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學習心得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7.83K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學習心得

歷史學習心得1

20xx年國中歷史遠程教育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通過收看視頻,聆聽專家們的講解,以及和有經驗的教師們的交流,使我感觸頗多。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倍感喜悦和欣慰,也引導着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中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

回顧一戰的歷史思考:

如此大的戰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它的性質、結果如何?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否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呢?(戰後由於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鬥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為了結束廝殺,共謀對策,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脣槍舌戰開幕了。

2、簡介會議的基本情況。出示巴黎和會三巨頭圖片

講述蘇維埃俄國被剝奪了參加和會的權利,德國及其盟國則成為受審者等候發落。

組織討論,探究:“參加和會的27個國家是否有平等的權利?”認識:帝國主義召開巴黎和會的目的是掠奪戰敗國和弱小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會議由少數幾個帝國主義大國所操縱。

3、展示圖片:《凡爾賽和約》。指出《凡爾賽和約》是巴黎和會簽署的最重要的條約,有關內容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個條約不論哪方面對德國進行了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德國的實力進行了保留,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牽制法國,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4、中國山東問題:①回顧山東問題的由來。②視頻播放:《五四運動》。③聯繫史實,設問總結:巴黎和會關於中國山東問題的規定對中國歷史有何重要影響?④分析和約對中國主權的踐踏,增強情感體驗,激發民族情感。

5、(出示地圖)總結一下“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哪些地區統治的新秩序?怎樣看待凡爾賽體系?

6、組織學生討論

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後説:“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列寧説:“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關係、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討論提示因為依靠《凡爾賽和約》所建立的一戰後帝國主義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極不穩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7、為維護這一體系,根據《凡爾賽和約》還建立了什麼樣的國際組織?(被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性的國際組織,1946年宣告結束。

歷史學習心得2

暑假裏聆聽了金壇四中丁蘇霞老師 “例談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常州地區為限”的講座。丁老師以其深厚的理論、翔實的資料給我們上了精彩的一課。通過丁老師的講座,我對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丁老師的講座包括六個部門。分別為關於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概念分析、關於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探究、常州地區鄉土資源開發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和歷史課堂教學中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策略。其中“常州地區鄉土資源開發現狀”一目讓我受益頗多,丁老師按着時間順序將常武地區歷史遺址、歷史名人及府邸故居、書院文化、口頭歷史等鄉土資源進行了詳細的整理。自己之前也收集一些常州地區的鄉土資料,但與丁老師蒐集的資料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通過丁老師的講座我的鄉土資料庫得到大大豐富。另外我注意到丁老師對“口頭歷史”資料的發掘,可能因為不是常州人,從未想過語言的發展過程也是我們重要的鄉土材料。丁老師不僅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她結合自己的經歷經驗總結了幾條非常實用的鄉土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如成立研究小組,收集文字類的鄉土資源、收集非文字類的鄉土資源(歷史遺址、歷史名人、參加愛國主義專題活動)、組織學術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建立數字電子化的歷史課程資源。這裏很多策略我們培育室也在積極進行中,相信我們堅持下去定會有所收穫。在鄉土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策略中,丁老師將常武地區的鄉土與歷史書中的知識點一一對應,使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更好的把握鄉土資源的運用。這個過程培育室領銜人唐老師也給我們佈置過類似的作業,我想我們應該把培育室各成員整理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資料共享。

講座中,丁老師提到目前鄉土資源雖然豐富但還沒有充分開發,存在很多問題,如重複開發、無序開發,缺少社會力量的支持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如何改善這一現狀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的問題。

歷史學習心得3

今年開始實施新課標了,新課標與老課標相比,在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細讀之下,頗有心得,現在淺談一下自己對新課標的體會。

一、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新課標的理念和內涵。

新課標將教學目標分解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要求,包含了紮實的基本知識的訓練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與培養,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強調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還要求我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方法上和學習方法上來一個徹底的變革。要求教育者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二、正確認識和領會歷史教材的幾點新變化。

1、新教材注重減輕學生負擔,刪減了舊教材中的部分內容,減少了練習。這就為學生進行自主和探究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2、新教材設計了較多動腦筋的問題:活動與探究,知識卡片等,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開發了學生的潛力,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3、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覺,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4、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和培養,增加了歷史文化積澱。

三、教學過程應以生為本,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從“知識中心”到“能力中心”,是傳統教學轉向現代教學的重要標誌。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始終處於主體地位。 這就需要教學者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其形成學習歷史的內在動力,積極主動地探索無限的知識。教學中,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分組討論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思維訓練相結合,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由被動的“要我學”轉化為主動的“我要學”。

2、教師精心設問置疑,為學生創設思維情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亞里土多德説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科學設計多層次,多角度,多類型的問題以啟發學生思維。

3、教師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課堂上老師不經意的鼓勵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學科特點,傳授給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技能。

因為歷史學科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有的同學記知識點丟三落四,有的同學需要一遍一遍反覆記憶才有印象,往往不久又忘得差不多了,從而失去了學習歷史的信心和興趣。對此,要求教學者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記憶。這裏不妨試舉兩例:

1、採用諧音和形象聯想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人為聯想,使無意義且難記憶的學習材料在頭腦中生動奇特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定的故事,提高學習效果。因為人們都有好奇心,對新奇事物記得牢。比如記歷史朝代: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通過形象聯想,可把這些內容想象成:原始人在夏天受了傷(商),喝了碗稀粥(西周)。穿了件春秋,戰果(戰國)歸了秦始皇。秦始皇累出兩滴汗(兩漢),三個國家(三國)送來兩條毛巾(兩晉),南北來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給他們金元(元)寶,帳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又如,戰國七雄,可與各國的地理方位相結合,記憶為“齊楚秦燕韓趙魏,東西南北到中間”。

2、編歌謠記憶。

歌謠朗朗上口,易誦易記。如記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儒家孔孟荀(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莊子(老子、莊子),兵家兩孫子(孫武、孫臏),墨家一墨子(墨子),法家韓非子(韓非)。再如巧記工農紅軍長征的歷程:

湘江烏江到遵義,四渡赤水拋追敵。

金沙彝區大渡河,雪山草地到吳起。

針對新課標,教師要精心研讀,深刻體會,準確把握,並靈活運用,使歷史學科的教學“寓教於樂”,充滿探究性、故事性、趣味性,使學生願學,樂學。

歷史學習心得4

3月12號我縣九年級歷史研討會在卧龍北校召開,全縣各學校九年級歷史教師全部參加,會上有兩位教師舉行了公開課,有九名教師做了典型發言,最後,高明主任針對今年會考考點做了總結,通過這次會議,我學習了很多內容,現總結如下:

一、卧龍學校來陸老師講的是一堂複習課,(新民主主義的興起)這一單元知識多,涉及的面廣,學生掌握的知識多雖然,這節課也有不妥的地方,,但陸老師通過多媒體,利用小組合作手段,從不同的側面把這節課上的那麼精彩,值得我學習,同時,陸老師注重會考考試的熱點,重點以及新聞等內容,利用小組討論、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同時,接近會考,提前接近會考題,使學生對會考不會產生緊張。

二、郭老師講述的是一堂新授課(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從開始到結束就是一堂享受的課,從老師的語言、肢體的使用都是那麼的完美,特別是郭老師的過渡詞,真的是無可挑剔,從課件的使用到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從講解知識到學生的鞏固,郭老師那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可能有點緊張,有些詞語説的還是不夠熟練,視屏有點多,學生自主交流的時間不夠,沒有練習板塊,但這些都不能影響郭老師的這堂課的精彩。

三、張安寶老師做了典型發言,他從幾個方面介紹了九年級歷史的複習方法。

1、做足功課,認真備課,就是教師在課下從考點、共建知識框架、熱點、週年做好備課。

2、刪除81個不考的知識點。

3、分層教學,就是抓差生。

4、自信,通過不同的手段讓學生相信老師,老師説的內容就是重點。

5、答題方法,針對選擇題和材料題給入學生不同的答題技巧。讓學生做答題時少走彎路。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

四、高明主任針對20xx年會考情況,結合以前出現的問題,從考試的內容到教師的思想變化進行了總結,分析了現在的形式以及熱點,從思想上加強了教室的改變。

總之,通過這次縣歷史研討會,我學到很多知識,如何通過複習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知識,如何鍛鍊學生的解題能力,如何關注熱點、重點等等,受益匪淺。今後,我一定改變我以前的做法,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課下認真備課,課上認真解答學生的問題,爭取使自己的歷史成績有所提高。

歷史學習心得5

國中歷史課,在象馬營這樣的城鄉結合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向來是被認為副科的。學生輕視,家長忽略,學校漠視(會考算分數後情況稍好)。甚至連承擔歷史教學的老師也有着幾許無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説,歷史教學環境在今天沒有什麼真正的改觀,這嚴重影響了歷史的教學成果和教師的教學熱情。學生把歷史課當作趕寫語數英作業的平台,是進行調整休息的樂土。即使是部分在聽課的學生,他們的骨子裏也並沒有把歷史與語數外等科目並駕齊驅,甚至連物理和化學都比歷史重要。我在此並非討論科目的孰重孰輕,只是這種情況值得我們去反思。

層面説,學生對歷史的“不買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教學的缺失,“不能讓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這是教學的失敗。”近幾年,國中歷史不可避免的進行了新課改,可以説,課改後的歷史教學更難教了。然而,據我所知,目前的大部分農村中學,包括我校在內對於七年級八年級的歷史課根本不重視,直到九年級,要會考了,才把歷史課當作主課來對待,所以歷史專業的老師年年把手畢業班,七年級八年級的歷史課,又嚴重打擊了任課老師的積極性,只要老師能把課上完就行,好像是綜合科和體育課,實際上,這些都是違背教學規律的。上述教學情況的出現讓我很懷疑歷史教學的成果會有多大?歷史教學的明天在哪裏?

歷史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教學的層次感非常嚴謹。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本專業的學識理解和教學鑽研能力。我們提倡教學中應用構建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這些理論對教學成果的幫助很大,應該提倡和推廣。可是,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手段,需要在課下付出大量的時間來整合教材,課堂上有的放矢。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靜下心來鑽研教學,不能花更多的時間去彌補知識的短缺,存在浮躁,無奈,“得教且教”的心態,那是很難在教學上有所建樹,在教學成果上有所成就的。非常遺憾的是,這種現象在廣大歷史老師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反思一:教師教學設計的落後於教學理念的困頓

本人在歷史教學中有很深切的感受,學生能否接納老師,能否走入老師的教學模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很重要。在很長時間裏,歷史等同於故事可以説是深入人心。我認為,歷史不能沒有故事,可以以故事為一節課的教學切點,突破教學重難點,起到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能一味的故事裏來故事裏去,也不能在課堂上沒有精彩的故事,一味地照科宣讀。這兩點都是誤區。前者淡化了歷史的學科系統性,無法把握教學環節上的諸多要求,學生在笑聲中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後者忽略了教學對象,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的拒絕歷史。

在歷史教學中,據我所知,很少有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原因可能是不屑一顧,可能是根本不會,或者是學校沒有多媒體的教學平台。這在教學設計上就大打折扣了,筆者認為,必要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上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一則學生可以以視覺的衝擊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得理解和把握,二則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課件對教學內容給予補充和昇華,遺憾的是,農村國中的歷史課進行多媒體教學者寥寥無幾。教學設計依然是黑板,板書,粉筆。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沒有教學設計的新意和創造。

教學理念上,很多老師墨守成規,開放教學與互聽上課幾乎不存在。老師無法引導學生從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轉變,從複製式向構建式轉變,一味的繼承和靜聽。

  反思二:開卷開始對歷史教學的更高要求與對策

學生淡出的認為開卷考試非常簡單,所以書不用看,課不用聽,歷史可以不用重視,會考進考場後,拿書抄就行,幾乎是每一屆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想法。事實上,開卷後,在短暫的一個半小時裏,既要做歷史,又要顧政治,平時書不熟,到時候再去找答案,談何容易?開卷開始後,更加註重歷史能力的考察淡化歷史知識的要求,學生以為開卷帶書就可以考好成績,拿到分數的認識需要老師及時更正。20xx年20xx年和20xx年陝西會考歷史試題就很明確的給出了考試趨勢信息,能力的培養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越加重要。

我認為,歷史不是用來背的,當我看見很多學生迫不得已的去揹他們已經失去興趣,感覺枯燥的歷史書本時,我覺得這是歷史的悲哀。歷史是項鍊,歷史知識是珍珠,而感悟歷史就是串成珍珠項鍊的線。

如何感悟呢?我對學生説:我不要你們背書,但是你們一定要常看歷史課本,談談你們對歷史中的任何你感興趣的事或人的看法或想法或困惑,可以使書本中的,也可以是書外的,教學相長。如果哪個學生問的問題有水準,老師會充分肯定和鼓勵的。這樣,學生即使不背書,也要花一定的時間在歷史這門課上了。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沒兩週寫一次學習心得和得失所在,這樣我可以根據學生所寫的內容及時進行教學調整和反思。在上課過程中,我還利用音頻教學和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對歷史真正感興趣。我的教學宗旨是在不耽誤學生更多的時間的情況下,讓學生對歷史重視和喜歡起來。

歷史學習心得6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於反思並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2.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於他們的終身學習。

3.精英教育發展成為全人發展的大眾化教育。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4.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5.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二. 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並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儘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2.由傳授型嚮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着老師的上課、複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後,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範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脱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

三.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體現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説明了這一點。

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歷史學習心得7

一.對咱們中國的教育改革充滿期待與信心

單xx教授在10月27日《西方中國小課堂改革》講座中談及中西方中國小基礎教育的孰優孰劣引起了以英國BBc電視台為代表的西方媒體的關注。或許這是西方媒體為吸人眼球而策劃的一檔節目,或許中國的基礎教育真的引發了歐美世界的教育反思。總之,我們不必妄自菲薄,圍繞教育的真諦,立足國情,立足特有的民族文化傳統,理性借鑑學習西方教育理論、模式,一定可以力爭在20xx年實現我國的教育目標:實現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為此,國家將優先發展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教育創新,促進教育公平,重視教育質量。單老教授高興地援引習總書記的話“一個人遇到一位好的老師,是他人生的幸運。一所學校有一羣好老師,是這所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有一大批好老師,這個民族就有希望!”

二.僅有期待和信心不夠,必須學習上海同行的敬業精神,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

非常清晰地記得10月31日講座的陸伯鴻老師説了一句話:“空對空的理論在我們上海教育界是沒有任何市場的”。11月1日王潔老師也以《教師在教育行動中成長—旨在課堂改進的課例研究》為題,向我們海南教師展示出“教師是專業的實踐工作者”的現實內涵。

我們老師也是普通人,也要過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可是方培君名師基地的學員老師們只要“一聽到方老師的電話,燒菜的鍋勺一放,火一關,馬上拿起紙筆,記下論文應該修改的地方。飯後將又是一個枱燈下的夜晚……”上海教育同行那種敬業,追求卓越的精神不禁讓我深深感動。

方校長説:我曾經在復興高級中學工作了27年多,又在復旦附中工作了5年。她一直説自己幸運,很榮幸的走到現在的位置。但是我們發現,方校長不僅僅是幸運的,她是用自己的認真,自己的勤奮,自己的堅持,再加上一點點幸運走到現在!方校長用她34年的工作經驗向我們傳達一種理念與態度,就是工作要做就做好,要做就不去抱怨,就快樂地做!反觀我們海南,教育太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遠離平庸,杜絕空談,少一些世俗的牢騷,多一分踏踏實實做事,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每一天教育實踐,用心去關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去改變我們海南教師自己,進而改變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海南孩子!

三.參照對比,學習借鑑,做好歷史助推站各項工作

助推站承擔着為xx市青年教師成長提供平台,提升我市中國小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培養一批具有良好師德修養、先進教育理念、厚實專業素養、紮實教研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的重任。自己有幸能成為一名指導教師後,不僅在教師師德、教育教學各方面更加嚴於自律、刻苦鑽研,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把助推站工作真正做好。

一週的集中學習和考察過程中,我對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方培君老師主持的“上海政治名師培訓基地”的集體培訓流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記下了方老師和她的學員們的具體做法:

正式培訓之前,對每一位學員的情況做調研。瞭解學員的所思、所想、所困、所需,讓以後的培訓更有針對性。

培訓之初,首先是學員和導師瞭解校史文化,認同一種價值,一種追求,一種信仰。

團隊遊戲的拓展,如破冰遊戲、拼圖遊戲等。來自各個學校的學員老師能迅速消除陌生感,初步構建團隊精神。

進入基地之初,規矩定得很嚴。

微格教學及評選、競賽。名師培訓從細節入手。

正式的彙報課、公開課。

設定正副主持人或共同主持人帶徒,5—10年內出經驗、出成果。在這期間,具體到比如一個月中有兩天基地內培訓,則需要總體規劃設計該請誰來講座,該做什麼項目,上什麼課,定什麼交流主題。

中期展示或重要展示彙報活動,邀請學員的單位領導參加,給予支持和肯定、褒獎,讓學員獲得持續的內在和外在動力。

培養方式:聚焦課堂,診斷反思;課題研究,專家引領;學習悟道。

xx和上海,各方面有很大差異,回來之後經過認真思考沉澱,我想歷史助推站在今後培訓工作中有這些方面需要向上海名師基地借鑑和學習:

(1)具體培養措施的人文關懷性。

(2)培訓的密度和強度、科學性和規律性。整體性與細節。

(3)高質量培訓資源的找尋、調度、整合,培訓內容的科學性、豐富性。

(4)主持人的實幹能力、成員的精誠合作積極性、大家不懈努力的內外在動力。

(5)培養成果的可見性。

參加的各級各類學習培訓不算少,每次學習結束,總以一句相同的話來勉勵和鞭策自己。此次華東師大的助推站集體研修學習同樣如此,那就是“邱桂蘭,光有感動、心動不行,關鍵要有接下來的行動。加油!”

歷史學習心得8

10月28-29日,在丹陽五中舉行了鎮江市無錫市高三歷史聯合研討會,本人有幸作為揚中地區的代表之一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共有三大議程:一、兩市代表介紹高三一輪複習經驗;二、由丹陽五中、兩市代表各一名上三節研討課;三、專家或教師代表點評研討課並提出高三歷史教學的思路與策略。現就學習觀摩內容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育的靈魂在於“育心”,高三歷史教學講究信心和耐心。所謂信心,主要是教師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安排和有效針對的考點講解,讓學生對本學科充滿信心。所謂耐心,一是指教師潛心研究考綱考題,引領好學生複習的方向;二是強調一輪複習要講全講透,不炒“夾生飯”。

二、成績的取得在於“謀智”,高三歷史複習講究方式和方法。首先,明確三輪複習攻略:一輪側重專題,二輪側重通史,三輪側重查漏補缺和專項提升;一輪要全面,二輪要整合,三輪要精細。其次,恰當運用史料教學,教學中滲透多元史觀。史料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重難點知識,而且,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花時間引導學生分析材料,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做題能力。關於史觀這個問題,束鵬芳教授認為在中國語境下,史觀是宏觀概念,對於高中歷史,“所謂史觀,無非是從某種角度闡釋歷史”。綜合之下,本人認為在仔細分析大學聯考真題的基礎上,課堂上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多元史觀;但同時也有必要引導學生養成多角度分析歷史的學科意識與學習習慣。再次,重視講練評結合,評的過程一定要做好解題方法的指導。當前有句流行語:“重要的事情説三遍”。對於高三複習,學法指導應體現在每一次的習題評講中。另外,注重聯繫時政熱點,提煉分析,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繫。最後,切實做好集體備課工作。

三、視野的拓展在於交流,高三歷史教師講究“走出去”和“聽進來”。江陰長涇中學的劉俊老師在其發言中講到四條路,讓人印象深刻且深受啟發。那就是:“盯緊專家的路”、“看好別人的路”、“走好自己的路”、“讓學生自己走路”。閉門造車絕對是異想天開,因此要多與外界交流,“打探消息”,將別家優秀教學經驗結合本校教情學情進行融合整合,打造出一條高效的大學聯考複習路。

最後借用江蘇省天一中學陳立軍老師的一段話結束本次心得撰寫:三尺講台,舞台雖小,但你我摯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你我馳騁古今中外,意韻曠美;擁有,歷史人承擔着責任;奉獻,歷史人體驗着喜悦;創造,歷史人感悟着成長;與歷史相伴,我們享受着幸福!

歷史學習心得9

進入中學時代,一門新鮮的課程——歷史,在我心裏逐漸紮下了美好而快樂的根,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幸福。

開學後的第一節歷史課,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老師走到我們眼前,他的那雙有些凹陷的大眼睛像是兩盞探照燈,又彷彿是兩個深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他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像是能把我們心中的乾柴點着的火炬,他問我們説:“為什麼不把元謀人稱為元謀猿呢?北京人為什麼不單獨生活呢?”老師請我們自己閲讀、思考,分組交流,得出結論,並推選小組代表發言。最後,老師又問:“同學們,你們心中還有什麼疑問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北京人的食物為什麼要平均分配?對貢獻大的人公平嗎?”老師請大家進行了討論,並提示我們用反證法,假設北京人不平均分配食物,結果會怎麼樣?大家開始思索、討論,最終,發現了北京人平均分配食物的奧祕——如果不平均分配食物,每天都可能有人捱餓,時間長了,北京人的人數就會逐漸下降,甚至會滅絕。

歷史課真有意思,我的大腦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歷史課也使我不斷產生新的疑問,我的好奇心逐日俱增。我越來越愛問“為什麼”。比如:“鄭州為什麼被稱為商都?真的有姜子牙這個人嗎?秦始皇姓什麼?為什麼武則天能夠成為我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岳飛是民族英雄嗎?有沒有穆桂英這位女英雄?”

曾經聽他人説,歷史課就是“貝多芬(背得分)”,我反對這種觀點,我覺得,歷史是需要動腦筋思索的。我產生的各種疑問,有的請教老師,更多是自己尋找或者合作探究出答案。我常常用百度搜索引擎找資料;也去查找專業書籍。找到了材料,我進行閲讀與篩選,之後,經過思索,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利用課堂討論的機會,與同伴交換觀點,相互碰撞,產生新的靈感。

如果大家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老師就組織大家進行課堂辯論,比如:我班先後進行了“秦始皇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秦始皇與漢武帝,誰的功勞更大?唐太宗是暴君嗎?”等辯論會,同學們脣槍舌劍、短兵相接、高潮迭起。我們通過辯論,完善了自己的觀點,明白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初步掌握了“史論結合”的論證方法。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文物古蹟比比皆是,怎麼能放過這些寶貴的學習資源呢?當我想知道戰國編鐘的知識時,我就去了河南省博物院,親眼看一看戰國編鐘的結構,聽到一聽編鐘的演奏。當我親耳聽到用編鐘演奏出的美妙音樂時,我彷彿穿越了時空,看到了我們的先人,高冠長袖,在舒緩地起舞。我們還組成課外興趣小組,利用假期考察了鄭州商城。我們沿着商城遺址走一遭,親手撫摸一下商城遺址寬厚的土牆,想象着我們的祖先,在3600年前,用簡陋的工具,比如籮筐、小推車、青銅鏟、石夯等,建成了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牆的土層,不僅留下了祖先夯土的印記,也記載着我們祖先的智慧。

歷史課最終的目的是引領我們去發現的。這個學期,我參加了河南省歷史小論文的撰寫活動。老師先為我們講了一些相關常識,引導我們閲讀了一些範例,指導我們分析了寫作的基本要素。接着,我就開始了第一個步——選題。我生活在鄭州,每逢汛期,鄭州的街頭就變成河流,大小車輛泡在水裏,我想知道,中國古代是怎麼解決城市內澇的,我通過互聯網,知道了江西贛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內澇的城市,原因是宋代建設的“福壽溝”。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於是,我選擇了中國古代城市防洪的題目,我開始查找資料,走訪專業人士,我計劃利用假期,親自去贛州進行實地考察,我還有到法國巴黎考察學習的心願,我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城市地下管網規劃師,讓“鄭州、鄭州,天天挖溝”的歷史永遠成為“歷史”。

好奇、思索與發現,就是我學習歷史的方法。

歷史學習心得10

今天有幸參與到全縣國中歷史老師的一次集中培訓活動,説實話,真的是受益匪淺,的確是學到了不少東西。本次活動請來的是僑中的張麗萍老師,張老師在上午作了《課堂觀察與複習案例》的報告,下午則是進行一次現場的示範課。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關於九年級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

與其説張老師來給我們做培訓,我更願意説是經驗交流,這次的經驗交流對我觸動很大。我是年輕教師,是第一次當畢業班的老師,可以説在怎麼複習這塊我是很迷茫很無助的,完全沒有經驗,毫無頭緒,也深知複習課對學生的會考是多麼的重要,心中很忐忑。張老師這次的交流對我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張老師的示範課讓我瞭解了我的複習課與優秀教師的差距,知道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明白了在這幾個月的複習時間裏我應該這麼做才能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幫助。

張老師的課的思路很好,但是對於我們縣的大多數學生來説,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和節奏,問題在於學生的學習素質和能力實在不能與僑中的學生相比。這也讓我明白,複習一定要依據學情,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然後再適當增加難度。對於優秀教師的教學方式,我們要做的是借鑑,而不是照搬。

最後,感謝本次培訓,給了一個年輕教師很大的幫助。

歷史學習心得11

20xx年初冬,我有幸參加了肇慶市歷史學科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來到了湖南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地方。這次學習主要是針對新課標的學習,湖南畢竟是全國大學聯考強省,在傳統課和新課改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歷史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相信“課改”這一名詞在我們的腦海裏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千萬師生的真實生活。為完成這一光輝而艱鉅的任務,不讓自己被歷史潮流淘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做個新老師,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這次研修班的目的就是要更新我們的傳統觀念,更多的瞭解新的史學動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研修班是和湖南師大合作,這次學習請來了很多專家,有學識深厚的知名教授,也有力圖創新的一線知名教師,每天都可以接受不同風格的思想洗禮。在這次學習期間總共聽了12場專題講座,2節教學實例,兩次考察地方課程資源,課程雖緊湊,但學習內容豐富,總的來説這次學習給了我很多想法和感觸。

我在學習中深刻的體會到了新理念和舊觀點的對撞衝擊。餘柏青老師的《歷史知識的傳播與培訓》,瞿建湘老師的《廣東〈新課標大學聯考歷史考試説明〉解讀》,胡續伯老師的講座都是從理論上説明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中國的教育現狀出發,讓我們瞭解課改的必要性,為結合教學實際,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美國的教學模式。對於理論學習來説,我更希望是一線教師來給我們講授教學經驗,因為如何把理論結合進實踐,還是真正上課的人最有説服力。新舊的對撞在於,在一線教師的課堂中,有老師指出了新課改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其實我個人更喜歡一線教師的講課或者去學校裏聽課,這樣才符合真正的教學學習。韓湘萍老師講座,雷建軍老師的《努力實現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王強山老師的《史家四長與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等等一線名家教師的講座真正的切入到了教學實踐中,指出了教學中會出現的問題,也教了我們具體的解決方法。幾個一線教師對於以時間衡量學生為主題的形式提出了質疑,這也是我們歷史教學中遇到的很大的問題。我很贊同這些老師的看法,我們山區教育,以歷史學習而言,除非所有的學生都有深厚的歷史知識為功底,不然盲目的以學生討論為主,學生沒有觀點的討論,一節課下來精彩紛呈,熱鬧非凡,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很差,很多同學都沒有學到具體的知識,當然,該放手的也要放手,適當的讓學生討論,既開闊思維也提高興趣,問題的深淺,討論的時間控制,關鍵在於針對學生整體水平的度的把握。培訓還給我們安排了湖南師大的教授來講課,鄒水傑教授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觀、新動態、新評價》,劉大明教授的《世界歷史》等等,豐富了我們的史學知識,讓我瞭解了更多的史學新動態,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庫也是老師必須要做的。

這次學習真的學到了很多,回學校之後一定要重在落實,把學到的東西放到課堂上,做到學到做到。

歷史學習心得12

歷史是門嚴肅的學問,嚴肅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學。但是我對歷史卻似乎有着無窮的興趣,從來不會把它當作負擔或累贅,反而越學越想學,許多別人很頭疼的知識點,對我而言,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掌握了。其實我的“訣竅”,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歷史趣味化。

首先,我總樂意把自己“代入”歷史。歷史是人的歷史,是我們先輩的生活。我會把自己想象成當時的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來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經過與結果。

比如,有時,我把自己變成一方諸侯,在亂世中求生存,在面臨亂世紛爭時,儘自己的才能來使自己強大;有時,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想辦法在當時的背景下如何使自己在治世上大放異彩。

我習慣在每天散步或出行的時候,一邊走一邊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治世”方針中,就彷彿在腦海裏自編自演了一部《三國演義》。這樣,歷史成了我的“工具”,我自然就越用越熟了。

現實與歷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聯繫現實來學習可以更深入地瞭解歷史事件的影響與意義。因此,我經常從現實出發,採用假設法來學習歷史。我常常想:“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我們現在會怎樣?”比如,“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會怎麼樣?”也許,沒有鴉片戰爭,我們就不會流失那麼多金銀,淪喪那麼多領土,也就不會遭受那麼多苦難;可同樣,也許我們就不會有轎車,不會有樓房,沒有民主的共和國。有時候隨着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我會不斷髮現自己以前的假設存在缺陷,或是這個假設就不應該存在。比如,我當時的這個鴉片戰爭假設,現在想來,問題就很多。但在剛接觸一個新知識時,正反面都考慮進去,有益於我把歷史學得更全面更透徹。

對於那些無法按照邏輯記憶的,如時間、地點之類的知識點,我習慣把它們寫成一張張紙條,貼在鏡子上,桌子上或者杯子上,這樣就不需死記硬背,每天早晨起來就有意無意的看一眼,幾天之後,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記得很牢固了。

以上就是我學習歷史的三點心得,學無止境,我相信大家一定會發現出許多比我好的學習方法。

歷史學習心得13

該課程標準強調人文精神和歷史感,力圖以綜合的視野突破原有的學科界限,聯繫國內外不斷變化的現實,整合歷史、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領域的知識,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辯證地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間。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對新課標的理解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

通過學習我清楚的認識了歷史教學內容的增減與知識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即,專家們提醒把握給學生講解時的尺度。要在新課改下備好課上好課,首先必須要不停地為自己充電。要不斷更新知識,對考綱上的增減,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建立各個章節的聯繫,吃透教材,選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必須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我認為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後,最好是能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

通過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不再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建設者、調適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因此,新課程對教師在決策、開發、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許多要求。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師作為促進者,其角色行為表現為: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悦;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2、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討論得機會。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常常瞭解學生得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查,隨時修正。3、教師在課堂的位置,將不再是知識傳授着的固定位置——講台,而在教室裏流動起來,將參與道學生活動之中,與學生分享知識並獲得情感體驗。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充分利用多種地圖、圖表、歷史年表、文物模型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更要適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網絡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紮實的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社會、人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總的感受,新“課標”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科學簡明、清晰客觀的特點。它給我們的歷史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它給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們細心領會,精心貫徹。

歷史學習心得14

為了讓一線教師更好地瞭解新教材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與教學目標,人教社啟動了全國網絡培訓會,將從新編教材的編寫理念、編寫體例的變化、教材整體內容的安排入手。xxxx年10月14號,我參加了國中歷史科目的培訓,觀看了視頻。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深化。以下是我的收穫總結:

首先是教學方法與技能的認識。

這一點在課堂形式上充分表現,老師們應用導學、導教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創新,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摒棄先前的滿堂灌、搪塞式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然後就是對教材有了更全新的認識。

經過教材編輯老師對教材的使用的講解,我對教材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與舊教材相比,教學用語更加嚴謹,更注重學生情感教育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歷史學習心得15

疫情當前,為防止開學形成學生聚集,學校延期開學,但學習不能落下。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成為當前的主要學習方式。我們學校的課程主要是讓學生觀看省實驗的老師錄製的直播網課。我們本校老師要認真觀看並做好聽課記錄及課後的作業讀記等反饋的工作。

我們九年級歷史課主要是複習課。由省實驗優秀的歷史老師錄製,九年級師生共同學習。我每次認真學習記錄歷史複習課的時候,都感覺到自己有很大的收穫(特別是趙勝男老師),對比優秀老師結合我校實際學情我覺得有許多地方是我要努力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首先在導入複習單元課之後,趙老師他們運用年代尺和知識框架清晰明確本單元的事件,知識框架的建立能清晰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中外歷史情況,而且能夠讓學生明確本單元複習的主題板塊和線索,這個環節用時不多,但非常行之有效。之後基礎知識的精講,趙老師簡潔的語言或列表呈現,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在能力提升環節,趙老師他們運用大量的材料,引導出事件的原因影響,既補充了課外材料又加深了對時間的理解,並通過部分點擊會考真題來加以理解運用,提升學生的做題方法。

綜合探究(整合聯繫)也是省實驗歷史老師常用的複習手段。大量的材料、圖片、圖表能更好理解本單元的事件的原因、比較、影響及前後時間之間的聯繫。最後用簡圖直觀表達事件之間的關聯性,這有利於學生在寫短文時候思路清晰。這方面也是我在日後複習教學中要多學習多借鑑來提升自己的重要方面。另外在本次聽課學習中複習的是中國史知識,除了像年代尺這樣進行縱向比較,省實驗老師通常會把中國史和同時期世界史重要事件加以對比。這種橫向的對比也是我需要強化的一個方向。

總之,在這次聽課學習中,我感受到了省實驗歷史老師系統、淵博、紮實的歷史知識,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加深了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更是學到了優秀複習課的一些教學方法,真的受益匪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