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詩經有感通用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詩經有感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詩經有感通用

讀詩經有感通用1

國學經典誦讀》是令我受益匪淺,讓我今生所學的知識更加深厚。就像是用這本書,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一樣。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孝”,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孝”。

以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就像《不聽話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媽媽和藹的跟我説話,可是我卻以不耐煩的態度回絕她。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間裏靜靜的寫作業,媽媽推開我的房門,端水來給我喝。媽媽對我説:“月月,喝點水吧,休息一下,一會兒再寫。”我不耐煩的對媽媽説:“不行,我還沒寫完作業呢!等一會兒再喝,你先出去!”媽媽一邊不知所措一邊離開了。媽媽走了,我還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寫作業嗎?”説完,指了指門外的媽媽,繼續埋頭學習。突然,我有點餓了,我大聲的對奶奶説:“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做飯!”奶奶沒有動靜,我再一次重複了我説的話,連叫了3次“媽媽”,可依舊沒有動靜,我不得不離開板凳,站起來對媽媽説。媽媽還是在看電視,還是不理我,過了一會兒,媽媽終於在我説大約100遍“媽媽”的時候,招架不住,説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説完,媽媽給我做飯的了。頓時,我恍然大悟。

這件事告訴我要怎麼盡孝,這件事我覺得我做的一點都不好,通過這本書《國學經典誦讀》裏的“孝經”,我懂得了孝是怎樣寫的。孔子在家裏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孝經譯註孔子説∶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説∶ “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裏會知道呢?”

孔子説∶“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

讀詩經有感通用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世間有兩大遺憾,一為英雄遲暮,二為美人凋零。然而光陰似箭,即便當年怎樣少年意氣,臨老之時都容易歎息過去歲月如何。

甚好,我還年輕,尚是美人盛放之時。

然而此之美人卻並非指我,而是指那些書卷中寫的才子佳人。而其中《詩經》無疑是佼佼者,以世間靈秀之物歎這天下美人,即便過了千年,仍能從那靈秀神韻上,感受到美人一顰一笑之間的氣象。也許是因為當世再難尋得如此採天地精華的美人,以至於每每指腹撫摸過那些流淌的文字時都深深感到一種難以言説的遺憾,但卻又每每遐想那些美人的姿態,即便在想象之中,也能得到一種無法觸碰的讚歎。

於我而言,美人一詞便説盡了世間佔盡風流者的神態。而美人一詞卻又不單單指女子,若廣義上講,男子也可以稱為美人,這倒不是褻瀆,而是字形的優雅。比較了一下“男”和“女”這兩個字,突然發現兩個字都不怎麼好看,反倒寫出了“美”字之後,才真真發現“美”這個字俊俏到了極致,這個字看起來就像一個人散散站在你面前,頗有一股倜儻風韻在其中,所以看起來就極為順眼,其實比較起來,一般字體帶有一撇一捺的大都有這種感覺,所以美人之“美”絕不是單單的柔美,而是融合各種賞心悦目姿態的集合。所以稱男子為“美人”可能會有些冒犯,但於我而言卻只是一種韻味的表達。

《詩經》中描繪美人的詩句很多,從不同的詞語之間便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容貌不凡者的偏愛,但‘美’卻並不僅限於容顏。若“美”只是浮於表面的存在,那麼人們當初也不會雕琢它字形的瀟灑。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盛開,如火焰灼灼,宛若姑娘身上的嫁衣,燦爛如朝霞。豔麗的花色,正如姑娘年輕的容顏,引得旁人讚歎。恭賀的人們在旁邊追跑,孩子們嬉笑。而我則站在遠方的桃花樹下,看見那羣熱鬧的送親者逐漸遠去。卻在心中歎息。

好一幅難得的“美”色,比起當下的喧譁奢侈,這花瓣與人們欣喜的神色,才是“美”之骨髓,“美”之精魄,即便千年之後,也能駐足。

踱着步,向着深處走去,才逐漸明白“美”之一詞,並非單指人,人之氣,如畫卷點睛之筆。與周身之景相映襯,以氣引導容顏之色,方得顏色之精魄,那樣才能匹配得上“美”之一字。氣之養成,也與成長的經歷有關,因此世上美之同音,卻因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經歷千差萬別。全然不像當下所謂“美”者,徒有一張麪皮,如盲眼之畫,無氣之引,便千篇一律。然而世人卻又連連拍手,捧得這無魂之“美”高居封頂之位,明明此等庸俗者,連“美”字邊角都未找到。

是了,天下美人便如畫卷風景,流動着愜意的神色。然而這美的點睛之筆,卻要憑藉氣才得精髓。《詩經》中大都有對美人的描述,但更多的是卻不是對美本身的描述,而是對德義的間接誇獎。無論是世家公子的貴氣還是世家女子的高雅,亦或是將軍士兵的勇武,平民的信守承諾,勤勞耕作,都是“美”這幅畫卷中不可缺少的一點。這一幅名為“美”的盛世圖卷,才是無數文人墨客試圖模仿的存在。而《詩經》,只是它其中一個範本罷了。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便是對佳人的思念,也是唱不斷的歌謠,希望河水也能聽到他的相思,將情意送給佳人,讓他在河畔駐足的時候,能見到佳人回眸的一刻。

比起現在喧譁的求愛,不知又要盛景到何處。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説。”

層層疊疊的枝葉下,千年前德義之士在此居住,德育百姓。跟隨時間的軌跡,在這片土壤上生存的人們為了感念他的恩德,將他休憩的甘棠樹留下,以作對他的感激。

有君子如玉,世人盛愛。若君子隕世,世人哀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此之德義之景,又怎能説不是“美”的一部分。

世人追尋君子之義,尚君子之風。天下愛美者,多愛美之正,而非歪歪斜斜的失魂之物。朗朗明月,清風陣陣,便是君子的描寫。美之精魄,於人而言,不過是身上的中正之風,徒有皮囊,與無血肉的傀儡何異?

在此樹下睡上一覺,恍惚間便能見到那些人的歡聲笑語。慢慢睜開眼的時候,便覺得身側有“嘩嘩”的水流聲趟過,如同一道名為流逝的溪水從身側穿過,逐漸將那些景象帶向遠處,直到再也不曾看見。

花開有時,花落終歎。

那千年前的盛景,終究是隨着花謝掉落在了這片土壤上。

連帶着那些美人的身影,也消損在面前,化為一道飛煙,無影無蹤。

行走得遠了,又看得許多風景。看那年年花開花落,年年如此,盛景卻依舊令人神往。花間盛景年年有歸來之日,人間盛景歸來之日卻無期。

然而走得歡快些,看着那些盛景的壯麗,卻又失笑自己何須歎息盛景不在。花開之日無求何人來賞,花敗之日無勸何人去離,此番盛景在此,無論我是否在此處,都將在此盛放,它既已盛放,又何曾在意敗落的時刻。

既然在此處盛放,就先看此處的風景,不需在意它何時凋謝,花開便是花開,花落即放它花落,不需刻意。

此般想來,歎息如今花落之景反而太過冒然,顯得自己不怎麼大度起來,不由笑自己太過執着。況且當今之景是否真是隻有花落而無花開,我未曾遍歷天下,自然難尋人間花開之景。美人尚且不説,便是故事都未曾聽夠,這幅現世的“美”畫卷都沒有機會探索個究竟。若是站在千年之前,怕是也要像現在一樣歎生存之事匆匆,哪又像今日這般悠閒地高處閒看,説盡當時風流?

所以,且看且行,無論是花開花落,亦或是花已久落並未盛開,都是值得讓人期待的風景。

“我曾在花樹下閒坐,曾在沙漠盡處感受赤陽,曾聽吹着喇叭的人們簇擁着披着紅衣的年輕人伸手,看他眉角彎彎覆在紅轎伸出的白皙掌面,曾靠在樹上看着那些驕縱意氣者快馬踏過,捲起沉沉煙雲。曾站在古戰場的殘骸上,設想那些震天的吶喊聲。”

“雖然我不曾在這一世經歷過它,但生命若穿過數次輪迴,我也會在這紛亂的世道中見過它們,或者在那名為前世的夢裏看到過他們,或者,在古人的書籍裏,親臨過這些地方。”

花開所告訴我的故事,便是從這一首又一首的詩歌傳達下來。無論美人如花,亦或是之後凋零,都是一場故事,都是這幅畫卷中的小部分。

這幅,名為美的畫卷的一部分。

但看花開,不問花落。

只聽一場盛世美景。

且在此處。

讀詩經有感通用3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我國文學史上有着舉重若輕的作用。它展現了當時的風情風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國史上獨一無二的瑰寶。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閲讀了《詩經》。終於懂得了孔子為何説“不學詩,無以言”。《詩經》中含有無盡言語智慧。“賦”,“比”,“興”使得《詩經》中的內容生動,有趣,使得書中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場景活潑有趣。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讀後感想。

提起《詩經》,不得不説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風”,“雅”、“頌”。這都是書中的精華。

“風”取自於民間,是描述古代各國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寫照,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勞動生活,反映了人們的豐富內心。

“風”描繪了純潔美好的少年少女對愛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曉的《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現了少年間大膽的追慕;“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則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又有《靜女》一詩,而其中“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則是展現了等心愛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對心愛之人的出現的開心,更是喜悦於喜愛之人所贈的一株小草。這雖然是一個物質並不豐富的時代,但是僅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對礙於交通不便而少於相見的愛侶。這不禁令人感歎古人對愛情的純粹和盡心盡力,令人嚮往如此單純的感情。

然而他們中間也有對愛情的憤怒和失望,反映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穀風》中“不我能蓄,反以我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盡心盡力地服侍,盡力地幫助他人,然而卻遭到夫君的仇視。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則是遭到遺棄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見異思遷,虐待自己,違背誓言,最後從痛苦中醒悟出來,與丈夫斷絕關係。

這裏亦有對剝削制度的憤懣及反抗。其中《碩鼠》尤為經典,引人注目,“三歲貫女,莫我肯勞”描寫了自己多年辛勞侍奉統治階層,而最後卻不能從中得到任何慰勞,“適將去女,適彼樂土”字表明自己對樂土的嚮往,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愈發的表達了對統治階級如同碩鼠剝削勞動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勞動者則是冷嘲統治階層連鼠都不如!畢竟鼠有齒有皮,而他們連基本的禮儀廉恥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則是“雅”,取自貴族在宴會的奏樂,體現了當時的風氣和貴族的生活交際。

《詩經》中有不少宴飲之樂。其中《常棣》讚揚了他們宜室之樂,妻兒和睦的場景。這種話語能夠很容易通過奏樂使宴會感染到歡快和睦的氛圍。也還有藉機抒發朋友之間的不捨之情,《白駒》中“慎爾優遊,勉爾遁思”表現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捨。《南山有台》則是借宴會之際宣揚求賢若渴,歌頌先王的主題,“樂只君子,邦家有光”則表現賢才先王的李國邦家之能,高度讚揚求賢的行為。

當時人們喜歡通過宴樂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願。閲讀《國語》之中,較為典型的則是晉公子子重與秦王襄公的宴會對答。還有則是歌頌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類。

不同於“風”、“雅”,“頌”則是收錄於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頌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後來子孫,展現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錯綜的宗族關係。

《詩經》收錄了不少祭祀藉農勸桑的詩歌,如《臣工》,便是典型的藉農祭祀曲,“嗟嗟臣工,敬爾在工”則是告誡百官重視農業生產。古代不僅重農,更是重視鬼神宗祀,藉此宣傳先祖之德,來彰顯家族的尊貴,以提升家族的聲望和長治久安,以《雍》為典例,“宣哲維人,文武為後”便是對文王的讚美之詞。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人們對於自家的宗族祭祀尤為注重。一系列的繁重禮儀,充分體現了“頌”在於周朝生活的重要,《雍》便是撤去祭品時所唱。

《詩經》中所採錄的“風”、“雅”、“頌”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無比的畫卷。

讀詩經有感通用4

第一次接觸到《七月》,還是在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中央衞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正在熱播,本着陶冶情操和積累素材的心態,我追了好久這個節目。武亦姝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着實驚豔到我。慚愧的是那時候的我沒有讀過《七月》的完整版,只是覺得這些句子簡單,但又具有美的衝擊性。

詩歌的浸染,更應該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似那些揠苗助長,急功進利的應試教育,傳統文化的傳播更需要積累的力量。而就像一舉奪冠的武亦姝一樣,因為喜愛而自然而然地去記憶體會,總有一天,會厚積薄發。類似的人還有現在爆紅的易烊千璽,一字開頭的年齡卻已寫有一手好書法,作品被掛在丹麥大使館裏,而除了參加讀書類的節目,他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時天刻不積累着傳統文化、典故史記、詩文,信手撲來。

他們這些人都不是因為利益所追而被動傳播,而是早已在一言一行中浸透着文化氣息,是正如馬爾克斯所説“詩歌只與詩人的想法有關的是反詩歌的。”在適當時刻靈活運用詩歌,把自己的思想加進去時時積累,讓詩歌變活,讓文化傳播,時時充滿生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七月》部分文字的直觀感受。

後來再接觸到《七月》,細細品讀了它的全文,才知道少不更事時只覺得美的句子,背後盡是哀涼。“五月蚱蜢彈腿叫,六月紡織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來到屋檐下。九月蟋蟀進門口,十月鑽進我牀下。堵塞鼠洞薰老鼠,封好北窗糊門縫。歎我妻兒好可憐,歲末將過新年到,遷入這屋把身安。”這才是詩句的意思,是勞動者悽苦艱辛的歲月裏的日常農作生活,直觀真實。朱熹曾在《詩集傳》中説,“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後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後段之意。”我深以為然,衣之始,食之始,是貧苦百姓一日一生,三餐四季最平凡卻又日復一日的生活。

《詩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可以成詩,無論是美麗,快樂,平凡,清苦甚至是不幸,都是詩歌最原始純粹的素材。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也許衣衫襤褸,温飽也成問題,但有詩的日子裏,精神世界的豐富也是將人拉出"人間地獄"的一雙有力量的手。美可以有很多種,世界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一定程度上,人生本來就是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創作的源泉才能不死。陽光普照下的生活明淨温暖,纖毫畢現,但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生命力也會破土而出。時光枕水裏,生命燦爛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