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窮人》有感彙編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窮人》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窮人》有感彙編15篇

讀《窮人》有感1

第9課《窮人》的學習,更加深了我這個看法。他們是窮人,窮到漁夫在波濤轟鳴、狂風怒號的夜晚還在海打魚,儘管這樣,一家人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無依無靠的西蒙更慘,死了無人知曉,旁邊還睡着兩個不知事的孩子。可就是在這樣的窮人身上,卻有着一顆富有愛,富有同情,樂於助人的心啊!他們有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其中,我最感動的,還是這一處:“噢,我們總算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雖然意識到,多撫養兩個孩子,會給他們增加負擔,但從他話中的一個“熬”字,我就可以強烈地體會到他為了撫養鄰居的小孩,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辛勞。他與妻子桑娜一樣都有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心。

雖然,這一對夫婦物質上很窮,但是他們精神上絕對是大富翁。他們擁有愛,這種人類心最本質,最純樸的情感,他們用愛,感染着,幫助着,身邊的每一個人,盡他們最大的努力。

人都離不開愛,人人都需要愛。愛不是偶爾一次的付出,而是天長地久、日日夜夜、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的結晶。愛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愛是一雙温暖的手,在我們無助時,給予我們幫助和鼓勵;愛更是一條奔騰向前,永不竭止的河流,讓我們生活的小船駛向美好的彼岸。只有給予,才會擁有,只有關愛別人,別人才會關愛你。這讓我想起了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個節目,千手觀音——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是愛,把每個人的心連在了一起;是愛,是社會變得更融洽,只要我們伸出一隻手去幫助別人,大家就會伸出千萬隻手去幫助你。讓我們把自己的兩隻手,轉化為一千隻手,去幫助別人,把愛的種子灑滿人間,讓人間處處飄滿愛的芬芳。

這時,我的耳邊響起了一首歌:輕輕地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讀《窮人》有感2

當桑娜知道了鄰居西蒙死了後,並沒有因為家裏經濟不好而丟下鄰居的孩子,而是細心地將他們抱回家。桑拿雖然心裏任然忐忑不安的擔心丈夫會打她,但後來仍然決定要把這兩個孤兒留下來,哪怕這樣做會讓她挨頓打。當我讀到這兒時,我彷彿看見了桑娜那下定決心的面孔,是那麼的堅決,那麼的堅定。

漁夫回來了,當得知鄰居西蒙死後,也決定要抱回兩個孤兒。儘管這樣做了,他的壓力會更大,肩上的擔子會更重,責任又多了兩份,他們家也會因此更窮,但他仍然這樣做了。

的確,他們家是窮,但他們家“人窮志不窮”,他們擁有這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靈魂是富裕的。

又窮必有富,但有些人雖富,卻“窮”的可憐。

記得有一天,一位貴婦人,身着華麗的服裝,牽着一條名貴的寵物狗就出來了。原來這位貴婦人要去參加盛會,可必須穿過一條擁擠的街道。擠呀,擠呀,一位農民工不小心踢了一下那條寵物狗一腳。貴婦人立馬就生氣了,大吼大叫,並要求那位農民工給他的狗下跪,道歉。一個人怎麼可以給狗下跪?人可是有尊嚴的,若人給狗下了跪,豈不成了狗是至高無上的國王,而人則是得不能再的奴隸。那你,這個貴婦人,不是連狗都不如嗎?你的尊嚴已經被金錢奪走了,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你話裏的外表下面有一顆骯髒醜陋的心靈。

衡量一個人是一貧如洗還是腰纏萬貫,並不在於他金錢的多少,而是在於它靈魂的美與醜。

讀《窮人》有感3

在國小六年級的課本里,有一篇這樣的文章:《窮人》,這篇文章寫了有一家人很窮,有五個孩子,他們家的鄰居去世了,桑娜把兩個孩子抱回家,而又怕丈夫會數落他……

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桑娜和丈夫特別的偉大,因為他們的家庭並不富裕,他們還要收養這個孩子,我覺得桑娜是特別有愛心的人,在那個時代,有這種人是極為罕見的。

再看看我們現在,有誰會主動養一個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還不是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個退。甚至現在還有些父母把自己的親生孩子拋棄與馬路邊,這樣的事情在當今這個社會還少嗎?

難道這是一個親生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想要這個孩子,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呢?現在還有些人,看到馬路邊的棄嬰,一眼都不瞧的就走了,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條幼小的生命啊,難道他們還不如小貓小狗嗎?現在,有多少人能像桑娜夫婦兩個一樣了。

讀《窮人》有感4

《格林童話》中有一個故事叫《窮人和富人》,講得是上帝到人間來喝酒,由於天太晚了他想到人家裏去住宿。他先去敲富人家的門,富人上下打量他一眼,看見他衣着平凡,心想他肯定不是有錢人,就對他説:如果每個上門的人我都接待,那我不要變成乞丐睡到大街上去。上帝然後來到窮人家,窮人很歡迎他,熱情地接待了他。上帝為了報答他,給了他3個願望,讓他過上了好的生活。而富人呢?由於他一直懇求上帝,上帝最後同意也給他3個願望,但由於他太貪心,反而將願望變成了懲罰,最後變得一無所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窮人雖窮,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感動了上帝,因而獲得了幸福;而富人卻十分自私,不願意幫助別人,因而上帝讓他變得一無所有。

讀《窮人》有感5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是托爾斯泰的《窮人》。讀了這篇課文,我就被漁夫和妻子桑娜的善良打動了,同時也學會了應該怎樣對待他人。

課文通過講述漁夫和他妻子桑娜收養鄰居西蒙兩個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在困苦中相互幫助的高尚品質,以及他們在精神上面的富足。

課文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善待他人。漁夫家境那麼貧窮,還善待他人,收養了兩個孩子。更為可貴的是,收養孩子的行為不是經過無數思想鬥爭後做出的,而是不假思索的決定。因為桑娜甚至抱回家還“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而現在真正能做到這樣毫不猶豫的助人又有多少人呢?聯想最近發生的《少年扶起摔倒老人反成被告雖勝訴卻留心理陰影》的新聞,漁夫夫妻的行為毫無疑問更值得我們讚賞和學習。

再説我們同學之間,大事不説,借支筆、問問題等舉手之勞的小事在同學們眼裏都成了天大的難事。卻從未想,你付出的、他人終究有一天會回報於你的。漁夫在無法得到回報的情況下仍去收養孩子,真讓我們感到慚愧。

一個國家也是這樣。國家只有靠不斷地壯大實力,與他國和平共處,才能結交更多的合作伙伴。這樣,當面臨困難時才有可能獲得幫助。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待他人就是一種“道”。

不要無視他人的存在,他人就是生活的鏡子。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能在他人身上找到影子。他人亦己,己亦他人。讓我們都來關心他人,善待他人吧!

讀《窮人》有感6

我讀了《窮人》這篇文章後受益匪淺,文章非常感人,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桑娜和漁夫擁有5個孩子,生活還是僅僅過得去,十分辛苦;漁夫天還沒亮,就早已起了牀,出門去打魚;桑娜,每一天都在家裏照顧孩子,做家務,靠漁夫一個人打魚來維持全家的生活,賺來的錢還不夠一家人的生活費用,更不用説吃穿和用的,沒錢,孩子讀不了書。

後來,在一個夜晚,桑娜的鄰居西蒙離開了這個世界,死了,丟下了兩個還不會説,不會走的小孩,遺憾地走了。富有同情心的桑娜看見了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冒着被丈夫打罵的危險,自作主張地把兩個沒父沒母的孩子抱了回家,並決定把孩子倆撫養成人,照顧好他們。桑娜也沒想到漁夫竟然會答應,但他們深知生活將會愈來愈困難,但漁夫堅持説孩子是要養,我們辛苦點就可以養活7個孩子。漁夫會一個人扛過去的,難熬的日子也過了,辛苦點沒什麼的。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漁夫一家是善良的,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樂於幫助有困難的人們,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共度難關,品嚐到幫助別人的喜悦,不像一些有錢人,冬天時在家裏喝紅酒,開壁爐,跳社交舞,開心地過着日子,根本體會不了窮人忍飢挨餓的滋味,還時常去欺壓,剝削我們的貧苦大眾。我們應該向漁夫與桑娜學習,共同擁有一顆善良之心,去幫助困難的人們,共同渡過難關,那麼世界將會更美好。因為我始終堅信好人終有好報,讓我們共同努力,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讀《窮人》有感7

盧周來不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卻是少有的有良知的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是一個尷尬的稱謂,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學家行使自由言論的權利時,總是受制於利益。反過來,每個人,每個階層也都要為其言論在這個社會中的影響付出代價,而且這個代價是成比例的。

盧老師的特點就是能將利益限制降到最低,而支持他這份執着的是來自他對弱勢羣體“偏袒”的人文關懷與對經濟學的哲學思考。有幸拜讀盧老師的《窮人經濟學》,故此抒懷。

《窮人經濟學》這本書收集了盧老師這位儒雅的學者長期的書信,時評與隨筆,行文靈動活躍,觀點新鮮卻樸實,完全沒有學術論文那般晦澀難懂。內容上也沒有特定的脈絡架構,但可以捕捉到的兩條線路是:一,以經濟學視角分析弱勢羣體,不只是窮人,還包括弱勢國家如中國;二,經濟研究與價值判斷的關係論述。

同樣出身貧寒的盧老師對“窮”的理解比一般人要來的直接和透徹,他純粹是出於本能而站出來給“窮人”説話爭取權利。

窮人為什麼窮?

新自由主義學派的“窮人窮是之所以是因為懶惰”的論據十分單保僅僅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遭遇鉅變的歐洲農民就充分説明,更別提中國九億農民。

弗蘭克·奈特則以更現實的“出身,運氣,努力”學説闡述了競爭性制度下收入不平等日益積累的惡劣後果。出身最重要,運氣次之,努力的作用最校顯然,奈特的論點極具説服力。而“環境説”則是為了掩蓋“剝削説”而匆忙登場的,以致站不住腳。這一點在中國表現得相當明顯:一是改革開放需要一部分人犧牲;二是入世以來帝國主義以資本和技術為手段的隱形掠奪。

“其實貧困並不是一定意味着個人財產的缺乏,世上最原始的人很少佔有什麼,但他們並不窮。貧困即不是東西少,也不僅僅是手段與結果之間一種關係。貧困是一種社會地位,貧困是文明世界的副產品,除非連同文明一起消除,否則我們將永遠消滅不了貧困。”

我們不能説馬歇爾·薩休斯在聳人聽聞,應該放下過去經驗的影響,理性後再講立常

文明是進步還是退步我們先不考究,但隨着文明的發展,“不平等的社會結構”使得社會進步的每一點成果都被“掌握實際權利的上層集團”所瓜分,而下層貧困階層的“分裂”又阻礙了他們為他們的共同利益而促進改革的努力——即“改革冷漠症”。同時,貪污的腐敗的盛行,“政府越來越多地落入富人和權勢人物掌握之中”,使得原來不平等的社會結構更加剛性化,貧富越來越懸殊。

連馬克思也承認資本這“骯髒的血淋淋的”東西推進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我們也沒理由一直抹黑它,反倒應該瞭解它利用它。可是有資本存在必然會誕生私有財產,從而帶來他們造就的不平等。那麼,我們該如何將這種不平等減少到哈耶克説的“先天差別所許可的限度”呢?讓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之前提及的“出身,運氣,努力”學説(其實後來奈特的學生布坎南又增加了“選擇”)便明白了。上面的提問就轉變成我們如何將“出身”的作用減到最小同時提供更多公平的機會使努力發揮最大的作用?無疑,答案是遺產製和教育。

羅素説:既然人們在歷史上曾經懷疑政治世襲制的合法性並取消這一制度,那麼,我們今天也應該懷疑經濟上的私有財產繼承權併為取消這一制度而努力。

試想一下,富人的財產無法被子嗣所繼承而不得不捐獻給社會協助窮人接受教育,於是他們的後代又站在同一起跑線競爭,如此循環,卻沒有出現“君子國效應”,的確美好。但它因為處於精確,完全靜止的天地而顯得不現實。因此,我們應該在税制上做工作:如50%的遺產税,較高的起徵點以及高的累進所得税率。而政府則將財政預算的重心放在社會福利:社保,醫療和教育。雖然弗裏德曼對美國公立學校的批評不無道理,但在我國,公立學校卻如荒漠甘露般珍貴,而且越多越好。教育產業化完全是站着説話不腰疼的人在睜眼説瞎話。

現在讓我們把思維轉到對經濟學的哲學思考。

接觸經濟學有一年的時間(大部分時間花在考卷上那千篇一律的答案),常常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經濟學不具備普適性?為什麼要等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問世了才奠定經濟學的'基礎,使其獨立為一門學科?要知道,商品遠在哲學,數學等之前就隨人類起源而出現!在這本書中我知道,這在經濟思想史上稱為“海爾布魯納難題”。而更有意思的是“海爾布魯納難題”的中國版——50XX年的燦爛文明史,有諸子百家的思想盛宴,有四大發明的科技智慧,卻始終不能為世界貢獻一位重量級的經濟學家。時至今日,甚至被郎鹹平取笑大陸只有不超過五位經濟學家。這一點是否值得我們去深思呢?也許這個時候有人會慣性地搬出“制度”,“意識形態“等來做課題,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沉下來發現細節,從自己做起呢?

首先要提到近年來爭論不休的“經濟學家需不需要道德”?提兩個問題是這個論點形象化:一,為納粹服務的經濟學家該不該被詛咒?二,為特定的利益集團説話的經濟學家該不該接受審判?我的回答是:前者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應該像隆美爾一樣被尊重。(這一觀點恐怕盧老師是不同意的)我認為,因為在他們的領域有一套職業規則,以純粹的經濟學觀完成價值判斷。即尊重自己的職業道德而不應滲入生活道德。而後者應該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譴責。如中國的某些著名經濟學家被“資本”和“權力”階層收買後顛倒是非,為這些利益集團服務,置普通百姓於水深火熱。如“油價與國際接軌”。如“把土地全賣給我,我讓你們發財”。豈知厚顏無恥?

也許學過經濟學的會説:人類行為的規律不是建立在宗教心跳或古老的戒律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自利原則的基礎上。沒錯,“理性經濟人”都是自私的。

由此,經濟學與道德不可調和的對立便呈現開來。我們將其簡化地提問,即經濟學家是幹什麼事情的?他們是工人,按時按量交論文開講座拿工資;他們是經濟命脈的主導者,一個觀點就會引發社會劇烈反應。像這樣一個神聖的職業完全是有必要受法律監管的,而且一旦出錯便追究責任。所以這些神聖的工作者們講話的時候要先摸摸良心,而且寧可少説一千,不可錯説一句。

其次,經濟學家都是很有智慧的。因為他們可以用經濟學眼光來分析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一切事物都是成本——收益的計算結果。以上説辭其實是一個有名的悖論,盧老師也給予了糾正,在他看來,“愛”和“民族大義”等事件是經濟學原理解釋不通的。如“田螺為仔死”。父母辛苦一輩子將孩子拉扯大而不求回報。盧老師確實很有儒學修養。但我們從長遠來看,孩子長大成人,獨當一面,或者我們可以假使他們為保家衞國等等光榮的事情做了貢獻,父母該有多大的滿足感。在外人看來會為他們不值,但在父母的內心,他們已經知足了,他們只希望孩子快高長大平平安安,他們一輩子的成本只在孩子長大那一刻帶來了效用。再比如抗敵或與歹徒搏鬥的英雄。生命的成本是沉重的。但他們“權衡”過成本——收益,並認為有“賺頭”。即使不幸死去,用生命換來祖國的統一或者社會的安穩,收益是大於成本的。之所以顛覆“人的一生都是成本——收益的計算過程”這一明顯的“悖論”,無非想表達,有些人很容易滿足。

最後我們帶着經濟學回歸原點。

從亞當·斯密《國富論》問世以來,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不過二百多年的時間。而在此之前的6000多年人類文明史中,它還是與哲學,倫理學,數學,藝術和歷史學融合在一起。只是因為市場制度發展,才帶上這一門獨立的學科,不久又分裂出多個子學科朝着不同的方向前進。但我們相信,他們都有着同一個願景,即朝着一種力圖精確化實證化的方向發展。當我們讓各派別的核心迴歸,經濟學也就純粹地為解決各種制度下人類的生存之謎而存在。

《窮人經濟學》,盧周來,上海文藝出版社。

讀《窮人》有感8

看《窮人的銀行家》這本書,有幾點體會:

1、 認識一個國度

沒有去過巴基斯坦,也並不瞭解巴基斯坦人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狀態。讀此書,對這個中國睦鄰還是孟加拉國時期才有些認識。

2、 愛、信念和夢想

我一直認為,愛、信念和夢想是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東西。也是成就一位非凡人物的必備條件。格萊珉銀行能夠在孟加拉國建立並在全球得到推廣,正是因為尤努斯教授對祖國深深的愛,懷着改善窮人命運的夢想,在堅定信念支撐下不斷行動,最終實現了夢想。

對於朋友們來説,未必有遠大的夢想,即便一個小小的夢想,只要你熱愛,也都能促使你去努力實現它。熱愛是一個人做好一件事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因為熱愛,你才會為此而付出,勞苦奔波爾不覺得疲憊。作者作為一個富人和教授,因為熱愛自己貧窮的國家,從而關注並幫助改變窮人的生活狀態。他看到了窮人的誠信,並以此成立了格萊珉銀行。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文章對大學畢業生説,你要學會熱愛自己的工作,我們從這本書中應該也能體會到一二。因熱愛而關注,因持續關注你會發現很多旁人看不到的東西。愛一個人,愛一件事,投入並熱忱地去投入,你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夢想是目標,愛能讓你看得到它,信念使你越來越接近它。

書中開頭有句話很有感觸:“當你將世界放在掌心僅以鳥瞰的角度去審視它時,你很容易變得傲慢自大——雖然你意識不到,一旦拉開距離,事物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3、 成功的制度和模式

格萊珉銀行成功的原因在於,尤努斯教授抓住了窮人貧窮的根源和這個羣體的基本特點,窮人的誠信,並以此建設了相應的規避風險的制度和。

讀《窮人》有感9

最近,我讀了《窮人》這篇課文,被課文裏那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打動。

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桑娜夫婦,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收養兩個孤兒。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後,她擔心的不單是丈夫會揍她,而且還擔心家庭承受不起這麼重的經濟負擔。讀到這裏,我真為桑娜捏了一把汗。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慮怎樣克服困難。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桑娜夫婦手中。我繼續往下看時,漁夫回來了,桑娜就用試探的語氣去告訴丈夫:“西蒙死了,而兩個孩子卻在她的身邊睡着了。”結果出乎桑娜的意料——丈夫竟主動提出收養西蒙兩個孩子,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這説明窮人的心是相通的,讀到這裏,我的眼眶濕潤了。這個故事既表現了桑娜夫婦的善良,同時也反映了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

相比之下,我就幸運多了。我們從小就生長在無剝削,無壓迫的社會主義國家,過着安定、幸福的生活。這幸福的生活全靠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沒有風吹雨打,哪會有秋實的成熟;沒有刺骨的寒風,哪會有松柏的堅韌。《窮人》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讓世界充滿愛。

讀《窮人》有感10

貧窮並不能夠剝奪愛的能力。最近我讀到的托爾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説——《窮人》,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故事主要講述了在一個漆黑寒冷的夜晚,漁夫的妻子讓妮發現擁有兩個孩子的女鄰居由於生病和過度勞累去世了。有着五個孩子的讓妮在異常貧窮的情況下,和丈夫商量後決定收養可憐的女鄰居的兩個孩子。

這個故事雖然沒有過多的情節,但還讓我感動萬分。漁夫所生活的時代是嚴酷的,貧富差距巨大,窮人們為了生存苦苦掙扎。讓妮的家庭在生活拮据的情況下,還願意收養鄰居家已經失去媽媽的兩個襁褓中的嬰兒,是出於生命最本質的善良和憐憫。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條件遠遠好於讓妮的家庭,但是,有些人卻失去了一樣為人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同情心。記得報紙上報道過,嬰兒小悦悦被車撞倒在馬路上,有18位路人經過發現了小悦悦,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把小悦悦移開馬路,導致她受到了更大的傷害。有人可能會説,我們的生活條件不好,沒有能力幫助、撫養,可是,讓妮的家庭當時的生活條件與我們幾乎都不能相提並論,她樸素而偉大的愛和同情心,讓我們由衷地敬佩和反思。她都能做到,我們的那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們年齡還小,能力有限,也許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學習讓妮的精神,可以從點點滴滴做起。幫助殘疾同學行走;幫助教室打掃衞生;幫助老年人過馬路……我們同情別人,幫助別人,也許別人不會牢記,但是,我們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能化作一滴由愛心形成的水滴,早晚會匯成江河湖海,讓我們的世界成為愛的江河,愛的湖海!

讀《窮人》有感11

想到那樣一句話:要是可以給與,也不貧困.對啊,貧困並不恐怖,恐怖的是精神的貧困.可以給與他人愛,可以幫助他人,這樣的人始終是精神的富有者.今天我讀過一篇文章《窮人》,作者是俄羅斯着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內容寫的是一個魚夫和他的老婆桑娜,也有她們的五個孩子,過着艱辛的日子,每日只靠魚夫打魚保持一家人的生活.她們的隔壁鄰居西蒙去世了,留有了兩個孩子,西蒙臨走時並沒有把小孩交給桑娜一家,但善解人意的桑娜不管不顧自身的貧困,堅定不移地擔負起養育西蒙的兩個孩子!

這個故事十分令我打動.這對窮光蛋夫妻不管不顧自身生活艱難,積極收留2個棄兒.雖然生活不富有,可是她們的精神是頗具的,她們有着一顆愛心,一顆樸實善良的心,頗具責任心!有這種就充足了.

大家不用向她們一樣,收容可伶的棄兒.大家應當從一點一滴的瑣事學起,也做一個精神的富有者!

例如,我們可以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年人讓位;在馬路上扶視障在街上過路的;看到一片廢舊紙張積極拾起;關閉仍在滲水的自來水龍頭......這種平時瑣事,足夠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財富,一個人的優秀品格.

我覺得,每一個人要是去做都能保證這一點,而且會對窮光蛋夫妻造成憐憫,欽佩之感.擁有這類念頭,你的精神之花早已剛開始綻開了!相信你能做得更強!

讀《窮人》有感12

學了《窮人》這篇課文後,我深深地被它感動了。感動我的是桑娜的善良、能幹,漁夫的勤勞、堅毅。我對這對漁家夫婦感到由衷的敬佩。

《窮人》這篇課文主要講述桑娜一家在生活貧窮的環境下收養了鄰居西蒙家的孤兒的事情。這篇課文首先介紹的是桑那一家的窮苦生活,我無法想象在生活十分貧窮的情況下還收養兩個孩子,這無異於雪上加霜,可是桑娜一家卻在知道有怎樣的後果的情況下還是收養了他們。

桑娜一家儘管十分貧窮,但他們夫婦還是去幫助別人。他們這種樂於助人,心中有他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但在現實生活中,有老人在馬路上跌倒,周圍的年輕人不僅不去把老人扶起來,反而躲得遠遠的。這些事例着實人心寒,但在古代不一樣。在北朝魏齊時,有位叫李士謙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任崇尚節儉,為人慷慨,常賙濟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許多人家都斷了糧食,李士謙就拿出一百萬石糧食給鄉里缺糧户。到了秋天又遇到了收成不好,莊稼歉收。借了糧的人都要求延期償還。李士謙説:“我借糧給你們是為了幫大家度荒,不是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糧就不用還了。”於是他請來一些欠糧的人吃飯,在吃飯的時候當着大家的面燒燬了全部借據。第二年糧食豐收了,許多人挑糧來還,李士謙堅決不收,還糧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謙樂善好施30年,於隋文帝開皇八年去世。他出殯時,他所在的趙州一帶有一萬多人為他送葬,哭聲驚天動地。

桑娜一家的生活那麼困難,還去幫助別人,而我們呢?有些人有很多的錢卻不為那些困難的人着想,漁夫和桑娜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漁夫和桑娜一樣,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家境貧困的孩子。

讀《窮人》有感13

窮人這個題目看起來感到有點殘忍似的,原來這是講述一個非常可憐的事情,這篇文章講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當她看到鄰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還有兩個熟睡的孩子時,就毫不猶豫地把他們抱回家。經過丈夫的同意,他們打算把這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課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話:"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桑娜寧可自己捱揍,也不願讓西蒙的兩個孩子餓死,充分地表現了她善良的心靈。漁夫説的一句話也使我感動:"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幾句話是那麼堅定,也表現了漁夫助人為樂的品質。雖然這些話都很樸素,但能體現他們的善良和偉大。

漁夫一家的生活那麼困難,還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呢?有些人有很多錢卻不為那些有困難的人着想,漁夫和桑娜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們善良的心感動着我。

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還是有許多失學兒童上不了學,我們應該像桑娜和漁夫一樣,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也能學到知識、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滿愛心,去幫助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讀《窮人》有感14

在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一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俄國勞動人民處於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中記敍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讀罷《窮人》,文中幾處情節讓我感受深刻。

其一:“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而我們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換掉幾套衣服、幾雙鞋。家裏吃飯的時候還挑挑揀揀,這也不吃,那也不吃。

其二:“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裏,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即使這樣窮苦的家庭,卻還是收養了這兩個小小的孩子,在我們這兒又有多少人能像他們這樣呢?甚至,連一個倒在地上的老太太都不敢扶一下。他們這樣高尚的品質,在我們現在又留下了多少這樣一些善良的人?

這樣窮困的家庭卻依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嚮往與追求。但我們現在的生活這麼好,卻還一直抱怨着這不好,那也不好,卻沒有想過當時的人們過着如此窮苦的生活。

生活可以貧窮,但精神一定要富有,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誠心誠意地去幫助別人,這樣即使貧困,生活也會快樂和諧。

讀《窮人》有感1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窮人》,文中的桑娜和丈夫的舉動讓我覺得很感動。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漁的丈夫回來的時候,去看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經死了,兩個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兒,她與丈夫商議要不要收養孩子,丈夫也是個善良的人,最後同意了。一對貧窮的夫妻,能擁有如此商量的心靈。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他們用行動告訴人們什麼是真、善、美。

我的朋友小剛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一次下雨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了一隻全身濕漉漉的小狗坐在家門口瑟瑟發抖,又沒有主人在身邊,於是小剛把小狗報進家裏,用吹風機把小狗身上的毛吹乾,還給它餵食。等雨停後,小剛拿了個紙箱,裏面放了一些乾草和食物,把小狗放進去,讓它在箱子裏等待主人。小剛的善良同樣讓我感動。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桑娜和丈夫的真、善、美。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做個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