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經典讀書筆記1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老師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給我們介紹了幾本關於生物學方面的書,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範生,經常閲讀有關生物學科的書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專業書籍外,看一些雜誌報刊也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報刊會有關於生物學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師專家對於生物教學方面的一些新的見解,這對於我們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以後出去的教學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師介紹的書中,《中學生物學》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圖書館翻閲了《中學生物學》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紹了許多關於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看完之後我有很大的收穫。在這一期報刊中有幾篇文章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學科易混淆名詞之辨析》。文章作者陸新華辨析了高中生物學科中幾個比較容易混淆的名詞,如:蛋白質與蛋白,着絲點與着絲粒,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逆轉錄和反轉錄等,看完這些名詞辨析,我們會發現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經常會忽略對那些概念比較接近的名詞的辨析,有些名詞雖然我們知道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但要我們仔細辨析我們一時之間會説不出來,甚至有時會把兩者混為一談。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認為着絲點和着絲粒是同一個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講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均用“着絲點”,而在細胞生物學教材中講解染色體結構或細胞分裂時,又常出現“着絲粒”,我一直以為兩者為同一結構,之前也沒有仔細去探究兩者是否不同,但看了這篇文章後才分辨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染色體主縊痕處的特殊分化區域由富含重複鹼基序列的DNA異染色質區組成,稱為着絲粒,將染色體分成二臂。在細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後期兩個染色單體的着絲粒分開。着絲粒是一種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在結構和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種不同的結構域。着絲點就位於着絲粒的其中一個結構域—着絲點結構域中,是着絲粒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盤狀或球狀結構。着絲點與染色體的移動有關,在細胞分裂的前、中、後期,紡錘體忽的紡錘絲(或星射線)直接附着在着絲點上而不是附着在染色體的着絲粒上,沒有着絲點,染色體不能由紡錘絲牽引移動。因此,着絲點和着絲粒並非同一結構,它們的動能也不同,但它們的位置關係是固定。由於着絲點與着絲粒聯繫密切,結構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聯繫緊密,兩者常合稱為着絲粒-動粒複合體。

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專有名詞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及範圍。但在平時

我們常把相近的名詞混為一談,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師的教學中出現這些問題將會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成會帶來相當大的阻礙。這篇文章也給我們敲了個警鐘,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範生,不能很好的分辨這些名詞,甚至有時把兩個名詞混為一談,説明我們的專業知識學得不紮實,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時候就多注意這些意思相近的名詞之間的辨析,只有我們把專業知識學紮實,注意把我們學過的知識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辨清,在以後的教學中才不會誤導學生,才能更好的為學生講解,而且我們應注意在以後為學生講解到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時我們應特別強調。對自己的學生負責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另外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教學的思考》。該文章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些知識明明在課堂上已經強調多次了,可是還是有部分學生記不清楚,經常弄錯。這裏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原因往往會被教師忽略的,就是學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結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節課的教學從前概念的產生,如何發現學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確處理學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講述如何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

看了這篇文章有利於我們現在學習的教學設計,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記住新知識外,我們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前概念,對重點的新概念要重點的與之前學生可能接觸過的錯誤的前概念區分,這也是我們這是以後真正去給學生上課應該注意的問題之一。

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對於學生的一些錯誤的前概念我們避免不了,學生在進入高中的時候,已經在國小的科學課、國中的生物課接觸、學習到了許多生物學科的知識,而且學生也會從互聯網,平時生活學習到相關的生物知識,這些知識數量很多,有部分學過的知識是因為當時知識水平不夠而沒有深入學習,只學習淺表,而有一些信息是錯誤的,這就使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生物的時候會有這些前概念的干擾。作為老師應利用各種方法,如課堂提問,及時瞭解及發現學生是否有錯誤的前概念,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受到干擾、誤導,影響學習效果。

生物學科中的很多知識其實與其他的學科之間都是有聯繫的,如文章作者舉例説明的細胞的能量“通貨”—ATP,在其中涉及的化學鍵在化學學科中有學習到,而在政治學科中也有對“通貨”的學習,老師可以利用學科交叉,以及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幫助學生辨析前概念。這就要求教師終身學習,在學習專業的知識外,也要相應的瞭解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使自身的知識面更廣,利用更多的知識來豐富課堂的教學。

雖然有時候一些錯誤的前概念會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擾,但只要正確處理,前概念也能為生物教學服務。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注意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在學習前一個概念時能為後面概念的學習作鋪墊,學習後面概念時能以先前學過的概念為例,鞏固前後概念間的聯繫,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過程中還有一個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作為教師,為了學生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通常會舉例,打比方等,這時要特別注意自己舉的例子是否合適,要避免因為教師不經意的失誤也可能成為干擾學生以後學習的前概念。

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範生,對於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教學方面的知識,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看這些相關的雜誌報刊書籍能使我瞭解到更多的新的知識,與時俱進,汲取其中對自身有用的知識充實自己,為自己以後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

經典讀書筆記2

元旦假期,陽光的午後,與一本教育方面的名著不期而遇。《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再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書中的眾多理論對於作為新教師的我,既學習了經驗,又為以後的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讀完此書,感觸頗多,以下是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張三沒有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幹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李四上課不好好聽講,開小差、搞小動作是他課堂上的主要活動,對於這一類的學生之前就沒看到什麼優點,也對這樣的學生做出過懲罰,曾經一度也迷茫過。當我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 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學生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現這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徵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學生的行為,懂得學生是一個經常在變化着的人。教師的心胸要寬廣,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高瞻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儘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為她修理好電視機後,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麼會沒有發覺,在我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裏,還藴藏着天才呢??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為一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與此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中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三點:多讀書

作為老師我抱怨過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 輔導、

談話 開會 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這裏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這些事,心累,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簡單的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沒有主動去做。教師的任務比較繁重,時間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談到如何解決時間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屆公開課,區培訓班的學員和區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記一些記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這是多麼令人驚歎啊!課後有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一輩子都在備課,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我想:這也就是許許多多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的根源。在今後的日子裏加大閲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多,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繫,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裏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同行們,讀書吧,書中自有黃金屋。

經典讀書筆記3

《牛虻》是最近讀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了,每個字都願意去讀,每段文字讀起來都很有感覺,讀到後來就會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牛虻對於革命的投入與獻身精神已完全超越了死亡,正如書中所言:牛虻放棄了生命,選擇了革命。在牛虻被抓入獄之後,無論統領用什麼酷刑折磨他,加之他舊病復發,但堅定革命精神幫他戰勝了敵人,他始終不會説出半個關於革命、關於同志的字來。面對敵人的瘋狂折磨,他則用嘲笑反擊,而他的精神也感動了獄卒,他們甚至願意幫他逃走。執行死刑的時候,行刑隊的人都故意把搶打偏,導致牛虻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面對槍口,這更加加快了敵人心理防線的崩潰。牛虻在獄中寫給瓊瑪的信中提到:我將懷着輕鬆的心情走到院子裏去,好像一個國小生放假回家一樣。我已經做了我應做的工作,這次死刑判決就是我忠於職守的證明。”我黨的強大不也是靠着無數牛虻式的英雄先輩用犧牲換來的!自己以前看完一些抗日電影后總是想,如果那個被敵人拷打的是我,我會不會説出黨的祕密呢?我能堅守住我秉持的信念嗎?

牛虻最信任、關係密切的並給他巨大影響的人是他的懺悔神父主教蒙太尼裏(其實是他父親,一個虛假的神父)。主教蒙太尼裏欺騙了牛虻,從而使牛虻對上帝產生了懷疑。從此,牛虻開始恨蒙太尼裏,“上帝是—一隻泥巴做就的東西,我只需一錘就能夠把它砸個粉碎;而你呢,卻一直用謊言欺騙我。”出走前牛虻這樣説道。蒙太尼裏影響了牛虻的一生。 而最終蒙太尼裏還是選擇了虛假的教會,放棄了他親生兒子的生命,最終牛虻的死也導致了他的精神崩潰而死掉。

《牛虻》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相信並堅持正確的信念,學會堅強,挺起胸膛,直面困難並向困難發起挑戰。

經典讀書筆記4

昨晚,我在新華書店讀了一本書,叫做《哈姆雷特》,這本書講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親在花園裏神祕的去了另一個世界,因此,大家都認為是老國王睡覺的時候被毒蛇咬了才離開了人世。國王死後還不到兩個月,他的母親喬特魯德和叔叔克勞狄斯結婚了,還將克勞狄斯扶上了皇位。過後,哈姆雷特就聽見了有關於鬼魂的故事。

這個鬼魂長得很像他過世的父親。哈姆雷特斷定這個鬼魂一定是父親,他一定是來想、向哈姆雷特訴説冤情的,為了能夠見到父親,他決定晚上和哨兵一同守夜,到了晚上,鬼魂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夜晚的靜寂。這個鬼魂正是哈姆雷特逝世的父親。父親説,他的死絕對不是個意外,而是克勞狄斯和王后在他睡覺的時候用毒藥滴進了耳朵裏,才會死去的。

沒過多久,哈姆雷特的兩個朋友羅生克蘭和蓋登思鄧來了,他們還帶來了一個戲劇團。哈姆雷特在演出的劇本里加了和父親死亡差不多的一幕來試探叔父,並且讓馬塞洛在一旁關注新國王克勞狄斯的反應,果真,當克勞狄斯看到了劇中用毒藥殺人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和王后曾在花園中用毒藥殺了自己的哥哥,生怕這件事情會被哈姆雷特知道,做賊心虛,命人點起火炬回宮,稱身體不舒服。終於哈姆雷特斷定鬼魂的話是真的,王后讓他到自己的宮中,温婉地責備已經得罪了自己的“父親”可是當他一聽到父親這兩個的時候,就衝着母親喊,説她大大的得罪了丈夫。

克勞狄斯決定擔心哈姆雷特已經知道他父親的真正死因讓哈姆雷特去了英國,並派了幾個人去暗中殺了他,可是,他非但沒有死,還活生生的回到了丹麥,雷歐提斯因父親波利尼爾斯和妹妹奧菲利婭發生了事故,對哈姆雷特憎恨不已,克勞狄斯就趁這個機會逼哈姆雷特走上絕路,他特地讓雷歐提斯和哈姆雷特比賽,在雷歐提斯的劍上擦了毒藥,還準備了一杯毒酒,如果雷歐提斯失敗了,就可以用毒酒來毒死他,誰知道毒酒竟然被王后誤喝導致死亡,而哈姆雷特也被毒劍所傷,不過,最後,奸王克勞狄斯被奄奄一息的哈姆雷特用劍刺穿了胸膛。

這真是應了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使自己做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但是總會有人揭穿的,就像書中的克勞狄斯和王后一樣,本以為殺死了國王,這件事情誰也不會知道,就是沒有想到,老國王因為死不瞑目而化成鬼魂來將真相告訴哈姆雷特,最後他們雙雙死去,這就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下場。

經典讀書筆記5

趣味昆蟲展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育才一號6班王家若今天,我還是懷念昨天的趣味昆蟲展。

我記得最有意思的是“巧吃牛肉”。第一次看到這個展覽標題的時候,我就覺得很奇怪:牛肉可以煎、炸、煮、烤,大不了生吃。還能怎麼熟練吃?看了介紹,我恍然大悟。最初是關於螢火蟲吃蝸牛的。一隻小螢火蟲能吃到比自己身體大幾十倍的蝸牛,真是不可思議。然而,“害蟲”蝸牛活該。

最讓我着迷的是蝴蝶和飛蛾的區別。我很喜歡抓蝴蝶,卻不知道有蝴蝶那樣五顏六色的飛蛾。直到看了昨天展覽,我才知道有這麼一隻飛蛾。我忍不住笑着對媽媽説:“看來以後抓蝴蝶要小心了。如果我不小心,我會抓飛蛾的。”媽媽説:“這個挺有意思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看到這麼漂亮的飛蛾,你的擔心大概是多餘的。”

另外,我印象最深的是昆蟲界的飛行冠軍——蜻蜓。蜻蜓的翅膀很薄,彷彿是一層薄薄的面紗。這樣透明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是吹不到風的。我認為:人類是模仿蜻蜓發明了飛機。能否利用蜻蜓的這一特性,讓飛機更輕更實用?

我從這個有趣的昆蟲展覽中受益匪淺。

經典讀書筆記6

人到中年,難免失去了對生活的幻想和情感的執着,在這個尷尬的人生階段,我們不再像青年時那樣滿腔熱血,也不像老年時那樣慾望枯萎。成長的煩惱和冷酷的世界讓中年人明白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憧憬純粹的情感顯得有些幼稚,堅持自己過去的一切信條開始變得不容易。任何人都無法擺脱人情世故,不知不覺,即使曾經最天真浪漫的人也會了逢場作戲,強顏歡笑。沒有辦法説戴着面具生活是虛偽,每一個戴着面具的人可能臉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傷痕,同時,沒有辦法説摘下面具生活是真誠,因為我們都知道真誠不會寫在臉上。

小時候看大話西遊會笑的肚子疼,那會不明白世界上真誠的愛情是什麼,更無法理解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隱隱約約對愛情的理解就是親個嘴,抱一下。隨着不斷成長,荷爾蒙不斷沸騰直到翻雲覆雨,年輕人的慾望就像大海一樣每天都有潮起潮落,根本不存在風平浪靜。可惜,年輕只有一次,這是每一個人的遺憾,等到後來明白過來,但沒有人可以從頭再來。

讀了這本《廊橋遺夢》,我的世界觀發生了些許變化,在這個日益麻木不仁的世界,即使是小孩都開始早熟,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為懶惰而喪失認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開始理解戴着面具下的人們的難言之隱。小説裏的故事經過作者不斷地佐證和推敲,已經很難分辨真假,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一定是認真的。已到中年晚期的離過婚的男主角羅伯特。金凱是一位攝影師,過着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羈絆的日子,這樣他可以為了拍攝美麗的風景而隨意安排遠行,甚至為此放棄了想養一條狗的願望。講真,即使是真正的愛情也很難駕馭一個自由的靈魂,而羅伯特恰恰是具有這樣靈魂的男人。想法一旦湧現,便開着車穿越這個國家的大好河山,用鏡頭捕捉美好的瞬間,他按着拍攝路線摸索着前方的路。當他開着破舊的小卡車停在弗蘭西絲卡的家門問路時,他對女主的風韻猶存感到不知所措,雖然作為戰地記者的他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們和各種各樣的女人。一直按部就班、略顯保守的弗蘭西絲卡被眼前這個身材強悍、活在自己內心世界並經歷過外面複雜世界的男人所散發出的氣息吸引,攝入心魄那種吸引。一旦人被某種事物吸引或者是被勾起了原始慾望,所有的出乎意料都在情理之中。

弗蘭西絲卡為金凱指路,並主動帶他過去,在路上她對金凱有了更多的瞭解,並確信自己對他的感覺是真的,那一刻已到中年的西絲卡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可能是金凱為了表達感激送的那束野生黃菊花復活了她的少女心,這對兩個孩子的母親,農夫的妻子實在難為情。描述兩人如何相互吸引以及如何表達這樣不尋常的魅力是不容易的,兩個人確實具有着相匹配的磁場以使得他們接觸的越多,聊的越隨意,兩人的距離就越近,難以確定是因為一見鍾情促使他們更願意接觸還是因為相處多了使他們的感情昇華。兩個成年人由陌生到熟悉經過了謹慎、禮貌、客氣、掙扎、猶豫到不客氣、放下戒備,可能都是因為彼此心生好感吧。相談到意猶未盡的晚餐使不協調的因素在減弱,飯後的白蘭地和駱駝牌香煙使得兩個人若即若離,難捨難分。但理智告訴所有人,該到金凱回去的時候了。

第二天,金凱去拍攝,鏡頭裏有色彩明麗的太陽、有鬱鬱葱葱的山野風光,還有那古蹟斑駁的橋,在橋頭他拾得了西斯卡的紙條,一份晚飯的邀約。

兩個人第一次約會使得兩人異常重視,並小心翼翼,並不是為了穿什麼這樣的問題而發愁,所有的擔心都是為了顧及對方的感受。精心打扮的西斯卡出現在金凱的面前時,他被眼裏絕代美人所征服,並認真的表達了對她的稱讚,同時由於這份傾慕是真誠的,西斯卡為此感到歡樂和得意。無論什麼年紀的愛情,來的時候都是一樣,就像那曼妙的舞蹈,懷着放鬆而喜悦的心情,充滿活力和熱烈的舞步,和心愛的人跳舞也許是最浪漫的事。兩人的感情火花迅速燃燒,人到中年,即使是做愛,也會具有思想的碰撞,這樣的説法並不俗套,也並不是為情慾帶上更高尚的面具,對於不尋常的愛情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真的。為了表達彼此的愛意,他們不停的相互愛撫,好像時光一去不復返,好像已逝光陰不可追。最後,金凱留給西斯卡的邀約是關於自由和愛情的選擇,西斯卡選擇了責任,這無可厚非,即使兩個人在一起美好亦未必長久。對於兩個成年人,分別充滿了理解、尊重、不捨、無奈與祝福。

“在一個充滿混沌不清的宇宙中,這樣明確的事只出現一次,不論你活幾生幾世,以後永不會出現。”這樣的愛情讓人難以放手,無法忘懷,又無力追求,一切成了不能説的祕密,永遠藏在心底,直到一切化為灰燼。小説的結尾證實了這份愛情在兩人心裏一直到死去,金凱的遺物中包含西斯卡在羅斯曼橋上留下的字條,這是他擁有的唯一的信物,而西斯卡會常常一個人守望在羅斯曼橋頭,一個人靜靜地等待春天的到來。

經典讀書筆記7

這本書是講述了一個名為阿廖沙的兒童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這是一部以作者高爾基的自身經歷為原型的小説。

阿廖沙在三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他的母親不得不將阿廖沙託付給他外祖父家。在他外祖父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小業主,但現在因為家業不太景氣,比外祖父也因此變得暴躁蠻橫。在這個家中,總是充滿着爭吵。阿廖沙的兩個舅舅外了分家和私吞阿廖沙母親的嫁粧而每天不分日夜地爭吵,甚至大打出手。一天,阿廖沙受到自己表哥的慫恿,將家中的一塊白布染成了藍色的。沒想到外祖父卻大發雷霆,一下子將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併為此大病了一場,但後來外祖父過來安慰並向阿廖沙道歉。在這種的生活環境當中,阿廖沙的母親因為再也受不了家中這樣的氛圍,便拋下阿廖沙,過自己的生活。後來,阿廖沙遇到了淳樸的小茨岡,老實的葛利高裏,會彈吉他的雅科夫,最重要的還是外祖母,外祖母熱愛生活,傳遞善良。這些人給阿廖沙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後來,外祖父搬家到卡那忒街,並在那裏招了兩個房客以來收租維持生計。這兩個房客一個是綽號名為好事情的人,他給阿廖沙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阿廖沙的母親在一個早晨突然地出現了。回家後,阿廖沙的母親開始教阿廖沙讀書寫字。可是阿廖沙的母親與上次看到的是不相同的,現在的母親是漫不經心,時常大發脾氣,這使阿廖沙十分沉痛。後來母親再婚,時常受到了後父的打,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對阿廖沙也漸漸地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因為後父相處不來,便在一天回到了外祖父家。回到外祖父家後才得知外祖父已經破產了。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困苦,阿廖沙只好每天放學後去撿破爛賣來養家餬口。在阿廖沙讀完三年級後,他便離開學校,在這時,阿廖沙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埋葬了自己的母親後,邊到人間去生活了。

本作品通過一個孩子的生活狀況,真實地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作者也通過這樣的故事情節來反映出當時前蘇聯的社會的黑暗,痛恨地批判當時人們的冷酷無情,對為了錢財連親情都不顧的行為表示鄙夷。但也有在困境中對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民,是這樣些使生活,使社會充滿了希望。

經典讀書筆記8

我用業餘時間把<擔當>這本書讀完了,很受啟發,受益頗深。在此,我想把我的讀後感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我們能夠互勉,共同進步。

勇於擔當是一種精神。橋的價值在於能承載,人的價值在於能擔當。擔當的越多,價值越大,擔當價值千金,擔當任重千鈞。人生在擔當中成長,在擔當中前行。

甘於擔當是一種情操。大事難事看擔當,勇挑重擔不為難。勇於擔當者,從來都敢於承擔起最重大、最艱鉅的任務。這是優秀者和堅強者的品質。

善於擔當是一種能力。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沒有三板斧,不進瓦崗寨。擔當不僅要靠勇氣,更要靠智慧和能力。

做敢於擔當的部門一員,就是要在困難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説敢管;在風險面前,敢作敢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而在名利面前,則淡然處之。作為部門的一員,這樣才能有所作為,勇於擔當是對所在部門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合格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

首先,要有勇於擔當的意識和責任。合同審查,就是要確保條款準確、權責清晰,沒有做到這一點,就要反覆核對、積極討論、細心修改。關於審計,就是要敢於指出違法違規的問題,如果無法承擔起這份職責,就會畏首畏尾,遇到困難想到退縮,看到問題避而遠之,這不僅與審計人應有的工作態度相背而馳,更辜負了公司對審計部門的期望和寄託。有問題,就要敢於提出問題,直逼問題本質。

其次,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作為部門的一員,要敢於擔當,必須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學會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迎難而上,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只有對事業充滿激情豪情的人,才能保持奮發向上、奮力拼搏的精神狀態,才能在工作上超越自我。只有具備勇於擔當的精神,才能在困難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説敢管,才能準確把握公司旨意,發揮部門的優勢,提升部門工作發展大局的層次。

最後,要具備勇於擔當的能力和本領。只有不斷的學習,汲取知識,提高自己,才能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項工作。學習是固本之舉,也是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我們擔當得起責任,做到能做、會做、善做,就必須勤勉學習、善於學習、認真學習。要以“兼收幷蓄、厚積薄發”的求學態度,努力汲取新思想、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要把抓緊學習、刻苦學習、發奮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增強本領、做好工作、創先爭優的重要責任來落實,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做善於擔當的部門一員,就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矛盾,不急不躁,冷靜處事,我們要有對全局和局部的辯證考慮,有解決局部問題和促進全局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克難攻堅的本領。

善於擔當要求我們在面對局面千差萬別,矛盾複雜多變,問題層出不窮時,必須從勤於學習、掌握規律等方面加強能力、改進方法。一要把學習作為看家本領,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先進學,不斷增強自身專業水平的能力。二要把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不斷增強抓重點、抓關鍵,應對突發事件,駕馭複雜局面,解決急難險重問題的能力。

善於擔當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不是要我們都去鑽研如何投機取巧、迎合領導,而是充分認清有擔當不等於蠻幹,要有把握全局、科學謀劃的智慧,要有立足大局、着眼長遠的境界。善於擔當最考驗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對在工作中遇到繁瑣不同的問題,我們則要多動腦筋,多找對策,怎樣能成功解決問題,我們就朝着這個方向努力。迎難而上,直面矛盾,巧妙解決,最終出色完成工作。

堅持原則、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意志品質的形成,需要虛心學習,不斷實踐,長期積累。擔當,不需要掛在嘴邊,不需要辭藻的修飾。從現在起,用行動印證擔當,敢於擔當,甘於擔當,善於擔當,才能真正成為公司的合格一員。

經典讀書筆記9

王仁美死的毫無徵兆。前一日還伶牙俐齒,哪能想到人就沒了。那麼鮮活的一條命,敢愛敢恨的舊社會新婦女,為了一個傳宗接代的茶壺把兒用鐵鈎子取了環。斷了命根的老槐樹也沒能救得了她和她日思夜想的親男娃。

姑姑這雙手,被新生兒的温血與黏液泡的發白,被王仁美和招娣們的死血染得發黑。她行走,她如何行走。她是千家萬户嗷嗷啼哭的救世主,她又是新時代計劃生育鐵面無私劊子手。今天你跪在地上哭着磕頭喊她活菩薩,明天便揮木棒擊她額、握鐵錐刺她股,厲聲叫妖婆鬼婦,為民除害替天行道。

哪裏是為民,你是為了沒生出的小兒子。圓滾滾肚子下若沒有你朝思暮想的傢伙事兒,嗬,乾嚎一聲,悔得腸子青。

小獅子真名叫啥呢?能死心塌地跟着姑姑做菩薩、做屠夫的女人應該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張牙。張牙今年四十八,不能生育沒娃娃,年輕跟着活菩薩,接生救命人都誇。新時代把計劃生育抓,老菩薩變了心性手毒辣,張牙跟着她,挨家挨户尋那超生的女人家。手上黑血腥又臭,上千死胎像老鼠爬,爬進張牙的生育袋,齊心協力把結紮。張牙嫁給劇作家,撫養王仁美的女娃沒二話。可上了年紀的張牙想要娃,沒等大劇作家想辦法,擄來蝌蚪去金蛙,買去曾經美豔的養女做媽媽。蛙聲呱呱,小娃哇哇,張牙終於抱上了自己的小男娃。

姑姑呢,姑姑守着滿屋月光泥娃娃,秦河和郝大手護着她,攔住形態各異的嬰兒和綠皮青蛙。祥林嫂捐門檻讓人踏,您嫁人民藝術家,借泥娃給當年的孩子們找好人家。

姑姑啊姑姑,您可真偉大。

經典讀書筆記10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又能將我們擺渡到靈魂的對岸?

倘若你還沒有頭緒,不妨選擇一本好書,靜靜品讀。今天我們就談一談,《簡愛》。

書的內容很豐富,書裏的每個字就像一顆小草,每一段話就像耕種的鋤頭,喚起了我內心的春天,讓我煥發出春天一樣的勃勃生機。

此書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對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簡?這本書所訴説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問引發的。主人公是簡愛和羅切斯特先生一家。簡出生貧窮,在羅先生家做保姆,她的生活並不是沒有方向,她一直抱有一顆希望的心,一直向這顆心奮鬥。

簡長的很好看,所以經常受到這家女兒出於嫉妒的欺負,可簡的心裏從來沒怕過,由於她過人的美貌,羅切斯特先生很快喜歡上她,並在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跳舞,許多名門望族的女士出於嫉妒,想方設法讓她十分狼狽的離開這裏,後來,簡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一份又一份辛苦的工作,是啊,簡的心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也來幫助她。在一次工作中,一個好心人看出了簡的優秀品質和生活的艱苦,決心幫助她。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以及簡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下,她貧窮的生活變得慢慢穩定下來,並有了富餘。之後她決定去找羅切斯特先生,卻發現原來那棟雄偉的城堡已變成廢墟一片,原來羅先生那個發瘋的前妻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放火燒了這棟房子,羅先生也在大火中失明瞭。

簡併沒有嫌棄他,而是像一對戀人一樣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簡併帶着他四處尋醫,而且醫好了一隻眼睛,他們在一起共度餘生。這樣的結果不正印證了簡的一句話“我不能決定如何生與死,但我可以決定如何愛與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愛情最偉大的地方正在於它可以跨越世間種.種差異,種族,年紀,地位,甚至生死,在愛情面前不過都是雲淡風輕。只要彼此真心相對,心靈的喜悦的寧靜便是主旋律,無法向外人道。好的愛情總是有超乎想象的魔力,讓人眼睛裏放出光來,讓人因此熱愛整個世界,讓人重獲新生。

這部作品是翻譯過來的,我認為翻譯尤其是文學翻譯是一種藝術。雖然可以不必像作家那樣妙筆生花,但是用一種語言演繹着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和風格,而且要做到恰到好處,這離不開藝術創造。一種在原文束縛下的創造,似乎可以在圈定的範圍內施展出更大的空間。

讀外國文學我時常感到有些吃力,可我也能感到自己就像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一樣,在困難中破浪前行,也有不少收穫。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本書給予了我執着的精神,未來他將擺渡着我,到達靈魂的彼岸。

經典讀書筆記11

《地獄篇》

當走到我們生命旅程的中途,我發現自己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但丁一開始把自己描述為一個行至半途的人,1300年但丁是35歲,他把人的一生設定為70歲,他迷失在一個恐怖的黑森林裏,黑森林象徵着人在旅途中的危機: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個體被強迫重新評估事物的真正價值。對於這種狀態,但丁説:“死亡也並不比他更可怕。”

看哪!一隻豹子,柔軟而輕捷,一隻披着花斑毛皮的豹子。然後他在尋

找出路的旅途中碰上了三隻野獸,野獸作為阻礙朝聖者直接攀上光明的頂峯的對立面出現,象徵着人性中自我的三種心理狀態。豹,獅,母狼——分別象徵人性的野心,貪慾和自大。它們都很餓,逃避不開,朝聖者開始退卻,然後維吉爾出現了。

這些可憐的人,從沒生活過,一次一次的被環繞着的馬蠅和黃蜂蜇傷。維吉爾帶領但丁來到地獄門前,對他説:“進入這裏的人們必須放棄一切疑慮,在這裏任何怯懦必須立即死亡,因為已經到了我所説的地方,這裏你會看到悲慘的人們,他們失去了心智上的善。”但丁在這裏所説的可憐的人,是那些渾渾噩噩度過一生的,沒有立場,面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冷漠的人們。這裏揭示了人性中惡的一面。

我剛到這個國度時見到了偉大的主降臨到這裏。維吉爾帶領但丁渡過阿克倫河,然後來到地獄第一層——林勃。基督復活後下到地獄救出了《舊約》中傑出的人物,並在1215年第四次拉特蘭會議和1274年裏昂會議上被公佈為教義。

因為暴食顆詛咒的罪行,如你看到的,我憔悴在雨中。在暴食者所居住的地獄第三圈,始終下着污濁的雨、雪、冰雹,並且有三頭的怪獸科爾布魯斯用爪子撕裂着靈魂們。那些生前享用温飽所需的食物的暴食者們,在這裏只能吃腐爛、冰凍的爛泥。

他們大聲呼喊,滾動着重物,用他們的胸膛去推。他們相互廝打,到了那個地點,每個人都把重物推回,喊着:“你為什麼堆積?”“你為什麼揮霍?”在吝嗇於浪費者所居住的第四層,維吉爾咒罵攔道的普魯託(希臘神話中的財神):“讓你的報復吞噬自己吧!”吝嗇者和浪費者推動重物象徵着金錢是使他們墮落的同樣的理由。

每位女神用指尖扯着胸部,用手拍打着自己並大聲哭着,叫道:“就讓美杜莎來吧,這樣我們就會讓他變成石頭。”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看見她的人都會變成石頭,波爾修斯得到雅典娜的幫助,後者給了他一面可以當鏡子使用的盾牌,從而殺死了美杜莎。

於是我稍稍向前伸出手,從一棵大荊棘上扯下一隻,它的樹幹就喊:“為什麼撕毀我?”地獄的第七圈第二環是施暴力於自身者所居住的地方,他們變成濃密荒涼的森林,維吉爾叫但丁折一枝樹枝下來,它們就大聲叫喊並且流血。這是一個自殺的人,變成了一株荊棘,紮根在絕望的泥土裏。以自殺者的樹葉為食物的哈爾皮將給他們永遠的痛苦。

不要讓那些惡魔看到你在這裏,小心的蹲在巖石後面。在第八圈第五穀,維吉爾要朝聖者在他和惡魔説話前先躲起來,他對惡魔的首領馬拉科達説,但丁的旅程是經過上帝批准的,於是馬拉科達派了十個惡魔護送他們。在這一層中,**者被浸在煮沸的瀝青池中,如果他們敢於把頭露出表面呼吸的話,惡魔們就用叉子叉起他。

他的雙腳剛一觸到下面深深的溝底,那十個惡鬼就已經在我們頭頂的堤壩上。當旅行者們意識到不能信任魔鬼們的時候,維吉爾又一次將但丁抱起,正如一位被喧嚷驚醒的母親看到身旁燃起的火焰會抱起兒子不停奔跑一樣。維吉爾時不時的介入和保護提醒我們,即使有足夠的準備和智慧的嚮導,人們有時還是會面臨墮落的處境。

《煉獄篇》

我現在辨認出一扇門,下面三個不同顏色的台階通向它。走出地獄後,但丁來到煉獄門口,煉獄之門有三個不同顏色的台階:白色的大理石台階亮的像一面鏡子,接下來是一面黑色的粗石台階和一層紅色的斑

巖台階,再上面就是坐在金剛石門欄上的守護天使。第一層台階代表悔悟,踏上石階的罪人可以變得清醒,願意認識真實的自己;第二層代表自知後深沉的.悔悟;三個台階鮮紅如血,代表贖罪的熱情。這幾個台階意味着在贖罪的同時要自我認識,自我揭露和自我改變的勇氣。門欄代表聖彼得教堂的堅實基礎。

我另一側是一些殷誠的幽靈,從可怕的縫住的眼中擠出淚水,沖洗着臉頰。縫合的眼睛意味着眼盲不僅會使罪人認不清嫉妒的表現,同時説明罪人會缺乏認清客觀的能力,這是產生嫉妒的起因。

《天堂篇》

從新的光體中個一個傳出一個聲音,使我轉向它,彷彿磁針轉向北極。天堂篇裏,處在第二圈玫瑰花環中的聖徒波納文開口了,他也要像聖徒托馬斯那樣介紹他的另外11位靈魂,但丁將聖徒方濟各的愛和聖徒多名尼克的愛結合在一起,象徵着他提倡將感情和智慧結合起來。

只要天國的節日存在,像衣服環繞我們的愛的光環將會持續。但丁提到肉體將在最後審判日復活的神學教律,強調具有肉體的重要性。人的本質在其最高階段應同時包括天堂的靈和世俗的肉體。“榮耀而神聖,完完整整。”

當我隨着永恆的雙子星座旋轉,我的眼睛重新回到美麗的眼睛。在第八重天,但丁向他的所屬星座——雙子座——祈禱,“光榮的星啊,所有我的才華,不論他具有怎樣的價值,都是源自於你啊我的靈魂全心全意的向你歎息,讓我獲得這次嘗試的動力吧。”十二星座代表控制內心性格的力量,而但丁的祈禱,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按照

所希望的那樣發展自己。”

經典讀書筆記12

讓我回到那個時代,那時,我還在成長之中,那時,詩泉滾滾而來,日新月異地不斷迸湧,那時,霧靄籠罩着世界,蓓蕾有可能蔚為奇觀,那時,我去叢谷之間,把盛開的百花采來。我一無所有,卻滿足非常,因為我追求真理,愛好幻想。還我那種不羈的衝勁,深厚而充滿痛苦的造化,憎恨的威力和愛的權柄,還我消逝的青春年華。——《浮士德·舞台序幕》以這首詩開頭,並非偶然。

《浮士德》是一部戲劇,在《外國文學名著&快速閲讀》(中國紡織出版社)裏,翻譯者楊武能説它屬於一部詩劇,而現在網上大多説它是一部話劇。出於對文本的多次研究,詩是其中對中心內容不可或缺表達,本文就暫定其為詩劇。《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他的創作延續了將近六十年之久。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説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總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

作為一種依靠舞台表演來實現許是的藝術,戲劇非常強調矛盾與衝突,因而戲劇結構技巧在表現矛盾衝突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劇本結構按照浮士德的感性衝動到理性衝動再到審美創造衝動,以不同階層和層次,向前層層推進,境界一層高於一層,呈上升階梯型,直到浮士德靈魂最終“上升”到天堂。歌德辯證地看待善惡的關係,不是視之為絕對的對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關係,揭示了人類正是在同惡的鬥爭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斷取得進步的深刻道理。這在詩劇的開頭時上帝有關善人須努力向上才不會迷失正途的議論,以及詩劇結束時天使們唱出的"凡是自強不息者,到頭我輩均能救"的歌詞中都得到了明確的體現。總體上來説,《浮士德》構思宏偉,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表現手法多樣,融現實主義與浪温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象、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説雜糅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映襯對比的表現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使光明與黑暗、崇高與卑劣、善與惡、美與醜等矛盾對立的雙方特點鮮明地凸現出來,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從藝術上看,內容龐雜,用典極多,象徵紛繁,使作品艱深隱晦,給一般讀者的閲讀和理解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不是影響了詩劇藝術表現力?

從思想上看,體現了資產階級固有的軟弱和妥協的本性,如靡非斯托是一個魔術神通的魔鬼,在他的掌控之下,浮士德失去了自我,甚至失去了他原有的“善良的靈魂”,他的很多不義之舉都是在魔鬼的魔掌之下促成的。最後失明的浮士德聽到一片勞動的聲音,在他腦海裏展現出一片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陶醉其中,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歎,“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我為浮士德因這一句話而皈依天堂的宿命感到不平,我認為此時的浮士德才是最真的自己,他掙脱了靡非斯托的控制,他那一句話純粹是讚美之情溢滿心中,不得自已而發出的一句由衷的讚美,並不是對現實生活的滿足。因此,浮士德並沒有觸犯與靡非斯托的訂約。沒有犯罪,卻受到了非人的罪犯懲罰,何不為之扼腕歎息。作品這一結局是不是曲解了“滿足”一詞的本意?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停止探求了嗎?其實作品是根本就沒有讓他有停止探求的機會啊。難道讚美之情有錯嗎?真情由衷讚美的價值意義又何在?

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些疑慮設想只是個人見解,對於《浮士德》的賞析,相信各書友的看法會眾説紛紜,見仁見智。

經典讀書筆記13

去年暑假媽媽帶我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並順手買了本《紅巖》。寒假中,當我無意間翻開了這本書時,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同讀《小虎隊》一樣愛不釋手,只用了五天時間就讀完了整本著作。合上書,我像大人一樣站立窗前,憑窗遠眺,伴隨着户外依稀如槍炮一樣的鞭炮聲,眼前彷彿出現了紅巖,出現了江姐、許雲峯等一個個倒下去的身影——這是我第一次在思考生活、生死、生命!

《紅巖》中的餘新江、許雲峯等共產黨被捕押往渣滓洞、白公館,在兩座監獄裏,天天坐牢,沒有一點自由,最多出門放風吸口氣。牢裏,隨時可能用電網打,上老虎凳等處罰,並隨時可能被處決。他們最後活着出渣滓洞、白公館的人不多。每一個人死得都很可惜。

那刺骨鑽心的逼供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嗎?可是江姐卻説“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還有她面對死亡毫不畏懼這也是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是我面對這樣的嚴刑拷打早就屈服了。可江姐卻非常的堅定。

當然,共產黨中也有一個叛徒—甫志高,因為他的叛變,導致了江姐等許多重慶地下黨的領導人被捕入獄。可他最後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被雙槍老太婆爆頭致死。痛快!

想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汗珠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看看他們,囚禁在牢裏,得不到半點兒自由。天天接受毒刑拷打,鮮血直滴而下。天天吃不了好飯,隨時隨地,都會被槍斃。即使活着,在牢裏出不去,見不了家,與世隔絕,一關就是十年八年。牢裏關押的不光有大人,還有年僅十三歲的學生及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的生活是多麼悲慘,生死對決,生命隨時可能消失。更讓人佩服的是牢中的人們接受毒刑拷打百折不撓、堅貞不屈的精神。他們沒有一個人在上老虎凳,進電刑洞被電網打,赴刑場被槍斃時屈服、求饒。

想想他們,二十多歲就已經被槍斃了。或許,他們剛讀完國小、中學,就已經被押往渣滓洞、白公館。他們還未成年,世界上許多地方都還沒有去過,許多知識還沒掌握,就已經失去自由。他們還沒有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就已經被捕了。凡是進大牢的,生命會隨時消失。最後儘管有一次越獄,但越獄者大批死亡,以後的世界就看不見了。實在令人惋惜,因為他們還沒有充足地利用生命,享受生活。也許只用了一半、四分之一、甚至更少,就與世永別了。

時間一去不回,生命只有一次,幸福來之不易。我想:我們要珍惜寶貴時間,珍愛幸福生活,熱愛生命,充足使用生命。

經典讀書筆記14

內容簡介:

《態度》一書是吳軍老師首部個人成長類著作。吳軍老師認為,由於處事的態度不同,起點差不多的人會不斷分化,進而拉開命運的差距。

這本書是吳軍老師給正在上大學和上高中的女兒們的家書,針對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遇到的有效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理解並賺取財富等具體問題,以及如何洞察世界、人生等哲學問題,給出了誠懇的建議。這些建議或源於作者的親身經歷,特別是十多年來參與大學管理和在世界一流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經驗,或源自其尊崇的智者的成功經驗,對渴望自我精進、加速成長的讀者有着極高的參考和借鑑價值。

作者簡介:

吳軍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硅谷風險投資人。他的著作《浪潮之巔》《硅谷之謎》《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和《大學之路》廣受讀者歡迎,其中,《數學之美》榮獲第八屆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文明之光》榮獲20xx年“中國好書”獎,《大學之路》榮獲20xx年“華文好書”獎,《浪潮之巔》成為許多高校商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和信息學院的教科書及參考書。

吳軍博士是谷歌公司早期員工之一。他是谷歌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中日韓文搜索部門的創始人之一,並且是當前谷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在谷歌期間,他還領導了許多研發項目,特別是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別領域。為此,他得到了前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高度評價,並獲得谷歌工程獎等獎項。

20xx年—20xx年,他加盟騰訊公司,出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同時擔任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20xx年回到谷歌,負責開發了被認為是“下一代搜索”的谷歌自動問答系統。同年,他作為創始合夥人創立了豐元風險投資基金,並且投資了90多家硅谷的初創公司。此前,他作為中國世紀基金的董事,在中國投資了數家科技企業,均於20xx年之前上市或被收購。

吳軍博士在國內外發表過數十篇論文,曾獲全國人機語音智能接口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和Eurospeech的最佳論文獎。還獲得了十餘項美國和國際專利。

吳軍博士還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和校國際事務委員會顧問,以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專家顧問。同時,他也是數家投資基金、創業公司的董事和顧問。

讀書筆記:

1、當一個人在外面承擔的義務很重,權勢地位很高時,就更需要提高內心的修養,這樣才能快樂。

2、抵制誘惑最根本的方法是有一個長遠的大目標。

3、人只有成功過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4、很多時候,一些人無所作為不是因為不想做事,而是一根筋地追求最好,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5、人文課程有什麼用?我覺得主要是讓人的眼界開闊一些,格局大一些,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些專項技能的學習上。

6、人在選擇做什麼事、不做什麼事方面,格局要大。如果開始做一件事,就要儘可能往最好的目標努力,境界要高。所謂境界,你可以理解為目光能看多遠。

7、人一旦習慣獲得短期利益,境界就高不起來了,可能永遠不會追求更高的境界了。

8、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難有見識,而沒有見識,做事情就會事倍功半。

9、不要僅僅為了成績而讀書,更不要為了進入一個好學校而讀書,而要為了讓自己能夠真正立足於社會,並且能夠成為有用之人而讀書。

10、只要你每年按照自己的節奏有所進步,就可以了。很多時候,你並不需要關心是否能跳級,或者成為第一名。當你心平氣和地完成每一件細小的工作時,你的位置自然而然會上升。

11、只有瞭解貧窮,才能讓自己免於貧窮,才會有意願讓更多的人免於貧窮。

12、錢是為了讓你做想做的事,而不是為了讓你無所事事。

13、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數量級的差別,而不是通常人們想象的差一點點。

14、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合適呢?我覺得,一個合適的人會讓你看到和得到全世界。

15、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總結、反思,才能進步,手工工作的過程,就是一邊整理,一邊思考的過程。

16、為什麼要閲讀非小説類名著呢?除了增長知識外,我覺得還有以下3個好處。

第一,可以進一步提高你的語文能力,特別是理解力。

第二,名著中常常充滿了智慧。

第三,閲讀名著是系統地瞭解一種思想的捷徑。

經典讀書筆記15

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到江裏。他趕緊去抓,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船上的人都很惋惜。但那個楚國人卻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再船舷〈xian〉上刻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後,楚國人立即從船上刻了記號的地方,跳下去去撈寶劍。撈了半天,也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裏掉下去的嗎?怎麼會找不到呢?”船上的人紛紛笑起來説:“船一直在行走,而寶劍卻不會動,你怎麼能找到劍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有一定的規律固然好,但同時也應懂得靈活多變,絕對不能機械、固執地將所有問題都拘束於教條,否則只會成為笑料。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