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材

一年級上冊教材簡介語文教案

欄目: 教材 / 發佈於: / 人氣:1.29W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是根據教育部課程改革的部署,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進行編寫的。新教材的編寫着眼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力求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下面從四個方面做介紹:

一年級上冊教材簡介語文教案

1.教材的編排

2.教材特點

3.教學目標與要求

4.教學內容與提示

一、教材的編排

這一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四部分。入學教育有四幅圖,向學生進行愛學校、愛學習的教育。“漢語拼音”13課,為便於鞏固,將13課分為四組,每組之後安排一個複習。“識字”全冊共8課,分兩次安排,每次學4課,獨立成一組。“課文”全冊共20課,5課為一組,編成四組。為了複習鞏固所學內容,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識字和課文後有練習題。每組“識字”或每組“課文”後安排一個“語文園地”。每個園地後安排一次“口語交際”,對學生進行聽説訓練。書後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

教材中還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圖畫。圖畫是課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年級學生來説極為重要。

二、教材特點

1.綜合性。

教材不但着力於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豐富語文的積累,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

教材內容的安排重點突出,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繫,有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材中,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等方面的內容都不是孤立安排的,而是有計劃地安排在一個有機的整體裏。如漢語拼音第四課,要學的拼音字母是dtnl4個聲母,同時出現,馬、兔、大米、土地4個漢字詞語。這幾個詞語不但起着鞏固音節、引導識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一個故事。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可以發揮想象,編故事、講故事。這樣,就把學拼音、識漢字、積累詞語、發展語言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就不是單一的學習拼音字母。學生從一入學就受到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對他們今後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着深遠的意義。

2.科學性。

在教材中,各個部分、各個環節的安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以識字和寫字為例,本冊教材突出識字這個重點,本着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字400個,寫其中的100個。認哪些字?應該是認最常用的、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我們在編寫教材之前,做了調查研究,對《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國小生常用字表》等幾份資料,進行了分析綜合,並加以人工干預,從中選擇出最常用的400個字。據統計,這400個字的覆蓋率可以達到國小生閲讀材料的50%左右。學生學會了這400個字以後,就可以閲讀課文或淺顯的兒童讀物,也可以在閲讀中增加識字量,培養初步的閲讀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成就感。寫哪些字?也應該科學。應該是寫筆畫最簡單、最常用的字。從生字表(二)可以看出,所寫的字絕大多數是獨體字,筆畫最多的不超過8畫。每課要求寫3—4字,而且有一定的共同點。本着“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等筆順規則,進行安排。例如:識字(一)第1課,三個字都練習“橫”。同時練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識字(一)第2課是練習寫“先橫後豎”的字,同時認識丨、丿、三個筆畫。目的是使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書寫漢字的筆順規則,打好堅實的寫字基礎。

3.時代性。

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主要體現時代的特點。不論是課文、兒歌還是插圖,都富有時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感情因素。如,第27頁出現了“你栽樹,他培土,我去提水。”的圖和句子,滲透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意識。第37頁的兒歌《登山》講孩子們努力登到山頂上,滲透了培養意志品質的教育。課文第13課《平平搭積木》是講平平搭了許多“房子”給大家住,給沒有房子的人住,體現了兒童對他人的關愛。第18課《借生日》是講小云把自己的生日借給媽媽,表現出兒童對母親的關心。《爺爺和小樹》《小熊住山洞》則是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滲透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材內容特別注重聯繫學生的思想狀態,貼近兒童的生活。口語交際《有趣的遊戲》《我們的畫》《這樣做不好》緊密聯繫兒童的現實生活;《我會拼圖》《該怎麼辦》《小兔運南瓜》有助於豐富兒童的'想象,發展創新思維。

4.倡導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方式。

教材通過多種方式體現了自主學習、在遊戲中學習的意圖,注重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

在練習、複習、語文園地中,大量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認”“我會畫”等標題形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充分參與的活動中,增強學生學習語文自信心。從以往的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體現了“我要學,我會學”的自主精神。

教材採用多種形式識字,倡導自主識字、自主閲讀。促進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結合,貫徹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如“語文園地一”第6題,“我會認”,把認識的姓塗上顏色。題中畫了三朵花,每朵花上有10個字,共有30個姓氏,學過的只有4個(白、馬、田、高)。另外26個,讓學生把認識的字,塗上顏色,再讀一讀,鼓勵學生主動識字。學習了這道題以後,學生認識了許多常見的姓氏字。

“語文園地四”第2題,是“我會讀”,題中出現了校牌、單位牌,讓學生讀讀認認,引導學生隨時注意生活中的漢字,主動識字,激發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材的最後兩課,是連環畫形式的課文。全文不注漢語拼音,學生可以藉助圖畫、猜讀等方式自己認讀生字,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在學生自己認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指導。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成功的愉悦,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5.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適應性。

教材努力貫徹統一性和可選擇性相結合的原則,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

教材內容兼顧城鄉,有反映城市生活的,如《自選商場》《平平搭積木》,有反映農村生活的,如《菜園裏》《哪座房子最漂亮》。

教材內容難度適中,有一定彈性,如識字,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拓展和創造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1.漢語拼音。

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書寫即抄寫)。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習説普通話。

2.識字、寫字。

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寫其中100個。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閲讀。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課文。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了解文中的主要內容,瞭解詞和句子的意思。認識逗號、句號、問號和感歎號。

4.口語交際。

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別人講話的主要內容。學習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教學內容與提示

(一)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有四幅圖畫,分別是“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正確的讀書姿勢和執筆方法。”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感受學校生活的快樂;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培養正確的讀書姿勢和執筆方法。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瞭解圖意。並根據各學校不同的情況,把了解圖意與參觀校園結合起來,指導學生認識校園,瞭解課堂常規。對讀書、寫字姿勢的指導,可以模仿圖畫,實際做練習。

(二)漢語拼音

這冊教材一開始,仍然安排學習漢語拼音。這是為什麼呢?一是考慮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有效工具,學會了漢語拼音,將大大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另一個原因是考慮漢語拼音能夠幫助方言地區的兒童糾正字音,克服方音,讀準漢字,學習説普通話。所以,把漢語拼音安排在這冊教材的最前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漢語拼音部分有13課,4個複習。安排了漢語拼音最基本的內容。與九年義務教育第一冊教材漢語拼音部分相比,有以下幾個變化。

1.內容的組織更加科學。

第一是把聲母yw提前,和單韻母iuuuml;整合為一課。這一課除了要學習單韻母iuuuml;,還要學習聲母yw,以及整體認讀音節yi、wu、yu。這樣安排的好處是簡化頭緒,節省時間,而且能提早出現一些常用音節,便於學生學習、鞏固拼音,還可以提早出現常用漢字。實踐證明,這樣安排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學生學起來並不困難。

第二是改變了音節的呈現形式。要求學生拼讀的音節,大多是以結果呈現,減少射線的形式。這樣編排的好處是,兒童可以和音節多次見面,加快拼讀音節的熟練程度。

第三是增加了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每一課中出現的音節詞語句子或兒歌都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使兒童拼讀的音節形象化,有助於鞏固音節,增加與生活的聯繫,體現在活動中學,在語文實踐中學的思想。如第25頁,出現qigrave;chē、huǒche、wagrave;zi、kugrave;zi等音節;第36頁,出現學習用品的音節,如,qiānbǐ、yuaacute;nzhūbǐ、xiězigrave;běn等音節詞。

2.把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地整合。

繼承人教版以往教材的優良傳統,拼音教材所配的插圖大都既表音,又表形。這次編寫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一個有益的嘗試,那就是把一些圖和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

如第1課,畫面表現的是鄉村的清晨,一個小女孩正在小河邊練唱“aaaa”;一隻大公雞正在打鳴催人早起;河中,一隻大白鵝正欣賞着自己美麗的倒影。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欣賞美麗的晨景圖,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圖中表現出的景物和人物,從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把分散的畫面整合起來,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發展語言,加深對字母音、形的印象。

如第2課的圖,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媽媽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樹,小弟弟正在池塘旁邊餵魚,有一隻烏鴉正站在池塘邊的大樹上。在這裏,既提示了學習的內容,幫助兒童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孩子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過觀察畫面,引出本課要學的字母或音節。還可以提示學生用説一個詞或説一句話的方法,鞏固這些音節。wū可以説“烏鴉、烏雲”,yī可以説,“阿姨晾衣服”,yū可以説“小弟弟在屋前餵魚”。把觀察畫面、學習音節和説話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快學習拼音的速度。

3.把學拼音和識漢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拼音教材中,從第3課學習聲母開始出現漢字。在圖中或圖下,出現了詞、短語或句子。從第3課到第13課,體現了由易到難的編排。剛開始是詞(3—5課),然後是短語(6—8課),最後是句子(9—13課)。這部分中,所有的音節都是學過的,都可以由兒童自己拼讀出來。這樣,有助於鞏固拼音,提高拼讀能力,加強拼音和識字的結合,及時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也是早期進行説話訓練及提前閲讀的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