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88K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1

《顏氏家訓》是一本家訓類教育書籍。經過顏家後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訓類教育書籍中流傳最廣的家訓之一。它成書於隋文帝楊堅時期。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書證》、《音辭》、《雜藝》、《終制》,內容廣泛涉及儒學、佛學、道家、玄學、史學、文學、音韻、訓詁、風俗習慣以及當時各地的生活方式,“又兼論字畫音訓,並考定典故,品弟文藝”,內容的確“曼衍旁涉”。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也有許多意義積極的見解。如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各種技藝和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對南朝士大夫虛浮柔弱之風進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書中還對南北朝社會風氣、習俗經常提出批評,如:贊成北方婦女參加勞動,反對重男輕女和買賣婚姻;提倡鍛鍊身體以養生,反對苟且偷生和煉丹服藥追求長生;認為仕宦出處,要聽其自然,反對鑽營官職,貪圖利祿。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其中《文章》篇專談文學問題,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歸心》篇宣傳佛教思想,這也説明顏之推思想的複雜性。《書證》、《音辭》兩篇講古書訓詁、音韻問題,表現出作者在這方面造詣很深。有人便據這《歸心》《書證》、《音辭》等篇將《顏氏家訓》歸入雜家。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

作者北齊顏之推(531~590後)。之推字介。祖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東王蕭繹鎮荊州,以之推為其國左常侍。後隨繹子蕭方諸出鎮郢州,掌書記。侯景陷郢州,幾乎被殺,因救獲免,押送建業。侯景之亂平息後,還江陵。蕭繹稱帝,任為散騎侍郎。西魏攻破江陵,被俘送長安。不久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平原太守。仕齊20年,不忘故國。北齊亡後入北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後病逝。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多次險遭殺身之禍,因此深懷忐忑之慮。曾著《觀我生賦》敍其生平,文詞清遠,後世多將此賦與庾信《哀江南賦》並稱。原有文集,已佚。詩僅存 5首。曾被王士□推為北魏、北齊間最優秀的作品(《古詩選》)。

《顏氏家訓》有清代趙曦明注本、盧文??補註本,近人嚴式海補校注本。今人王利器先生有《顏氏家訓集解》。

《顏氏家訓》,使該家族出了許多人材。顏家十幾代人都極為富貴榮耀,擔當朝廷要職,這與顏氏家學薰陶是分不開的。顏氏族人在世所得家產最終往往散放社會,只留給後輩這本祖訓,並訓諭後人謹遵不違,這才有了嚴家十幾代興旺。這些事實印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家族生存競爭的重要意義。現代暴發户總是曇花一現。某市曾於九十年代評出“十大青年企業家”,當年他們是何其風光,卻沒有幾個想到稟祖訓,立家規,塑造家學文化。到今天,才不過短短几年的時間,“十大青年企業家”只剩下寥寥無幾。其他人要麼犯案進了監獄,要麼難以支撐而宣佈破產,更何以談三代富貴?與古人相比,差異實在太大。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2

《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註解《漢書》的顏思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着豐富文化內藴的作品,不失為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咱們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鑑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圍(亂世)中所表現出的明哲思辨,對後人有着寶貴的認識價值。

本書共二十篇,有《教子》《兄弟》《治家》《勉學》《文章》《書證》等。作為一名教師,我從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所具有的特殊性,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學習了第八章《勉學》,這章共有原文、譯文二十二篇,其中提到的“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告訴咱們,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心思分散。因此,必須重視早期教育,不能錯過良機。其中提到啟蒙教育的重要,是奠定一生的基礎,並從各個方面記錄了一些自己在早期教育中的想法和做法,現在看了也頗具啟發性。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曾寫了一篇《觀我生賦》,對於自己身經亡國喪家的變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無可奈何情狀,作了痛苦流涕的陳述,且悔恨道:“向使潛於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縱觀全書,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作者強調教育思想應以儒學為核心。他認為“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生以求進也。”他推崇“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尤其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在教育基本理論,作者還強調環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性。 二是《顏氏家訓》對儒學、佛學、文學等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作者強調儒學的社會功能,認為儒學經術只是手段,經世致用才是最終目的,並且對當時士大夫的教育狀況表示強烈的不滿,對只會掉書袋而沒有實際本事的“百無一用”的書生的出現表示擔憂。

作為教師,良好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及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咱們應該從孩子進學校起,讓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讓他們在自己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地投入學習中,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文中的“然人有坎坷,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則告訴咱們:人的一生有許多的坎坷,要是年輕時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到了晚年就更應該加緊學習,不能自暴自棄。顏之推舉例子説,孔子曾説:到了五十歲學習《易經》,就可以避免大的過錯。曹操和袁遺,到了晚年更加專心刻苦,這兩個人都是小時候好學,到老依然孜孜不倦。曾子七十歲才開始學習,後來名聞天下;荀子五十歲才出來遊學,還成為一代宗師。公孫弘四十多歲才讀《春秋》,因熟讀《春秋》當上了卿相,朱雲、黃埔謐小時候好學,就像旭日東昇放出的光芒;老的時候好學,就像手持蠟燭在夜裏行走,這也比閉上眼睛,什麼也看不見的人強多了(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感受到這些句句在理的古人言,咱們不得不明白:作為教師,

必須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 “有志曏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告訴咱們:有志向的人,就要經得起磨鍊,成就事業;沒有志向、缺乏毅力的人,從此懈怠,就變成了平庸之人

其實,讀書既然不會萬能,因此也不像前文所提的“唯有讀書高”了,讀書僅僅是學習前人精神文化、生活智慧、人生經驗、科學知識的一個途徑,僅處在格物、致知的層次上。讀了書,還要在書的引導、啟發下繼續發展,向內部發展是繼續正心、誠意、修身,向外部發展是學成一技、長於一術,用來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致用才行。因此,開卷有益,讀書有用。讀書只是人生的起步,書非讀不可,但讀書並不就是人生的唯一;而讀書時的考試成績,更不是人生的唯一。若能在少兒時期,飽讀經史子集,長成後聯繫實際,學以致用;雖然不能達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境界,但能不被人譏笑為短視,淺薄,粗魯,人生就輕鬆多了。誠如顏子所言:“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3

在這一片當中,作者主要闡述了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顏之推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認為“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強調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要處理好嚴教和慈愛的關係,並舉例説明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的壞處;認為對孩子要一視同仁,不可有偏愛;重視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訴子孫不能為了求官而諂事權貴。

教子之感受一:智力超羣的人,不用教導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雖受教導也無事於補;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導就不會懂得事理。可古時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訴咱們並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學習,也會淪為普通人。

教子感受之二: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愛,總是任其為所欲為,該告誡阻止的反而誇獎鼓勵,該斥責的反而和顏悦色。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就會認為理應如此。孩子驕橫傲慢的習性已經養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約,就算把他們鞭抽棍打致死,也難以再樹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俗諺説:“教導媳婦兒要趁新到,教育兒子要及早。”這話説的很有道理。

教子感受之三:父子之間的關係要嚴肅,不可以過分親暱,骨肉之間的親情之愛,不可以簡單不拘禮節。不拘禮節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過分親暱就會產生放肆不敬之心。從有地位的讀書人往上數,父子都不同室居住,這就是使父子之間不過分親暱的方法。至於長輩身體不適時,晚輩為他們按摩抓搔;長輩每天起牀後,晚輩為他們整理卧具,這些都是講究禮節的教育。孔子弟子陳亢聽到孔子疏遠自己的兒子,感到高興,這是什麼緣故呢?”回答是:“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君子不親自教授他的孩子。《詩經》裏有諷刺君主的言辭,《禮記》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誡,《尚書》裏有違禮作亂的事,《春秋》中有對**行為的職責,《易經》裏有備物致用的卦象,這些都不是父親可以直接向子女講解的,所以君子布親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到21世紀,家庭教育在整個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顏氏家訓》清晰地對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觀點,咱們可以借鑑。

《顏氏家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是人成長的起點和基點。從生物學角度講,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點和基點。從教育學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啟蒙學校。人從誕生語言形成、行為習慣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 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響。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4

《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名著。作者在這部著作中所論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咱們借鑑學習。

一、《顏氏家訓》的主要教育思想

這本書總共二十篇,其有關教育思想的論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賢》,《勉學》,《音辭》,《雜藝》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闡述對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問題。認為兒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須處理好教育和愛護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確的立場,首先要重視品德教育。“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a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如果像北齊的這位士大夫以教兒學鮮卑語、彈琵琶來取悦公卿,換取富貴,那就悖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這些在咱們現代社會逐漸被重視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顏之推就曾提出過,如何處理教育與愛護的關係更是現在許多父母所無法處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討和總結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論和方法。“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認為治家必須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須首先做到。父母首先應該給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儉,寬嚴要適度,要有仁厚之風。幼兒最善於模仿,父母幾乎是他們的全部世界,也是他們最好的模仿對象,他們會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記在腦子裏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為人,處世之道都會給孩子很深刻的影響,而且不容易改變。

篇七《慕賢》,即仰慕賢才。年少初學應多接觸有德行的君子,這樣可潛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對於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與之交往,多加禮敬和學習。顏之推當時已經意識到了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具黑。

篇八《勉學》,是該書的著名篇章,內容很長,字數特別多,論述的道理值得重視。作者對當時士族子弟不務學業、憑門第而獵取高位的現狀進行了抨擊。他認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士、農、工、商、兵各行都是學問,不可輕視。無論哪個行業,學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作為,就難免家敗人亡。作者還通過各種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和觀念,如主張人要博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的人都可以為師表;學習切忌自高自大、高談闊論,要學以致用;學習要抓好早期教育,要處理好博與專的關係等。這一篇章不僅論述子女教育及學習態度的問題,也講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們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沒有職業的貴賤,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應當受到尊敬。

篇十八《音辭》,主要講述語言和音韻方面的內容。作者認為,各地語言、方言不同,自古已然,不足為怪。但他要求自己的子女從小就要學會正確發音,這也是最基本的知識教育。他還告誡子女,對未經查證的事物,不要妄下斷語。篇十九《雜藝》,指士大夫除了經、史、文章以外的其他技藝。講到的有棋琴書畫,騎射、算術、醫學等都是一門技藝,對此須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以擴大知識面和增強技能。另外,還講到了“人筮”是封建迷信,“六博”、“投壺”在唐宋以後就沒有人玩了。這些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5

夜讀顏氏家訓,其中之“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意思人人都對傳聞的東西、對遠處的東西看重,而輕賤身邊的事物。其實客觀比較一下,遠處的尚不如身邊的親眼見到的。今日社會之蔽正是利用了人的這一弱點。譬如考核幹部不考察他的親近朋友,而是莫名其妙地在網上看大家對他的反映,或者通過民主投票問他的為人,其實最瞭解他的應是他的父母、子女、妻子、兄弟、朋友與鄰居,然而最瞭解的人卻沒有更重要的發言權,與陌生人一樣,而陌生人也只是聽聞媒體,被媒體左右,為什麼今日媒體宣傳的正人君子往往時間一長又成了壞人惡人,原因正在此。

再如,聽其名不看其實。現代社會造名甚囂塵上,造名之法下外乎制定標準,評價等級或者排名次,時日久了名即實,實即名。其實不然,某一標準是從某一角度進行標準制定的,按此標準衡量只是一種角度;即使如此名與實仍然不吻合。諾貝爾獎獲得者難道是這個社會的最高成就嗎?其獲獎者只是在這一選拔標準下之最?者,若以另一標準則必是另外一匹人,這其中的操控因素尚未計其列。

高校排名更是怪像,此中之學術標準、打分標準,更是被學術利益所操作。然而這些排名時間久了,在人們頭腦中就形成理念,總認為哈佛劍橋好,如此西人通過教育而控制了文化之導向。因為好從而人民趨之若鶩,將優勢資源集中於它,它真的越發具足了優勢。北大清華若此,不是清華北大真能培養人才,而是北大清華名氣大,如陽澄湖,所有的大閘?要在此泡一泡,沾沾名而已。

前幾日回家,很多人託我進西安高新一中、交大附、西工大附等,對此我深表擔心。我對他們講,名校最初是造出來的,某一年也許考試成績好了一些,但並不能説明它每一年都好,如果此校借題發揮大肆宣傳,造名校之聲譽就會發生乘數作用,集中好學生,從而壟斷優勢資源;分析之後我建議選擇歷史悠久的,環境偏僻的,學校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離家近的,名次雖不在前列但也不落在後面的,比如長安一中等學校並不比西工大附、交大附等差,而且學生來源廣樸實,接地氣,空氣好,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如果一個學校年年排在第一,一定是造出來的。試想一個好學生每次要保持第一,犧牲的是全面發展,為考高份而犧牲了更多方面的發展,借用西方經濟學的名詞,邊際成本太高,意思是當你考試成績保持八十分以上,你很輕鬆,有足夠時間進行體育活動以及人事交際等,但你若每次都要保持九十分甚至前幾名,你會用所有的時間去學習,你所得到是名次,失去的是全面發展。

珍惜咱們周圍的名校,不要被媒體所誤,被名次所誤。珍惜咱們周圍熟悉的忠信者,孔子之偉大在魯國也被排除在外,耶穌之聖在其熟悉的故鄉,也不過就是鐵匠之子。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6

讀書並非學生的專利,現在是終生學習的時代,坦白地講,我確實應該在學習上更自覺更努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知,不停的學習不僅可以給教育教學以源頭活水,而且更能豐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導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義的人生。最近靜下心來讀了讀《顏氏家訓》這本書,受益匪淺。

《顏氏家訓》——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大思精的家教專注典籍,被譽為"論述教子、治家、勉學、處事、之法則,傳承家教誠孝、倫理風操之經典".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從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所具有的特殊性,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學習了這本書裏有關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內容。當今社會家庭教育成了社會大問題,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對家長、老師和社會來説,是個巨大的挑戰。而《顏氏家訓》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啟發。

重視家庭教育

顏之推在《序致》就中就闡述了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孩子心目中有家長的地位和威信是他們接受家長管教和建議的心理基礎,而一旦家長的權威動搖或者受到"創傷",親子之間的合作關係就變得不順暢,很多時間和很多事情都首先"內耗"在親子之間誰説話算數的權利較量上,親子合作因而變得效率低下,雙方還常常鬧得不愉快。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總有家長和咱們講,我的孩子在我面前蠻乖的,一到了爺爺奶奶那就撒潑耍賴,爺爺奶奶沒辦法就只能依着他;或者老師您幫我説説我的孩子怎麼怎麼吧,我説的話他都不聽,就聽老師的。這都是父母或爺爺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在孩子心中樹立起威信,妥協慣了、寵溺慣了,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覺得我提任何恰當或者不恰當的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讓孩子養成了任性刁蠻不講道理的壞習慣。因此,好的家庭教育是奠定幼兒良好性格品質的基礎。

重視早期教育

"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顏之推以自己學習為例,提出對兒童宜及早施教,以免錯過時機,事倍功半,讀後感《讀顏氏家訓有感》。在《勉學》這一章中也提到"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同樣告訴咱們,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心思容易分散,因此要重視早期教育,不能錯過良機。但是此處所説的早期教育並不是説讓幼兒在三五歲時便要會背多少唐詩宋詞認識多少漢字學會多少種語言,而是從小培養幼兒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一是兒童心理純淨, 易受習染, 即古人所説的"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按今天的説法就是可塑性大,無論好的壞的都對他們影響巨大;二是幼年時精神專注,記憶力旺盛,不但當時學習效果好,且能終身不忘。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咱們常常羨慕他人天才,其實,他們的成長無不在嬰幼兒時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眾所周知的《童年》就是高爾基對自己這一時段的生活歷程刻骨銘心的概括,特別是他外祖母的慈愛、寬容和頑強在他幼小的心靈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他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所以説,恰當的早期教育是幫助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的有效途徑,而作為幼兒教師,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及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咱們應該從孩子進學校起,讓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讓他們在自己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地投入學習中,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嚴而有慈 不偏寵

《顏氏家訓》中説::"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教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父母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父母對待兒女要愛子有方,既不可簡慢,也不可溺愛。簡慢只會造成親子關係淡薄,溺愛只會養育出温室的花朵。

父母既要保持威嚴的一面,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也要讓孩子感受愛,學會愛。另外,顏之推提到的"不偏寵"即對所有子女都應一視同仁, 不宜偏愛哪一個的觀點對於現如今大部分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説可能作用不大,但對於幼兒教育者來説卻尤其值得珍視。做老師的深有體會是每個班總有那麼幾個調皮搗蛋的,也總有那些個特別聽話乖巧的,那麼咱們是不是就可以不管那幾個調皮的,讓他們去,甚至是時時刻刻批評他們呢?當然不行,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單獨的特別的個體,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優點,作為老師,必須一視同仁,發掘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幫助其改正缺點,做到不偏寵,不放棄。

社會的進步,人才的倍出,工作的難覓,教學方式大轉變等等,無一步向咱們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惟有不斷學習、進取,才有足夠的底藴應對各種情況;只有不斷探索新的、積極的、受幼兒喜愛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勤學、善學、樂學,為其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做一個位幼兒啟明、導航之人,才能在教學和教育中體會成長的樂趣,體會生命之舟遠航的生生不息。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7

讀書可以使咱們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書香四溢、書富五車,讀書可以讓咱們的內心變得豐富,精神上擁有巨大而寶貴的財富。寒假期間,我參與了學校組織的校本課程自主學習活動,閲讀了《顏氏家訓》這本書。

《顏氏家訓》這本書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

《顏氏家訓》可以幫助咱們學習文言文,在語文的課堂上,咱們對文言文的中一些字詞的理解一般都是死記硬背,沒有靈活的運用學到的知識,我覺得在誦讀文言文的過程中能增強語感,讓咱們在今後對一些文言文當中出現的相對於現代難以理解的詞彙有一些瞭解,並且對以後咱們朗誦較難的文言文很有幫助,不會太斷斷續續的。並且多看看文言文底下的註釋,看多了也就記住了,有的字意思有很多種,需要自己去體會並理解,在閲讀《顏氏家訓》中我遇到了一些我學到過的字,但是這個字的意思是新的意思,讓我瞭解到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增強了我的文言文基礎。

此外,這本書也藴含很多道理。我從中可以得到這樣一些啟示:要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必須經過充分的禮儀訓練,"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以養成必備的風度氣質咱們現代的家庭教育,父母只希望孩子聰明,成績優異。只要孩子聰明,家長就能滿足。因此大多在培養孩子的智力水平上下功夫,很少有家長會願意花時間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注重習慣的培養。因此也有人説,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沒家教"了。在平常學習生活中,有的同學的桌子非常亂,抽屜裏面全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書,用過的書不用的書都堆在一起,擦完鼻涕的紙也隨意放在抽屜,到了放學的時候才開始整理,結果上課的時候找書找不到,放學還耽誤其他同學放學時間。這樣的習慣是很不好的,所以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學習成果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全身心地進行優良發展。

《顏氏家訓》中其實主要用舉例子的手法來説明道理,在閲讀這些正面反面的例子中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書中內容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一味地灌輸這些道理,而且讓咱們從例子中反省、汲取知識。更好地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完善自我。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在這段自主學習期間,我收穫了很多。相信在以後,我會通過閲讀更多的課外書籍來大大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8

走進書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讓人眼花繚亂,哈佛女孩,劍橋男孩,北大才子,清華狀元等等,感覺身處一個英才倍出的時代!相信大多家長會生出這樣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過了這些熱門圖書之後,翻翻書几上靜放了許久的《顏氏家訓》,頓覺古往今來,教育之法,一以貫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為本,不仁不義,縱有滿腹經綸,也為人所不齒,!而今,總有許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時,傷心落淚,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驕橫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顏氏所言,在孩子幼兒時期 "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此有愛而無教也!

養而不教,禽犢之愛!小孩子要吃什麼,要做什麼都從心所欲,該訓斥的時候反而誇獎,該責罰的時候反而歡笑,待到長大,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罵教育,只會增加孩子的叛逆與怨恨!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商場,公園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一旦願望得不到及時滿足,便大喊大叫,撒潑打滾,弄得家長狼狽不堪!這都是從小養就的毛病!因為大人總是交槍投降!日積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脹的物慾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獸,家就成了銀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惡語相向,拳腳相加,甚至弒父殺母的都大有人在!這是難道僅是孩子的過錯嗎?所以,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寵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盡享天倫。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9

《家訓》是一本對後代具有深遠影響的書。後代《家訓》皆溯源《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顏氏家訓》是顏之推的精心之作,可以説他一生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閲歷、複雜矛盾的思想性格和縝密的處事態度,大都集中地體現在這部《家訓》之中。有人用“一個父親地叮嚀”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內容和主旨。它是一位老於世故的長者、聰明睿智的學人、機靈權變的政治活動家,在平安的.度過亂世的風雲之後,向他的家族子弟講述自己的經歷風險、體驗教訓、思想心得,作為一種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訓導。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樑朝建業人(又稱金陵,今江蘇南京市)人。顏之推出生於士族家庭,父親顏協,官至諮議參軍。他的家庭有儒學世承的傳統,早年受到儒學的薰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學術思想基礎。顏之推年逾六十的一生,“三為亡國人”行蹤遍及江南、河北、關中,又得與南北同一後的隋朝,經驗閲歷十分豐富,遠非南北朝時代侷促一隅的高門士族可比。這些又為他撰寫《顏氏家訓》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顏氏家訓》共二十篇,薄薄的一本書飽含了一位經歷了風雨滄桑的家族老人對家族兒女的叮嚀與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致》説明全書宗旨,末篇《終制》叮囑後事,《歸心》講述崇佛失當外,剩下的十七篇分別講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觀(包括《教子》《兄弟》《後娶》《治家》四篇,主要強調的是教育子弟、尊老愛幼、和睦家庭的重要性。)、品德智能教育觀(包括《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四篇,講述瞭如何培養造就子弟成才。)、思想方法教育觀(主要包括《名實》《涉務》《省事》《止足》篇,講述的是培養子弟觀察、認識、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養生教育觀(包括《誡兵》《養生》篇,強調子弟們不要依靠賣弄勇力與戰爭來取得顯達,應首先保全生命,攝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知識教育觀(主要包括了《書證》《音辭》《雜藝》三篇,主要介紹古籍文字考據知識、音韻知識和文人涉及的各項雜藝知識。)。

《顏氏家訓》中最突出的也是其他的家庭教育觀,這也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第一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官學衰落,家庭教育成為士族教育的基礎。其次是顏之推作為一名當時的封建家長,對家庭有支配權,可以在家庭貫徹他的教育主張。最後也是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從家族利益出發,要使顏氏家族在政治變動終不致衰敗,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顏之推主張對兒童的早教,同時他還最早提出了胎教的主張。在《家訓》中作者指出兒童教育方面顏之推認為要越早越好,如果能實施胎教就更好。“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樂滋味,以禮節之”。就是説,古代的君王家庭都講究胎教:孕婦懷子三個月,就要遷居別室,耳目要清淨,不看邪惡的事物,不聽不正當的聲音,而是用優美的音樂陶冶性情,以禮儀支配自己的言行,這對胎兒的成長髮育有很大的益處。

而一般的老百姓家庭即使不能向古代聖王家庭那樣實行胎教進行超前教育,也應當盡一切可能及早施教。“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就是指:一般人家應該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樂,能與人交流溝通感情時就要開始教育告知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進行最初步的行為規範。這樣堅持數年以後,兒童就會越來越懂事。等到“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顏之推之所以主張兒童的早教是因為作者認為“人生幼小,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孩子小時候,思想單純,精神專一,感受敏鋭,容易教育。長大後,思想複雜,感受遲鈍,就難於教育了。)其次作者還認為孩子在幼兒期時的可塑性很強。“人在年少,神情未定”他認為早期教育和訓練養成的習慣,就象與生俱來的那樣穩固,向自動化了一樣,不需任何努力。但是不對兒童進行早教的話就會“驕慢已習,方複製止,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即若不抓緊早期教育,等到兒童已經養成惡習,再去糾正,就是打死他也沒用,還會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輩子都難以改正,最終成為無德無用之人。

在兒童的早期教育的內容方面,顏之推主張語言教育、孝悌為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子弟立志和樹立較高尚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教育。

語言教育。顏之推認為教育子女學習正確的語言,是做父母的責任。語言是社會交往的工具,而且這個語言學習上要重視通用語言。“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云為品物,未考書記,不敢輒名。”就是説,一事一物,不經查考,不敢隨便稱呼,擔心有了差錯給子女留下不好的影響。

孝悌為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對於兒童的道德教育方面顏之推不住重長篇的説教,而是注意長輩的示範作用。這種作用他稱之為“風化”。“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後者也。”這是一種自然的仿效,絲毫不需要強制的教育。

子弟立志,樹立較高尚的生活理想。作為士族社會的一個大家庭顏之推很是注重士族子弟的教育,他認為士族教育子弟,應當使他們立志實行堯舜的政治理想,繼承時代的家業,不應使他們依附權貴、屈節求官做為生活目標。在講到這一點時他引用了一個齊朝的故事“吾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在他的眼中這樣教育子弟,是志趣低下,實在可鄙,顏之推對此極為憤慨,並且嚴戒子孫切勿效之。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顏之推在《家訓》中指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給子女起到好的示範作用。

第一:父母要威嚴而有慈。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態度既要威嚴又要慈愛,二者不可偏廢,要做到嚴慈結合。“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指父母對子女態度嚴明且慈愛,子女才會言行謹慎,聽從父母的教悔。並且嚴和愛都要適度。“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應當嚴肅,不可過分親近而失於態度不莊重;父母應該慈愛自己的親骨肉,不可對子女無理,要求過苛過嚴。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則“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對子女無理,濫用父權,子女不會孝敬;而過分寵愛,子女則不會聽話。

第二:父母對子女不要嬌慣溺愛。顏之推主張對子女要嚴格要求,不能嬌慣溺愛。因為人世間許多父母對子女只知道“愛”,而不知道“教”,任其為所欲為。甚至有的是該批評的,反而給予獎勵;有的本該斥責的卻表示欣賞。這樣顛倒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誤以非為是以訛為善,把錯誤的當成合理合法的,很難糾正過來。這裏顏之推列舉了正反兩個例子,王增辯長大成人之後“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其母看他在執行公務中出錯“少不如意,猶捶撻之”因此王增辯“能成其勛業”,很有作為。反面的例子“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偏(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這位學士的父親對兒子寵愛至極,要是兒子説對了一句話,便走到哪裏,終年誇到哪裏,要是兒子做錯了事,則極力文過飾非,替兒子隱瞞,指望他偷偷地改過來。)由於父親的嬌寵放任,兒子養成了驕橫無理的毛病,長大做官後,出口傷人,結果慘遭別人陷害。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建立良好家風。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兄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父慈,子才知孝敬,兄長講友愛,弟弟才知恭敬,否則,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第四對於多子女家庭父母要一視同仁不要偏愛。在多子女家庭裏父母對子女要一視同仁。“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對於有才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應當讚賞愛戴,對於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父母同樣應當加以同情憐惜,有的家長偏愛某個子女,其用心是為了孩子好,但結果是害了他。)被父母偏愛者往往會形成驕橫放任的毛病,因為偏愛已超過了有益的限度,是一種不清醒的愛,是溺愛。並且,父母偏愛子女還會人為的造成子女之間的矛盾和隔閡。

第五作為父母要重視環境教育。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家庭內部成員和家庭以外的成員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薰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人在幼小的時候,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周圍環境對其漸漬,濡染、薰陶,影響作用很大、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自然似之。)“是以與山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和德行好的人一起相處,就象入芝蘭花房一樣,自己也會形成良好的德行;同德行不好的一起相處,就想生活在邁鹹魚的鋪子,自己的德行也會變壞。)正因此,顏之推要求家長要教育子女“必慎交遊焉”“結交勝己者”“無友不如己者”。

《家訓》至今仍是咱們學習的榜樣,對現在的兒童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是孩子一生當中至關重要的角色。而現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過於對自己的子女溺愛,至入學年齡時也只是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很少重視孩子的心靈成長和道德方面的示範和教育。對現在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學校的分數教育而忽略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現象《家訓》就是很好的警示例子。父母大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現代的小皇帝,小公主,過於溺愛對孩子的“一言之是,偏(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經不起挫折和不會與別人相處,如果稍有不是之言則怒形於色,這樣澆灌出來的只是温室之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好立足的。

《顏氏家訓》讀書筆記10

《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例宏大的家訓,讀顏氏家訓有感。是一部頗有影響的古典名著,始作於北齊,成書為隋朝,主要是敍述立身的治家之法,以訓子孫,教育子孫後代以儒家傳統思想為立身治家之道。因為這本書堪稱"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之譽,故細細品之,並望與友共勉!顏之推之前,雖然三國魏嵇康、西晉杜預,各有《家誡》,東晉陶淵明有《責子》,都屬家訓一類,但其卷帙都很小,影響也不大。《顏氏家訓》一經問世,即產生了重大影響。歷代學者給予高度評價。王三聘稱頌"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王鉞評價更高,認為"篇篇藥石,言言龜鑑。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

《顏氏家訓》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最重要之處在於對顏氏後裔產生直接影響和對中國古代士大夫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拜讀全篇文志後,結合現實生活,頗有些許感受,所以就"治家"、"教子"、"勉學"、"養生"四篇精華之作一一展開與大家分享!

《治家篇》;教育感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後實行影響的。所以説,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愛弟就不恭敬,夫不仁義婦就不温順了。至於父雖慈而子要叛逆,兄雖友愛而弟要傲慢,夫雖仁義而婦要欺辱,那就是天生的兇惡之人,要用懲罰來使他們畏懼,而不是用訓誨誘導就能改變的了。家裏沒有人發怒、不用鞭打,那童僕的過錯就會馬上出現;刑罰用的不確當,那老百姓就手足無措。治家的寬仁和嚴格,就好比治國一樣。

《 教子篇》:現實生活中,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家長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到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的再狠毒也樹立不起你的威嚴,憤怒的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孔子説的好:從小養成的就像天性,習慣了的也就養成為自然。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熟諺説: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這話確實很有道理的。

《勉學篇》: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是專一的;長大以後,思想就會分散;這就要求咱們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記得很小的時候背誦過的一些詩句現在還朗朗上口,但年齡大了之後,特別是現在就差多了。人確實是隨着年齡的增長精力會逐漸減退,但是當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後就不那麼困難了。

總之,早學比晚學好,晚學比不學要好得多,不是嗎?多數人到了30多歲就自以為太晚而不去學習,真的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幼年學習像太陽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習,像夜裏走路拿着蠟燭,總比閉着眼睛什麼也看不到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