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國學

讀《國學》有感15篇

欄目: 國學 / 發佈於: / 人氣:7.84K

讀《國學》有感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讀《國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國學》有感15篇

讀《國學》有感1

"國學"一詞能讓人想到的是深奧高深以及敬而遠之,而一想到"國學"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儒家的孔子、孟子之學説,以及道家的老子、莊子的學説。而《國學的天空》這本書講的就是儒家的孔子的真誠、孟子的向善,道家的老子的智慧、莊子的逍遙。

這本書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講述,而我所要講述的只是其中的幾個讓我感受頗深的分點。

首先是孔子的真誠,孔子是我們最耳熟能詳、最熟悉的國學巨人。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所教授的是什麼呢?孔子的智慧又體現在哪?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誠,二是重視知識和教育,給予理性思維極高的評價。"真誠"一詞我們並不陌生,我們無數次説要待人真誠,但是真誠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書中提到真誠的最高目標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並且説這是人類生命的最高價值,如此便可見要真正做到真誠的難度了。

在談孔子的真誠時,有一點談的是珍惜時間的,這大概算是十分常見的話題了。但在看到其中提到的浪費時間的兩種情況時,我感覺很有意思。浪費時間的兩種情況,一是無聊,二是一羣人在一起説無關道義的話,賣弄小聰明。第一點無聊我感覺這是十分有道理的,無聊便是在那裏發呆什麼也不做,或者説什麼也不想做,白白的虛度了時光。現實生活裏我們不就是這樣的嗎?當我們感到無聊時,我們不會去想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有什麼能做,我們要做什麼,而是坐在那裏放空自己,在那裏希望時間飛快的流逝,感覺在等一個節點,等過了那個節點我們就不會無聊,有事可做了。然而,在那裏發呆的時間其實也可以做這些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白白的虛度了。我們的生活中不應該出現無聊,所謂無聊,只是我們不想去幹什麼,當我們無聊時,我覺得我們可以去仔細的思考一下,我們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幹什麼,(fsir)尤其是現在的我們,我們已經是高三的學生了,我們即將面對的是大學聯考,我們沒有權利去無聊。而第二點現在也是很常見的,經常可以看到一大羣人聚在一起開玩笑,或者是説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就是那樣也能聊上兩三個小時。而在這兩三個小時之中所談的內容,我們可以談完就忘,這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那些根本就沒有什麼價值,只是説些什麼讓時間過得快些。

然後就是"誨人不倦"這個詞了,書中説這個詞可以用於老師對學生、父母對子女、上級對下級或者是同仁之間。我覺得這個解釋很新穎,但又覺得應該是在情理之中,只是我沒有去想過罷了,因為我一直以都覺得"誨人不倦"應該使用於老師對於學生的,卻沒有想過這個可以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還有同仁之間。然而現在仔細想想覺得的確如此,父母在我們出生之後便開始教我們説話、走路、做人,他們一直耐心的教導不會不耐煩、甩臉色,反而是我們,我們將他們的教導不當一回事,對他們甩臉色。而上級對下級,上級在教導下級做事情時,也會十分有耐心、真誠的教導下級如何去做好事情。而同仁之間互相幫助,也是很常見了,比如説在我們班上,大家互相請教題目的時候,教導的同學大多會十分有耐心的教請教的同學寫題目。

有一個小標十分吸引人,這個小標是"老師幫不上忙",這其中提到了老師教不的兩種學生,一種是自己不願反省自己、認識自己的人,第二種是鄉愿。第一種很容易理解,老師遇到了這種學生那也是真的十分頭疼,教也教不進去。第二種"鄉愿"是什麼意思呢?鄉愿是傷害道德的'人,是一般所謂的好好先生,鄉愿是不真誠的人。他們有着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這樣的人油鹽不進,也是很讓人苦惱的了。

真誠倒真的是一樣十分重要的東西,一輩子都不真誠,一直在演戲、作秀長此以往,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臉上一直戴着面具,面具後面的臉也許自己都不認識了,自己臉上帶了多少層面具也不記得了。臉上帶着面具不管做什麼表情都是有些僵硬的,就是因為這種僵硬不真誠的人也只能交到不真誠的朋友。向人請教需要真誠,不然頂着一副虛假的面孔誰願意真的教你呢?與人交友需要真誠,誰也不願意交一個心懷不軌的朋友。

接下便是自我修養,孔子完全沒有四種毛病,就是:他不憑空猜測,他不堅持己見,他不頑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脹。而這在現在是十分難得的,因為我們總是會在瞭解到事實真相前,不自覺地去憑空想象猜測這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有時會在與他人爭辯時,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哪怕自己的意見是錯誤的,也不會去相信他人、不會去了解他人的想法、解釋;有一些人也會十分頑固地拘泥於一種思想,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將自己藏在一個圈子裏不去接觸外界;而自我膨脹是很常見的,有些人因為一點成就,甚至沒有成就只是自己的臆想,也會沾沾自喜感覺自己最厲害,這時若有人再去吹捧,那就更了不得了。而孔子卻完全沒有這四種毛病,也怪不得有着"聖人"之名了。

而"孝敬父母"這是一個不能熟悉的話題啦,但在《國學的天空》之中給出的解釋卻是十分吸引人。它首先提出的是孝出於天性,它説孝是我們生就有的,我們天生就有着孝的特性。而且書中提到了如何去孝順父母,它所説的並不是愚孝,而是仔細地列出了三點:第一內心感受要真誠,第二對方期許要溝通,第三遵守社會規範。有一些人對於父母是敷衍,他們不在乎父母想什麼,他們只在乎自己,他們就算是所謂的孝順父母也只是表面上,心裏也許並不那麼孝順;而有一些人他們從不與父母交流;還有一些人是愚孝,他們不管父母説的是否正確都會去遵守;這些都是要不得的。書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説法那就是"孝與健康"書中的健康並不是父母的健康,而是子女的健康。我們一直覺得孝順父母便是要讓父母身體健康,但是子女們身體健康也是對父母的孝順,因為父母他們總是會擔心的子女,子女身體有一點兒什麼問題父母都會十分擔心,而不讓父母們操心自己的身體,這也算是一種孝順了。法與情這倒是從古至今十分有爭議的話題了,而本書中提到儒家的觀點是你要出於內心的情感保護父母親,但是如果法律判父母親有罪,也不用抗拒,做錯事應該負責任,這才是正確合理的態度。也許不用"大義滅親,法不容情",也許"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也是一個好方法。

這本《國學的天空》讀完讓人受益無窮,書中內容十分詳盡而我所寫下的只是書中的一點點內容。好的書需要人反覆誦讀,閒暇之於這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讀《國學》有感2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都有着十分系統的記載。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道出人生真諦的記述。其藴含的哲理,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還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譬如《三字經》是啟蒙的範本。它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被譽為“袖裏通鑑”《百家姓》可使我們瞭解到中華民族姓氏的起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的最久遠,運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至於《弟子規》所包含了中國文化所提倡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品德修養,在這些優秀的書籍忠,我們可以回溯源文化傳承的命脈,吸取中華民族博大的.文化。

在國學的經典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領略“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聆聽聖賢的教誨對我們來講是件莫大的幸事,對我們的工作,學習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培養了一代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世之臣。然而“五四”之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德爾科學知識,摒棄中國祖先自己留下的國學。中國也開始逐漸西化,一切都以物質為基礎。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視。然而對於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1個再有才能的額外你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們的祖先都早已教會我們,這些道理都寫在國學裏面。現今如果我們重讀國學,用心去讀,認真品味,能夠滌盪內心深處的污垢。

我國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傳世名篇。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內涵,所以,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要多加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繼續併發揚中國傳統關係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有很多人不知道人生到底要最追求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白白的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奪走了許多的冤枉路。而國學著作中闡述的人生哲理是人們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迷茫。

既然國學經典中藴藏着這麼多中華民族的瑰寶,那就讓我們一起勤勉,共同學習國學!

——09園藝1 張新聖

讀《國學》有感3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閲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閲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三字經·弟子規。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麼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為如此,孟子從此發奮學習,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 不應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後什麼事都無法去做,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為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該及時迴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常因為一些事情會和媽媽鬥嘴,現在我明白做為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為言語謙和,説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通過閲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通過閲讀,我懂的瞭如何成為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通過閲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閲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為真正的"讀書郎"!

讀《國學》有感4

我在網上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有趣的書----《所羅門王的指環》,它是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科普作家、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獲得者洛倫茨着作的,講述的'是作者與動物之間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好玩的事。

這本書共分為五章,每一章都有每章的特色,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動物的麻煩,講述了動物在家裏發生的妙趣橫生的事,主人公在人羣裏大叫:“嘎嘎!嘎!”其實是在召喚他的鸚鵡,人們都非常驚訝地看着他,一會兒鸚鵡發現了主人它飛落到主人身上,大家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作者的父親把灰雁邀請到書房裏,讓灰雁站在波斯地毯上給它們喂麪包,還把鬥魚,書中把水藻的搖動寫成水藻碰一碰水中的魚。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作者把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寫得特別生動。動物與人友好地住在一起,感覺好温馨呀!我的收穫是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好段,還知道在動物的陪伴下很幸福,很快樂,所以我希望我也能擁有一個小動物。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一定也會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吸引住的。

讀《國學》有感5

讀完《國學教育讀本》後,我驚奇地發現,幾千年來,古今人們的思想竟然如此相融相通。

其中,我覺得“仁愛”才是國學精神的精髓,它是歷朝歷代人們共同的精神需求。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仁愛”的呼喚更加強烈。

《論語》中説:“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意思是: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説“愛護他人”,即尊重他人、關心他人,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而在當今社會上,是不是處處有仁愛呢?

清潔工人辛苦地打掃衞生,有些人卻視而不見,隨手亂丟垃圾。他們是否想過清潔工人的感受呢?他們尊重別人的勞動了嗎?他們做到“仁愛”了嗎?在新聞裏,老人摔倒無人扶、小孩被撞傷無人管的`事件頻出,一些人怕幫助他人自己反被誣陷,就選擇冷漠、逃避,這樣做是“仁愛”嗎?難怪有人憂慮:仁愛,與我們漸行漸遠了嗎?

不!仁愛不會漸行漸遠,因為“仁愛”的思想綿延了兩千多年,它是真善美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精粹,是每個人內心的渴望。仁愛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具有永恆的光芒,我們這一代人將把它發揚光大。

我班的李鴻同學就是一個富有仁愛之心的人。他背身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的劉同宇同學上學,堅持了兩年,被同學們稱為“最美好同桌”。無獨有偶,行知中學九(2)班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先進集體。“小胖子”葛飛的成績很好,然而,他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只能長期坐在輪椅上。三年來,他全靠全班同學的照顧,才得以順利上學。

可見,仁愛就在我們身邊。

孟子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家裏,我們要關心父母和親人;在學校中,我們要關心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我們要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愛就會生根發芽,愛就會開花結果。

讀《國學》有感6

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這些事做好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典籍,以獲取對自己有益的學問,使自己變得充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則温,夏則清,晨則醒,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無常,業無變”這一段,它的意思是説: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早晨起牀之後,應該先向父母問好,下午到家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並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放心。外出離家時,必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自己回來了,讓父母放心。

平日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規律,做事也要有規矩,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擔憂。讀到這,我覺得我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安逸幸福了,每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出去玩從來不和父母稟報,等玩累了,天都黑了才不情願的回家,回家後父母如果嘮叨幾句就會覺得煩躁,覺得他們管的太多,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父母這麼做都是為我們好,而我們卻沒有做到子女的本分。但至少現在改變還為遲不晚,我以後一定要多讀國學啟蒙,要尊重父母,對人有禮貌,不能出言不遜,要懂得體貼關心別人,真正從國學中受到人生的啟蒙。

讀《國學》有感7

在寒假,我讀了《國學·詩經》這本書,使我深受感觸。再次翻開,“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幾個字引入我的眼簾。其中,就數第四單元——家國篇給我的感觸最深,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熾熱的家國情懷、人間真情,還寫出了遠在他鄉之人的思鄉之情。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這句話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飛呀飛,忽上忽下叫聲悲。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到南邊。遙望不見姑娘影,心裏悲傷柔腸斷。寫出了兄長對妹妹的不捨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閉上眼睛,回想着書中的內容,可卻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個温暖而又和諧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從未對我發脾氣,每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爸爸會耐心的給我講題,不厭其煩的説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聽會了為止。媽媽更是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為我做可口的飯菜……當我在外面遇到困難受到委屈時,父母親會為我排憂解難。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長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可即使是再和諧的家庭,也不可能沒有爭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寫寒假作業,正在玩電腦,媽媽就開口説:“別玩了,快去寫作業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極不情願地答道:“知道了”嘴上這麼説,眼睛和身體從未離開過電腦,10多分鐘過去了,媽媽看我還沒有停止玩電腦,便生氣地喊道:“快去寫作業!不許玩電腦!”我只好慢悠悠的轉身,媽媽看我動作慢,就一下拔掉了電腦插頭。我當時也不情願,看到這就更生氣了,便把頭一扭,氣沖沖的去了卧室,把門用力的關上,門被弄得叮噹響,我寫完作業後無事可做,翻開了寒假讀物《國學·詩經》看到了家國篇中遠在他鄉之人的思想情懷,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現在和父母在一起,他們對我這麼好,我卻還不知足,還與他們發脾氣,我真不該呀!要是我長時間不見父母的話,還會這麼對他們嗎?想到這兒,我便跑過去對媽媽説了聲:“媽媽,對不起!”媽媽笑着説:“沒什麼事,我也有不對,不該魯莽。”我們都一起笑了起來,媽媽的笑容是那麼美麗,温和,裏面包含着對我的讚揚,笑聲久久迴盪着,迴盪着……

家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長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們的一切。當我們內心受到創傷,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必傷心,因為家成了我們的夥伴,我們的知己。家,是屬於我的,唯一的避風港!

讀《國學》有感8

今天,我看過《經典朗讀大賽》後,發現,好多的國學,在我的眼裏,都是一片模糊、朦朧,即使我學過的國學,他的廬山真面目,由於我身在此山中,所以依然看不全,看不透。

《“國學小名士”經典朗誦大賽》裏的人主要包含中學生,他們的國學積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熟悉的,我不熟的,甚至還有生僻的居然都會。真可謂是無事不知啊。這讓我體會到了他們積累國學的多少,他們不只是會背古文,還理解國學。

國學,是一個在漸漸消亡的`一門知識,從過去的家喻户曉,到現在的沒人知道多少。國學中的意義也被人更改,就比如説,有的人看《孫子兵法》,卻利用《孫子兵法》想怎麼讓自己升職。國學現在就像天邊的彩霞,看上去美好,可是卻轉瞬即逝;又像地上的花朵,聞着香氣撲鼻,可有怎麼樣?依然隨時會凋謝、枯萎。但是如果想挽救國學,傳承國學,那只有讓陽光不再溜走,讓花兒分撒種子,這樣,重拾遺棄的明珠,才能挽救國學,讓國學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的國學,只有往下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發展下去,可是光背是沒有用的,國學,是靠做到的,國學是什麼,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品行。

但是,如今,人們為什麼學國學呢,我猜,可能是為了傳承國學、為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學國學,但是真正這樣想的人又會有多少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少年,就只能擔任起傳承國學的事,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讓他像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一樣,紮根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

讀《國學》有感9

記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無聊,就去我的書架上找了一本書看。那時,我到書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藍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書,我就抽出來看看了。抽出來一看,原來是《國學經典》。記得,這是那次誦讀比賽時發下來的。因為是以前,很多內容都已經忘了,我有興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目錄裏有弟子規、千字文、古今賢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禮、智、義的片段。我就慢慢翻着,津津有味地品味着其中的品質和精神。

當我讀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們保持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時,我心裏想:我也要學會感恩,感恩是多麼快樂啊!我有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讀。“感恩,來自於生活的愛與希望。……”當我讀到:“重拾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時,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義。我又繼續往下讀,過了一會兒,當我將這一本誦讀讀本全部讀完一遍,我有回過頭來想:這本書真好。一本小小的'書,經包含了我們祖先遺傳千年的品德。比如説:《弟子規之信》是教我們要講信譽;《母親》是告訴我們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重拾感恩》告訴了我們學會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開幸福之門,使自己快樂 ,別人也舒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那時學校為什麼要我們讀這本書。不正是因為他們想我們永遠記住祖先們遺傳千年的美德,待日後,我們長大之時在將這些美德發揚光大,遺傳萬古嗎?

讀《國學》有感10

國學,本以為只是古代先人一時無聊寫出來的文章,可是,經過今年寒假一番努力的學習,我改變了自己的觀點,真切地體會了古代上下五千年留下的聖賢書-國學,原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經典,就彷彿與聖人交談,教給你待人處事、尊師重道等許多人生哲理。

學習國學前,媽媽給我講了很多學習國學的大道理,我聽到那些話時,幾乎是懷着一種不屑的態度走進了國學堂。心裏氣呼呼地想:“古人沒事閒的學那麼多經典幹嘛,我還得進國學堂學習,真是討厭!”可是後來我發現,自己錯了。

當到國學堂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我要苦戰書海,把這一門深奧的學科熟背的命運。我剛到學堂,老師就招呼我坐到其中一個位子上誦讀《中庸》。我心裏暗自發笑,“讀?那麼簡單?”想着,我便信心十足地翻開了書。可是一個個生僻字便浮現在我面前,使我像撒了氣的氣球,信心全無。我吃力的往下讀着,心裏真得想放棄。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我咬緊牙關嘴裏不停地嘟囔着,經過一上午的刻苦訓練,我竟奇蹟般的會讀了,並且讀的非常熟練了。我心裏感歎:“這真是富有魔力的一門科目呀!”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已經對《中庸》滾瓜爛熟了,並且能背誦很多章節了。雖然我戰勝了困難,但對國學依然沒有好感,直到有一天,校長用淺顯易懂的話語給我們上了一節理論課,讓我對國學有了大的改觀。他意味深長地説:“古代歷史上琴棋書畫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琴’指的是古琴,‘棋’指的是圍棋,‘畫’指的是國畫,‘書’指的就是經典國學,經典又分為四書五經,《論語》、《大學》、《中庸》等著書,每一本書都聚集了成功人士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的民族瑰寶,我們從小就要誦讀國學經典,讓它淨化我們的心靈,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校長還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他説:“曾經有一個北京大學的教授,他的兒子,小時候學習很差,每次考試都是倒數一二名的,教授常常為此而煩惱,他用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效。後來,他讓兒子讀了國學,後來,兒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開始勤奮學習,他的兒子一躍成為學校的佼佼者。你們看,經典的魅力多大呀!”

誦讀經典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凡事不能衝動,一定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找到事情的根源和解決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讀《國學》有感11

週一的時候,梅老師就指定了10個人參加國學知識大賽,其中也包括我。

比賽那天到了,我們全都學校電腦房裏進行了考試。測試時我發現我有好多題目都不會做,但我還十分阿Q,安慰自己,自己不會做的,別人肯定更不會做。

可是當測試結果出來時,令我大跌眼鏡:我居然只考了34分!這個結果我似乎根本沒有預料到。虧我剛開始還笑人家只考了36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自己並沒有比人家好多少。這時我才開始後悔,當時比賽前為什麼不多看看,為什麼嫌麻煩就不看了呢!哎,現在考出了個這麼丟人的成績當初還……哎呀!

看着同學們一個個的分數都比我高,心裏真不是個滋味兒。再到排行榜上去一看,其他同學不是90分就是100分,最低的也有80 多分。像我這樣——30分,真是比“名落孫山”還“名落孫山”。

看來,我真的得用功地看一看了,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付出,就想得到回報,那是不可能的'。老天爺是公平的,他不可能讓懶的人不勞而獲,只有那些勤奮的人才能擁有自己所想有的東西。就像這個國學大賽,只有多看,勤記,才能考出好的名次來。一切收穫都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來。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同時我也看到了同齡人中的強者,我們對於那些佼佼者來説,簡直就是“井底之蛙”。也許,你在一個小領域內是“雞頭”,但是再擴大範圍比一比我們也許就只是鳳尾了。所以,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去改正。不要只滿足於現狀,要充滿鬥志,時刻準備着,去拼搏一把。

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讀《國學》有感12

剛接觸這本書時,就覺書名有意思。《百家姓》,是寫一百個姓氏?還是這些姓氏的由來?直到開始讀這本書才發現跟這都沒關係。

這本書包含59個故事,記錄着作者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抑或陌生的熟悉人。其實從中也可找到自己及身邊人的影子。有沒有這種感受,有些人在身邊匆匆而過,而後永久陌路,有些人定期交集卻未增專心留意;有些人原本來往密切卻不知怎的突然消失

書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生精彩紛呈,有的平平淡淡,有的無奈悲哀,其中烏老師就是個無奈的角色。只因為是個工農兵學員,在當時時代背景下而飽受不平等待遇,同為大學老師,卻被分配將最不重要的部分,吃了時代的虧,被人蔑視,卻只能把那些鄙夷的`目光和輕浮的議論吞進肚子裏。找背陰處自己消化。到了評選教授,副教授了,需要學生寫意見,於是羞羞答答的怪不好意思。自己所教的學生都評上了教授,而自己卻落榜了,然卻一如既往地笑眯眯,一如既往的勤勤懇懇,一如既往的教最不重要的部分

其實不是所有都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都無可奈何,除了接受而適應。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有些人,有些事,即使與世無爭,即使毫無聲響,即使當事人一直保持微笑,也讓旁人無法釋懷。但我又覺得,面對一些事或人時,吃了接受和適應,不妨再去改變,或許洞開另一片天空。

合上書的那一剎那,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可歸因於緣分神祕,其實太平常不過,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

這本書每篇故事都很短小,沒有華麗辭藻,也無過多渲染,就那麼簡潔精練的展示出來,充滿着“慈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無需豔羨,也不必批判。重要的事是做自己,對自己負責,明曉自身方向。

人生漫漫,道路繁雜,惟受內心寧靜,方得精彩人生!

讀《國學》有感13

《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看,廖廖幾句話,卻有着這麼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麼的聰慧。在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卧室裏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後來還離家出走,我記得當時媽媽嚇壞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在我學習了《弟子規》,一定不會再那麼任性了,《弟子規》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規》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讀《國學》有感14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説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裏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幅畫面:現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説:“知道了,一會就來。”接着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

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讀《國學》有感15

先生買給我的那本《北大國學課》太重了,太厚了。習慣性的首先包書皮,然後寫上我的名字。

今天專心的開始看,雖然裏面提到的很多歷史書我沒有看過,但其中部分還是知道的,大體上可以看懂。

首先看大師章太炎講的第一課《國學課概論》。沒有機會再坐到大學的課堂上聽課了,特別是大師級的老師的課,那就看看他們講的書吧,一切皆有緣,就像買這本書,去超市買東西,哪想到會買書。而這本書是先生先一天晚上一個人去超市先看到的,推薦給我,第二天兩人就去超市才買回來的,他説適合我,只是因為我愛寫作。其實拿到書,我都很有壓力和沉重感。自以為自己沒有那份天才讀懂大師的書,但既然先生那樣恭維我,我也就順杆子爬了,彷彿自己真的厲害。

讀書,真的要沉下心來讀,我給自己説,認真仔細的讀這本書,懂多少算多少,記多少就多少,起碼讀過了,對自己來説,沒有損失,多少都對自己的學識增加了些許東西。讀書可以培養自信,改善氣質,有好處,所以要讀書,況且有很多時間,想想自己也很慚愧,沒有充分的利用時間,上網的時間較多了,想想很多是無聊的東西,所以克服這一點,同書多親密才對,讓自己活得簡單,單純,有質感,內心豐富,這才是我,一個真正的我。

不知為什麼,看了這本書的第一章的甲,合上書,心裏有些傷感湧上來,很想哭,寫到這裏,我的眼淚已經溢滿眼眶了,可能這段時間沒有品嚐眼淚了。有時不知內心的深處的某點被什麼事所觸碰,就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體現在我的眼淚上,想想在這乾燥才有秋意的離家鄉遙遠的這裏,內心的情感世界是如此的脆弱。很多年過去了,愈來愈易心生傷感,也許流出來還好,就當濕潤乾澀的'眼睛。

一個人坐在這裏,感受着內心的波動,絲毫的觸摸心靈,都會讓人不覺眼淚默然滴落在衣衫上。秋意愈來會愈濃厚,那屋頂上的雜草似乎也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乾乾的莖隨風無奈的搖過去,擺過來,鳥兒也許已飛走了,幾天沒有聽到它們的歌聲了,傳來的是風兒拉動樹枝、樹葉的無奈的低吟聲。

心裏落寞的很,恍惚間似坐在世界的某一孤島上,周圍沒有什麼生靈,只有我自己,向外望去,窗户、防盜網、屋頂、雜草、樹梢,兩個世界。

同樣的世界,同樣的時空被防盜網隔開了兩個世界,誰能説清兩個世界的命理呢!

Tags:有感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