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戀她的美貌罷了。而最讓盧克迷戀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錢。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的理由都與愛情無關。這以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説是一種熱愛,毋寧説是一種無奈的面對。

結婚時,她沒有告訴拉爾夫,當拉爾夫回到德羅海達農場梅吉的家時,萬分痛苦。梅吉生產的時候(盧克的孩子,叫朱絲婷),盧克都沒來看她一眼。這時來尋找拉爾夫神父突然出現,陪梅吉度過痛苦。此時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沒有愛,也沒有恨。其實梅吉還愛他,一生只愛他一個人。然而她有種極強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親一樣,深深的隱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愛,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產後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幫助下去了一個小島度假,在靜謐的氛圍中,她開始想以後的路該怎樣走。“跟盧克就這樣過吧,拉爾夫永遠是一個夢。”她對自己説。可是就在她決定將拉爾夫忘掉的時候,他卻來海島上找了她。她沒有告訴拉爾夫,在海島上,她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跟拉爾夫長的一模一樣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説,拉爾夫是屬於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終於從上帝那裏偷走了一樣東西。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母親菲説:“沒有人能從上帝那裏偷走什麼,偷的東西總要還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長大後的戴恩第一次見到拉爾夫就開始崇拜他,並最終決定當一名教士。梅吉傷痛欲絕,卻由他去了。在希臘的海邊,戴恩為救落水的幾個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爾夫幫她找到戴恩的遺體帶他回澳大利亞時,拉爾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禮後幾個小時,拉爾夫紅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後一刻,他沒有想到梅吉。他痛苦與歡樂的來源,他一生只愛過一個的人。他在愛情與權力間痛苦掙扎的一生終於結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爾夫與戴恩死後,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後,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寧一樣。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同樣因戴恩的死而悲傷的還有戴恩的姐姐朱絲婷。本來她打算與戴恩一起去希臘度假的,可是為了陪雷恩,卻去了倫敦。她覺得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自私為了陪自己愛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話,弟弟就不會死。這個外表冷漠粗魯卻感情濃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覺得自己唯一愛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亞德羅海達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幫助他説服朱絲婷留在他身邊而不是回德羅海達。他説:“一般人是不能滿足朱絲婷的,奧尼爾太太。如果朱絲婷選擇了我,她還可以在舞台上表演,這是德羅海達無法給她的好處。”這時,他堅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個敵手一樣。“我是來請求你使她務必選擇我的。説這話似乎很殘酷,但是,我對她的需要超過你可能對她的需要。”當梅吉説朱思婷留在德羅海達沒什麼不好時,雷納説:“朱絲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羅海達她會感到寂寞的。”他最瞭解朱思婷,勝過她的母親。可是當朱思婷説收到母親不同尋常的信時,他的心頭一沉。他想梅吉確實從從容容地考慮了這件事,但是,本能告訴他,這是她的行動的開端,但不是他所喜歡的那種行動。梅吉開始耍弄她的女兒弄回德羅海達,以使那個王朝傳之久遠的把戲了。他開始勸朱思婷回家。他開始懷疑,也許她的母親是對的,而自己卻錯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間顯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艱難地集中在與他説的話不同的事情上。

她義地反顧地執行着自己離開英國的計劃。在一片混亂之中,某個有這種力量的人打電話來了,只不過不是勸説她改變主意的;雷恩甚至還不知道她要走呢。他僅僅是來請她在他將於萊恩公園他的房子裏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當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來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説。最後,朱思婷還是説:“我告訴你我要永遠回德羅海達老家去了嗎?”他從煙盒裏取了一支煙;那雙大手既沒有猶豫,也沒有發抖,反而運用靈活。“你很清楚你沒有告訴我。”他説道。

她要走,他絕不會攔。他還沒有想清楚,到底怎樣對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時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讓他高興。

他似乎並沒有仔細看;至少他沒有説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連行李都沒提到。這一點兒也不像他。過了一會兒,她開始體驗到世界末日即到來的感覺。他和他平時的那樣子大不一樣。

能幫助她把這頓飯吃好,使它成為那種可以在旅行中緬懷往事的時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為她的離去而感到煩惱,也許事情就好辦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沒有那種情緒,相反,他顯得這樣冷淡,使她覺得自己似乎和一個紙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讓人擔心會讓一陣清風吹走,以前她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來,她已經注意到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沒用這個舊日的暱稱。

朱思婷回到房間時,收到了母親的信,梅吉勸她回到雷那身邊,她終於明白了朱思婷怎樣才會幸福。此時雷納已經派人來接朱思婷。“其實我自己不瞭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種幫助。”朱思婷對雷納説。

“不是你想的那種方式。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的。”

雷納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納,朱思婷才會得到照顧。

故事的結尾,朱思婷嫁給了雷納。

這是《荊棘鳥》中,最稱得上完整的愛情。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每一個人,都在艱辛地愛着。不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