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6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流浪的地球,最後的希望

中國科幻史在這個寒假檔終於迎來了崛起。吳京投資6000萬的鉅作《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説《流浪地球》,票房已破43億,儘管它還刻着好萊塢的影子……

影片中一幕幕閃現在眼前。2050年,太陽即將爆炸,整個太陽系已經危在旦夕,於是為了幫人類找到新家園,人類在地球上安裝了一萬多個行星推動機,推向4。2光年外的三體人故鄉,此計劃為“流浪地球”計劃,需經過2500年的時間,到達新的行星軌道,但地球切入水星軌道時,即將與水星相撞,地球陷入危機,然後有一對兄妹和他們的父親,甚至是所有現存的地球人,心存僅有的一絲希望,共同努力拯救了地球,但最終他們的父親為了地球而捐軀,在宇宙中,化成了一顆星星。

至今,我的腦海中浮現着吳京最後的話:“3、2、1!”在劉啟抬起頭的那一刻,我淚崩了。整部電影圍繞着一個話題:希望。沒錯,我們只差一根火柴,地球就能再站起來!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看完後,我真的是心潮澎湃。這也許是中國科幻電影上真正的第一部大片,雖然在細微之中,還是能看到好萊塢的影子和好萊塢的世界觀,但中國電影已經在崛起了,已經給了中國人更多的希望和期待。希望是什麼,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這句話在電影裏出現兩次,由課堂到全世界,心存希望,這也許是人類最後的希望。

其實這部劇有很多彩蛋:“剛子沒了”,這部電影裏的剛子去救劉啟爺爺的時候,犧牲了!而在2014年天津大爆炸時,犧牲的那位消防員正好也叫“剛子”,在最後眾人推針時,前來幫助的隊員,正好是汶川大地震時前來救援的國家順序。而這些前仆後繼的人兒,不正是地求生存下去的點點希望之光?

其實希望,就是那麼寶貴。在生活中,你也要擁有希望!有人分數考差,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也就一再考差,沒有任何機會再提高了;有人大學聯考落榜,對就業就充滿了失望,不想再去學習,也就一直被生活玩弄;有人被欺騙,錢被捲走,只剩下絕望,他覺得自己活着沒有意義,第二天就輕生了……但有人雖然成績弱一些,眼中卻充滿了希望,從而東山再起!有人雖然大學聯考失利,卻選擇重讀,終考上重點大學!有人雖被生活欺騙,卻從零開始,開啟別樣人生!

不要問我上那些人為什麼會那樣,因為他們有的內心無比失望,有的又燃起希望。事實是,只有你心中懷着希望,那樣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拯救自己,才能讓自己再次站起來!看完這部電影,我是渾身發抖地站起來,中國電影已經開始崛起了,這就是中國電影的希望,相信幾年後,好萊塢的影子將會離開中國電影!

你知道為什麼人往往在最後成功嗎?因為他們始終懷着希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2

作為中國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自有它的亮點與價值。不論是精心設計的情節,華麗的特效,還是那磅礴、令人震撼的場面,這些都是它火爆全國的重要原因。然而,引起我深刻反省的還是莫斯的一句經典台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在本片中,當得知地球將於不久撞擊木星後,聯合政府很理智地選擇了放棄地球,執行“火種”計劃。但是,地球上的人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他們只要看到一絲生的希望,就會傾盡全力拯救地球,哪怕自己的苟延殘喘僅僅是徒勞的。全球救援隊盡力修復發動機,發現只是杯水車薪後,又有人想出了點燃木星推離地球的想法,最終離成功仍差一步,近在咫尺卻顯得遙不可及。最後時刻,主角劉培強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大膽地選擇了電腦認為成功機率為零的計劃,將空間站撞向木星,引發爆炸,使地球暫時化險為夷。

劉培強選擇了更大的希望,而電腦始終立足現實,他們之間的鬥爭,不僅僅是人機之間的較量,更是感情與理智的抗衡。選擇前者,種子沒了,但地球可能得以存活;選擇後者,地球沒了,留下的只有種子。正因為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面對災難,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失去的了,只有希望才是唯一的追求。因而他們才會下更大的賭注,來渴求更大的希望,讓地球活下來。而人工智能即使再發達,也不會具備人類特有的豐富情感,只有冰冷的直覺。它們從不考慮人類情感,而只會依據事實,理智地做出選擇。

人類是道德的,卻生存在零道德的宇宙空間中,這也許是人類在漫長而闊遠的時空中存在的最終意義。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他們都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這便是他們生生不息、不斷進步的最強動力。

中華文化雖然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中華民族雖飽受苦難卻能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從未在艱難險阻面前退縮過、屈服過,總是百折不撓,知難而進。更重要的是,他們矢志不渝,從未失去過自己崇高的理想與希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人類的感情,終究可以戰勝理智,使我們永遠懷有希望,以自信、樂觀的心態面對自我與世界。

身為中學生的我們,也應當有一顆拼搏進取、奮發有為的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青春與熱血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使我們的人生之旅更充實。

《流浪地球》觀後感3

在大年初六的那一天,我和爸爸以及妹妹我們三個人走進了電影院,看了一個大年七年級剛上映的一部國產科幻片,名叫《流浪地球》。

其實在剛開始決定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並不是因為它的劇情有多吸引人,而是隻是單純的想要看3D的電影,但是3D的就只有這部和《瘋狂的外星人》這兩部。然後為了視覺上的享受,所以就選擇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剛開始是一個名叫劉培強的地球領航員,因為地球的危機,而不得不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而對自己即將要離開兒子和父親而去國際空間站的敍述。為了父親和兒子能夠更好地活下去,他把他們安排在了地下城。然後17年過去,他的兒子劉啟長大了,但是不甘於一直在地下城生活而帶自己的妹妹韓朵朵隱藏自己的身份逃了出來。並用從姥爺那兒偷出來的車鑰匙,開着車帶着妹妹一起上路。後來被後來被查到之後關了起來,但是在姥爺來救她的時候,突然,牆面開始晃動,地面也不斷的抖動,這使他們明白了,是地震來了,所以他們拼命的往外逃生,並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還救了隔壁牢房的一個名叫Tim的外國小夥,他們結伴而行後然後開上車,飛快的往外奔跑,但他們趕往下一個安全站的時候,忽然被一支CN171-11的部隊因執行任務而徵用他們的車輛,他要用他們的車運送火石到下一個安全的地方-杭州站,因為只有火石才能讓停止的行星發動機重新運作。所以他們一路上都在艱難的運送火石,以至於連劉啟的姥爺也送了命。最後,他們一心想要運送的火石還是沒能保住,他們的希望也破滅了。當他們所有人都暗淡的時候,劉啟忽然又想了一個辦法,他想起以前爸爸曾對自己説過的話,説木星上全是氫氣就像是一個氣球,如果達到足夠的數量就會爆炸。既然地球現在正向木星撞去,他們就可以改造一個點火裝置,用它來引爆木星,然後再用爆炸的衝擊力來推開地球使它離開太陽系的運行軌道。有的人負責裝載火石還有的人負責改造點火裝置,每個人都在拼儘自己的全力,只是希望能保住人類生存的家園—地球。最後雖然很不容易,但是他們終於成功了。這也多虧劉啟爸爸的犧牲,雖然劉啟之前想的這個辦法很好,但是他們的點火裝置在沒有到達木生之前就已經達到了最大限度。於是身在國際空間站的劉啟爸爸,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或是地球上生存的其他人,駕駛着國際空間站以及帶着20噸的燃料向着木星直直撞去。總算劉啟爸爸的犧牲沒有白費,木星的爆炸足以把地球推向遠方。這時,地球就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知道,我們整天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對我們有多麼重要。於是我希望呼籲廣大人民羣眾一定要保護環境,不要讓我們的地球母親在受到傷害了。

《流浪地球》觀後感4

大年七年級上映,配合微博、微信、豆瓣...多平台宣傳的一部國產科幻片,憑藉科幻題材+逼真的特效+演技派人員配置+真實還原小説場景收穫一波好評。作為一個並沒有看過《流浪地球》原著的觀影者,從各個渠道獲悉到這部影片的“拔尖”之後,忍不住想去趕一波熱潮,一睹究竟。

對於劇情,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環境極度惡劣,人類面臨生存浩劫,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了上萬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在推離過程中,受木星引力,地球即將撞上木星,在聯合國決定放棄地球,將希望寄託於載有地球人胚胎、動植物基因的飛行器去別的星球重建地球文明。地球上,以劉啟為首的一羣人試圖通過引爆木星將地球與木星的距離拉遠,但計劃失敗。宇航員劉培強為了兒子劉啟和所有地球人,駕駛飛行器撞擊木星,地球受木星爆炸衝擊波影響被推遠,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我是晚上看的,12點散場,人少,很安靜,好像很快就能進入劇情。短暫的廣告之後,出現了影片開場温馨的一幕(吳孟達的配音有點讓人齣戲),引出故事線,隨後大批近景特效襲來,不得不説,繼鬼吹燈系列電影之後,確實沒見過這麼講究的特效了。

演員演技也算抗打,並沒有出現讓我可以吐槽的演技糟點,相較隔壁廳的賀歲喜劇蒲松齡,無過就是有功了。劉慈欣的原著指導,並不太難懂的科學名詞高頻出現,對於我這樣的科學盲也不會覺得很吃力(雖然出來就忘得差不多了)。記得去年在劇院看的《三體》,也是相當震撼,情景式舞台劇,3D立體環繞音,主角配合全場互動,可以説非常富有穿透力。

至於電影劇情,個人感覺真的有點尬,經不起推敲。

1.主角恨父親。劉啟的父親作為一名宇航員,太空執行任務17年,因此劉啟表現出與劉培強之間的生疏、憎惡、衝突。但是全片都可以得知,劉培強可以隨時聯繫姥爺,而劉啟和姥爺、妹妹相依長大,難道電話不能溝通解決嗎?

2.韓朵朵求救。聯合國給韓朵朵一次全球廣播求助的權限,結果壓根就是沒講重點,盡是在講自己的成長、感受,最後,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大波人,趕來協助他們。

3.神一般的李一一。我尊重每一位科學家,但是如此神通廣大,豔壓全球頂尖科研人員,還有點幽默的科學家真是跌破了我的眼界。還記得網劇《老九門》裏有一段,二月紅髮現鹽能將恐怖的絲網化成水,然後,掏出了一包鹽的神橋段嗎...

最後,對於本片,撇開電影劇情來説是不錯的,確實可以説是中國科幻題材的巔峯之作,但是對我們這一行觀影者而言,算不上驚豔,希望國產電影會越來越棒。

《流浪地球》觀後感5

春節的時候為了特地去看了這部片子,出來以後就一個感受:這部片子就是即使世界已經有了好萊塢,但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電影、電影工業的原因。

關於選材,Get中國問導演為什麼選擇《流浪地球》?郭帆導演説大劉的書我每部都看過。當時有三部大劉的小説《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可以選擇拍成科幻,當時我的第一直覺就是如果三部選一部就一定是《流浪地球》,後來仔細的想了下也只能是《流浪地球》。因為這個故事是可以被裝入近未來的,而且我覺得《流浪地球》有一個很酷的形式感,雖然我當時也説不清為什麼它很酷,我只是覺得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真的很酷,但覺得它酷的原因我不知道。那個原因是我後來去了美國才意識到。原來這個東西在美國人看來不光是酷,而且是很奇特的,原來它是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內核,就是我們對土地、對家園的深厚情感,才會導致我們連逃離的時候都要帶着家。所謂的家並不是説物理上我們呈現的地球,是一堆石頭,房子的六面牆壁這樣的物理空間。這個房子當你買的時候代表了你的家庭,老婆,孩子甚至還有你丈母孃看你的眼神。這是我們中國人對家的理解,它絕對不是一個物理空間。當我們把地球推離的那一刻,我們推離的絕不是一個物理的一塊石頭,它推離的是我們的家,我們所有的情感載體。這個東西不是西方的,是特別中國的。原來它酷的來源是我們文化給我們的,在外國人的眼中是特別奇特的。我突然意識到什麼是中國科幻,中國科幻的內核應該就是這個東西,至少在這個影片中是它。

《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工業的成年禮。為中國科幻電影照亮了道路。這是一部致敬、借鑑各路好萊塢大片,但是內核非常反好萊塢的片子。真實觀影之後確實也有同樣感想,這部片子屢次打破了我往常看好萊塢災難片科幻片得到的認知。這就是我開頭所説的,為什麼有了好萊塢,我們依然要有自己的電影,自己的電影工業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不應該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輿論陣地,我們應該去爭取。就好像這部片,傳統好萊塢科幻片災難片,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強調的是英雄史觀,強調的是沒有主角團隊就沒有人類和地球的明天。

但我們其實從來不這麼説,很早就有偉人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不是由一個個英雄推動的,而是由人民推動的,英雄史觀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少了某個主角,人類就會滅亡?不會,少了主角,還會有另一撥主角成為主角,繼續着推動歷史或者拯救人類的進程。而主角之所以作為主角,很可能僅僅是他是一個親歷者、見證者。

《流浪地球》觀後感6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一個叫《流量地球》的電影,太陽快要爆炸了,人類用了一萬個推行器把地球推到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地球因為遠離太陽氣温達到零下八十多度,人類建造地下城工人們居住。當地球經過木星的時候,因為木星引力太大,把地球往木星方向吸引使地球脱離軌道。人們知道木星是由氫氣組成的,木星又吸收了地球的氧氣,只要有一點火苗,木星就會爆炸,最後通過大家的努力,地球安全了,人類成功了。這個電影告訴我要愛護地球,還要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改變世界。

如果地球迎來了毀滅,人還能堅持最初的那份真善美嗎?

一次毫無計劃的出逃,兩個年少無知的孩子,三代人無法訴説的苦楚。卻扣人心絃,處處打動人心。

聯合國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延續,竟計劃先淹死地球一半的人;運輸小隊竟把火石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親密無間的隊友在危險來臨的那一剎那,竟不管隊友的死活,一樁樁,一件件,都引人深思,難道人們不是平等的嗎?難道有時候,生命真的不再那麼寶貴?每每思索到這裏,我心頭一涼,陷入無限的痛苦之中。

混蛋!老東西!一聲聲的謾罵,無不體現着孩子對父母愛的不理解,但所謂的混蛋卻為了他犧牲了自己,所謂的老東西聽説他有難,不顧自己的安危,上來救他。每每想到這裏,又心頭一暖,讓我有勇氣去堅信,人間的真善美還是存在的!

在《流浪地球》電影出來前,其實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我也不是科幻迷,但當我瞭解了其中的故事後,卻有了強烈觀看它的慾望。

在《流浪地球》上映時,我可以説是見證了大型的雙標現場,網上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把《流浪地球》的不合理科技細節一個個的噴,然而對於那些外國科幻片的不合理細節卻視而不見,有人問起,也含糊過去,還有很多人,一看見吳京就給電影打低分,説什麼又是中國人的自吹自擂,我估計這些都是外國的間諜吧,中國也不需要這種垃圾。

其實《流浪地球》可以説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它的思想內核都是緊緊貼閤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這是我去電影院看過的最貴的一場電影,因為我買的是最貴的票,表達一下自己的支持,在看的時候,心裏總是會有一些感動,像是那段新年音樂,人們對於家的牽掛,親情的羈絆,這是一種不同於外國科幻所傳達的無形理念。

看了《流浪地球》,我很滿意,當然,也希望中國科幻電影能有更好的成績。

《流浪地球》觀後感7

未來的某一天,太陽進入衰竭期,向紅巨星演變,體積不斷膨脹,預計百年內就會吞沒地球,人類為求生存,終於團結一致,開啟末日求生之路。

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在天災面前亦是如此。還記得那位犧牲自己,點燃人類生存之火的宇航員劉培強嗎?還記得那位為兒女在困頓難行之中仍能迎難而上,在惡劣的環境下給予劉啟與韓朵朵家的温暖的姥爺——韓子昂嗎?還記得那位雖叛逆但識全局,護妹妹,保大家的“不良”青年劉啟嗎?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脊樑,成為一座座歷史不朽的豐碑,必將激勵更多人奮發向前。

吳京飾演的宇航員劉培強,在得知莫斯(智能機器人,接受聯合政府指令)因地球錯過了最後的逃離時間,被木星引力吸引即將相撞,竟想拋棄地球上的人類,實施“火種計劃”後,毅然衝向駕駛室,用伏特加點燃駕駛室,完成最後的五千公里路程。看到劉培強破門而入的那一瞬間,我不禁熱淚盈眶。他明明可以不管地球上人們的死活,他明明可以在宇航空間站裏活下去,成為火種計劃的執行者之一。可他偏不,為了地球上更多人們的生存,犧牲了自己,成為木星上最亮的的啟明星,對視着兒子劉啟,為他指明瞭前進方向。

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更是喚醒了無數人對爺爺的思念。他已是耄耋之年,仍然身子骨硬朗,愛着劉啟與撿來的孫女韓朵朵,但潤物細無聲,他無聲的愛起初不被年輕氣盛的劉啟理解。起初韓子昂一直在只想保住兩個孩子的小我格局、最終升格到拯救全人類的大我境界。他是曾經生活在地球表面的老一輩代表,回憶着老伴鹹的不能再鹹的葱花面,緬懷着過去沒有人關注太陽,只關心錢的的歷史。他的死,是捨生取義,捨己為人的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他的死,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節的淋漓展現。審視我們自己,一遇到困難便挑肥揀瘦,拈輕怕重,不肯行動;一遇到事故便抱着只關注自己利益,他人死活與我無關的漠視態度。韓子昂的死,給了自私自利的人們一記當頭棒喝。

“不良青年”劉啟,雖在初入地下城時對爸爸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謾罵父親“就是因為你害死了我媽”。經歷了太多挫折磨難,從幼稚到成熟,從叛逆到理解了父親與爺爺的苦衷,他最終蜕變為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同時他也告訴了我們,別在失去親人的時候,才理解到他們的愛。我們要多多理解與包容父母,他們也有他們不能倒出來的苦水。

電影開篇便提到太陽已經“死了”,可最終在全人類的努力下地球活了。天災壓不斷人類的脊樑,因為它不能壓破人類永不服輸,決不放棄的內心。總有一類人,願做無怨無悔的逆行者,挽狂瀾於既倒,撐大廈於斷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他們手拉手,心連心,同心同德,邁步向前。

《流浪地球》觀後感8

20xx年春節,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異軍突起,口碑炸裂。坦白説,這種類型的電影不是我的愛,奈何家裏大小兩位男士都喜歡,我就陪着去看了。

《流浪地球》中,太陽急速衰老,整個太陽系將在300年後毀滅,面對這空前的災難,人們決定把地球整體遷移到最近的恆星系半人馬星系中,這個計劃被命名為“流浪地球”,預計需要花費2500年,跨越100代人。

何其嚴酷!

何其艱辛!!

何其宏大!!!

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説是比較薄弱的,科學方面的設定也頗多漏洞。然而作為國產科幻大片,對我來説,最難得就是它所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給《流浪地球》打上了深深地中華烙印。中西方文化區別早在神話傳説中就初現端倪。古代希伯來人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聖經》記載:“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説:‘要有光’,就有了光……”而中國神話認為太古時期,地球像雞蛋一樣漂浮在太空中,盤古花了一萬八千年間不斷地揮舞着他的巨斧,最終把雞蛋被劈成兩半,分為天地。有趣的是,老祖宗似乎一開始就知道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太空中漂浮的巨星,這樣的認知雖然只是出於想像,但也算得上洞見先機了。除了創世之外,關於洪水的傳説也有顯著不同。中國傳説大洪水導致世界成了海洋,殘存的民眾困守在高山上。鯀、大禹等人臨危受命,通過不斷地嘗試,最終解決了洪水問題。而在《聖經》中,洪水成了上帝懲罰人類的手段,只有諾亞在上帝的指示下造出了諾亞方舟,從而躲過一劫。

“我們還有孩子,孩子也還會有孩子”的台詞讓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面對太行王屋二山的阻礙,愚公沒有選擇搬家,而是決心移山併發出“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豪言壯語,他的決心和意志迫使天帝不得不妥協。而《流浪地球》的精神同愚公移山一脈相承,面對太陽系即將毀滅的危機,人們沒有被動等待救世主的降臨,也不是少量精英的悲壯逃離,而是全體人類共同努力,帶着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對比《星際穿越》等科幻片,《流浪地球》更看重家園,即使走,也要帶着地球一起走。因為地球上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民,沒了人,又談何重建文明呢?

西周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天塌地陷怎麼辦?補天撐地!太陽多了怎麼辦?射下來!洪水來了怎麼辦?修水利!……這種人定勝天地精神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中,代代相承,所以中國人無論面臨天災亦或人禍亦或外侮,都有無數先輩置生死於度外,換取和平安寧的美好生活。

戰天鬥地的中國人,書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戰天鬥地的中國人,傲骨錚錚從不折腰;戰天鬥地的中國人,必將重回榮耀巔峯!

《流浪地球》觀後感9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在影片中總感覺有一種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還是故事劇情節?都不是。今天想起來,是影片中體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力量,這種力量藴含於中國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種災難類型片,英雄拯救人類的主題。這類片子好萊塢拍了很多。從場面到故事情節都很完善。在這種題材上同他們競爭,國產電影沒有任何勝算。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是挖掘出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創造了一個集體英雄的故事。最後拯救地球的是一個集體,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後眾人推“撞針”的場面,真是讓人人血沸騰。至此這部電影真正利用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電影的精神核心。

好萊塢電影的英雄只有一個人,這是西方文化強調個人的表現。東方的文化強調集體,如何在電影中體現這種文化?這部電影開闢了這種思路,從此中國也可以拍出英雄主義的影片,西方人也要從中國的電影中慢慢接受東方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一羣人完成英雄壯舉的動力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體現“家”的概念和堅韌的精神上。這是推動人物思想前進的動力。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員劉培強之外,都是小人物。面對危機他們也有退縮和絕望,但是最後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對於親人的思念。最後演變成要拯救人類的激情。影片對人物心理這種轉變處理的非常好。幾次“拯救計劃”的失敗,影片中的人物也絕望過,但是最終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奮力一搏。這種精神正是中國文化中堅韌的精神的體現,正像“精衞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明知沒有希望,一次次失敗,卻依然堅持着。影片的震撼力正是從這裏迸發出來。

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神作為電影的主題思想,並且以此為核心展開電影的內容。使得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使得電影有了感染力。當前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經濟、軍事、政治上的競爭以外。文化這種軟實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電影這個領域,我們的市場也長期被美國的電影占據。現在我們終於可以開始逐步奪回這個市場。並且向國外輸出我們的電影同時要宣傳我們的文化了。這是中國崛起的體現。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2月11日爸爸帶我去奧斯卡電影城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個稱職的爸爸,他叫劉培強,他是一位中國航天員,因地球離太陽太近,太陽將要毀滅在即,地球也將隨之滅亡。人類為了尋找新的家園,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人類把它稱為“流浪地球”計劃。所以他只能陪伴兒子劉啟4年,4年後前往國際空間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韓子昂陪伴劉啟長大。轉眼間17年過去劉啟長大了,他帶着妹妹韓朵朵偷偷從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開外公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的營救,連劉啟他們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後來,莫斯最後宣佈“流浪地球”計劃失敗,劉啟突然想到了小時候爸爸對他説的話:兒子你知道嗎,木星90%都是氣氧,劉啟説:那是不是像一個大氣球?劉培強:等你長大了你就會知道。劉啟:嗯。最後,劉啟把上萬座發動機聚集在一個發動機裏,衝擊木星,木星在反彈給地球,地球受到衝擊就會離開木星。最讓我感動的是,因有些發動機缺少燃料,劉培強就駕駛航天器撞擊木星,在駕駛的同時他最後對兒子説:“兒子,爸爸要去執行任務了,你閉上眼睛,數321,抬頭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這可能是劉培強給劉啟的一個念想,因為距離太遠,就算用望遠鏡,劉啟也很難看到空間站。但最後的這一刻,地球由於被吸引,已經離火星很近了,而劉培強點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燒、爆炸,劉啟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後一刻,劉培強犧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現了給兒子的承諾。

可能在生活當中,我們人類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麼,今天去哪玩,並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許,人類只在乎錢,並不在乎地球裏裏外外的事情。

其實這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也很感人,韓子昂在開啟運輸車的時候,有一首詩説:“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意思是説世上道路有很多,但安全是第一條,開車時不規範了話,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檔中,票房穩居第一,帶着對劉慈欣科幻小説的信任與欣賞,我對流浪地球的期望值特別高。

結果,它給我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現了人類智慧的力量,感情的偉大。在龐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類用他們渺小的力量創造希望,守護地球。

機器人那麼強大,那麼理智,為什麼統治不了世界?他們可以在最快的時間給你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像柯潔和阿爾法狗的對決一樣,接近圍棋上帝的阿爾法狗太出色啦。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選手面對人工智能,也一樣不堪一擊。

但是人類擁有機器永遠無法代替的東西——愛。“愛”包括了太多,人類可以為了愛,拋下一切,而機器不會,他們沒有感情,他們終究不是人類。

《流浪地球》中,在災難前,或者説是事關人類存亡的大災難前,機器人莫斯(,MOSS)選擇了生存;人類,選擇了希望。

王磊上校身上揹負着的希望,是他死去親人的希望,他的任務就是讓火種安全到達杭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隊友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隊友周倩、劉啟、韓朵朵眼中的惡人,也正是這不一般的惡和堅持,成就了最後翻倍的希望。

劉啟的希望一直都很簡單,他想讓妹妹韓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讓他的姥爺安心離開這個世界,想帶他的家人回家。他希望達成的最後一個台階就是讓地球不被毀滅,他身體裏那份飽滿的愛,可以為了希望,全部犧牲。

韓朵朵從一個不理解“希望是什麼”的不良少女,到最後的用希望呼籲起人類希望的英雄少女,她經歷了爺爺的犧牲,哥哥的堅強,同伴的努力。她看着,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把對希望的理解,通過電波信號傳輸到每個人腦海中。

劉培強中校選擇將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絕所謂的理性,拒絕像機器一樣思考,帶着30萬噸燃料奔向木星。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意味着什麼。他的耳邊,是17年未見面的兒子的呼喚;他的前方,是有去無回的木星。

“你就數,一、二、三,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這次,你一定能看到我。”劉培強中校帶着他對妻子的愧疚,對劉啟的思戀,對老馬與他的友誼,點燃木星,點燃35億人類的希望,換來了地球脱離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級英雄,孤身一人去闖蟲洞,也不是復仇者聯盟裏,寥寥幾人就可以拯救世界。人類的全部救贖,希望,分給了每個人,只有全部人類一起才可以拯救世界,拯救這個被聯合國拋棄的35億人類。與其説是人類共同體散發出的團結一致的強大魅力感動了觀影人,不如説是觀影人因為這部電影,喚起了內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無論最後,命運將我們或者地球變得怎樣,我們都選擇相信希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流浪地球》中,吳京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再次展現了我們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責任和擔當不是喊喊口號就有的,需要踏踏實實做出來。今天的很多學校教育沒有進步,依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那個喊口號的時代。

談到“娶媳婦生娃,放羊”的故事,很多人會笑,而今天的學校不就是在進行這樣的教育麼?父母賺錢,供孩子上學,孩子上學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多賺錢,買車,買房,娶媳婦生娃,繼續賺錢,供孩子上學,上學為了找個好工作,多賺錢,買車,買房,娶媳婦生娃……

人生的意義呢?高曉鬆笑談,人生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的詩和遠方呢?

錢的確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比錢重要的還有夢想。今天,很多能賺錢的企業和個人其實沒有創造什麼價值,而他們的錢,都是騙來了,騙那些無知的人們交的智商税。我看不起那些騙錢者,同樣更看不起那些無知者。

請注意,我不是説我看不起有錢人和窮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解決問題,就應該獲得回報。通過正當渠道賺錢不僅值得敬佩,更值得尊重。貧窮並不代表可憐,因無知而貧窮才可憐,可笑。

靠炒房子,佔地發財致富的,請低調,您的財富源於投機,請妥善處理手裏錢,搞不好會被這些錢玩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因為買彩票和賭博受窮的人,不值得同情。

面對現實,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環境惡化,抱怨人們素質低……那今天的環境誰破壞的?是不是我們這代人?那些被稱為沒素質的人們是不是來自家庭,是不是從學校走出來的?是誰教壞了他們?

面對某些學校和某些教師的不合理收費,作為家長我們有沒有拿起手機投訴?面對社會上的不公平,我們有沒有勇敢的説“不”?嗯,我們總會説“我能力不行,那些都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事”。是的,我們的確能力不行,而那些有能力的正是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他們怎麼會自己站出來?正是人人的冷漠,人人的無所謂,人人的不敢擔當造就了當今的社會中的種種問題。

毀掉我們人生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而且,只因為兩個字,一個字是“怕”,另一個字是“懶”!

讓我們一起勇敢一點,敢於想象,敢於相信,敢於行動,敢於擔當,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迷信所謂的大多數人。善良,勇敢,不僅我們的親人朋友需要,全世界都需要!

地球可以流浪,而人心不可以!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開學的前一天,我去看了最近火爆全球的影片《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若干年後,地球環境惡化,人們只能遷到地下城生活。而隨着太陽即將老化毀滅,地球也將面臨滅頂之災。人類製造出許多發動機,要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開啟宇宙流浪之旅,尋找新的家園。而地球受木星吸引偏離航道,發動機出現了故障,宇航員劉培強一家與救援行動隊成功拯救了地球的故事。

影片場面宏大,特效逼真,真情感人。在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脱離木星的引力,人們嘗試用轉向器發出的光芒引爆木星,沒料到,光芒在就要碰到木星時突然停止了,在這危急時刻,是劉培強駕駛飛船衝入木星,並引爆了木星,讓地球得以逃脱木星,而他自己卻消失在木星的大風暴中了。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劉培強在地球面臨與木星相撞的危急時刻,毅然站了出來,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拯救了人類。他這種有責任有擔當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不過,我對影片的劇情也抱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人類不是放棄地球去探索新的適合居住的星球,而是帶着地球流浪呢?看了許多對這個影片的介紹,我明白了這正是影片的獨特和大放光彩之處。帶着地球流浪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表現方式:鄉土難離,故園難捨。在好萊塢大片裏,人類可以逃離地球拋棄家園而活。但在這部影片裏,我們選擇守衞地球而生,流浪也要帶上地球,帶上自己的故土。因為這裏有我們的家人,有我們的祖先,這裏是我們的故鄉。“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中國人,心最終還是要回歸故鄉的,對家園的不離不棄,是深根於我們幾千年文明歷史。正是中國人這特有的對故土的眷戀,對家園的大愛,才衍生了希望和信念,才拯救了流浪的地球。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禁感慨,隨着人類的發展,大片的樹林被砍伐,無數野生動物無家可歸,許多珍惜物種在消失。人類製造的廢棄物污染了環境。温室效應改變了地球的氣候,一座座冰川倒下消失。如果若干年後,就像“流浪地球”中所看到的那樣,地球即將毀滅,人類該何去何從?細思極恐,為了我們美麗的家園不毀滅,為了不讓地球有朝一日真的去流浪,我們是不是該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呢?以行動來保護環境,在不損害環境承載能力,不損害後代的要求下,發展我們人類科技。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讓生命與綠色擁抱,讓人類與生態共存,讓我們的家園枝繁葉茂,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人類和動物和諧自由的生活。地球---永遠不要流浪!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春節假期即將過去,春節檔電影已落下帷幕。往年春節檔結束了,我們會説幾家歡喜幾家憂,比如去年假期結束以後《紅海行動》跟《唐人街探案二》還在齊頭並進,不斷衝擊更高票房,但今年情況特使,一句話總結,一家歡喜幾家憂,很顯然除了一路高歌猛進的《流浪地球》之外,其他幾部電影的票房都未達到預期。下面關於《流浪地球》五句影評,請大家快快樂樂的查收。

1、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這不是吹捧,是實實在在的,他是首位獲得雨果獎亞洲作家,他的小説總是以波瀾壯闊的敍事跟細膩浪漫的情感打動讀者,很多人都知道,把他的小説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但這件事,郭帆帶着《流浪地球》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2、《流浪地球》的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噬,為了生存,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推動器,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首先我們必須折服於劉慈欣的腦洞,然後佩服郭帆的勇氣,故事確實很難改編,但電影在小説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跟二次創作

3、相對於國外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更接中國地氣,電影裏對中國式親情跟故土情懷的詮釋很到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當末日來臨之際,想到的是帶着地球一起逃生,而不是棄地球而去,這種虛幻又真實的感覺很奇妙。作為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裏許多情節,故事和行為都是虛構的,“假”的東西怎麼打動人呢?因為內在包裹着的是無比真實的親情,吳孟達,吳京跟屈楚蕭三代人的親情,從冷漠的不諒解,到炙熱的等待相見,細膩的親情打動觀眾,悲觀的末日景觀震撼人心。

4、硬科幻電影,觀眾第一關心的問題就是特效,如果特效做得不夠逼真,那麼再縝密的邏輯,再嚴謹的故事,也很難打動人,值得慶幸的是,原著小説裏,那些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光柱,電影裏呈現出的被冰凍的北京國貿,上海東方明珠,都逼真到讓你差點信以為真,所以視效不五毛,誰看誰知道!

5、有人問“為什麼中國以前拍不出這樣的科幻電影,而現在可以了?”僅僅是因為技術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以前中國人拯救地球,別人不信,但現在信了,我覺得這是大國崛起文化自信強有力的表現,雖然《流浪地球》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如果把《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起點,我覺得這個起點挺高的。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現在我們生活一個美麗豐富的地球,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也有許多的國家面臨着一些危險和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看似這安詳的地球平穩無事,誰又曾迎接的就是人類的滅亡。

流浪地球講述的就是人們不斷地破壞環境,不斷的破壞地球,導致太陽系承受不了,地球要移到木星。全世界人民團結一起將地球推向木星。這時沒有戰爭,大家也感受到自己面臨的危難,曾經繁華的上海,誰也都不曾想被海平面的上升而淹沒,只露出了東方明珠的頂部。海平面的上升,氣温下降得零下40°,所有的高樓大廈,都成了冰川,人們生活在地下城。而全國幾十億人,只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地下城。在地下城的人們。人們沒有太陽,沒有樹木,一切都是模擬的。模擬的樹木,模擬的太陽,模擬的燈光。在狹小的地下生活幾十年不過他們雖然生活的範圍不大,但是他們是幸運的,至少可以活下來,活下來,而活下來的人也是最幸運的。但是,但是也有一些並不幸福的人在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凍死,被淹死還有的被動在冰川裏。影片中有一個片段就是一隻被凍成雕像的鯨魚,就像男主角所説的,彷彿他估計他也是在回家的路上而被凍住。

面對全世界遭到了危險。幾個聯合國組織一起推動地球的任務,許多人有為了這個地球,為了讓地球更多人活下來,當汽車滑入冰谷時自己為了保護車上的火石,在最後一刻把車頭和車身分解,自己掉入了山谷,它是用生命而保留了下這顆火石了。像他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最後讓我記深刻的是聯合國的話:“是要把地球放棄,讓地球上的人們好好的跟自己的家人聚一聚,在這七天裏,然後要帶着空間站尋找神心神祕的地方。”但是影片中的劉培強並沒有贊同直接把酒瓶灑向機器人並説你知道為什麼加加林那個時代不能帶酒。然後把太空站給脱離了獨自駕着主導站。去點燃了木星,留下一句話,沒有地球的文明還算是地球嗎?我們是地球派來的代表,既然是為了留住地球,我們就應該要救地球,它不僅僅是地球,而是我們的家,我們的一切,沒有了他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部影片顯現出未來的樣子,很有可能未來就是這樣子,北冰洋上的冰川融化,地表温度下降,有很多繁華的城市都被淹沒,也有許多無數條亡靈找不到自己的家園,所以趁着現在而保護環境,把那些曾經以為不管自己什麼事,那些小事,從現在開始做起來做,從不隨地扔垃圾,如果每如果地球上每個人都那麼做,那環境不就會更好了嗎?所以我要倡議大家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現在動物的每一個滅絕就代表人人類的危險。最後就是人類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