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論語感悟》有感(集合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順其自然的,我們就可以寫一篇關於感悟的文章。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感悟》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感悟》有感(集合15篇)

《論語感悟》有感1

《論語》的真諦是告訴大家如何過上心靈所需要的幸福生活。教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論語》最終傳達了一種簡單而温暖的生活態度。眾所周知,孔子弟子3000,其中有72位賢人。孔子以這種簡單温和的生活態度影響弟子。他的弟子是種子,廣泛傳播生活態度和智慧。

在閲讀論語的過程中,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學而不思則忽而不學則危的理解和感悟。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作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盲目閲讀而不思考,只能被書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累,從而被書的表象所迷惑。所謂信書不如無書。只是盲目地努力思考而不積累必要的書本知識,然後研究知識,只能是幻想,問題仍然不會解決,會產生更多的懷疑和更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識。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結合學習和思考,成為一名學習型教師和反思型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説:我一整天都不吃東西,一整夜都不睡覺,思考,沒用,不如學。

子夏説:博學而堅定,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

這些都強調了學習與思維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哲學家康德曾説過,情感無知是盲目的,情感無知是空的`。孔子的這句話可以説是驚人的一致性,而不是思考,而不是學習。可以看出,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方面,無論地區和種族如何不同,其基本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學習聽別人解釋,但也想自己思考,不要盲目地聽別人。

如果你只學習而不思考,你會感到困惑;如果你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你會感到困惑。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缺乏必要的思考,只是盲目地學習,大腦是空白的,學習只是為了追求數量,而不是關心質量,結果是可以想象的。學習在於思考,但也在於吸收。

也有很多人為了思考而思考,缺乏必要的學習。只是盲目思考,沒有必要的學習指導,結果思考進入死衚衕,不可避免地是非。

因為學習而思考,並感到充實。因為思考而學習,並感到明智。可以看出,學習和思考是緊密結合的。這些都強調了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感悟》有感2

兒子説:“學而不思則忽,思而不學則危。

這裏講的是如何調和“學”與“思”的矛盾。作為一名理科學生,我認為我對這個問題有了相對深入的瞭解。只學而不思,不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想法。就像讀《論語》一樣,買一本書,刷幾遍。即使你永遠不會忘記它,你也會學到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會進展緩慢,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個時候,如果能參考一下以前人們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很可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還説:“我常常一整天都在思考,不如一刻就學會。因此,孔子告訴他的弟弟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與“思”的矛盾。

如果人們經常談論它,我不知道是出於《論語》。就像“父母在,不遠行。君子大度,反派往往是親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後,頹廢的木頭不能雕刻。……”

讀《論語》這本書,當然不想從中找到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本書裏遇到了一個迂迴的孔子,知道它不能做,一個多才多藝的孔子,一個不知疲倦的孔子,一個不厭倦食物,知道生活的樂趣。中西學者經常將孔子與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進行比較。蘇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決,據説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跑。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箱漂浮在海里”,這也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讀書,就像穿越了幾千年的隧道,看到春秋時期,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討論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受到歷代君王的高度讚揚,漢武帝罷廢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符合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但有必要閲讀影響中國文化數千年的經書。

孔子注重孝順,孝順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人們正在褪色。他們非常需要孝順,這樣他們才能明白孝順是人類的基礎。子説:“父親在這裏,看他的野心;父親沒有,看他的行動;三年沒有改變父親的方式,可謂孝順。

"事父母能盡力;"等等。也就是説,孔子説:“當他的父親還活着的時候,觀察他的抱負;父親死後,檢查他的行為;如果他對父親的教導長期沒有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説是孝順的。這裏所説的孝道,與“事父母能盡力”有些不同。雖然父母可以盡最大努力,但在社會上工作,或貪污或搶劫,違法,讓父母擔心,擔心,這不能被視為孝道。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出發點。因此,為父母提供豐富的物質並不是孝道的基礎。如果你能按照父母的意願和教導行事,真正的孝道是值得父母的。

在治學方面,孔子“學而不厭,教人不知疲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感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堅定,近而思”。這不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執着的治學態度嗎?他講究温“所以知新,學而不思則無,思而不學則危。他認為學而實習是不言而喻的。與此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它的封面也是愚蠢的,好知不好學,它的封面也是蕩的。好信不好學,它也是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感悟》有感3

曾子説:五日三省五身:為人謀而不忠,與朋友交朋友不信,傳不習慣

出自《論語·曾子,孔子弟子,名參,字子輿。

大意是:曾子説:我每天都要做多次自我檢討:為別人出謀獻計,做到忠誠嗎?與朋友溝通合作是否誠實?老師教的東西經常複習嗎?儒家高度重視個人道德修養,以塑造理想人格。在當代社會,我們也應該時刻反思自己。每天睡覺前,想想我們今天是否盡力為別人工作;你對家人或別人撒謊嗎;你做過一件或多件好事嗎;今天的學習任務是否已經完成,等等,或者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而不是懲罰自己。這樣,就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不卑不屈的性格,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原句有幾點需要注意。忠誠一詞代表着奉獻和死亡。這個信字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誠信,另一種是信用,這也是我們現在做事的基礎。

儒家學者朱子加註:日醒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注重修身養性。《大學》八條格物、知識、誠意、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指修身養性,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成就。儒家思想非常重視個人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這句話是修身養性的.基本方法——自省。

背景:孔子的時代動盪不堪,殺害父親的現象非常普遍。許多人不再重視道德修養。傳統觀念存在危機,這是孔子不想看到的。他的弟子曾子提出了反思和尋求修養的方法。

如果人能做到日三省,就能成就大業。

《論語感悟》有感4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古文,裏面有教人做人的道理.例如:有子説:“他也是孝弟,而好犯上,鮮;好犯上者,好作亂者,沒有也有.君子務本,本立而道.孝弟也是,它是仁之本和仁之本.“意思是:有子説:“他(她)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很少;不喜歡冒犯長輩,沒有人喜歡作亂。.君子要致力於根本,從根本上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是仁愛的根本.但我沒有孝順父母.

父母總是叫我收拾碗,我拒絕了,他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讓我做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買麪包,我不同意,這次她生氣了:“只能吃,不能做,真是個窩囊廢.“説完,還打了我.媽媽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真的很生氣.我很難過,躲在被子裏哭了. 總2頁12下一頁尾頁

《論語感悟》有感5

每年暑假,我媽媽都會給我上很多課,比如數學、漢語和英語。然而,今年暑假,我只報名參加了一個小靈童漢學班。我學了20xx多年前的《論語》。我開始認為這沒用,但在學習之後,我知道它的重要性。

《論語》是根據孔子與學生的對話編寫的'。老師的教學方法也很特別,讓我們互相比較,在競爭中學習。老師不強迫我們背誦,只是讓我們大聲朗讀,以各種形式閲讀,所以我們沒有壓力,感覺很放鬆。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很多內容都可以熟讀背誦。在課堂上,老師經常選擇一些與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句子,讓我們獨立思考,互相討論,然後談論意義,最後老師評論、補充和總結

我性格內向。在國學班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每個人都説我變得更快樂了。在課堂上,我們經常發表一分鐘的演講。我覺得這對提高我們的記憶力、理解力和演講能力很有幫助。我也從非常緊張到自由,不再像以前那樣膽小了。下課後,老師會帶我們玩一些健身遊戲。

我最喜歡《論語》裏好學的顏回,因為回也聞一知十意味着顏回可以從一個例子中得出推論。如果學生能做到這一點,學習肯定會容易得多。這本書中的許多真理和方法肯定會對未來的學習有所幫助,所以我認為學習《論語》很好。

《論語感悟》有感6

創作論語的意義在於教人如何做人。裏面有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弟子在父母面前孝順父母;出門要服從老師,言行要謹慎,誠實可信,沉默寡言,廣泛愛人,親近仁者。這樣練習之後,如果還有餘力,就要學習文獻知識。與這些相比,我對尊重長輩的做法並不是很好:我經常在長輩給我建議後走自己的路。比如父母讓我不玩,但我還是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照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中還提到:曾子説:五日三省五身。為人謀而不忠與朋友交朋友,不相信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反思自己很多次,是不是盡力為別人做事?和朋友交往誠實可信嗎?老師教我的學習複習了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一直反思自己,反思有這些,還有其他內容。比如反思自己浪費時間嗎?做壞事嗎?長輩要做自己的.事嗎?

我有個人經歷:有一次,我媽媽出去做作業,讓我完成作業。當我做作業時,我寫了一會兒,做了其他事情。我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沒有珍惜時間。我應該意識到我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我在生活中浪費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後,我發現我有很多地方沒有在論語中説。我必須採取行動,努力糾正論語的內容,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論語感悟》有感7

兩千多年前,一位學者正在教他的弟子們。他告訴弟子們生活的真相和方式。一節課結束後,弟子們寫下了老師剛才説的與學生和老師的對話。老師是孔子,弟子和老師的語錄,是照亮整個中國歷史的《論語》。

《論語》是孔子生活真理的精髓。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名聲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吸引了無數的學習者。後來,《論語》被列入《四書五經》之一,成為文人必讀的書籍。宋代著名政治家趙普説,一半的論語治天下,這表明《論語》在歷史上是多麼高貴。

在孔子和弟子的對話中,深刻的道理巧妙地體現在對話中。有很多熟悉的'名言,比如大家熟悉的學而不思則無用,思而不學則危險、學而時學則危險、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人性的光輝和道德無處不在。

20xx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孔子已經過去了,但還沒有過去。正是這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的論語,依然閃閃發光,給人們講述了一個輝煌的道德故事。

《論語感悟》有感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説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閲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閲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593744論語堯曰第二十讀書心得5

《論語》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它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的誨人不倦,讓我受益匪淺。本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論語》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

可記錄的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通過他們的言行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論語》讓我懂得了學習態度要謙虛。比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課堂上,有的同學認為自己這個知識點學會了,就不聽別人的回答,這是不對的。也許,你可能會收穫到不同的知識。在我們班裏,可以説人才濟濟。比如數學小博士胡展郡、小畫家黃鵬翰、小歌唱家龐君瑤、體育健將齊珈藝等等,大家各有所長,每個人都值得我學習,這樣我才能不斷的進步。

《論語》讓我懂得了學習要有方法。子日:“學而不思則同罔,思而不學則殆。温故而知新。雖多,亦奚以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讀了很多書,學習了很多好識,我只是聽老師的講解,自己不思考,也不運用到實踐中,只是紙上談兵,時間久了,我也不去複習,最後把知識全忘掉了。記得我剛學奧數時,就是每週按時按點地去學,按時完成作業,可一學期下來,很多題不會做。後來,媽媽説我的學習方式有問題。我自己仔細分析了一下,我認為我確實沒有仔細思考老師每天講的例題,只是簡單的去完成作業,從來不復習,也不想這類題型還可以擴展到生活中的哪些問題。所以學習效果不好。後來,我改變了學習方法,成績提高了。

《論語》讓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父母在,不遠遊。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現在,父母為我洗衣、做飯、送我去課外班。他們還要工作,他們多辛苦啊!我們一定要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學習,成為他們的驕傲,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論語》還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收穫滿滿,我也會慢慢體會,我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論語感悟》有感9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十篇論語。雖然叫十個,但《論語》可以超過十個。他總共有20篇文章,作者是偉大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和理論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是孔子的代表作,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觀念、倫理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

《論語》的第一篇文章是《學而》。本文主要闡述了讀書與做人的關係,強調嚴於利己、仁愛他人、仁、孝、信等道德範疇。《論語》中的每一篇文章一般都以每一章的前兩個字作為本文的標題。孔子提出以學習為樂,讓人不知而不悶。反映孔子學而不厭,教而不厭,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此外,在生活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要言行一致,千萬不要空談浮言,心中不一。這種腳踏實地的態度和樸素的'精神長期影響着中國人,成為中環傳統文化的精髓。

《論語》第二篇主要講的是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尋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自身的學習與修養過程,回顧過去,瞭解新的學習方法,進一步闡述孝道等道德範疇。在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治國方針。孔子認為,懲罰只能讓人們避免犯罪,不能讓人們理解犯罪的可恥真理,道德教育比懲罰要好得多,不僅能讓人們遵守規則,而且能讓人們感到羞愧。孔子還自述了自己的學習和修養過程。首先,他看到,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下子完成。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與言行的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句話,子説:“回顧過去,瞭解新事物,可以當老師。“這句話讓我知道我可以每天學習新知識。這些新知識可以擴大我的知識面。如果我能每天覆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用心體驗自己的理解和理解。所以,我可以不斷進步。知識積累豐富,那麼學習就能進步。

《論語感悟》有感10

羣教活動過程中,事業部黨羣部組織觀看國學經典系列之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讓我受益頗深,其中講處世之道時講的“過猶不及”對我觸動很大。

于丹教授列舉的豪豬相互取暖的故事闡明瞭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羣體的温暖。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就是在不同的羣體中穿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家庭是一個很重要的小羣體,成員是我們的親屬,在最親近的人之間更易出現“過猶不及”的現象,比如溺愛和管控。

舉一個真實的個例。我的一個兒時玩伴a很聰明也很調皮,是家裏的獨苗,爸爸長期在外工作,媽媽對他是愛護有加。國小時,a看到鄰居家的小夥伴在吃香甜的南瓜,就跑到鄰居家的菜園中摘了一個拿回家吃,他媽沒有給鄰居講也沒有給a講這是錯誤的行為,就把南瓜吃了;中學時,a愛上了街機遊戲,零花錢畫完後就夥同遊戲玩伴去菜農的菜地偷包包菜,賣給附近的飯館,學校接到菜農舉報後把a開除了,她媽沒有責罵他也沒有打他;不上學後,他媽給a找了3份工作,每次a嫌累掙錢少沒幹多久就不幹了,後夥同幾個小混混到校園附近對有錢的學生收保護費,有一次收保護費時有個同學沒給錢,a就把人打了一頓,被打同學的父母起訴了a,因為a未滿16歲被送到少年勞教所勞教了1年。如果a的母親不溺愛a,在第一次摘鄰居的南瓜時就嚴加管教,正確引導,就不會出現勞教1年的後果。

説一種普遍的現象。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他們要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舞蹈班、英語班、鋼琴班、奧數班等各種培訓班,花錢跨區讓孩子上試驗國小、重點中學,報各種補習班、提高班、培優班,讓孩子上大學、讀研、考博,畢業後到處託關係安排好點的'工作,工作後張羅着給孩子找對象,結婚後催着要下一代,有了下一代後就開始了新的循環。在父母管控孩子的過程中,乖順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遇到困難挫折就會心灰意冷,嚴重的就會輕生自殺;叛逆的孩子就會和父母抗爭,爭吵、逃學、產生代溝、不願意回家等現象比比皆是,嚴重的會離家出走。

家庭應該是幸福的港灣,是一個人最願意呆的地方,父母對孩子正確的愛應該是讓孩子早日獨立,自力更生。鷹把雛鷹推出巢穴才能早日飛翔,孩子只有脱離父母的保護,承受過困難挫折,經歷過風吹雨打才能更好的成長。

不管控是“放縱”,少管控是“不及”,多管控就是“過”,父母在教育引導孩子時要掌握好“度”,牢記“過猶不及”,才能讓家庭這個小羣體保持長久温暖。

《論語感悟》有感11

《論語》讓我們明白,《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文學傑作。儒家精學《論語》。在書中,他用最簡潔的話語告訴了我們一些深奧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師用短短的九個字告訴我們一個哲學。它的主要意思是,在三個人走路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個人能當我的老師。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尋常的人。

其中,有擅長跳舞的舞蹈天才、喜歡繪畫的繪畫大師、喜歡運動的運動員和口語天才。我們周圍一定有很多人,但我們的老師。要虛心向身邊的人學習。學習自己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以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好。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謙虛地求別人諮詢,還要善待他人,寬容他人。《論語》中有句話説得好:子貢問:有一句話可以終身行走?”

説:原諒!不要對別人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他的大致意思是:子貢問: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一輩子遵循?孔子説:也許是仁愛待人!不要把你不需要的強加給別人。正如《論語》所説,這句話讓我們一輩子都可以用和遵循。我們應該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這樣別人才能更好地與你溝通。你不想要的.東西不能強加給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不能代表任何人接受或拒絕你不想要的東西。他們有權説不,不能剝奪他人的權利。

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問自己,社會就會變得更好。《論語》的思想言論不一定符合我們的時代,但它確實影響了數千年中國文化的瑰寶。我們需要仔細品味它的本質。

《論語感悟》有感12

兩千多年前,一位學者正在給自己的的弟子們上課。他與弟子們講述做人的道理和為人的方法。一堂課講完後,弟子們便記下了剛才老師所講的內容與學生和老師的對話。這位老師便是孔子,弟子與老師們的語錄,就是這本照亮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論語》。

《論語》是孔子一生的.為人處世道理的精華。早在春秋當時,孔子的名聲就已傳遍各地,慕名而來學習者無數。後來,《論語》更是列入了《四書五經》之一,成了文人必讀之書。宋代的著名政治家趙普更是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可見《論語》在歷史上是多麼地尊貴。

在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中,交談中,深刻的道理便巧妙地體現出來了,還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如大家都熟悉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處體現着人性的光輝與道德。

兩千多年的時光過去了,曾時的孔夫子已是過去,可未過去的,是這本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歷經考驗的《論語》,仍在閃閃放光,給人們講述那曾經輝煌的一段道德佳話。

《論語感悟》有感13

眾所周知,《論語》是孔子弟子編寫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經被稱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我們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生活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激發我們的心靈嗎?還能觸動我們今天的心嗎?南宋光宗紹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學家朱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併為福建漳州的四本書,並作為一套經書出版。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定規模;讀《論語》,定基礎;讀礎;第二次讀《孟子》,觀察它的發展;第二次讀《中庸》,尋求古人的微妙。”

不要以為孔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仰望它。因為我認為世界上的真理總是簡單的,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一樣;就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一樣。《論語》告訴你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是告訴你如何過上我們心需要的幸福生活.

《論語》最終傳達了一種態度,一種簡單而温暖的生活態度。品味生活,培養道德修養,其目的是在快樂的生活中度過這個週期。冷漠的思想,寬廣的思想,優雅的氣質和休閒的心態生活,他們的`情感和生活進入自然狀態,這樣值得和祖先,也像孔子教我們快樂生活的祕密,找到你內心的和平。

我從書中瞭解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宣揚了一個完整的人格:志士仁人,沒有生存傷害仁人,殺人已經成為仁人。孔子思想的本質已經成為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也應該學習古人的精神來傳播仁慈,不是嗎?

《論語感悟》有感14

有這樣一本書,它用最樸素的語言,用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一個個小故事,向我們講述着為人之道、處世之道。

每當我捧起這本書,看着這一個個故事的解讀,讓我感到聖人彷彿就在我的身邊,為我灑下冬日裏的一抹暖陽,温暖着我,鼓舞着我,激勵着我,讓我心中豁然開朗。

那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小故事,“楚莊王在位時,楚國國力鼎盛。一次,宮中歡歌豔舞時,突然一陣風吹滅了蠟燭,一片黑暗中,只聽一位美人叫了一聲。美人告訴楚莊王,有一位大臣調戲她,但她把那位大臣的帽帶揪斷了,只要點上燭火,就知道是誰了。

從常理看來,大家一定認為楚莊王會馬上點亮燭火,查出那位調戲美女的大臣並處置他。但是,楚莊王並沒有這樣做。他沒有點燭,而是先讓所有大臣把自己的帽帶全部扯斷。這樣一來,那位大臣自然就沒有被懲罰。

到了晉楚之戰,一名臣子拼死戰鬥,最終使楚軍大獲全勝,楚莊王很奇怪,他想:平日裏自己也沒有給過這名大臣什麼恩惠,為什麼他會如此賣力呢?這個大臣卻説,他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斷帽帶的人,由於當日得到大王的寬恕,所以願肝腦塗地報答大王!”這個小故事就告訴我們,帝王的寬厚、仁愛換來的必將是他的臣子對他的忠誠;人們的寬厚、仁愛,必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那麼,什麼叫仁愛之心呢?孔子曾説過,恭、寬、信、敏、惠這五點若都做到了,“仁”就基本可以做到了。于丹教授告誡我們“仁愛是儒家思想中,基石中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仁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他人好。”

這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便是《于丹<論語>感悟》。它收錄了于丹教授對孔子教學的感悟,它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向我們講述着《論語》中所藴藏的大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為我們照亮了人生的道路,從而指引我們抵達了自己的理想。

書中説到:《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是最簡單的,它的真諦也告訴了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這大概就是我愛不釋手的主要原因吧。

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總經理要招聘助理,有三個應聘的人,一個是個博士,一個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還有一個明顯不如前兩者,既沒有很高的學歷,又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只是一個剛畢業的普通大學生。

博士第一個進來了,總經理告訴他讓他坐下,博士很尷尬:“我沒有地方坐呀!”

第二個人進來了:總經理也告訴他讓他坐下,他一臉疑惑,説:“我習慣了,就站着談吧!”

學生第三個進來了,總經理又説道:“請坐。”他四下看看,説:“可以允許我去外面搬一把椅子嗎?”總經理笑了,於是,第三個人被錄取了。

這則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于丹教授在書中説道:“第一個人知識豐富但不會變通,第二個人經驗很多,但又受經驗侷限。而第三個人雖然剛剛畢業,沒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卻懂得融會貫通。”那麼,對於我們,沒有必要滿腦都是大道理,也沒有必要整日研究古文哲學,而要真真正正做一個懂得做人道理的人。

這一本普普通通的心得感悟,一個簡簡單單的百家講壇。卻用現代的眼光解讀論語,讓人們能夠停下忙亂的腳步去審視心靈,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從身邊點點滴滴做起,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

于丹講授《論語》感悟別具一格。在她的心中孔子是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而這也正是我們心中的孔子,大眾心中的孔子。

《論語感悟》有感15

《論語》是一本很好的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組成,是記錄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和生活的美好描寫,也有對生活的知識和道德,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還有釋文和故事,就像讀現代故事書一樣,內容豐富多彩,繪畫美麗動人。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適合其內容的主題。只要你讀完這篇文章,你就能理解這個主題的意思。故事中有一些好詞好句,還有許多古代著名人物,如孟子、老子、莊子、周邊等。

在這本書中,我似乎看到孔子向老師學習,最終成為一名古老而著名的'老師。突然,我懷疑孔子不是老師的想法在我心裏消失了。

讀完《論語》這本書後,我知道人們應該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探索它的奧祕,不要因為童年的樂趣而耽誤他們的學習。正如書中所説,黑髮不知道早點努力學習,白首方後悔晚讀書。閲讀並不難,只要你仔細閲讀,仔細閲讀,仔細寫,你就能讀得很好。

這本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使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