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三顧茅廬讀後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56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顧茅廬讀後感15篇

三顧茅廬讀後感1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有許許多多精彩的小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桃園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顧茅廬》。

這個故事講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去請諸葛亮當軍師的經過。第一次,三人在深冬裏去邀請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只好掃興回去。第二次再拜訪,張飛提議讓武士去,不用親自去,但劉備拒絕了。去到諸葛亮家中,諸葛亮還是不在家。第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他被劉備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於是答應成為劉備的軍師。

劉備的堅持是我最敬佩的,即使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他也還是要堅持再去拜訪。而且劉備非常尊重諸葛亮,他不讓武士邀請,認為這樣沒有誠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心甘情願在茅廬門外等候。

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在生活中所沒有的'。我看到別的小朋友在騎自行車,我也想騎。於是我向爸爸媽媽求了好久,他們才同意給我買。但因為我才學了一會兒就放棄了,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不會騎自行車。

《三顧茅廬》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應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我以後做事絕對不能輕易放棄,要像劉備一樣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三顧茅廬讀後感2

相傳在春秋時期,劉備因上了曹操的當所以把“古城”給丟了,自己又是跑到了一座高山裏面。

……在之後的日子裏,劉備聽説在這座山裏有一位高人,所以,劉備先去找了自己的二弟和三弟,然後再去找那位高人。……劉備找到了關羽和張飛,就去找那位高人了,第一次去的`時候一位書童走出來説:你們幾位找誰呀?劉備説:我們幾位找你家先生。書童説:哦,找我家先生啊。劉備説:是啊,請問你家先生在不再家?書童説:不好意思,我家先生不在家,請三位改日再來吧。説完,書童關上了門,劉備説:這可怎麼辦呢?關羽説:大哥,要不我們改日再來。劉備説:好吧。説完轉身就走了。……,又過了幾天,劉備第二次去哪位高人家,…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那位高人家,還是那位書童出來了説:你們幾位還是找我家先生的麼?劉備説:是啊,請問你家先生在不在家?書童説:我家先生是在家可是今早又出去了,今天可能不會來了,還是請你們改天再來吧……又過了幾天劉備實在等不及了,他第三次去哪位高人家,…書童又走了出來説:這次我家先生在家,你們進來吧。…劉備好不容易等諸葛亮醒來……。從這個故事裏面我知道了,做什麼事情要把這件事情做到你想到的那種程度。

三顧茅廬讀後感3

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代表的羣雄割據、混戰,長達百年的歷史故事。《三顧茅廬》中,聽説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二人的.阻攔冒着大雪去的,還是沒見着;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

而且第二次還下着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4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是中國禮賢下士的代表範例,表現出劉備劉皇叔的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了,故事講的是劉備三次登門誠邀諸葛亮幫助自己成就帝業,三次拜訪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這份誠意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覺得遇得明主,所以甘願為劉備打天下。我們現在對待人才的誠意不也應該跟劉備一樣嗎?就像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企業單位招攬人才的決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還能幫你把愛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連帶一起解決。錢不是萬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動對方,瞭解對方家庭情況,順帶把對方後顧之憂都解決了,這不是現代版“三顧茅廬”表現出來的誠意嗎?真誠是打動對方心房的鑰匙,這體現出的不僅僅是尊重和重視,更多是人文關懷,解除後顧之憂的戰士才能在戰場更加投入。

劉備的成功與他對待人才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蜀國最終被滅,但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人跟人之間的真誠和尊重都是最重要的。

三顧茅廬讀後感5

我聽了王老師上了《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感受深刻。

它像膠水一樣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貪婪地讀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顧茅廬 ”的畫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 設法將徐庶 騙走。臨行前,徐庶 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 。於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 卧龍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備覺得惆悵不已。幾天後,劉備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 ,劉備無奈,只得怏怏 不樂離去。轉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現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説:“天下大亂 ,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通過“三顧茅廬 ”的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 的毅力深深感動。我想: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6

星期六,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顧茅廬》。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卧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着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卧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裏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有人説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裏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7

最近,閲讀了《三顧茅廬》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劉備聽説諸葛亮很有才華、學識,就去隆中請諸葛亮輔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請,他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三次再去,諸葛亮在家,終於相見。諸葛亮看劉備誠心求賢,就答應輔佐他成就大業。

在我眼裏,劉備是很謙虛大度,有毅力和恆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為此,不辭勞苦,“三顧茅廬”,最終求得了經世之才,為建立蜀國奠定了基礎。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級之前,我的字寫得非常難看。雖然看起來是整齊的,但寫的是歪的`,瘦長瘦長的,而且沒有筆鋒。直到四年級,跟書法老師練了一次,很好看,當時我都很驚訝,心想:這是我寫的字嗎?這時,我才下定決心,要好好練字。開始,是練字打卡,現在我每天練一首古詩,寫的字與以前比起來,感覺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通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認識到: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麼艱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最終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8

最近,我讀了一部名著《三國演義》,其中的一則故事《三顧茅廬》給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備那禮賢下士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你看,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着。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可是劉備還是堅定自己的想法。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誰。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兩人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階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裏睡着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諸葛亮分析了羣雄紛爭的.形式,益處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劉備把諸葛亮當作自己的老師,和他同榻睡覺,同坐吃飯……

我讀完後,劉備那禮賢下士的形象深深地印我的腦海,他的毫不氣餒的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國小生學習。不經風雨,怎見彩虹。無論幹什麼事,我們都不能氣餒,直到成功事情完成為止。

三顧茅廬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小説,使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許許多多的人看過這本著作,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三國演義》是在講述着劉備的故事。講述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到君王的故事,其中《三顧茅廬》是講述劉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當時任劉備軍師徐庶,因受曹操威脅無奈的'離開了劉備,臨走是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做劉備的軍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讀兵法。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劉備告別了徐庶,劉備同關羽,張飛二人,前往隆中請孔明出山輔佐他完成大業。可第一次孔明出山與朋友遊玩去了。過了些日子,有消息説孔明先生已經回到家中,當時風雪交加,劉備不顧關張二人的反對,來到了隆中,可是隻見到了諸葛勻(孔明之弟)。又過了些日子,他們來到隆中,可孔明在午休,劉備在外頭等了一個時辰才見到了孔明,孔明出山相助。他請來諸葛亮,孔明輔佐他擊退了曹軍,開創了“蜀漢”。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敬佩。他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為了達到目的他會想盡各種辦法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劉備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10

三顧茅廬讀後感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

前兩次,因為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於拜見到了這位卧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於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後,兩人關係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説:“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歎: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樑。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對象,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夥伴。

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後,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顧茅廬讀後感11

《三顧茅廬》這篇課文向我們敍述了在天寒地凍的冬天,劉備三次騎馬去卧龍岡,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

讀過這篇課文,讓我不由想起了一件發生在我家中的事情——幾年前,媽媽報考了全國執業藥師考試,在考前一個多月的時候,媽媽一下子就有了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勁頭。

在白天的時候,媽媽清晨5點鐘就起牀,在我和爸爸睡得沉沉的時候,她臉上架着一幅眼鏡,坐在電腦前,不斷地忙碌起來,有時她的眼睛盯着電腦,似乎在思考什麼;有時,她低下頭來在筆記本上記錄着什麼;有時,她仰起頭來,嘴裏不時地蠕動,似乎在背誦一些主要的內容……她一直就這樣忙碌着,直到時針和分針停留在7:50的那一刻,她才停下手中的忙碌,去上班……

晚上,眨眼功夫時間到了8:00,我已經上牀睡覺了,可媽媽還坐在電腦前,不停地往腦子裏輸入一批一批的'知識,媽媽在學習的時候,好像永遠也不知道疲倦似的……

現在想起來,覺得那時的媽媽和課文中的劉備還真有點相似。劉備可以説是求賢若渴,而對媽媽來説知識彷彿是一個口乾舌燥的人看見了一桶水一樣。

你們也能做到嗎?

三顧茅廬讀後感12

諸葛亮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名字,他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是劉備的得力軍事家。但在劉備邀請諸葛亮的.時候,就發生一件令我感動的事,那就是《三顧茅廬》。

三國戰亂時期,諸葛亮住在隆中,劉備十分敬仰諸葛亮。曾兩次到他家去拜訪,但恰好諸葛亮兩次都不在,當劉備第三次去諸葛亮家時,諸葛亮正好在午睡,劉備不急不躁,在諸葛亮家門口等了兩三個小時,直到諸葛亮醒了才去迎接。

第一次讀完這個故事,我就被劉備那種沉着冷靜的做事風格感動了。他沒有叫諸葛亮醒來,也沒有放棄請諸葛亮的決心。我想:“諸葛亮之所以選劉備做他的都督,就是因為劉備有遇事冷靜、求賢若渴和虛心接受的優秀品質。”

從這以後,諸葛亮和劉備各顯神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起抵抗侵略軍。

三顧茅廬讀後感13

三顧茅廬讀後感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三顧茅廬讀後感。前兩次,因為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終於拜見到了這位卧龍先生,在劉備的真誠邀請下,諸葛亮覺得劉備是真心誠意的,於是便隨他一起出山,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後,兩人關係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説:“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讀完《三顧茅廬》,我不禁掩卷長歎: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樑。有了真誠,朋友就會真誠對待你,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對象,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夥伴,讀後感《三顧茅廬讀後感》。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劉備不僅對諸葛亮的真誠讓我感動,他愛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難忘。諸葛亮出山後,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真誠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顧茅廬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第十章《劉皇叔三顧茅廬》。讀完之後感慨萬分,對劉備這個人物更是刮目相看。

劉備深信徐庶推薦的諸葛亮是個賢才,便想準備些禮物,和關羽、張飛一起前往隆中拜訪。三人來到了諸葛亮的`草廬前,説要拜見先生。小童説,先生不在。劉備無奈,只好回去。隆冬時節,天氣寒冷,劉備帶着關羽和張飛第二次來到茅廬。聽小童説諸葛亮先生已經回來了,便又去拜訪他。結果回來的並非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劉備只好留了一封書信給諸葛亮,便告辭了。第三次,終因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亮,請出了這位隱居山林的卧龍先生諸葛亮。

我認為,劉備身上還有一種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鍥而不捨、三顧茅廬、堅持不懈,他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我們都要向劉備一樣,堅持不懈,遇到困難決不氣餒,你將會離成功越來越近。《劉皇叔三顧茅廬》講的是一段歷史,説的是一個故事,它讓我深受啟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顧茅廬讀後感15

讀了《三顧茅廬》,在讚歎劉備思賢若渴精神的同時,我又不免為諸葛亮擔心。值得慶幸的是,劉備第三次來拜訪了,如果,劉備不來,那諸葛亮這個人才不就埋沒了嗎?

諸葛亮是幸運的,他終於等到了劉備,使他的才華得以發揮,成為一代名人,沒有被埋沒在草廬中。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劉備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諸葛亮這樣幸運呢?假如劉備真沒有來,諸葛亮又會怎麼辦?恐怕只能過平凡的一生。如此看來,這種等待是多麼渺茫,有時多麼危險啊!這種等待的做法是不對的。

今天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習慣不説,即使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又不敢脱穎而出,結果都是使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應有的`發揮,而社會則失去了一些人才。記得我們五年級學過一篇文章,叫《毛遂自薦》,如果毛遂不自薦,那他的才能幾時才能被大家認同呢?我們不能等待。

當時,昏窘當道,諸葛亮在等聖賢之窘,這種等待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則不同了,今天我們生長在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在一個用人之秋,為什麼還要等待呢?讓我們主動出擊,去展現自己的才能,讓我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