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3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通用6篇)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

朗讀者”這三個字並不是第一次帶着書名號出現。2009年,電影《朗讀者》(《The Reader》)斬獲一座奧斯卡獎盃,獲四項提名。女主角飾演者凱特温斯萊特飾演的黨衞隊成員文盲漢娜在陽光少年的朗讀中,獲得尊嚴和靈魂的救贖。董卿版的《朗讀者》想要達成什麼目的很難説,因為沒有人能左右觀眾的解讀。對其定義,有説是文化綜藝節目,也有説是文化情感類節目。無論如何,值得一提的是,《朗讀者》並非簡單的找嘉賓來讀經典著作,其所選取的每段文字都是嘉賓一段人生經歷的投射。這也是《朗讀者》的核心策劃所在。

另一點需要提及的是,“看書”和“讀書”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很多人並未意識到。古人看書都是要讀出來,包括詩經等作品甚至是和着吟詠的節奏而成的。所以中國的學生學習時也被要求大聲朗讀,“朗朗讀書聲,聲聲入耳”成為對校園最經典的意境刻畫。《朗讀者》顯然想要凸顯這一點,看進眼裏和讀出聲來顯然是不一樣的,只有讀出來才知道“藍瘦,香菇”與“何事秋風悲畫扇”的表達效果差得有多遠,在網絡語言氾濫的當下,這也可以被看成是對中文之美的喚醒。

2月18日,《朗讀者》第一期播出,主題是“遇見”,董卿念出了堪稱年度最美的開篇詞,但站在宏大“書架”前的董卿難掩緊張,無意間加快的語調、不夠放鬆的表情,都顯示她在發佈會上提及的“忐忑”。這並不意外,嚴格意義上講,《中國詩詞大會》只是她的一項主持任務,而《朗讀者》卻是她的事業。而對於在週末黃金時段播放非真人秀和非娛樂綜藝節目的後果,並非沒有前車之鑑,所以此前央視都很自覺地讓出了這個時段的收視率。在各衞視當家綜藝節目集中搶觀眾的週末黃金時段,在央視一套和三套分時播放的《朗讀者》是否會重蹈央視其他週末雞肋節目的覆轍?這顯然是讓董卿忐忑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依然是一碗心靈雞湯,有着“感動中國”和訪談類節目等多個節目形式的痕跡。但董卿在《朗讀者》發佈會上一再提到一個概念素人嘉賓,“素人”也即普通人、非名人,前兩期的嘉賓中,有多位素人。在董卿看來,“明星畢竟還是有距離感,但素人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些素人都有着特殊的經歷,這使得他們的朗讀更讓人動容。因為這些文字因為其人生的投射而充滿感染力。當然名人的感召力是不容忽視的,包括在兒子婚禮上發言的柳傳志、與父親互動的鄭淵潔,紛紛站在舞台,讀出半百人生的感悟。

當名流與素人的“雞湯”勾兑,沒有人能拒絕這一道文化大餐。藉助央視大氣場的舞台設計和精良製作,董卿成功的像給高湯撇沫一樣撇掉了觀眾最擔心的矯情和煽情,剋制與精煉,成為這一節目另一個特色。據稱,《朗讀者》首播後,豆瓣評分高達9.2,許淵衝先生的書上了噹噹熱搜、學者發文稱其為央視文化綜藝的突破。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2

春節期間是《中國詩詞大會》正火的時候,180才女武亦姝頻上熱搜,董卿也憑藉其深厚的文學素養和主持功底大火。

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片段,有一位選手上台對董卿生髮出一句真心的讚揚:“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近董卿親手擔任製作人的《朗讀者》上線,豆瓣評分9.2高分,對比國內清一色爛大街的娛樂綜藝真的是誠意之作,董卿當然再次大火。

不管在《中國詩詞大會》抑或《朗讀者》,董卿的着裝大都是一身幹練的西裝,優雅端莊如其人。

董卿,腹有詩書沒錯,優雅幹練也是,董卿本就出生於書香門第,父母均為復旦大學高材生,從小博看羣書造就其深厚的文學功底,更是華師大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在節目上名句名言信手捏來,自然離不開廣泛的.閲讀,主持颱風穩定,銜接自然,和努力也分不開。

當我們關注董卿的時候也忍不住深究《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熱議,當然,這和主持人董卿有關係,換成另一個能力不行的人當然會飽受詬病,但最大的驚喜還是來自與節目本身。

各種花式登場有退場的娛樂綜藝節目擠佔各大衞視,央視人文節目的出現無疑是一股清流。

“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場精彩的飛花令讓人止不住緊張的同時,更最大程度的撩撥起了人們曾被娛樂喧囂蒙蓋的那詩意的一角。

“月”主題的時候,武亦姝不小心重複了前一句,讓人忍不住捏一把汗的時候卻頗有大將之風的淡定吟誦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一連四“月”的詩,震動心絃。

海德格爾説:人要詩意的棲居。

我想不管人類社會如何變遷,都不會忘記古詩詞帶給我們的感動。

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人,不分年齡不分行業,而正是不分年齡,不分行業的熱愛,才能讓古代詩詞得以傳承。

《朗讀者》裏當96歲的許淵衝老先生紅着眼眶讀出那句“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忍不住哽咽無聲流淚。

還有張梓琳讀劉瑜的《願你滿滿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傾注了一個母親對女兒全部的愛。

文字一直有種展現生命的力量,而我們能被這種力量感動,總因為我們內心總要有一部分角落要用來被詩詞文字來填補的,人文並沒有缺失,我們正在努力找回。董卿無疑深知人文的力量。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3

首期節目的主題是“遇見”,董卿是這樣闡釋這個選題的:“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

什麼是生活中的遇見呢?

遇見某個人,你的命運會因他改變。

年少時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殘疾少年,從小在同學們不理解和排擠的眼光中長大。後來,他遇到了一位醫生,不僅獲得了站立的權利,命運也從此發生了轉變。

時過境遷,濮存昕仍然銘記着醫生的恩情:“我的一生中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但是這位醫生永遠是第一個真正幫助我改變命運的人。”

誰是第一個改變你命運的人呢?是年少時循循善誘的老師,還是危險時仗義出手的陌生人?

遇見父母或子女,則是一種命中註定的緣分。

聯想總裁柳傳志在報考飛行員失敗後非常難過,他的父親曾這樣鼓勵他:“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都是我的好孩子。”

光陰荏苒,柳傳志在兒子的婚禮上再次講出了這句話,這是真正的血脈傳承,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大的期許。

那媽媽對女兒呢?首位華人世界小姐張梓琳在2016年遇見了自己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她坦言抱着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內心軟軟的”。也許女人都是這樣,一旦當了母親,內心最柔軟和最堅強的部分便都給了子女,從此有了牽掛,也有了盔甲。

她們對子女的愛,正如張梓琳朗誦的《願你慢慢長大》一文中所寫的,“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龍應台在《目送》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如今,你正在被父母怎樣目送着?而未來,又會目送着誰呢?

遇見對的職業,就是一種永不泯滅的熱情。

已經96歲的許淵衝老人是亞洲第一位獲得世界翻譯大獎的中英法翻譯家,雖然他已兩鬢斑白,卻依舊思路清晰,感情充沛。

1931年許淵衝先生翻譯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初衷是為了給心儀的女生表達心意。這首詩是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後觸景生情寫下的《別丟掉》,如今八十多年過去了,老人提起這首詩仍然感慨萬千,情到深處不能自己:

滿頭白髮的許淵衝老先生,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有點可惜的是,這封譯好的詩並沒有成就老先生和那個女生的姻緣。不過許淵衝先生並不遺憾:“50年後她給我回信了,那個時候我已經結婚了,她也結婚了。有時候失敗有失敗的美,這個事情我沒有成功,但是我回想當年還是很美的。所以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在於創造美,發現美。”

老爺子最大的樂趣源是文學和翻譯,如今他每天凌晨3、4點還在工作,比年輕人還要幹勁兒十足。他説,“如果我活到一百歲,就要把莎士比亞翻完”;他還説,每天要過好每一天:

更令人感動的是,在節目最後,許老曾教過的學生們用中、英、法三種語言朗誦了他曾經翻譯的著作。許多年前,許淵衝遇見了文學,也遇見了畢生的追求;幾年之後,許淵衝遇見了自己的學生,從而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翻譯家、文學家。

我們都説身體和靈魂至少要有一個在路上,許老就親自驗證了活着的意義:人生不在於用腳步丈量萬水千山,而是用內心真正體會世間百態。

董卿本人是這樣評價《朗誦者》的:“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沉甸甸的生活,但總有一些會讓我們心有慼慼焉,給予我們啟發,也讓我們在無形中獲得力量。朗誦和閲讀其實都是一種力量,可以是為了感恩生命中美好的遇見,也可以是為了傾訴愛;可以是為了表達心中的嚮往,也可以是為了傳承新的希望。

所以我們才會説:總有一段文字,會影響一個人的生命;也總有一個人,會在你的生命中留下難以忘卻的痕跡。

生而為人,總有不同,但有一件事情是相通的,那就是感情。這些或感動或恩愛或幸福的人和事讓我們覺得:未來也許荊棘遍佈,但仍可咬牙上前。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4

對製片新手董卿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尋找贊助商,這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顏面”,在向企業“金主們”推銷節目的同時還要討價還價。據悉,在董卿苦尋贊助方不得的時候,機緣巧合在某活動上“遇見”北汽集團的高層,《朗讀者》的定位讓北汽集團如獲珍寶。作為本土汽車集團中後來居上的梯隊代表,北汽比其他幾大汽車集團更急於提升品牌影響力。因此,雖然為了保證節目獨立性,董卿在商業露出上要求苛刻,但獨家贊助的北汽集團顯然認為,只要北汽集團的LOGO能與《朗讀者》這樣高大上的節目合體出現,就已經達到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最大目的。一拍既合、皆大歡喜,用白巖鬆的話説,《朗讀者》幾度山窮水盡,但最終都能柳暗花明。

事實上,文化節目並不是初次進入觀眾視野,《漢字書寫大會》讓參賽的中學生火了,缺點火候的《中國成語大會》同樣有自己的擁躉。加上詩詞大會,三個“大會類”的節目為《朗讀者》的面世做了足夠的鋪墊。這種影響甚至已經延續至現實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詩詞大會第二名彭敏,一個曾經過着悽悽慘慘不得志日子的北漂一夜間變成被追崇的“才子”。儘管在他看來,再多的詩也買不起一平米的房,但滿腹詩書帶來的社會肯定至少讓他感覺好多了。

一個電視文化欄目的小陽春就在眼前,但董卿説,“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説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傳統文化內容本身處於傳播弱勢,因此,節目形式很重要、嘉賓選取很重要、時間點很重要,各種主客觀因素都要恰到好處,這並不容易。《朗讀者》一大革新之處是,將效仿時下綜藝節目的製作方式,以“季”為單位播出,一季12集,每集6位嘉賓。能否出現排隊等着上節目的現象,將是決定朗讀者是否成功的指標之一,明星效應當然也必不可少。目前來看,至少賣力義務主持發佈會的白巖鬆,對於自己已經排上隊表示很高興。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5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肯定已經被董卿的詩詞功底所折服,她不僅反應快,而且對於嘉賓的點評也能隨口拈來詩詞應答。“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得到了網友們如此點贊。董卿的父親曾經在報社工作,受父親影響,她從小沉浸在詩詞的海洋。記者昨日從節目宣傳方瞭解到,從去年3月開始,董卿就開始醖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的節目,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策劃和團隊構建後,終於推出了《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

董卿表示:“《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節目形態,她則表示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了,她需要做一些改變。但是為了這檔節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紹為了剪片經常熬到凌晨四點才離開機房。

説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為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眾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為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6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説:“《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説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態度的,具有的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閲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温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