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幼兒園教育敍事(通用15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38W

幼兒園教育敍事1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家裏有很多的人,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飲食習慣,身為幼兒教師,就是要給這個大家庭裏的每一個人温暖,歡樂,身心健康的童年。我所在的大家庭裏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員,是一個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辭,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壞’習慣,又很喜歡管理別人事的芮芮。

幼兒園教育敍事(通用15篇)

一,無聊的美術活動

到美術活動的時間了,是這個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歡的活動,他是班級裏最不喜歡畫畫的,勾線胡亂勾幾筆,塗色也是亂七八糟的瞎塗,顏色裏面外面一團亂,別人在認真畫畫的時候,他總是在一旁搞破壞,和他在一張桌子上繪畫的小朋友每次畫畫的時候都會告他的小狀,“教師,芮芮畫在我的紙上啦!”“教師,芮芮總是講話,吵到我沒法畫啦!”,美術活動芮芮的表現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向這樣下去,總是提醒他快快畫好自我的作品也只是利用教師的權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為,並沒有真正的引導他嘗試繪畫,並且喜歡上繪畫,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後面看他的行為表現,發現他很沒有耐心,無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一筆一筆的勾線,一筆一筆的塗色,最終認認真真的寫上自我的名字,芮芮總是畫幾筆就沒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處講話,要不就是在發現教師看着他時,就瞎塗幾筆,顏色全塗到外面也無所謂,我想了想,覺得幼兒都喜歡受到教師的表揚,應當有獎懲的制度,畫畫的過程中認真仔細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兒會得到教師的表揚並且會有小貼畫來作為獎勵。當然,不認真不仔細的幼兒也會有懲罰,就是作為作業回家後再畫一幅作品,第二天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齊分享繪畫的心得體會,可是,這個方法,對於芮芮來説並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溝通了一下,期望週末在家時能夠抽出一些時間和芮芮一齊完成繪畫作品,培養幼兒的耐心,在幼兒園時多多引導他一些繪畫的方法,塗色的技巧。家園共育引導幼兒進取的發展自我繪畫本事。今日午時天氣下雨,小朋友們都在畫自我的美術練習本,有的畫恐龍,有的畫自我的小書包,芮芮卻在看着天花板發呆,我走過去問他“怎樣了想不想放學的時候,我請爺爺來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貼畫啊可是,你要畫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顏色要認真的塗哦!”芮芮眼睛一亮“教師,我也能貼小貼畫啊”我什麼都沒有説,笑了一下走了,幾分鐘之後我‘無意’的走過他,看他在認真的畫,還問其他的'小朋友,塗什麼顏色好看。放學的時候他的爺爺來接他回家,他卻把爺爺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説"作品給爺爺看"我和爺爺都笑了······

二,不聽話的衣服

芮芮還有一個習慣讓人有點頭痛,就是每一天午睡前,小朋友會整齊的把衣服摺疊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僅有他,不提醒是絕對不會折衣服的,所以,他進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還在仔細的整理衣服時,他已經躺在自我的小牀上了,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每一天中午都會如約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訴我“教師,芮芮又沒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後,我就會把芮芮從午睡房的牀上請出來,去折衣服。我們都明白培養幼兒自主的良好習慣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動的請幼兒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引導他們去自然而然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是無法長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昨日我在班級裏和全體幼兒進行了一個討論,題目就是“怎樣和我們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幾個小朋友發表過自我的觀點之後,我主動出擊,“請芮芮來講一講自我的看法,衣服每一天都在穿,就如同我們每一天都要用筷子吃飯是一樣的,吃過飯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麼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樣愛護它呢”芮芮站起來一臉的茫然,最終説了一句“吃飯時不能吃在衣服上,畫畫也不能往別人在衣服上畫”我繼續引導説“那睡覺前呢”其他小朋友立刻回答把衣服摺好放在椅子上再進午睡房,他聽到別人的答案,自我也跟着説折衣服再睡覺,我見機行事,“好的,芮芮,自我答應教師的,衣服每一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覺前必須要把衣服摺疊整齊再睡,那芮芮走到教師這邊來我們拉鈎。”

他似乎不是太情願和我拉鈎,也許怕自我會做不好,我告訴他教師會幫忙的,過來拉鈎。今日中午散步回到班級裏,小朋友們都忙着整理自我的衣服,我沒有和之前一樣異常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觀察他,給他自我表現的機會,我站在午睡房的門口看芮芮走過來,我剛剛想問他有沒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頭回到了自我的椅子那邊,蹲下來擺鞋子呢最終,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進了午睡房,躺在了自我的小牀上。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是需要更多的關心瑣事,關心在他人看來無足輕重的小事,每一天與幼兒打交道,會自然而然的構成了一些幼兒教師特有的壞習慣,把幼兒單純的看做是一個孩子,其實,教學工作就是教與學,在教育引導幼兒的同時自我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幼兒的世界也是有他們的道德觀,甚至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只要你耐心的觀察,細心的研究,會發現幼兒也能夠教會我們很多!每一個純真又善良的幼兒都能夠成為我們的教師!幼

幼兒園教育敍事2

那天我組織一個小班藝術活動“小老鼠”,活動的目標之一是讓孩子體驗貓來時老鼠的緊張心情。為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先將歌曲內容創編成故事,然後在活動一開始藉助圖片將創編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着。講完故事,我提問:“請問老鼠最怕準 ? ”孩子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老鼠最怕貓。”我滿心歡喜,正準備肯定孩子們的回答,竹子站了起來:“老師,其實現在的老鼠已經不怕貓了。”他的話讓我吃驚,一時間不知如何迴應。這時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嚷開了,強強説:“在動畫片《貓和老鼠》裏,貓將老鼠踩在腳下也沒吃老鼠。”川川説:“老鼠吃了貓的蛋糕,貓也沒抓住老鼠。”我問竹子:“你能告訴小朋友,老鼠為什麼不怕貓嗎 ? ”竹子説:“因為現在的貓成天呆在家裏等着主人去餵養它,它再也不用去抓老鼠了。即使老鼠從它面前經過,貓也不會去抓老鼠,因為它肚子不餓。”

老鼠真的不怕貓嗎 ? 老鼠究竟怕誰 ? 孩子們各抒己見,繼續着剛才的話題。“老鼠怕老鼠弶。”“老鼠怕‘粘得牢’。”“老鼠怕老虎。”……自由討論結束後,我説:“小朋友們説得都有道理,但老鼠本質上還是怕貓的。”於是,我便把《貓為什麼要捉老鼠》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從貓的祖先講到家貓的來歷,又講到貓捉老鼠是一種本能。之後,我才開始“小老鼠”的藝術活動。

雖然沒有很好地完成原定的教學目標,我的引導策略也還顯笨拙,但對我來説那是一次超越。以往碰到這種情況我要麼束手無策,要麼強把孩子拉到預設的活動環節中。而這次,我理解了幼兒的想法和感受,併為順利開展活動提供了經驗準備。

幼兒園教育敍事3

這是我班的一次體育遊戲活動。老師為幼兒提供:羊角球、跳繩、小推車,飛鏢等遊戲材料,讓他們按照慣例輪流優先選擇活動內容(如週一由第一組小朋友先選,週二由第二組小朋友先選,依次類推)、自由結伴開展遊戲。大多數幼兒興致高漲,卻發現很多問題:丟飛鏢的幼兒有的拿起飛鏢無目標地用力一扔,讓飛鏢飛出場地老遠;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時候飛鏢飛出老遠,卻沒人去撿回來;有的幼兒騎着羊角球整個操場到處跑;揪尾巴的幼兒不顧前方是否有人橫衝直撞,而一些跳繩的幼兒也隨意地想在哪裏跳就在哪裏跳,隨着早操音樂的響起,小朋友將這些材料隨手一扔就去做操,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這樣草草收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角色遊戲是幼兒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活動,同時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遊戲。()這次活動,老師為幼兒預設主題遊戲,按照遊戲活動常規讓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行遊戲。顯然,這樣組織既有利於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減少等待現象,體現幼兒主體。特別是隨着遊戲情節的發展,以及因為規則問題產生爭執後,老師表現出來的`冷靜和引導措施值得讚賞。面對告狀,老師沒有以“裁判員”身份立即宣判誰是誰非,而是耐心傾聽,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賞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幼兒遊戲之中,引導他們自己商定遊戲規則,繼續遊戲。不僅淡化矛盾,而且將遊戲推向高潮,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結束部分的簡短評價對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説這次活動是一個窗口的話,那麼透過這扇窗,我們不難發現這位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和研究。

幼兒園教育敍事4

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子教授認為,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為他人着想的責任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説,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遊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願意接受哥哥姐姐們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

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責任,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境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裏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要堅持。到了園裏,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説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着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説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盪,久久難以平靜。

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面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並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裏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裏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説,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説,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着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説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着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醜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

要適當的鍛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愛心是我們幹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塗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幼兒園教育敍事5

有好幾次早上來園時,幾個孩子來到我面前説:“老師,我媽媽叫我要多喝點水。”放學離園時,還聽見某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問:“今天你喝水了嗎?”針對這個現象,我想無疑就是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在園飲水量不足吧。其實,我們老師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喝水,並且在每天至少要和兩次水,但這個提醒的作用有多大呢?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有些孩子在排隊喝水的時候一直吵鬧,等人家喝完了他還沒有輪到,結果等的時間久了就不去喝水了,直接把茶杯放好;還有些孩子接了很多的水,但是才喝了一口就把剩下的水全部倒入水桶裏去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為了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我對我班孩子的飲水習慣作了研究,認為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

首先要讓孩子們定時喝水,保證喝水量。因為孩子的特點是興奮過程強於抑制過程,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來,吃飯、喝水、大小便,什麼都顧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他們定時喝水的時間。但是在觀察中有的孩子在定時喝水時只喝少量的水,為了保證幼兒的喝水量,剛開始老師親自監督,幼兒適應後,可以讓孩子們互相監督,慢慢地幫助幼兒養成自覺的行為。

其次要結合實際,隨渴隨喝。在培養孩子們定時喝水習慣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培養他們隨渴隨喝的習慣。由於氣温不同,孩子們的活動量大小不一樣,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定時喝水未必能滿足所有孩子對水的需要,他們隨時有渴的可能。所以,在他們活動中、遊戲中要提醒幼兒結合實際,隨渴隨喝。

要使孩子養成喝水的好習慣,最好要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促進他們在大腦中建立相應的條件反射。為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家長、教師不必端着杯子追着孩子去喂水,而應讓他自己喝水。所以,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在家中都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

看來,一個小小的喝水問題可以有那麼多的學問,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飲水習慣,這樣才能使他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幼兒園教育敍事6

連續幾天衞生間的地面、牆上總是濕的,並且班上的其他教師也反映。到底是怎樣回事我詢問幼兒,孩子們都説不明白。於是,我決定必須要弄個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與班上其他教師的溝通中,我們發現了問題,經過初步地詢問幼兒,並沒有找到問題根源所在,所以教師決定進行詳細地調查,並找出原因。)

所以,我異常關注了幼兒進入衞生間的那一個過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衞生間門口看着幼兒一個一個洗手,沖洗乾淨之後孩子們都走了出來,結果毫無線索。(剛開始觀察並沒有讓我發現什麼,也許教師一向站在衞生間門口,孩子在教師的“監督”下不敢進行自我的活動。)午時,我故意在教室裏忙裏忙外,大約過了2分鐘,我就悄悄地走到衞生間,看見張澤明小朋友兩手放在水龍頭上,水龍頭裏的水一下子冒出來,濺到了牆上、地面上,然後她兩隻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張澤明身旁,她還沒發覺。於是,我輕輕地叫了一聲:“張澤明,你在幹什麼呀”她立刻回過頭,把手伸出來對我説:“我洗手呢,立刻就洗好了。”説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觀察我稍微改變了一下方法,最終發現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從當時的情景能夠看出,張澤明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並且當教師發現她時,她反應也異常快。看見她在玩水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氣憤,因為,在常規培養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説,“節儉”的意識教師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這種行為真的有點讓我感到了教育的失敗。可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歡探索的,也許她這麼做有自我的想法也不必須,並且,自我的一時衝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須控制自我的情緒。)事情雖然已經真相大白了,可是,當天我並沒有在全體幼兒面前批評她,而是耐心地詢問她:“告訴教師,你為什麼在衞生間裏玩水你必須有什麼新發現對不對”原本神情緊張的她聽我這麼一説似乎簡便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對我説:“我發現用手堵住水龍頭水花濺出來象噴泉一樣,異常好看。”(果然,她的確有一番自我的見解,這時,我很慶幸當時自我沒有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盲目的批評她。)聽了她的解釋,我笑着問她:“那你發現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衞生間的地面上,牆上都濺上了水珠。”她抬起頭看看我,又低下頭摳着衣角,嘴巴張了張,可是我沒有聽見什麼,於是,我對她説:“沒有關係,大聲説,教師不批評你。”她這才説:“我也發現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畢竟是孩子,雖然她明明明白這樣做弊大於利,可是,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和當時探索的樂趣讓他們根本顧及不了那麼多。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想出一個更妥善的解決方法,既滿足了孩子,又到達了必須的教育目的。) (“玩水”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一項活動,因為在玩水中,大大地誘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可是,在成人的影響和教師的教育下,他們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所以,即使是那些異常愛“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進行,怕被大人發現而受批評。)事後,我針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分析:也許是一個偶然,讓張澤明發現用手堵住水龍頭濺出來的水花象噴泉一樣很漂亮。她這種探索的精神我們還是應當給予鼓勵和讚賞的。但由於年齡小的關係,她在嘗試的過程中根本無瑕顧及玩的過程中水花四濺所造成的後果,所以,這時我們教師就必須給予必要的引導。我實施的教育策略:

1、滿足張澤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慾望。根據實際情景,這個實驗在幼兒園我們根本無法進行,於是,我佈置了親子作業,請家長帶領幼兒在家中進行探索、實驗,並把實驗結果帶到幼兒園。(有條件的話能夠拍照或錄象讓班上的幼兒觀看。

2、利用講故事“小水滴”等形式,引導幼兒瞭解水源來之不易,並且讓幼兒明白水對人類及社會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幼兒養成節儉用水的好習慣。教育策略的實施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瞭解,衞生間裏再也看不見濕濕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節儉意識更強了。異常是張澤明小朋友,洗完手後總是自覺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裏玩水了。有時,她發現有的水龍頭沒關緊,還會幫忙關緊。反思: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有自我的思想和情感、興趣、愛好,要求與願望。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有較強的好奇心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他們,珍惜他們的探索慾望,當他們的探索慾望與現實相沖突時,教師千萬不能消極地加以制止,應給予他們鼓勵和引導。尤其需要謹記的是:此時教師對於孩子的態度以及對孩子行為的反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發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管教師在遊戲前對遊戲的預設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預測幼兒的動態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多關注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表現,引導幼兒不斷地調整。僅有動態地推進遊戲,幼兒才會越來越喜歡遊戲,遊戲才會真正促進幼兒發展。 1.當幼兒不喜歡遊戲時,教師要“順”

順,即順應幼兒的合理行為。當我發現幼兒不喜歡遊戲時,沒有按自我的想法調整遊戲或是強迫幼兒繼續遊戲,而是瞭解幼兒放棄遊戲的真實原因,順應他們的想法,並將調整遊戲的權利交給他們。當幼兒用自我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滾球代替丟沙包時,我預設的遊戲才真正轉化為更適合幼兒的遊戲。順,給了幼兒更大的自由度。 2.當幼兒有想法時,教師要“啟”

啟,即經過啟發和引導,使幼兒獲得更清晰的認識。在尋找適宜的材料時,我經過啟發和歸納,使幼兒零散的觀點漸漸清晰——材料要輕一點、“跑”慢一點、比沙包大一點;緊之後的開放式提問“那你們覺得用什麼東西來扔好呢”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答案,卻能啟發他們聚焦具體的材料:隨後“誰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動,既讓幼兒認識了材料,同時又強化了他們對遊戲規則的認識。

3.當遊戲偏離正軌時,教師要“導”

導,即將違背遊戲價值的行為引導到正確的軌道。當幼兒爭着要被球碰到時,遊戲偏離了原先的軌道,背離了原有的價值。等到幼兒自我也意識到這一問題時,我經過“怎樣才算玩得好”等問題引發了幼兒的思考與爭議,促使幼兒重新討論尋找更適宜的規則,解決了問題,有效地把遊戲導回了有意義的軌道上。

4.當幼兒有新異行為時,教師要“推”

推,即發現幼兒新異行為中的價值,推動遊戲發展。遊戲中幼兒突然出現的新異行為,往往是貼合他們發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興趣傾向。遊戲活動中,我接納了林傑“空中飛球”的無意識舉動,並敏鋭地捕捉到這一無意行為中的意義,及時供給支持,激發了其他幼兒有意識的創造行為,成功地推進了遊戲的新發展,最終把遊戲推到了夢想的境界。

遊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我慶幸,在歡樂的“丟沙包”遊戲中,幼兒和遊戲得到了共同發展。隨着幼兒對遊戲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會消失,他們會轉入多樣性的探索階段,這時幼兒很可能表現出一些看起來違反規則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藴涵着複雜遊戲行為的萌芽,是教師推進遊戲的最好時機。我沒有貿然反對林傑,用一分鐘的觀察與等待換未了推動遊戲進入新高潮的契機。

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失職。如果在一個團體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因為口渴,叫一個孩子幫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過來,喝完後又叫他放回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向孩子説聲“多謝”;如果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因為不細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彈珠蹦了一地,孩子自發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爭先恐後地去撿拾彈珠,而教師卻木然地站在一邊或忙着張羅其他的事情那麼,我們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謂“言傳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應當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不正指向教師肩負的職責嗎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激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着愛的芳香。

幼兒園教育敍事7

我們班的寶貝是全園最小的,頭一次接觸幼兒園這個小社會,要適這個團體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一般來園後一個多星期就能進入狀態了。瑞瑞是一個很異常的小男孩,在家裏都是奶奶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哭得異常厲害。他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邊哭邊叫媽媽,不論你問他什麼,他都不理繼續哭。有時候哭累了就一個人靜靜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説話,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聲,表現出十分內向倔強的性格。來幼兒園快兩個星期了也不和教師打招呼問好,不管我們怎樣主動,他就是不開口。

發現了這樣的情景,我每一天都留心觀察他。慢慢的我發現他情緒穩定的時候偶爾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齊玩。過了兩天在户外活動中,我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了。其實他是一個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一個孩子,來到了陌生環境有些膽怯和不自然,他自我在觀察周圍的一切,因為陌生環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瞭解的,所以他不會輕舉妄動,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們,然後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處方式,慢慢適應環境找到歸屬感。

我在每次團體活動之前的點名活動中,特地的點到他。[叮鈴鈴、上課啦、請看誰來啦"當我的手摸到他的頭的時候。他還是會站起來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會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大聲的説出自我的名字。不論我怎樣鼓勵他,他都不會出聲。於是我這一次就撒了一個善意的謊。[小朋友們聽到了嗎",[沒有、聽不見"。我就摸摸瑞瑞的頭説:[可是李教師聽到了哦,瑞瑞的聲音不是很大,李教師離得他近,所以李教師聽見了,小朋友們鼓勵一下他。李教師有個願望,期望下一次瑞瑞能夠大聲的回答我,好嗎"瑞瑞就只是望着我點點頭。第二天的點名活動中,我特意先點了幾個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勵瑞瑞。當我點到瑞瑞時,我牽着他的手,先跟他講了句悄悄話:[瑞瑞你答應過我的哦,會大聲的`説的哦!"在他張了幾次嘴巴之後,最終他大聲的模糊不清的説出了自我的名字,説完之後就立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我的臉。這已經是他一個很大的突破了。我這時我大聲的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這一次聽到瑞瑞的聲音了嗎"[聽到了"我帶頭給瑞瑞鼓掌,小朋友們也跟着一齊鼓掌。他聽後把捂着臉的手給放了下來,笑的很開心。

一個星期之後,我發此刻班上能聽到瑞瑞笑聲了,能看到他與小朋友交流了。為了加強效果,我在點名活動之後再加了一個[我的好朋友是誰"到了瑞瑞那時,[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後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聲的提示他,引導他説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還是隻張嘴不出聲。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聽的興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機會了,正準備叫他坐下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他小聲的説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頭也埋得越來越低。我當時就大聲的鼓勵他,還給他貼上了一個笑娃娃。隨之把他請到了前面,牽着他的手問小朋友[瑞瑞説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誰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寶貝們都爭着搶着舉起自我的小手。這無疑是給了瑞瑞最好的鼓勵。此刻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總能聽到他清脆的聲音。最近都能大聲的和教師打招呼問好,跟爸爸再見。我還發現了一個小朋友的祕密,廁所總是他們最放鬆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那裏小朋友們無話不談,聊得異常歡樂,資料也讓我們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從瑞瑞的成長提高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的真正涵義,同時體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是多麼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長中,我沒注意自信心的培養,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齊去完成他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樣只能讓她對自我更加失去信心,心裏會想:[為什麼人家能夠完成的任務他完成不了,是自我太笨了嗎"那樣的話,瑞瑞也不可能是此刻這樣了,説不定從此再也不會跟別人交往。

幼兒園教育敍事8

在教育敍事中找回“迷失的自我”

在幼兒園科研主任的崗位一直致力於帶動教師開展教育研究,幼兒園教育敍事論文。屈指數來,獲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仔細想想,對大部分老師來説,搞“研究”還是相當困難。她們總會説,自己理論不夠,“研究”還不靠譜。

這些年,伴隨着課程改革,各種口號和活動層出不窮,如“聚焦課堂教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等等。的確,老師在專業發展上提升了不少。但是細看她們的公開課,或所寫的文章,似乎也陷入了一種套路:講究用理論來套實踐,用專家的專業理論來詮釋自己的活動。表現在明明是老師按自己的思路、想法設計了活動,也進行得有板有眼,形成文字時,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增進所謂的“深度”,她們往往原封不動地搬來專業理論來“作證”。在各種反思筆記、教學研究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師出一門”,看不到教師真正的想法和説法。

如何正確對待專家的引領,發揮教師主體在專業發展中的選擇性和創造性?

我以為,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許已經走到了某個瓶頸處,形式主義的操作技術,套路式的濫用理論,重於用而疏於悟的淺表式“耕作”,看似活動頻頻,節奏飛快,其實,在重形輕質的過程中,他們的情感、認知、行為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改變。

在頻繁的教學評比、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們的老師倦怠了,人也因此變得麻木了。強勢話語的“洪水”淹沒了教師。

怎樣才能觸動教師心靈深處柔軟的地方,恢復他們對教育的敏感,找回曾經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我苦思冥想。

20xx年起,我作為學員參加了兩期“區教育科研名師工作室”的學習。在學習中,我讀到了導師黃建初推薦的好文章——來自基層的“名師”的網絡博客文章。孫明霞、沈麗新等一些紮根在基層土地中的“名師”,她們致力於課堂教學,她們也搞研究。但與那些抽象的理論、空洞的説教相比,她們呈現給我的是一個個動人的教育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實踐,詮釋了教育的信念和個人化的理論,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生命磁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生命對話,感覺到的是生命脈搏的.跳動。

她們娓娓道來的教育故事衝擊了我的心靈。

早就聽説過“教育敍事”這一詞語,只是沒有在意。20xx年初,黃老師向我推薦了刊載於江西的《教師博覽》(原創版)雜誌,我讀到了很多故事,雜誌把這些故事叫做教育敍事。卷首的介紹“與教師一起從事教育研究的學者——陳嚮明教授”,對我促動很大。文中説到,教師自己有很多個人化的理論和知識沒有被挖掘出來,把教師的知識總結、提升出來,既能豐富教育理論,也能為教師賦權,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和意識。

“教育敍事”這個詞不再陌生,在一次次閲讀和學習中,我怦然心動!

我想,教育敍事可能就是我一直苦苦尋找的幫助老師找回“失落”的一種方法。因為,教育敍事讓老師們講述自己經歷的教育事件,真實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再現當時的行動,用自己的故事闡述自己的理念。

我想,教育敍事研究會有助於教師找回“迷失的自我”,重現教育生機。

讓教育敍事來凸現教師個人的體驗。

幼兒園教育敍事9

我在幼兒園擔任小班教師,第一個活動結束便是吃點心時間,我請小朋友坐好然後開始分點心。我有個習慣,就是要等孩子説“謝謝老師”後,我才把點心遞給他。這倒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恩。

剛開始我給他們分點心時,小朋友們總是什麼也不説,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我也沒説什麼,只是對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一陣,我小心地鬆開手,叮囑他回坐位的時候要小心。接着第二個小朋友將杯子遞過來,第三個、第四個……直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小朋友想到説“謝謝”,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們喝完牛奶後,我忍不住舉起緊握在手中的杯子,對小朋友説:“剛才,老師在給你們分牛奶的時候,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是嗎?”

小朋友們都注視着我,表情疑惑。輕輕的説:“是的”。

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説道:“你們知道為什嗎?”

“因為我們不乖。”一個玲瓏般的聲音。

“因為老師生氣。”

“你們説説看老師為什麼要生氣啊?”小朋友相互之間看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們剛才有沒有覺得少説一句話啊?”

“謝謝老師——”小朋友們積極應答。

我笑着説道:“是的,老師給你們分牛奶或者分其他東西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説聲‘謝謝’。”

這事已過去一段時間,但小朋友在接過牛奶時那理所當然的眼神時常在我腦中閃現,他們對這一切似乎已經習慣。現在的家庭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在家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總是無私的付出,而從未想過在孩子身上得到什麼,以致於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感恩”。不過,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失職。如果在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因為口渴,叫一個孩子幫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過來,喝完後又叫他放回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向孩子説聲“謝謝”;如果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因為不小心碰掉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彈珠蹦一地,孩子自發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爭先恐後地去撿拾彈珠,而教師卻木然地站在一邊或忙着張羅其他的事情……那麼,我們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謂“言傳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應該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不正指向教師肩負的責任嗎?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着愛的芳香。

幼兒園教育敍事10

本學期剛剛接過大班, 沒想到這個班, 挑食的小朋友太多, 真的是手足無措, 每到吃飯的時候, 孩子們就過來跟説:教師不吃木耳教師不吃雞蛋, 不吃黃瓜不吃這不吃那, 弄的頭都大了。尤其是媛媛和政宇, 尤為挑食, 想這樣下去可不行, 一是孩子正在長身體, 不吃飯營養跟不上, 二是班級沒法管理啊。於是, 吃飯前。就先説飯菜多好吃, 激起孩子的食慾。再就是坐到她旁邊跟他一齊吃, 慢慢的媛媛小朋友有了很大改變, 可是政宇還是不吃, 有一次, 只好説:來餵你吧, 就是這樣喂們家的小弟弟的。就餵了他幾口, 並沒有強制他把菜都吃完, 又一次吃西紅柿炒雞蛋, 他還是不吃, 又過去喂他, 結果喂他吃了一半, 他自就把剩下的吃完了, 慢慢的`, 從吃幾口到自把所有的飯菜吃完, 政宇有了很大的改變, 並且政宇的爸爸媽媽也給們打電話説, 政宇回家會跟他們説自在幼兒園吃了什麼, 在家吃的飯菜也多了, 這讓感到很欣慰。

之後, 經過觀察。瞭解, 也許孩子並不是不吃, 而是剛開始看到菜的時候, 他以為這個菜長的不好看, 或者不喜歡他, 就不吃, 而家長就不給他做, 也跑來找教師説, 家孩子不喜歡吃, 別給他吃, 結果孩子就變得挑食了。當你讓孩子慢慢嘗試去吃的時候。他會發現這個菜還挺好吃的, 慢慢的就會喜歡吃了, 也不再挑食了。

他意識裏就以為這個菜不好吃啊, 媽媽也不給做, 結果導致了挑食。所以, 們必須要認真去觀察孩子, 去了解他的內心, 也許他的表現跟內心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同時, 們也必須要跟家長做好溝通, 共同來照顧好幼兒。

幼兒園教育敍事11

玩具是幼兒園孩子們的好朋友,每天在幼兒園,孩子們都要和它們進行交流。可是很多孩子為了它們,經常出現鬧、搶、扔的現象。那麼怎麼樣做才會引導我們的幼兒正確玩玩具、放置玩具和愛護玩具,感受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樂趣。

針對扔玩具,我們採用了動作表演的方式,先是請兩位小朋友分別用兩種不同的行為態度來表演,第一種是讓一位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時候把玩具放置在地上,而且用扔的方式對待玩具。第二種則是讓另外一位小朋友玩玩具,在玩玩具的時候用愛護的態度來對待玩具,把玩好的玩具放置到籃子裏邊去,讓幼兒區分哪種行為是對的哪種行為是錯的,同時教師要用擬人的方式來説明我們的玩具它也是有生命的,小朋友這麼對待它們它們也是會痛的,而且把它們放置在地上沒有放回籃子裏面它們也是會很孤獨的很無助,回不到籃子裏邊去,就等於回不了自己的家,以後就不和小朋友們玩了呢!讓幼兒換位思考,如果發生在他們自己的身上會怎麼樣,因此讓他們知道怎麼樣去愛護和放置我們的玩具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們學會愛護和放置玩具的同時也要學會和我們的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玩具,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學會和人交往的方法。小班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通常情況下,就會出現搶玩具的現象。

在教學形式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請一位教師扮演小兔,讓全班孩子通過向小兔借玩具來學習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實上從小兔帶着玩具一走進教室,孩子們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們向小兔借玩具的過程好像是在玩一場遊戲,當遊戲結束時,交往的方法也自然習得了。這使我想到:儘管社會課不如其它的課好把握.教學素材的組織難度較大,但如果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將道理的領悟、行為的習得融於遊戲中,教學活動同樣會有趣、生動並有效。

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這一環節的難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禮貌用語大膽地與小兔交往。從而借到玩具。應該説這個要求是老師和家長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們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經驗,順利地借到了玩具,這時他們顯得非常開心.成功感油然而生。

第二個環節的設計上,我們設置了一個障礙,即要孩子學會用“一起玩”的方法讓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當孩子們繼續嘗試用第一種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時,沒想到卻遭到了小兔的拒絕。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絕後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個大眼睛男孩甚至傷心地哭了起來.這個結果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失落也讓聽課的老師感到意外。因為品德教育中,我們通常會鼓勵孩子講團結、會謙讓,好的東西要樂意與別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兒視別人的東西為自己的東西.認為只要我對別人説了有禮貌的交往語言,別人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把東西讓出來。我想:孩子們的失落和老師們的意外正是我們想通過這節課表現出的一種觀點:即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東西,別人不給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學會體諒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學會坦然面對拒絕,而這些是傳統教育中經常忽略的人性化的東西。 為了幫助孩子用積極的交往策略去借到玩具,我主動加入到借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我的參與顯得信心十足,他們一致認為“老師一定能成功地借到玩具”,其實我的加入不過是教師交往策略的示範。當我説出:“小兔,我們倆一起玩滾皮球好嗎”的時候,孩子們都緊張地注視着小兔,聽到小兔欣然答應。都鬆了口氣,稚嫩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於是他們紛紛像老師那樣用“一起玩”的策略向小兔借玩具。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剛才那位哭鼻子的孩子再次去借玩具.當成功的喜悦重新洋溢在他的臉上時,我更深刻地領悟到《綱要》中提出的: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學的過程,給予恰當的指導,更要關注教育的對象,適時給予幫助,樹立自信心。而這是不少年輕教師常常忽略的問題,只關注與教學過程有關的因素,白白丟失了很好的教育機會。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向小兔借遙控汽車,其交往策略是學會與同伴“交換着玩”玩具。當孩子們在嘗試用第一、第二種方法與小兔交往失敗後,他們又把希望寄託在老師的身上。一致推舉老師再次去向小焦.借面具.可是這次交往的結果是:老師也沒成功,看到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孩子們先是一愣,接着竟然是一陣開懷大笑,一個孩子大聲喊道:“老師也沒有成功 ! ”我想孩子們發出這些笑聲、喊聲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太感到意外了,原來老師做事也會有不成功的時候,看來小朋友遭遇失敗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這樣的效果完全達到了我的設計初衷,因為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效果,讓孩子們知道老師不是萬能的,每個人做事都有可能遭受到失敗。正所謂:讓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找回心理平衡是做教師的責任。不過這不是我如此設計的最終目的因為坦然面對失敗只是挫折教育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難抵禦挫折。於是我對孩子們説:“雖然老師和你們一樣都沒成功地借到玩具,可是老師不灰心.只要我們動腦筋一定會想出好辦法,讓小兔樂意把玩具借給我們玩的。”

一席話,讓孩子們重新樹起了信心。這時候我拿出了長毛絨玩具,請小朋友思考:小朋友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一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那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小兔和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呢 ? 小朋友似乎想到了什麼。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於是我又不失時機地做了一個雙手交叉的手勢,很快,一個幼兒大聲喊道:“可以交換玩 ! ”矛盾又得到了解決,孩子們又一次興奮起來。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不少老師在提出的問題遇到冷場、得不到孩子們呼應時,往往不能給予他們新的思維引領,只是一味地追問:“誰還有好辦法 ? ”弄得孩子們更加不知所措,最後老師只好自己把答案説出來。其實此時孩子回答不上來,是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是思維上的跨度大,孩子一時還想不到,這時教師需要給予搭橋式的問題,降低難度

通過這幾環節我的感受很深,成功的教學課不只是看教師.能否順暢地完成教學過程,也不只是看孩子能否圓滿地答出各種問題,而是看孩子能否圓滿地運用自己地教育策略和智慧。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加強反思能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

幼兒園教育敍事12

可樂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爺爺奶奶的嬌慣下變得很“自由”,不是在團體活動時插嘴、亂跑,就是用拳頭解決糾紛,做些危險的事情,讓我們提心吊膽,以至於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麼事,孩子們想都不想就説“肯定是可樂乾的”。為了讓可樂的行為有所改變,我決定找可樂媽媽談一談。

聽我簡要地説了可樂的表現,可樂媽媽大吃一驚:“小傢伙那麼調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説:“是啊,如果此刻還不開始調整,上國小時就要成問題了!”“我已經做好上國小後天天被教師找的心理準備了。”可樂媽媽回答得有些無奈。我聽了覺得有些奇怪,可樂媽媽怎樣那麼快就説泄氣話呢於是勸她道:“此刻班上一出什麼事,小朋友就説是可樂做的,我很不期望看到這樣的結果。可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樂確實總是做一些違反班級常規的事,所以小朋友才會對可樂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們此刻開始幫忙可樂學會控制自我的行為,那麼到了國小這個新環境,可樂是有機會重新樹立自我的形象的。”我期望以“新環境新起點”來鼓勵可樂媽媽,讓她重新樹立信心。果然,可樂媽媽似乎精神一振,眉頭也略為舒展了。

我之後説:“此刻,可樂的自控本事還比較差,我們必須經過外部控制,幫忙可樂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然而,可樂媽媽接下去供給的情景讓我呆住了:“這孩子本身就感統失調,所以自控本事很差,我們已經在外面上課對他進行訓練了。”我驚訝道:“感統失調”“是呀。因為可樂是剖腹產,沒有進行過擠壓,所以感統失調。我們帶他測試過,他還不算嚴重的。比他嚴重的孩子多着呢,有的到三四年級才發現。”我迅速在頭腦中搜索着可樂媽媽一向以來對待可樂行為問題的態度,這才明白她為什麼會感到那麼無奈。原先,她把可樂的“自由”行為歸結為生理原因,所以在思想上就放鬆了對可樂的要求,認為他天生做不到。我很期望讓可樂媽媽瞭解可樂的問題雖然有生理上的原因,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良好的行為是在成人後天有意識的培養下構成的。我決定回去好好查一下資料,瞭解更多有關感統失調的信息,也期望可樂媽媽不要所以放棄可樂,而是經過有效的策略來幫忙可樂。於是我説:“既然有一部分生理上的原因,那麼成人有意識的干預就更重要了。

我很期望您能和教師達成一致,在行為習慣方應對可樂嚴格要求,讓可樂有所提高。我們能夠先從小的方面開始,比如,要求他好好坐着吃飯,爺爺來接時要攙着爺爺的手,不要亂跑。您還能夠和可樂共同商量定一個契約,比如,以一週為期限,對他提出一些要求,做到了有獎勵,做不到就要罰。獎勵和懲罰的資料也要和孩子一齊商定,要以進取的為好。每次的要求不要多,一步一步來,這樣可樂的壓力也會小一點。我們一齊試試看,好嗎”“好的,我們必須配合。”可樂媽媽點頭答應。

大約過了兩個星期,可樂的情景絲毫沒有好轉,反而有些變本加厲。一天早上,我剛到幼兒園,配班教師就告訴我:“可樂昨日在團體活動時不好好聽,隨便跑開去玩玩具,並且我喊他他還跑,一向跑到活動室外面。”我聽了十分生氣,立刻找可樂談話,可樂一開始滿不在乎,之後竟拉着我的手説:“教師,你不要放棄我!”這話深深地感動了我。我重新審視了我和可樂的談話過程,覺得有必要和可樂媽媽再談一次。

第二天中午我把可樂媽媽請到了辦公室,我簡單地將可樂前一天的表現説了一下,可樂媽媽十分生氣:“真是的,這小傢伙怎樣這樣,真是不得了!”“是的,我一開始也和您一樣,十分生氣,但之後我和可樂談話的時候,又被這孩子感動了。”可樂媽媽一聲不響盯着我看。我繼續説:“我給您打完電話後,對可樂説:‘可樂,我剛才和你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我聽得出來你媽媽很難過,心都要碎了!’可樂聽完後就哭了,對我説:‘都怪你,是你告訴我媽媽的!’我説:‘如果你沒這樣做,我就不會告訴你媽媽了。’可樂聽完沒説話。從那裏能夠看出,可樂很在乎你這個媽媽,一個有愛的孩子是有期望的'。”可樂媽媽聽了眼圈霎時紅了。我頓了頓,之後説:“我還問可樂:‘你明白什麼叫放棄嗎’可樂説不明白,我告訴他:‘就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你變成壞人也沒有人管你!你期望教師放棄你嗎’可樂搖了搖頭説:‘不要,教師,你不要放棄我!’我聽了這句話,真的很感動。所以,我把您找來,看看我們怎樣做能夠幫忙可樂。”

可樂媽媽頓時流下眼淚,看得出她也被我和可樂之間的談話感動了。這時,我拿出一份材料,是我最近收集的一些關於“感統失調”的資料。我將資料作了整理,給她看的目的是讓她明白:感統失調並不是什麼不得了的病,其實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感統失調,外面一些機構作的測試並不必須科學,並且這種生理因素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可樂媽媽邊看資料,邊聽我的分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於是,我之後説:“在和可樂的談話中我發現,可樂是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他思想上明白,就是行為上做不到,這除了生理因素外,成人對他的影響也很重要。我們不能放任他的行為,一旦提了要求就必須要堅持。”這時,孩子午睡後起牀了。我對可樂媽媽説:“等會兒有個團體活動,我們一齊去看看可樂的表現究竟如何。”可樂媽媽點頭同意。活動開始沒多久,可樂就起身跑到玩具櫃前玩起玩具來,可樂媽媽忙用手一指,並喊道:“可樂!”可樂羞愧地笑了笑,回到自我的座位上。可還沒一會兒,可樂又站起來把椅子一推,走到活動室後面,可樂媽媽趕緊走過去把可樂送回座位,並在可樂的耳邊交代了幾句。看完活動,可樂媽媽若有所思地點着頭:“想不到他在團體活動時會這樣。”我點頭道:“是的,此刻的可樂需要成人時時刻刻在他身邊督促,幫他約束他的行為。”可樂媽媽搖着頭説:“我和他爸還是比較注意管他的,就是他爺爺太慣着他了,所以他一點都不怕爺爺,我們平時又忙……”“我明白你們比較忙,可是孩子僅有一個,如果從小幫可樂養成好的習慣,會讓他受益終生,而你們在這過程中也能享受到可樂給你們帶來的歡樂!”她略作思索,説:“我明白了,我回去和他爸爸商量商量,我們會和爺爺奶奶談一談,要不,我們就把可樂帶回家自我帶。”

幼兒園教育敍事13

這學期,我接任的是一個大班。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孩子們的表達表現能力不盡如人意,常常表現出揪衣角、伸舌頭、雙臂夾緊、身體僵硬等焦慮、緊張的神態。在與原任教師交流後我瞭解到以前幼兒表現的機會比較少,大部分幼兒羞於當眾表達。由此,我想到從講故事入手,幫助孩子培養自信,提高表達表現能力。

才藝展示會

有了想法以後,我就立即引領孩子進入積極的準備狀態。我先讓孩子自選一個喜歡的故事,待熟悉故事內容後讓他們在小組內講述,再逐步過渡到在全班故事會上講述。

我沒有想到,在練習過程中,不少孩子不但不夠自信,還總有牴觸情緒。有的孩子不管我怎麼鼓勵、怎麼引導就是不肯開口講故事。於是,我只能調整原來的方案,把“故事會”改為“才藝展示會”,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特長,表現最拿手的才藝,如唱歌、跳舞、朗誦、武術表演等都可以,這個想法得到大多數孩子的認同。為了讓幼兒體驗到成功感,我又與孩子商討、與家長溝通,發掘每個孩子的`優勢、特長,幫助他們將自己的才藝表現出來。

在才藝展示會上,我們除了看到唱歌、跳舞、講故事,還看到了滑輪滑、抖空竹、唱豫劇等。孩子們的表現獲得了同伴的陣陣掌聲,他們的自信心也在逐步建立。後來,在區域遊戲或自由遊戲時,孩子們經常會自發地進行才藝表演。

每月故事會

第一次的才藝展示讓孩子有了自信。為了幫助孩子較快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我決定舉辦班級故事會。為了確保這次故事會不再“夭折”,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首先幫助孩子選擇適宜的故事內容,建議字數控制在500字以內,角色關係要簡單,便於幼兒記憶,語言要通俗易懂。其次,我通過“家長園地”等途徑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幫助。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班級故事會終於開始了。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大部分孩子表現得從容、自然,個別孩子雖然還有些緊張,但能在全班幼兒面前講故事,這就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孩子們對自己的表現也比較滿意,因此,信心更足了,積極性也更高了。我決定以後每月舉辦一次“故事會”,為孩子提供充分地表現、表達的機會。

家園聯誼故事表演會

通過每月故事會的錘鍊,孩子們已經擺脱了羞澀和膽怯,他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講述,更不滿足於只在班級這個小圈子裏表現,他們希望能表演故事,並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幫助。於是,一個新的創意——“家園聯誼故事表演會”誕生了。

有了創意,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做起策劃和準備工作:準備新故事、製作宣傳海報、設計邀請函、徵集家長意見、商討會場佈置、確定人員分工……在大家的精心籌劃下,故事表演會如期舉行。看!活動室內外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接待的、攝影攝像的、計分的、主持的……所有任務都由孩子和家長承擔,他們各司其職,忙而不亂。“演員”更是不負眾望,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孩子的表現得到了大家充分的肯定。

故事表演會結束後,園長給孩子們頒發了獎狀,有最佳表演獎、最佳選題獎、最佳設計獎,還有最佳製作獎、進步獎、合作獎等,孩子們激動萬分。而園長髮表的活動感言和“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真心祝願,更使在場的所有人感動不已。

在故事會上,孩子是活動的主人,他們主動、自然、自信,學會了共同協商、探索,不怕困難,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總之,“故事會”使孩子們充滿陽光、充滿自信。

幼兒園教育敍事14

我在幼兒園擔任小班教師,第一個活動結束便是吃點心時間,我請小朋友坐好然後開始分點心。我有個習慣,就是要等孩子説“謝謝老師”後,我才把點心遞給他。這倒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恩。

剛開始我給他們分點心時,小朋友們總是什麼也不説,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我也沒説什麼,只是對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陣,我小心地鬆開手,叮囑他回坐位的時候要小心。接着第二個小朋友將杯子遞過來,第三個、第四個直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小朋友想到説“謝謝”,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們喝完牛奶後,我忍不住舉起緊握在手中的杯子,對小朋友説:“剛才,老師在給你們分牛奶的時候,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是嗎?”

小朋友們都注視着我,表情疑惑。輕輕的説:“是的”。

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説道:“你們知道為什嗎?” “因為我們不乖。”一個玲瓏般的聲音。

“因為老師生氣了。”

“你們説説看老師為什麼要生氣啊?”小朋友相互之間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們剛才有沒有覺得少説了一句話啊?”

“謝謝老師——”小朋友們積極應答。

我笑着説道:“是的,老師給你們分牛奶或者分其他東西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説聲‘謝謝’。”

這事已過去一段時間了,但小朋友在接過牛奶時那理所當然的'眼神時常在我腦中閃現,他們對這一切似乎已經習慣了。現在的家庭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在家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總是無私的付出,而從未想過在孩子身上得到什麼,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愛“美”心理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外在電視裏的寶貝明星秀之類的節目更加誇大了幼兒成人化的形象,儘管這種心理是在特定情況下能起積極作用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它會給幼兒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家長、教師應該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幼兒的愛“美”心理。採取正確、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幼兒,特別是對於那些非正常愛漂亮的孩子。幼兒愛“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從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的特點來看。教師的誇獎很有可能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動因,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判別能力不強,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提出物質要求時總是一味地滿足孩子。沒有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也沒有采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兒自身愛“美”,教師、家長就要更加註意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的這種心理,導致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案例反思:

《幼兒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視發現、保護和引導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質。”還指出:“只有家園聯繫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兒童發展。關注個別差異,滿足發展中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現實的需要。

幼兒園教育敍事15

前段時間曾經思考了"影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今天就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不成熟的幾點建議: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幼兒語言的源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豐富幼兒語言內容的根本。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周圍的人與物,為幼兒提供説話的材料,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如班級裏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組織幼兒自制玩具和教師去探病,並對生病的幼兒講幾句話。有了這種生活經驗後,幼兒談起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事就不會無話可講了。

2、培養幼兒説話的興趣

在成人中,有的人生活經驗很豐富,但不善於表達,這不能説不是一種遺憾。顯然,幼兒階段,培養幼兒語言興趣是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前提。語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兒對之產生興趣,必須將語言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相結合。如:幼兒對老師委派的人物很感興趣,可委派幼兒去ⅹⅹ老師處借音樂磁帶,幼兒為了得到老師的好感,會盡量把誰要向誰借什麼東西表達清楚。多次獨立交往,會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

3、創設幼兒説話的機會

在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對語言產生一定的興趣後,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有利於説話的環境。首先對膽怯的幼兒,要為其消除心理障礙,教師要與其親近,讓幼兒感到幼兒園和家庭一樣自由自在。這樣,幼兒就會敢説話。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此外,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有着強烈的表達慾望,利用幼兒這一心理,教師可用新穎的玩具請幼兒講段話,如,飛進教師的小鳥,一陣雷雨,天空中漂浮的雲朵等都可成為誘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材料。

4、改進語言教育方法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發揮幼兒語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適當增加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讓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處於積極狀態,鼓勵幼兒用多種語言形式表達同一內容。

幼兒教育隨筆(四):超市遊戲的收穫

上星期,大潤發超市開張了,超市裏擺滿了很多物品,很多孩子走進了超市購物,一下子超市裏擠滿了人,大家都想購物,以至遊戲中出現了"搶購"的現象,子薄和元濤為了一袋王子餅乾兩人搶了起來,孫若涵由於一次性拿了過多的物品,在擁擠的過程中物品掉了一地,徐少航人來瘋似地在超市裏跑來跑去,整個超市看起來亂糟糟的。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及時介入遊戲,告訴孩子們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商品,在超市中要注意保持有序,不能亂跑,同時也要保管好自己購買的商品。這時超市裏才恢復了平靜。

分析:超市剛開張,物品很多,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孩子購物的慾望,但由於超市裏同類商品少,就導致顧客為了某種商品而爭搶。在超市裏我們制定的規則由於不具體,幼兒所獲得的經驗也僅僅是平時生活中與父母在超市購物的經驗,因此在遊戲時孩子由於經驗和規則意識不明確,出現的爭搶,購物過多、亂跑等現象。

策略:

1、在超市裏多增加一些同類的商品,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們由於喜歡而爭搶同一類商品。

2、教師和孩子一起討論超市的遊戲規則,教師將遊戲規則畫出來,貼在超市裏,提醒大家共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