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傅雷家書》是傅雷的偉大成績之一,它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輯印在這本集子裏的,不是普通的家書。正如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説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可見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和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温馨提示,有與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温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諄諄教誨。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扇明窗,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讀一本好書,讀《傅雷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朱梅馥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是一部充滿着父愛母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在《傅雷朱梅馥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父母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夫妻二人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本書主要是傅雷朱梅馥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舉止文雅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生活上,傅雷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信中最經常提到的是讓兒子保證充足的睡眠,吃飯要營養均衡,人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作為父母,都想把自己最好的給孩子,當兒子傅聰隻身漂流海外時,傅雷夫妻二人不顧國際航空郵費的昂貴,屢次給兒子郵寄一些樂理方面的書籍甚至是母親為兒子置辦的生活用品。生活方面母親往往比父親細膩,在雙方來往信箋中,幾乎每封信都有母親在兒子吃穿住行方面的囑託,而父親在這些方面雖只有隻字片語,他更多的是對兒子藝術,做人、思想等諸多方面的教育。都説“父愛如山,母愛如涓涓細流”,在這本書中有很好的提現。

家書中,傅雷多次提到讓兒子做藝術之前先學會做人,讓他不論如何忙碌,不論大小事,都應與他人有所交待,這是做人的起碼要求。其次,在做學問方面,在未出國之前,其父就讓傅聰早些精修所去之國的語言,給孩子如何學習外文實質性的建議,以便於日後交流做藝術。傅雷早年也留學海外,他深知隻身漂泊海外的艱辛,故要求兒子對出國前的工作與生活進行總結,在心理,精神上提前做好準備。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傅雷在家書中多次與兒子暢談古今,分析李、杜以及蘇、辛等詩集的特點以及他們各自的家國情懷,理解通透,見解獨到。信中體現傅雷優秀的中華民族信念感,他教育孩子要以報效祖國為第一要務,高瞻遠矚,立志進取。傅雷以《琵琶行》和《長恨歌》詩句的分析,以古人對樂理的理解觸類旁通的引導兒子對其更深的感悟。

書中也不乏父親對兒子面臨困難時的激勵與安慰,當傅聰為剛開始成績不理想而苦惱時,父親以温暖的話語使其放寬心,並提出解決措施,在技術上多下功夫,底子不好要專注訓練,長此以往必發生日新月異的改變。兒子戀愛時,父親告誡年輕人不要被戀愛衝昏頭腦,要堅持真理第一,愛情第二的原則,自身得有原則,不可越矩;兒子在戀愛中失意時,父親又及時勸慰道,“青年時期失戀能成就中年時的冷靜,沉着,每克服一個困難就能超越一次小我,這樣才能成就大我,要敢於正視現實與錯誤,不要被回憶侵蝕”。以一個閲歷豐富的長者的視野讓兒子將自己所疑惑,鬱悶的事寫予他,提及兒子可以在自己父親面前無所顧忌。以自己情緒愛暴躁引發的禍事警醒兒子要學會自制,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做感情的主人。從傅雷信中教兒子言行舉止以及對人態度方面看,他是一個有教養的博學紳士。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書信中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存,並影響後世的父母教育兒女的態度方法,也影響兒女對待父母以及選擇自己人生方向的態度。

讀傅雷家書有感3

這是一本載着温情與藝術的書。

該書的內容無法全面概括,只能大致分類:藝術與哲理。藝術涉及方方面面,關於詩詞論李杜,關於音樂談莫扎特,關於寫作議羅曼羅蘭,等等。不同於客觀評價,倒是個人想法居多,主觀色彩濃重也是一大看點。至於哲理,可就多了,如沙礫般細碎,卻句句受用,在此不一一列舉。

除了藝術與哲理,也有平實的字語。除了是藝術家,傅雷同樣是一位父親,作為一名父親,對兒子的囑告在所難免,“保重身體”“多多養神,勿太疲勞”,字裏行間的,是一個老父親對兒子的心疼與關心。讀時,使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的父母。令人不由自主的浮現父母的影像。假設一下,當我們長大,離開父母的羽翼,背井離鄉,我們的父母是否也會這樣?是否會為我們擔心,憂愁?我們的生活點滴牽動着父母的心,孩子的身影離開,無盡的思念,卻留下了。東方人的感情總是掩在心底,不善表達。我想,很多父母都難以像傅雷一樣大聲言説對子女的思念,而是給我們“無言的愛”,對我們是“無聲的思念”。很多成年人都説,在失去父母后,萬分思念,可逝者已去,悔已無用。所以,在父母還“怯懦”時,我們先應成為“勇敢的人”。

“傅雷家書”中的“家”,除了小家,還有大家——祖國。全書中有着濃厚的愛國情感。這點,在書中大多是傅雷在一些國內會議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國家思想和情形的看法,評價。對國家的熱愛灌滿書本,傅雷的教育也包含這點。在親戚評價傅聰的表演像國外的萊茵河時,他道更要想中國的揚子江和黃河,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誦“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他除了是一個藝術家,一位父親,也是一箇中國人,他將對國家的愛深深地融進了骨血中,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

讀一本書,懂一個人。

序言道——“謹以此‘三聯初版紀念本’《傅雷家書》,紀念那段歲月,緬懷傅雷先生,以及那些像他一樣‘又熱烈又恬靜,有深刻又樸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靈魂。”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在生活細節方面,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要求是極嚴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的信中寫到對於傅聰習慣的改進建議,例如“手插在上衣兜裏比插在褲兜裏更無禮貌”,“雙手不拿刀叉時要平放在桌面上等。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嚴格、只知道批評兒子的父親。但他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愛。只是他將嚴厲轉化為愛,將批評化作關心,將懲罰化作呵護。在與兒子往來的家書中,很多方面都對兒子提出了好的建議,想盡全力為兒子分擔,幫兒子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從而引領兒子成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會關心自己的兒子。在傅聰年輕時,傅雷叫傅聰要經得起誘惑,以事業為重。在交友方面傅雷總強調待朋友一定要真誠,藝術家總有很強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自己。傅雷總是給傅聰寄自己看好的書,以此薰陶他的思想。傅雷的教子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傅雷家書》一直被中國的家長們認為是教育的寶典,簡直是親子關係的《聖經》。隨着時代的變遷,萬事萬物都在變,但不變的其實只有中國式的教育和中國式的家長。

傅雷的願望是讓他的兒子傅聰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要超脱鋼琴家的境界,成為藝術家。而傅聰本人的願望,我們就無從得知了,畢竟書裏並沒有收錄傅聰的回信。從傅雷比關心傅聰本人身體條件還要關心他的演出情況和在鋼琴學習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傅聰並不想成為鋼琴家:起初只是他的興趣,或者乾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從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類型編排的,體現得不明顯)的書信和每次有意無意地提起“要給我們多寫信啊”的叮囑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個自私的父親,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聰不喜歡寫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沒有時間寫信呢?如果是因為他病倒了,才沒有時間寫信呢?可見傅雷並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本質,而是像復讀機一樣催促。

傅雷説老舍的《四世同堂》寫的不好,“發覺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囉裏囉嗦,裝腔作勢,……現在竟發現他毛病百出。”請問您就寫得比他好?我覺得您的家書才是“硬拉硬扯,囉裏囉嗦,裝腔作勢”,還多一個“又臭又長”。看過《紅星照耀中國》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諾在開頭那一段一長串問題是想吊起讀者的胃口,但疑問過多過長,效果適得其反。傅雷也運用了大量如是的疑問段,經常一寫就是幾百字。我在看那些問號時,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個被翻譯耽誤的哲學家——估計蘇格拉底都沒有那麼多問題要問。

但是也並不能説《傅雷家書》就全是壞的。那種設身處地與兒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學習。不過有時候會有點過,幫兒子做決定和打着“過來人”名號的道德綁架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傅聰的未來是傅聰自己的,他的腦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當一個把他接來世上的角色罷了,只有傅聰自己才會做出不會令他後悔的決定。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封家書,凝聚多少詩人的情才,讓他如此反覆的“拆“封”?一紙紙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愛,才讓這零碎的傅雷家書編訂成冊?答案很簡單:深似海,寬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個偉大的翻譯家,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這樣深的印象不僅源於他對兒子傅聰成功欣喜的同時教導兒子謙虛為本,更表露在:兒子身處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勸誡兒子在困難中學會堅強。當一封封家書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時,傅雷嚴父的形象便在腦海裏種下種子,慢慢發芽,發芽的不是嚴父的“嚴”,而是嚴父的“慈”,嚴父的“情”。

“父愛如山”,這句話用在傅雷身上,絲毫也不為過,傅雷的愛確是如山沉重。為什麼?因為裏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憂愁,而更多的則是對兒子永恆不變的“情”與“愛”。“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本是李清照抒發內心憂愁之句。但倘若將“愁”字替換成“情”字,用在傅聰身上,倒也押韻。但給傅聰的“情”卻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與自豪之感了。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書不是凝於情,恐使我覺得乏而無味,有了情,自然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還得説説。

“情”一個簡單的筆畫,卻可以擬出很多詞,“親情”,“友情”,也包括當下最敏感的話題------“愛情”,但眾情之中,惟“親情”令我覺得可敬可佩。“血濃於水”,眾所周知,其實是古人驗證是否為親生子女的一種方式,雖無科學依據,但這詞確確實實體現出親情的“濃,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遠抹不去的傷心記憶,其中感人的畫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説的是一個母親的行為。大地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礫下,但她卻做了一個令我永生難忘的姿勢,她用那柔弱的脊背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最令人淚如雨下的是:當救援人員發現他們時,母親已然歸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搖籃的手機中,有一封未發出的信息印在屏幕上--------寶貝,記住,媽媽愛你。正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讓我潸然淚下。這封信息是用母親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愛換來的。它凝聚着母親對孩子最真摯的“情”,所以變得珍貴無比。短短數字的一封“家書”不亞於傅雷的《傅雷家書》,換而言之,同樣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壞之分?

無論是簡單的幾個字,還是苦心孤詣的長篇家書,只要是凝於情,就足以讓天地萬物為他鼓掌歡呼,足以感動天地!這樣偉大的愛不是深似海,寬如天,又是什麼呢?這份愛,這份情,銘記於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7

一代藝術巨匠,付諸一生的光陰,用高尚的靈魂為子女鋪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犢情深,為如何培養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舐犢情深,用無私的愛塑造國家棟梁。傅雷用嚴格的標準去培養傅聰,在信中,無處不滲透出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傅聰遠赴波蘭留學,父親化作一面“忠實的鏡子”,給予兒子生活上、學習上真摯的忠告。他用另一種更加偉大的方式詮釋了父愛,事無鉅細的叮囑後隱藏着不可抑制的思念。當兒子的生活趨於穩定時,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對兒子事業上的勉勵及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力爭做到最好,這就是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當兒子遠在英國成家立業後,儘管思念之情未曾斷過,儘管自己的身體日趨衰老,但一切都無法阻擋對於遊子諄諄不倦的教誨。

舐犢情深,知識的傳遞遙隔千里。讀完書發覺,這對父子更多時候是一對無話不談的知己。“知子莫若父”,兩人對於藝術、文學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即使相隔遙遠,心卻緊緊相貼。在信中討論音樂,交流旅遊心得,郵寄書籍唱片……在這個過程中,父子倆的心靈得到了充實,精神得到了昇華。傅雷對於知識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無形中影響着傅聰,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樂家。

舐犢情深,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殘酷的遭遇,但他的愛國之心不會改變。在給傅聰的信中,傅雷為了讓他不要忘記祖國,常會提及國內的社會形勢。即使在病魔纏身的時候,傅雷也不忘告誡孩子,要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為國家作出貢獻。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也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海外遊子生活的艱辛無法想象,不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父親對國家的貢獻,同時也激勵了兒子,為了回報國家,為了回報社會,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培養堅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設祖國。

輕輕合上書頁,傅雷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子倆的確是這樣做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8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古至今書信成了遊子與親人的聯繫方式,一封出自父親筆下的書信不知藴含了多少思念和擔心。甚至一封封書信比萬兩黃金更重要。

讀了傅雷給兒子傅聰明書信我感慨萬千,在《傅雷家書》中記錄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期間的數百封書信。它不僅刻畫了温馨和諧的家庭也描寫了傅雷以嚴父的口吻教導兒子的畫面,傅雷告訴兒子首先要做人,其次是藝術家鋼琴家。

在書中傅雷對兒子的關心無微不至,吃喝住行、言談舉止都細細打點。傅雷在與兒子交談的過程中不僅善於傾聽傅聰的想法也給傅聰充分的選擇的權利,教導傅聰時並沒有替他選擇,而是尊重他的選擇。這樣不僅有益於傅聰更好的走自己選擇的路也有益於給傅聰自由的空間。

《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充滿了深沉的愛,但是他不想全部表現出來只能以另一種方式表達愛意。幾乎沒一封書信傅雷都在為傅聰的行程、身體、藝術、未來而操心,其中藴含了一個偉大父愛。

在生活中也許會以為自己的父親並不在乎自己,其實不是,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而已另一種方式體現出來,每一位父親都是偉大的他們的愛如同傅雷一樣,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擔負了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導師。

讀傅雷家書有感9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信中強調的是一個父親對自已兒子的告誡: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已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到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榮辱感,有藝術有人格的尊嚴。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和嚴格的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傅雷把教育兒子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都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精力和心血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慢慢地在生活中,我不經意的看見父親頭上的幾根白髮。

我的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考驗,從現在努力,一定要創造自已更成功的人生道路。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讀《傅雷家書》時,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正如傅聰所言:《傅雷家書》只不過是用文字概括了我從小在父親身邊所感受到的一切。傅雷在家書中,談做人、談藝術、談生活、談婚姻、談讀書,展示了傅家門風,真實生動。

這本書之所以有着無與倫比的魅力,是因為它可以有無數種打開方式:作為一份歷史存照、供世人窺探精神貴族之精神風貌;作為古典樂知識的一份父子對談;作為一本有關修養做人的指引;一份親情的見證……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雷在傅聰1954年出國留學臨行時的叮囑久久縈繞在我的耳邊……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收到假期最好的禮物,和女兒共讀《傅雷家書》。

於是我開始慢慢品讀起此書,看到了作者的博大的胸襟,開闊,善良,光明和純潔等等。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樣的大人物,也有他的愛子之情。這是一本教育書,也是親子橋樑書讓孩子懂得了父母温情的愛,讓父母瞭解孩子的成長。

信中能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小到生活,大到事業,做人,有這樣的父母,真是讓人很敬佩。

書信的交流讓彼此的距離更近了一層。兒子在遠方父母對孩子的思念,“親愛的孩子,你走了的第二天就想給你寫信了。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醒來就是想起你童年一幕幕的形象。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真的,你在家裏這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讀到此外,我潸然淚下。是的,這一人這一輩子每個時刻都在成長,陪孩子長大。感受他給予的快樂和驚喜,陪伴是那麼的珍貴和重要,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影響着孩子的成長。作者用自己的成長影響他的孩子,讓他學會做人,做事,修養,感恩等等。告誡孩子,因為人生和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麼規範齊整,它有另一面,所以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學的東西很多,我們都應該有虛心的態度去學習,去廣泛閲讀提升自己,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初次聽聞《傅雷家書》時,內心是十分抗拒的,因為一聽“家書”二字就覺得是無味。但一經閲讀後,感受過書中之情後,就發現這本家書饒有趣味且意義豐富。

滿目的思念躍然於紙上,夾雜着“蕉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的盼望,以及對孩子成就的自豪之意,字裏行間,無一不是家中之情。

書中所提及的——“你走後的第二天,奶奶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自昨天起我們開始等你的信了,算起日子來,也該有你的來信了。”短短几句道出了“家書抵萬金”所含之意。同時,為什麼道出“悲喜交集呢?”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便是喜,因為孩子是天賦異凜的,喜是自豪的流露;對於悲呢,當然是莫過於骨肉分離的難捨之悲了。

讀到這兒,便有了幾分觸動,因為我也曾感同身受過——每個住校的學生,總是隻有一週才能回家一次,以至於每次週日下午返校之前,總是要在家裏磨蹭個半天,遲遲不願意離去,説到底是孩子的戀家。臨行前呢,父母總是噓寒問暖,甚至有時是淚眼朦朧,心中有着説不出的感受,那感覺就像“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父母總是對孩子們十分關心,對於在外的孩子的這份感情就愈加地強烈了!“剛朦朧闔眼,卻又是心驚肉跳地醒了。“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長,便覺得是傷心樂事!

在外的遊子們啊!短短几分封的家信難寄託這相思,我們應該多去探望家中的長輩們,回報一點親情是一點。

父母們總是懷着“踏在我們的身上面前吧,願我們更偉大,更幸福“的無私。

多陪陪親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傅雷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個人修養,以至於讓人覺得那些形容詞都像柳枝般的脆弱貧乏。

傅雷十分了解待客之道。

傅雷接到波蘭文化代表團的電話,在信中寫道:“媽媽立刻出動,預備了五菜一湯,自己燒的,成績很好。我也預備了禮物。”傅雷讓妻子準備好飯菜,他自己也準備好禮物,一方面説明了主人的熱情好客,另一方面也説明了對禮儀之道的重視。不僅如此,對兒子也是這樣,傅雷首先自己重視禮儀之道,然後又告誡兒子,也要做到:“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者褲袋裏。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圍巾必須與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他告誡兒子在外也要注意禮儀。

傅雷生活經驗豐富。

他對兒子傅聰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這是關於藝術的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技巧總是為藝術服務的,不能讓技巧了佔據了主體位置。

傅雷深愛自己的祖國。

傅雷在信中寫道:“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 體現了作者高尚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傅雷是個敢於奉獻的人。

在給兒子的信中,他説:“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植。

傅雷的個人修養極高,且不説,他對祖國所做的貢獻,他自己就是一個時代的模範,是一位值得兒子學習的好父親。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錄了傅雷先生從1945年至1966年5月間的186封書信。

傅聰到海外留學,與家裏唯一的聯繫就是書信。書中寫到過郵局不慎將傅聰的一封長信丟失,傅雷半個多月心神不寧。甚至一度懷疑:兒子是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見,傅雷將對兒子的愛全都傾注在書信中。

傅雷也曾在書中寫到寫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想法,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的養料;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只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方面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和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能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兒女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女道德和藝術的要求中。傅雷於兒女而言既像朋友,又像老師。這些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至極。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悠悠歲月,諄諄情懷,在那遙遙數萬裏的兩地之間,每一天都因為思念漫長得好似一世紀,而那一封封溢滿父愛的家書,承載着期盼與牽掛來到兒子的身邊,將父子的心又一次緊緊相貼。

我一直陪伴在父母左右,因此無法體會到那相隔萬里的掛念和互通家書時淡淡的憂傷與喜悦,所以,我在茫茫書海中選擇了《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傅聰自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間的書信。不同尋常的是,這並不是普通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而是兩位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傅雷家書》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猶如翩翩蝶影,飛入千家萬户,慰藉落寞的心靈,為他們洗滌塵垢,點燃希望,激勵他們重新探索生命的真諦。

剛開始讀時,傅雷表達的更多是對兒子的思念,而並非教導。傅雷常常想念兒子而無法入睡。起初我還覺得誇張,但仔細想想,可能父愛確實是這般濃烈,只是久久隱含在心中,等到孩子不在身邊時才會毫無保留地爆發出來,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個躍然紙上的文字,飽含着無限關懷,如同春風微拂柳梢般,撥動着我心底最敏鋭的心絃,促使我為之動容。我也能隱約感受到傅聰漂泊海外的濃濃赤子心,不懈追求着對藝術的嚮往,和對父親一直以來開導自己,幫助自己的感激與感動。

傅聰的才華,令我欽佩,但更令我敬仰的,還是傅雷,沒有他的教導,就不會有傅聰的成績了。

讀到中間時,看見傅雷説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是的,現實有時不盡人意,甚至殘酷無情,但那是生命之必然,現實不可能顧及每個人的感受,他只能憑着自己的感覺,在適當的時機降臨在所有人身上。逃避現實只是在欺騙自己,只會使自己變得更加脆弱,甚至不堪一擊。現實與錯誤其實是相連的,不適應現實必將犯下錯誤,而犯下錯誤必將迎來嚴酷的現實。而只有接受他們,正視他們,才有資格去改變他們,從中感悟獲得的啟示與教訓,才能將回憶變成鞭策自己的動力,磨練勇敢無畏的意志,從膽小的屈服者蜕變為一個堅強的勇士,不輕易被命運打倒。

可我曾經就是一個膽小的屈服者,一味的以為逃避現實是唯一安慰自己的方法,從來沒有勇敢的面對過現實,只能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要趕緊逃脱現實的魔爪,消磨掉痛苦的回憶。而讀了傅雷的這句話,我開始沉思起來,原來我始終無法變得堅強,其實不是自尊心太過強烈,而是我沒有學會正視所有的一切,我沒有反思事情的前因後果是否是我的錯釀成的。那些挫折之所以可以擊垮我,是因為我沒有放下失敗的回憶。如果我正視現實和錯誤,吸取教訓,引以為鑑,就可以無堅不摧,堅忍不拔,就可以更加自信,更加堅強,勇敢地表現自我。傅雷不僅僅教導了傅聰,同樣也教導了我。

讀到接近尾聲時,我突然想起我父親,不知何時起,我將對他的稱呼從“爸爸”改為了“父親”,只是因為在我心目中,“父親”顯得更加有擔當有責任,雖然增添了一絲蒼老,但卻更有安全感了。父親對我的教導,和傅雷一樣,都出自於對孩子的愛,只是方式有所不同罷了。我父親傾向於以身作則,先身教後言傳,他沒有一堆一堆的大道理,只會沉默着用行動教導我做人與做學問的道理。他給我的感覺是威嚴肅穆的,從不會大笑,但會在我取得好成績時眉開眼笑,露出眼角的皺紋,拍拍我的頭誇讚我一兩句,那種自豪與驕傲,與傅雷對傅聰一點點進步的感覺是一樣的,一樣令人欣慰。

讀完了傅雷的家書,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只感覺有種莫名的感動忽然湧上心頭,還伴隨着一個滄桑的身影,好像是傅雷,又好像是父親,唯一肯定的是,那個影子藏滿了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