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國學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合集15篇)

欄目: 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2.56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合集15篇)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

一、經典誦讀活動的意義

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通過誦讀活動,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國小生幼小的心靈,對於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加強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典文化內容豐富,文字精煉,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高度凝鍊性和表達應用技巧,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二、經典誦讀內容

國小一、二年級: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古詩10首。

國小三年級:誦讀《笠翁對韻》《千字文》,古詩20首。

國小四年級:誦讀《笠翁對韻》《論語》,古詩30首。

國小五年級:誦讀《笠翁對韻》《詩經》,古詩30首。

三、措施與要求

“誦讀”即為“出聲的讀”,達到“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鑑於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證誦讀時間。每天固定上午第一節課前的預備時間以及每週一節誦讀課為誦讀時間,天天堅持。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靈活安排,充分利用時間。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為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教師要提倡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一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二)各班指導教師要根據誦讀內容與誦讀量,劃分每天的誦讀量,制定計劃,根據計劃誦讀並且要與學生一起誦讀。在每個班級的黑板報上由學生專人負責每週刊登一首詩,一句經典文句。學生在一週內反覆誦讀,並記憶。看誰讀得好,記得牢,鼓勵學生多誦多背。班級內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或背誦比賽,激發學生誦讀的激情。

(三)一——五年級利用每週一節誦讀課安排經典誦讀的指導和檢查。

(四)佈置家庭作業時,可以加入誦讀內容。

(五)學校創設良好的誦讀氛圍和環境,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數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詩配畫、誦讀內容抄寫小報、改寫經典、自寫古詩等。

(六)指導教師要天天抽查學生,動員學生互動檢查;表揚先進,鼓勵後進;

(七)各科教師都要自覺地在班主任教師的統一協調下,在規定的時間段裏,有條不紊地創造性地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要充分利用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多種功能,讓孩子在唱遊活動中誦讀。

(八)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檢測,採取抽測、集體誦讀、高年級檢測低年級或同伴互測的方法。並開展歌唱經典、演經典、經典詩篇朗誦會、經典誦讀展示等活動在規定時間內展示。

(九)各班以帶領學生反覆誦讀為主,對其中簡單語句的釋義不要求講解得過深過細,體現大意即可;對部分難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讀。提倡通過經常的、輕鬆的、大聲的誦讀和吟誦,自然成誦,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遊戲中誦讀。如,將誦讀內容編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鼓勵親子誦讀,師生同讀。

經典誦讀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貴在天天堅持,持之以恆。

附:經典誦讀展示形式(供教師參考)

1、我給大家講美文

學生把自己收集誦讀的古詩文講給同學聽。

2、唱經典

古詩文本身就具有強烈的音樂美。在誦讀的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誦讀的興趣,讓他們記得更好,可開展歌唱古詩文的活動。如孟郊《遊子吟》,蘇軾《大江東去》《明月幾時有》,李商隱《別亦難》,白居易《長恨歌(片斷)》等古詩詞歌曲,同時學生還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歌曲曲調去唱古詩文。還可請音樂老師給古詩文譜上好聽的曲調。

也可在遊戲(如跳橡皮筋)中編成歌謠。如學生在玩拍手遊戲時,“你拍一,我拍一”就變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充分感到了誦讀經典的樂趣,更能堅持下去。

3、給經典配圖

在經典中,因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語言很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等,都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象一幅幅優美的圖畫。

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為經典配畫,加深了學生對經典的感悟,培養他們思維力,想象力。

5、經典我能行

在誦讀到一定的程度上,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寫。

(1)改寫

古時賈島在“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上不斷推敲,王安石在“春風又綠江南岸上”反覆斟酌。《鄒忌諷齊王納諫》

“窺鏡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一句中的“窺”就將鄒忌作為男子,卻反覆照鏡的'自慚心理表現出來。

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你可以改動一下,讓它更傳神。讓學生有了強烈的動筆願望,希望與古人一較高低。

(2)自寫古詩文

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的介紹,學生對古詩文格韻有了一定了解,就讓他們試着自己寫一寫詩。

6、編寫經典選篇

學生將自己誦讀的經典分類,如分成學習方面,為人交友,勵志人生,絢麗自然等等。並由此自己編成一個小冊子,配上精美的插圖,寫上序言,標上自己主編的字樣。看着自己的成果,學生誦讀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使他們樂於誦讀。

7、運用經典

學生誦讀經典,能在實際中運用,更能讓他們樂於好於誦讀。這也是我們誦讀的一個目標。在實際中,我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經典。

如春天到了,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踏青。看見桃花,教師有意識地誦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人面桃花相映紅”等句子,引導學生吟出自己誦讀過的與桃花有關的句子,看誰説得多,説得好,用得當。在作文中,也經常引導學生恰當地運用經典句子。如描寫春雨時,用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2

為貫徹落實《西崗區國學教育實施方案》,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推進區域跨文化德育特色,培養既有傳統文化底藴又有現代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瞭如下的國學教育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育人為核心,積極探索融合民族性、時代性和教育性的國學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國學修養和文化素養,為其健康成長奠基。

二、工作目標

積極營造良好的國學教育氛圍,整合國學教育資源,加強國學教育隊伍建設,建立教師、班級、家庭、社區教育共同體,積極開展國學課題研究,推進國學進課堂,積極開展特色活動,豐富育人途徑,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尊重師長、善待他人、勤勞儉樸、誠實守信、舉止文明、謙虛好學、自尊自愛、遵守公德、遵紀守法、拼搏進取等優秀精神品質的人。

三、實施原則

1、堅持針對性,實效性原則。 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站在對人的生命負責的高度,不是枯燥乏味的説教,不是應付形式的走過場,而是感悟一場場波瀾壯闊的生命

歷程,傳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過程,因此必須堅持針對性,實效性原則。

2、堅持貼近社會實際,貼近現實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為了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在活動中應儘量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未成年人,賦予傳統美德以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

3、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我們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不能僅僅只停留在感知階段,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社會外顯行為,要將這種認識化為一種自覺行為,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堅持知與行的統一。

4、堅持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

四、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一)、加強領導,進行理論學習,形成共識。

1、成立學校國學教育領導小組

組 長:史美麗

副組長:張新、趙芬、鄒闖

成 員:劉瑞玲、牟維毅、劉書彤、曹輝、 全體語文、政治教師。

2、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中起着骨幹、主導和示範作用,是傳統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機制。學校規定全體科任教師和班主任都必須參與其中來共同開發研究這一宏大的工程。此外學校還將認真組織教師和家長參加區教育局組織的國學教培訓。

3、認真學習,宣傳發動,營造氛圍。

結合學校實際,將國學教育與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思想有機結合,成立國學教育領導機構,要充分利用黑板報、廣播等宣傳工具,大力宣傳學習國學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讓每一位教師都行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積極營造誦讀經典,積澱文化底藴的'書香校園,構建和諧校園的良好氛圍。

(二)立足主陣地找準突破口,紮實開展傳統美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必須找準切入點,形成以點帶面,以面成體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動態鏈。根據學校實際,經過反覆論證我們選定以“禮儀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突破口,從學生實際出發,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出發,通過日明一禮,日正一行,日學一語,日行一善,可以循序漸進地去到達到我們制定的培養目標。

1、組織培訓,走進課堂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學校每學期有計劃的安排國學課,每週利用一節晨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10分鐘的經典誦讀,逐步形成日常化,規範化的教學體系。教導處組織檢查。

2、加強課題建設,開展教學研究。

各校結合學校教學實際,成立課題研究小組並組織國學骨幹教師研究討論,確定既符合學校實際,又具有特色的課題進行專項研究,抓好師資隊伍建設。 按照《西崗區國學教育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

結合我校實際,從《弟子規》《三字經》《論語》《朱子家訓》《唐詩三百首》等歷史著作中選取一些經典的片段,編寫《國學校本教材》形成教學內容體系。

3、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將《國學校本教材》編印發給全校學生,利用升旗儀式教育、校園廣播、班會時間集體學習,學校有計劃的開展國學教育的各項活動(如每天10分鐘書法、花樣跳繩等),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4、探討在“國學教育”的推動下,傳統美德教育的深化,促孝行、雅行“兩行”教育向縱深發展。

(三)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深化傳統美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不能只侷限於學校、課堂,更應該走出去,深入社會,貼近生活,貴在踐行,重在持久。

1、每學年組織學生到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開展活動。學期初,對七年級新生開展軍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到學農基地接受勞動教育;到革命英雄紀念卑前掃墓,接受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教育。

2、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公益捐助,參加義工勞動等,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

3、辦好中學家長學校,學校各班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會通過家教諮詢,家教講座,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將傳統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形成一股合力。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核心,以誦讀經典為載體,以課堂教育為主陣地,以師資建設為抓手,以國學校本課程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營造人人能夠吟誦,班班讀經典的氛圍。並在師生中大力推進詩書達人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通過各種形式誦讀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優秀經典詩文中尋求滋養,在文化底藴中積澱的過程中突出創新人格與現代精神的塑造。

二、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三、具體實施和安排

(一)誦讀安排:

1.早課、語文課時間,語文老師組織誦讀。

2.午間新聞時間,班主任組織學生誦讀。

(二)活動安排

1.三月舉行“國學潤育”系列活動一 “國學經典集體誦讀活動”:

(1)七年級年級14個班,組成三個方隊集體誦讀,誦讀內容:《笠翁對韻》、《三字經》、《弟子規》等。

(2)八年級年級16個班,組成四個方隊集體誦讀,誦讀內容:《關雎》《無衣》《碩鼠》、《誡子書》、《論語》、《陋室銘》等。

(3)高一年級組成一個方隊(200人)集體誦讀,誦讀內容:《愛國詩詞》

(4)高二年級組成一個方隊(50人)集體誦讀,誦讀內容:《春江花月夜》、《古從軍行》

(5)教師組成一個方隊(50人)集體誦讀,誦讀內容:《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離騷》等

2.四月“國學潤育”系列活動二:

在國中段開展“講古代名人故事”、“國學手抄報展覽”的詩詞配畫活動

3.五月“國學潤育” 系列活動三:

在高中段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國學經典書法展覽”活動

4.六至七月“國學潤育” 系列活動四:

編輯出版實外西區“國學經典誦讀”校本教材,由語文教研組具體負責。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4

為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學生品德修養,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按照教育局要求,我校實施國學經典教育特色品牌創建活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藴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目的意義:

國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國學經典藴藏着中國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澱於歷史的長河,而又昇華於現代社會,既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在中學生中開展國學教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民族文化,讓中國小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建立道德行為規範,提高文明素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用國學經典傳統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們健康成長,並讓他們受益終生。

三、活動主題:

經典啟典人生,國學伴我成長

四、基本目標: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雅人格;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夯實文化功底;發展記憶能力,開發智慧潛能;培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校風;培養親子關係,構建和諧社會。通過全面開展國學教育,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學生的人格修養,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斷增強,傳統美德代代傳承。讓廣大中學生了解中華文明,充滿自信、充滿朝氣的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五、教育途徑:

(一)課堂教學:

學科課程。充分發揮教學主渠道作用,將國學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在不同領域挖掘傳統文化因素,傳播中華文明成果,形成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在語文、思品、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中要適當加強國學經典的學習與指導。

(二)課外活動

1、主題活動。利用升旗儀式、班團隊會、社團活動、重大節日、報告會、家長會等途徑,廣泛開展多種多樣以國學經典文化為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將各班的.國學經典誦讀情況納入文藝匯演進行考察。不拘形式,大膽創新,以國學文化立人,做優秀的現代中國人,表達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

2、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寒(署)假、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開展社會服務活動,設立創新性活動主題,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瞭解傳統美德,認識國學內涵,傳播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並努力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六、基本原則

1、與日常德育工作相結合。國學教育與學校常規工作有機結合,在常規教育活動中體現國學教育的思想,在國學教育中解讀常規教育的要求。重在潛移默化,貴在紮實持久,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和國學教育自身的規律。

2、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國學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十要十不要等相結合,注意講解規範言行、修養身心的傳統做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給國學注入新的生機,昇華新的境界。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知行合一,使學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又養成儒雅的君子之風。

3、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國學教育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在國學教育中,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是國學教育成為推動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動力。

4、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構建書香校園,在學校整體環境的設計、規劃上,既要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要求,又要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學生在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中感受國學,學習國學。

5、與德育教研科研相結合。把握時代脈搏,站在教育制高點,研究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對策,找準切入點,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

七、實施步驟:

1、啟動立項。20xx年8月,學校召開國學經典教育特色品牌創建工作動員會議,傳達落實國學經典教育精神,部署特色品牌創建具體工作,並向市教育局申報立項。

2、全力創建。20xx年8月—20xx年8月,結合本校實際,全面開展國學教育各項工作。重點做好“學國學、誦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國學班會評比、經典閲讀徵文、國學知識賽既課本劇大賽等活動。

3、積澱凝練。20xx年9月—20xx年9月,學校普及國學教育的基本知識,對開展國學教育的情況進行檢查,查找問題,研究對策,總結經驗。

八、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國學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人文經典工作小組、藝術體育工作小組、興趣實踐工作小組等,分別實施項目創建,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把國學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來抓。

2、重點規劃。做好國學教育的年度計劃,結合本校特點,確定工作目標,制定具體措施,分年級、分學期、分步驟、有針對性的逐步推進國學教育。把國學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在課程設置、課程開發、師資安排上立足長遠,不斷完善,形成穩定的國學教育機制。

3、師資培訓。學校以思品、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師為主,其他學科教師為輔,進行學科滲透,建立一支國學教育師資隊伍。適時聘請局及市內外專家諮詢組,指導我校項目創建工作。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5

一、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文化,產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原動力。時代不同,社會發生着深刻的變化,但是傳統文化應該得到繼承;國學經典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僅是每一箇中國人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在中國小開設“國學”校本課程,引導學生接觸歷史經典,學習傳統文化,加強思想修養,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薰陶,能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進一步昇華。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核心,以誦讀經典為載體,以課堂教育為主陣地,以國學校本課程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營造人人能夠吟誦,班班讀經典的氛圍。通過各種形式誦讀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優秀經典詩文中尋求滋養,在文化底藴中積澱的.過程中突出創新人格與現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義

1、傳承中華文明。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淵遠流長,傳統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失,讓學生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學校成為書香校園,精神家園,和諧樂園。

3、提高語文素養。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閲讀量,增加詩文成誦量,促進《課程標準》關於課外閲讀、記誦任務的落實,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加經典儲備,從而紮下語文水平的厚實功底。

4、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國學經典進校園,傳統與現代有機對接,打造平輿教育新特色。

三、組織領導

“國學”校本課程設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具體如下:

組長:李國富

副組長:王建申劉俊華

成員:徐誠偉喬運良侯華科張瑞穎

四、實施辦法

1、全縣各中國小每週開設至少一節“國學”校本課程。國小階段重在朗讀背誦,中學階段要將誦讀與理解感悟相結合。

2、各校選拔語文素養較高的教師開發“國學”校本課程資源,具體負責課程的實施。

3、《國學經典》課本進校園。統一選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編輯的《國學經典》叢書,作為校本課程教材下發到各學校,並做好活動用書的宣傳推薦工作。

4、各學校安排校本課程的教學,國小、幼兒園以《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及一些經典詩文為主,初、高中以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為主。

5、誦讀安排:在早課、語文課時間,語文教師根據教學情況組織誦讀。

6、有條件的學校可開展“講古代名人故事”、“國學手抄報展覽”、“國學經典書法展覽”、“國學經典知識講座”等活動。

7、各學校要選出質量較好的“國學”校本課程教案,上報到縣基礎教研室,教研室擇優在《平輿教學教研通訊》發表。

8、縣教研室組織開展“國學”校本課程優質課教師評選活動。

9、積極配合德育室工作,參與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活動。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國學”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資源庫的建設。

2、學校要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有力支持。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6

一、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藴,充滿智慧和生機。

二、活動目標:

(1)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誦讀經典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2)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3)培養同學的讀書興趣,提升了語文能力。在吟誦表演中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地理、天文、常識、藝術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誦讀內容

1、《經典誦讀讀本》每生一本,共有三十多篇。

2、課內拓展。各班級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適當增添相關經典詩文。

3、課外閲讀。每班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內圖書,豐富學生課外閲讀活動。

四、活動時間

1、各實驗班利用每日晨讀,每節課前兩分鐘,每週二、四下午課前時間組織學生誦讀(另:一、二年級每週各開設一節誦讀課)。2、每日放學後,鼓勵學生和家長誦讀15分鐘。

3、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尋找機會讓學生多讀多背,不增加負擔,使經典誦讀和課外閲讀書籍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五、活動措施:

(1)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校內主要由班主任、語文教師和班幹負責,每天用一定的時間開展閲讀活動;校外倡導家長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以此為學生的誦讀活動創造良好的氛圍,同時提高家長的人文素養,推動社會的進步。

(2)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加強課內外閲讀的橫向聯繫。通過課內閲讀指點方法,培養興趣,激發熱情,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外涉獵更寬闊的閲讀領域,欣賞作品的語言、把握藝術的構思、辨析人性的美醜善惡,學會對作品進行剖析和評價,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全面提高鑑賞能力。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形式,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20xx——20xx學年上學期月活動計劃

九月:1、制定本學期課題組活動計劃。

2、參加教研室組織的經典誦讀課題活動。

3、各年級制定經典誦讀活動計劃。

4、各實驗班按計劃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5、9月13日各年級開展經典誦讀大比拼活動。

十月:1、各實驗班按計劃進行經典誦讀活動。

2、各年級開展“親子誦讀”活動。

3、10月31日開展5—6年級“親子誦讀”活動展示。

十一月:1、各實驗班按計劃進行經典誦讀活動。

2、各年級開展“親子誦讀”活動。

3、11月14日進行3—4年級“親子誦讀”活動展示。

十二月:1、各實驗班按計劃進行經典誦讀活動。

2、各年級開展“親子誦讀”活動。

3、12月26日開展1—2年級“親子誦讀”活動展示。

元月:1、1月9日活動總結,表彰優秀誦讀家庭。

2、彙集資料,本學期課題活動情況總結。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7

一、活動背景:

為貫徹落實東明縣教育局《關於印發東明縣國小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將弘揚民族精神教育與現代公民素質培養有機整合,學校將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將活動的知識性、科學性、教育性、娛樂性、創新型融為一體,讓我國傳統文化精髓浸潤學生的心靈,不斷提高師生文化素養。

二、活動目標:

讓國小生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在師生中形成以先賢為楷模,勤勉學習,奮發有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誦讀國學經典”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詩詞感受我國傳統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互助、勤學自強的優秀品質,與國小作文教學個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讓經典詩詞更好地引領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三、活動意義:

1、引導學生誦讀具有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經典詩文,吸取終生受益的知識精華,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優雅的氣質,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獲得創造的智慧。

2、培養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在誦讀中使低年級學生擴大識字量,在吟誦表演中使高年級學生感受經典詩文的博大精深。學生養成天天誦讀的習慣,逐步使學生能夠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

3、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誦讀,全面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

四、活動內容:

《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國小生古詩文誦讀》以及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經典故事等。

五、活動實施:

1、組織領導

組 長:

副 組 長:

組 員: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

職責:組長負責全校經典誦讀的全面工作;副組長負責誦讀活動的開展與日常管理、檢查;組員負責協調經典誦讀工作的開展和本班學生的誦讀活動,以及活動安排與實落。

2、活動時間及方式

(1)每週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每天利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誦讀國學經典,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社區互助組活動時間,堅持學習、誦讀國學經典三十分鐘。

(2)充分發揮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學生能熟練背誦,裏面的意思自會理解,對於一些典故和字的讀音,教師要做適當指導。

(3)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創造性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校已經申報了《國學經典誦讀與國小作文教學的研究》子課題。因此,經典活動的開展要與課題的研究相結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材料。此外,充分利用兒童節、校園讀書節、經典誦讀比賽以及德育系列活動,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示的機會。

(4)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親子誦讀”,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3、活動展示

(1)大型集體誦讀:以年級為單位整體展示,並輔以隊形變換、伴奏、伴舞等藝術表現形式。

(2)小型集體誦讀展演:以班級為單位整體展示,並輔以隊形變換、伴奏、伴舞等藝術表現形式。

(3)小型誦讀展演:以情景劇表演、經典朗誦會、親子誦讀活動、朗誦擂台賽等形式,展示教師、家長、學生在參與誦讀經典上獲得的喜悦與成績。

(4)讀書筆記展示:主要以學生習作為載體,展示讀書心得,彰顯人文教育。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8

一、活動背景:

西方人説:“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文化的世紀。”,而國學知識在當代青年中日趨淡薄,這種現象讓我們非常憂心。為繼承和發揚國學,提高當代學生文化修養,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豐台區教委從20xx年9月起,在全區國小生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國學經典誦讀已納入到所有國小的課程裏,有專門的課時、教材,並由具有一定古文功底的老師教授。在區、校的統一安排下,將弘揚民族精神教育與現代公民素質培養有機整合,學校自20xx年9月起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將活動的知識性、科學性、教育性、娛樂性、創新型融為一體,讓我國傳統文化精髓浸潤學生的心靈,不斷提高師生文化素養。

二、活動目的

1、開展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普及國學知識,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粹,讓學生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使同學們從閲讀經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汲取民族精神的豐富營養,弘揚文學藝術,營造文明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我校班級的校園文化生活。

2、誦讀國學經典美文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漢語言文學的藝術魅力。

3、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詩詞感受我國傳統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互助、勤學自強的優秀品質,培養同學們的.愛國情操、崇高志向、自強人格、誠信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讓經典詩詞更好地引領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4、用閲讀引領成長,讓師生親近書籍,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對話,與博覽同行。在經典閲讀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積澱文學底藴,提高文學修養,讓書香飄滿校園,讓學生享受讀書的快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活動人員安排

(一)領導小組

校長、主任、大隊輔導員

(二)講課教師

各班班主任及副班主任

(三)學習人員

全校學生

四、活動時間

1、從20xx年9月啟動本活動,在1——6年級學生中全面推行。

2、以6年為一個週期,分年級指導讀書,檢測。學校將此讀書活動作為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長期的開展下去。

五、活動內容

一年級:必讀《三字經》選讀《百家姓》

二年級:必讀《弟子規》選讀《聲律啟蒙》

三年級:必讀《千字文》選讀《二十四孝故事》

四年級:必讀《國小生古詩詞必背80首》選讀《古代名句選讀》

五年級:必讀《孟子》選讀四書《大學》《中庸》

六年級:必讀《論語》選讀《老子》《莊子》

六、組織實施:

1、組織教師定期學習學校讀書活動計劃、方案。

2、積極創造閲讀條件。

(1)學校積極充實圖書室的學生讀物。圖書室要面向學生和老師不斷完善和規範圖書的管理,對有條件的學生可進行網上閲讀的指導。

(2)充分利用和發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班級圖書角要達到至少每人一本,教師要積極帶頭讀書、捐書並與學生一同分享讀書的快樂。

(3)作好家校溝通、班級圖書流通工作,主張學生向社會借書,向親朋好友借書,來補充學校圖書室的不足,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讀書資源。

3、合理安排閲讀時間。

(1)每天早自習背誦本版所學國學內容。

(2)每週有一節國學課由班主任講解國學內容。

(3)每週有一個午自習12:30——13:30由副班主任講解國學內容。

4、班主任制定相應的班級讀書目標和讀書成長計劃,建立讀書成長卡,做到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評、簡潔明瞭、便於操作。

5、學生制定自己的讀書目標和成長規劃,開展閲讀活動。

6、每個學生建立一本“讀書成長冊”,將讀書活動中的精彩片斷,好詞佳句、名人名言、讀書筆記、心得體會及讀書規劃書,參加讀書活動的作品,獎狀等記錄下來,參加學校的評比活動。

七、展示評價

1、每個學期各班及學校撰寫總結。

2、學校制定展示評價方案,指定專人負責,找專門時間展示。

(1)進行國學的朗誦比賽。

(2)進行國學內容的摘抄、手抄報、板報、櫥窗、讀書筆記等內容展示。

(3)學校以國學為內容開展專題活動。六一、藝術節、元旦聯歡、家長開放日等契機。

(4)學校組織製作校園內國學宣傳標語等。

(5)學生走進社區、走向社會宣傳國學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3、評價

(1)每個學生制定自我評價表,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等

(2)學校

進行班級國學學士,校級國學碩士、博士的評選,可根據年紀不同進行評選。例如班內評選國學學士,各年級均可評選,四年級以上方可評選國學碩士,學生畢業時可評選國學博士。

(3)進行手抄報,板報、朗誦等獎項評比。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9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引領我校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薰陶,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學自強的優良品質,努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氛圍,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的建設。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我校國學經典誦讀方案。

二、活動主題:

“誦國學經典美文揚中華傳統美德 ”

三、活動時間:

20xx年3月25日——20xx年6月25日

四、誦讀內容:

七、八、九年級國學經典教材

五、活動方式及要求

1、每週兩讀(週三週五利用早讀時間集體誦讀,時間不少於15分鐘)

每週一記(每週精選一篇經典詩文等,並要求學生背誦);

每週一課(每週設一堂經典賞析課,由語文教師講解國學經典,賞析詩詞名篇)

每學期一賽(聯合校每學期組織一次經典誦讀比賽,大力推進國學經典活動在校園的深入開展)。

2、誦讀:以讀經典、背經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日有所誦,大量積累。

3、表演:以吟唱經典、演繹經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感受、體驗經典文化的魅力。

4、講故事:瞭解與詩文創作以及作者相關的故事,通過再創作改變成有豐富內容、語言生動的故事,開展講故事活動。

5、寫作:在講故事的基礎上,仿照文包詩的形式進行寫作;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進行改寫、擴寫。

6、詩文繪畫:根據詩文的內容和意境,進行創作性的詩配畫。

7、詩文書法:以硬筆書法為主,有能力的學生可以以毛筆書法的形式,書寫經典詩文。

六、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

20xx年3月25日前,各班級制定系列活動的實施方案或各班制定的活動計劃,全面啟動此項活動。

第二階段:活動開展階段(20xx年3月25日—20xx年6月25日)

利用晨讀、課外活動、雙休日等時間鼓勵學生開展以誦讀為主的自主活動。各學校定期舉行成果展示、比賽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熱情。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

七、活動總結

本次語文教研活動中,我們研究學生的記憶規律,探討經典誦讀教學的'方法,配合學校的國學知識賽,讓學生先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厚積而薄發把經典誦讀、古詩吟誦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同時增強領導誦讀國學經典的意識,充分認識此次活動的意義,認真組織,制定方案,將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0

一、課題來源及價值

近年來,在全國範圍內,以國學為核心的學術探討、知識普及、文化建設、教育推廣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這場“國學熱”正浸染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當前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突出,其精神影響力也愈加廣泛。伴隨着新課改的腳步,國學經典走進中國小也越來越多得到人們的重視、倡導和極力推動。但是隨着對學校文化品牌建設的深入理解,我們發現國學經典文化課程建設正面臨越來越多新挑戰。

第一,國學經典文化課程的內容有待重組和整合,尤其是年級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國學經典文化課程的實施策略有待豐富和拓展;

第三,國學經典文化課程在深入推進的同時,應該更有創意,更富有個性,真正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基於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國學特色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研究”的課題。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國學:指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着重要作用。

校本課程:兩層含義: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和需要;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本課題中的校本課程指前者。

三、主要觀點及創新

1、使學生初步感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養料,成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識真偽、分善惡、辨美醜的能力,剔除各種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使之成為21世紀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2、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和誦讀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讀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經典名篇的積累。

3、初步形成“課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新課程教學策略。

4、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們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結合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好相關的活動方案,為學生創造綜合學習的機會,從而來尋求弘揚民族文化的途徑和策略。

四、課題目標、內容及重點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為學生創設文化傳承的平台,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豐厚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璨若星辰與博大精深。

2、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摸索和總結出一套較為可行的國學經典的教學方法和形式,撰寫出一批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論文以及階段性實驗報告,編寫一套以中華國學經典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過本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從被動的課程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課程決策者和實施者,提升教師的課程創造意識及能力,豐富教師的角色內涵,達成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內容:

1、現代中小生對國學知識瞭解的現狀調查。

2、國學內容及序列,即課程內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們怎樣實施,即課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點:通過本課題研究,探索有效的課程設計及實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國學內容的選擇上,做到“精選篇目,分類遞進”;

2、在國學教學實施上採用“分年級推進、分層進行、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

3、開發校本課程,推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4、建設文化校園,讓師生成為幸福的成功者。

(二)實驗對象:本校1-6年級學生。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通過課堂實踐對相關理論進行反思、驗證,繼而總結出更有效的成果並加以推廣。在實驗中還要用到的輔助研究方法有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案例研究法、文獻法等。

六、研究過程及步驟

本實驗計劃用兩年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個階段完成。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確定課題,擬定研究方案。

2、課題申報立項。

3、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4、明確各成員研究的側重點、創建網站。

(二)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國學文化知多少”問卷調查及分析,邀請專家指導課題。

2、精選經典誦讀內容,編撰校本教材。

3、討論研究課題實施策略並不斷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積累典型案例、研究資料,撰寫論文。

(三)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總結課題實施成果。

2、課題組成員寫結題分報告。

3、課題組寫結題總報告。

4、做好課題結題準備工作,迎接專家驗收。

七、預期研究成果

(一)階段成果

1、課題的實施方案、意見(網站、實驗方案、調查報告)。

2、典型案例(文本、圖片、學生成果)。

3、各項專題研究(論文、課件、經驗總結、研究報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終成果

1、課題研究報告。

2、課題結題報告。

八、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實力雄厚:我校是省實驗國小,省教科研先進單位,現已完成省市級乃至國家級課題多項。課題負責人是我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課題組核心成員都是我校的骨幹教師,都主持或參與過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並已在各級刊物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多篇。此外,我校圖書資料豐富並可上互聯網查詢資料,有領先的聲像,電腦設備等硬件。

組織保障:課題組將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通過校長室直接領導,以教科室為基礎,將教導處、科研組組織起來,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組織,以調動全校教師全員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羣體研究的氛圍,從而保證課題研究的落實與實施。建立與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參與研究的老師明確職責,注重實踐,積極參與理論學習,並定期召開課題研究例會,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尋求策略,深化研究。學校教科室全面協調、組織好本課題的研究管理工作,認真制定研究計劃方案,督導各分工責任人在規定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相關任務。

財力保障:課題組每年將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自行籌集一定的經費,包括聘請專家指導課題研究、講學提供相應設備,會議費用等。我們將嚴格管理並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時,保證學校有關教育設施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1

一、需求評估

1、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傳承。

2、明德學校致力弘揚傳統古典詩詞,形成“明德”的辦學特色。

3、寄宿制學校教育更多地要從學生生活領域開發教育,弟子規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弟子規為規範學生日常生活行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4、我們開設《弟子規》校本課程,以傳授《弟子規》為平台,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從習慣抓起,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進一步昇華。

二、課程的目標

通過誦讀、感受《弟子規》內容,聯繫生活實際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積累文化底藴,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

三、課程教學理念

1、加強誦讀,引導想象: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澱。

2、直面經典,真心接觸:老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多種資源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文字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

4、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剔除糟粕,辨證吸收。

四、實施建議

根據《弟子規》校本課程的學習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音樂可選擇《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中國古典名曲,配樂誦讀。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學難點。

4、生活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繫起來。

五、評價建議

1、評價主體多維化:指導學生自評、生生、師生互評、請家長評。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經文內容的初步感悟,讓學生來講講《弟子規》在生活中的運用;誇誇自已哪些規範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進。老師更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受到學生的監督。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背誦,還應着重考察學生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行為變化。

3、評價過程動態化:注重平時的、過程的評價。

4、評價形式多樣化:可以通過演講德育故事、現身説法、經典誦讀、課本劇、相聲、吟唱《弟子規》、《弟子規》書法比賽等形式檢驗《弟子規》的教學成果。

六、保障措施

1、教學時間保障:每週週一、週三早午誦讀,校本課間週一節。

2、堅持教研製度,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不斷地完善和向縱深發展。

3、學校將盡力地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支持,學生有讀本有成果記錄本。

4、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成效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在績效工資上予以一定的傾斜。

5、組織的保障。

建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組如下:

組長:周偉建

副組長:史蘭陳鎮江

成員:全體班任、語文教師

5、具體實施本方案的人員

校本課程主編:全體語文老師

教學評價:謝瑩瑩李鵬飛

學生評價:史蘭朱芳芳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2

一、活動宗旨:

1、傳承中華文化。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獲得古聖先賢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在熟讀成誦之中潛移默化,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推進素質教育。讀經誦典,培育心靈,吸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豐富“重德崇智、和諧發展、體驗成長”的辦學思想;營造儒雅高潔的'校園文化。

二、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李波

副組長:劉家鈺 張嵐 張國雲

成員:學校中層幹部、各班班主任和全體語文教師

(語文教師為我校國學經典誦讀輔導教師。各班班主任負責組織本班學生的經典誦讀活動。)

三、活動時間:

1、活動籌劃:20xx年2月

2、活動實施:20xx年3月——7月

四、活動內容:

1、誦讀的名篇:《勸學》、《論語》、《大學》、《孝經》、《正氣歌》、《赤兔之死》《少年中國説》、《尊師》、《三字經》……

2、誦讀時間:每週班會課——班級誦讀,每週升旗儀式——全校集體誦讀,假期獨立自讀。

3、領誦人:班會課——班主任或指定同學

升旗儀式——語文組選送

4、實施快樂學習法。教師引導學生熟讀,讓學生在默讀、輕聲讀、分組讀、齊讀,輪讀,示範讀、聽讀等多種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讀成誦。

5、營造氛圍,走進校園,處處瀰漫着濃郁的書香氣。班級精選古詩文、名言警句佈置樓道、櫥窗。在校園廣播、櫥窗、板報等媒介開闢國學經典誦讀專欄,讓學生時時處處沐浴其中,得到薰陶、感染、浸潤。

6、集體誦讀安排:

7、成果展示:

(1)、《誦讀國學經典資料彙編》

(2)、辦一期有關的板報

(3)、學生撰寫學習心得

(4)、書寫國學經典書法作品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3

一、比賽主題 :

誦讀中華經典,營造書香校園

二、比賽目的

通過組織學生經典誦讀比賽的方式,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提高學生閲讀古詩文經典的興趣,增強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努力營造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的濃厚氛圍,積極推動經典誦讀活動進課堂、進校園、進家庭。

三、比賽時間 :

20xx年11月18日(第11周星期一)

四、比賽地點 :

各班教室

五、比賽對象 :

3—5年級全體學生

六、參賽要求

1.以班為單位參賽,要求全班學生參加,着裝統一,整齊大方。

2.比賽內容由各班自行從《國學經典讀本》、《弟子規》、《三字經》、唐詩宋詞等書中去挑選,要求製作多媒體課件,儘量配樂。比賽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評獎辦法

1.邀請學校領導及相關老師組成評委會,根據各班的誦讀形式、表演特點及誦讀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現場打分。

2.根據比賽情況和現場評分,分年級設獎。

三年級:一等獎:3個 二等獎:3個

四年級:一等獎:2個 二等獎:3個

五年級:一等獎:2個 二等獎:2個

八、評分標準

比賽採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內容(15分):選材內容符合比賽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b.節目形式(15分):形式靈活新穎,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樂,配樂與所朗誦篇章意境吻合,節奏和諧;

c.語言技巧(40分):普通話標準,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嗓音條件較好,聲音圓潤悦耳,語言流暢,語速得當;

d.臨場表現(30分):衣着得體,體態語適當,表演到位,颱風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強,現場效果好。

九、人員安排。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4

一、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二、誦讀內容:《弟子規》

三、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班級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弟子規》,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吟誦表演中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利用13歲以前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峯,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四、活動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語文晨讀10分鐘、課前展示2分鐘,組織學生誦讀,並做到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

1、每日晨讀、課前誦讀形成常規,選一名普通話好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分組背、個別背、接龍背、默背……

2、每週一節課,進行經典吟誦,完成《弟子規》裏的內容,並開展一定的讀書交流活動。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形式,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設立經典誦讀評價卡。評價卡分別由“教師、小組、自評”三部分組成,形成評價體系,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

5、每兩週舉行一次誦讀擂台賽,評選班級“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誦讀熱情。

6、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誦讀的目的、意義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請家長配合督促指導,同時也請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當好孩子的榜樣。

7、爭取達到人人能背誦,班內一半以上的人吟誦如流。

8、定期對弟子規的內容進行默寫,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功底。

五、評價:

採取“每天評價”、“每週評價”、“彈性評價”方式。

1、每日評價:評價的時間早上。老師只要用一分鐘,親自考一個學生,會背了即算通過,即給他一百分。該生即指定為一週的誦讀班長。每天由值周班長領誦。讓他利用下課時間去檢測組長,組長再去檢測組內同學。不能通過檢測的人,記下名字,讓他利用下課時間,補念直至通過為止。

2、每週評價:採用專項考核的方法給學生定級。考核內容為誦讀經典(隨機抽取)片段。

3、彈性評價:根據學生需要、結合學校活動開展適時適度評價。

六、注意問題:

1、恰當的定位。

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是對新課程的補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課餘時間開展活,或個人讀,或小組讀,或全班讀,形式多樣;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抑揚頓挫,生動活潑,輕鬆愉悦。

2、寬容的評價。

評價原則是:多鼓勵、不批評。注重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採取激勵措施,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競賽、知識問答、表演等,充分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從中發現樂趣、得到讚許、獲得激勵,獲得良好的情感啟迪。

3、鼓勵家長同讀一本書

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拿出10分鐘,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總之,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是對少年兒童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我們班級將按計劃並根據實際情況以滿腔的激情開展此項活動,在此基礎上完成其他國學的誦讀,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中國人。

國學經典實施方案15

一、課程開設的需求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優秀的傳統美德,時代不同,社會發生着深刻的變化,但是道德傳統應該得到繼承,因為它所孕育的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在當今的社會中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國學經典藴藏的智慧精髓和傳統美德,是中國文化的生命之源,涵蓋了中國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根基和靈魂,它不僅是每一箇中國人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我們開設《弟子規》校本課程,以傳授《弟子規》為平台,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從習慣抓起,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進一步昇華。引導學生誦讀中華經典,主動吸收傳統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華,提升道德修養。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薰陶,成為有經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學生,承擔起弘揚中華文明的歷史重任。

1、德行定終身,人生的起點從《弟子規》開始

《弟子規》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俗語説:“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學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所以,誦讀《弟子規》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為先,良好的品德從孝悌開始

自古以來,“孝”是中國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頭兩篇便是針對孝順父母、尊重長輩而作。難以想像一個父母不愛、兄長不親的人長大後如何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學校德育工作從《弟子規》入手,以孝心教育為核心,通過誦讀經典激發學生感恩意識。針對經典中承載的傳統道德對於當前獨生子女的思想、行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3、人無信不立,誠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規》進入校園

眾所周知,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如果一個人連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沒有,是無法立足於社會的。

學校有義務、有責任來強化學生的誠信教育。《弟子規》第三、四部分講對自己謹慎約束,對他人誠實守信,循循善誘,以事明理,引導其分清是非、辨別善惡。由此可見在《弟子規》進校園無疑是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二、課程的目標

總目標——《弟子規》校本課程通過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薰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藴,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薰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

階段目標——高一級以誦讀《弟子規》為主;在誦讀的基礎上,進行聯繫生活實際的理解、感悟、辯論,加深理解;對能力強的學生,引導閲讀原文。

三、課程教學理念

《弟子規》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沉悶無趣的氣氛,改變一成不變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課程標準》的理念應當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1、直面經典,真心接觸:“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準》)《弟子規》校本課程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課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能懂會學的自主解決,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

2、加強誦讀,引導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風雲萬變不離宗。”(顧況《行路難》)閲讀教學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的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這一點,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和優秀的經驗,自無須贅言。《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閲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弟子規》校本課程也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澱。

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準》)《弟子規》校本課程的課堂當然也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師嘗試走下講台,把講台讓給學生;允許鼓勵有不同的理解、見地。此外,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聯繫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文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

4、縱橫聯繫,指導運用: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規》校本課程,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學習《弟子規》這樣的古文古訓,作為對學生進行教育,規範學生禮儀行為的課程是可行的。但是,僅僅是誦讀文字、解釋句子、讀懂意思,這樣的課程,目標是有欠缺的。學生不會理解得很滲透,對行為改善的幫助不會很大。

作為校本課,引導現代的學生來學習古文古訓,應該為其注入新的含義,在目標上加進一些現代的氣息,這是該思考的。古時候的弟子規,多是從禮儀角度講的。但是,做為現代人,我們該怎麼樣從科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這是校本課該思考的問題。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後所存在的科學道理。把古人沒有講出來的意義、沒有想到的意義研究出來。比如:“年方少,勿飲酒”,引導學生去探究文字背後的科學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來體會文字背後所表達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為禮節,現在已經不再講究。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後表達出的人與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圓、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讀懂文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文字所描繪的行為動作,讓孩子在通過表演和觀看錶演,來產生對好的行為的“好”,對不良行為的“惡”,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規》中有貞節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訓,其間會有一些糟粕的東西。我們不能夠因為其間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學習,也不會因為它是古訓就全盤接受。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用現代人的觀點,去批判。我們要了解古訓要求人們做什麼,如果是不符合現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內容,我們就引導學生去批判,培養他們不迷信書本,發展和培養的個性,主見意識。

四、實施建議

根據《弟子規》校本課程的學習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教學方法,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這是講授《弟子規》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於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讀經書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義”、“略通大義”。在教學方法上,以口授和誦讀為主。宋代朱熹主張先讀《近思錄》,次讀“四書”,而後及於“五經”,均要求熟讀成誦。古代國學教育,經過長期積澱,逐步形成了以讀經為主要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規》校本課程體系,是中華民族的教育瑰寶。

其二,《弟子規》是古代經典篇章。這些古文,思想內涵深刻,不易被學生理解。現在先讓學生“不求甚解”地背下來,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澱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慢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內化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記憶是古人學習最常用的學習方法,這種古老的讀書方法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成為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古為今用,選擇誦讀、記憶的方法進行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背誦古典名篇,引領他們把無意識記憶轉變為有意識文化儲備,使他們從小腹有詩書,在本國傳統文化滋養中成長。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韻律和氛圍裏,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音樂是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門類,可選擇《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中國古典名曲,配樂誦讀,學生聽着悠揚的樂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規》校本課程所選內容,是中國古典優秀文化,內涵豐富,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宏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學時可把故事引入課堂,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故事化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4、生活化,是指《弟子規》校本課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可以設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節,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繫起來。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使《弟子規》生活化,讓學生把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一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評價建議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教學管理來説,應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課程標準》,針對《弟子規》校本課程,建立一定的教學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如教學計劃的安排、教案的撰寫,教學的效果等都可納入教師考核範疇,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前提下,激勵、指導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業務水平。

從學生《弟子規》校本課程學習的評價來説,主要應體現以下幾點:

1、評價主體多維化:首先是改變目前佔主流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弟子規》的學習還常常在課餘進行,還可請家長共同參與,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交互的活動。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閲讀;不僅評價學生對《弟子規》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着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課程標準》)以及學生學習《弟子規》的興趣、習慣、態度和方法等。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會背多少《弟子規》,更應注重學生髮展的過程。《課程標準》關於古詩文閲讀評價有這樣的建議:“評價學生閲讀古代詩詞和淺近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古詩文素養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該注重平時的、過程的評價。

4、評價形式多樣化:除常規的解釋、背誦、默寫,還可採用朗誦、猜謎、賽詩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高段還可嘗試採用主題研究彙報的形式,使評價更具綜合性。

自我評價。通過反思,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經文內容的初步感悟,讓學生來講講《弟子規》在生活中的運用;誇誇自已哪些規範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進。

小組間評價。同學之間互誇,互助,共同進步。對以後的行為提出積極的改進措施,共同確定努力方向。

師生之間互相評價,《弟子規》作為校本課程,不單單是學生的事,老師更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受到學生的監督。這樣有利於和諧師生關係的形成。

還可以通過演講德育故事、現身説法、經典誦讀、課本劇、相聲、吟唱《弟子規》、《弟子規》書法比賽等形式檢驗《弟子規》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