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變形記讀後感(彙編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77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變形記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變形記讀後感(彙編15篇)

變形記讀後感1

卡夫卡和格里高爾後者是《變形記》一文中蜕變為一巨型甲殼蟲的主人公,旅行推銷員。而前者則是這隻巨型甲蟲的一手製造者,現代派文學作家,〈變形記〉的作者。

細讀《變形記》,竟發現以上兩位人物頗有相似之處。

同樣的無歸屬感。

這一點在卡夫卡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記傳中提到,他是猶太人,出生在布拉格,講德語,臣服於奧匈帝國,集猶太,斯拉夫,德意志民族的成分混雜於一身。如此複雜的身世,無疑使這位文壇巨匠陷入了重重的歸屬選擇中。可是事實並沒有更多的迴旋餘地——他最終成為孤獨流浪的遊客。在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可是我沒有祖國,因此什麼也不能拋棄,而是想着如何去尋找或創造一個祖國。”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格里高爾身上。他的身體發生了突變,失去了説話能力,也同時使他被排除在人類之外。因此,“他扭了扭腦袋,痛苦而憤懣地把頭挨在地板上磨蹭着”,他沒有勇氣提高嗓門讓妹妹聽到他的聲音。

同樣的陌生感。卡夫卡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現在我在自己家裏,在那些最親近的,最充滿愛撫的人們中間,比應該陌生人還要陌生。”

陌生,就是當看到一盆水時,天真無邪地認為是一盆液態玻璃。

同樣但卻又相反的情形發生在格里高爾身上。同樣,是因為他倆都與陌生有着瓜葛,只是卡夫卡對別人陌生,而格里高爾則陌生於別人——這是相反之處。

他(格里高爾)到處碰壁,先是嚇着了祕書主任,然後又遭到父親的攻擊,最後,連一向關心他的妹妹竟也開始表現得不友好。莫大的陌生感讓他的心理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擊。心理的創傷成為格里高爾最終死亡的重要因素。

同樣的孤獨感。

“實際上,孤獨是我唯一的目的,是對我極大的誘惑。”——卡夫卡語。

“因為家人忽視自己而積了一肚子火。”——格里高爾。

很顯然,卡夫卡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情緒,文如其人,莫不如是。

變形記讀後感2

讀《變形記》,很大程度是受到課文中節選那一節影響,沒想到居然有這樣的作品,雖然以前也聽過,卡夫卡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但真正讀了他的作品,感受深刻了許多許多。

閲讀《變形記》的過程,壓抑得厲害,就像巨石壓在身上一樣。那種生活的拘束,那種情感的壓抑,那種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動彈不得,感覺到我就是哥里高爾,我變成了甲蟲。

作品中的主人公夢醒之後,發現自己成了大甲蟲,全家驚恐,絕望至極。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情了,不過,還沒有結束呢?孤獨接踵而至。怎麼辦呢,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一家人終於接受了它。妹妹很細心,媽媽也好言好語,哥里高爾感到温暖,温順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緩解,不過,經濟上的.不堪重負把這個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負擔也逼瘋了他。哥里高爾想剋制,卻又剋制不了。理智已經失控,回憶佔據了所有,雖然是甲蟲的軀殼,但人類的心無法讓他逃避。他要作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當他是噁心的爬蟲,他渴望回到過去!但對過去又十分恐懼,以致於有些喜歡現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織讓他心力交瘁,最終死在自己房間地板上。

哥里高爾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説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寫照。卡夫卡在寫自己,寫自己壓抑的生活。

《變形記》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們會去關心別人,愛別人,但別人一旦破壞了自己的生活時,愛就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爾的妹妹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到最後,哥里高爾在痛苦的掙扎中,悲慘的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或許還比原來好了一點。他的妹妹是跳躍着走的,似乎忘記了剛剛死去的哥哥,或許,根本就沒這個人。

變形記讀後感3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讀了繪本《小豬變形記》。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粉嘟嘟的小豬。這隻小豬總覺得自己不快樂,於是他就想找點事幹。小豬碰見了長頸鹿,就想做長頸鹿。他做了一對高蹺,踩在上邊,斑馬看見了説他是一隻踩着高蹺的小豬。小豬很生氣,突然又想做斑馬。於是,他用油漆把自己身上刷上了斑馬花紋。大象看見了説他是一隻畫着斑馬花紋的小豬。小豬又想做大象,他找了一根塑料管子和兩片大樹葉,綁在自己的鼻子和耳朵上。袋鼠看見了説他是一隻綁着塑料管子的'小豬。小豬又想做袋鼠,他找了兩根彈簧綁在自己腳上,鸚鵡看見了説他是一隻綁着彈簧的小豬。小豬突然又想做鸚鵡,他找來羽毛和貝殼給自己做了一對翅膀和一個大鳥嘴。小猴子看見了説他是一隻披着羽毛的小豬,不會飛。小豬一飛就掉進了泥坑,他很煩惱,覺得做什麼都做不好。突然,他聽到了一個聲音:“我就是小豬,我在泥潭裏面打滾,可開心了!”於是,小豬也開始在泥潭裏滾來滾去,他越滾越髒,越滾越開心。最後,他覺得還是做一隻小豬最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小豬看到了每種動物的優勢,就羨慕他們,也想做他們。可是,他每一次都做不好,都失敗了,所以他還是不快樂。後來,他學那隻小豬在泥潭裏打滾,才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最後,他覺得還是做自己,最快樂!

以前,我也羨慕媽媽能穿高跟鞋,能燙頭髮,我也想做媽媽。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不再羨慕媽媽了,因為我當小孩可以每天讓媽媽照顧着,還可以寫作業、跳舞、拉琴、玩沙子,也有很多快樂的事情。現在,我也覺得做自己,最快樂!

變形記讀後感4

卡夫卡生前未得到認可,寫作並不是為了發表,死前要求朋友把他未發表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卡夫卡的藝術創作完全是一種自我的需要,試圖走出自己內心黑暗的需要。卡夫卡在日記中稱“寫作是他祈禱的形式”,卡夫卡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寫作,這種超乎尋常方式和激情除了來自於內心,不可能來自別的任何地方。“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此話多少反映出卡夫卡內心的困境。旁觀別人其實也是反觀自己,以往我們看《變形記》總是把這個人變成甲蟲的故事,當作是作者對外部世界的評價與反應,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安與恐懼是來自於作者心靈深處的積澱。文學家有時看似是在寫別人,寫現實,寫社會,其實真正的能量來自他們自我解脱的需要,去彌補他們支離破碎的過去,逃離那個深陷其中的精神黑洞。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説,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着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説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繫着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説過“在自己的家庭裏,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裏,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變形記讀後感5

提起卡夫卡的短篇小説,人們就會立即想到《變形記》。

小説的主人公格雷高爾是一家的旅行推銷員。在一個普通的早晨,他從不安的睡眠中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在早晨7點之後還沒有走出自己的房間,都感到極度驚訝。隨後,公司裏的經理親自登門詢問他沒到的原因。在家人和公司經理的催促下,他掙扎着起牀去開門。可是他的變化越來越大,徹底變成了一隻甲蟲。他的`新形象嚇跑了經理,幾乎嚇暈了母親。於是,格雷高爾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裏,因為家人看到他的感覺只有恐懼和厭惡,他成為家中的醜聞,成為親人的累贅。最終家人不能再容忍他了,而他也由於長期不吃東西,最後悄然死去。

格雷高爾的變形僅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內心仍然執著於以往的一切。例如:他早晨醒來後,腦子裏仍然考慮的是他的差事,除了飲食上愛好的變化外,他幾乎保留了以往的一切習慣,包括對牆上那幅畫像的喜愛,為了阻止房中傢俱被搬走,他招來了父親那隻幾乎令自己喪命的蘋果。換言之,格雷高爾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異心”。

“變形”了又如何?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依舊很美好,而心中的的理想也不會隨之動搖,仍要執著的追求,但是,仍要認清現實的狀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不容易獲得成功與尊重。

變形記讀後感6

變形記永遠是一場可怕的噩夢,不幸地降臨在了主人公格雷高爾的身上。

變形記講述了格雷高爾在結束了一夜好夢之後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的樣子嚇跑了經理,嚇昏了母親,於是被父親毫不留情地趕回房間裏。家人對格雷高爾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彎,這還不絕望?從此以後,格雷高爾孤獨地呆在冷清的房間裏。他要學的只有一件事——接受家人對自己的態度。因為畢竟是格雷高爾長着一副嚇人的外皮。可是誰有知道格雷高爾嚇人的外皮下面有一顆善良的人心。這時,格雷高爾在絕望的大山中看到了一塊希望之石,在妹妹的細心照顧下,格雷高爾看到了一絲淡淡的'愛意。這讓格雷高爾不僅有了自己還會變回自己原來的樣子,生活還會恢復原狀的信心。但家裏的經濟狀況破碎了格雷高爾好轉的信心,經濟上的重負讓這個家疲憊不堪也狼狽不堪,心理上的重負讓格雷高爾越來越多的做出他不該做的事-------絕望終於把他逼瘋了。最終,他的妹妹實在不能忍受格雷高爾,家人對待格雷高爾的態度也越來越惡劣。而格雷高爾因為長時間不吃東西悄然死去。

格雷高爾的死讓這個疲憊不堪的家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格雷高爾好像從來都沒有過這個人,一場噩夢終於結束了。

變形記讀後感7

或許是我看多了港台暴力片,或許是聽的太多英雄血淚交織的故事,或許是殺人如麻,且不償命的網絡遊戲玩的太多,使我總感到人間真情難覓,可我發現我錯了!

近幾天,我看了一個叫《變形記》的節目,它深深觸動了我。

恍惚間,我覺得我與節目主角魏程有着類似的不堪回首的生活經歷。兩年前,我和幾個“俠義哥們”學會並愛上了網絡,它成了我的一種追求,以至於達到一種痴迷程度。每天沉迷於那個虛幻。神奇。使人滿足的世界,不能自拔,學習也是人在教室心在網,慢慢地一落千丈。從那時起,我花錢毫無節制,對家長的態度也變得冷漠,甚至學會了抽煙,喝酒等惡習。父母因此把我送往峪宏學校,希望來改造我。起初我悶得慌,甚至有些邪念,可漸漸發現接近網絡已沒有可能,所以心又回來了,可“烙印”卻沒有減退,往往還是心不在焉,可《變形記》其中幾個鏡頭讓我落淚,心中也恢復了平靜。

鏡頭是高爸聽説魏程想去黃河,便彎下腰,從一隻破舊的布鞋中取出一個疊得厚厚的塑料袋,他用長滿老繭的手取出一把皺皺的毛票,共20元。高爸説這是他多年的.積蓄。20元!20元!20元在魏程的生活中只是一天的零用錢,而20元卻讓高爸攢了多年,魏程在推遲過程中哭了,我的眼眶也濕了。那20元毛票,它實際的面值並不大,可它的作用重大,是它讓魏程悔改了惡習,是它喚浪子回頭。我看了這個鏡頭,忍不住扭過頭用手拭淚,我不光是在拭淚,而且也在面壁思過,躲避心靈與人性的譴責!那天晚上,我徹底改了,我定了人生目標,改變了人生的軌道,那時我心中説:“網絡,一個荒唐而離奇的笑話!”

看過節目的那天晚上,我一夜都沒睡好。我在温暖地被窩中又哭了,我掉出了悔改與洗濯自己心靈的淚!我使勁抹乾了淚,微微笑了一下,心中恢復了平靜,説道:“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就改,明天,依然充滿陽光!

變形記讀後感8

昨天,晚飯前,在房間,我看完卡夫卡的《變形記》。看完後,翻開日記本,打算寫點讀後感,但卻感覺不知要寫些什麼。我不想去理解卡夫卡為什麼要把格雷高爾異化為甲蟲,也不想去理解卡夫卡為什麼最後要讓甲蟲死去,變為甲蟲就變為甲蟲,死去就死去,我不想研究太多,世界很簡單,因為,我發現,我的頭腦越來越複雜。可笑的是,我的行為越來越幼稚,正是因為如此,我在我的幼稚和混亂中常能感受到一種變幻不定的、奇妙的快樂。

《變形記》這本書,我每個字都很詳細閲讀,讀到最後,説真的,內心有點失望,或者説,卡夫卡沒有如我預期的那樣強烈地吸引住我。僅憑《變形記》,我感受不到卡夫卡的偉大。但我相信卡夫卡身後所得到的的盛大美譽絕非浪得虛名,相信歸相信,我不想盲從世人的評論,所以我要親自考察和發現他的成就。發現偉大或感受偉大,都是一種很大的快樂,這種快樂的感覺難以言傳,這種快樂能夠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震撼性的昇華,對於某些特殊人物來説,或許還可以從中變得偉大起來。當一個人突然間發現了自己的偉大,那麼,他的`成長或變化速度便會快得連自己都會感到難以置信。天才總是為自己的腳印感到驚訝。驚訝自己,這也是一種能力,或者説,是一種藝術。

如果可以的話,不,不論可以不可以,我都要走下去,不停地走下去,走到無路可走……我不是非常明白前一句話我的內心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就讓一切的結局成為一道謎或一個疑問吧……

變形記讀後感9

格里高爾的拼命工作並不是只為了錢,更重要是為了讓家裏人忘掉父親事業崩潰使全家淪於絕望的災難而承擔起的責任。突如其來的“變身”,催毀了格里高爾那被工作磨礪出的堅韌外殼,露出了內心深處久違的温暖。那並不是什麼“蟲性”,而是他渴望親情的表現。

反觀葛雷特的行為。她原本一直都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面對格里高爾的變故。她先是承擔起了照顧格里高爾的重任,但面對日益孤僻怪異的格里高爾。她最後還是沒辦法強裝鎮定地提供給幫助,最後還是竭力迴避格里高爾,甚至驅逐他。但這從人性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

若説格里高爾的表現讓人同情,葛雷特的行為可以理解的.話,那麼薩姆沙夫婦的行為……唉,不提也罷。

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是家中惟一經濟來源,每天過着繁忙,壓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愛他。然而在一天早上,大概是由於受生活重擔和職業的習慣勢力的壓迫,他竟然從人變成了一隻顧大的甲蟲。自己和家人的一翻驚慌後,家人開始明顯地對他冷淡,幾乎不予理睬,不予關照。他們甚至以“這隻蟲根本就不是格里高爾”為由,根本不願費力養這個不能掙錢還給家裏帶來不少麻煩的“怪物”。後來這個“甲蟲”終於在虛弱和絕望中死去了。死後,家人竟“奇蹟般”地很快就恢復過來——或者説他們乾脆就沒有一絲傷心之情,反之,他們都感到了卸去重擔般的解脱,儘管他們心裏十分清楚這隻曾經開口叫過他們的甲蟲就是格里高爾,這個不幸的家庭中終於又再次充滿了陽光,老兩口看着格里高爾那心情愈發愉快的美麗的妹妹,心滿意足地想該給女兒找個好女婿啦……

變形記讀後感10

一開始你或許會覺得一篇述説着活生生的人變成一個甲蟲的小説是如此的虛幻,甚至是不可思議的,這種不現實的事情也會為某些人所鄙視,就猶如有些人不喜歡看魔幻片,動漫片一樣,但是諸如此類的作者又為為什麼把這些不現實的作品創造出來呢?

筆可以讓我們構造出無數的可能,完美的世界並不存在,生活中的缺陷,也就是我們的追求,只能靠我們的幻想,而我們所認為的不現實其實是現實的前奏,因此,我會熱衷於不現實的事物,但是同時承認現實。

變形記,一個支撐着家庭生活的忙碌男人,突然一天早上醒來變成了人人唾棄的甲蟲,而且還是像一張牀般巨大,結果卻出意料的簡單,後來他的家人遠離,甚至嫌棄他,還覺得他會破壞她們的生活,家人的生活比以前差了很多,但是她們永遠不會想起以前主人公的`辛苦以及他的付出,最終,她們選擇拋棄他,尋找更美好的生活,甲蟲死了你一定會覺得她們很無情,但是,我認為倘若生活中真有這麼一件事,我們大眾必定會拋棄他,甲蟲就是甲蟲,動物就是動物,就算我們知道它的靈魂是一個人,但是,我們就是本性的排斥,所以,任何人都不應該得到責怪,這就是現實,而卡夫卡只是用了不現實的事件來表現現實罷了。

變形記讀後感11

《變形記》並不易讀,説其不易讀是因為這本書沒有優美的文筆,而且讀起來會覺得有些枯燥。但這本書的內核卻揭示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異化。

小説其實並不複雜,講的是旅遊推銷員格里高爾有一天一早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大甲蟲,他並沒有非常驚慌,而是擔心自己能不能立即去公司上班,因為如果不能去上班,就會被開除,沒有工資可拿(從這也或許可以看出資本對人的一種異化)

故事接下來就很荒誕又自然的進展下去,家裏人發現格里高爾變成了大甲蟲,從一開始的照顧慢慢到厭煩。厭煩的原因我猜測主要是因為格里高爾不能再做出貢獻,不能再為家人提供金錢。最後文章結尾以格里高爾的死亡,他的父母以及妹妹愉快的外出旅遊為結局。

這篇小説的故事其實不復雜,而且全文以一種近乎平淡的語言被敍述,但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卡夫卡向我們揭示出了一種道德異化,如書中的親戚在人變為非人的情況下,親情又會成為什麼?我們也可以設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依靠什麼來維持的?倘若一個人沒有了人類的軀體,之前的感情還會存在嗎?或許還可以再設想一下,感情/道德的本質又是什麼?

這些問題很複雜並且很難去回答,回到《變形記》這本書,卡夫卡無疑是悲觀的,從文中他向我們揭示了感情的本質是金錢,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用金錢來維繫的。最後文章的結尾,有一個細節,當格里高爾的父母與妹妹外出旅遊時,文中寫到:“當到達目的地時,女兒第一個站起來並舒展她那富有青春魅力的身體時,他們覺得這猶如是對他們新的夢想和良好意願的一種確認。”

當格里高爾的死亡沒有金錢上的價值時,他們很快便選擇了遺忘。

變形記讀後感12

我讀過不少書,其中非最喜歡的是一篇看似荒唐的文章——卡夫卡的《變形記》。這篇小説我前前後後看過許多遍,對它的認識也在不停地改變之中:起初,我認為這是一個荒唐的故事。故事中,小小的推銷員格里高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小小的我嚇得不敢入睡,怕自己變成一隻大甲蟲。

慢慢的,它變成了一個沉重的故事。可憐的格里高爾,由於職業的重壓,變成了一直大甲蟲,終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小房間裏,父母和妹妹先後對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無助、迷惑、孤獨……他被世界所拋棄。於是,他也拋棄了世界。在一個燦爛的早晨,當一縷陽光透過他的房間,照在他乾瘦的`外殼上時,他死了。

在這樣沉重的故事下面,藏着多少現代人因為生活的巨大壓力而發出的痛苦的叫喊聲啊!每次看完,我都會呆望着陽光,看着塵土飛揚沉思:這是怎樣沉重的一個故事呀!是怎樣被卡夫卡嵌在白紙裏的呀!

我無聲地呼喊:是的,生活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而這,正是一個關於不堪忍受生活壓力的故事。落幕了,格里高爾在那樣燦爛的一個死去,或許他已經死了,很久,只是沒有人發現。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善良有多麼重要、信心有多麼重要。你就算是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可你還有家人、朋友。你不應該拋棄世界,拋棄一切。雖然父母和妹妹只給了你一點點,雖然她們先後對你失去耐心,把你拋棄,可世界沒有拋棄你呀,所以,你不能放棄,要堅強地活下去;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變形記讀後感13

卡夫卡在《變形記》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是家中惟一經濟來源,每天過着繁忙、壓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愛他。結果他在一夜好夢結束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全家都因此惶恐。並且格里高爾也因為這一奇怪的遭遇,經歷了家人從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的現實,雖然他的母親和妹妹都試圖用剩餘的一絲對他的愛來照顧他,但是還是被他那可怕的樣子所疏遠,而他父親更是對他深惡痛絕,屢次攻擊他,傷害他,並在最終直接導致了他的死亡。我想,也許格里高爾的離去對他來説是一件好事,否則,生活在這個被異化了的世界,留給他的也只會是無盡的寂寞與孤獨,被社會壓的喘不過氣的他,在這個恐怖的社會只會承受更多的折磨。

也許你會説這個故事實在是太過荒誕,但是荒誕的背後是社會的現實,現在,人們都被物質世界衝昏了頭腦,為了追求利益,不擇手段地破壞我們的世界,沙塵暴的侵襲,荒漠化的逐漸擴大,濫砍濫伐,毀林開荒,人類正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將這種卡夫卡式的無奈、痛苦、憂鬱延續,這種感覺並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反而愈加嚴重。

我們應該感謝卡夫卡,他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是這種對利益的追逐在這樣擴張下去,或許故事真的有可能變成現實,這樣,我們的家園會變成什麼樣子,醒悟吧,人們,讓我們重新呼喚我們的精神世界,人與自然只有和諧相處,我們才能夠可持續發展。希望卡夫卡的《變形記》可以呼喚起我們的心靈,喚起我們的良知

變形記讀後感14

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塑造的主人公格里高爾形象,同樣被異化了。可他只是表面上即“形”土的異化,他從未丟棄一顆正常人的心,“神”還是原來的神。這是他與阿Q質的區別。格里高爾由於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負擔,生活的奔波,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突然變成了一隻甲蟲,面對自己怪異的形態,格里高爾先感到詫異,為何自己的身體會在一夜之間變了形;雖然他變形後不能説人語,可他的聽力和心裏反應是與正常人一樣的,尤其是他的心態是非常正常的,他在變形後還在想自己的工作和家裏的債務,想為妹妹爭取音樂學院進修的機會,可已經沒有人能理解他那顆孤獨寂寞的.心。

他雖然形變,但他善良的心卻受到家人的漠視。這一切他都坦然面對,最後他用自己的死來消除親人的厭煩和冷待。格里高爾從變形到死亡,他一直很頑強對命運很坦然,沒有太多的埋怨。應該説,人性雖然受到壓制,但畢竟還沒有完全扭曲,格里高爾仍然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具有正常判斷能力的孤獨者,只是身體上披着一身甲殼。

卡夫卡小説通過塑造獨特的藝術形象告訴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維持人性的本真是何等的可貴!卡夫卡在作品中表達了對人性的讚美。

家人的冷酷與格雷高爾對家庭的付出和他的心地善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格雷高爾變成甲殼蟲後,他還慶幸父親這樣的安排給他們今後的生活留了個保障。變形後的格雷高爾過着蟲的生活,卻始終想着家庭的事情,面對家人的厭棄,他異常地冷靜,最後他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絕食,在親人的厭惡中絕望而平靜地死去。由此可見,格里高爾是一個好職員,好兒子,好兄長,是一個心地善良、品格堅強的人。

變形記讀後感15

晚上,看完《變形記》我問兜兜有什麼想法。兜兜居然説:“媽媽,你再生個小弟弟,然後你和爸爸上班去,我在家當艾瑪,小弟弟是利奧。”兜兜一直都渴望當哥哥,雖然平時我們下班後陪他的時間也挺多的,每天晚上吃晚飯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晚上睡覺前陪他聊天,講故事,週末也經常陪他出去運動、旅遊,給他體驗各種新鮮事物……有時候我們會問兜兜:“你感覺幸福嗎?”兜兜總是點點頭。可隨着他的長大,我們發現他也很渴望和同齡大小的小朋友一起玩。晚上散步到市民廣場的時候,他總會去尋找其他的小朋友,平時的言語中會很羨慕班裏的大寶和小寶,也常會和媽媽説再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哪怕最好玩的'玩具給小弟弟或小妹妹玩也沒問題。

看完《變形記》後,我也反思了很久。平時我們也花了時間陪兜兜,為什麼他還是想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也許,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平時總是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和孩子交流,或者按自己的想法去引導孩子,卻忽略了孩子需要什麼。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故事:一個爸爸帶着5歲的孩子去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展覽,參觀的人很多,然而在爸爸看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孩子卻哭了起來。當爸爸蹲下來正準備問孩子怎麼了的時候,突然發現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全是人腿在周圍走來走去。看來,我們做的還是不夠,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想法,習慣於高高在上,看着孩子説話和做事。為人父母不容易,把一個孩子培養得自信、獨立、開朗活潑更不輕鬆。以後我們一定注意“蹲下去和孩子説話”,多考慮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真正開心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