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讀《愛的教育》後感精華(3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83W

讀《愛的教育》後感 篇1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 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讀《愛的教育》後感精華(3篇)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説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説,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説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説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

讀《愛的教育》後感 篇2

今天我終於把《愛的教育》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是一個小孩以日記的方式來寫的,雖然每一篇都不太長,但還是很感人的。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體現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的關係,使人感到人們之間多麼需要相互幫助、關心、理解。

這本書裏面有許多作者的小夥伴,他們有的富有,有的貧窮,有的殘疾,有的學習優秀,有的學習落後,但是作者依然與他們玩的很開心,與他們學的`快樂。《愛的教育》這本書還塑造出一個個很渺小的人物,比如少年鼓手、小石匠、小鐵匠、賣碳人的兒子等等。但就是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很渺小的人中,我看到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我表面看起來朋友是非常多的,但是真的其實沒有多少個。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為什麼真正的朋友沒有幾個了,因為真正的朋友是應該不分貧窮貴賤的,是在你有困難時可以出手幫助你的人。比如我們班的李涵語,她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總是能出手相救,所以她的朋友很多,我很羨慕她。我也要向她學習!

我覺得,我花了這麼多天讀這本書是值得的,因為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讀《愛的教育》後感 篇3

中學期間曾經讀過《愛的教育》,但是那時的讀只是從學生的角度去看書中的一個個平凡的故事。今年寒假裏又看到了這本書,不禁再次翻開讀了起來,這次讀完之後多了幾分思考和感想。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作者亞米契斯藉助一個意大利的四年級國小生----安利科之口,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學期十個月裏所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在平凡質樸的語言中閃現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無論哪一章,那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致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的小我之愛,都讓人感到愛在教育中昇華,教育因有愛的相伴而精彩。

教育需要愛的相伴,因為愛是永恆的,泰戈爾曾經説過“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着風暴卻兀布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生命,如盛滿了酒的酒杯。”讀完一篇篇的日記,看過一個個的小故事,一股暖流在心中激盪。

愛猶如空氣,無時無刻不圍繞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已對它太熟悉了,以至於我們忽視了它。如果有一天愛真地離開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將會窒息。書中的主人公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讀的日記本,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安利科享受着父母的愛,這種愛引導他如何去做人;在學校裏,在與同學、老師的相處交流中體會着濃濃的、純真的同學之情,師生之情。一羣朝氣蓬勃的花季少年沐浴在濃濃的愛中,幸福快樂的成長着。

我們今天的教育中也充滿着愛,只是這種愛還有另一種表達方式:父母的期盼----高分;學校的要求---高分;學生自身的期待-----考高分。難道我們不愛孩子嗎?當然不是,只是愛的方式給了孩子太多的負擔。期盼着當素質教育的春風吹綠華夏大地時,我們的學生如同春天裏的一抹抹亮麗的綠色,在愛的春風裏萌發愛,傳播愛。

讀完這本書,還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不是足球賽,而是馬拉松”,教育需要愛,愛要在教育中不斷延伸。有的人至今還認為教育是“足球賽”,將孩子從家庭“踢”進學校,學校又將孩子從學校“踢”向社會。而在《愛的教育》中,家長、老師、社會上的人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個“無辜的旁觀者”,他們始終如一的肩負着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這種責任是一種愛,渾厚、博大的愛,教育是“馬拉松”,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三方共同努力,讓愛在教育中昇華,讓教育在愛中提升。

教育需要愛,有愛的教育才能持久,才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