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中醫經典書籍讀書心得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3.42K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小編整理的中醫經典書籍讀書心得,歡迎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中醫經典書籍讀書心得

  中醫經典書籍讀書心得1

《感悟中醫》這本書通過集成創新、智慧之學、靈驗之術、文化之花、感悟隨筆、師友隨感六個部分,系統的闡述了著名中醫學者和科普專家馬有度數十年的行醫經驗及概要。讀過《感悟中醫》這本書後,其中細細品味,主要還在“感悟”二字,‘感’代表對於祖國中醫的深深情感,對於中醫的信任及堅持都能讓讀者深深的感受到;‘悟’更是重要的心得體會,作為一位醫學大家,集齊一生領悟到的中醫內涵真理,告知於廣大中醫學子、同行。

本書集成創新部分,先分別闡述了學習中醫,新一代的中醫人,不僅要習得經典著作,更要在紮實的基礎上,要創新。既要發揚優良的醫學傳統,又要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不拘泥於格式。其中又對四川名醫宦世安給予高度評價,不論是醫德、醫術,還是對於中醫的赤誠之心,都讓我們新一代的學習者領悟到,‘一片丹心在玉壺’。在21世紀的今天,中醫學的發展在國內取得重大的突破發展,在國際上也取得深遠的影響,相信加以時日,得到全世界醫學界的認可指日可待。針對僅僅依靠傳統中醫研究方法進行臨牀,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還是應該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來研究,即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探討。馬有度教授針對麻芩止咳糖漿的領悟,就是上述方法的運用,事實證明療效才是根本。

智慧之學——中醫思維,中醫模式。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指導着我們的正確的生活態度,從而才會取得成功。現今社會,治病不僅僅治療身體的疾病,作為醫療工作者,更需要從環境、心理等因素更詳盡的體察病情,中醫更需要與時俱進。智慧,必然是超越普遍規律的獨特見解,治未病就是中醫大智慧之一。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先安未受邪之地,這些優秀的醫學思維,無不指導着我們在治療方法,治療模式中所持的態度,以達到更好的臨牀療效。尤其對於“亞健康”這種類疾病的'身體狀態,人體正氣虧虛,精神虧損,雖沒有達到西醫臨牀診斷標準,但所表現的臨牀症狀,中醫則確診為虛證。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但中醫傳統思維方法,仍然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越來越無法忽視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給人體帶來的副作用及耐藥性、菌羣失調。故百家爭鳴之地,還看今朝。

靈驗之術必靈驗,我們這些莘莘學子,最感興趣、最想學習的莫過於名師前輩們的臨牀經驗與名醫驗方。鍼灸推拿、中藥治療,其神奇的功效,都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認可。拜讀《領悟中醫》時,才瞭解到很多名師大家,成名之前,都有‘切身體會’,或自幼體弱或親人受病痛折磨,故下決心既救己又渡人。其中,我又深深的感悟到“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更是我們這些稚嫩的學子需要學習的品質。書中,廣泛的列舉出,名方中靈驗的例子,如治療失眠中可適量加入肉桂、附子,聯繫到古方中的交泰丸(黃連六兩,肉桂一兩),治療心火亢盛,腎水不濟所致心腎不交的失眠,其中黃連傾瀉心火,肉桂温補腎陽,以達到心火下降於腎,温暖腎水,以致腎水不寒,腎水上濟於心,制約心陽。作為臨牀醫師,僅具有豐富的基礎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臨牀療效。書中從臨牀技巧、整體的辯證論治、知常達變等方面詳細敍述了治病過程中應掌握的基本症候、基本治法、基本方藥。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傳承下去。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那面對中國最具特色的中醫又如何傳承呢?培養強大的中醫自信心,堅定並且毫不猶豫的走下去。中醫發展是前進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這點毋庸置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人誠不欺我。

馬有度教授的感悟隨筆,提到培養興趣,並且有計劃、由淺入深的博覽羣書,方能算是中醫入門。科學的學習方法,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我們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枴杖’。馬教授在隨筆中,向讀者介紹了眾多優秀的書刊,其中尤其推薦清代程鍾齡《醫學心悟》這本書,其對《傷寒論》的見解領悟,都值得我們學習。

通讀《感悟中醫》這本書後,我又進一步瞭解到中醫深刻的內涵精髓。中醫,即‘中庸’的醫學之道。何謂中庸?中醫認為體內疾病的產生是由於陰陽失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以致病邪猶生。故中醫治法,即是調節陰陽,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中醫博大精深,我還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從書中吸取了強大的信心,相信在荊棘的道路上,我會更有力量的前進!

  中醫經典書籍讀書心得2

中醫經典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温病條辨》等,是構祖國醫學燦爛史的主要部分,是推動促進醫學發展史的生力軍!

學習中醫經典是每一箇中醫人提高自己臨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本次學習中醫經典課程中,我受益頗多。

中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離開實踐就失去了活力。中醫理論的發展正是醫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的結果而中醫理論的掌握亦在於臨牀實踐中的總結和提高。着名醫家無不是在臨證中成長並在臨證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結累經驗更好地提高了療效。

中醫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一門有關社會人文的科學其內容博大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時、物候等人文知識。《內經》中就要求習醫者“上窮天紀下及地理”。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更明確指出學醫者當“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所有醫家大都有淵博的學識而知識的積累絕非朝夕之功往往傾注了一生的精力。

經典著作是中醫學的源頭醫家的闡述發明均離不開經典著作。要精研《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難經》、《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從研究文言文開始再參閲各家註解通過對經典著作的熟讀與深入研究並在實踐中反覆體驗甚至精研一生最終達到得其精要為臨牀工作奠定了厚實的中醫理論基礎。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著,是中醫理論和中醫防治技術的理論淵源。《內經》所闡述的中醫理論是分析人體生理病理,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內經》一直成為中醫學發展的指導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論基礎,被歷代醫家尊之為“醫家之宗“,為中華民族身體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傷寒論》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理論聯繫實際的醫學經典著作。它較為系統地揭示了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規律,從而奠定了中醫臨牀的理論基礎。

中醫經典學是我國醫學領域的一塊瑰寶,它有着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古代甚至現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學習中醫四大名著能較好地瞭解到我國的中醫發展、成就和中醫在治療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劑、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