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七年級讀書筆記(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67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讀書筆記(15篇)

七年級讀書筆記1

説實在的,如果讀外國的小説,最好還是讀原著,不要讀翻譯版,因為翻譯過來的版本,其語言的特色就會減弱很多。

奧斯丁的名篇《傲慢與偏見》就是一個支持讀原著的很好的理由。我看過一箇中文翻譯版本的,還有一個英文改編的,但是當時就讀不出那種味道來,看相關的評論,也感受不到裏面所説的小説特點,直到現在開始讀原著才發現奧斯丁的小説裏的語言特點。

從《傲慢與偏見》中,不難發現作者很喜歡用帶有很強感情色彩的感歎句子,而且這種句子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人在當時的舉動。例如:chapter 1裏的"How can you be so tiresome!",chapter 2裏的"How good it was in you"等。除了句子,一個簡單的單詞,也揭示了奧斯丁的諷刺幽默。作者在用詞方面甚是講究的,就好像是chapter 2裏有個句子"Mrs. Bennet deigned not to make any reply."裏的"deigned",其意思是“屈尊”。事實上這句話的語境是,et 和他的妻子在討論關於Mr. Long 的時候,et被丈夫弄得無趣,實在不想回應一直挪揄自己的丈夫的話。也正是這個“屈尊”的詞,很恰當地表達了et的這種內心的情感與無知的高傲,同時作者也諷刺了et 行為的愚蠢。所以説,《傲慢與偏見》裏的一些單詞都是經過推敲的,以致使這些詞貼合了人物的感情和身份。

七年級讀書筆記2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曆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於它詳細的內容,精彩的片段。

從中我瞭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年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器的窮鄉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説創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們。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於父親再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惜乎,勃郎特姐妹!

《簡愛》這本小説,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並沒有絕望,她並沒有自我摧毀,並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小説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説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説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誌着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寒假裏讀了簡愛這本書,我感觸頗多。

簡愛父母雙亡,生活在一個對她的尊嚴無情踐踏的環境裏,而這磨練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然。在一個寄宿學校中,簡愛從她的好朋友海倫那裏學到一種內在力量——忍耐。後來簡愛來到了男主人公羅切斯身邊,她的正直,高尚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而他的真心,讓簡愛感動。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

當裴多菲説“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我懂得了作為人的價值;當魯迅説“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人應具有反抗精神;當簡愛説“我們是平等的,我不是無感情的機器”,我懂得了作為女性的自尊。我很欣賞簡愛的獨特個性、思想和頑強的自尊心。雖然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但是她擁有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外在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頓時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她勇敢的堅信:“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

簡愛自幼失去雙親的疼愛,還經常受到收養她的舅媽及其子女的歧視卻能如此頑強獨立地生活着。而我呢,爸爸媽媽把我捧在手裏疼愛,養成了我的任性,不知足。每次父母説我兩句我就不高興,雖然我知道她們是為我好,可我總覺得他們很討厭。讀着簡愛悲慘的童年生活,再聯想到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我便會想也許簡愛經常會獨自一人在想:“如果我有父母該多好呀!”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加倍珍惜這份父母的愛。

《簡愛》這本書,塑造了一位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性。這本書深深的進入我的靈魂,影響着我的精神世界。它告訴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的努力,就會衝破重重困難,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也讓我更加珍惜父母的愛。

七年級讀書筆記3

因為要適應當時高地的情況,細節便歲月的無情而有所扭曲了。——摘自《昆蟲記》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相信美好的童話,還是殘酷的現實?

漾着墨香的書頁中,蟬總是在放聲高歌,一派歲月安好;螞蟻不停勞作,那是為了它們的未來而忙活。當大雪紛飛之時,蟬帶着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乞求着螞蟻,而螞蟻卻冷嘲熱諷,不肯施捨。偉大的學者將螞蟻的勤勞,蟬的慵懶譜寫進孩童的心中,成了不可磨沒的記憶。

而在那炎炎夏日,少年晴朗,年華正好,蟬擁有着完美的歌嗓,它們彼落地叫個不停,哼唱整個人間喧囂,隨着熱情的夏風,編排了屬於這個季節的幸福。但螞蟻卻打破了這一好時光,它們“乞求”蟬,厚顏無恥地把它洗劫一空。

七月流火,蟬不似那成羣的昆蟲,它憑藉自己的努力汲取樹皮中的汁液,在甜美的歌聲坐擁這份暢快。翻滾的金色麥浪中,不速之客們貪心地奪取,它們這羣侵略者將掘井者驅逐開,彷彿它們才是這口井的原主,但蟬總是那樣的寬厚仁慈,對它們的無情傷害只是報以高貴的蔑視,便也揚長而去。

瞧瞧,這現實徹底地將童話臆想的角色給調換過來了。“毫不客氣、搶劫時絕不退縮的求食者是螞蟻,而甘願與受苦者分享的能工巧匠是蟬”。這便是以毋庸置疑的事實代替虛實不定的童話,是以全新的世界代替從前的未知。

在法布爾的筆下,蟬不僅是歡唱昂揚的歌唱家,還是一位技藝高超的藝術家。它既可以歌聲清脆,樂至瘋狂,又能夠精雕細琢,造出一副好皮囊。

從一隻幼蟲開始,它便不斷給這個世界創造無限的精彩,就算生活在那陰冷潮濕的地下。耗盡大半輩子給自己鋪好走向未來的道路,出了那狹窄的洞,奔向廣闊的世界,完成了它在人世間最後的一次蜕變,幸不辱命,它做到了。同時也將這一路的足跡留下,定格成安安靜靜的記憶。耄耋之年,暮暮老矣。它的身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連同那動人的歌聲也隨風而散。一朵朵瑩白的雪花打着旋落了下來,覆在蟬的屍體上,再化為灰土,待到來年夏天,它們擺脱了上輩子的死亡,又開始這輩子的未來。

就像是我們由青澀稚嫩漸漸變得心智成熟,經歷過苦難的磨礪,最終像蟬一樣,破繭而出。“老將不死,薪火相承”,我們可能會有短暫的沉寂,但永遠都不會凋零,只要有一份堅定的信念,希望就會出現,這一切又或許是一輪新的開始。

俗諦之桎梏,無竟之慾念。日落月升,月落又日升,以新生代舊亡,這許是佛家的輪迴吧。

夏風又起,朗朗天光,鄉間蟬鳴終是未消,這一年,不僅是蟬的新生,也是事實的再生。風過林梢,鳥鳴漁歌,清和夏季,蟬聲飄搖。蟬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它們以生命締造奇蹟,用未來美好替代地中黑暗。

七年級讀書筆記4

關於《阿Q正傳》這篇中國近代史上最負盛譽的中篇小説,我早就有所耳聞,但原先從未有機會拜讀過。直到六年前的'臘月,承蒙團縣委贈送一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三卷集的《魯迅全集》,我才終於有幸全面瞭解、認識“魯迅”這位被國人讚譽為“民族魂”的文學大家作品中的內在精神。

我在剛剛收到《魯迅全集》的第一時間裏,就急不可待的打開了厚厚的書本,懷着一種異常興奮和欣喜的心情首先讀完了《阿Q正傳》。對於魯迅的大名早已如雷罐耳,乍然來讀他的作品,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呢?因此,我讀得很仔細,一直在用心來品味作品中的內在韻味。沒有停頓,我一口氣把這篇小説從頭讀到尾。只讀了一遍,我就已經深為魯迅筆下的詼諧與辛辣而感染,深為阿Q這位奴性十足和固有的習慣性而心酸和哀歎!

在這幾年裏,《魯迅全集》已被我通讀了不下十數次,尤其是《阿Q正傳》,每讀完一次,都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新收穫,新體會。

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獨特的自我安慰方式,早已經成為了文學史上的典型。足可見魯迅的獨具匠心、寓意深遠。小説的創作年代是滿清王朝剛剛覆滅不久,描繪的故事年代位於滿清王朝覆沒前夕,創作意圖是想對現實社會進行反思、解剖,尋找問題的根源。阿Q這個形象塑造得相當成功,相當有趣,也一針見血。可以想象得到,在那個混亂而又黑暗的環境裏,阿Q式的人物決不是單一的個體,趙家太爺也不是單一的個體,菜市口砍腦袋當然也是常有的事情。阿Q似乎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一杆標尺,衡量着應該衡量的一切。阿Q身上所反映出的種種現象、世態炎涼正是那個年代真實的一面。

在阿Q的一生當中,始終孓然一人,無業遊民一個,依靠為別人幹些體力活來勉強維持生計。他連一個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住處都沒有,只得苟安棲身於祠堂裏。就是在這樣的窘境裏,他也不得不常常為窘境的不能維持而苦惱,為別人擠佔了他的位置而角鬥。然而他的狀況卻並沒有因此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因為角鬥中他並沒有真正獲得實質性的勝利,只是落魄後精神上的自以為是罷了,以自我安慰。

阿Q頭上的癩瘡疤是最醒目的外在標誌,因此,他常常忌諱這忌諱那,卻又常常受到閒人們的譏笑和把玩。他雖然氣憤不過,卻不敢惹惱閒人們,只好用怒目而視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然而,就是這樣的反應也同樣會遭到閒人們更大的羞辱與打擊——被譏笑者揪住黃辮子,在牆上狠狠碰幾個響頭。後來,當閒人們瞭解到了阿Q的思想後,便打過他之後還要逼着他説自己被人打或者兒子被老子打了。如此,閒人們才會心滿意足地放開他。

阿Q的心情從來不會長時間一蹶不振,因為他有一套精神上的勝利法用來調劑身心和安慰自己。他手裏不能有錢,因為他好賭。在押寶時,就數他的嗓門最大聲音最響,但是最後他又總是輸的最慘的一個。沒有錢時倒乾脆,不會再賭了。靜不下來的他又開始為別人着急起來,簡直就是杞人憂天。輸錢,他並不怎麼懊惱,若偶爾有幸能夠贏上那麼一回,倒反而失敗得一無所有。他的行狀總是與現實格格不入,處處相反,實在奇怪?

七年級讀書筆記5

《呼蘭河傳》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整本書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中心人物,讓人的思維跳躍很快,這個故事還沒回味夠,另外的故事已經展開但讀起來生動自然,淳樸清新。令我影響深刻的人物,有活潑但短命而亡的小團圓媳婦,喜歡和動物説話不喜歡與人説話的二伯,突破世俗眼光的馮二歪嘴和王大姐,都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常態,結局並不是很好,帶着一種悲涼的氣氛。

作者一生命運多舛,寫下的作品也都傾注了作者兒時童年的情感,能感受到作者對小城的熱愛及對大院生活的人深切的懷念,能感受到過去的回憶不管是美好或痛苦,都在作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刻骨銘心。

七年級讀書筆記6

鏡花緣讀後感通過閲讀《鏡花緣》一書,我認識了很多有特色的國家和英雄人物,並跟隨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經過了焰火國,遊過了君子國,還有小人國、黑齒國等等許許多多不同的帶有神奇色彩的國家。

書中描繪了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特徵,如軒轅國的奇特,每個人身上都長着一對翅膀、頭上頂着一條蛇;還有風土人情獨特的女兒國,在女兒國中都是女人穿靴戴帽外出做工,而男人卻纏足,在家裏養小孩。而唐敖在旅行途中遇到了暴風雨,船漂到了小蓬萊島上,他被島上的景物所迷獲,也因此在山中成了仙。

唐敖的女兒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天上犯了錯,被貶下凡投胎,唐小山是一位博學多才、聰明善良的女孩,為了尋找父親而出海,歷盡艱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山與父親之間深厚的親情。雖然這是一本虛構的書,但我每次看完都覺得自已有很大的收穫,這更加促進了我還要更加多讀名著的心理。

七年級讀書筆記7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們來説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説,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高爾基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七年級讀書筆記8

最近,我讀了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寫的《簡愛》一書,深有感觸。

《簡愛》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位叫簡愛的孤兒如何在人間地獄般的孤兒院中頑強地生存下來,併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女性的故事,正是在這個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很多東西。

在簡愛身上,有一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不畏強暴,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像冰山上的一朵雪蓮花,迎風傲雪,凌駕於一切困難之上。這種精神我們必須具備。因為它是開啟成功之門的一把金鑰匙。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克服困難,堅持真理,比如教師説錯了,應及時提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學習上要勇於攻克難題,不能把它丟在一邊或胡亂寫個答案就草草了事等等。這樣才能讓我們獲得提高提高。

有一次,我在做奧數,有一題很難,光題目就四五行,讀得頭都發昏,心一橫,想:乾脆就不做吧!反正到時候教師要講,説不定寫了半天還是一個叉子,還不如去踢踢球呢!這時李宇傑正要去踢球,我問他還剩幾題,他説他這題也不會,我心想:總算找到知音了,於是便一齊去踢球了。可踢着踢着,心裏總不踏實,想把那道題做出來不是更好?於是,又“忍痛割愛”心急火燎地跑了回去,啃起了筆頭......呀!會了!我找到了突破口,大筆一揮,不一會兒算出了答案,可帶入題目一驗算,還是錯的,沒事,再來,一遍又一遍,擦了又擦,寫了又寫,最終,在我不斷努力之下,大功告成!我如釋重負,心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呀!刻苦鑽研必須會得到回報的。

簡愛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一向鼓舞着我,讓我奮進!

七年級讀書筆記9

線的珠子不停地流下來。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中的那個男孩子桑桑最終他沒能留在自己度過了六年國小生活的油麻地國小,他必須離開這個令他終身難忘的地方;告別他至親至愛的老師與朋友……

這本著名的純美小説的作者是曹文軒。整本書主要介紹了男孩兒桑桑刻骨銘心而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在這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是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撼動人心的故事。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裏。這六年,是他接受教育的六年。

當我讀到《紅門》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深深地被一個叫做杜小康的男孩子給打動了。因為是他告訴了我一個道理:無論是面對多大的困難,絕對不輕言放棄,要振作起來,努力去做,相信在這個世界上,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得多!而我,更是無法與他進行相比。就比如説在我的學習生活中,但凡遇到芝麻大點的小事,就想着打退堂鼓。當我做題目做不出來時,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動腦筋思考問題,而是請求同學來幫忙;當我練字沒有耐心時,就乾脆快速寫完了草草了事……自從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便一直在反思自己: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都這麼好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祖國?而杜小康呢?想學也不能學,他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淪落到悄悄地去偷別人的書來讀。我們現在有學上,還有老師教,更應該好好把握住這個學習的機會。想到這兒,一陣陣羞愧的感覺湧上我的心頭。杜小康可以刻苦地學習,為什麼我不能?我整天都想着吃喝玩樂,怎樣享受,心思全放在了這上面。難道我不該感到羞愧嗎?難道我不該找個地縫鑽下去?難道我不該向杜小康好好學習嗎?

讓我記住這個人——杜小康。是他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就像我成長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

七年級讀書筆記10

一千個人對幸福就會有一千種詮釋,正像一千人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回頭看着自己的足跡,那一雙雙腳印記下了每一次跌倒和踉蹌。這條路上有綠洲和沙漠,有繁花和荒涼;有風吹雨打,有鳥語花香;有花開的欣喜,有花謝的感傷……但無論如何,平原保留着我們的足跡,高山印證着我們的身影,大海融入我們的氣息,天空記錄了我們的飛翔。

心靈感悟

對於幸福,屠格涅夫曾經這樣説過:“幸福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有現在。”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昨天屬於過去、記憶,明天屬於未來、憧憬,而只有現在切切實實把握現在,那才是幸福。

感受幸福。因為哭過,所以知道笑是幸福;因為失去過,所以知道擁有是幸福。正因為如此,哭也可視為一種幸福,失去之後的追求和擁有,同樣是幸福。

珍惜幸福。不懂得珍惜幸福的人,永遠不會感到幸福。幸福不需要你用金錢來澆灌,但需要你用心去呵護、感受。

尋找幸福。你會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嗎:為什麼我得到的幸福總是比別人少?如果你不能回答,或是答案連自己都不能滿意,那麼你需要認真的反思。有句名言如是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是如此,幸福亦是這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幸福就在身邊:有朋友在身邊,是幸福;痛哭時的安慰,是幸福;成功的喜悦,是幸福……一切皆幸福。

你怎樣詮釋幸福?你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嗎?

七年級讀書筆記11

《螞蟻和蟬》講述的是一隻勤奮的螞蟻和一隻好逸惡勞的蟬的故事。冬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一隻螞蟻正在翻曬受潮的糧食,一隻飢餓難耐的蟬經過,便乞求螞蟻給他一些糧食,螞蟻反問蟬,夏天為什麼不儲存些糧食?蟬説他夏天的時候都忙着在唱歌了,於是螞蟻就譏笑他説,你夏天在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這則寓言雖字數不多,但寓意深刻,讓人回味無窮,勤懇的螞蟻和懶惰的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是兩個極端啊!可是換個角度來看,這則寓言中的螞蟻和蟬難道不就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縮影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都説明了同一個道理,豐碩的果實只會留給那些勤於工作和勞動的人,而不夠能坐享其成,因為我們需要明白,我們要做“漁”,而非“魚”。老舍先生也曾説過,“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我們只要靠我們勤奮的雙手去創造,就一定能讓自己豐衣足食;反之,若是像蟬一樣只是一味享受,那麼最後也只有捱餓的份。

其實,在螞蟻身上不單單是“勤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目光之長遠更應被人讚頌,螞蟻若是沒有長遠的打算,再怎麼勤勞都是徒勞無益的。更不應該像蟬一般貪圖安逸,只顧着享受眼前的時光。雖有詩仙李白雲“行樂須及春”,但對於尚是學生的我們來説,把書讀好、讀出名堂才是頭等大事,若是僅為了享受眼前暫時的美好時光而浪費了大把比金子還貴的光陰、葬送了美好的前程,終是不值得的,正所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長遠的打算”對於意氣風發的.我們更可以引申為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如今的我們就是在為理想而奮鬥、努力。也許實現理想的途中會困難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拼搏,並堅持不懈,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若是沒有理想,就會像文中的蟬一樣碌碌無為、無所事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只要人人都做一隻勤奮、胸懷大志的螞蟻,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七年級讀書筆記12

最先知道這本書時,是國中的語文老師推薦的。但那時並沒有很大的動力去讀它,直至高中,同學的強力推薦,才猛然想起它。聽完同學簡單的解讀,就迫不及待拿起它,翻開了它,就久久不能釋手。即使讀完了,也在久久的回味。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裏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感受的。從這本書中,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擁有生命,便是最大的樂趣。”與書中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是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着,還擁有着生存的權利,這樣説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都要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

在這本書裏,你能看到生命的無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價值。穆斯林,對於許多人來説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詞。而在這個詞的背後,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更容易讓我們聯想起那些奇怪的儀式。於是,人們對它的葬禮會產生一種神祕感,作者就這樣把我們引入她的圈套。我在這穆斯林的葬禮的描述中一步步領略了人生的哀歌。我真的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裏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公平不在正義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禮》裏的正義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可它是那樣的微弱,以至於產生了誰也不想看到的結局。復仇使人性失去了理智,在遙遠的未來,宿命同樣的落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

很平常的封面,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就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數十萬字,不長不短。初看時,思緒總是斷斷續續的,唯一的映像,就是兩個不同時代相互交錯的篇章結構。再次接觸時,才深深地醉在作者的字裏行間。當我在為新月的死默默哀傷時,內心更是被她為愛情的勇敢所折服,新月是那麼的美好,以至讓所有人都相信她的人生是圓滿的,那純真的愛情為她生命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知足,她感恩,她是這樣,我希望我也能如此!

七年級讀書筆記13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説集。

多數小説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説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説:“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説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

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悦,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説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複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醜,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説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曾説過:“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七年級讀書筆記14

小説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環境和小鎮概貌,像畫卷式的展開鎮上主要的大街、衚衕、店鋪,以及人們相應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二章寫承載人們精神寄託的民間風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三、四章寫作者小時候家裏的後院景象以及與祖父的短暫生活;第五章一直到結尾分別寫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幾個人物的故事。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開篇嚴冬籠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賣饅頭的老頭在冰雪天叫賣,不小心跌倒,饅頭從箱子裏滾了出來,有人趁此機會撿饅頭離開,老頭爬起來見饅頭不對數,只是看着那人的背影哀歎:“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人們總是埋怨天氣,不埋怨人。

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每逢下雨就變得像煉膠的大鍋,粘過蒼蠅、蜻蜓、燕子,淹死過豬狗貓雞,趕路的馬也陷進去爬不起來,人們過路也得小心翼翼,還有小孩差點被淹死。人們每隔一陣就要抬車抬馬、救人救畜,卻總是不厭其煩,而且沒有任何人説要把泥坑用土填埋起來,更沒有人這樣做。因為有了泥坑,大家有了熱鬧,還可以因此吃被淹死的便宜的豬肉,甚至有馬陷進去被救起來後,人們也傳言馬死了,因為“若不樣説,顯得大泥坑太沒有什麼威嚴了”。

“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脱下單衣去地過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但這是大自然的威風,與小民們無關……呼蘭河的人們就是這樣,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就起來,太陽落了就睡覺似的。”

由此可以看出呼蘭河城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對人生的態度,對活着的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在我看來,整個小説一直貫穿着一種“看”的人生觀。

呼蘭河的民間風俗,比如七月十五鬼節,人們紛紛奔赴河邊,看無數河燈漂流的繁華景象,“河燈從幾里路長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來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去了”,有的流到半路就滅了,或被岸邊的野草掛住了,越往下流,河燈越孤寂越少了。人們看着河燈飄遠,心裏從剛才的歡騰又變為無由來的空虛。人們看河燈漂流,像看着自己的生命。

秋天搭台唱野台子戲時,人們更是從不同地方趕來看戲,分散四處的姐妹、父子都可以藉此機會會面。台上演員唱唸做打,台下百姓胡打瞎鬧。看戲過程中,台上台下甚至會突然間轉換角色,台下的人們真吵起架動起手來,而台上的戲子卻不為所動,依舊自我表演。

老胡家的團圓媳婦,也是在大家集體觀看之下,被認為有鬼附身,以致於最後為了給她驅鬼而被捉弄死了。最後一個人物馮歪嘴子,他也是通過磨房裏的窗户觀看外面的人與被窗外的人觀看。

小説在寫法上主要採取散文式的文字風格和抒情筆調,敍述靈活,生動有趣,而且每個章節的內容相對獨立,在敍事上不像故事型的小説前後聯繫那麼緊密。小説中僅有的幾個人物的故事,也幾乎相互獨立,感覺像寫完一個就過一個,讀者也可以看完一個過一個。但我覺得,小説一開始,蕭紅就不斷在“看”,看呼蘭河的每一條街,接着看每一家店鋪,最後又看每一個人,但一直沒變的是那種看的態度,不太近也太遠,好像始終有一種合適的距離,而且總是那麼認真,之所以感覺像寫完一個過一個,那是因為蕭紅看完一個就記得一個。

七年級讀書筆記15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閲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之後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向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説: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能夠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齊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