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黑板報資料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2.8W

清明節黑板報資料:寒食和清明有什麼區別

清明節黑板報資料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墾利地方自清明節前三日算起,稱“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為清明,人們於這四天內掃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又稱清明節為“鬼門關節”。

掃墓是清明的一項主要活動。舊時,泰安的掃墓儀式比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個小菜和水餃到祖墳,先將祭品供上,然後焚香燒紙,灑酒祭奠。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掃墓時還要給墳墓添新土。據説,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實質上是對祖先的懷念。多數地區是在清明這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而龍口、博興等地則在清明前四天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掃墓。

清明節山東各地都插柳條、松枝,據説是紀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條,並給狗戴上柳條圈。民謠:“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即墨則習慣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樣興旺。臨沂、諸城卻用柳條、松枝在牆壁等處輕輕抽打,邊打邊説:“一年一個清明節,楊柳單打青幫蠍,白天不準門前過,夜裏不準把人蜇。”

清明踏青在山東極為普遍。臨朐、滕州的兒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風箏。有的用柳條做成口哨吹,哨聲十分動聽。有的地方,兒童仰臉大口呼氣,據説可以泄內火。大部分地區都有打鞦韆的習慣,濰坊地區的鞦韆有三種:一種是直鞦韆(適合老年人玩),第二種是轉鞦韆,第三種是翻鞦韆。即墨比較重視清明節,這天人們一起牀就換上節日服裝,特別是婦女,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到處串門,先看新媳婦坐寒食(新媳婦要象舉行婚禮那天一樣在炕上坐着),然後去打鞦韆。鞦韆甩得高,意味着生活過得好,所以大家都你爭我搶,興高采烈地打鞦韆。這一天,婦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當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説法。

清明節黑板報資料:清明節插柳的六大由來

清明節插柳的由來一:招魂説

在有些地方,民間將此俗全歸於紀念介子推,如1936年河南《陽武縣誌》:“清明節,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並插門上,日為介子推招魂也。”

清明節插柳的由來二:避邪説

門上插柳為的是辟邪,天一閣藏明代《建昌府志》:“清明,是日插柳於門,人替一嫩柳,謂能辟邪。”

柳枝辟邪是古老的説法。賈思姍《齊民要術》説:“正月巳,取柳枝着門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乾隆年間《曲阜縣志》也説:“把清明,插柳於門外,闢不祥。”

清嘉慶年間刻本《峨眉縣誌》則記:“清明時婦女貼勝於鬢,名‘柳葉符’。”這有助於解釋插柳替柳辟邪之説。

清明節插柳的由來三:避蟲説

浙江《臨海縣誌》記載:“清明插柳於門,或替之,謂之驅‘香幾娘’,蓋指鰲蟲雲。同辟邪相近者,是避蛇蟲之説。”

河北《懷來縣誌》:“折柳枝插門,謂可避蛇蟲。”

清明節插柳的由來四:明目説

還有一一種説法認為插柳可“明眼”。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説:“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後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於門上,名曰明眼”

清明柳的這一説法,起於“青盲日”禁忌。《臨晉縣誌》記:“清明是日,婦女不作生活,曰‘青盲日’。”就是説,這天是婦女們的休假日,請放下手裏的活兒;若不然,於視力會大有不利的。

對於致盲的禁忌,生髮了明目的聯想,且並不全以插柳為媒介。清嘉慶十六年《西安縣誌》説,清明“折柳枝插門或替之,食青豆令人眼明”;清嘉慶十年《長興縣誌》,清明食螺,謂之“挑青”,可明目;此外,還説清明日採新茶能明目。

清明節插柳的由來五:迎燕説

此説認為清明門上柳是迎接春燕的。燕是候鳥,春歸北方。所以,迎燕説只見於北方。

河北的《樂亭縣誌》“插柳枝於户,以迎元鳥”。《灤州志》“以面為燕,著於柳枝插户,以迎元鳥”。元鳥就是燕子。

山西作為介子推的故鄉,那面做的`燕穿在柳條上,插於門户,稱為“子推燕”。

清明節插柳的由來六:暗號説

1932年《清德縣新志》説到清明:“屆日家家插柳於門,相傳元人入主中土,防漢族惡編十家供養一蒙人以監之,漢人約於此日起義屠殺之,以柳為號焉。”將播柳説成了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暗號,相沿為風俗。

總之,清明節這天,農村家家户户均於凌晨折柳插於門框兩邊、窗上、樑上、牀鋪的席子後面等地方。舊有“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的俗諺。

農家老太太還有用柳條抽打牆壁、灶間、席後、牀下、音兄的風俗,一邊抽打一邊念道:“一年一個清明節,柳枝單打青幫蠍,白天不準門前過,夜裏不準把人蠶。”,認為插柳能帶來陽氣,迎吉祥、避邪祟;同時又有勉勵人們珍惜光陰之意。

清明節黑板報資料:清明雨的由來

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明時節總是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後來因為一條龍為母親上墳,才弄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説起清明雨的由來,在浙江富陽還有個傳説。

凌採蓮生長在富春江南岸的一個村子裏,她天生麗質,貌若天仙,是上下三村最漂亮的姑娘。再加上她賢惠懂事,非一般女子可比。這天,縣官下村辦案,一眼就看上了她,要收她做偏房。族長正愁巴結不上縣太爺,一看機會來了,就自告奮勇地做起了媒人。凌採蓮自然不願意嫁給一個糟老頭子,可在族長軟硬兼施之下,凌採蓮的父親只得違心地答應了。

儘管凌採蓮死活不從,但想到母親早亡,父親又當爹又當媽把自己撫養大的,為了父親她還是上了花轎。縣衙在江北的富陽城裏,花轎要過渡。船到江心,凌採蓮猛地拉開轎簾,衝出花轎,縱身一跳,躍入富春江中。等到迎親的人回過神來,哪裏還有她的影子?

凌採蓮沉入江中後,昏迷中好像有人把她託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她漂浮到岸邊,才慢慢地甦醒過來。睜開眼睛一看,面前是位模樣俊俏的後生,看來是他救了自己。

路上,後生告訴她,他姓金名龍,父母早亡,獨自一人住在富春江邊,靠種地捕魚度日。在金龍的追問下,凌採蓮也説了自己的遭遇。他們來到江邊一間孤獨的茅屋裏,金龍説這就是他的家。

凌採蓮提出要走,金龍説:“天色不早了,你到哪裏去呢?再説你這個樣子怎麼走得了?”

回去還不重落虎口,無家可歸的凌採蓮對這位救命恩人是一見鍾情。在金龍的挽留下,她沒有推辭,就在這離家二十多裏的地方住了下來。

揀日不如撞日,就這樣,他們茅屋作洞房,當天就結成了夫妻。

其實,金龍並不是人,而是一條龍。這天正在富春江中游玩,看到有人跳江,就把她救了起來,想不到成了夫妻。夫婦倆恩恩愛愛,不知不覺兩個多月過去了。金龍想自己是異類的事,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到以後被她識破,還不如主動説出實情。

凌採蓮並沒有感到吃驚,因為一天早上,在清理被褥時看到了一塊鱗片,後又發覺金龍腰身有個小小的新傷疤,想到那天水中的情形,覺察到丈夫不是人類,可能是條龍。看他待自己不錯,再説嫁雞隨雞,已是夫妻,所以也顧不得許多了。現在丈夫明説了,這是對自己的信任,也表明他人品不錯,她就放心了。

晚上,凌採蓮想,因為從小沒有母親,她常到上官山區的外婆家居住,村裏的人對她比親人還要好,長大後一直沒能報答,心中感到內疚。那裏已三個多月沒有下過雨了,草木都快要枯死,吃水已經非常困難。上官山區離富春江又有三十里路,遠水救不了近火。既然丈夫是條龍,下一場雨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就要金龍為她去報恩。

金龍雖然感到為難,但想到妻子知道真相後並沒有害怕,更沒有離他而走,這樣的好妻子,就是為她上刀山下火海也應該,所以當即就答應了。第二天一早,他晃動身子,顯出真身,直衝雲霄。不一會兒,上官一帶烏雲密佈,金龍一口氣下了兩個時辰的雨,喜得百姓跪在雨中對着他拜謝。

金龍清楚,自己已違犯了天條,但為妻子報了恩,解除了百姓的乾旱之苦,也值得。這事很快被玉皇大帝知道了,追究是誰下的雨,很快查到了金龍身上。玉帝大怒,下旨將金龍捉拿歸案,斬首了。

凌採蓮悲痛欲絕,想跳入富春江一死了之,但想到腹中已有金龍的孩子,説什麼也要把他生下來撫養成人,這才對得起死去的夫君。

十月懷胎,凌採蓮生了個兒子。她含辛茹苦,好容易八年過去了。兒子小金龍非常懂事,幫媽媽幹這幹那,凌採蓮感到欣慰。

女兒還活着,終究被凌採蓮的父親得知了,他好高興啊,連忙把女兒和外孫接到了家裏。

當年,凌採蓮往富春江中一跳,縣官是人財兩空,就怪罪於族長,還要他賠償損失。凌採蓮家已死了人,何況家徒四壁,族長也撈不到什麼。他那個氣呀,這麼多年了還是沒有消。一聽凌採蓮回來了,自然不肯放過她,就抓住她沒有丈夫私生兒子的把柄指責她不守規矩,傷風敗俗,要按族規處置。

凌父説什麼也不會想到,這麼多年了,族長還不肯放過採蓮,接回女兒反而害了她,可面對有財有勢的族長以及那可怕的族規,他也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