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國學

【精選】國學作文彙編5篇

欄目: 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國學作文彙編5篇

國學作文 篇1

我在國學大賽答題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知識,與真理, 令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了古代文學,瞭解了孔子名言的博大精深。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知識的缺乏,於是,我下定決心發奮學習,多多學習古代文學。

我一次聯想到了古人的智慧,也十分敬佩古人。他們寫的那一句句深奧的話,看起來非常普通,其十一句句都是古代人們知識的精華,一句句都是一把金鑰匙,都可以帶我們進入一個知識的寶庫,帶我們暢遊之事的海洋。

雖然我這次大體成績不是非常好的,但我覺得我收穫了很多,可以説是滿載而歸。也激勵了我追求上進的精神。

還記得那次答題,我遇到了一道關於論語的題,本以為是小菜一碟的,但我一看題,就傻眼了,考的竟然是論語的意思,沒想到論語還要被意思?看來我還得再加吧勁,把古文的意思背熟。

時光的車輪還在一刻不停地滾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古文可能會被世人漸漸的遺忘。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古文,瞭解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小名士》這檔節目我以前看過,上次看過後我長了很多知識,原來含這個字的詩句有這麼多,原來那個字還可以這樣用等等,今天下午我看了最新一期的《國學小名士》,選手們那叫一個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誰。

第一環節是“初露鋒芒”,選手根據給出的字來説詩句。給出的字是家和國,一看到題目,我立刻想到“霜葉紅於二月花”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兩句。

“萬國希可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這些詩句我們連聽都沒聽説過,看來看這個節目真是長知識!

第一環節很快結束了,已經淘汰了一部分選手。第二環節是“舞文弄墨”,根據提示來按搶答器書寫成語。第一題是“古人云:不信不立,不信不誠,自古以來……這是一個關於誠信的成語。”答案是“一諾千金”,我想成了“信誓旦旦”,看來我還差點“火候”啊!

第三環節是“棋逢對手”,就是先答題,答題正確放棋子,以五子棋的行式進行。最後卻只有兩名選手進入最終的冠軍爭奪戰。

冠軍戰的題目是楹聯對決,依據所提供上聯,兩位選手寫出下聯,誰寫的好,寫的準確,誰就能奪得冠軍。第一回合謝亦晨暫時領先,第二回合劉康寧不甘示弱趕上了。最後一回合上聯有難度,但是絲毫沒有難住兩位選手;最後劉康寧的下聯獲得了兩票,劉康寧獲得了冠軍。

場上的選手為什麼那麼厲害?關鍵在於他們的知識面很廣,如果我們能多瞭解一些詩句,多看一些類似的這種節目,一定會有很多同學從中受益。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以行孝道為主,其有關書籍,以孝經為中心。

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損傷,這句是孝經中的一段。 譯解是:自己的皮膚,骨肉是父母給的不敢去損傷。所以父母是我最親的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的父母。父母向來是關心我們的,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光陰。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父母打我們,請不要記仇,打我們是關愛我們,還是教育我們。 “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孝”是縱即逝的眷戀,所以趕快你的父母盡一傷孝心吧!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 比如動畫片的關於孝心的話就有許多。沉香救母也是一篇關於孝心的,還有二郎神劈山救母。這都是以孝為中心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書都是關於孝心。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度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 ,相信水的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國學作文 篇4

三招讓你作文拿高分

近年來,中國大陸雅思考生的平均成績一直徘徊在全世界主要國家考生倒數幾位,而作文分數在為雅思總體分數拖後腿,作文水平呈現下降的趨勢。

20xx年的雅思類均分僅為5.37,分數由高到低依次是閲讀、聽力、口語、寫作。作文均分為5.13分,低於平均分,並且比20xx年又下降了0.1分。

思路狹隘是主因

環球雅思首席主講吳建業老師説,許多考生很少關注社會熱點,平時很少思考,一直缺乏豐富的內容去豐滿思路,甚至不知道從何思考,言之無物。

另外,中式思維,缺乏謀篇佈局能力。不少考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就不太好,思維混亂,邏輯不清,寫作處處表現出了中式思維的負遷移。

在40分鐘以內用非母語表達與眾不同的思想是有難度的,但雅思作文主要是對考生的語言能力測試,可以依靠漂亮的句式和流暢和無誤的詞語來吸引考官。吳建業説,詞彙量大,作文寫起來就比較簡單,同一個中文意思,可以用不重複的英文來表達;多用短語,巧妙的句子結構,會為文章增色不少。

巧背單詞字字珠璣

如果用中文來寫,我可以文思泉湧,思路開闊,素材豐富,可是很多內容我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説,也不知道句子結構要怎麼構造。有學生抱怨,因為詞彙量小,肚子裏有貨也倒不出來。背單詞采用聯想記憶法是最好的,如果能找個Partner,配對進行,相互監督和促進更好。

國學作文 篇5

上了高一之後,年級主任徐老師總是隔三岔五地找到我:“最近國學這麼熱,咱們要不要搞一個國學知識競賽?”

“好呀好呀。”

然後就冷場了。

但在11月的某個夜晚,徐主任把我們學生會整個小組都找了過去。

“咱們在12月初辦一個國學知識競賽吧。”

眾人無言,默許通過。

“zk,你牽頭吧。”

“哦……好……”

最開始我的心裏還是很排斥的,因為高一上學期到12月時就要進入複習階段了,我對導數圓錐曲線什麼的還都不熟練,歷史必修一的幾個單元小知識點心裏還挺模糊的,感覺自己實在沒有精力再“分出一個身”來去操辦一個大型活動。

而且之前學校的競賽類活動,都是學生會的文藝部或是體育部組織的,我最多就是噹噹場務乾乾雜活,作為一個主管學習部和生活部的副主席,我真的是除了組織“表彰大會”什麼也不會。

當然我的這些推脱終究是個人的原因,最難的組織點在於“國學”這個命題上。

不同於合唱比賽或是長跑接力,“國學知識競賽”,單單是這個名字,就有一種文科生“自詡”很厲害的感覺。國學,對於大部分理科同學還是模糊的,大多數同學對此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國小時期的啟蒙教育和電視劇裏的“之乎者也”上。讓文科生來操辦“國學知識競賽”,似乎可以和讓理科生操辦全年級都參與“物理實驗比賽”的想法來一比高下。

週日下午的學生會例會,我問大家:“如果把所有參賽班級的順序打亂,一組五位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班級,是不是就能增加一些不同班級的交流,也能讓理科班級有更多的興趣瞭解國學?”

“提議是不錯的,但是可行性太低了。”

我有點猶豫了,60個人每人都抽一次籤,光找個抽籤的地方都得弄個較大的場地。

最終大家接受了我這個提議,不然到時候理科生“罷場”可就是件更尷尬的事情了。

接下來就開始了真正忙碌的過程。

找語文和文綜老師要題庫,每天用大喇叭向全年級招募選手,找年級幹事批活動場地,不斷開會去通知各個班級做準備。

初賽時間定在了月考後,月考的當天晚上,我還在教室的電腦前設計着初賽的PPT。

月考結束後,我沒有心情對答案,反而用很多的時間去協調“國學知識競賽”各方面的工作。本來可以讓部員去做的事情,我總是怕落實不到位,於是自己課間時間在不同的班級間穿梭;本來可以讓學習部主管去篩選題目,卻擔心保密不當,於是就自己上手選題。

學生會主席看我忙得像一隻找不到回家路的蜜蜂,常常在午休的時候遞給我一包乾脆面,一邊互相“分食”一邊提醒我:“別太累了,有些事情分給其他同學幹就好,你主要負責牽頭。”

其實那時忙碌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情還需要幹,哪些事情已經做好了,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分給哪個部門去做才能做到“不用審核的放心”——我好像只知道不斷埋頭去做。

有點兒傻、進程有點兒慢,但我儘量確保每一步都不出差錯。

但説“不出差錯”,實際這樣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月考後不到一週的初賽,12組選手分在兩個場地進行比賽。

地點選擇的是學校的心理教室,面積不大,但大概是因為剛考完試,倒有不少的同學來觀看。

先是心理教室的門關不上了,雖然我一直很“強硬地”認為不是我們乾的,但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和心理老師處理這件事;因為拷貝題庫的時候出了問題,以至於有兩組同學的題目並不完全,不得不再另找一天去進行加賽;接着又是計算得分出了一些問題,本來是客觀的題目在不同評委的判斷中卻有了不同的答案,使同一組的同學的分數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折騰了一箇中午,還耽誤了下午第一節課,才把初賽的事情大致了結了。

辦競賽類的活動比簡單的“頒獎”“講話”要難得多,這不是做好比賽就能畫上句號的工作,還要有後續的很多工作以確保比賽的“相對公平”。

本來主任跟我約定決賽的時間是週四,結果第二天早上又告訴我:決賽的時間改到了週二。

哦?!我當時連主持人都沒選好,比賽的表格也還沒有打印,一切工作都剛剛起步。

距離正式比賽還有不到30個小時的時間。

我跑到信息樓複印社把所有的表格都打印了,大課間和幾個同學開了好幾場會商量決賽事宜,我又把兩個好朋友拉來當了主持還不給“福利”……

幾乎每一個課間我都在一樓至五樓之間“上躥下跳”,常常上課鈴打響了還沒有趕回班級,以至於總得一臉尷尬地在前門喊着“報告”,有時候躡手躡腳地溜進教室以防被同學發現而被要求唱歌,中午和晚上都買了麪包胡亂地吃了兩口又接着去準備PPT,晚自習結束還得在教室的電腦前做着應急狀況的預案……

那兩天我大概把一個月的樓梯都給爬完了,經過30個小時的忙碌,終於走到了決賽的那個下午。

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順利,雖然最“驚險”的環節挑戰題部分因答錯題要扣分而沒有人蔘與,沉默且尷尬了幾分鐘,但整個比賽還是順利進行了下來。更讓我比較詫異的是,最後勝出的一組,有4位是理科生。

大概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吧——理科生享受了答題的樂趣,提高了對國學的興趣。

在一個霧霾嚴重的下午,在報告廳裏,一人一人地答題。與屋外濃重的霧霾相比,屋內顯得很簡單、很純粹:有些題目還真的不僅是考國學性的知識,更考驗一個人的思維。場上的對決已不再是知識面的比拼,而是邏輯的較量,更是對一個小組合作默契度的考驗。

大概整場比賽,是以一串笑聲結尾吧。獲勝小組的5名同學,沒有拿到“最優個人獎”,而是榮獲了“最佳團結獎”——有點兒好笑的名字,但卻有重要意義。

站在舞台的旁側,看着同學們陸續離場,我想,為了“國學知識競賽”奔跑的這幾周,其價值也已不單單是侷限於“國學”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