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52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1

讀完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長。

薄薄的小人書本身其實並沒有帶給孩子多少東西,它出現在一個孩子單調而貧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一個年輕生命深處潛在的探究新知的慾望,把一個少年閲讀文字的興趣,充分地點燃和釋放出來了,可以説閲讀兒童書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學習生活的開始。

人的精神成長和生理髮育是一樣的,對“營養”的需求也是分階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就該讀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錯過了這個閲讀階段,我們不但會失去閲讀的慾望,而且難以吸收特定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精神營養”。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讀什麼樣的書,這應當成為學生閲讀的重要原則。

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那麼,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

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卻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樣生活,一樣工作,一樣的追求,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早九晚五,一樣的春種秋收,你憑什麼可以成為不同一般的人!

平凡之人,做不平凡之事,打破常規,成為常態。

一般情況下,大家喜歡經營自己的職業,特別是級別、待遇、房子、車子等,我卻經常忘掉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刷新自己,嘗試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給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議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實現它,自己給自己一些驚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獎賞。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謀其政”而已,但僅僅如此,肯定只能成為一般的人。我必須除此之外,種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裏,常常意外地長出個性的花,特別的草,儘管打不了多少糧食,卻往往給你意外的收穫。

不斷的學習之中,越發現自己學問的淺薄,知識的粗疏。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把工作與休息區分分明,而我卻經常把它們混在一起,把勞動當休息,把學習當休息,把打掃衞生當成一種休息。把上課當成一種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業。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現實世界的一個小我,心靈世界的一個大我。改變世界,從改變自我開始,向李希貴同志學習!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2

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學生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我們需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需要閲讀這樣的名著。此書給我心靈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時給自己帶來了思考,本書裏面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對待學生要有大愛——寬容

書中,李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這是多麼深邃的思想呀,這又是多麼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啊。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而可愛的,卻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會滾落而破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學習,那我們的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學生養成自治的能力

“斯賓塞在《教育論》説過:“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而現在,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規矩在約束着孩子們,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順的小貓。而“讓教育從細節入手”,不是為了約束學生,管制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讓學生將良好的行為養成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品質和素養。

三、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

通過李老師由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看出,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向我們揭示了: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學習。這本書,不僅為我的教育教學、教學管理注入了時代鮮活的春水,而且他對教育的激情、痴情也點燃了我對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卻又是另一個新課程的開始,需要學習的更多更廣泛。今天讀了體會了李老師這句話,更清楚了學無止盡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李老師在書中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説教,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教育歷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我們教育過程中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如何把這些事情做好,成為學生成長的平台。我已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八個年頭,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為我照亮了今後的漫漫長路。教會了要把教育工作當做教育事業來對待,要不斷的學習,做一個智慧的教師,同時要把小事做好。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3

寒假期間,我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受到了極大的啟迪。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講述的都是他曾經親身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引發讀者不同的思考。

“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寥寥幾句就把教育這個深奧的概念闡釋出來,簡單而易接受,是啊,教育就是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我深刻地感覺到我們要做幸福教師。

幸福感從何而來,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樂地活着,其實要真正地尋找幸福,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自己深刻地找尋了原因:主要看自己的心態,教師的幸福是一種心態,一種健康的心態。當我們走進教室時面對的是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個個美好的期待;從工作壓力來看,讓生佩服,讓家長欣慰;從工資待遇來看,我們一點不比機關幹部少;從社會地位來看,我們在社會上享受的別人讚許的目光……所有的這些有什麼理由我們不幸福呢?

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稱職嗎?否也。靜下心來教書,這幾個字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堅持再堅持。我缺的就是耐心,當我們面對孩子沒有耐心時,不妨想想此時面對你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什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不妨試着改變自己的態度。用一顆慈愛的心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學生當成最真誠的朋友,我們面對孩子時就不能靜下心來,容易衝動,主要取決於心態,我們把學生看作“花仙子”,學生就會無憂無慮地生活學習,自己也會生活在快樂的境界裏,反之把學生看作“仙人掌”,我們也會生活在恐怖的境界裏,所以教師的心態,完全掌控於學生的心態,要用自己的愛,感化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要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教學上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新形式下的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死教課本的知識了,而是要求教師對於各學科知識的掌握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靈活化、系統化。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探索新的知識,做學生心目中的“超人”。

每個學生都是開心快樂的,我們只有找到幸福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再調皮的學生他也會被老師的愛感化的,時刻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時代在變遷,教育在改革,教師應該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如何去面臨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備好每一節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和每一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多讀幾本好書,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讓我們大家齊勉之!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4

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光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的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但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就應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光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5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中的一本,該叢書以宣傳當代教育家事蹟,反映教育家成長和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為宗旨。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教育家?本系列叢書將會讓讀者體會到,教育家並不神祕,他們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他們也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甚至可能因為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某些缺點和不足更容易表現出來。但是,作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們為教育改革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記錄了作者李希貴幼年教育思想的啟蒙發育——鄉村中學的教學歲月——穿越“雷區”的校長生涯——教育的改革實踐——建設教育強市的追求歷程等各個時期的探索過程和理性思索。

讀此書,我不僅可以瞭解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而且可以從中窺探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風雲變幻、崎嶇坎坷的發展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從書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規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穎而又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真知灼見。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憶中,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在探索歷程的評價中,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在體驗感悟的歸納中,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6

捧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覆思量,只覺一陣春風撲面而來,能找到這樣一本亦師亦友的原生態教育書籍暢讀,實乃讓人無比愜意之事。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閲讀此書時,李老師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文章時常讓我感動,為我答疑解惑。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以時間為序,以樸實無華的簡潔的文字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從鄉村中學普通教師一步一步成長為中學校長、縣級市的教委主任、地級市教育局局長,最後成為當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詮釋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他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讀書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他的成功應該源於他對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在全書中,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於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對教育獨特的感悟與思考,那點滴心語,可謂畫龍點睛。這三條主線分別是教育線、教學線和管理線,而統領這三者的便是一種"人"的精神,一種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可貴思想。讀此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一、注重閲讀

書是時代前進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隨着時代的發展,把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的觀念已經陳舊了,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新的知識和信息不斷增加,人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受教育,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黨的十六大提倡全民學習、建設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課程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等,都需要通過博覽羣書來達到知識更新和自我提升。隨着新課程的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師曾經擁有的較為豐富的知識,已經難以面對現代的學生了,教材及參考書籍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單一講課、灌輸更不能適應當前的教改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讀書,不斷提高地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才能培養出時代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

二、關注學生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應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信仰和幸福負責。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1、把學生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充滿民主、平等。

以前,有的老師都認為只要搞好學習,再"厲害"一點學生也會諒解。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並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後,隱藏的是怨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學習。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為民族的明天準備素質的教育。要讓孩子一生能夠持續地學習,能夠有尊嚴、高質量地生活,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瞭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

2、評價不但要換方法,更要換思維。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着眼於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説"我能行"!在這一方面,我們原來的班級也搞過類似的嘗試--"我能行!",但十分慚愧,效果不佳,回想起來,關鍵原因是我的工作浮於表面,沒有落實好,沒有聯繫實際。

3、蹲下來和孩子説話——變堵截反對為提倡誘導

只要你蹲下來,試着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眼裏的世界不一樣,你就能學會理解孩子。孩子們犯的錯誤,常常是"美麗的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我們的工作習慣於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從成人的視角對孩子提出種種要求,設定展目標,生硬灌輸、呆板説教,強迫孩子接受--猶如預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學生的體形。身高統統塞到這個模子裏,結果必然是要麼鑄造出畸形的人格;要麼鑄造出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要麼傷害學生的心靈,形成終生難以彌合的傷痕。

4、讓孩子們喜歡學習

①歸還學生思維

讓課堂成為學生演練思維體操的舞台。對歸還學生主體地位來説,核心的問題,是把學生思維的過程,歸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研究,哪一個過程應該放給學生去思考。

②把認知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過去我們喜歡把結果告訴學生,現在我們應該把探索的過程,全部的經歷留給學生。

③讓知識既是目的,更應該成為獲取新知識的工具。

經驗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生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週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而首先是不能用來去獲取新的知識。我們能否把運用知識、方法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工具,作為衡量我們老師教學方法的一種依據?

三、學會思考

李老師又説:“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他講到,我們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幹什麼,再推想50歲、40歲直到今天。他特別舉到了一個鮮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視名主持人楊瀾,在她最紅的時候,突然從央視節目中消失,到國外進修去了。今天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了觀眾,靠得是自身修養,從戰略的角度講,是“終點思考”的人生韜略幫了楊瀾的忙。

在實際校園裏,我們有的是一些雖然年輕,但已經暫露頭角的老師,有的老師還是教育界的專家,所教的學生有多少都已經上了北大、清華或其他重點大學,學生是發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師自身卻沒有很大的發展。究其原因,在於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終點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樣,遲遲不發,或者是出發之後又猶豫不決,瞪眼看着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這也驗證了一句哲理: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試想我們今天的教師,如果我們每天埋頭於煩瑣的工作,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不斷創新,十年、二十年後的我們抑或就是一個平庸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教師、教育家。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缺乏“終點思考”。

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深深地懂得:我們老師應該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更成熟。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和寬容,善待學生的“黑點”並加以正確地引導。教育的藝術就在於善於撥開學生眼前的迷霧,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幫助學生體味到上進及學習進步時的歡樂,誘發學生的責任心和榮譽感。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我在讀書實踐中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也嘗試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實現或擁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會繼續為自由呼吸的教育貢獻一份微薄之力。現在讓我們懷着夢想,付諸實踐,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實踐吧!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7

**是我高三時的語文教師,我則是老師的科代表。作為李老師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擁護者和實踐者,我有許多話要説,卻無從下筆。當我讀完李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後,感慨萬千,高密四中時的那一段經歷又歷歷在目。現在僅以我再讀書時寫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來,作為對李老師的感激和對目前教育現狀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業,然後才是謀生的職業。如果僅僅把教育當作養家餬口的職業,那麼教材、課堂、備課作業、學生等等自然就成為我們掙錢的工具。心中沒有對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學中就很難奉獻出一片愛心,教育就很難成功。人通過一份職業養家餬口,生存在世上;通過一份事業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時,愛心也就隨之而來;當學生把你當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時,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從尊重開始--尊重學生拉開了教育的序幕,愛是教育的開端,學生自我成長是教育的過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對社會對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是教育完美的結局。

4、學校的主人是老師和全體學生,領導則是公僕。尊重老師,才能使老師迸發出幹勁;理解學生,才能讓學生學有所成。

5、大雪無痕,教育無跡。教育給人帶來的是知識是思想,更是靈魂的洗禮。高密四中留給我的則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為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學生道歉了嗎?勇敢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來折服學生比用"師道尊嚴"的古訓來壓服學生更強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靈,而不是向孩子灌輸無用的知識。對犯錯誤的學生一定要慎重處理,否則,一不小心,我們傷害的不僅是學生的自尊心,還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8、希望每一位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考慮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來,我們更應該向學生傳授學習的理念和處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應當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因為動力是學生自我成長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學生應該敞開心扉。用心靈來感動心靈,遠比約束一羣思想各異的孩子容易。

10、對與初次犯錯誤的學生,我們不妨相信他的辯解,給他一次矇混過關的機會。因為我們的出發點是愛護心靈,而不是懲罰錯誤。

11、學校的規章制度是用來約束學生不犯錯誤的,而不是用來懲罰犯錯誤的學生的。但當學生真的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時,我們就需要認真思考:學生為什麼會犯錯誤?我們當老師的有錯在哪裏?

12、競爭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務,但競爭必須是在規定的範圍之內。如果出現了無序的惡性競爭,那麼你的管理是失敗的。

13、校長管理的最高境界:讓每一個學生都以母校為榮,讓每一位教師都以校為家。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8

泰格爾在他的詩中説過:“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聲。”是的,自由對一個學生來説,對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管理來説,更是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當我看到希貴校長的這樣《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時,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能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呢?曾記得在一本教育雜誌上看到,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只因為喜歡爬樹,在樣園裏也爬樹,而被學校勒令退學。放眼環視我們的教育現狀,在我們的校園裏,我們按照行政組織的構架,把學生劃分在一個個行政班級裏進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級管理中大範圍地存在,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壓抑,學校讓往左轉就得往左轉,學校讓往右轉就得往右轉。於是,孩子們表面上變得很乖,而內心想的到底是什麼。當然,也還有另一些孩子,在這種高壓之下變得叛逆、情緒極度焦躁,身心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最終走向極端的行為。

細思極恐,孩子的這些表現難道與我們的教育不無關係嗎?我們難道沒有表任和良知去改變這種狀態嗎?希貴校長在他的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教育,應該從平等開始”,“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説得多麼好呀!把學生當人來看待,給予他們愛、信任與尊重,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都真正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教育。

進入到高年級,學生的做事能力越來越強。如果放手把教學工作中的一些事務安排給孩子們,既是對他們的一個鍛鍊,又能減輕老師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負擔,一舉兩得。所以,在開學期,我就計劃本學期一定要好好培養我的語文小班幹。開學第一課上,我就向孩子們宣佈:本學期的語文課代表工作將實行每月輪換制,每月選一次課代表,由兩名同學合作完成。孩子們聽到我的消息,顯得非常興奮,小眼睛裏充滿的期待。其實,我知道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幹部”夢。但是,很多時候實際上很多小班幹是形同虛設的,既在班裏起不到引領作用,又不能給老師很好的幫助,最後很多同學心中對小班乾的工作不滿,但又沒有一個真正的“班幹”橫空出世,導致班裏形成不了一個很好的班風,學生整體消極怠工,羣龍無首。細思原因,其實是很多小班乾的職責不明,職權過大,工作欠具體導致的。通俗一點來説,就是班幹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考慮到這一點,我決定先要明確小班乾的職權。

第一屆語文課代表和組長選出來了,一班是餘展晴和王鐸雲,二班是孫靖雯和臧舜禹。下課之後,我立即把這些“新官”們組織在一起,明確了職責。課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發作業,每天晚自習和週日返校時要將學生的作業收齊,並統計好上交人數、未交人員名單;每天上課之前要組織學生課前三分鐘朗讀,其中一名課代表要提前詢問老師朗讀內容,並負責領讀。另一名課代表則幫助老師做好上課準備,如下發作業本、打開大屏幕、準備好PPT這三項工作。而組長的工作就是負責把作業收齊,統計好本組的作業完成情況,上報課代表,同時在小組活動中起到組織引領作用。另外,我還特設了一個小助手的職位,主要是怕課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負責,這位小助手要幫助我統計上課發言比例以及上課請假、遲到、早退等情況。最後,我將課代表、組長、小助手的名單、工作範疇用A4紙打印好,張貼在班級公告欄裏,既有滿滿的儀式感又利於他們明晰自己的工作。

當然,小班乾的培養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屆小班幹分配下去不久,兩個班的小班幹就明顯表現出不同的積極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項工作都安排得當,很快2班的作業、課前朗讀就得表現得井井有條,這兩位同學在班裏也漸漸樹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鐸雲和展晴就不行了,不僅課前準備無法準備充分,連作業也沒法上交,鬧得我很窩火。怎麼辦?是叫過來大聲訓斥一番,還是另想策略?我把他們訓一通能管用嗎?顯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責任意識不是訓一頓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再三告訴自己:小班幹是培養出來的,出現問題是正常的,正因為孩子還小,責任意識還不夠強,所以才需要我們去培養。想到這裏,我把1班的兩位小班幹叫到了身邊,詢問了他們這初當課代表的感受,他們竟一下子意識到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這令我驚詫。看來他們還是有責任意識的,只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缺乏恆心和毅力。於是,我把課代表的任務細分表拿出來,再次指導他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這下他們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來的一個月任期內,這兩名小課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幫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於第一屆課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結果導致一個月後的我非常糾結,第一屆小課代表的培養工作剛剛初見成效,可是開學期我可是承諾他們一個月後要重新選舉的呀!我不捨得了,我猶豫了,因為我擔心第二屆的小課代表不如第一屆的做得好,也擔心因為換屆會打擊第一屆的課代表,從此他們就不再那樣興致勃勃,積極做事了。可是,一想到當我宣佈每月選舉一次課代表時,那麼多閃亮的、充滿期待的眼睛,我決定忍痛割愛,重新選舉,自願報名。當我把這個消息宣佈出去的時候,全班一片歡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兩個得力小助手,我的心裏也有些心疼他們。怎麼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大聲説道:“新一屆課代表選出來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屆課代表的工作結束了,因為,你們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們去完成,那就是——負責培訓新一屆的課代表!希望你們能把這項工作做好!”頓時,那兩雙黯然傷神的眼眸突然亮起來了,驕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臉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頭悄然落地。下課了,新一屆課代表興奮地跑過來問我:“老師,我們要做什麼?”我意味深長地笑了:“你們去找上一屆課代表去吧!”轉眼,他們已經棄我而去,圍在老課代表的身邊問長問短去了。

一學期下來,1班2班的語文課代表分別換了三屆,但是總歸,每一屆小幹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條不紊。反過來,小幹部的工作又促進了這些孩子們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為其他學生樹立了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孩子們自己管自己,從另一個側面又樹立了老師的威信,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堅信了一點,那就是小班乾的培養,重在培養,而不是坐享其成,沒有天生會當班乾的學生。只要我們堅信這一點,我們的工作會更加得心應手的。

有人説,愛情就像手裏的沙子,攥的越緊,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乾脆揚了它。其實,學生又何嘗不是呢?他們亦如我們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緊,他越叛逆,與其這樣,不如放手去愛他。放手讓學生去做,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信任與尊重,給予他們足夠自主的空間,也許他們會還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的!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9

近日捧書李希貴先生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來芳香四溢,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先生在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高二(2)班的體育委員劉振宇,從教室隔窗擲石頭打下大片核桃,被副校長帶到教導處,寫檢查,挖思想根源。並在大會上做檢討。但效果很失敗,因為他平時是位挺好的學生,打核桃的事雖不能説是“鬧着玩”,但肯定不是品質問題,讓他到校會上檢討,是不是有些太過分、太傷他的自尊了?

事過境遷,20多年過去了,那位打核桃的劉振宇當上了鄉鎮的黨委書記,有一天見了我,説:當年真是鬧着玩的。

他的話給我很大的觸動。

他們真的是鬧着玩的。但我們的老師卻總不肯跟孩子們“鬧着玩”,我們有時實在是太“認真”了。我們總是把孩子視為成人,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審視孩子類似“鬧着玩”的錯誤,結果就是“上綱上線”,就是道德品質的大是大非問題。其實,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和道德品質並沒有多大關係。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給予孩子一份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的寬容。特別是對於特教戰線上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對聽障孩子們更多的寬容。

聽障學生在與別人的交往上有很大的障礙,要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與他們做朋友。

如果我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有耐心、有愛心,善於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變被動為主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教師來説擁有一顆愛心是很重要的,愛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有了愛心,教師才會懂得怎樣寬容學生。只有擁有了智慧的愛,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與學生達到真正的心與心的溝通、心與心的互換。要想讓他們愉快地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或做人的準則,首先就得擺正你們之間的關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揚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係。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髮問;允許學生對老師提意見等,讓學生有話想説,有話敢説。這樣增進了我對學生的瞭解,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促進教學,更好地讓他們在各方面都有所發展。

對於學生中隨時出現的一些小錯誤,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這些問題的同時,多給學生一點寬容。“寬容”不是姑息、遷就、放縱,而是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對犯錯誤學生的理解、尊重。從時間上、場合上、態度上、條件上、認識上寬容學生,讓學生有時間、有過程地認識錯誤,並給他們留有改正錯誤的餘地。要做到寬容:一是要真誠地傾聽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並加以分析,不要憑主觀臆斷或一面之詞去下結論;二是要熱心教育,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行為,正面引導,從鼓勵的角度去教育學生,使學生能正視存在的問題,鼓起勇氣去克服它;三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有機會申辯,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

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給他們時間,給他們空間,他們應該可以撐起自己的傘,他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