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荀子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91K

荀子是我國戰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他在先秦儒家中自成一派,而他的代表作《荀子》更是對後世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荀子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荀子讀書筆記

  荀子讀書筆記1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這句常常出現在在我們的話語,便出自戰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荀子》。

在《荀子》一書中,反映荀況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主要是《天論》、《非相》等篇。荀子在《天論篇》開頭便説:'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這就徹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説法,把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區分開來。這就是荀況'天人相分'的觀點。他説:'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在天人相分的基礎上,荀況大膽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輝思想。他説:

如其把天看得非常偉大而仰慕它,怎麼不把天當作一種物來畜養它,控制它?如其順從天而頌揚它,怎麼不掌握和控制天的變化規律來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時坐等它的恩賜,怎不因時制宜,使天時為生產服務?荀況這種'人定勝天'的思想,把先秦唯物主義思想發展到最高峯,成為中國唯物主義思想史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在《非相》篇中,荀況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用大量的歷史事實,徹底否定和批判了唯心主義相術。他説:觀看人們的相貌,不如研究人們的思想;研究人們的思想,不如選擇正確的思想方法。相貌不能決定人們的思想,而思想卻受一定方法的支配。方法正確,而且思想能遵循它,雖然相貌醜陋,只要思想方法對頭,也不妨礙成為君子。雖然相貌好,但思想方法不對頭,也免不了成為小人。人們的禍福與人的相貌無關,而是由人們後天選擇什麼道路決定的。這就揭穿了唯心主義相術的騙人把戲。

反映荀況唯物主義認識論思想,主要表現在《解蔽》、《正名》、《勸學》等篇中。在《解蔽》篇中,荀況首先肯定了人具有認識事物的能力和事物是可以被認識的這一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前提。他説:'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所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無所凝止之,則沒世窮年不能偏也。'他認為,人們認識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個片面所侷限,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人們糾正了片面認識,才能使認識符合正道,對正道三心兩意則必然迷惑。

這就強調了認識要有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在《正名》篇中,荀況強調了感性認識的作用,他説:人都有對感覺印象進行分析辨別的能力,然而只有依靠聽覺器官才能辨別聲音的不同,依靠視覺器官才能辨別形狀的不同,所以心的驗證能力一定要等到感覺器官接觸所感覺的對象以後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感覺器官接觸了外界事物而不能認識它,心對它考察了而説不出道理來,那麼人們沒有不把這種情況説成是沒有知識的,這就是根據感官接觸外物而確定名稱同和異的情況。在'名'、'實'關係問題上,荀況主張'實'決定'名','名'一定要符合'實'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在《勸學》篇中,荀子談了知識的來源問題,他認為人的知識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教育的結果,從而駁斥了'生而知之'的先驗論。

他特別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並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形象比喻,説明學習沒有止境和後來居上的道理,勸導人們要進行廣博地學習,要發揚'鍥而不捨'、'用心一也'的精神,反對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和雜而不專,成為激勵後人學習的名篇佳句。

  荀子讀書筆記2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才疏學淺,買書五車,而不是學富五車,汗顏,叫做讀書人,讀書大多帶有功利色彩,要麼英語教學,要麼各種輔導資料,用於東抄抄西改改,變成自己所謂原創作品,其實不然,結果之一,給自己帶來一些微薄收入補貼家用,都市生活需要的一樣少不了,沒有髒兮兮的鈔票寸步難行。帶班主任幾年來,多有案頭班主任祕籍之類,大多寡淡無味,讀之,棄之,來年整理書櫃,多有濫竽充數之類,五毛一斤,換來兩斤排骨,三斤牛肉。

昨晚轉載校長《荀子》一文,不讀則以,一讀讓我驚呼不已,世上竟有這等精髓之書。《論語》學習由來已久,一知半解,感覺《荀子》與我們教學與學習關係更加密切,更有教育意義。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在各種文段中早有耳聞,大多被引用,後來者居上,學生超越老師。今人要想超越前人,首先要做到:學不可以已。要有空杯心態,要謙虛,勿燥,要堅持不懈讀書,讀書,知識就像木匠的墨線一樣,讓人成規矩,成方圓;知識就像砥礪一樣讓人思想鋭利,讀書可以明智,思維敏鋭,也許就是這個道理,看來我們中國人懂得得要比西方人早上很多。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浴0粒?且玻?裕?且玻瘓?尤縵煲印?/p>

讀這一段之後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讀書不可以浮躁,不可以用於炫耀,不可以用於嘮叨,不可以用於讓別人看。讀書是為自己修身養性,為自己遠大目標,高尚理想,讀書可以讓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有思想,有境界,有目標。讀書不是小人之學,是君子之學,為人,做事之學。飽讀詩書,需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不好為人師,不樂善好施,不評頭論足。別人需要幫助才出手,別人需要解答採取給出答案,有問有答,做到有禮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