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教育調查報告(熱門)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7.51K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調查報告(熱門)

教育調查報告1

根據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結合分管工作,和有關人員深入到鄉鎮聯校、國中、縣直學校、民辦學校,通過實地考察、查閲資料、走訪詢問等形式對莘縣的基礎教育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對全縣的基礎教育現狀有了更全面的的認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並對下步的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莘縣基礎教育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莘”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強化政府責任,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進學前教育加快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支持特殊教育穩步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為人力資源強縣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堅持政府為主,積極爭取上級扶助獎勵資金,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投入,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內部配套設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縣共有3處省級規範化學校,27處市級規範化學校,17處市級示範鄉鎮幼兒園,87處縣級規範化學校。一是幼兒園建設實現新的突破。近兩年來,全縣幼兒園建設共投入XX多萬元,新建幼兒園27處,改建29處,擴建7處。5月,縣實驗幼兒園接受了省十佳幼兒園驗收,明天幼兒園通過了省示範幼兒園驗收。兩處幼兒園均達到了全市領先地位。二是農村義務教育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兩年多來,縣財政把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列入預算,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獎勵與專項資金,千方百計籌措縣配套資金,建立了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XX年年落實資金1210萬元,建設了14個項目學校教學樓。落實資金1331萬元,建設了15個項目學校教學樓。今年,項目學校立項20個,已通過公開招標,即將開工興建。近五年來,農村中國小累計投入一億多元,用於改擴建及新建校舍,長期保留的農村中國小有望在三年內實現全部樓房化。三是高中學校辦學條件煥然一新。一中新校、實驗高中不斷完善內部設施,辦學條件達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級規範化學校。二中新建了圖書館、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樓,成為全市第二處省級農村規範化高中。實驗高中東擴工程正在有序進行,制約實驗高中發展的操場問題即將解決。

(二)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力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項管理日趨規範。形成了國小養成習慣,國中打牢基礎,高中鞏固提高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一是大學聯考連年創優。自XX年以來,本科上線人數連續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特別是,本科上線人數、優質生數以絕對優勢位居全市首位,增長率達到51.24%,佔全市新增人數的40.8%。文科上線數佔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縣佔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縣佔3名。全市有10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莘縣佔5名。二是以來,着力開展了國小抓規範、國中抓課改兩項重點工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中國小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全縣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邁出新步伐。三是中國小書香校園、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三)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幹部的選拔和培養,將教育局下屬的7處縣直學校定為正科級單位,2處定為副科級單位,提高了學校領導班子的政治待遇。二是新教師“逢進必考”機制不斷完善。從XX年開始,針對我縣師資隊伍年齡老化、結構失調的現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據自然減員與新增教師1:1.2的比例,每年從應往屆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考中國小教師,共招收了1102名教師,有效緩解了我縣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缺編的矛盾。三是精簡鄉鎮聯校富餘人員,全部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四是教職工實行全員聘任,因崗設職,定員定崗。

(四)教育隊伍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對教育幹部實行述職承諾制。每年年初,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校長和局機關中層幹部公開述職,總結工作,分析問題,落實措施,接受監督,增加了工作的壓力。二是強化教師校本培訓。在學校內部實行集體備課制、導師制、學科負責制,開展傳幫帶,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三是強化師德教育。把每年的9月份確定為“師德建設月”,大力開展師德教育,全面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創業熱情。為了落實“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辦學理念,今年又開展了全縣中國小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整頓活動,範圍之大,要求之高歷年所未有。四是注重培養名師名校長。目前,我縣湧現出了3名水城名校長、4名水城名師,5名縣級名校長、12名縣級名師,落實了他們的科研經費,示範帶頭作用不斷擴大。

(五)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展順利。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機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國家、省市《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莘縣人民政府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從XX年年春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逐步免除了雜費,減免了課本費,同時對國中貧困住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受助學生達到了在校生總數的8%以上。今年,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調整為每生每年國小400元,國中600元。省、市、縣按照80:8:12的比例分別負擔,及時足額撥付,專款專用。財政、教育部門逐步完善各項管理使用制度,“校財局管”工作進展順利,確保了義務教育經費的規範安全高效使用。

二、促進基礎教育發展的主要經驗

莘縣雖然是一個欠發達縣,但是縣委、縣政府領導抓教育的思想超前,教育決策者的辦學理念先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高漲。莘縣的基礎教育經過幾年持續健康發展,已經躋身全市領先、全省先進。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做好了“七個堅持”:一是堅持優先發展不動搖,把滿足羣眾需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原動力。二是堅持教育公益性質,促進教育公平,把辦好教育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努力實現“有教無類”、“學有所教”。三是堅持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落實縣鄉辦學責任,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統籌規劃,促進協調發展;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公辦與民辦相結合;適度擴張優質高中資源,鼓勵社會力量採取多種形式發展高中教育。四是堅持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合理調整學校佈局,促進農村中國小改善辦學條件。五是堅持不斷創新辦學體制和管理機制,搭建公正公平有序的競爭平台。六是堅持依靠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性,爭取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努力創造有利於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七是堅持依法治教,認真貫徹教育法律法規,加強教育督導,促進教育工作和諧發展。

三、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儘管莘縣的基礎教育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積累了一些可貴的經驗,但是距離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廣大羣眾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任務依然相當艱鉅。縣鄉、鄉鎮、校際之間的差距較大,校舍、師資、內部配套設施等參差不齊,縣域內中國小辦學水平的差距嚴重製約着均衡協調發展。特別是巖集、張魯、劉莊、鄒巷、王鋪、馬集、櫻桃園實驗等幾處國中,在校生均在300人左右,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城區國小、國中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實驗國小、國棉學校、中心希望國小、實驗國中、新華學校無法滿足家長需求。家長擇校意識越來越強烈,大批農村孩子想方設法也要到城區接受義務教育,給城區國小、國中帶來很大壓力。

2、優質高中教育資源還不能滿足羣眾需要。一中、實驗高中在前幾年的招生擴張中已經達到了極限,近兩年不得不控制招生規模。兩處學校均按公辦民助性質運作,城區缺少公辦高中,二中地處朝城鎮缺乏吸引力,明天、師範兩處民辦高中辦學不景氣,優質高中教育相形見絀。

3、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機制亟待改進。縣鄉、鄉鎮之間教師流動欠靈活,年齡結構不合理。鄉鎮國小教師平均年齡偏大,達到了48歲,多數是轉正民師挑大樑。新招聘的年輕教師多數集中在鄉鎮中心國小,偏遠的農村完全國小師資短缺。地域性教師編制不合理,一中、實驗高中、職業中專師資匱乏,莘亭、十八里鋪、燕店、河店四個鄉鎮教師超編。

4、學校內部配套設施陳舊,急需更新。城區、鄉鎮中心中國小基本達標,農村完全國小空殼現象嚴重,圖書、儀器、音體美器材存在短缺、陳舊問題,造成無法開全課程,特別是農村國小英語、體育、音樂課很難開課。

四、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分析

莘縣人口眾多,22個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中心鄉鎮與一般鄉鎮之間綜合實力差距較大,造成教育的不均衡。

1、農村完全國小布局調整進度不平衡。燕店、河店調整力度較大,幾年前就實現了合理佈局。莘城、櫻桃園、朝城、大張、古云、妹冢等幾個人口大鎮國小布局還存在教學點,造成資源浪費。一些長期保留的國小還沒有建起教學樓。

2、義務教育經費還不能滿足辦學需要。目前的國小生每生每年400元、國中每生每年600元的生均公用經費只能滿足維持正常的教學運轉和簡單的維護維修,添置圖書、儀器、音體美器材捉襟見肘。個別鄉鎮存在國小生均公用經費統籌使用的情況,沒有按學生人數足額使用,造成經費使用不合理。

3、羣眾享有優質教育的願望越來越高,造成“扎堆”現象。由於家庭比較富裕,家長對農村教育不滿意,出現了許多進城就讀的學生,城區國小生源充裕甚至過剩。新華學校每年都出現七年級學生爆滿現象,個別農村國中七年級只招生200多人。並且,八年級、九年級轉學進城就讀的源源不斷。公用經費按人頭撥付,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進城

教育調查報告2

一、引言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基本上實現了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與此同時經濟發展的不協調因素也在逐漸顯現,城鄉經濟差距越來越大。佔中國大部分面積的農村仍然處在貧窮落後之中。農民整體素質偏低、農村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如何培養大批能安心在農村工作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農村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而其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使我國的國民素質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1986年,國務院頒發了《義務教育法》,這使得義務教育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護,更進一步的促進了義務教育的發展,而其也成為中國義務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在經濟發展緩慢的農村,受經濟、環境、人口、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農村義務教育仍然很難實現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仍然步履維艱。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國家從XX年開始逐步從中西部農村開始免除九年義務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學雜費。這樣的政策到底對義務教育的發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對湖南省汨羅市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調查。現將活動中所發現的一些情況和問題總結出來,僅希望能對義務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助。

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一些基本狀況

1) 對九年義務教育的瞭解狀況 在被調查者中有59.2%的被調查者知道什麼是九年義務教育,但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被調查者只是知道九年義務教育即是讀滿國小和國中而已,而並不瞭解其他的相關教育問題;與此同時還有39.8%的被調查者反映説不知道什麼是九年義務教育。這説明在農村特別是一些貧困落後的山區農村人民對義務教育的瞭解還很膚淺,義務教育的觀念還沒得到足夠的落實,國家的相關部門應多加強義務教育的宣傳力度,加深其在農村居民心中的印象,是義務教育的觀念得到普及。

2) 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心情況 在被調查者中有97.1%的人都認為讀書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道路產生重要的影響。再和這一部分被調查者交談中我們發現他們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都希望子女努力學習考入大學,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通過讀大學去找到好的工作,然後再融入城市,過上更好的生活。還有一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學點東西會對以後有用,但並不關心孩子是否上大學。與此同時還有2.9的被調查者認為讀書與否對孩子以後的影響並不大。

三、國家政策及政府對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影響

1)免除學雜費對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影響 在調查中有5.8%的被調查者認為免除學雜費並沒有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有45.6%的被調查者反映這一政策減輕了一定的家庭負擔;有40.8%的被調查者認為免除學雜費對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有6.8%的被調查者認為免除學雜費對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減免學雜費後有93.2%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讓自己的子女繼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還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會根據家庭情況而定是否讓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這説明減免學雜費這一項政策在總體上是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的,減免學雜費對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的普及義務教育將起大非常重要的作用。

2)關於變相收費和政策落實問題 在減免學雜費後有20.4%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肯定會變相收取費用;有47.6%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一般會變相收取費用;而只有29.1%不到三成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不會變相收取費用。而在這一政策是否落實選項中有16.5%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一項政策會很好的被落實;有36.9%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一政策只會被部分落實;還有16.5%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一政策不會被落實;而有22.3%的人認為不清楚這一政策是否會被落實。這説明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信任感和交流還不夠,也同時説明學校的財務狀況還不夠公開,家長未能及時掌握學校的一些最基本的財務狀況。

3)政府對教育的影響 在被調查者中有21.4%的人覺得政府很重視教育;有36.9%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一般;有25.2%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不夠重視教育;還有16.5%的被調查者並不瞭解這一狀況。這説明在被調查者中有隻有不到六成的人認為政府還算重視教育,而這樣的情況在對於急於改變落後局面、提高人口素質的農村來説,政府做做的顯然還遠遠不夠,政府應當發揮其佔主體地位的作用,充分調配資源,全面、完整的落實教育政策,在農村為基礎教育的發展大亮綠燈。而在你希望政府能夠給農村教育提供怎樣的優惠政策中,有79.6%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國家能夠派送更多的好老師來提高教學質量;另外還有15.5%的被調查者希望國家通過撥款改善教育基礎設施來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村師資的缺乏問題可能遠比基礎教育設施改善問題要嚴峻。

四、經濟因素對農村義務教育影響

1)經濟因素對學生輟學的影響 在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輟學原因中有51.5%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家裏沒錢迫使孩子輟學;有2.9%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家長認為讀書沒用而選擇讓孩子輟學;有27.2%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孩子自己不願意讀書而自己選擇放棄求學;還有17.3%的被調查者認為孩子輟學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這説明經濟因素仍然是導致孩子輟學的最主要原因,而隨着農村經濟的日益改善孩子自身的因素也在不斷加強。而在家庭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有62.1%的被調查者回通過向親戚朋友借錢來繼續讓孩子上學;有16.5%的被調查者會通過貸款的途徑來讓孩子上學;與此同時在面對這一問題時也有7.8%的被調查者只能無奈的選擇讓孩子輟學;還有12.6%的被調查者表示會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令我們驚訝的是在接受我們調查訪問的人羣中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到在遇到這一問題時會通過向政府求助來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説明了在現在的很多農村地區人民對通過向政府求助來解決教育問題的這種觀念還很陌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所做的工作還不夠到位。

2)其他一些影響孩子輟學的因素 學生的輟學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農村教育發展難以解決的頑固性問題。多年來經濟因素一直都成為學生輟學的最主要因素,而其阻礙學生求學的主體性地位至今仍未改變,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教育政策的改善,其主體性地位正在顯着的發生着變化。在僅隨其後的原因中學生的自身因素正在逐漸加強,在農村經濟環境不斷改變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很難在相對枯燥的學習和不斷改變的生活條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大多數學生的行為價值取向緩慢的發生着變化,在隨後的過程中將使其無法抗拒外界的誘惑而對學習的興趣日益減弱,最終促使其輟學,而這樣的情況在條件越好的地方問題就越突出。而在這一狀況的發展過程中,家長所起的作用無疑是特別重要的,如果家長在孩子的着一變化過程中能敏鋭的洞察到這一現象或者多跟孩子溝通交流,那麼孩子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家長的觀念問題,很多家長在讀書的認識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的落後思想佔據他們的腦海,使得處於相對被動地位的孩子沒辦法選擇自己讀書的機會。

五、關於溝通問題對義務教育的影響

1)關於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問題 學校與家長是孩子處於受初級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兩個客體,他們將對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成長與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我們在調查訪談中發現,很多家長所做的僅僅是將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而已,而對於孩子在學校中的情況則知之甚少。很多家長都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學校作為教育的載體其作用就是教育孩子,而自己的作用則不大。這就是家長的自身認識不足使得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出現了障礙,而其進一步的危害就是造成家長對學校的不信任,家長不能有效的瞭解到孩子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不利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而在這個問題中,家長的過失顯然要大得多,學校只能通過家訪和家長會的形式來向家長傳達孩子在學校的信息,而其主動權相當一部分都在家長這裏。在通過對學校老師和校長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學校每年都會舉行家長會,以便家長能瞭解到孩子在學校中的信息,但是每次家長的出席率都會很低,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在對義務教育中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關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 在關於和孩子的交流問題中有81.6%的家長表示會和孩子進行溝通;有4.9%的家長表示不會和孩子進行溝通;有8.7%的家長反映到自己對這個情況不瞭解;還有4.9%的家長表示他們根本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反映出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有意願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但在我們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在實際生活中根本很少和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即便是交流也是“不平等”的交流。就家長們自己的話説就是“小孩子,懂什麼”。其實孩子在受義務教育的階段成長很快,他們特別需要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而父母也應當及時瞭解孩子心態的微弱變化,以便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

六、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其他問題

1)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近幾年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伴隨着大量財政的投入,大部分地區的基礎教學設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我們開展調查的國小分為兩個部分,總共6間教室,條件比較艱苦,有的教室沒有門,沒有玻璃,更談不上風扇。這樣的教室是冬不避風,夏不防暑,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確實相當辛苦。學生在課餘也沒有任何娛樂設施,這樣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相當不利。只希望國家還能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類似於這樣的教育設施,為義務教育在硬件上做好保障。

2)關於教師的系列問題 當今義務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師資缺乏,而為了滿足孩子的上學要求,地方政府只能從當地去挑選一部分相對有知識的人來代理教師的職責,即為鄉村代課老師。這些老師平時在家種地幹活,到上課時間就去學校給孩子上課。這無疑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這些老師素質問題,因為這些老師的專業水平達不到要求,對很多問題都會缺乏準確的判斷;其次是這些老師的教學方法問題,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並不懂得該怎樣高效的傳達自己的想法,使得孩子可能無法掌握該學習的知識,造成對孩子學習的影響。但是中國的一系列實際情況迫使這些問題很難解決,在國家無法提供足夠師資力量的時候,當地政府就應該運用自身所擁有的權力,對代課老師進行一系列的系統培訓,通過考核的方式來提高代課老師的整體素質,從而逐漸解決師資的缺乏問題。

以上是我在對我們所發現和看到的問題進行的一系列總結,希望能對義務教育的發展起一定的作用。

教育調查報告3

5月中旬,我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由區政府辦牽頭,組織教育、財政、人事、編制等部門開展了教育發展專題調研活動。

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教育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學校286所,其中公辦264所(普高9所,國中41所,國小214所),民辦22所(普高1所,職高11所,國中2所,國小8所);在校學生125878人,其中公辦學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國中37934人,國小49529人),民辦學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職高16250人,國中2035人,國小2689人);在職教師6749人,其中高中教師765人,學歷合格率為59,國中教師2736人,學歷合格率71,國小教師3248人,學歷合格率100。

2、主要成績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

近年來,我區在合理調整學校佈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區公辦學校由1997年“兩基”驗收時的595所調減到現在的264所;同時各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開闢了聯村辦完小、國小生實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區共有20所中心國小創辦寄宿制,國小寄宿生達2144人。

目前,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9;國中入學率為99.3,鞏固率為97。

20xx年,我區被省政府評為“鞏固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先進縣”。

近四年全區投入累計1800萬元,改造中國小危房4萬多平方米,20xx年被市政府評為“危房改造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深化。

近幾年來,我區共撤併鄉鎮聯校33個,減少行政崗位90個,教職工核編定崗於20xx年初順利實施,精簡分流教職工580人。

同時,以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教師競爭聘任制、績酬掛鈎製為主要內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

公辦學校管理體制改革開全市先河。

20xx年區職業中專、區女子職業中專、區成人中專等三所公辦的職業學校通過競聘方式成功實行個人領辦。

經過四年的運作,三所學校在體制改革、盤活資產、消赤減債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五年共消減債務500多萬元,學生人數由411人發展到3500人。

三是民辦教育規模日益擴張。

近些年來,我區放開手腳發展民辦教育,使民辦教育成為**擴張教育規模的強勢增長點。

目前,我區民辦教育涵蓋了整個國民教育,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歷教育到非學歷教育、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從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的辦學體制和部門辦、企業辦、聯合辦、個人辦的多元化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以人為本、市場化運作、低成本擴張、高質量發展的辦學新路子。

全區現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50個(含幼兒園),佔學校總數的17.36;在校學生24157人,佔學生總數的20.1;民校教師總數1125人,佔教師總數的14.7;民校校園總面積26.6平方米,佔校園總面積15.15;累計資產達18638.9萬元。

各項指標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同德職業技術學院為全省綜合評比排名第二的民辦高職院校,在校學生5771餘人,校園面積383畝;淮陽中學是常德市最大的民辦完全中學,在校學生近4000人;澤雲實驗學校已成為全國優秀的民辦國小。

日益擴張的民辦教育不僅緩解了城區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而且開闢了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的廣闊道路;不僅滿足了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而且引進了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優化了投資環境,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四是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

在區財政相當吃緊的情況下,財政優先考慮和保證教育經費,預算逐年增加,20xx年為11425.85萬元,佔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總額的35,較上年增長8.9。

教師工資已全部實行打卡發放,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事關教師的切身利益與國家公務員,同等對待,都已納入財政預算。

同時,學校公用經費、房屋修繕、班主任經費也由財政優先安排與撥付。

五是教育亂收費得到有效扼制。

近年來,針對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我區對中國小亂收費問題進行了專項治理,較好地剎住了學校擅立項目、擴大範圍、提高標準和其他部門搭車收費的風氣。

並從20xx年秋季開始試行“一費制”,教育亂收費現象基本杜絕。

二、問題和困難 近些年來,我區的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相對於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對於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相對於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1、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盡人意。

一是“三亂”現象時有發生。

由於區財政對職能部門的工作經費沒有保障,少數職能部門在利益驅動下,不時到學校執法檢查,並以種種理由和藉口向學校或收費或罰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校的經濟負擔。

二是學校周邊環境亟待整治。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量的網吧、電遊廳、美容美髮店、洗腳城等娛樂場所和小商小販距離學校越來越近,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與學生的健康成長。

特別是網吧氾濫已成為一大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雖然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網吧多次進行專項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灘、黃土店等少數鄉鎮墟場還存在黑網吧。

三是各種干擾教學秩序的行為時有發生。

個別鄉鎮學校存在包頭封鎖校門、衝擊學校等鬧事的情況,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損害了學校、教師、學生的利益。

如區五中建築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農民工,死者家屬無理取鬧,向學校索賠6萬元才罷休。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儘管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於種種原因,教育經費仍有一定的缺口。

一是教育建設負債重。

據統計,全區教育建設債務高達4062.36萬元,其中鄉鎮政府負擔1918.43萬元,農村學校負擔204.5萬元,區屬學校負擔1939.43萬元。

建設負債大多為“兩基”驗收的基建欠帳,近幾年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約300萬元的新債務。

二是經費運轉困難。

儘管今年起我區將學校辦公、維修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但由於總額偏小,很多學校的日常經費運轉仍較困難,尤其是農村國小,每學期的公用經費只有三、四千元,學校的維修經費也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三是教師待遇偏低。

與江北城區相比,我區教師工資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別是村小教師待遇偏低,國家規定的誤餐費、生活補貼沒有完全享受。

有的鄉鎮還欠發打卡以前教師的工資,如石門橋、謝家鋪、中河口、十美堂、鬥姆湖等鄉鎮因農村教育費附加抵頂等因素欠發教師工資198萬元。

3、教師隊伍結構失衡。

一是教師隊伍內部供需不平衡。

我區中國小教師定編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國中2952人,國小2810人;實有教師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國中2806人,國小3248人,整體上超編178人。

雖然國小教師總體趨向富餘,超編438人,經定崗分流後仍富餘160人,但國小英語、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奇缺,其中欠國小英語教師120名,信息技術教師80名;國中教師因高中學校選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現空缺,目前缺編146人,英語、理化、史地等學科教師出現青黃不接,其中英語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學科欠55人;高中教師缺編114人,高中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影響教學質量。

二是國小教師年齡偏大,學歷、職稱偏低。

目前,國小已4年沒有從師範院校進新人,教師普遍存在知識老化,觀念滯後,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質均性斷層已經顯現。

全區共有國小教師3248人,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616人,佔總數的18.9,而46歲以上的教師為1767人,佔教師總數的54;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教師22人,比例為0.6,而具有中專學歷的教師達68.7;具有中、初級職稱的教師1384人,佔教師總數42,還有95名教師無職稱。

三是骨幹教師流失嚴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編制、待遇等因素的影響,我區骨幹教師難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明顯滯後於江北城區。

與江北城區比較,江南城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普遍辦學條件差,校園面積狹小,教育現代化設施欠缺,甚至個別學校還有危房。

如武陵鎮中心國小在校學生3000多人,校園面積11888平方米,校舍面積8626平方米,生均佔地4.25平方米(標準為18m2/人),生均建築面積3.08平方米(標準為5.74m2/人),班額偏大,個別班達到85人。

常沅國小還有C級危房面積960平方米,廁所還是旱廁。

到目前為止,江南城區還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公辦國中學校,除區九中國中部以外,其他國中學校均為民辦性質,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費。

目前江南城區共有國中學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沒有充分享受到義務教育的政策優惠。

5、上級投入的危房改造資金存在較大缺口。

全區現有中國小危房面積48717m2(其中D級危房850m2,B、C級危房29500m2),且危房的產生是一個動態過程。

在危房改造資金配給方面,中央和省裏把**作為市裏的一個直轄區對待,而不是作為一個農業縣對待;而市裏又沒有將**作為直轄區對待,明顯少於其他縣市。

如20xx-20xx年上級專項危改資金分配情況如下表所示:各區縣市危改資金(萬元)危改面積(m2)各區縣市危改資金(萬元)危改面積(m2)市本級38臨澧31028099武陵區1824819桃源4568395**區26824680石門74825675安鄉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漢壽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縣3909866西湖1984061 6、學生及家長包袱沉重。

一是非義務教育階段存在因貧失學的情況。

通過建立貧困學生就學保障機制,開展“9.8”助教日活動,以及中央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免教科書、免雜費、補助生活費),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讀書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而非義務教育階段,有的學生因家庭困難,有的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中途輟學的較多。

據調查,20xx年我區國中畢業生升高中階段學校比率只達80,高中階段學校每期約有300名學生輟學。

二是家長教育負擔重。

據調查,我區家庭教育投資約佔家庭收入30,在農村這個比率還要偏大。

除正常教育收費外,主要承擔以下負擔:①“搭車收費”,如電影費、防疫費、資料費、試卷費、水費等層出不窮。

②變相收費。

如通過封閉式管理強制學生在校內消費。

③各種輔導班、特長班較多。

全區初、高中畢業年級都存在補課現象,補課費每生每期150元左右。

三是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難。

由於硬件設施嚴重失衡,優質師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佔總數60以上的農村學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

在城鎮也並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四是農村學生上學條件差。

由於農村生源稀少,學校佈局調整後,有的學生不能就近入學,一天要翻山越嶺走十幾裏山路;有的騎單車上學,路上又有安全隱患,學生家長為此擔驚受怕。

三、建議及對策 1、科學制定教育發展規劃。

要協調好城鄉教育的發展,統籌幼教、普教、職教、高等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建立長期有效的貧困學生救助機制。

財政每年安排專項助學金,繼續開展“9.8”助教日活動,並通過建立以區、鄉鎮政府為主、學校積極配合的義務教育“雙線”保學控流責任制,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二是啟動第二輪中國小布局調整。

按照“相對集中、方便入學、改善條件、確保質量、提高效益”的原則,繼續調整好中國小校佈局。

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國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國小或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到20xx年全區中國小力爭調減到230所。

三是繼續搞好中國小危房改造。

危改資金要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堅持十年不變。

四是進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

建立農村中國小共享教育資源庫,與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設施相統籌。

五是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

要以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為重點,加快高中階段學校建設與發展,農村高中向城鎮集中。

力爭到20xx年,普高均衡發展,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85以上。

2、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在“教育20條”規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礎上,要全面推行四項制度,進一步營造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對學校實行掛牌保護制度。

任何單位對學校的檢查與收費,需經有關部門批准同意,原則上對農村學校實行零收費制度。

二是實行首查不罰制度。

職能部門在第一次清查出學校存在的問題時,要指導糾正,明確整改期限,不應動輒罰款。

三是實行罰款集中制度。

職能部門對學校的罰款,應全額上繳財政專户,由財政部門全額納入教育捐贈中心,用於資助貧困學生。

四是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對負有維護學校周邊環境責任的部門,如果工作不作為,或者違反有關規定到學校實施三亂行為的要追究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的責任,並公開曝光。

3、積極發展民辦教育。

一是正確輿論導向。

民辦教育在我區以強大的生命力迅速發展壯大,充分説明了民辦教育在國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及工作部門要積極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細則,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的發展,努力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是提供發展平台。

公、民辦教育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開展競爭,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民辦學校在徵用土地、報建項目、税費減免、用水、用電、環境保護等方面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優惠政策。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在業務指導、教研活動、教師管理、表彰獎勵及評崗、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等方面與公辦學校同等對待;對公辦、民辦學校招生實行統籌管理,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可納入本地劃片招生範圍,也可以實行單獨招生;高中階段的民辦學校要列入本地劃片招生計劃,並統籌安排招生;允許公、民辦學校的教師在經過批准後雙向流動;民辦學校的學生在考試、升學和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學生平等的權利。

三是切實規範管理。

目前,民辦教育正處於上升時期,同時也處於對民辦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時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種隱性問題和矛盾將會暴露出來,政府會由此承擔無限責任。

政府及工作部門應將民辦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的統一管理範疇,進一步加大規範管理的力度;對民辦學校的辦學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進一步規範各學校辦學行為;出台民辦學校設置審批規定,從硬件、師資等方面規範並提高民辦學校設置條件,提升民辦學校的辦學檔次。

4、搞活教師用人管理機制。

一是深化教育內部體制改革。

教育行政管理幹部一律試行公開競聘,形成一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

變革機制,裁減人員,充實教育教學第一線,構建一種“核編定崗、全員競崗、優崗優酬”的激勵機制。

二是依法落實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地教師工作、學校自主進行教師管理的體制。

認真落實湘發[20xx]5號文件規定,縣以上(含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編制部門核定編制數額內,依法負責履行中國小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整交流、檔案管理和考核獎懲等職能。

三是建立健全學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約束和調節機制。

在繼續完善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教職工全員競爭聘任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以校按編制實行經費總額包乾的辦法,激發學校內部活力,獎優罰劣、獎勤罰懶,解決結構性矛盾和人員分流問題。

四是建立教師補充機制。

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每學年度對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增減情況進行核查,擬定年度進人計劃,建立教師補充的長效機制。

當前要嚴格落實常教發[20xx]51號文件精神,為鄉鎮中心國小補充英語和信息技術課程專業教師。

力爭通過2至3年的努力,新補充一批高中教師和中、國小緊缺學科的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有較大改觀。

5、鞏固完善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資、保入學、保安全、保運轉”。

一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進一步依法落實教育經費的“兩個比例”、“三個增長”,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落實好新增的教育經費,與城市教育費附加一道,專項用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鄉鎮政府也應主動承擔責任,積極籌措資金,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

二是建立完善教師工資的保障機制。

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力爭做到教師工資足額預算,不留缺口,確保教師基本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建立完善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機制。

區(縣)一級財政應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至少按國小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學生每年人平15元的標準落實和撥付學校公用經費。

四是建立化解學校債務的有效機制。

“兩基”達標所形成的債務未剝離的,應按照上級政策精神剝離,將其納入政府消赤減債的整體規劃,統籌償還,優先解決。

6、把江南城區教育納入市“三區一體化”建設規劃。

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武陵區、**區、德山開發區在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等方面“三區一體化”的要求。

近幾年來,“三區一體化”建設在城市規劃、創建等方面已經邁出堅實的步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對江南城區教育的投入明顯滯後,合不上“三區一體化”建設步伐。

市裏應加大對江南城區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費附加,解決江南城區規模不斷擴大與學校嚴重不足,學生就近入學難的問題,解決城鎮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現在校園面積狹小、班額偏大的矛盾。

對於教育費附加,市裏每年給武陵區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xx年還給武陵區增撥400萬元,給德山開發區增撥100萬元,而江南城區為零,江南城區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費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

鑑於此,市委、市政府應將江南城區的教育發展納入“三區一體化”建設的統一規劃,給江南城區學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費附加,每年撥付300萬元用於學校改造;同時,市裏應直接在江南城區建設一所義務制國中學校並納入市直學校序列。

教育調查報告4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説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對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説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xx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説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説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教育調查報告5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高中,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大學聯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於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後,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裏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説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於該地區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着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準確地把握。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覆地讀,以致於達到背誦,然後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説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説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課文。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大學聯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説,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説: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説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麼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着,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達城市的學生的經歷比較接近,山區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箇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於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後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的教育,為山區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儘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鋭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為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教育調查報告6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從如下四個方面做了初步調查:

學生的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和對學習成績的歸因。

一、 調查目的

1. 瞭解八年級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狀況。

2. 分析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

3. 教師該如何激發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二、 調查對象和調查方式

1. 調查對象:遵義縣新站中學八年級二班學生

2.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三、 調查結果

(一)知識價值觀

知識價值觀即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今天儘管對整個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仍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教育環境

裏,在幾乎相差無幾的智力下,學習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奉為座右銘,但有些人卻仍持觀望態度,臨淵羨魚,得過且過。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考好試,考到一個好的大學。而“為了學習西方文化”或“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的人只佔到大約18%;約有74%的人選擇學習數學是為了考大學,或是為了工作。而只有8%左右的人學習數學是為了在解決生活問題。以上的結果都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價值認識比較侷限,並非具有遠景的目標,而是着眼於現實。這與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於大學聯考的關注度所帶給學生的壓力是分不開的。雖然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價值認識不足,但卻構成了他們學好數學的重要動力。

(二)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它伴隨着求知的動機、理智的情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的最佳動力。但調查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的人只佔到不到11%,30%的學生表示數學沒意思,並不能像生物、化學、物理等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其中有60%的學生覺得數學太難。顯然,從整體上來看,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熱情不是很高,其中與數學課的質量有很大關係。

(三)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

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也是構成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明確的定位能使學習的目標更為接近與自己的學習水平,從而產生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數學,顯然女生比男生要吃力些,當然,這與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有着很大的關係。

(四)學習成績歸因

學習成績歸因就是學生面對學習成功或失敗尋找原因的一種心理傾向。一種是積極歸因,一種是消極歸因。積極的歸因能夠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向尋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從而改善學習策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消極的歸因則偏向於從外部找原因,例如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運氣不好,或是題目太難,自己太笨等等原因,久而久之,消極的歸因會逐漸削弱學習興趣,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調查顯示,八年級學生歸因策庫水平相差不大,會較為客觀的認識問題的原因。但也有大約9%的人選擇“題目太難”或“老師教的不好”等等,這與其長期處於成績低谷的原因是分不開的,難免出現歸因偏差。而學習成績的好壞又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此四者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同時又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作用。共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四、 對數學教學的啟示

上述結果告訴我們,對於數學教師來説,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給予一定的引導,才能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首先,數學課堂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要從教法上做出調整,可採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其次,對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自身學習能力的評估,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認知,而且還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予以加強。這種肯定和鼓勵,不僅在課堂上口頭進行,也可以通過作業批改的寄語,考試過後的談話和激勵。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從而調整學習策略,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數學教師應立足實際,喚醒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以八年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會考已經成為他們為之奮鬥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教師應給學生以導向,但不能純粹的只是為了會考。因為動機水平與學習效果之間有着相互制約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並不是動機水平越高越好,若是目標太過宏大,脱離實際,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或是淡然的態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目標分段,避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應立足於四類學習動機,以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個人學習策略的養成,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教育調查報告7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這次調查,主要以問卷形式開展。調查範圍主要在國小的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198份,收回有效卷190份(其中學生問卷92份,家長問卷98份)。學生和家長認真填寫了問卷內容。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1、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2、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

3、你覺得爸爸媽媽説的話都是對的嗎?

4、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

農民佔%;幹部和工人佔%;個體户佔19%,工人中大部分是在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

中專文化佔%;國中佔70%;國小文化佔%。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

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其中收入較低的佔%;收入較好的只佔%;經濟困難的佔%;特別困難的佔%。

4、家庭組成情況

原婚的佔%;再婚的佔%;單親家庭佔%。

5、家庭學習環境

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時看書看報的佔%;指導孩子學習的約佔%。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

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溺愛孩子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8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

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2、放任孩子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生自主發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他們認為“樹大自然直”,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以及社會交流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於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隨他去了。

3、嚴他寬己

從調查中顯示,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放鬆,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從來做不到。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後地擠車搶座;一邊教孩子尊重父母,一邊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從不摸書本,經常沉溺於撲克

麻將桌上;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後對老師評頭論足,甚至破口漫罵……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生活懶散,多半沒有上進心和求知慾望。

4、重智輕能

作為一個社會人,既要懂得知識,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益。從本次調查中得知,至少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學習技能、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少得可憐。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很難有大的發展。

六、對策

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會的事。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承擔起協調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重任。當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學校開設家長接待日,每月定時專門接待來訪家長,與家長們在某些教育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

2、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家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因材施教。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為祖國培養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教育調查報告8

1、中等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調查研究

2、中學教學改革現狀及特點的調查研究

3、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學生思想動態及特點的調查研究

4、中學生職業理想的調查研究

5、中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情況的調查研究

6、中學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調查研究

7、中學領導、教師、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師形象的調查研究

8、中學優秀教師成長規律的研究

9、現行中學教材與大學所用教材在內容上銜接程度的比較與研究

10、結合教學工作實習進行中學教材教法的研究

11、結合班主任實習開展班主任工作專題研究

12、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對未來教師的素質期望

13、近年來大學聯考科目的變更對中學教學影響的調查研究

14、我校近幾屆畢業生分配、使用情況及實際表現的調查研究

15、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實施與執行情況

一、目的:

(一)對六個調查小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現場培訓。

(二)分析實地調查狀況和預調查得到的一線資料。

(三)進一步微調、完善調查方法與工具,為下一步實地調查打好基礎。

二、預調查方法與內容

為了預測調查的情況,及時發現調查內容的不足之處和培訓參與調查人員的調查能力,使他們熟悉調查過程,調查組首先進行了預調查工作。為了達到預調查的目的,預調查所採用的方法與內容是和正式調查一致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與錄像。

(一)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包含五個方面的問卷:實習生問卷、實習學校學生問卷、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和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包括中學教師和師範生兩種)。通過廣泛的收集數據,和同類樣本間與不同樣本間的橫縱對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實習的效果與存在的問題。

問卷調查樣本抽取原則是:實習生問卷的調查樣本為所有調查學校的所有實習生;實習學校學生問卷的調查樣本是每個縣域塊內各選擇一所初、高中學校,每校抽取兩個班級(不同年級,有實習生工作的班級);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的調查樣本是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校長1人;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調查樣本為縣域內實習學校的所有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的調查樣本為參與問卷調查的數語外專業的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根據樣本抽取原則,把樣本確定為:實習生問卷的預調查樣本為在七中實習的我校全部實習學生,共十五人;實習學校學生問卷的預調查樣本為七中兩個班的學生;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的預調查樣本七中副校長;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預調查樣本為七中的所有指導教師;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的預調查樣本為參與以上問卷調查的數語外專業的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二)訪談

訪談的對象包括四部分:實習生訪談、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實習學校學生訪談和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訪談的內容是訪談者依據訪談提綱上的內容進行訪談,主要分三大塊內容:基本情況訪談、教育心理訪談和教育技術訪談。

訪談樣本的選擇原則是:實習生訪談對象為每校選擇3-5名不同專業實習生,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對象為每校2-3名指導教師(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導教師),實習學校學生對象樣本為選擇6-8個學生進行訪談,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對象為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校長1人。

根據樣本選擇原則,把樣本確定為:實習生訪談對象為在七中實習的我校實習生,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對象為七中的一名女英語教師,實習學校學生訪談對象為七中的六名學生(三男三女),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對象為七中副校長。由於此次預調查目的之一是為了培訓參加調查的全體成員,因此進行訪談的學生都是有過訪談經驗的或者之前受過訪談方面培訓的,其餘參加訪談的調查組成員則是見習這些訪談者訪談,向他們學習訪談的方法與技巧,吸取經驗。

(三)課堂觀察與錄像

課堂觀察與錄像的樣本選擇原則是:隨機抽取有我校實習生實習的班級進行課堂觀察與錄像的工作。

預調查的課堂觀察與錄像工作一共記錄了三節課,分別是:國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課人:劉偉),國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課人:吳靜)和國中二年五班的英語(授課人:文雅)。

三、預調查過程

(一)預調查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XX年xx月xx日上午7:30——18:00

2、地點:xx市xx縣第七中學

(二)預調查準備工作:

1、分配工作:侯恕安排此次調查的工作分工,提出基本要求。

2、協調工作:向七中學校領導説明調查目的與內容,協商具體的調查事項,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支持。

(三)預調查工作內容:

預調查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三項:訪談、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與錄像。

1、訪談

(1)學校主管教育實習領導(此次訪談對象為七中副校長)的訪談,訪談時間為15分。

(2)我校實習生的訪談,訪談時間大約為15分鐘。

(3)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英語,女),訪談時間約5分鐘。

(4)學生座談(6人,三男三女),訪談時間約為5分鐘。

2、問卷調查

(1)學校主管教育實習領導問卷調查,為5分鐘,在訪談之前。

(2)我校實習生的學科能力試題和我校實習生的問卷調

查,發15份試題全部收回,調查問卷發15份返回13份。

(3)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調查(學科能力試題和調查問卷),共持續約一小時。學科能力試題全部做完收回,問卷調查做了10份。

(4)學生問卷調查(兩個班),每班的問卷平均都用了40分鐘。

3、課堂觀察與錄像

共錄了三節課的教學錄像,分別是:國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課人:劉偉),國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課人:吳靜)和國中二年五班的英語(授課人:文雅)。

(四)下一步調查工作安排:

1、問卷相關部分負責人對問卷調整(週五完成),週六合卷,週日印出(楊明)。

2、侯恕協調帶隊老師分組,參與調查的研究生分組(專題負責人分本專業學生,統一調整)。

3、聯繫六個調查縣域的學校帶隊教師,與調查學校提前協商(張丹)。

4、調查設備落實(李廣負責)

5、調查預算(侯恕)、借款(張丹)

6、下週開始進行實時實地調查工作。

(五)預調查材料的簡單處理

預調查結束後,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微調調查的方法與工具,科學有效的進行實地教育調查工作,為下一步實地調查打好基礎,課題組成員將收回的問卷、訪談錄音和教學錄像內容做了一些處理與分析,並對實地調查狀況作了分析討論。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在七中領導和我校實習生的積極配合下幾乎所有問卷的完成質量都比較好,而且收回了絕大多數的發放問卷。問卷內容基本真實的反映了教育實習的實際情況,能夠達到了調查的目的。但是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的問題。實習學校領導問卷、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這幾類問卷中,只有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問題數量適中,便於回答。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都較多,但是實習生問卷的問題數量雖然較多卻並沒有影響實習生的回答。學生問卷的問題一方面問題數量比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問題問得比較晦澀,學生難於理解,因此平均每個學生回答問卷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較多也影響了對問題的回答。

(二)訪談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訪談者依據訪談提綱的內容都進行了訪談,並且能夠就一些問題展開提問,進行深度訪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見習訪談的學生也通過當場觀察、學習訪談者的訪談過程,得到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對訪談的整個過程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學會了訪談的一些基本方法與技巧,為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有的訪談者雖然就某一個問題問的較為詳細,卻忽略掉了一些問題的訪談,尤其是對基本情況的訪談並不全面。

(三)課堂觀察與錄像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新授課的錄像圖像清晰,教學情境反映的較為全面。不僅有對實習生的講課情況進行錄像,還有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錄像,而且質量很好,可用性強。但是此次預調查只有新授課的錄像,可參考的維度太少,給課堂教學的分析討論帶來不便。

基於以上對預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儘管課題組成員為教育調查的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使預調查的工作順利進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在後續的工作中改進。為了使實地調查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取得完滿的成果,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五、建議

(一)對問卷的建議

由於各類問卷中,只有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問題數量適中,其餘問卷的內容都過多,而且學生問卷中教育心理的有些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建議精簡除了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所有問卷的內容,使問題少而精,淺顯易懂便於回答。

(二)對訪談的建議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訪談者進行訪談時並不能對所有相關問題進行提問,有遺漏的地方。因此,建議訪談者在訪談之前要熟記訪談提綱的內容,對相應部分的問卷內容也要有所瞭解,使訪談全面深入的進行。

(三)對課堂觀察與錄像的建議

課堂觀察與錄像之前要得到被採訪者的教學設計,而且不僅要對實習生的新授課進行課堂教學錄像,也要對實習生的試講課和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指導課進行錄像。這樣就可以為以後的課堂教學觀察與分析提供較為全面的參考依據,完善調查內容。

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敍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説,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高中,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大學聯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於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後,教室

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裏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

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説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 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這種教學方法對於該地區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着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準確地把握。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覆地讀,以致於達到背誦,然後疏通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説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説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課文。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大學聯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説,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説: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教育調查報告9

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英語教學、班主任老師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英語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體會。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七年級〈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英語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七年級全用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思考之後,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學生的英語水平、新教材的改革這些基本情況入手。我總共聽了指導老師三堂課,其中兩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電教室上的。他的課堂大半交給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因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體該怎麼分析課文、怎麼調節氣氛、怎麼設計教案。他只給我一個總的教學思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説,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這句話可以説是他對我指導的全部,但在後來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句話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雖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勝過千言萬語。其次是對班上學生英語水平的調查。在見習的三、四天時間裏,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瞭解,我對班上的英語水平和每個學生的水平有了基本瞭解。得知這個班的英語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英語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瞭解了這些情況,我再仔細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兩本書,總體上要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它從先前的應試教育轉為對學生英語水平和文化修養的提高上。所有的這些給我的只有一個訊息——我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閲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週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後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為我在這一個月裏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讚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我的課堂大都採用一種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這裏,我只抓住設問析疑這個點談談我的見解和感受。

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英語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説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説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可以説,具體如何設問、如何析疑是設問析疑的關鍵。我經常把一堂精彩的英語課看作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曲,提問則是這樂曲中的旋律。如何提問,首先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準確落實設問點。如教《項脊軒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徵即文章善於選取生活細節、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記物、敍事和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把它作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把文章“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為切入口。先叫學生找出過渡句,然後根據過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問學生,作者如何通過寫景抒發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設問“文章是不是以‘喜’貫穿全文”,轉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學生看課文是通過大事表現自己的‘悲’的還是通過小事、生活細節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出是後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們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看看哪處細節寫得最好,最感動人,為什麼感動你,這就轉到了敍事與抒情融合的寫法了。整堂課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自己從問題中找到答案。最後,我問他們“你們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説,學會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學會了記物敍事抒情融合的寫法。這就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確定目標,設置問題內容,設置問題順序至關重要。

教育調查報告10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國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的是教育,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在知識經濟主導的今天,具備多種知識和創新意識的複合型人才,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嚴重忽略了學生身體發展,體育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嚴重遏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正確對待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南康市唐江鎮的農村國小,正式調查始於20xx年6月15日,在各個國小發放問卷調查表29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調查內容截止20xx年6月25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閲大量有關體育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和資料,閲讀相關論著,參考有關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2.抽樣調查法。通過問卷的方式,主要了解這些學校的'場地器材、師資力量、學校領導是否重視、學生對體育課的期待等情況,為探討如何改變農村國小體育教學作好準備。

二、農村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的觀念與重視程度不夠

個別農村國小對學校開展體育課教學工作認識不足,認為體育教學可有可無,有的學校雖做出了相應規定,但教師在執行過程中由於監督及重視程度不夠,往往就落入把體育變成為“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錯誤認識,使體育教學不能很好地開展。

(二)缺乏師資力量

體育教師的隊伍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個別國小,學生人數203名,6個教學班(每個年級一個班),按每週每班體育課總數是3節,那麼一個星期就有18節,而專職體育教師只有1人(每人每週3節體育課),兼職老師5人,這樣一來體育教師精力有限,使體育課“放羊式”教學成了必然。

(三)教學內容單調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再加上個別教師能力低下,教師不可能自主地選擇健身效果好、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及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來安排教學內容,這就促使現行的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內容枯燥、形式單一、選擇性小的弊端。絕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課的遊戲流於形式,內容過於單調,過於競技化,課的內容常出現機械、重複的現象,創新意識不夠。

(四)場地器材嚴重不足

教育實行“一費制”後,學校教育經費本來就少,投入到體育中的經費更少了。場地的嚴重不足限制了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開展,限制了學生的活動空間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三、解決對策

(一)領導的觀念轉變與重視程度

要落實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改變以“技能教育”為主的傳統觀念,樹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三維”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改變傳統“三基”教學及“三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新課標的精神為指導,大膽創新、開拓、拓展體育教學,始終圍繞着“健康第一”,圍繞着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來設計一堂課,即要注意他們運動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他們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培養他們終身體育意識。

(二)配齊配強師資

學校要逐步配備具有體育專業知識的人才,力爭使體育教學逐步走上專職化,規範化。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透新的課程標準,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三)整合場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維修、保養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們還應該大力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利用現有的資源來開發與利用,使它為我們的體育教學服務。一方面,我們要巧用場地。我們可以通過平整校園來增加活動場地,還可以在充分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運用校外場地,帶領學生到校外活動。另一方面,我們要活用器材。一是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動器材,如撿沙袋、滾鐵圈等。二是巧用身邊現成的廢棄物品,如礦泉水瓶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巧妙地利用學生身邊常見的物品充當活動器材,這不僅彌補了我們體育器材不足的現狀,又能激發起學生活動的興趣。三是對體育器材要合理地重複利用。在教學中要讓器材在教學過程中反覆運用,讓同一個器材在不同的活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教育調查報告11

一、問題概述

我校地處於江蘇丹陽發達鄉鎮後巷鎮,素有“中國工具之鄉”的美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鋼和工具麻花鑽的生產基地,華東最大的接插件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特種板材產業集羣也正在形成。20xx年起,後巷鎮經濟總量躍居鎮江市第一位,20xx年經濟綜合指標位居鎮江市第一。後巷鎮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後巷建成鎮江市首個千億鎮。隨着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來我鎮務工,他們的子女也隨之來我校就讀。現在來我校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女佔學生總數80%以上。(國中部)具體情況見下表:

這些外來務工子女在家庭教育、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中獨生子女相當少,一般家裏都有兄弟姐妹好幾個,居住的房屋大都是條件簡陋的廉租房。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有的甚至還是一字不識的文盲,因此他們的父母通常不能很好的輔助他們學習,而且這些家長大多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更不能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2、生活習慣方面

外來務工子女因缺少父母的關愛,有的長時間在農村跟着爺爺奶奶生活成為“留守兒童”。在農村自由成習,缺少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如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穿拖鞋、打赤膊,長時間不洗澡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3、學習習慣方面

我校的外來務工子女大多來自貧困落後的安徽農村,還有四川、貴州等中西部農村地區,文化基礎知識較差。而且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很不穩定,這就決定了這些學生必須隨着父母“遷徙”,由於流動性強,外來務工子女缺乏穩定的生活學習環境,難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4、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隨父母遠離家鄉的孩子,在為新學校的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時,也伴隨着深深的自卑。由於地區教育水平的差異,有部分學生在家鄉是學校的“高材生”,自我感覺較優越,但到了新的環境,學習成績可能就不再名列前茅,甚至落後於其他同學,對一個孩子來説,這樣的“落差”已經很難接受,如果此時不能被老師、同學平等的對待或遭歧視,他們的反應往往會更強烈、更偏激,甚至心靈扭曲。在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民工子女或心情憂鬱、自卑感強,或爭搶好鬥、魯莽衝動。

三、應對措施和策略:

根據學生存在問題和成因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以下措施:

我們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對行為規範目標進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細,形成縱向呈系列、橫向相關聯的系統科學的訓練。

縱向上,將訓導模塊分解為七、八、年段訓導點,梯度分明,便於訓導、評價。結合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分層落實。

橫向上,將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分解為三個方面。

生活行為習慣。主要培養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學習紀律和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交往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待人接物的禮儀、態度等方面。

(一)、調查外來務工子女家庭基本狀況,生活、學習和交往習慣的現狀,在研究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二)、分層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1、制定科學、具體、可操作的行為規則,做到“知有所依”。

在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過程中,圍繞教育的系列內容,結合我校實際,依據《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根據外來務工子女的特殊情況,重新編定一套《後巷實驗學校中學生一日常規》,讓學生們讀記,無論什麼時候都有規範在心中,真正實現“知有所依”。

①編定《後巷實驗學校中學生一日常規》,讓學生熟記。

②收集整理一些禮儀常識和行為習慣方面的故事,促使學生正視自己的言行。

③開展有關主題班會、知識講座及討論會。

④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等宣傳陣地,營造教育氛圍。

⑤各學科滲透德育思想。

2、結合主題活動,開展各種評比,做到“行有所查”。

學校政教處、團委聯合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行為規範”評比活動,使教育內容生動化、多樣化,凸現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自我參與、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教育,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目標轉化為自覺行動。

①建立文明監督崗,評比文明小衞士。

②舉行簽名宣誓活動。

③建立多種評價制度。

④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⑤建立各類興趣小組,開展徵文、歌詠、演講、書法等比賽。

⑥巧借體育特色建設,以體育德。

3、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環境影響人,環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圍可以塑造一個好的人才。學校是學生學習、交往的重要場所,因此,教育氛圍的營造,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就顯得特別重要。

①校園環境佈置:草坪標語、樓道標語、牆面禮儀宣傳、班級特色宣傳欄等等,讓學生參與設計,參與管理,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影響學生,陶冶學生,吸引學生。

②文化薰陶。學生設計手抄報、黑板報、校櫥窗,創辦《作文導報》,展示他們優秀作品,宣傳先進榜樣,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外來務工子女大都來自偏遠的鄉村,經濟條件較為落後。隨父母到異地就學,由於知識水平的差距、生活水平的差異,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態,針對這個情況我們採取的措施是:

①每學期開展新生培訓,使之儘快融入新環境。

②開展師生幫扶活動,轉化暫差生。

③進行心理輔導,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

④開展“心育式”主題班會,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三)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鉅而複雜的任務。”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1、成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校,藉助“校信通”平台,與家長溝通。

2、定期召開家長會,進行經驗交流,共同探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好方法、好措施。

3、聘請校外輔導員、法制副校長,對學生進行教育。

4、聯合“青少年社區輔導站”,做好綜合整治工作。

5、組織學生到飛達、天工等企業參觀,瞭解自己父母工作的環境。

(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具有良好的品行顯得尤其重要,對於為了掙錢而整天忙碌的外來務工羣體,他們的子女更能充分理解“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社會更需要的是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而“品”就是基礎,因此,在這些外來務工子女的身上不能再延續父輩之路,而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新一代的社會公民。我校除履行好教書育人的職責外,還建立起一套有利於學生成長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我們圍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養成教育的研究,積極開展學生評價改革的研究,努力建立一套科學的、與養成教育相配套的、有利於激勵學生不斷進取、成功的評價體系。通過多元化評價,引導和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行的中學生!

外來務工子女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寄託,是我們教師的希望,我校將不斷地在工作實踐中,探索一條有利於外來務工子女的成長之路,引導他們,讓他們成長為城鎮發展中最靚麗的風景。

教育調查報告12

計算機已近在我們的各個生活領域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過這次調查瞭解當地計算機的發展狀況,進一步推進計算機的發展。

一.中國小教育中計算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狀況

中國小教育課程有許多不足的教育模式,尤其在計算機教學領域,缺乏必要的聯繫意識,計算機胡發展教育還處在萌芽狀態,計算機思想思維並沒有使大多數學習着所接受,致使計算機在日常教育中停留在不起眼的地位。通過對學生們的大概瞭解,許多學生心中還沒有建立計算機這個意識,只是盲目的認識罷了,沒有怎樣去挖掘計算機隱含的價值,而教師在計算機教育中也只是片片討論,沒有將計算機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學任務中。

因此,我們在中國小教育中對於普及計算機知識面臨着極大的挑戰,如何更好的在教育改革中發揮計算機信息知識,需要每一位教師及學生的積極配合,只有把計算機知識很好的和其他學科教育聯繫起來才會進一步促進計算機的發展,學生的教育知識以及應變能力將會極大胡提高。在以後的教育中應兼容對計算機發展的培養,使更多的信息幫助提高學校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中國小教育的發展規律及其改革方向

大多數地區的中國小教育都採取以往的教育模式,因循守舊,用傳統的教育體制發展教育事業,因此,很難在教育進展中有所發展。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領域湧現出了許多系統綜合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英國參與式教學的影響下,中國教育發展規律也有了極大的改變,還逐漸從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脱離出來,被新的全面的思維所取代。其中湧現出的發散思維教育模式對後來的教育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來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不再盲目的接受知識,而是有規律有體系的深刻了解科學知識。找到其中的教學方法,從而使今年來的學校教育事業不斷提高。

就我們這個地區來説,也許是處於貧困地區吧,新的教學方法還沒有普及與推廣,因此,這裏的教育水平比起南方等城市就顯得非常不足,許多教學方法遠不足以前那些。因此,這裏的教育體制急待完善與加強。而計算機在此中也沒有過多的涉及,好多計算機的信息知識、系統結構並沒有建立起來,在教育教學中似乎沒有固定統一的教育規律。

就這裏的教育改革方向而言,我們應加大力度提倡使用新的教育思維,讓計算機信息技術深入到改革教育發展中,用全面綜合的一種教育規律來引導教育事業,並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模式以及信息產業技術。在教育中千萬不可遺漏對計算機的發展,始終把計算機作為一門新型科學來發展。

三.對計算機在中國小教育中的社會調查總結

1.通過組織團隊對學校教育中計算機普及發展的調查分析

就學校的教育本身而言,有明顯的科學教育傾向,其中忽略了一些必要的教育任務。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教育規律制度,並沒有過高的教育水,教育機構對對學生的教育事業不夠熱情。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喜愛基本課程教育,而對計算機學科課程並不讓大多數學生所接納,使學校教育存在不平衡發展,如此怎麼可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實踐中有關社會重點問題的研究

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就必須擁有一套過硬的思想理念,一種過硬的創新思維模式。如此才可以保障國家民族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通過調查表明,大多數人關心經濟方面的問題,相對不怎麼提及科學文化事業,人們的商業意識比較濃厚,而教育文化水平卻相當低乏,由此斷定,這個地區的發展模式應該以經濟為主,而科學文化意識就顯得非常單薄。

由以上兩個調查及分析可以粗略的認為,我們個地區並不怎麼關注信息科學知識的普及與發展,並且在教育教學事業中忽略了對一些學科的教育,而計算機在這裏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只是停留在一個不起眼的地位,人們還沒有被信息時代的潮流所碰撞,要全面推動這個地區計算機事業的發展比較困難。

四.計算機在今後的發展進程概要的提議

因此調查分析我們這個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目前的狀況及面臨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可能為相關部門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未來的信息技術型人才,我們有責任深入農村中國小做調查研究,這樣可以使我們比較清楚的認識到當前農村中國小計算機教育面臨的問題,進而為解決問題提供事實上的依據,同時也為以後投身於教育事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育調查報告13

一、數據統計

參與調查方面:有67.6%的問卷完成是由母親進行的,父親的參與度不理想。

出席家長會方面:48.6%的家長會是由母親出席的,而父親的出席率還不到15%。

二、原因透析

1、職責不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導作用,甚至個別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

2、優勢浪費。在調查中,發現父親的學歷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但父親卻遊離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這種優勢的浪費。

三、市民聲音

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許多居村父親家長將孩子的家庭教育視為家庭的“家務事”,全權交給母親執行。周錚是一家傢俱廠的'木工師傅,儘管自己對技能鑽研與學習的意識很強,但那是為了工作的需要,也從未想過用自己的學習行為來影響孩子。“男人是賺錢的,帶孩子當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來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帶孩子,那女人們在幹嘛?

四、專家評點

順德區機關幼兒園園長陸月崧: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家長的機會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的家長應該在農村較多些,現在很多家庭都只一個子女,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親對子女的重視程度高於母親,這讓人感到很欣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一方面對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親有優勢,另一方面父母雙方都參與教育,孩子能從父母雙方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新聞背景

四大舉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馬當先事實上,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順德區一直都把它當作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XX年年,順德區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市、區)”的光榮稱號。

完善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順德區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當中,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專項經費確保運作,並於XX年成立區家庭教育研究會。相關數據顯示,五年來,順德區各級開展各類活動2561場,累計參與羣眾達30萬人次,家長學校達標率達93%。

拓寬形式,搭建溝通平台,以活動為切入,這是順德區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點。順德區婦聯相關人士介紹,多年來,先後組織舉辦“歡迎家庭?親情無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系列親子活動。相關部門也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課授經,或組織經驗人士開展交流會,為家長釋疑解惑,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教育調查報告14

作為一名師範生,再過一年就要投入到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中去了,除了以前做家教時與學生有過直接接觸溝通外,這次實習時第一次實實在在地與學生與老師與學校與社會方方面面全面真實的接觸體驗。在2013年3月初,我們開始了教育實習。在西南大學附中,老師們平時上課用着耳麥擴音器,每個教室裏有電視,演示課件時可以使用多媒體這些設施條件,目前也是很先進的。同班的其他同學也有被分配到市區其他學校或縣區學校的,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也瞭解到一些重慶其他地區的基礎教育資源狀況及學生老師的人文狀態,所以我將所瞭解的到的情況寫成這份基礎教育改革調查報告,闡述一下我

發現的有關基礎教育的問題和對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思考。

一、存在問題:

1.教育總體投入仍不足。

雖然政府投入不斷增加,但是與現代教育的要求相比,教育投入不足與重慶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投入的增長幅度遠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公用經費標準和教師待遇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當然,附中的老師的工資相比其他學校還算不錯的了。同時,大部分農村學校硬件設施簡陋,教學配套設備老化、不全,輔助用房明顯不足,教學手段落後,信息化程度低,體育場地缺乏,還需要更多的投入。

2.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

受教育投入城鄉差別、城市和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教育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教育資源配置與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是城鄉差距較大。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從客觀上決定了城鄉教育投入上的差距。農村教育整體辦學水平低,辦學條件較差,個別學校由於經費有限,配備的計算機等設備只能成為一種擺設;師資力量弱,學歷、職稱偏低,教育質量較差。二是不同區域間差距較大。市區學校辦學水平明顯好於位於縣鎮的學校。同時,由於近年來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居住區逐漸向城區集中,但是學校規劃建設與城市擴容不同步,而家長又有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願望和需求,導致不同區域生源分佈不均。

3.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農村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加劇了城區與農村學校校際師資水平的差異。強校更強,弱校更弱現象十分明顯,一些城區優質學校象強大的磁石一樣吸納了較多的優質師資。此外,由於教師工資待遇相對不高,激勵機制不夠完善,部分農村中國小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4.學校德育工作處境比較尷尬。

在會考、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引導下,在陳舊的.教育評估制度下,部分學校教育管理理念被極端化,正當的教育價值追求異化為對學生智力的片面開發。重智輕德,重考試輕能力,重分數輕體質的教育行為比較普遍。學校的德育內容、德育方法脱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大。教師在課堂上比較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應試技巧的訓練,忽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品教師往往是空頭説教,言不由衷。思想品德課上成文化知識課,記概念,背條文。

5.素質教育步履維艱。

基礎教育的教育目標應該是為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而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分數往往成為了評價師生工作、學習的唯一標準。個別學校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升學率的高低成為學校教學質量優劣的決定性因素。在會考、大學聯考的指揮棒下,凡與會考、大學聯考無關的課程基本取消。初、高中畢業年級,幾乎沒有星期天和寒暑假,學生每天是披星戴月回家。學生在各科題海里煎熬,進行着一輪又一輪的重複記憶和一次又一次的應試訓練。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下,教師身心疲憊,激情泯滅,創新思維被窒息,而患上“職業倦怠綜合症”。學生在分數的高壓之下,“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身體素質在下降,興趣、愛好、特長被扼殺,厭學情緒日益嚴重。

二、關於促進解決上述問題的幾點思考:

1.要更加重視教育公平,大力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一要將做強做優農村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完善辦學設施;加強農村骨幹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學校師資的整體水平;

二要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實施“團隊學校”共同發展工程,在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下,學校自主參與,一所城區學校(或優質學校)和若干個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組成教育共同體,形成校際間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優勢互補,協作共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2.要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大力推進重慶基礎教育內涵發展

一要促進學校素質教育和諧發展。創新多樣化的德育方式,進一步增強學校德育以及思品教學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切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孝敬教育、體驗教育、愛心教育、誠信教育、環境教育、熱愛自然教育、學校文化傳統教育和審美教育等。同時通過組織各種體藝社團,成立有關培訓班、興趣小組,促進學生各種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二要着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圍繞“書香校園、效率課堂、智慧師生、思想校長”主題,建設學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營造享受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實施“一校一景一品”戰略,以加強內涵發展為核心,讓每一所學校都能由文化來引領。

3.要更加重視統籌兼顧,大力推進重慶基礎教育協調發展

一要扶持和規範學前教育發展。制訂科學、合理的學前三年教育發展規劃,創新服務模式,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每個鎮(街道)至少要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和等級幼兒園建設。建立幼兒園等級管理和晉級獎勵制度,規範幼兒園審批和辦園行為,提高保教質量和辦園水平;

二要加大對民辦教育的鼓勵和支持力度。要積極鼓勵舉辦國有民辦、民辦公助、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民辦教育。鼓勵以優秀學校為龍頭,組建跨類別學校的教育集團。民辦學校的新建和擴建納入我區城鄉建設規劃,在徵地、建設等方面享受公辦學校的同等待遇。民辦學校及其教師、學生在教育教學業務管理、升學就業、表彰獎勵、社會活動、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同類型公辦學校及其教師、學生同等的待遇和權益。

4.要更加重視教育改革創新,大力推進重慶基礎教育健康發展

一要積極創新管理體制,進一步探索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在重慶教育發展進程中,從七年前的“教育股份制”到現在的“現代學校制度”,政府的主導作用、市場的基礎作用、學校的主體作用的有效配合,使重慶的教育制度創新得以平穩推進;

二要積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師合理交流機制。加大人事改革力度,儘快出台相關配套措施,切實解決教師總量超編、結構性缺編和佔編不在崗問題。加大力度培養名校長、名教師,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幫助農村學校招引英語、信息、體藝類緊缺教師。逐步建立城區中國小教師和管理人員到農村任教或管理服務制度。城區中國小教師晉升中國小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中國小任教或支教工作經歷。適當提高農村中國小中、高級教師職務崗位比例。對在農村任教的教師,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予以傾斜。切實幫助農村教師解決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儘量做到工作留人、環境留人、待遇留人。建立區域內城鄉校長和教師的定期交流制度。

三要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是推動基礎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要加快研發地方課程及校本課程,努力構建以發展學生興趣特長為根本,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差異、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課程體系;積極推進課堂教學優化活動,通過教學視導、教研活動等多個層面,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下功夫,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要繼續深化以國中畢業升學考試成績為基礎、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改革,逐步加大重點中學招生實行招生名額按比例分配到國中學校的辦法。

教育調查報告15

一、初等教育學院國小教育專業辦學歷史

初等教育學院前身——廣西南寧民族師範學校創建於1905年,從南寧道師範學堂,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廣西省立戰地師範學校,百色南寧聯合師範學校,南武師範學校,南寧女子師範學校,廣西省立南寧師範學校,桂西民族師範學校到廣西南寧民族師範學校,九易校名,五遷校址,至今已有培養國小教師的百年經歷;1958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廣西南寧民族師範學校,直屬自治區教育廳領導,是一所集國小教師培養、培訓、教研於一身的中等師範學校。建國以來,南寧民族師範學校先後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3萬多名國小教師,為全區培訓國小學校領導和教師近15萬人次,為廣西國小師資培養、培訓和國小教育研究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貢獻,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全區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20xx年1月1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區教育廳決定將南寧民族師範學校併入廣西師範學院,成為廣西師範學院的一個二級學院,繼續承擔國小師資培養、培訓和國小教育研究的任務,為廣西基礎教育服務,培養適應新形勢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專科以上層次的新型國小教師。

20xx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初等教育學院開始設置全日制國小教育本科專業(分綜合文科、綜合理科、英語、信息技術、科學教育等五個專業方向),成為廣西第一個開設國小教育本科專業的院系。目前,初等教育學院下設漢語言文學、數學、政教心理、自然、英語、信息技術等六個教研室,專任教師37人,其中高級職稱16人,中級職稱19人。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初等教育學院努力貫徹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以建設人文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為發展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學院辦學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教學質量、科研水平、育人成果持續發展,成為廣西國小師資培養、培訓和國小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培養目標

初等教育學院國小教育專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適應新世紀國小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國小教師為根本任務,實行全面發展的綜合培養和有所側重的定向發展相結合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熱愛國小教育事業,

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求實創新精神;具有較為寬廣、紮實的文化科學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和國小教育的基本規律,瞭解學科發展前沿和動態;除了精通一門學科的教學能力之外,同時能從事多學科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國小教育管理能力和國小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健康的審美觀點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適應21世紀國小教育教學改革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可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的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努力貫徹“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能力強”的總體指導思想,將教育教學工作定性、植根在教育,定向在服務國小,定格在高等師範,要求畢業生在知識廣度、深度與能力強度都必須達到高校本科生的要求。從培養學生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基礎教育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入手,堅持培養綜合素質過硬,多能一專、學有專長,特色鮮明,能適應21世紀國小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新型國小教師,為學生將來成為國小教育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和優秀管理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小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國小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國小進行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所修專業方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懂得國小教育的基本規律;

2.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

3.具有從事國小多門課程的教學能力和課程發開能力;

4.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

5.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勝任班主任及少先隊輔導員工作;

6.具有一定的國小教育管理能力和較強的國小教教研究能力;

7.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體素質,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