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彙編7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4.02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彙編7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工作之後,接觸面變廣,目光不再侷限於某一特定狹隘領域,或者相信掌握一種技藝便可以一勞永逸。開始思考羣體性的現象,開始關注某一種羣體在社會所發生的作用以及其所產生的力量對社會的影響,後來偶然間看了一篇秦朝商鞅變法相關的文章,通過變法,秦朝的軍隊戰鬥力迅猛提升,開始對法治感興趣,近代以來,各國的法律的主導均是憲法。為了瞭解這一領域,便在網上找到原北大法學院院長蘇力所著《大國憲制》。

作者主要想體現的是歷史上中國的憲制的固有理性和正當性。關注制度是實在的,但也關注其中的大小道理,因此也是規範的;在事實與規範之間,其實又是兩者的整合。

對於現代以來的中國來説,如果失去具體針對性,不關注具體時空中的難題,僅抽象討論法律制度,自然就説不出什麼道理,就一定枯燥乏味,説不出歷史中國法律制度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有了人的活動就算有了“文明”。但不會自然的產生政治共同體,構成國家,即便文明古老,山水相連,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屬於同一種族或族羣,分享了共同或相近的文化,所有這些因素或單獨或共同,都未必足以構成一個穩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共同體。

時間、地理因素均被文中的例子所否定,為了論證中國的發生和構成的原因,作者否定了前兩者,開始研究“人和”,即中國憲制,或歷史演化視角中的這個政治經濟文化共同體的衍生和構成。這個共同體的長期存活足以證明這些基本制度有令人無法拒絕和不能低估的強大正當性。

備註:正當性,按照實質價值或某些道德考慮,法律決定是正當的或者正確的。法律乃是通過運用一些普遍承認的法學方法,來達到決定與實質價值的一致性。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燦爛千陽》是胡賽尼四年後出版的第二本小説,出版之前即獲得極大關注,XX年5月22日在美國首發,贏得評論界一致好評,使胡賽尼由新人作家一躍成為受到廣泛認同的成熟作家。

《追風箏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霸佔了《紐約時報》排行榜數週。這本小説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學與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題,都交織在這部驚世之作裏:愛、恐懼、愧疚、贖罪。但是相對來説,《追風箏的人》的文字略顯稚嫩。

瑪麗雅姆在阿富汗一個偏遠貧窮的地方長大,被人稱作“哈拉米”。她想上學,母親卻告誡她:“學校怎麼會教你這樣的人?一個女人只要學一樣本領,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瑪麗雅姆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定期探訪的父親也彷彿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盪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十八年後,戰亂仍未平息,少女萊拉失去了父母與戀人,亦被迫嫁給拉希德。

兩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帶着屬於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着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重壓,心底潛藏着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騙局(塔裏克還活着)終於被揭開。當萊拉再次看到塔裏克時,多年前的夢想又重新浮現在腦海中,但是拉希德根本不可能放她走,終於在當天晚上多年來積蓄在心中的怨恨爆發了,拉希德想要殺死萊拉,瑪麗雅姆為了救萊拉,殺死了拉希德。為了萊拉的幸福,瑪麗雅姆一個人揹負上了殺死丈夫的罪名,最終死在XX的搶下。但是卻給萊拉換來了幸福。

關於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燦爛千陽》再次以阿富汗戰亂為背景,時空跨越三十年,用細膩感人的筆觸描繪了阿富汗舊家族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她們所懷抱的希望、愛情、夢想與所有的失落。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曾經受過的傷,覺得一輩子也忘不了,可還是都過來了。曾經離開的人,以為一輩子也放不開,可後來還是發現,原來真的不會,離開誰就活不下去。曾經説着的夢想,你也沒能實現,可是卻在實現夢想的努力中,找到了喜歡的那個自己。-***-)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有一個叫馬洛的小牧羊人,他撿到了一顆會實現願望的水晶球,但卻為了想不到要許什麼願望而煩惱。村莊裏有一個小男孩,看到馬洛的水晶球,就趁馬洛睡着時,偷走了水晶球,馬洛失去水晶球后,反而很高興,因為水晶球在他身邊,讓他有很大的壓力。村民知道水晶球會幫忙實現願望後,紛紛來許願,水晶球實現了村民的願望,大家卻愈來愈貪心。後來,大家開始變得很不快樂,原來鬧哄哄的村子變得很冷清,人們也互相猜忌,很多人跑去跟馬洛訴苦,最後馬洛用他沒有使用的願望,讓村子變回本來的樣子。

村莊裏的人,原來過着簡單樸實的生活,可是有了水晶球以後,大家都忙着向水晶球許願,要求有一大堆黃金、鑽石、珍珠……等。但是實現願望並不等於獲得快樂,因為人的慾望永無止盡,所以村民們就算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也不會滿足,反而是回到平凡的日子,才是最快樂。

所以我們要懂得知足常樂,因為知足是快樂的,我們現在擁有的親情、友誼和生活都是很珍貴的,這些比黃金、鑽石更重要,是我們一生不可或缺的,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顆水晶球,它讓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慈愛的父母、要好的朋友……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陪我們渡過快樂的童年,所以只要我們珍惜心中的水晶球,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還記得,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在八年級。當時,從同學那把這本書借回來時的心情已記不得了。只記得,那是一本厚厚的書,封面是紅色的。那個年紀的我,囫圇吞棗般地看完整本書,留在記憶之中的,能夠清晰地回想起來的情節,不是寶黛初見,不是黛玉葬花,也不是黛玉之死,而是寶玉瘋癲後在太虛幻境的神遊。為什麼偏偏會對這段情節記得這麼清楚?或許那個年紀的我,多多少少是對一些有關神話的故事比較感興趣的,因此也記得特別深刻。

魯迅先生曾對《紅樓夢》有過這樣的評價:“經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每個人看《紅樓夢》都會從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國中的我從《紅樓夢》看到了神話色彩,現在的我再一次重讀《紅樓夢》,卻從中看到了生活在封建時代的女性悲哀。

《紅樓夢》可以説是一部講女性的人情小説,裏面描寫了眾多個性十分鮮明的女性,都隱喻出了封建舊時代的女性悲哀。在我看來,林黛玉和薛寶釵是作者曹雪芹精心刻畫出的代表處在封建時代中身為女性的個體悲哀。就如林黛玉,在這本書中,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是她和寶玉的木石前盟了。寶玉和黛玉從小一起長大,兩人情投意合,本以為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然而那個叫做“封建舊社會”的劊子手卻把這一段美好的情緣砍得乾乾淨淨。最為諷刺的一幕,便是黛玉病死於大觀園之中。黛玉臨死之時,一邊無限風光喜慶,全賈府上下都為寶玉的婚事感到開開心心。而另一邊卻淒涼無比,只有兩三個丫環陪伴在側。我想,黛玉死時,內心應該是無限的辛酸和悲涼。一方面,平日裏疼愛自己的祖母和姐妹們都沒來看自己,那麼這種疼愛又算什麼呢?另一方面,這辛酸和悲涼中又有對寶玉的怨和愛。就用現今流行的話來説,自己最愛的人娶的並不是我,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對黛玉而言,這是多麼的悲哀啊。黛玉臨死之前説了一句話“寶玉,寶玉,你好……”還未説完,便已魂斷大觀園。或許,這句話裏面包含了對寶玉的怨恨,但我想更多是對寶玉依舊處在封建舊社會不得解脱的同情和憐惜吧。當寶玉清醒過來的那一日,這該多麼的`痛苦。我想,如果時代允許,黛玉會更向往《莊子》中所講的“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於江湖”的愛情,而不是一個香消玉殞,一個瘋癲娶妻的悲慘結局。

如果説黛玉是一個反抗封建舊社會下的悲哀,那麼寶釵則是維護封建舊社會下的悲哀。寶釵從小就接受封建倫理道德規範如“三從四德”及封建文化意識的影響,她在賈府的一舉一動都是小心翼翼的,從未逾越過規矩一步。然而最能體現寶釵作為女性的悲哀,就是她與寶玉那段無愛的婚姻。縱觀全書,可以看出寶釵其實對寶玉根本就沒有任何愛慕之情,之所以嫁給寶玉,也是因為父母之命。而更可悲的是,寶釵婚姻的最初目的,是給寶玉沖喜。我想除了寶釵的母親是希望寶釵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其他人其實最希望的是寶玉能因此而好起來。甚至到最後,她就像李紈一樣為“婚姻”守寡一生,實在是可悲!而造成寶釵這種悲劇的原因,還是因為封建舊社會倫理道德的殘害。黛玉以死為代價脱離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卻只能任由封建舊社會的殘害,一點一點地割掉她生命中的美好。

小説的最後,空空道士將一塊石頭交給了一個姓賈名雨村的人,讓他把故事流傳下去,而《紅樓夢》的開頭又是從賈雨村開始敍説。這就像人們所説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那樣,那些大觀園裏的女子就像是一場夢,一個體現女性悲哀的夢,一場關於紅樓的夢。正如書中末尾所説:“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這本書是用小中華寫的,內容和他的經驗。我記得很久以前我看到了,好像在預備班上,但不幸的是沒有想到有什麼特別的,只是模糊地記得一個小故事。所以我要再次看到它。誰會陷入深深的震撼。有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當時的感覺,那是心痛,而這種感覺越來越深刻。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覺得瑪格麗特下沉痛苦和純潔的心。她默默地犧牲了,以換取不感激,但是誤解的英雄,甚至更糟糕的是他的報復和羞辱。她有一個好的身體,希望能高興地度過餘生,沒想到和熟悉的英雄加速了她的死亡。他心裏很重,希望瑪格麗特只屬於他。他根本無法承擔她的醫療費用,但瑪格麗特願意放棄一切與他。但最後他強迫她死了,她幾乎死了,當一個人關心她,只有一羣人在收債以外。他們等待她死,以便你可以拍賣她的東西來償還債務。

茶花 女性閲讀後感覺500字

昨天,我在圖書館呆了一整天,直到我關上,我不願離開。我看到了兩本書,一本是 < <山茶,另一種是 < <五人在天堂。後者沒有時間閲讀,事實上,我猜想可能不能完成,但仍然想嘗試看。我以前看到誰看過,但沒有印象,看着還有很深,但不幸的是沒有看過。原因是我花了很多時間看着u003ccauliflower的女孩,然後沒有拿桌子,所以時間控制不好。而現在我主要想説的是 < <茶花。我知道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

可以説,我是一種享受心理的閲讀這本書,我是一個喜歡外國文學的人,歌德,Stendhal,夏洛特 middot; Bronte,Turgenev,Hardy,Rousseau,Dumas等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當然,我愛他們的作品。

山茶女讀後感500字 前一天的La Traviata電影的概念,以前也讀過這本小説,感覺很多。作為愛的理解的演員之一,是一種高貴和偉大的愛,因此成為一個非常小的動物,作為紅樓夢的夢想賈寶玉對世界女人的態度。

這個崇高的和偉大的愛不是一點點的沙子,所以兩個總是有一些不愉快,這純淨和沒有雜質,在歐洲和美國裏面的愛情故事幾乎所有。令人驚訝的是,歐洲和美國追捕已婚婦女的時間不會被當時的輿論所指責。

一個人有個人的觀點,一個人有一種人的方式,有必要引導和堅持拉這屬於這條路,以某種目的,並希望公眾應該走在路上,這是通常是徒勞的和不切實際的。此外,你可能沒有想要或根本沒有那樣的方式。每個人都應該走的路,不管是什麼樣的路,是他決定後長期諮詢的主觀客觀因素,而不是一個人或一些人可以指定穩定。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這是一本可怕的書!書裏的主人公讓我毛骨悚然。在我還不知道他是怎麼變得怎麼可怕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可怕的人物了。

愛是什麼?我無法從希刺克厲夫身上得到滿意的答覆,也無法從凱瑟琳那裏得到正確的答案。“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並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強的思念。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了,而他卻毀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將成為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多麼深切的真情告白!可是為了身份,為了物質,為了虛榮凱瑟琳不顧希刺克厲夫的感受自以為是的背叛了他,還天真地以為可以利用丈夫的名譽和地位、財富來幫助並提升希刺克厲夫。多麼具有諷刺意味的愛啊!

也許,希刺克厲夫就是從哪一刻開始變得吧。世界除了恨和佔有,再也沒有別的顏色,為了報復、漠視一切,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只有利用和XX,再也沒有多餘的感情。

不該死的死了,該死的也死了,想佔有的都佔為已有了。一直揹負的仇恨痛快地報復了。那一刻,我想希刺克厲夫是無法承受生命之輕了。凱瑟琳的離去,仇恨的長期佔據使他失去了快樂的功能!當他看到他所要報復的兩家人的孩子在他的眼皮底下戲劇性的幸福快樂的結合在一起時,他徹底的崩潰了!他要算計的是什麼?他要毀滅的又是什麼?最後一無所有的又是誰?恩蕭家有兒子哈里頓在他魔鬼般的教育下健康地成人,林頓家有女兒凱蒂在他惡魔般的XX下也找到了快樂。而他希刺克厲夫得到了什麼?死,對他來説是一種解脱,是幸福的歸宿。

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

小凱瑟琳是最有温度的人。是她撫去我心中對這本書的寒顫,我願意看到她得回屬於她的一切,包括和哈里頓的幸福!

這是世界名著,如果再次欣賞我會選擇在自己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如果是晚上,必須是燈火通明,家人都在;如果是白天也必須要選在有外界聲音干擾的時候。我害怕這種被仇恨、惡毒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世界是可怕的,世界是美好的!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最近看了兩本關於創作者的書,都是創作者自身的自述。讀來卻也有感。一本是馮小剛導演的《我把青春獻給你》,另一本是宋方金的《給青年編劇的信》。雖然還沒有看完,但讀了或多或少產生些感觸。馮小剛導演的自述和他的電影一樣,讀完依舊會停留在他的自説自話的語境裏面。和他的電影一樣,能樂。整個閲讀語境下的闡述與表達,能讀到一些關於馮導入行初期創作上的零散片段。如那篇關於‘編輯班的故事創作’的內容,看完我也想問‘敢情,這就是創作策劃?’。文中介紹,馮導作為編劇新手,被王朔拉了一起去寫劇本大綱,然後的幾天裏,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整部戲輪廓人物就出來了。接着又寫到認識葛優的場景,讀來都感覺到葛大爺一臉嚴肅的表情。旁人樂開了花,他卻還一臉嚴肅茫然。文中語句措詞如馮導在説,讀者在聽,覺得像是一場關於馮導一路過來的創作座談會。讀者完全放鬆聆聽,興奮處,也豪無違和的笑起來。當然,對於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作品,個人是保留態度的。這當中並不否認馮導對中國電影的貢獻。馮導性格直爽,人聰明靈光,説話豪無拐彎末角之嫌。那篇講到和投資商座談會的談話。導演協會的導演們大家都忙不得找些好的説辭説明導演有多忙,電影行業多景氣。就馮導一不小心,全坦誠交代了‘我們導演現在整天都閒職在家’!難怪李少紅導演説‘就你一個聰明實誠’。此處使我聯想到黑澤明的一個橋段,大概是説一件很小且普通的事情,然而,黑澤明導演堅持的立場是“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日本人性格上有很多壞毛病,但在專注做事的事情上卻是值得稱道。

這第二本《給青年編劇的信》,只讀了前半小部分,不好評論。看了一些説明,認為乾貨都在後半部分,前半部多以對行業的吐槽。就自己看的前小部分,確認了前半部分確實是對整個影視行業的批判。讀來卻感作者作為局內人的無奈和掙扎。但不可否認作者對行業的用心維護。也許作為讀者,所處立場環境不一樣。對於作者所提的問題,不會覺得與自身關切很接近。但坦誠來説,藝術作品終究是情感的歸宿,是情感共鳴的結晶。好與不好,觀眾和讀者會有相應的判斷。如果説這代人品味不高,那麼還有下一代人。這個國家的民眾藝術鑑賞力不高,那麼世界各國鑑賞力總是會有高的。人類歷史文化中,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破而立。對於一些新事物,不管是IP,還是其他創作。終歸是要服務於大眾對其的認可和判斷。假如這些作品真的一文不值,相信它自有它的命運歸屬。作為創作者能做的,還是對自身創作的作品把關,投入情感和心力。

國內近幾年確實是互聯網資本的天下,不管是哪個行業,互聯網只要進入,總能翻雲覆雨,弄出很多的新鮮花樣兒。但熱潮總會過去,留下的才是本需。影視行業也是,互聯網資本進入,總是想搶佔先機,佔領市場份額。然而,內容的貧飢完成不了整個資本佈局需求。於是,互聯網資本不斷的世界各地買斷內容,創造內容IP,看上去似乎已具備填補市場內容的貧飢。然而,一切繁華的背後,卻少了人性情感的思考和積累。情感如此的瞬息萬變,又如此厚重殷實。沒有足夠的誠意,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人生閲歷,藝術創作很難完成這樣的情感轉化。好萊塢佔領全球電影市場這麼多年,技術創作更是流程化,但是每年的優秀作品中,又有幾部是產於好萊塢的呢?何況好萊塢購買的是全世界優秀的創作型人才。所以,在本書前半部分中,作者所擔心和憂慮的行業問題,其實歸根結底終是創作問題。創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來源過往經歷和生活,是人性情感深處的歸宿。任何一種打着藝術的幌子,都難以逃過觀眾明亮的眼晴。時代浪潮過去,藝術不留下時代痕跡,難道只能單憑藉於史料記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