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有關歷史典故集合15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7.67K

有關歷史典故1

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賭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梵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圯毀.

有關歷史典故集合15篇

有關歷史典故2

秦檜怕“施”

舊時,湯陰縣城從岳廟前向東走的那條街叫學街。據説在很早以前,住在這條街裏的人們,特別是那些在臨街房屋裏的人,每到晚上夜深人靜時候,往往被街上一種聲音所驚醒。那種聲音聽起來很有點瘮人:唿啦——唿啦,而且是相同的聲音連成一串。先是從西向東走動,又從東向西走動,有的時候是一東一西過去後就消停下來,有時反覆多次。漸漸地有人想看個究竟,他們或從窗户上張望,或啟開門縫覷看。就這麼一看,人們倒被猛嚇了一跳。這聲音不是別的,原來是在岳飛廟前跪着的那幾個鐵人像,領頭的一個便是秦檜。他們有的帶着前銬,有的帶着背銬,腳上都帶着沉重的腳鐐,邁着艱難的步履蹣跚而過。人們驚異的是:這些鐵鑄的傢伙怎麼居然會沿街走動?這不是成了精嗎?於是人們聚到一起,將這件事議論開來。後來,這件事很快傳到知縣和知府衙門。沒有多少時間,府裏便派張應登推事到縣裏來。他詳細瞭解了人們訴説的情況。便決定在岳廟山門對面,即秦檜等鐵跪像後建了一祠,祠中塑起施全的銅像。

施全是南宋時期的殿司軍士,對秦檜主和誤國,謀害岳飛極為仇恨。紹興二十年(即岳飛被害後九年)正月一天,施全挾刀藏於眾安橋下,待秦檜乘轎赴朝路過時,上前刺殺秦檜。因沒有刺中,被捕。後被秦檜處以磔刑。施全銅像左手握拳,右手高舉利劍,橫眉怒目直視面前秦檜等五個鐵跪像。説來也奇,自從施全塑像建立以後,學街的百姓,,再也沒有聽到這夥鐵鑄罪人沿街趟鐐的聲音。

説來更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發現那個被施全鎮壓住的秦檜居然躲到雞腦袋裏去了。開始,無論公雞還是草雞,只要聽見喊“施——”的聲音,便驚恐地跑開,還不知是怎麼回事,後來當人們把煮熟了的雞頭打開,才恍然大悟,那個圓滾的腦仁不就是那個跪縮一團的秦檜嗎?

有關歷史典故3

有關先禮後兵的歷史典故

曹操成氣候之後,派人去琅琊接父親曹嵩。曹嵩路過陶謙那裏的時候,陶謙招待了他,並且派張頜帶軍護送。護送的當天晚上,寄宿在一古廟,張頜及其軍士睡在外面保護,恰巧天下雨,士兵有怨言,生了搶奪曹家輜重之心,結果曹嵩被殺。

曹操以陶謙縱容手下殺害父親,想報殺父之仇,起兵討伐。陶謙勢力小,求助於孔融,結果孔融救他沒救成,也被困了。孔融手下太史慈單槍匹馬殺出城,求助劉備相救。劉備於是去找公孫瓚借了3000兵,來救孔融。

曹操得到信,大怒,欲討伐劉備。曹操的謀士郭嘉説了這麼句話: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用先禮後兵造句

1) 看到黑鷹死了,黑豹心中暗笑,平時黑鷹就是個偽君子,還想先禮後兵簡直可笑,只有他才適合掌管黑鷹鐵騎。

2) 走吧,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咱們去迎迎吳縣令,今兒個咱們要虎口拔牙,前面不免便要恭敬些,這叫先禮後兵,對不對?

3) 對啊!不過我心照不宣從來都是以德服人,等我先給他來個先禮後兵,講到他服,講到他自願把裝備送給我們為止!

4) 面對‘冰雕’昱王爺‘冷颼颼’地關懷與問候,我們悲催的湛鈺童鞋一次又一次咬腫了牙齦,秉着‘先禮後兵’的策略,屈服了。

5) 雖然此刻奈克羅斯兵敗,阿坎眾將士羣情振奮,個個躍躍欲試,以圖殺敵立功,索里爾仍堅持先禮後兵。

6) 假如客户是無緣無故藉詞拖、賴付款的話,業務人員也不要生氣,設法先將怒火壓下,然後,採取“先禮後兵”。

7) 其實我當上副班長以來,全班就沒有一個人服我,我也是想着靠説服教育和仁義來感化他們,所謂先禮後兵就是這個道理。

8) 我軍的原則是先禮後兵,向敵軍展開攻擊。

9) 我軍採取先禮後兵的策略,向敵軍展開政策攻心。

10) 平津戰役中,為了保護天津人民的生命財產,我軍先禮後兵,勸告守敵接受和平解決,在敵人拒絕投降以後才發起進攻。

11) 我軍採取先禮後兵的策略,向敵軍展開政策攻擊。

12) 同學之間有點矛盾,就説什麼先禮後兵之類的話,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吧!

13) 西方列強同清政府開戰前,洋鬼子每每“先禮後兵”,發個照會,編一套理由,提一堆要求,讓清政府刻期照辦。

14) 支代表隊在個小時比賽裏,通過“知書答禮”“先禮後兵”“身體力行”“言之有禮”等環節,展示中國人知書達理、崇文求美的良好素養。

15) 中國人是喜歡先禮後兵的,並不是軟弱可欺,而是一種君視臣下的氣勢。

16) 暴君在襲擊我們的國家之前,是不會先禮後兵的.

17) 不過得先禮後兵,先推行懷柔政策不得要領之後,就可以用這句話,讓對方的狡辯無處藏身。

18) 不過名女網友先禮後兵,先讚美郝龍斌剛毅木訥、忠厚老實,最後卻加了句“我媽覺得你人還不錯,但鞋墊應該再加高一點”,讓現場有點小尷尬。

19) 首先,中國在對菲律賓進行和善的,友好的談判,以先禮後兵的路數,已經跟菲律賓談完這個階段的事情,沒有到刀兵相見,中國不會出兵。

20) 你服不服?別怪我不給你機會,勞資向來是先禮後兵,最後暴戾恣睢。

21) 呵呵,既然你不明白我的意思,那我們只好先禮後兵了。

22) 我這招叫先禮後兵,在説話的同時我已經掂了掂手上的鎮鬼銅璽,等到出其不備,我就狠狠的拍上去。

23) 上官老弟先禮後兵,向吳天星一再曉以大義,言明用過之後一定奉還。

24) 中國出戰的信息往往來源於空穴來風的小道消息。抗美援朝也好、抗美援越也好等,都是先有小道消息,這既是中國先禮後兵的套路,也是基於中國被動戰爭的落後戰略思想形成的,中國總是希望對方知趣、希望對方知難而退。中國總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戰,這是真的!

有關歷史典故4

不到長城非好漢

這句家喻户曉的名言出自毛澤東1935年創作的詩詞《清平樂六盤山》,全詞為:“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詞中借“長城”表達紅軍長征的目的地,並非真正長城。

有關歷史典故5

《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上説:“布有良馬名曰赤兔”《三國演義》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馬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寶馬良駒。董卓為了拉攏年輕將領呂布,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呂布得馬後果然殺了原來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門下,當了他的義子。後來,這匹馬跟隨呂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門樓,因為劉備的一句話,曹操痛殺呂布,赤兔寶馬也就歸了曹操。也是機緣巧合,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暫時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愛惜關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寶馬贈英雄”。但關羽終究不是呂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為了更快地找到劉備。從此以後,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就成為了關羽的代表形象。當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後,赤兔馬又為馬忠所得。可這次它不再順從着跟隨新主人,絕食而亡,跟隨舊主關羽而去了。

劉備的盧馬

的盧馬是額上有白色斑點的馬,古人認為這種馬妨主。劉備憑的盧馬脱險,被傳誦為義馬救主。後一般以“的盧馬”形容快馬。辛棄疾《破陣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歷史典故

這匹馬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走投無路的劉備正好以同為皇室宗親的身份與劉表認了親戚並投靠劉表,這個時候便主動請纓親征。等到短兵相接,劉備望見張武坐騎“極其雄俊”,大為讚賞贊曰:“此必千里馬也”,趙雲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挺槍而出,“不三回合”,便斬將奪馬。等到凱旋班師,劉表見了這匹馬,也禁不住讚不絕口。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還説“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消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予採納。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着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這之後劉備更加不相信“的盧妨主”的預言了,對這匹救命的寶馬無限珍愛,後來出兵入蜀之際因見龐統坐騎老弱,為了顯示自己對龐統的重視而將自己珍愛的寶馬的盧贈送給了龐統。誰知龐統無福消受,剛騎上的盧便被敵人當作劉備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從此後的盧馬也失去了蹤跡.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蜀志先主備傳》:“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裴松之注引《世語》:“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危矣,可努力。’的盧乃一踴三丈,遂得過。”

有關歷史典故6

寄人籬下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時張融一貫主張寫作要有自己的獨創性,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寫道,大丈夫做文章應當像孔子刪編《詩》、《書》、制定《禮》《樂》那樣,而不能一味寄人籬下,模仿別人。

有關歷史典故7

將歷史典故滲透在哲學教學裏,會使哲學變得鮮活而有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典故中的哲學。

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觀點,我們的教材有如下的表述:“由於客觀事物都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都有其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我們觀察一個事物不但要了解它的過去,觀察它的現狀,還要預測它的未來。只有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才能使我們的思想符合不斷變化着的客觀實際,適應形勢的發展。”這段話啟示人們要用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眼光看問題。然而,學生由於生活閲歷所致,很難深入理解這段話。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我並沒有給學生講抽象的道理,而是引用了一段三國的故事。我扼要介紹了三國的歷史,告訴學生三國是我國曆史上大分化、大動盪的時期,也是羣星璀璨人才輩出的時期,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但最終之所以出現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並不是偶然的',曹操、劉備、孫權以他們的宏才大略為自己贏得了歷史上的地位,教育論文《歷史典故中的哲學》。當時人們對各派勢力的前途看法不一,對局勢發展充滿各種猜測和設想,對天下英雄的評判也眾説紛紜,大多數人認為“四世三公,門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的袁紹乃是稱霸一方的英雄,而人單勢孤、寄人籬下的劉備怎能與袁紹相提並論呢?然而曹操卻不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人,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他在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斷言“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袁紹不會成就大事業;相反劉備“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是真英雄也。結果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開創了蜀漢基業,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袁紹在官渡一戰中被曹操打得倉惶逃竄,連連敗北,最終被消滅,歷史證明了曹操的遠見卓識……學生們邊聽邊若有所思地點頭。

我説,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問題呢?

學生們回答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有些思維活躍的同學還聯繫身邊的生活提出了他們的思考:“老師,我認為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時候,很多同學盲目扎堆報熱門專業,不考慮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就不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哲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歷史典故,往往可以提高教學的信度,讓學生在以史為鏡的思考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有關歷史典故8

[以茶代酒]

三國時期,吳國集團老總孫皓經常舉辦酒會,下屬全都要作陪,規矩是:參加酒會的人要喝光7升酒。韋曜是孫皓父親的老師,酒量只有2升,孫皓看他喝不下了,就悄悄換上茶,讓他“以茶代酒”,不至於難堪。

這則正能量的典故到此本就結束了,可後續似乎更容易讓人學到些什麼。後來,正直的韋曜經常跟孫皓對着幹,大肆批評孫皓經常開酒會戲謔下屬。孫皓惱了,找了個理由將他逮捕並誅殺。

[點茶三昧手]

蘇東坡到杭州上任時,欣賞了好友謙師精彩的點茶,品飲了謙師親手點的茶湯,果真是非一般的感受,於是當場題《送南屏謙師》一首,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蘇軾本人也是一位泡茶高手,謙師能被高手讚賞為“三昧手”,實屬不易,其技藝可見一斑。

[水厄]

晉代官員王蒙特別喜歡茶,每天喝茶不停,客人來了也要陪着喝。然而,問題來了,當時的官員、知識分子大都沒有喝茶這一雅好啊。因此,去王蒙家時,大家內心忐忑,戲稱“今日有水厄”。

風水轉了1700多年,現在人喝茶,生命不息,喝茶不止,淹沒在茶水裏才幸福。

[水遞惠山泉]

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煮茶要用無錫惠山泉水。可是無錫與京城相隔千里,怎麼得到新鮮的惠山泉呢?李德裕建了一條惠山泉的特快專遞線,從惠山汲泉後,由驛騎日夜兼程傳遞至京城,時人稱之為“水遞”。

一騎紅塵妃子笑,這“水遞”形式頗有點效仿唐玄宗時楊貴妃的千里快騎送荔枝的味道,奢侈啊。

[賭書潑茶]

宋代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愛讀書,每次飯後夫妻倆一起煮茶的時候,就用“賭書”的方式比賽,看誰能先喝茶。一方問某典故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第幾頁第幾行,另一方若是猜中就可以先喝茶。可是,往往猜中的一方常常得意忘形,將茶水灑了自己一身。

名人夫妻如此琴瑟鳴和,放現在,隨手發一條到朋友圈秀恩愛,肯定收贊無數。被媒體報道後,説不定還又搶了汪峯的頭條。

[貢茶得官]

宋徽宗趙佶不僅嗜茶,還喜歡重用貢茶有功的官員,漕臣鄭可簡新創了團茶“龍團勝雪”獻給他,官位便升遷到福建路轉運使。

後來,鄭可簡的侄子得到一種叫“朱草”的茶,他卻讓自己兒子入京進貢。獻茶有功,兒子也被賞了官職,被人戲稱“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

鄭家擺宴慶祝。席間,鄭家洋洋自得,説:“一門僥倖。”被奪了“朱草”的侄子,激憤難平,當即接話:“千里埋冤!”

有關歷史典故9

《漢書》裏記載成帝死後,司隸解光對趙合德殺害許美人及女官曹宮之子的奏疏,其動機是想懲罰趙飛燕。但從奏疏中看出,趙飛燕並未參予這一罪行。而且奏 疏也表明,成帝自己也脱不了干係,議郎耿育對此案也有質疑。然而外人眼中,趙氏姐妹被視為一體,班固的評論是“飛燕之妖,禍成厥妹”,並將燕啄皇孫的童謠 載入正史,這個典故也因此流傳下來以致於失去了本意而成為后妃殺害皇族的一個典故。

有關歷史典故10

屈原發米

詩人屈原在幼年時期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時正逢連年饑荒,屈原家鄉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時有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見之不禁傷心落淚。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裏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揹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親便發現家中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裏,他發現屈原正從糧倉裏往外背米,便將屈原叫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屈原把家裏的米灌進了石縫裏。

父親沒有責備屈原,只是對他説:“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後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自此屈原勤奮治學,成人後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為官,管理國家大事。他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被後世之人稱頌,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轉為大善。

有關歷史典故11

【岳飛墓前的四奸像】

人們在杭州西湖嶽王廟裏的岳飛墓前遊覽、憑弔的時候,在追憶岳飛抗金的壯麗業績的同時,總是要對四個面向嶽墓而跪的鐵鑄四奸像咒罵一番。然而,這四奸像的鑄造簡史是怎樣的呢?

宋、元時期,岳飛墓前還沒有羣奸像,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揮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鑄造的。當時鑄造的只是秦檜和其妻王氏及万俟卨三個,也不是鐵鑄的,而是銅鑄的。這三個銅鑄的奸像都赤身裸體、反剪雙手跪在岳墳前。

由於人們熱愛忠良,憎惡奸佞,銅奸像經常遭到砸擊和敲打,長此經往就破爛不堪了。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範來,鑑於銅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鑄造,還增添了迫害岳飛要犯張俊的奸像。

範來調離浙江以後,浙江巡撫王汝訓將張俊、王氏兩奸像拋沉於西湖中,又把秦檜、万俟卨兩奸像移跪於嶽王廟前。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範來再次來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發現原來他令人鑄造的岳墳前面的四奸像沒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獻,又重新鑄造。這樣,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飛墓前。

約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岳飛墓前曾經一度出現了五個鐵奸像,新增加的就產參與謀害岳飛的重要罪犯羅汝輯。到了清雍正年間,五奸鐵像又破損,王氏的鐵頭已被打落在地。

鑑此浙江總督李衞又重鑄了四奸像。乾隆年間四奸像又毀,浙江巡撫熊學鵬又再鑄,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間鑄的。

嶽墓前的四奸像給予我們揭示了一條真理:凡是做過有益於人民的事的人,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凡是做過有害於人民的事的人,將永遠受到歷史的審判,被人們唾棄!

有關歷史典故12

相傳,三官(今光明)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説:“這橋這麼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史人家,換着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於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則直呼“糖橋”.

橋的歷史典故(二):彈琴橋

有關歷史典故13

瘦羊博士:

據説古時東漢安丘人甄宇,在京城洛陽的太學裏擔任博士。一年年底,皇帝賜給博士們每人一隻羊。因為羊的大小肥瘦不等,大家感到很難分配,於是有人主張把羊全部宰殺,然後用秤平均分肉。甄宇聽後感到十分羞恥,自己帶頭牽了一隻最瘦小的羊。這事傳了出來,洛陽城裏的人紛紛讚揚甄宇,並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別名“瘦羊博士”。後人有詩讚曰:“官卑豈願乘肥馬,食儉惟知取瘦羊”。(見韋居安《梅 詩話》)後來用瘦羊博士表示對大公無私的人的敬意。

羝羊觸藩:

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出處:《周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中有“紂王沉吟不語,心下煎熬,似~,進退兩難。”

“亡羊補牢”:

亡:是逃亡、丟失的意思;牢:關牲口的欄圈。丟失了羊,趕忙修補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設法補救。語出《戰國策·楚策四》。

羊續懸魚:

《後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於庭;丞後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後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多歧亡羊:

《列子·説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後以“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複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引申為泛而不專,終無所成 。

三羊開泰:

《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在古代,羊字通作祥字,所以古器物上常飾以羊的圖形,或直接塑作羊形,寓意吉祥。如出土文物三國時期的青瓷羊,其足型作卧伏狀,昂首舉目,雙耳豎起,藴含着無限活力,可能是當時的吉祥物。

羊在古圖形璽印中出現較多,如廣西博物館收藏的一顆漢代陰銅印《牧羊圖》,刻繪出一頭和善的山羊,不肯跟隨牧童的情形。而在《虹廬藏印》中收編的一方漢代陽刻銅印《牧羊童》中,那頭和善的山羊,與牧童則十分親暱,耐人尋味。羊作為吉祥動物的藝術形象,出現在民間剪紙、刺繡、木雕、米塑等藝術作品中,如民間吉祥畫中往往畫有三隻羊,寓意“三羊開泰”,圖個吉利。出處:《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蘇武牧羊:

漢朝建立以後,就不斷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脅。匈奴的侵擾惹惱了漢武帝。他曾經派大將衞青、霍去病等多次出兵討伐。匈奴每次戰敗,就派使者求和。為了雙方的友好,漢朝天子經常派使者,但匈奴常常藉故扣留漢使。

蘇武被漢武帝作為使者派往匈奴。在草原上,匈奴單于宴請了漢朝使節。但因變故,蘇武卻被當成犯人審問。蘇武為了維護尊嚴,拔出佩劍往脖子上抹去。

蘇武的劍傷痊癒後,匈奴千方百計勸其投降。蘇武寧死不從,被關進地窖中的他沒吃、沒喝,寒冬臘月,他以雪解渴,撕下棉襖中的皮毛充飢。單于發令把他流放到北海放羊。從此,他與羊為伴,與羊對話;與寒冷為伴,與草原對話。

這牧羊的生活持續了19年,蘇武以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公元85年,匈奴單于去世發生內亂,新單于派使者到漢朝求和。而漢武帝也已去世,漢昭帝派使者把蘇武接回。

有關歷史典故14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期,秦始皇發動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處躲藏,誤入孟家花園,無意中發現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孟姜女惦記丈夫,就啟程到萬里長城尋夫。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誰知到了工地後才知道萬喜良已經累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裏。明代,政府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泄對封建統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樑",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説。

有關歷史典故15

趙飛燕體態極其輕盈,每當她纖腰款擺、迎風飛舞時,就好像要乘風而去一般。一天她穿了一件雲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再笙歌鼓樂中翩翩起舞,突然間狂風大 作,像風箏一樣飄起來。於是成帝趕緊叫樂師們拉住趙飛燕的裙襬,免得他被風吹走。待風停時,發現趙飛燕的雲英紫裙竟被抓得皺皺的,從此宮女們盛行穿摺疊出 褶皺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其後漢成帝為防止趙飛燕被風吹走,還修建了一座七寶避風台供她跳舞使用。

Tags: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