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教育讀書心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4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讀書心得

教育讀書心得1

假期讀了王曉春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之前並沒有懷有熱情,抱着翻一翻的態度。但是一開始讀,一下子被吸引,有時候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我讀的時候,每頁都是細細的讀,在我看來,這本書對我們來説,很有實質意義,很實用很實用。

我瞭解到,王曉春原是北京市一名語文教師,退休之後投身教科研工作,近一年來由於其分析入理、科學嚴謹的案例點評,在網上教育論壇迅速成為教師們的“引路長者”,廣受一線教師的讚譽與尊重。其中,王曉春在教育在線班主任論壇開設的案例點評專欄受到了眾多網友的極大關注,成為班主任論壇的一大亮點。這本書中的許多案例也就是來自於這個專欄。

王曉春老師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倡的是教師的科學精神與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則案例中,一個學生不講衞生,教師對他進行個別教育,通常會採取兩種方式,“告訴他:你太髒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須把自己整乾淨(嚴厲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話是向孩子耳朵裏輸入教師評價。第二句話是向孩子的耳朵裏輸入教師指令。”這兩種方式,王曉春統統稱之為“干涉式教育”,並且評價説,“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師一張口,教育架勢就擺出來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屬於低科技含量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靠條件反射就可以實施了。像上面兩句話,普通的家庭主婦也能説得很流利。”那麼怎麼辦呢?王曉春老師結合案例説,“幫助式教育”才是科學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辦法。

在另一則案例的點評中,王曉春提出來處理學生問題有兩種思路。一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成長”;二是“看到現象——進行教育——達到教師目的”。對於老師喜歡求助的現象,王曉春分析説,“求助有兩種類型。一種求助是‘完成任務’型的,其着眼點是‘學來一點招數,解決眼前問題’。這無可厚非,但我以為是淺層次的。另一種求助是‘提高素質’型的,其着眼點不是完成眼前的任務,而是‘反思我的工作,學到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我們把習慣‘審視自己思維方式’的教師稱之為‘反思型教師’。反思型教師才是名副其實的專業人員。”

有的教師盲目相信師愛的`力量,以為教師只要愛學生,一切就OK了。針對這種傾向,王老師尖鋭指出:“很多教師都是這樣,想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教師一廂情願地以為,學生一感激,就會改正缺點。可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的溺愛,感恩心態越來越淡薄。你想,你關愛再多,能超過家長嗎?家長關愛了那麼長時間,那麼大的力度,都沒能使孩子聽話。您的愛怎麼就那麼靈呢?”“千萬不要以為愛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説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話:愛不屬於專業能力(雖然它對於教師是必須的,非常重要)。……他們缺少的不是愛,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王老師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師非專業化的反應,比如碰到釘子就急躁,遇到失敗就沮喪,稍不稱心就埋怨,怨氣沖天,顧影自憐,工作情緒化。其實仔細想一想,這難道不是大部分一線老師的寫照?在王老師看來,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遇到難題,首要的任務是瞭解情況,進行分析,鎖定問題性質,然後才可以根據性質進行干預。萬不可上來就管,那樣容易下錯藥。王老師分析瞭解決問題的兩種思路,一種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成長”,一種是“看到現象--進行教育--達到教師目的”,然後提出:“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先要儘可能周全地瞭解情況,佔有材料(否則根本無法研究,因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腦子不能空轉),然後根據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假説),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試試了,於是採取措施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干預。再根據反饋回來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説,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巡迴往復,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漸得到解決。”

更重要的是,王老師反覆強調教師要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只有反省型的教師,才是真正的專業化的教師。在這些案例中,王老師以自己的專業眼光分析了許多我們習焉不察的現象背後的思維方式。有網友問王老師:“如何對付上課説閒皮話的學生?”王老師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對問題本身進行了思考分析:

如果你老老實實地沿着這個提問的思路想下去,你可能上當。

因為問題的提法本身是一個圈套。當然,未必是提問者有意設置一個圈套,他已經習慣這樣提問了,或者乾脆説,他已經習慣在圈套中生存了。

請仔細玩味這個問題的每一個字:如何對付上課説閒皮話的學生?

您會發現問題本身就已經暗含着結論了。作者在提問的時候,已經把這些結論偷偷地強加於你了。你一不小心,就會走進他的封閉思路。

這個問題暗含的結論有:

1.學生説的話是“閒皮話”。這就肯定了學生的錯誤,否定了教師可能有錯誤和責任。教師被悄悄擇開來。

2.“如何對付”,限定了你的思路。也就是説,你不要問學生為什麼會説“閒皮話”,只要説怎麼辦。不必研究,管就是了。

恕我直言,這是一種典型的封閉型的、教師自我中心的、非反思型的、非研究型的提問方式。

與此相對的,開放型的、非主觀的、反思型的、研究型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學生上課為什麼會説閒皮話?

這樣一問,你起碼要考慮師生兩個方面的原因,無法把責任都歸於學生,這對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好處可就大了。

讀到如此睿智的分析,不亦樂乎!

教育讀書心得2

本學期我拜讀了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和盧勤的《告訴孩子,你真棒!》。讀後感受頗深。

初讀這兩部作品,我的第一感覺是:慶幸自己在平時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教育方法沒有出現太明顯的偏頗!這是一種撞上幸運的感覺。因為學生目前已經步入了國小高年段,已形成了各自的個性。假如採取了不適當的教育方法,那將是一種難以預料的結果,帶來的甚至是後果。我也不知道自己上崗後對學生的教育是屬於賞識教育,只是在我看來比較接近吧。

深讀這兩部作品,在感覺幸運的背後,也潛藏着一些遺憾。那是相見恨晚的遺憾,如果能早些讀到這兩部作品,對學生的教育可能會更有把握、更到位。

讀過這兩部作品,再回過頭來看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多了起來,顯得更加可愛了。象一塊塊精美的鑽石,光鮮奪目,閃閃發光。同時,我也深深的體味到,這一個個閃光點能在學生身上得到聚集,不正是在其成長過程中一次次賞識、鼓勵的結果嗎!

學生成長需要鼓勵和賞識。PEP BOOK6第五單元的最後一課時中涉及到動物能否幹什麼的判斷。之前我一直都認為老虎是不會爬樹的,因為曾經看過一個古老的中國童話故事《老虎拜貓為師》。故事是這樣的: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那就是沒教老虎爬樹。於是我也就想當然地認為老虎不會爬樹,而對課文提及的老虎會游泳查了資料用英語簡單給孩子講解了老虎為何會游泳。問題也就出來了,學生對“Can tigers climb?”這一問題的回答不一。特別是班裏幾個成績比較落後的學生,他們一致認為老虎會爬樹。平時他們習慣有的沒的總插上一句附和,但是當下我沒有當場否定孩子的這個觀點,於是説:“那説老虎會爬樹的同學能不能給我們講講你是怎麼知道老虎會爬樹的,或者也像老師這樣找出一些資料證明老虎是會爬樹的呢?”他們説是從動物世界裏看到的。既然他們這麼肯定,應該是有根據的,於是我下課就去網上找了下,的確,經過野化訓練的東北虎是會爬樹的。於是我就對這幾個孩子進行了表揚,肯定了他們勇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還在課堂上對孩子們講了這則新聞,也讓孩子看了照片。那幾個孩子興奮極了,感覺很有成就感。而經這次之後,他們在我的課堂上就很認真,也很積極發問,對待平時的作業也認真了許多。孩子的觀點得到了認可,他們所涉獵的知識得到了肯定,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受到了尊重,於是他們也學會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課。這比平時我常掛嘴上的叫他們遵時守紀的大道理要來得有效得多啊。

學生的進步離不開鼓勵和賞識。班級裏男孩子比較多,調皮愛玩的學生也多,因此學生當中常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前段時間班級裏一個特別內向的男生被其他孩子説是沒人要,沒人疼的孩子而哭了。當天我事物比較多,把事記下了,但沒跟學生了解情況。傍晚時,這名男生剛好騎車回家,在路上碰到我,他那天沒跟我打招呼,而是低頭騎車過去了。我當時是有點失落的(平時在網上他總是會主動叫我,而我也是隨便敷衍幾句,然後叫他去學習)。回到寢室後,我越想越有點擔心,特別是像他這麼內向的孩子,真的感覺有必要找他談談。我上了QQ,果然他也在,於是我就問他今天怎麼了?跟他聊了一會兒,最後他發了句“老師謝謝您這麼關心我”。説實話,那時是我被他感動了,就自己的幾分鐘的關心讓孩子説出這樣的話,感覺很窩心。當然,那天之後他的日常行為也有些改進,但是學習成績也還需努力。不過相信他只要打開自己的心門,端正了學習態度,那學業就會跟上去的。

在一年的一線教育工作中我感悟到,用賞識的眼光看學生,學生就充滿自信,用讚許的語言鼓勵學生,學生就充滿朝氣,用欣賞的態度和學生交流,學生就充滿激情。同時,更要教育學生學會鼓勵和賞識。鼓勵應該是雙向的,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賞識的索取者,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目光中充滿賞識的賦予者。老師賞識學生,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要學會欣賞老師,學生和老師要實現“陽光互動”。要教育學生學會欣賞老師、家長、同學和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生的心靈就象一面鏡子,你賦予她陽光,她就充滿陽光,你籠罩她陰霾,她就一片黑暗。用賞識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是多彩的,多彩的世界反射到內心,心中就會充滿陽光;播撒心中的陽光,能把世界照亮。心中充滿陽光的人,就是一個幸福的人,想讓學生幸福,首先要讓她心中充滿陽光。

我今天學習周弘和盧勤,是在學習如何真正的愛學生,學習正確地播撒愛的雨露和陽光的竅門,是我教育能力的一次提升和加強。對學生愛雖無疆,但愛要有度。毫無原則的溺愛,其實是害學生,科學的教育才是對孩子的真愛,因此對個別調皮學生我也是嚴格要求,決不含糊。

這次學習很有意義,寫這篇讀後感,是一次自身心靈的觸動。這是自我提高的一次教育.同時我也會將這份深切的體會帶到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讀書心得3

寒假期間,為了響應學校做“書香教師”的號召,積極讀書撰寫讀書筆記,我網購了《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更多的是被它的作者“竇桂梅”這個教育大咖所吸引。提到玫瑰,它代表着浪漫、豔麗和美好的愛情,又怎麼和教育扯上了關係呢?讀後才知,原來這個玫瑰是竇桂梅老師在“教育在線”的“國小教育在線”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

《玫瑰與教育》不像是一部教育的著作,更像是竇桂梅老師一本教育的隨筆,記錄了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的花園。她説:“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巖羣芳。”所以,她也用玫瑰自喻,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20鼓勵她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用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

曾幾何時,手機已經漸漸取代了案頭的書,我們沉迷於抖音小視頻、朋友圈的各種曬等,真的很難靜下心來真正捧起一本書來閲讀,再加上忙碌的班主任工作讓我身心俱疲,每天的生活都被處理不完的小糾紛、看不完的作業本、填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資料所充斥,我都忘了讀書,遺忘了找尋精神的那片後花園。

其中在讀到《小紅花的背後》這個教育故事時,似乎就是在讀我們班自己的故事,冥冥中跟不相識的`人心意相通,這種“心靈感應”應該就是讀書的樂趣吧!文中的“小紅花”作為一種獎勵,可以看作所有獎勵的統稱。在現實課堂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們也經常使用“小紅花”,尤其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而言,效果尤為顯著,得到小紅花的得意洋洋,從沒有得到小紅花的“小透明”心裏又會怎麼想呢?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部分孩子的感受,都只記得為那部分優秀的孩子鼓掌。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和撫慰。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不管智力高低都應該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即使在牆角也能開出花來,這個教育故事讓我對班上"獎勵機制"的設置有了更全面的考慮,力爭讓每一個孩子都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一個個充滿温度的教育故事,無不觸動着我的心靈,引發了我思考。讀着這些文字,讓我感覺到作為老師,肩上的責任更加的重大了,“玫瑰”與“教育”的含義及關係已漸漸清晰,原來是因為有了激情的陽光和思想的空氣,玫瑰才長久地燦爛在教育的四季裏,芬芳四溢……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但要善於學習,也要善於反思,學習不止,筆耕不輟,繪製屬於自己的教育的理想之園。

教育讀書心得4

讀完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我強烈的感覺到,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認識。

朱永新老師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激情。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二、愛心。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悦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係,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鬆愉悦的心理感受,便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識。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採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

書中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給了我警示和啟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總之,朱永新老師的教育理念深深碰觸到了我的內心,我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名新教育的工作者。

教育讀書心得5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經看過很多遍了,裏面一個個温馨、充滿愛的小故事每次看都讓我感動不已。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國小生安利柯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已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愛”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眼,但是想真正實現確實不容易的。但是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中,“愛”也隨處可見:大家積極為災區人民捐助物資、公交車和地鐵上也有許多人給行動不便的人讓座、志願者們去老人院幫助老人的生活……有一首歌中唱到:“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生活中缺少不了愛,只有愛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少一些距離!

教育讀書心得6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它所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在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高尚情操在我國源遠流長,無獨有偶,國外的學者對其師的尊重、感情也值得我們學習。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光陰,安利柯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國小老師,還專程去看望他,並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安利柯很幸福,他不僅僅擁有如此博學多識、温文爾雅的父親,而且還擁有一個值得他學習的好榜樣!

師生之情固然使我感動,但親子之情更敲動我的心扉。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禁對主人公馬爾可的敬意油然心生。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為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首都一個富有人家去當女傭,之後就與他們斷絕了聯。13歲的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有得到父親的同意。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説了這件事,便去找到了他父親並告訴他能夠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在馬爾可的多次請求下他的父親最後答應了,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的路上遇到了許多人,有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也有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在這些人的幫忙下馬爾可最後找到了母親。這個故事讓我真正懂得了愛的力量:只要有一顆掛念家人的心,即便相隔千里都還是心連心。

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雖花費了很多時光,可是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愛就像花蜜,我們不能缺少愛,正如蜜蜂不能缺少花蜜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為愛而變得更完美!

教育讀書心得7

我的書架上靜靜的佇立着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當我心煩意亂時我總會捧起它認真的閲讀,它就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的經典作品----《愛的教育》。

小説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他記載下的點點滴滴的日記,成為展現成長故事的`連環畫卷。每一篇都閃耀着愛的火花。這火花絢麗多姿,五彩繽紛:有老師對學生無私的關懷教育;有熱血少年對祖國的赤膽忠誠;有朋友間的真誠友誼;有陌生人之間的温暖幫忙;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理解......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雖然故事中的人距離我們上百年,卻彷彿就活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感動至深。

比如書中有個故事叫《倫巴第的小哨兵》,講的是一位軍官讓一位少年上樹去看看有沒有敵人的蹤影。於是,少年爬上了樹,這時三顆子彈劃破了天空的寧靜,少年中彈了,少年像斷了線的風箏從樹了掉了下來。軍官趕緊跑過去,用手帕捂住他的傷口,少年的頭猛的下沉停止了呼吸。軍官如遭電擊似的愣在那裏。過了幾分鐘,軍官埋葬了少年。我想少年是為國家而死,為了人民而死的。司馬遷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少年的死就重於泰山。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為祖國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不僅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我同樣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無處不在。”《愛的教育》一書,讓我學會了去愛別人,也明白了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對自我的愛……

教育讀書心得8

讀罷周弘老師撰寫的《教你賞識孩子》一書,真讓我有些汗顏,對自己的孩子和平時上課的學生,我都做到賞識兩個字了嗎?

賞識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環境,賞識孩子,尊重生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快樂,這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

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尊重,而不能把家庭和單位裏積累的怨氣發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毫無反抗能力,對孩子發泄最安全。其結果可想而知,教育難以公正。把孩子當作上帝,尊重孩子的人格。當你為孩子的生命感到自豪時,你的怨氣就無從產生了。對於此我深有同感,我的.孩子現在8歲了,當他正在蹣跚學步,咿呀學語,每一天你都會從她身上找到閃光點,會爬了、會站了、會扶着東西走了、會放手走了、會叫媽媽了、會叫爸爸了、會聽音樂扭了等等,每次都會笑着驚喜地跑過去,抱起她親一口。此時是多麼自豪啊!創造了這麼一個可愛的“小精靈”,那時候的他每天也充滿着陽光和快樂,可現在卻經常會説一句話“媽媽,真沒勁”,究其原因,那是因為現在的我隨着他的成長,對他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再加上自己也有許多事情要做,每天總會因為一些小事受到我的責罵,這兒不對,那兒錯了等等,總把他弄得眼淚汪汪,不知所措。看了這本書,我突然醒悟,為什麼不能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他呢,8歲的孩子每天能自覺地學習已經很不錯了。

同樣的也應用賞識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學生,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自己的孩子。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多是要花費精力,找到他們的優點,不斷給予肯定。正所謂“優點不説不得了,缺點少説逐漸少”。有個學生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時還鬧課堂。為了保證其他孩子能正常學習知識不受其影響,找他談心。每次都避開其他孩子與他單獨談話,這首先給他留了面子,談起來十分順暢,用婉轉的語言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儘早改正。在發現他的優點時,在全班中進行表揚。後來逐漸改掉了壞毛病。這使我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他可愛的一面,只是你是用哪一隻眼去看。

用賞識教育讓孩子在舒展的狀態下學習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樂地成長。每個家長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個孩子都有天才的潛能。或許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和教師。

牢牢記住賞識教育的原則吧!

信任孩子——學會崇拜,學會自豪

尊重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請教

理解孩子——學會感激,學會陪伴

激勵孩子——學會發掘,學會分享

寬容孩子——學會反思,學會等待

提醒孩子——學會批評,學會分擔

教育讀書心得9

讀了張平的《什麼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書以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切地説在開始研讀的時候就已經被書中的資料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教育的核心就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信。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自信感,如果兒童自己不就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們的身上培養出來好的品質來。所以説自信就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會做什麼事都垂頭喪氣,打不起精神來;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就是個自信的人,那麼他出世就樂觀進取,做事積極主動,樂於理解挑戰,正因為如此,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培養孩子的自信,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正確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葉聖陶説:“教育就就是習慣的養成。”印度著名哲學家菩德曼説:播種一種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培根也以前説過:“習慣真就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就應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從這些名言中,我們能夠發現,良好的習慣已經被塑造為一個人存放在大腦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本。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以外,更要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因為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一旦養成,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質,而且對學生今後的繼續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説:“教育的靈魂,就就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潛力的培養。”“創新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就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孩子們都將會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創新精神,首先就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探究力。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説過:“教師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探究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轉變我們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採用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就是指從知識獲得的途徑與方式的角度對學習進行分類得出的,就是指在教育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的情景,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

教育讀書心得10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後,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愛的教育》原名《庫奧累》,它採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並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羣“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説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於“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於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温暖別人的同時,也温暖了自己。一個人心裏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並有真情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教育讀書心得11

讀了於潔老師的《最好的教育在哪裏》,受益匪淺,總結出來,於潔老師教育中的靈魂有以下幾點: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潔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讀了一書,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的教育思想讀後感。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作為老師,經常會在上課過程中遇到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你的處理方法是什麼?性急的劈頭蓋臉訓一頓,稍微講究點方法的,可能會選擇以一種隱晦的方式來提醒這樣的學生,然後課後單獨談話。對於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多半是在想這個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但今天於老師告訴我們這其實是這個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缺少爬的緣故。當然這個結論是有關專家做出來的,但於老師肯定對這樣的現象進行了思考和研究,才能找到相關的信息。同樣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她除了以平常心來對待外,總是能想出最好的方法,激發學生最大的潛力,她的報告題目也是“做一個智慧的老師”,這充分説明思考對於一個教師,可以説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讀書心得12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他提出的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認為,我們作為教師應多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閲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知道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我們的課堂令人嚮往,師生互動,氣氛熱烈,和諧積極,有一種愉悦的心情。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説:"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第三: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説:"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塊兒做功課,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活動,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真誠,讓學生喜歡我們,進而喜歡我們的課堂。

第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後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們要從課堂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都要去讚揚、鼓勵他,試着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給予積極的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説絲毫不顯過時,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育讀書心得13

同學們,大家盼望已久的暑假又要開始了,請大家在暑假期間注意安全。認真完成作業,然後在家長的陪同下讀完《愛的教育》,再根據這本書寫一篇讀後感老師終於説完了。

暑假剛開始,我不怎麼想寫,在爸爸的陪同下我極不情願地開始讀了起來。讀着讀着覺得這本書挺有趣的。時常笑出了聲音,就這樣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也就讀完這本書了。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有:安利柯、甘倫、柯利智、那格等等。他們都生活中得到愛和給別人愛,尤其是他們在四月的一節體育課上。老師要教他們爬杆,那格身體不好,媽媽擔心他吃不消。他想和同學一樣站在平台上,最後那格通過自己的努力真的站在平台上,他得到了老師的.愛、同學的愛和家人的愛。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愛的海洋,愛的世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點愛你,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教育讀書心得14

我上國小四年級時,爺爺買了《愛的教育》。但是我翻了幾頁,沒有往下看。心想:太無聊了嗎?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問題。因此,這本書已經在我的書架上放了兩年沒有動了。直到今年的假期,我才被迫去拿書閲讀。

起初我們只看了情節,後來我們發現這確實是一本好書。為什麼這是一本好書?一是這本書描繪了生動的人物,如心愛的卡羅娜、令人欽佩的德洛斯、專橫的諾比斯、無恥的'弗朗西斯等。他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例如,從寬宏大量一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卡羅娜是一個勇敢和寬宏大量的人。他有勇氣承擔不屬於他的錯誤,讓老師原諒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從我的同學科瑞蒂身上,我可以看出科瑞蒂是一個勤奮能幹的人。他為父親學習,照顧母親。在這篇文章中,德羅斯西不僅是一個好的學習者,也是一個善良的人,這可以從第7號囚犯一章的第二段中看出。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善良、能幹、正直的人,比如卡羅娜、科萊蒂和德羅斯西。然而,作者也在書中塑造了許多性格不好的人物,比如盛氣凌人的諾比斯(Nobis),不如無恥的費蘭蒂和一些虛榮的沃蒂尼(Votini)好。弗朗西非常不受賞識,被學校開除了。匆忙的母親來到學校為他求情,但他仍然無恥地笑着。他對任何生病的人幸災樂禍。這些人與文章中善良誠實的人形成鮮明對比,給了我們一個負面的例子。

這篇文章通過學校和社會中的小事教會了我們愛。什麼是“愛”?愛你的父母,愛你的國家,愛你周圍的人。帕多瓦的愛國者寧願餓死也不願責罵祖國人民的錢,因為有人責罵他的祖國。魯曼迪的小哨兵死於觀察局勢。達達照顧者中的無名少年就像醫院裏一個重病患者的父親。菲魯喬為他的祖母而死,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

我非常欽佩作者阿米庫斯。他沒有普通人經常用來教育我們的無聊講座。而是用每天一個小故事來教會我們愛。讀完愛的教育後,我發現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但是很少有人會發現他們的父母從外面回來時會遞過來一杯水。考試失敗時父親的鼓勵;當學習開始下降時,老師提醒7b3f等等。事實上,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有當我們善於發現“愛”時,我們才能發現生活的美!

教育讀書心得15

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感受很深。愛有很多種,有同學之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愛等。所描寫的人物和事也栩栩如生,有熱心的卡羅內、英勇的羅伯弟、愛學習的安東尼奧……但使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小丑角”中的博提尼先生。

博提尼先生是思利科的父親,一位充滿愛心和耐心的長者。他對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在“小丑角”一文中,博提尼先生在得知班主要來感謝他時,匆匆離開。這使我感到驚訝。喔!一個默默奉獻的人怎叫人不愛呢?他無私的精神令我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

愛,是無私的,是博大的。宛如空氣,每天陪伴在我們身邊;或是一把開啟心靈的金鑰匙。亦是純潔、純真、真誠的!這就是愛,使博提尼先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班主一家渡過難關。而他也僅僅寫了推薦文登在報紙罷了。有時隨手能幫助別人的事,為什麼不做呢?

這又讓我想起那一次……

那時候我正在全力準備考試,與別人的交流越來越少。一位朋友找到我,想拜託我幫她劃一下重點。但那時我正在保持高度注意力學習,這件小事也沒放在心上。暫時耽擱了下。卻沒想到我再一次憶起時,已過了三天。當我找到她時,她笑着説:“哦,我已經劃好了啊!”這個笑容刺痛了我,心懷愧疚地道了一聲歉。她卻也開朗,很快便原諒了我。但我心中那條疤,卻再也撫不平了。

我知道我錯了,不該輕視朋友間的友誼。真想像博提尼先生一樣,那樣地對待班主一家。我還缺少那份愛——無私的愛。我忽然覺得“愛”這個字深不可測,似乎每一筆劃是一個哲理。而我就是那還沒完成的“又”,曲折崎嶇。學愛的路還很長,彷彿走不到盡頭,我可以……

Tags:讀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