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讀《戰爭與和平》有感2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6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戰爭與和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戰爭與和平》有感2篇

讀《戰爭與和平》有感1

讀了《戰爭與和平》我感歎萬分。這些故事都令人深思。

這是一篇長篇小説,反映了從1805年到1820年間發生的重大事件。通過對四大家庭和各種人物的描寫,展現了俄國當時的狀況和社會風貌。在這本書中,人物非常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這裏的戰爭是指1805年到1812年間俄羅斯與法蘭西之間斷斷續續的戰爭,直到徹底擊退拿破崙。和平是指這段時間裏俄國社會的生活,從貴族的舞會、出獵,到士兵戰鬥生活和農民的日常生活。

戰爭是個令人恐懼的詞。人類現在的和平都是靠戰爭換來的,所以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從書中我我感受到了俄國人的衞國精神,人民都願意參軍作出自己的貢獻,是俄國人的智慧在戰爭中才能以少勝多。生活在這個時代,看那個硝煙瀰漫的戰爭時代,看戰爭的殘酷與可怕,看人類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讓人驚心動魄。戰爭的來源是野心和利益,所以收起貪婪的心,珍惜現在美好的日子。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現在的`我是幸福快樂的,沒有硝煙,沒有火藥。看完這本書,我習慣性地看向窗外,腦子裏還閃現着生動的故事情節,我感受到了赤裸裸地刻畫出來的貴族的貪婪和智慧。在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中,都經歷了一場戰爭與和平的洗禮。

讀了這本書,其中在炸燬橋那一段令我感觸最深:

一個將軍問一個士兵:"橋炸燬了嗎?"

士兵回答:"炸燬了。"

將軍又問士兵:"代價多少?"

"不值一提,只不過兩傷一亡",士兵輕描淡寫地説道。

以前,我覺得戰爭其實不算壞,因為戰爭可以搶其他國家的土地,還可以增加威名。可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因為當土地上空飄着硝煙時,就意味着有人會背進離鄉,有人會食不果腹,有人將隨時會犧牲。這一切都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和平,多麼可貴,是多麼神聖的一個詞。

爭當新時代好隊員,我願當一名好隊員,戴上紅領巾和大家一起珍惜和平,守護和平,遠離戰爭。要熱愛祖國,理想遠大,勤奮學習,追求上進,品德優良,團結友愛,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祖國的繁榮昌盛不是靠戰爭,而是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讀《戰爭與和平》有感2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這個小孩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裏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裏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

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裏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裏探出頭來,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説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有人説,托爾斯泰那種僧侶式的不抵抗主義使得他像個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説,托爾斯泰屬於農民階級,他所提倡的農民宗法制觀點帶有很大侷限性。對此,我要説,我們這個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因為人類太好勝了,他們不但要超過自己的同胞,還想進一步征服那生養自己的大自然。

很明顯,人類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們將為自己的好勝付出代價,酸雨、臭氧層空洞、大氣變暖,這一系列的事實難道不正説明了這一點嗎?至於所謂的農民階級侷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階級來劃分托爾斯泰這樣一個偉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頂。

不管怎麼説,托爾斯泰都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這麼一個偉人面前指手畫腳。儘管他不抵抗,偏向農民,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個性,像很多其他人的個性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認為,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個性,托爾斯泰才成其為托爾斯泰,否則他只是一介庸夫罷了。

《戰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説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他説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麼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