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導語:《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本文為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相關讀書筆記,歡迎閲讀。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真是一本好書,當我決心要寫這本書時,我竟不知道我的文字夠不夠分量去評價它。自己不是一名專業的文學評論者,不過作為一名學生,一位讀者,我覺得,這本書寫的真不錯。借鑑一位網友的話,讀外國名着,翻譯者很關鍵,而我好像是恰恰讀了一本不錯的譯版,整本書從頭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經歷過的生活,雖然是第三人稱寫的,但還是有一種真實而奇特的感覺。

説實話,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段文字,腦子裏頓時一片發麻,雖然開始是一段優美的環境描寫,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還有繞來繞去的語言,感覺這本書一定很難讀。後來我發現,書真的不好讀,可是我居然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完了全書。讀完全本,合上書,再看看書的封頁,“百年孤獨”四個大字,頓時有一種難以表達的惆悵與失落感湧遍全身,這可能就是整本書的偉大之處吧,讓人從書中感受到現實。

偶爾在另一本書中看到了作者的簡介,我感到大為震驚,原來作者和中國還有一段崎嶇歷史。在1990年,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到訪過中國,然而看到了當時中國隨處可見的盜版作品,憤怒至極,並表示他死後150年內不授權中國出版他的作品年,馬爾克斯再次到訪中國進行兩個月的考察,並在中國才終於獲得《百年孤獨》的出版授權。看來《百年孤獨》在中國並不是一帆風順,不過這些絲毫不能影響一本着作的質量,相反,這段崎嶇的歷史更給了《百年孤獨》這本神祕着作,更加豐富的神祕色彩。

《百年孤獨》,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歷史,從定居馬孔多,到全鎮消失在大風中;從第一代人的探索與衰敗,到後來六代人的奮進與頹廢;從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到後來變成一個複雜奇特的“人羣聚集地”,整個家族與村落的發展,細膩的與整個世界的變化結合到一起,既是對孤獨的詮釋與理解,又是對當時世界的映照與感觸。全書充分發揮了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特魅力,既像是對一個家族的真實描寫,又如同一個神話故事,書中語言巧妙,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幾乎每一章節都有,但在傳奇中不失真實感,細膩的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讓情節有條不紊的發展下去,在看似普通的家族發展過程中,讓讀者感受到一點點侵來的孤獨之感。直到讀完全書的最後一刻,一種強大而又莫名的感覺出現,於是自己終於明白了,這就是孤獨,這就是百年孤獨的靈魂所在。

不過説實在的,讀這本書真的需要強大的想象力和耐心,因為作為一本大書,語言説不上優美,結構説不上巧妙,而唯一卻又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故事看似平常卻有極大吸引力的情節,一個家族的一個個小故事,一章一章,好像平平淡淡,但就是這種平淡讓讀者能真正進入到書中,直到讀完,才發現原來家族變化了這麼多啊。可又是這種看似平淡的.描寫,要求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又因為這是一本外國名着,對於中國讀者來説,最頭疼的就是相似甚至重複的人名了,再加上覆雜的人物關係,沒有強大的想象力與耐心,真的很難把全書讀完。可這又正是一本着作的偉大之處,只有讀完了全書,書中的靈魂才會一下子貫穿讀者全身,讓讀者感受到書中濃烈的精神。

值得慶幸的是,我確實把書讀完了,我確實沒有半途而廢,所以我能看到了如此震撼的故事,如此偉大的着作。今天我又再一次拿起這本書,又再次認真的看了看極富震撼力的文字——《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我喜歡《百年孤獨》這本書,因為讀它讓我覺得孤獨不是可悲的可恥的,而是上帝的恩澤,讓我們如此安靜。

讀前兩章的時候心情有些浮躁,因為那會兒剛從武漢回家,家裏沒武漢那麼熱,但空氣乾燥,沒有我習慣的夏天的生活模式……於是又開始看書,我從書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姑父剛好看見,他説別看那書容易憂鬱.回家前媽媽就和我提起姑父得了憂鬱症,我還不是很相信,後來見了他,才相信了.他比我大十二歲,是個很聰明很好學的人,我印象中他總是在看書,總是在嘗試着學到更多新的東西.他小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每次考試都考的不好,那時候也沒有過復讀或是上個職業學校之類的概念,就那麼耽誤了.他做過很多工作,但做的最長的就是建築。他個子小,身體也不是很好,總之建築根本不適合他。後來自學畫工程圖,終於不用在做那些體力活兒了.這半年相當長一段時間他沒上班,因為春夏時節他的鼻炎忽然嚴重了,會汩汩的出血,他勸姑姑別害怕,其實他自己也有些心驚,去過很多家醫院看過,但鼻炎和肝炎什麼的一些病一樣,只能控制根本無法治癒.具體情況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了.生病失業是他憂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姑姑和姑父結婚很多年了,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孩子,醫生説兩個人都有病,於是東奔西走的四處求醫,終究還是沒有效果.就在姑父在家養病的那段時間他們領養了個孩子,是個女娃娃,很可愛,看起來也很聰明.抱回家一個多星期了,漸漸覺得這孩子有點兒不對勁.為什麼她總是抬不起來頭來呢?他們帶着孩子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讓大家都驚呆了:是腦癱。萬般無奈之下,姑姑又把那孩子送了回去。姑父從那時開始就一直鬱鬱寡歡了.他説:“我一個大男人就不能照顧個小孩嗎?如果我們不養又有誰會養這孩子呢?”他説的句句是理,可是誰平白的要給自己的家庭多加一個這麼大的負擔呢?他自己心理也明白,後來他就越來越少説話了……

男人過了30很多事就不得不想了。人生總是這樣充滿了苦累,但是也充滿了希望和成就。我們都是這天地間飛舞的塵埃。還是要儘量開心的過日子!我説的太多了,顯然是事業,家庭,身體的病痛共同造就了姑父的憂鬱,不是《百年孤獨》可是我的孤獨是從哪裏來的呢?

我用了兩天半的時間把那本書看完了,那兩天晚上和書裏的結局一樣忽然下起很大的雨。外面一直有隻貓在叫,聲嘶力竭的,聲音很恐怖,很猙獰.但我沒害怕或是討厭,只是覺得它很可憐。有時候我們是如此的想去照顧一個人或者一種生物,可是誰是我應該去關心的呢?

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即使是夏天下起雨來還是會很冰涼。忽然覺得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被這孤獨吞沒了.第二天我就開始生病,去醫院打了幾天的點滴。雖然雨早停了,天早晴了,可是隔了很久我才察覺到.我想孤獨就是順着點滴瓶裏的液體流進我的身體裏,出不來了……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説。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説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説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着。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繫,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脱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説,孤獨是一種通病。或許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並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複的命運裏,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説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註定與無法擺脱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説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説。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變是有跡可尋的:出於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爭,引發了死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羣體失去聯繫,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願像結尾的寓言所説的那樣,此後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揹負百年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