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5.57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書籍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

大家一定看過許多科學的書吧!《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但我找到了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看幾遍也不討厭的書《科學探索》。

《科學探索》裏主要講了由古至今,從外國到中國,以及宇宙中所有東西的科學都包含在內,還有插圖,讓你更加理解意思。其中有《太陽系的形成》《神祕餓黑洞》《太陽中心説》《水星的真面目》《天外來客VFO》........

這本書最適合中國小生閲讀,因為裏面的故事開發智力,讓你的知識量更加廣泛。

別以為科學離我們太遙遠,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的科學,星星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的呢?我們看到星星一閃一閃的其實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亮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我們看星星時,大氣層隔在中間,因為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程度影響,而且大氣層也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的是根據大氣的密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我們在地面看星星時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一閃一閃的樣子了。

為什麼向日葵總是跟着太陽轉呢?因為向日葵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這種物質雖然具有加速繁殖的作用,但具有厭旋光性,就是每當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就像是整棵植物跟着太陽轉了。

還有一些科學小常識要與你分享哦:蜻蜓低飛要帶傘;螞蟻搬家也有雨;白天老鼠大出動,這天也許會地震;海邊不停冒泡泡,説明馬上要海嘯。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有你們勤於探索,勤於發現,一定會找到科學的,來一起登上科學的大舞台吧!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2

讀完《國小生尖端科技故事》這本書,好像我拿到了打開科學難題的鑰匙。

我很喜歡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關於網絡的,一個偏僻的村莊,還坐落在山頂上,真的會有“ wifi ”嗎,是的,根據現在的科技發展,這些夢想已成為現實;還有一則故事,如果你聽説了塑料可以吃,可以通電,比鋼鐵更堅硬的話,可別驚訝,現在出了一刻“聚塑料”,它是鋼鐵硬度的 2 - 5 倍,可通電,剝下導電皮,可做藥吃;通過這本書我還發現了許多廢物利用能源科技,例如“風能、原子能、核能 …… ”。

《國小生尖端科技故事》還有很多奇妙的地方,讓我受益匪淺,以後我要更多地分享給大家。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3

精彩的書海中,我找到了這麼一個小島——《昆蟲記》。

《昆蟲記》中記載着許多昆蟲,這些小巧而又可愛的生物在作者筆下越發動人。《昆蟲記》是一本科普書,但他卻沒有生硬死板的文字,而是那麼生動,有趣,像美妙的文章,甚至是一首詩。沒有華麗到不着邊際的文字,而是精彩的真實故事。它記錄了昆蟲的體貌特徵、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變、繁衍和死亡,這一切都是作者通過大量細緻入微的觀察,小心求證而得來的昆蟲界真實的現象,在他的生花妙筆下,我看到了一個美麗而樂趣無窮的世界,它吸引着我去看,用心去感受,昆蟲帶給我的樂趣與感悟。是《昆蟲記》帶我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是《昆蟲記》讓我知道,世界上,有個無比美麗而神奇的地方——昆蟲界

讓亨利·卡米西爾·法布爾是《昆蟲記》的作者,他從小就對昆蟲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温飽,但這經濟困難並沒有阻擋發佈而對昆蟲的研究。1879年,他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在那裏一直定居了下來。荒石園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正是這塊土地,讓法布爾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昆蟲觀察與試驗工作中,並整理完善了他前半生研究昆蟲的一切資料,完成了《昆蟲記》後九卷(共十卷)。正因為他對昆蟲的熱愛與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使他完成《昆蟲記》併成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1915年,為人靦腆謙遜的法布爾於10月11日與世長辭,享年91歲。這位不朽的昆蟲學家走完了他充實而又燦爛的一生。縱觀法布爾的一生,我得到了啟示他的人生之路並不平坦,但他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能克服一切困難,他的一生是充實的,他和他熱愛的昆蟲永遠在一起。

法布爾用人性觀照昆蟲,又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恰如法國著名戲劇家羅斯丹所説:“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因此他被法國文學界,科學界授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稱號。這個“昆蟲的荷馬”,“昆蟲的史詩”的每一章每一節都浸淫着作者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它是科學與文學結合的典範,雖經歷百年,可至今仍是一座無人能逾越的豐碑。

《昆蟲記》讓我對自然有了自己的看法:她給予各種生命以生存的家園,更給予人類很多很多,她是作家筆墨書寫的對象,她是美術家靈感的源泉,她是科學家永遠都能有驚奇發現的神祕領域,她提供給我們生存必須的物質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去破壞自然,她不僅是人類的良師益友更是人類的“母親”。

《昆蟲記》,我會帶着它和它給我的啟迪走向漫長的人生之路。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4

《罪與罰》這本書已經在書櫥裏擺放了兩年多,這次最後能夠在寒假裏去細細地品味它了。

書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個俄國貴族家庭,是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充滿傳奇,28歲時因參與農奴解放運動而獲刑,出獄後重返文壇繼續寫作,被人們公認為是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

每次讀完一部小説,心裏都會百感交集,這部小説也一樣,結局很好,一個人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卻深深的被小説中的人物震撼。小説描述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的利貸的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良心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煎熬,最終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忙下,投案自首。小説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僅僅佔了全書一小部分,但“罰”卻貫穿整個文章的中心,這不僅僅僅是身體上的懲罰,還有的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上的懲罰。所以法律只是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認識到自已所犯的罪,但是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錯誤,併為之深刻地懺悔、自責。這本優秀的世界名著還包含了很多東西有待我們去理解,或許等以後我再去讀它時,又會有一番見解吧!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5

《布恩的微笑》一天,布恩去訪問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達成協議。布恩很苦惱,回來後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經理。經理耐心地聽完了布恩的講述,沉默了一會兒説:“你不妨再去一次,但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要時刻記住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動對方,這樣他就能看出你的誠意。”

布恩試着去做了,他把自己表現得很樂觀,很真誠,微笑一向洋溢在他的臉上。結果對方也被布恩感染了,他們愉快地簽訂了協議。

布恩已經結婚18年了,每一天早上起來都要去上班。忙碌的生活讓他顧不上自己心愛的太太,他也很少對妻子微笑。布恩決定試一試,看看微笑會給他們的婚姻帶來什麼不同。

第二天早上,布恩梳頭照鏡子時,就對着鐿子微笑起來,他臉上的愁容一掃而空。當他坐下來開始吃早餐的時候,他微笑着跟太太打招呼。她驚愕不已,十分興奮。在這兩週的時間裏,布恩感受到的幸福比過去兩年還要多。

布恩此刻經常真誠地讚美他人,停止談論自己的需要和煩惱。他試着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這一切真的改變了他的生活,他收穫了更多的快樂和友誼。

這則故事給我的啟示是,做什麼事情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時刻記住運用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地動對方,這樣他就能看出你的誠意。微笑能夠帶來温馨、友誼,能夠帶來幸福。所以在工作、生活當中都要微笑應對,以好的心態來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6

自從學校開展“百本紅色書籍閲讀”活動以來,我一直被這些紅色經典中的人物感動着,無數仁人志士,為祖國的解放,民族的復興,拋頭顱,灑熱血。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長征》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過程中發生的事情。

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過草地的時候,許多同志都得了腸胃病。有三個病號實在跟不上隊了,指導員便安排一位老班長來照顧三個病號。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就到處挖野菜給病號吃。後來發現可以釣魚吃,於是便將縫衣針燒彎了當魚鈎,每天晚上抹黑找魚餌。以後病號們總能喝上熱騰騰的魚湯,而老班長自己卻一點兒都沒吃,只是嚼草根和病號吃剩的魚骨頭。最終,在即將走出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倒下了。在臨死前,他也不吃三個病號為他煮的魚,而是把魚留給病號吃,並鼓勵三個病號走出草地。

同是在過草地時,一位十一二歲的小紅軍掉隊了。當時他已經又冷又餓,筋疲力盡。但他為了不拖累同樣掉隊的陳賡同志,他騙陳賡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實他的乾糧袋裏只有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等陳賡同志明白過來,這位可敬的小紅軍已經停止了呼吸。

這些事蹟多麼令人感動啊!老班長和小紅軍雖然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崇高品質,永遠激勵着我!正如臧克家詩中的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老班長和小紅軍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是他們的精神是一樣的:不願拖累別人,一心為別人着想,為了讓別人活下去,寧可犧牲自己。

長征途中,像老班長和小紅軍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東西我都是第一個拿的,從沒有想過別人。到現在我才明白捨己為人的真正含義。與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現在我應該認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私,而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就像老班長和小紅軍那樣,做一個心中裝着他人、一心幫助他人的人。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7

《感悟父愛母愛》這本書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好大的震撼。讀過書中這些文本的我,難以抗拒他們的魅力,他們藴含着的深切的情感,讓我心裏感受到愛的力量,愛的偉大!

這本書圍繞“父愛到永遠”、“比血還濃的母愛”、“媽媽的心”、“父親的高度”、“媽媽的純淨水”這五個題目,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動天下所有人的小故事。

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背》這篇文本。文本首要描述了作者鐘頭間雙腿殘疾,從小就在父親的背上長大。父親為了實現兒子的“音樂夢”,揹着兒子走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最後圓了兒子的夢。

媽媽的愛承載了兒女對日常的希望和人生的夢想,如同寬廣深厚的土地,默默地承受和奉獻,孕育出人間最漂亮的花朵、豐碩的果實。

父愛重如山,母愛深似海。書中的另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人生的姿勢》,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文本的題目雖看不出與母愛相關,但資料卻十分感人:一對夫婦為了慶祝小孩的生日,決定去登高達7000米的雪山。在登山的途中他們遇上了危險,媽媽為了愛護自我的小孩,離開了人世。讀完這篇文本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想:世上還有比這更偉大的感情嗎?愛,在好多時間往往表現為一種姿勢。

父愛母愛的姿勢總是那麼令人感動。堅信每個媽媽都有這種“愛的姿勢”——雨中為兒女撐傘的姿勢、廚房中精心做飯的姿勢、在校園外等待着還在考試的小孩出來的姿勢……媽媽用相異的姿勢表達着對兒女的愛,而這種愛,作為兒女,幾乎是無以回報的。

“媽媽的恩惠就不是恩惠嗎?”這是書中的一句話,對這句話,我的理解很深:在日常中,媽媽是傘,我們是傘下的小孩;媽媽是豆莢,我們是莢裏的豆子。我們在媽媽的翅膀下長大,媽媽給了我們無窮無盡的愛,但是我們又有誰把媽媽的恩惠放在心上呢?他們養育我們的時間,我們在羨慕同伴手中的玩具;他們守護在我們病牀前的時間,我們想的是外面世界的自由;他們為我們的失意而忙碌奔波的時間,我們在埋怨世道的不公……

但是,我們很少認真地想想我們的媽媽在想什麼、在為我們做些什麼。從現時開始,讓我們把媽媽對我們的恩惠放在心上吧!

讀了《感悟父愛母愛》這本精品美文,真的使我受益匪淺!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我務必要孝敬、回報自我的媽媽,用心領悟,做一個品德兼優、熱愛祖國的好少年。我愛我的媽媽!也願天下人都愛自我的媽媽!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8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假期的午時,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的字體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喪父,跟隨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之後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我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地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

,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地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一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研究衣食住行。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當悔過自我以往的奢侈,我們應當不再浪費,我們應當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此刻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當開始滿足自我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9

最近我看了一本教育類的書《有效教學方法》,由於自己教育教學經驗短缺,因此借鑑書上和網上的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讀了《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之後,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也在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過關於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可是更多的流於理論上的説教,讓人無法真正瞭解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的琢磨與把握。讀了該書一部分內容,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受益多多。

雖然教育界提倡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不變的的大學聯考選拔制度,還無法讓學校從根本上實現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但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並不是在空談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實實在在的在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能發揮自身價值的教師。以下就自己所讀的關於五種教學的關鍵行為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關於清晰授課,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課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關於多樣化教學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偏差,雖然有時候在課堂教學中試圖利用各種手段去活躍課堂氣氛,可是發現一旦氣氛活躍起來

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説,要解決多樣化教學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矛盾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揣摩和探索。

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有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學生的注意力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非常密切,即使教師講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學生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學的話,教師做的也是無用功。對照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覺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反應,恰當的時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對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評價。二是要在平時要有對課堂紀律的一個嚴格要求,禁止出現那些講話、睡覺等影響課堂教學的行為出現。當然在運用教師的強制力的同時,不能忽視跟學生的感性交流,為教學贏得一個相互尊重的的環境與氛圍。

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斷的得到成功的證明,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接上來的學習中他們會更有熱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易於取得好成績,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建立。相反,他們總是遇到失敗的情況的話,則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嚴重的會讓他們喪失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採用的題目應該適應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正確的答案,確保較高的成功率,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0

讀了學校的《童心頌·校園牆上文化讀本》,我被書中的“小故事大道理”給震撼了。特別是其中的一篇寓言——《不可忽視的“小”》讓我有着深刻的印象。

因為我也經常犯小錯誤,而這篇寓言給了我很大的提醒:“朋友,請不要對小事抱有不屑一顧的態度,別讓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遺憾!”文中掛麪廠的包裝袋就是因為把“烏魯木齊”多加了一點,變成了“鳥魯木齊”,讓16萬人民幣付之東流。就因為一個科學家把小數點點錯了一位,就那一個點,差點讓那位宇航員失去生命,這是多麼沉痛的教訓啊!

在生活中,我考試時也是如此,有一次,我語文語基考了59。5,我非常的高興,我把試卷帶回家給媽媽看,媽媽也很高興,隨即對我説:“如果你魁梧的‘梧’多寫了那一橫,你不就滿分了嗎?”“媽,一個小錯而已,不用那麼計較吧?”這時,媽媽的笑容消失了,臉變得嚴肅了,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劉晟,如果你這是大學聯考,就差了一個0。5分,那排名的差距就不是1名2名這麼簡單了,你不知道,就因為那0。5,有多少人被自己心目中的大學拒之門外啊!聽媽媽這麼一説,我還真有點後悔沒多寫一橫。可沒過多久,我就把它忘得一乾二淨了。可是自從看了這個故事,我徹底改變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將來當飛機設計師的話,那麼,一個小數點就是幾百人的性命啊!所以我看了這個故事以後變得認真了,再也不會忽視小事了。

一粒微小的沙子,會給你繼續走路帶來困難;一件小事,或許會給你以後的日子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朋友,請不要對小事抱有不屑一顧的態度,別讓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遺憾!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1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説,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2

輕輕翻開飄着淡淡墨香的紙張,一陣激動。哦,那不僅僅是激動,那也是一種愛國。順着文字鋪開的小路,領悟戰爭年代的愛國……

《小桔燈》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完美安定的生活的嚮往,讚揚了這些革命者的鎮定自若,英勇無畏和樂觀的精神。

《小桔燈》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兒。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殘忍地逮捕和屠殺地下黨,白色恐怖籠罩着重慶。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樣的厄運:父親被迫離家,母親慘遭毆打。應對着天災人禍,小女孩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幫忙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讀了《小桔燈》,讓我無時無刻不在反思: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已懂得會為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呢?如今的七八歲的孩子們不僅僅什麼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他們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結尾寫了小女孩為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雖然只有朦朧的光芒,但是它象徵着但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徵着哪怕只有一線期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徵着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戰爭是殘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但是它是我們這天這完美的生活來之不易的最好證人。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坐享其成,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這天,我們能夠做的事是發奮學習,播種期望的種子。明天,我們能夠用汗水,心血,知識去收穫成功,收穫期望,用它們去點綴完美的明天,用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好。發奮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用我們的行動去證明,我們能行,我們能夠把祖國建設得更好!我們的心中,那盞小桔燈將“永不熄滅”,正因我們的發奮,我們的決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燭光!

輕輕合上最後一頁,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奮鬥的力量。回首已走過的文字的小路,在看看前方,我發現前方有着一盞“永不熄滅“的小桔燈在為我點亮前進的方向……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3

馬哲是一門很好的哲學課程,它講究客觀地認識世界,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承認世界統一於物質,承認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觀規律運動發展的。

因此,學好馬哲對我們處理事情,完善個人的世界觀來説,是門必不可少的課程。但是馬哲其中的基本原理又大都較為抽象,較難理解和把握。

在看讀完這本書後,以下是我的讀書心得:

第一,我們要將馬哲原理與人身聯繫起來,讓我們體會、觀察自身,由此聯想原理的內容及其意義。在學唯物辯證法這一部分中,要用三大規律的內容來説明“如何學好馬哲原理”這一與切身相關的主題。如用內、外因關係的原理,説明學好哲學關鍵在於自身的努力,老師的作用在於幫助你理清思路,便於自學;再如,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的原理,説明自然的規律、人生的價值等這些哲學智慧體現在具體的現實之中,我們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中去體會、去領悟、去把握,而不是靠死記硬背,教條式地記憶。另如,用質量互變規律來説明學習哲學不能投機取巧,一蹴而就,而應該循序漸進,一章一節地學習,才會由漸悟到頓悟的飛躍。

第二,眾所周知,對立統一規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含義及其關係,在哲學教學中是一個難點。所以在學習上,可以用中國古代的太極圖來表示一個事物內部本身所固有的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本性。説明這對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聯結、滲透、貫通的趨勢即同一性,相互排斥、反對、限制、否定的傾向即鬥爭性。鬥爭性存在於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就不存在同一個事物之中,就無法鬥爭;同一性是包含差別的同一性,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差別,事物就成了混沌一體。由此更進一步,用太極圖的變動情況來説明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説明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而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展開。

第三,生活是人們認識自然和世界的基礎,把抽象原理放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去比擬,通過對生活的聯想可以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講“矛盾”概念時,分析“人生的辯證法”,生與死是一對矛盾,生就是死,死昭示生,生之頂峯死亡感覺,死亡過程生之喜悦。再如,在“矛盾不同階段上的特殊性”時,可以引用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基爾凱郭爾關於“人生三階段”的學説,來説明青年是審美階段,享樂佔主導;中年是倫理階段,責任佔主導;老年是宗教階段,信仰佔主導。另如,在分析否定之否定規律中第三階段與第一階段相似性時,用黑格爾的話進行引申,“同一句話,由老年人講出來,還是由年青人講出來,其所包涵的思想都大不一樣”。以“人生如夢”這四個字為例,青年人表達了一種失戀、失敗後迷失方向的感受,對老年人來説則是歷經滄桑、面對死亡的無奈。

綜上所述,學習馬哲要客觀地學,科學地學。不僅背名詞、原理,採取一些生動的直觀形式或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有趣味,變得形象化,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客觀含義。既要注重其中包含的科學道理,又不要陷入迷信狀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核心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種思想方法,是一條認識路線,是一個歷史過程,在不同的時期 有不同的內涵。只要實踐在發展,只要社會在進步,只要人類的歷史還沒有結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永無止境。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根本一條就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實踐,而要用實踐去發展本本。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尊重廣大民羣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面向和服務於人民羣眾的實踐活動是成就科學理論的根本道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要尊重廣大民羣眾的首創精神,着眼於實現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馬克思主義是最講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實踐中的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實踐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4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説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説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哪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經典書籍讀書筆記15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裏,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説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