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幼兒園教育敍事(彙編15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98W

幼兒園教育敍事1

借玩具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通常情況下,小班孩子由於不懂得如何與別人協商,所以經常出現哭、鬧、搶的現象。那麼怎樣做才能使同伴樂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讓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樂呢?社會活動課《借玩具》,圍繞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題,引導幼兒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與策略。感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幼兒園教育敍事(彙編15篇)

在教學形式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請一位教師扮演小兔,讓全班孩子通過向小兔借玩具來學習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實上從小兔帶着玩具一走進教室,孩子們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們向小兔借玩具的過程好像是在玩一場遊戲,當遊戲結束時,交往的方法也自然習得了。這使我想到:儘管社會課不如其它的課好把握。教學素材的組織難度較大,但如果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將道理的領悟、行為的習得融於遊戲中,教學活動同樣會有趣、生動並有效。

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這一環節的難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禮貌用語大膽地與小兔交往。從而借到玩具。應該説這個要求是老師和家長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們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經驗,順利地借到了玩具,這時他們顯得非常開心。成功感油然而生。

第二個環節的設計上,我們設置了一個障礙,即要孩子學會用“一起玩”的方法讓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當孩子們繼續嘗試用第一種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時,沒想到卻遭到了小兔的拒絕。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絕後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個大眼睛男孩甚至傷心地哭了起來。這個結果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失落也讓聽課的老師感到意外。因為品德教育中,我們通常會鼓勵孩子講團結、會謙讓,好的東西要樂意與別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兒視別人的東西為自己的東西。認為只要我對別人説了有禮貌的交往語言,別人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把東西讓出來。我想:孩子們的失落和老師們的意外正是我們想通過這節課表現出的一種觀點:即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東西,別人不給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學會體諒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學會坦然面對拒絕,而這些是傳統教育中經常忽略的人性化的東西。

為了幫助孩子用積極的交往策略去借到玩具,我主動加入到借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我的參與顯得信心十足,他們一致認為“老師一定能成功地借到玩具”,其實我的加入不過是教師交往策略的示範。當我説出:“小兔,我們倆一起玩滾皮球好嗎”的時候,孩子們都緊張地注視着小兔,聽到小兔欣然答應。都鬆了口氣,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於是他們紛紛像老師那樣用“一起玩”的策略向小兔借玩具。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剛才那位哭鼻子的孩子再次去借玩具。當成功的喜悦重新洋溢在他的臉上時,我更深刻地領悟到《綱要》中提出的: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學的過程,給予恰當的指導,更要關注教育的對象,適時給予幫助,樹立自信心。而這是不少年輕教師常常忽略的問題,只關注與教學過程有關的因素,白白丟失了很好的教育機會。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向小兔借遙控汽車,其交往策略是學會與同伴“交換着玩”玩具。當孩子們在嘗試用第一、第二種方法與小兔交往失敗後,他們又把希望寄託在老師的身上。一致推舉老師再次去向小焦。借面具。可是這次交往的結果是:老師也沒成功,看到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孩子們先是一愣,接着竟然是一陣開懷大笑,一個孩子大聲喊道:“老師也沒有成功!”我想孩子們發出這些笑聲、喊聲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太感到意外了,原來老師做事也會有不成功的時候,看來小朋友遭遇失敗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這樣的效果完全達到了我的設計初衷,因為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效果,讓孩子們知道老師不是萬能的,每個人做事都有可能遭受到失敗。正所謂:讓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找回心理平衡是做教師的責任。不過這不是我如此設計的最終目的。因為坦然面對失敗只是挫折教育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難抵禦挫折。於是我對孩子們説:“雖然老師和你們一樣都沒成功地借到玩具,可是老師不灰心。只要我們動腦筋一定會想出好辦法,讓小兔樂意把玩具借給我們玩的。”一席話,讓孩子們重新樹起了信心。這時候我拿出了長毛絨玩具,請小朋友思考:小朋友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一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那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小兔和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呢?小朋友似乎想到了什麼。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於是我又不失時機地做了一個雙手交叉的手勢,很快,一個幼兒大聲喊道:“可以交換玩!”矛盾又得到了解決,孩子們又一次興奮起來。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不少老師在提出的問題遇到冷場、得不到孩子們呼應時,往往不能給予他們新的思維引領,只是一味地追問:“誰還有好辦法?”弄得孩子們更加不知所措,最後老師只好自己把答案説出來。其實此時孩子回答不上來,是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是思維上的跨度大,孩子一時還想不到,這時教師需要給予搭橋式的問題,降低難度。

還有可能是孩子想到了,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即所謂“意會和言傳”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用直觀的動作去引發幼兒表達,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上完這節課,我的感受頗深:一節成功的教學課不只是看教師。能否順暢地完成教學過程,也不只是看孩子能否圓滿地答出各種問題,而是看孩子能否圓滿地運用自己地教育策略和智慧。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加強反思能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

幼兒園教育敍事2

教學數學已有二十餘年了,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數學教學,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不敢説自己有教學上的經驗,但可以説有一些感受。

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在學生這種研究的勁頭下,我怎麼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這門課的教學,樂在其中,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在接觸數學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講,學生全堂聽,猶如開什麼會議似的,二十幾年後,幸運的趕上了生本這個時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新法的學習,現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長,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我就更加謹慎,不説大話,指望我的教法和培養方法能指引學生終生的學習,但願我的點滴能夠對孩子的發展有一點點的鞭策。在實施新的教學理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多次嘗試、反思、總結,較深的體會有:

1、放手讓孩子創新,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創新。

我們確實比學生考慮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覺的想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學生怎麼去想,怎麼去做,但是我們想的不一定被學生喜歡和接受,所以還是讓他們迴歸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思維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創新的東西。

2、教師要教的少,讓學生學的多。

這一點是新理念教學最根本的一點體現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時,意味着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學的多,怎麼樣學生才願意學。課前的準備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戰的,如何在課前設計有趣味性、有探索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節成功研討課的關鍵。起初,預習並不順利,學生只是作為一項任務把它完成,農村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對於挑戰性的任務甚感興趣,比如,和別人比賽誰的方法好,誰學會的快,誰能自己解決較有難度的事情,誰是第一個完成任務的優勝者。我在講一道幾何難題時,在我説完證明過程後,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説:“老師我還有另外的解法。”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神看着她,因為這位學生平時數學是弱項的她大膽的走到黑板前説出了自己的證明思路。

3、小組合作既促進學習,又增進友誼。

小組合作應該是新理念教育課堂的精髓,以學生影響學生,以學生教會學生,最終達到教師不教學生自會的效果。如何培養小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給我最大的困惑是不會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序有質

的説好,反而給了那些不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個更不動腦筋貪玩的好機會,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這種心急,給了我一段時間的打擊,讓我快對學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照亮了他們的心,也許是他們懂得了合作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分享,更是一種力量。於是,他們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

在小組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發現孩子們學會了謙虛,學會了尊重,學會了鼓勵和團結。在組織活動男女生進行比賽時,我問女生表現好還是男生表現好,居然他們各不爭搶,反説對方表現好,我想作為學生,這一點比學習的進步更難能可貴。

總的説來,自己懂得數學教學方面的知識還太少,不足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以後的工作中還應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研讀教材,深入把握教學核心,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大腦,是自己成為一個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合格教師。

幼兒園教育敍事3

這是我班的一次體育遊戲活動。老師為幼兒提供了:羊角球、跳繩、小推車,飛鏢等遊戲材料,讓他們按照慣例輪流優先選擇活動內容(如週一由第一組小朋友先選,週二由第二組小朋友先選,依次類推)、自由結伴開展遊戲。大多數幼兒興致高漲,卻發現了很多問題:丟飛鏢的幼兒有的拿起飛鏢無目標地用力一扔,讓飛鏢飛出場地老遠;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時候飛鏢飛出了老遠,卻沒人去撿回來;有的幼兒騎着羊角球整個操場到處跑;揪尾巴的幼兒不顧前方是否有人橫衝直撞,而一些跳繩的幼兒也隨意地想在哪裏跳就在哪裏跳,隨着早操音樂的響起,小朋友將這些材料隨手一扔就去做操了,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這樣草草收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角色遊戲是幼兒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活動,同時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遊戲。()這次活動,老師為幼兒預設了主題遊戲,按照遊戲活動常規讓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行遊戲。顯然,這樣組織既有利於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減少了等待現象,體現了幼兒主體。特別是隨着遊戲情節的發展,以及因為規則問題產生爭執後,老師表現出來的冷靜和引導措施值得讚賞。面對告狀,老師沒有以“裁判員”身份立即宣判誰是誰非,而是耐心傾聽,瞭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賞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幼兒遊戲之中,引導他們自己商定遊戲規則,繼續遊戲。不僅淡化了矛盾,而且將遊戲推向高潮,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結束部分的簡短評價對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説這次活動是一個窗口的話,那麼透過這扇窗,我們不難發現這位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和研究。

幼兒園教育敍事4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愛“美”。特別是當新衣服買來時很多幼兒都急着要穿到幼兒園去,想讓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那麼的漂亮,喜歡老師表揚表揚他。但是有些家長一味地寵着孩子,他想怎樣就怎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樣更好的與孩子交流、溝通呢?

案例描述:

五一回來,衡衡有點不情願地走進教室,我一看他的臉就猜到他肯定是心裏不好受。這時我就過去問他怎麼了,他不離我而且轉身自己去玩了。他媽媽見此情形就過來跟我説:“五一休息時給他買來一雙新涼鞋 ,在家裏每天都穿。昨晚樓下一位阿姨誇他鞋子漂亮,他聽進了。今天非要穿到幼兒園來,跟他講了一早上他都不要聽還哭了一頓所以現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時我就又跟衡衡去交流,他仍舊不離我但是不象剛才轉身去玩了。但是還是在聽我講話的,因為他愛講道理所以我還是抱着試試的態度與他溝通。結果他願意與我交流,我很高興。我蹲下來問他為什麼不高興,他告訴我因為他想穿新鞋子可媽媽不讓他穿所以哭了。這時我對他説:“衡衡,你知道媽媽為什麼不讓你穿嗎?因為現在天氣還有點冷,而且太陽公公也沒有出來,你看老師、小朋友都沒有穿涼鞋。如果你現在就穿的話很容易感冒的,萬一衡衡感冒了,那就要上醫院打針了 那就又要花媽媽錢了對嗎?”他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又點舒暢了。然後我又問他,爸爸媽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對嗎?他遲疑了一會兒對着我笑了笑,他媽媽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我也為衡衡聽懂了我的意思明白了我的道理而高興。

案例分析:

現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較富裕。又很多家長一味的寵着自己的孩子,把他們作為掌上明珠捧着,祖輩家長特別明顯。所以現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愛“美”心理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儘管這種心理是在特定情況下能起積極作用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它會給幼兒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家長、教師應該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幼兒的愛“美”心理。採取正確、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幼兒,特別是對於那些非正常愛漂亮的孩子。幼兒愛“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從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的特點來看。教師的誇獎很有可能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動因,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判別能力不強,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提出物質要求時總是一味地滿足孩子。沒有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也沒有采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兒自身愛“美”,教師、家長就要更加註意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的這種心理,導致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此時,教師、家長怎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關鍵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視發現、保護和引導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質。”還指出:“只有家園聯繫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兒童發展。

1、發展的趨勢去關注孩子小步遞進的過程,抓住 發展的尋常時刻,學會了解行為的發展意義。

在幼兒園中我們要學會分析孩子行為的尋常時刻,瞭解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水平,認知特點、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兒童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不同的兒童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教師應具有全面、正確的兒童發展的知識和了解兒童發展的能力,積極、適宜地把握兒童發展進程及其特點,努力支持和幫助兒童的學習和成長,為每一個兒童的長遠發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礎。

2、關注個別差異,滿足發展中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現實的需要。

對幼兒來説家長最重要的不是對幼兒進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道德説教,而是幫助幼兒認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麼,以及選擇一種既能使對方感受到被尊重並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兒園教育敍事5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任重道遠,提高全體教職工的安全意識,是確保幼兒園各項安全的基礎。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事關每個孩子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時時刻刻用心去做、用高度的自任感去對待。本週由童主任對教師和生活教師進行了各種事故處理的培訓,在培訓中我們深知自身責任的重大,有效地增強了我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為此我們積極採取各種安全措施,把安全工作納入班級會議日程。同時,我認為要把幼兒園安全管理作為當前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不斷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用知識理論指導實踐,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有效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全力抓好幼兒園安全工作,確保全園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好幼兒的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開端。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所、學習場所和娛樂場所是每個老師和家長的責任。對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把安全工作責任到人,盡我們的一切能力保護好幼兒的安全。作為幼兒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班現有幼兒40名,其中男小朋友居多,女小朋友較少。現在都市孩子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能力有限,缺乏防範的基本意識。家長在此方面的意識教育比較薄弱而且容易忽視小細節,且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現事故和危險的時期,孩子們的細節安全意識薄弱需要不斷培養訓練。所以要努力提高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根據以上情況我班級教師安全教育希望能做到無處不在,每個細小微弱的環節都不落下:

一、創設一個安全、健康的發展環境、安全舒適的幼兒活動環境。

1、堅持每天晨檢,保證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入園,如發現即時教育幼兒並與其家長溝通。上課時,必須讓幼兒進教室聽課。下課時,不得離開教室。下課時間如有幼兒離園,教師要及時尋找,加強管理。

2、午飯時注意,預防燙傷幼兒。一定要把湯晾温後再盛給幼兒,併為幼兒端到面前。

3、堅持每天午檢,防止幼兒帶異物入寢室,防止異物進入耳、鼻、口的現象發生。中午無論誰值班,一定要加倍照看好幼兒,不忽視午休的幼兒,巡視幼兒是否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如矇頭並及時糾正。

4、把好幼兒離園關,一定要看卡放人,不認識的人有即使有接送卡,也要問清情況或者是與孩子父母取得聯繫確認無誤後再放人。防止幼兒走失和拐騙幼兒現象發生。

5、户外活動時謹慎選擇活動場地,活動之前認真而全面檢查活動地點及活動器械,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幼兒安全,如發現大型玩具有鬆了的螺絲釘,一定報告領導,做到及時消滅不安全的隱患,保障幼兒安全。同時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們在進行身體鍛鍊的時候知道該怎樣避免讓自己受傷。

6、教師離園時在班內各處檢查,如:水、電、門、窗。晚接的孩子一定要和值、班老師做好交接,並簡單交代其幼兒情況。

7、班級藥品放在一定的位置,不讓幼兒取拿。在對幼兒進行喂藥時,認真閲讀食用標準或家長所寫的要求。

8、書包內不可放置削筆刀、剪刀等鐵質尖鋭物品。隨時隨地檢查教室內外的活動場地的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如帶班老師來園後,馬上檢查一下教室內有無危險隱患。將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則來源於幼兒一日生活行為規範的培養,對於幼兒我們要嚴格要求,從一點一滴開始努力。

1、教育幼兒在教室內、走廊上、上下樓梯時不追跑和橫衝直撞,教育幼兒不要大聲喊叫;教育幼兒洗手、喝水、小便時自覺的有序排隊,不亂跑,當心滑倒;進餐時,要求幼兒安靜用餐,不邊講邊吃,以免食物吞進喉嚨裏。

2、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們瞭解哪些物品對人體具有傷害性,如刀、電、大頭針、熱水等,會主動避開不安全的物品。明白安全門的作用。

3、教育幼兒不將手放在門縫間、桌子間、椅子間、以免擠傷。

4、户外活動玩大型玩具時,做到不推不擠,一個一個滑,讓幼兒互相監督,保證幼兒安全。

5、教育幼兒不能碰電器插座,不可以帶小刀,在美工課剪紙時候注意安全,知道怎樣正確的使用剪刀。

6、不把紙團、釦子、拉鍊等塞到耳、鼻、嘴裏。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7、知道自己獨自在家時如何保護自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家長或集體等。 8、在生活中隨機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並開展相關的遊戲活動。

三、認真做好家長工作,力爭家園一致,共同承擔教育責任

我們通過每期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使家長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並蒐集一些幼兒因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造成的意外傷亡資料,幫助家長認識對幼兒實施自我保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讓家長避免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時走入誤區:

(1)為求安全取消幼兒的一系列活動。

(2)為求安全降低幼兒活動的標準。

(3)為求安全限制幼兒活動的範圍。讓家長知道用這些辦法來達到避免孩子發生意外傷害的願望是不現實的。要求家長

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且行為無意性大、自控力差的特點,注意教幼兒一些應付意外傷害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讓家長認識到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重點是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離開幼兒,孩子到哪,教師的眼睛就到哪。創設有關安全教育的活動環境,結合一日活動各環節,對幼兒進行衞生安全教育並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幼兒的保護能力。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幼兒懂得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證幼兒的安全。

幼兒園教育敍事6

冬日的早上天氣特別冷,我一如既往站在園門口迎接家長和孩子們,中班的王祤軒牽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朝我走來。“老師早上好!”還沒等我和他打招呼,軒軒先主動向我問好,看起來非常高興。

孩子們陸續都進來了,正當我準備關門時,只見軒軒一邊哭一邊扯着奶奶要往出走,幾個接園的老師都圍過來詢問怎麼回事。“這孩子,也不知道咋搞的,都走到教室門口了突然説他瞌睡的很,要回家睡覺。我説了幾句就開始哭。”奶奶一臉詫異不知所措。這時我想起中班的孩子今天來園都帶着做手工的材料包,只有軒軒沒拿,一下子知道問題出在哪了。我輕輕走到軒軒身邊説:“軒軒,你們今天要做手工是嗎?你是不是忘了拿材料,擔心別人做的時候你什麼都沒有啊?”孩子望向我,似乎找到了知音。我又轉過頭對奶奶説:“孩子剛才情緒好好着呢,説明不是不想上幼兒園。要不你帶回去給他把材料包找出來再試試,看看他願意來嗎?”奶奶半信半疑的帶着孩子往回走,我也關上門離開了。

過了十分鐘,軒軒和奶奶又一次來到幼兒園。比起一大早的開心和離開時的難過,再次入園的軒軒滿臉平靜。看他提着材料包和奶奶揮手再見,我的心裏一陣陣欣慰。“還是你厲害,這孩子就是事多。”奶奶尷尬地笑着對我説。我立馬糾正道:“阿姨,我是因為整天和孩子們打交道,所以瞭解的更多而已。軒軒不是事多,是自尊心太強了,可能和你們平時在家比較重視他、有求必應有關係。今後遇到問題要鼓勵他説出原因,不要一味的否定或批評。”

四歲的孩子,在經過一年的幼兒園集體生活後,各種感覺和意識都迅速增長。自尊心太強有利也有弊,當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又不會合理表達的時候,過強的自尊心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極大的挫敗感,繼而用憤怒來抒發不滿。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當接受他們的每一種情緒,理解他們內在的原因,然後再想辦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解決身邊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敍事7

觀察到生活的美。這兩者對小孩子未來的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些也就是為什麼讓小孩子學習畫畫的原因。

小孩子天性就有畫畫的基因,每個小孩子在成長時也都非常喜歡畫畫,只要父母加以引導,不僅讓小孩子的畫畫潛能得到發揮,同時可以讓小孩智力得到更好的發展並對生活之美有更多的認識。小孩子學畫畫的好處太多了,一可以提升思維能力。二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之美。

很多小孩在畫畫時都是在尋求自己的獨特的一面,他們在畫畫之後喜歡相互比較”這個我有,…這個我有…,你沒有這個…”這是小

孩子比較時常説的話,用以證明自己與他人不一樣的地方。針對小孩這種想與眾不同的特點,老師們可以採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法。如:給小孩們一個圓形的基礎,讓他們畫出各種小動物,或者以魚的輪廓為基礎,使用各種線條以及圖形對輪廓進行修飾。在畫畫的時侯,小孩子們會非常的開心,放鬆,思路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的活躍。在同樣的圓形基礎上,他們會積極的開動大腦進行創意,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所以畫畫對於激活小孩的想象力非常的有幫助,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畫畫潛能。

讓小孩子學畫畫不僅僅只為了讓他成為一個小畫家,更多的是培養小孩子的美感,一種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這種能力會讓他們的人生更加的幸福,讓他們受益終生。為了讓小孩子對畫畫感興趣,老師通常會利用非常有童趣的故事,來吸引小孩的注意力,讓小孩子心情愉快從而樂於去畫畫。在小孩子畫畫的同時從故事中學到生活之美,並將美通過自己的小手畫出來。除此之外,為了讓小孩子有更多的素材可以用來創作,我們的老師也要帶領小孩子到户外活動,去觀察大樹,花草等美的事物。

畫畫讓小孩子在創造時激發思維,也讓小孩子在學習畫畫時,認識到生活的美,觀察到生活的美。這兩者對小孩子未來的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些也就是為什麼讓小孩子學習畫畫的原因。

幼兒園教育敍事8

今天遊戲後,孩子們一個個陸陸續續從我前面走過,入廁、飲水,與往常一樣,我在旁邊一個個的摸着他們的頭,逗逗他們開心,摸摸他們的鼻子,和他們説悄悄話······此刻的我已和他們融洽在一塊兒了。玩了稍微一會兒,正當趁着孩子們都忙着自己的手上的活兒的時候,我正準備自己也去喝點兒水,無意中聽到兩個小女孩的對話,對我觸動非常大。其中一個小女孩説:“鄭老師好漂亮,我好喜歡她。”另一個小女孩説:“我也喜歡鄭老師,鄭老師美美的。”看着兩個孩子邊説邊開心地笑起來。我站在她們身後,聽着她們的評價,感動極了。沒想到這時我的傻樣不小心被她們倆給發現,一邊含着水一邊靦腆的笑着,我愣了一下,此時,她們走近我,兩個人一左一右的一隻手抱着我説:“鄭老師你好美哦。”好温馨的感覺,這時我便輕輕地蹲下來,微笑着説:“你們也好美哦。”無意間我不由自主的加了一句:“為什麼説我很美呢?”“因為你喜歡笑。”“你很愛笑”“我喜歡看你笑得美美的”“老師老師我很愛看你笑的樣子,你也很可愛。”·····此刻,在我的身旁已經來了更多的小小評價家。聽到孩子們的言語,心裏真的好甜好甜。此刻也更加的觸動了我的心絃······

此刻也讓我更加的肯定在幼教的崗位上老師的微笑,特別是發自內心的微笑是具有巨大的魅力的,會使我們的孩子和老師的距離會拉得更近更近。同時,對孩子們來説,老師的微笑是鼓勵﹑是讚許,是寬容。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老師一個簡單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幫助他克服困難;當孩子獲得成功﹑做了好事時,老師一個肯定的微笑使他覺得獲得認同,倍加高興;而當他們不小心犯錯時,老師一個原諒的微笑又能減輕他們的恐懼感和心理壓力。因此老師能時時發自內心的微笑,會如同春天和煦的春風,輕輕吹開了孩子們的心扉;如同春雨,滋潤着孩子們的心田。同時在家園方面,對家長來説,老師一個真誠的微笑不僅是禮貌,更是家園共育的潤滑劑,更能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使家園工作開展得順利。而對於我們自己呢,微笑不但能使我們變得年輕﹑漂亮﹑充滿自信,更能獲得同事和朋友的喜愛,人際關係融洽。因此,經常保持發自內心的微笑,是通往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一條捷徑﹗

得到孩子的讚賞聲,我要更好的時刻提醒自己,記得在每一天清晨的開始,在你睜開眼睛的那一刻,你要將你最美的微笑帶給你身邊的每一位。

幼兒園教育敍事9

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着驚喜,充滿着樂趣,充滿着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

當我和孩子們在户外散步時,他們會數着方磚跳格子,往往數着數着就亂了套,最終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於成人來説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們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記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那裏有一個大蟲子。於是草地下還有什麼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一個東西啦。”仔細擦乾淨泥土一看:哎呀,原先是一塊小石頭。一下子就瀉了氣。“沒關係,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氣呼呼的樣貌到此刻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經過一場草地混找之後,孩子們可有自我的戰利品了:幾個壞積木、幾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死掉幹了的小蟲子,連草根都被拔了幾根……也許這真的不是什麼有意義的東西,可是孩子們是歡樂的。

我想只要他們喜歡做的事,他們就很歡樂。

幼兒園教育敍事10

在教育敍事中找回“迷失的自我”

在幼兒園科研主任的崗位一直致力於帶動教師開展教育研究,幼兒園教育敍事論文。屈指數來,獲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仔細想想,對大部分老師來説,搞“研究”還是相當困難。她們總會説,自己理論不夠,“研究”還不靠譜。

這些年,伴隨着課程改革,各種口號和活動層出不窮,如“聚焦課堂教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等等。的確,老師在專業發展上提升了不少。但是細看她們的公開課,或所寫的文章,似乎也陷入了一種套路:講究用理論來套實踐,用專家的專業理論來詮釋自己的活動。表現在明明是老師按自己的'思路、想法設計了活動,也進行得有板有眼,形成文字時,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增進所謂的“深度”,她們往往原封不動地搬來專業理論來“作證”。在各種反思筆記、教學研究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師出一門”,看不到教師真正的想法和説法。

如何正確對待專家的引領,發揮教師主體在專業發展中的選擇性和創造性?

我以為,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許已經走到了某個瓶頸處,形式主義的操作技術,套路式的濫用理論,重於用而疏於悟的淺表式“耕作”,看似活動頻頻,節奏飛快,其實,在重形輕質的過程中,他們的情感、認知、行為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改變。

在頻繁的教學評比、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們的老師倦怠了,人也因此變得麻木了。強勢話語的“洪水”淹沒了教師。

怎樣才能觸動教師心靈深處柔軟的地方,恢復他們對教育的敏感,找回曾經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我苦思冥想。

20xx年起,我作為學員參加了兩期“區教育科研名師工作室”的學習。在學習中,我讀到了導師黃建初推薦的好文章——來自基層的“名師”的網絡博客文章。孫明霞、沈麗新等一些紮根在基層土地中的“名師”,她們致力於課堂教學,她們也搞研究。但與那些抽象的理論、空洞的説教相比,她們呈現給我的是一個個動人的教育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實踐,詮釋了教育的信念和個人化的理論,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生命磁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生命對話,感覺到的是生命脈搏的跳動。

她們娓娓道來的教育故事衝擊了我的心靈。

早就聽説過“教育敍事”這一詞語,只是沒有在意。20xx年初,黃老師向我推薦了刊載於江西的《教師博覽》(原創版)雜誌,我讀到了很多故事,雜誌把這些故事叫做教育敍事。卷首的介紹“與教師一起從事教育研究的學者——陳嚮明教授”,對我促動很大。文中説到,教師自己有很多個人化的理論和知識沒有被挖掘出來,把教師的知識總結、提升出來,既能豐富教育理論,也能為教師賦權,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和意識。

“教育敍事”這個詞不再陌生,在一次次閲讀和學習中,我怦然心動!

我想,教育敍事可能就是我一直苦苦尋找的幫助老師找回“失落”的一種方法。因為,教育敍事讓老師們講述自己經歷的教育事件,真實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再現當時的行動,用自己的故事闡述自己的理念。

我想,教育敍事研究會有助於教師找回“迷失的自我”,重現教育生機。

讓教育敍事來凸現教師個人的體驗。

幼兒園教育敍事11

涵涵是我們班吃飯很慢的一個孩子,而且她經常剩飯菜,哭鬧着説吃不了。看着她瘦弱的樣子。我也不忍心強迫她,可經常這樣,怎麼辦呢?

這天,涵涵依偎着我,要我給她講故事,我靈機一動,決定編一個以她為主角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叫涵涵的小朋友,她老是不肯好好吃飯,結果越長越矮。幾年過去了,同學們已經讀國小了,她還在讀幼兒園,國小老師説她太矮了。不能入學;又過了幾年,同學們都讀中學了,可她還在幼兒園;又過了幾年,她的同學都讀大學、上班了,她還在讀幼兒園。

一天,涵涵到廣場上滑冰,摔了一跤,她正哇哇哭呢,來了一位警察叔叔把她背到了醫院,她仔細看了看,哎,這位警察叔叔是龍龍(本班另一位幼兒),涵涵真不好意思。醫生給她包紮傷口時,涵涵又發現,哎,醫生叔叔是小宇(本班另一位幼兒),涵涵更不好意思了。

回家以後,涵涵每頓飯都要媽媽多盛點。還把碗裏的飯菜吃完,吃得飽飽的。每天她還鍛鍊身體。後來她很快就長高長大了,也變成大人了,還當上了舞蹈家呢!”

涵涵聽得入迷了,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樂壞了龍龍和小宇,他們興奮得手舞足蹈。從那以後,涵涵吃飯時認真多了,經常把吃完了的空碗拿給我看。

在以後的講故事時間裏,孩子們老纏我説:“老師,講講我的故事吧!”班上的孩子陸續出現在我的故事裏,他們成了英雄、大力士、魔法師,會神奇的本領,或者變成了飛行員、司機等各行各業的人。

自己成為故事的角色給他們帶來新奇和刺激的感覺,他們不但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有意識地將故事與現實結合起來,一本正經地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角色,在生活中也用這樣的形象來要求自己。我有意識地將一些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賦予故事中的人物,促使他們表現出積極的情感傾向和言行。因此,班上常規好了很多。真是沒想到,平常的講故事活動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幼兒園教育敍事12

連續幾天衞生間的地面、牆上總是濕的,而且班上的保育員也反映肥皂袋裏的肥皂總是掉到水池裏,沒幾天肥皂就沒有,用得特別快。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詢問幼兒,孩子們都説不知道。於是,我決定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

因此,我特別關注幼兒進入衞生間的那一個過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衞生間門口看着幼兒一個一個擦肥皂,沖洗乾淨之後孩子們都走出來,結果毫無線索。

下午,我故意在教室裏忙裏忙外,大約過2分鐘,我就悄悄地走到衞生間,看見張藝奇小朋友兩手放在水龍頭上,水龍頭裏的水一下子冒出來,濺到牆上、地面上,然後她兩隻手握着肥皂袋使勁兒地搓呀,擠呀,不一會兒水池裏就多幾塊碎肥皂塊。我走近張藝奇身旁,她還沒發覺。於是,我輕輕地叫一聲:“張藝奇,你在幹什麼呀?”她馬上回過頭,把手伸出來對我説:“我洗手呢,馬上就洗好。”説完便去擦毛巾。

事情雖然已經真相大白,但是,當天我並沒有在全體幼兒面前批評她,而是耐心地詢問她:“告訴老師,你為什麼在衞生間裏玩水,玩肥皂?你一定有什麼新發現對不對?”原本神情緊張的她聽我這麼一説似乎輕鬆不少,她很自豪地對我説:“我發現用手堵住水龍頭水花濺出來象噴泉一樣,特別好看,我想,如果再加點肥皂泡泡就一定更漂亮。”聽她的解釋,我笑着問她:“那你進行新發現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衞生間的地面上,牆上都濺上水珠,而且,肥皂也被你擠碎掉在水池裏多浪費啊。”她抬起頭看看我,又低下頭摳着衣角,嘴巴張張,但是我沒有聽見什麼,於是,我對她説:“沒有關係,大聲説,老師不批評你。”她這才説:“我也發現水都跑到外面,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

事後,我針對這件事情進行分析:也許是一個偶然,讓張藝奇發現用手堵住水龍頭濺出來的水花象噴泉一樣很漂亮,後來,她可能覺得光靠水龍頭濺出的水花還不夠美,於是她就想到用肥皂泡裝飾一下水花。她這種探索的精神我們還是應當給予鼓勵和讚賞的。但由於年齡小的關係,她在嘗試的過程中根本無瑕顧及玩的過程中水花四濺所造成的後果,所以,這時我們老師就必須給予必要的引導。

幼兒園教育敍事13

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子教授認為,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為他人着想的責任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説,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遊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願意接受哥哥姐姐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

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責任,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境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裏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要堅持。到了園裏,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説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着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説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盪,久久難以平靜。

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並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裏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裏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説,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説,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着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説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着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醜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

要適當的鍛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愛心是我們幹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塗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幼兒園教育敍事14

幼兒天生就喜歡依賴嗎?幼兒天生就膽小嗎?有些幼兒為什麼會這樣呢?只能説從小父母太忙,沒有時間看管幼兒,只讓幼兒的爺爺奶奶來照看,老人喜歡寵愛幼兒的,時間長了幼兒就有依賴性,所以什麼事情都要靠大人。還有些是因為父母不會引導幼兒,所以就能出現了撒嬌、膽小、內向的表現。

每天早上幼兒都要晨練,因為怕晨練太單調了,所以各班都製作了一些新的晨練器材,有一次我班上借用了別的班製作的新的器材,是用王老吉的瓶子做的,三個瓶子綁在一起,用腳在上面踩,像過獨木橋一樣的,要慢慢的,走不好會倒下來的,我班上沒有玩過的,感覺比較新鮮,不過也有一點難度。我班上有一個女孩子今年4歲半叫劉心怡,她有一個表哥在我班上,所以她跟着表哥一起上學也來到我班上了,可是她的獨立性不太好,可能是因為年齡有點小跟不上,不過這段時間寫字進步了不少。她爸爸媽媽都很忙,每天都是奶奶來送,經瞭解她在家很喜歡依賴大人,獨立性太小,有一點自己做不來的小事就喜歡哭。這天早上,我班在玩這個器材,有幾個小朋友都不怎麼會玩,不過他們膽子比較大,自己敢往上踩,慢慢就會了。劉心怡早上來到幼兒園和我打過招呼後,我就讓她排隊,她看到別的小朋友玩,也看到了有些小朋友在上面站不穩,有的也倒下來了,有些害怕,輪到她時她説:老師我不想玩;我説:為什麼啊?小朋友都在玩你為什麼不玩;後來我一想,我明白了,因為我瞭解她的性格比較膽小,喜歡依賴別人,我知道她有些怕,平常我們玩的都比較簡單,都是一些爬、鑽、跳之類的。我就告訴她:不用怕,老師扶着你好不好;她説:我不想玩;我説:你看別的小朋友都玩的很開心,都會踩的,只要用腳心踩到瓶子中間就不會摔倒的,再説老師扶着你不會摔倒的;她就點點頭同意了,我就扶着她慢慢的踩着瓶子走,有一個是兩個瓶子綁在一起的,她不敢踩,就看着我,我説不用踩了,直接走到下一個瓶子上就行了,她點點頭慢慢的都走過去了。我説:劉心怡好棒啊,好了,到後面排隊吧;她很高興的到後面排隊去了。過一會兒又輪到她了,她又讓我扶着,剛開始我就慢慢的扶着她,走到一半的時候,我就試着不用力扶她,讓她輕輕的用手搭到我的手上,走到兩個瓶子的地方也敢用腳去踩了。第三次玩的時候,我説告訴她:老師不扶你了,老師跟着你走;這次她就很大膽的去走,我就跟着她走,她有點站不穩的時候,就用手碰一下我的腿,慢慢的走過去了。我看她差不多了不用我扶了。我就走到旁邊幫汪老師組織一下別的幼兒,我看到她第四次玩的時候也不怕了,慢慢的走過去了,走到中間時,一時不注意把瓶子踩倒了,她自己扶起來,繼續走過了,走過去後很高興的跑到後面排隊,第五次玩的時候一點就不怕了,很快的就走過去了。我看她玩的那麼開心也不特殊照顧她了,因為她現在和別的小朋友一樣,不怕了玩這種器材了,也玩的很開心。

通過這件事後,我明白了,對待膽小喜歡依賴的幼兒需要老師耐心、細心的去教,首先要了解她的性格,才能夠針對性的教育她。像劉心怡的性格我就比較瞭解所以教起來比較順手。所以以後和幼兒溝通首先要了解她,才能夠針對性的的引導她們變得自信、大膽、獨立。我們也會多和她的家長溝通,讓她慢慢的學會獨立,不再在依賴大人。

幼兒園教育敍事15

一、背景

小是孩子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尤其重要。經過一學期的培養訓練,孩子們的常規已初見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一段時間,孩子們回來後,我發現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需要孩子們移動小椅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拎着椅子,搖搖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來,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時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之間不是發出“咚、咚、咚”的敲擊聲,就是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地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們這樣不愛護小椅子。我有些生氣地説:“你們這樣子,椅子很容易搞壞的,請小朋友們把小椅子搬起來走路”。可是還是有小朋友無動於衷,依舊把椅子拖着走,發出很大的噪聲。

二、實錄

一天,我們正在開展談話活動,只聽“啪”的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了一跳。原來一位小朋友連人帶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當時我是又好氣又好笑,但轉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訓斥、説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不抓住時機對孩子們進行一番教育呢?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説:“你們聽誰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找找西找找。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張老師也聽到教室裏有哭聲,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啦!你們猜是誰在哭?哦,原來是小椅子在哭,我問小椅子你為什麼哭啊?它含着眼淚對我説,小朋友不愛護它,一會兒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會兒拎着它搖搖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小椅子還傷着呢。”此時小朋友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時機的繼續説道:“現在啊小椅子想離開西瓜班啦,不和西瓜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麼辦呢?”小朋友開始着急了紛紛説到:“小椅子你別走,我們不拖你了,我們改正了,我們兩隻手搬椅子了……”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將老師自創的一首《小椅子》兒歌下放給孩子,幫助孩子掌握正確地搬椅子方法呢?於是我對孩子們説:“如果你們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請像張老師這樣做。”我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小椅子,我愛你。天天和你在一起,兩手搬,輕輕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這時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後,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哐當哐當”晃椅子的聲音聽不到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時機巧用擬人化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幼兒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兒“泛靈心理”對幼兒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應善於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如上面的例子經過對孩子實施擬人化的教育,讓孩子體驗到了積極情緒,為孩子創設了寬鬆、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比起向孩子們説教講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養了他們的愛心與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許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了,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學着關心他人也同樣重要。關心他人,需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樣,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二)孩子模仿老師的言行

託班孩子的思維來自於實物和直觀的形象,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形象來認識事物,他們的思維要通過成人的啟發誘導,在具體活動中才能逐步發展。他們好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盡收眼底。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首先得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對不良的行為,作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給他們一個可效仿的榜樣,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説説做做中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去模仿。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説:“教育必須從細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