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材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古詩二首説課稿

欄目: 教材 / 發佈於: / 人氣:4.47K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古詩二首説課稿

剛剛我執教的《古詩二首》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語言表達精警含蓄,意味無窮。《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薰陶和感染。鑑於這二首古詩都是送別詩,在句式和表達上有很多相同之處,結合四年級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我把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定為學習二首古詩,並確立了以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修養,習得能力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採用階梯引領,自主感悟的教學策略,通過以下三個環節,開展教學活動。

  一、直面精典,反覆誦讀。

閲讀教學應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知音、明意、悟情三步學習階梯的構建,使學生在多次與文本接觸,反覆誦讀的過程中,讀出層次,讀出情致。

在知音環節重預設,抓學情,重點強調多音字的正確認讀,使學生初讀古詩環節能達到文通字順,字正腔圓。迴歸語文簡單教學本位。在明意、悟情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反覆誦讀,品味作品的語言,體驗作者的情感。《送》一詩中,為了使學生充分體會詩人王維對朋友元二依依不捨之情,我選准以“情”為切入點,通過“寄酒情更深、遠行情難捨、觸景情更濃”、三大環節,使學生全心融入文本,在對“更”“盡”等字的推敲中初步感悟好友之情。然後,通過巧抓文中空白,調動學生情感體驗,“這是一杯怎樣的.酒呢?”孩子們對文本各有解讀:悲傷的酒,離別的酒、祝福的酒--,教師相機引導,帶着你的獨特感受,再來讀讀古詩,在學生或傷感或動情的朗讀中,讀出你的感受,實現了對文本的多元解讀。

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致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我打破學科界線,適時出示中國版圖,讓學生了解安西與渭城之間的距離。大家看到,當我“3000多公里”幾個字落筆之時,一句句驚歎發自學生們的口中。此時他們滿心,滿眼都是對友人的擔心與牽掛。此時,再讀文本,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切景語,皆情語,為了充分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我適時引導:放眼窗外是什麼景物更勾起了他們離別的悲傷?那青青的楊柳,化做挽留朋友的手臂,沙沙的細雨宛若為分別而撒落的淚滴。在全心的誦讀中,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靜止的詩文變成了靈動的情感。那一句句動情的朗讀告訴我們,此時的課堂已經實現了人本合一。達到了其言出於我口,其意出於我心的境界。

  二、習得能力,自主閲讀:

古代教育家朱喜曾説: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鑑於第二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句式與表達上與第一詩很相像,所以我把這首詩作為學生由“學會”邁向“會學”的台階。通過運用已得的方法,學生自主解讀文本。當學生通過自主閲讀發現二首詩的共同之處,我相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樣的一番情意在心頭?當學生通過景物,“煙花三月,一隻孤帆、滔滔江水”的描寫體悟到了朋友情深,再通過換位體驗感受詩人對朋友的難捨情意,使學生憑藉詩文當中的語言文字,形成了感悟語言的能力,發展了思維,同時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養,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構建一個既有潛心研究,質疑交流,又有思想碰撞,提升感悟的實踐性的語文課堂。

  三、學以致用,多元表達。

學語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習得方法,形成能力之外,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文的表達方法,兩首古詩的送別形式分別是以酒相送,以目相送。我又適時的引導學生積累其它送別詩,如感受古詩文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抓住真實送別情境,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40分鐘的時間雖短,但是在與孩子一次次平等對話、悉心的交流中,師生已經產生了依依不捨之情,所以當我説出: 之時,一隻只小手遷不及待舉起,有的説:靈動的火花閃爍其間。在濃濃的送別氣氛中,讓學生感受表達的快樂,盡情享受着語言文字的魅力,幸福的棲居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也讓我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