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有關歷史典故【推薦】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3.07W

有關歷史典故1

馬齒徒增

有關歷史典故【推薦】

荀息的一次感喟為後世增添了一個“馬齒徒增”的典故,人們以此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馬齒”也就成了人年齡的代稱。但是,“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意思是做臣子的不允許察看為君主駕車的.馬匹年歲大小、用腳踢為君主駕車的馬所吃的草料,違反此規定就要受到處罰。連御馬的年齡也成了國家機密,皇帝的神祕和脆弱,確乎是匪夷所思。

有關歷史典故2

雙齒冢詩

比較而言,俞樾的“雙齒冢”似乎更悽婉。61歲的俞樾開始掉牙了,他將自家落齒與珍藏多年的愛妻文玉的牙齒收存在一起,埋而葬之,並撰《雙齒冢志銘》記其事:“內子姚夫人遺有墮齒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餘去年亦墮一齒,乃合而厝之俞樓之後,文石亭之前。”又作《雙齒冢詩》:

他日好留蓮顆在,

當年同咬萊根來。

殘齒零落存無幾,

盡擬相從到右台。

侵犯“牙權”牙齒在吃喝戰線磨損受傷,是職分使然,無可避免。而因為説話受到突如其來的嚴重傷害,那就是極權政治侵犯“牙權”了。宋太祖在皇宮的後花園打鳥玩,興致正濃。有幾個臣子稱有急事求見,但是皇上召見後,他們上奏的.都是些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因此很不高興,責怪臣下何以拿了瑣碎事務來打擾。一個臣子回答説:“臣以為這些事情總比打鳥更要緊吧!”宋太祖聽了更加生氣,順手抄起斧子,用斧柄狠狠擊打那個人的嘴,打掉了他的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彎下腰,把牙齒撿起來,揣到懷裏。太祖叱責道:“你揣起牙齒,想保留證據告我還是怎麼着?”那個臣子回答説:“臣是沒法告陛下的,但是,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會把這件事情寫進史書。”宋太祖聞此言,當即轉怒為喜,物質獎勵了那個大臣,以表撫慰。趙匡胤畢竟還算帝王裏的明白人,對史官實錄有所畏忌,對青史名聲心存敬畏,才留下了這段關於牙齒的悲喜劇。倘若諍諫的對象是秦始皇,能允許你“打掉牙往肚裏咽”就算“寬大為懷”了,弄不好會連你吃飯家伙都毀了呢!

有關歷史典故3

1、白蹄烏

據《全唐文》(卷l0)收錄唐太宗昭陵《六馬圖贊》記載,駿馬“白蹄烏”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間,李世民與薛仁杲(薛舉之子)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東北)作戰時的坐騎,列於祭壇西側三駿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該馬通身毛色純黑,四蹄俱白。

2、特勤驃

駿馬“特勤驃”是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滅割據馬邑(今山西朔縣境)的劉武周勢力,收復河東失地時,與劉武周大將宋金剛等作戰時的坐騎,排列於昭陵祭壇東側首位。此馬毛色黃裏透白,喙微黑色。

3、颯露紫

“颯露紫”是李世民東征洛陽,剷平王世充勢力時的坐騎,列於陵園祭壇西側首位,前胸中一箭。“颯露紫”是六駿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

4、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純赤色駿馬,排列於祭壇東側末位。關於 “什伐赤”的名稱,日本學者原田淑人認為:“什伐”或譯作“叱撥”,是波斯語“阿濕婆”的縮譯,即漢語“馬”的意思(見原田毅人《東亞文化研究》,東京座右寶刊會1944年版)。

5、青騅

“青騅”為一匹蒼白雜色駿馬。據岑仲勉、葛承雍等先生考證,有可能是來自西方“大秦”國的駿馬,“青騅”之“青”不是泛指一種顏色,而是來源於突厥文“cin”或“sin”,在漢語中音寫為 “秦”,“秦”、“青”同音,故稱之。

據文獻記載,駿馬“青騅”是李世民和竇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在洛陽武牢關交戰時的坐騎,列於祭壇東側三駿中間。武牢關大戰,李世民最先騎上“青騅”馬,率領一支精鋭騎兵,似離弦之箭,直入竇建德軍長達20裏的軍陣,左馳右掣,打跨了竇建德和十幾萬大軍,並在牛口渚(今河南省汜水縣西北12.5公里處)俘獲了竇建德。一場大戰下來,駿馬“青騅”身上中了五箭(前邊一箭,後面四箭),都是從迎面射來的,足見它奔跑起來迅猛異常。石刻 “青騅”呈疾馳之狀,顯示出飛奔陷陣的情景。武牢關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統一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因此, 李世民稱讚“青騅”馬:“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 戎衣。”

6、拳毛騧

“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與劉黑闥(原竇建德部將)在沼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縣境內)作戰時所乘的一匹戰馬,列於祭壇西側三駿石刻中間。馬黑嘴頭,周身旋毛呈黃色,原名“洛仁騧”,是代州(今河北代縣)刺史許洛仁在武牢關前進獻給李世民的`坐騎,故曾以許洛仁的名字作馬名。許洛仁死後陪葬昭陵,其墓碑上就記載着武牢關進馬之事 (見《昭陵碑石》《許洛仁碑》,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後人或因馬周身旋毛卷曲,又稱“拳毛騧”。一般認為,馬身若有旋毛是賤醜的,但此馬矯健善走,蹄大快程,貴不嫌醜,故用“拳毛”作馬名,以表彰唐太宗不計毛色,不嫌其醜,善識駿馬的眼光。葛承雍先生研究認為, “拳毛”音源於突厥文“khowar,kho”,漢文在《北史》中稱為“權於麾國”,在隋唐古音中語音對譯極為類似。所以,“拳毛”的標準譯名應源於“權於麾”。由此可見,“拳毛騧’,可能是從“權於麾國”來的或者是一匹與“權於麾國”種馬通過人工雜交方式培養出來的大良馬。

有關歷史典故4

眾口鑠金

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當時擔任“左徒”的官職,但是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大國齊國,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結果連連上了秦國的當,懷王最後終於死在秦國。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橫繼位為頃襄王。頃襄王像他父親一樣糊塗,竟把屈原趕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帶。

屈原始終熱愛他的祖國,在被疏遠、遭打擊,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無時不關心着人民的生活,無時不懷念着國都郢都。他寫的《九章》等不朽的詩篇,充滿了悲憤和熱烈的愛國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誦》,一般都列為第一篇。

《惜誦》,據專家考證,是屈原勸楚懷王聯齊抗秦而被讒去職時寫的。“惜誦”二字,據説是“不願隨便歌頌”的意思。詩中有一節假託在夢中和大神談話來表達自己始終不變的忠誠。詩的大意説:“我曾在夢裏企圖登天,無奈既沒有路也找不到船。請大神幫幫忙吧。可是他説,理想雖好實行困難!難道我的理想將永遠被認為危險而無法實現?大神説:

可思而不可恃。

故眾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懲於羹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猶為曩之態也!

有關歷史典故5

刻畫無鹽

典故:司馬睿在南京建立東晉時,周豈頁任尚書左僕射,當時朝中宦官們認為他為人高潔,把他比作樂廣。樂廣也是當時被認為高潔的人物,但周豈頁卻認為樂廣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當庚亮告訴他有人把他比作樂廣時,他很不高興,説怎麼能拿醜的東西來比喻美的'呢。

有關歷史典故6

烽火戲諸候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有關歷史典故7

殺機四伏的飯局——鴻門宴

出席人物:劉邦、張良、樊噲、曹無傷、項羽、范增、項莊、項伯

飯局始末: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説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驚訝無比,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説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説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想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脱,説劉邦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璧,氣得范增拔劍將玉斗撞碎。

最霸氣的飯局——煮酒論英雄

出席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許褚、張遼

飯局始末: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入府。曹操説,剛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佈,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説説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説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單刀直入地説:“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到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説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説,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説,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心劉備了。

從這次飯局中我們看出劉備是個出色的演員,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其結果是劉備後來趁機開溜,到後來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打破了行將大一統的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三國。

最坑人的飯局——羣英會

出席人物:龐統、諸葛瑾、黃忠、周瑜、諸葛亮、蔣幹、呂蒙、魯肅

飯局始末:

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幹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幹打扮得像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幹問道:“公瑾別來無恙!”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幹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而裝出一副非説客樣。之後,周瑜大擺筵席,並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籌交錯,大笑暢飲。接着,周瑜領蔣幹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飲至天晚,周瑜裝醉。蔣幹被周瑜刺激得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遊説周瑜投降曹操的事。但為了有所收穫,好向曹丞相有個交代,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於是乎,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甕。這赤壁之戰,蔣幹也算為東吳立了大功!

最香豔的飯局——貴妃醉酒

出席人物:楊貴妃、高力士、裴力士等

飯局始末:

貴妃醉酒,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名局。

卻説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習習,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慾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兒不覺沉醉,邊飲邊舞,萬般春情,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求歡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貴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戲。《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崑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後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泄。後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容統統被切掉了。

最鼓舞人心的飯局——東晉新亭會

出席人物:王導、周顗

飯局始末: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遷,渡江而南的佔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閒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歎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説,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歎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裏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四兩撥千斤的飯局——杯酒釋兵權

出席人物:趙匡胤、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王彥超

飯局始末: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説北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一直擔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當年的作為。於是在961年,趙匡胤安排了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唉聲歎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969年,趙匡胤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最不辱使命的飯局——澠池之會

出席人物:秦襄王、趙文王、藺相如

飯局始末:

趙國得到和氏璧,貪得無厭的秦襄王得此消息,派人送信給趙文王,願意拿15個城池換這塊璧。藺相如毅然承擔出使秦國的重任並“完璧歸趙”。

不久,秦國攻打趙國,殺死趙國兵士2萬多人。詭計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上當,又不敢不去。藺相如為了祖國榮譽,不怕犧牲,決定親自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宴會上,他與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秦國羣臣向趙國要15座城,藺相如寸步不讓,提出用秦國的國都咸陽作為交換條件,使秦王理屈詞窮,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回國後,他被任命為上卿(相當於宰相)。

有關歷史典故8

屈原發米

詩人屈原在幼年時期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時正逢連年饑荒,屈原家鄉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時有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見之不禁傷心落淚。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裏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揹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親便發現家中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裏,他發現屈原正從糧倉裏往外背米,便將屈原叫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屈原把家裏的米灌進了石縫裏。

父親沒有責備屈原,只是對他説:“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後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自此屈原勤奮治學,成人後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為官,管理國家大事。他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被後世之人稱頌,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轉為大善。

有關歷史典故9

咄咄逼人

典故一: 有一次,東晉顧愷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談笑取樂。他們約定説“危語”(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大家説的`高興時,忽然旁邊一位參軍插嘴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由於當時在場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隻眼睛的,聽了此話自覺難堪,但又不便當眾發怒,只好説了一句語雙關的話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典故二: 出自晉?衞鑠《與釋某書》:“衞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衞真書,咄咄逼人。”衞鑠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啟蒙老師。其書中説的王逸少就是烏衣巷裏的王羲之。

有關歷史典故10

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去楚國謀求聯合抗秦。平原君在門客中選中了文武兼備的十九名隨員,離預定的二十名還差一員。平日並不受重視的門客毛遂經過自薦,被平原君批准隨行。

起先,隨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譏笑他。但到了楚國,在相互交談的過程中,他們逐漸覺得毛遂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對他都很欽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談聯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隨行人員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從早上談到中午,還是沒有結果。隨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慫恿毛遂上台去説服楚王。

毛遂憑着自己大無畏的英勇氣概,按住劍,順着台階走上台去,對平原君説:“趙國和楚國聯合起來抵禦秦國,兩句話就能説明其利害關係,為什麼從早上到中午,還沒談出個結果來?''

楚王問平原君説:“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回答説:“他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聽説毛遂只是個門客,怒氣衝衝地喊道:“你這是幹什麼?我在和你的主人説話,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劍走上前去,對楚王説:“大王之所以敢當眾斥責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現在大王離我不過十步,楚國再強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為我手中有劍,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裏。而且我的主人就在這裏,我和主人説話,你憑什麼斥責我呢?"

楚王見毛遂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一時驚呆了,不知怎麼辦。毛遂又繼續説:“楚國是個大國,地方五千裏,雄師百萬,按理説應該稱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強大的楚國在秦國面前,竟然膽小如鼠,以前秦將白起只帶幾萬jun隊攻打楚國,一舉就攻下了你們的國都郢城,再戰燒燬了你們的祖墳。這種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都為你們感到羞恥,可是大王竟然對此無動於衷!所以,楚、趙聯合抗秦,不僅僅是為了趙國,也是為了楚國!道理是如此簡單,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責我,不是太沒道理了嗎?”

毛遂一席話,使楚王茅塞頓開,連連點頭説:“先生的話説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傾全國之力與趙國聯合,共同抵抗秦國!”

於是,趙國和楚國兩國歃血為盟。楚趙結盟後,平原君帶着毛遂等回到趙都邯鄲。平原君感歎地説:“我手下的門客多時逾千,少時也有百數,自以為識盡趙國的賢士。這次毛遂的事給了我很大的震動.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沒有發現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強兵,他一到楚國,只用了一席話,便使趙國的威望重於九鼎、大呂,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有關歷史典故11

秦檜受杖

宋·洪邁《夷堅志》載,宋賣國奸臣秦檜,假託皇帝詔書,害死了岳飛。後來秦檜遊西湖,忽得暴疾,“皆悶之際,忽見一人披髮?目,厲聲責曰:‘汝誤國害民,殺害忠良,我已訴於天矣,青春勵志。汝當受鐵杖於太祖皇帝殿下。’檜自此怏怏以死。”

有關歷史典故12

01、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它在中國家喻户曉。這個故事記載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紀一名叫列禦寇的哲學家寫的書。

故事説,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説:“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説:“你説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説:“咱們既然已經在這裏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麼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裏又放得下這麼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後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着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説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揹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幹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説:“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説:“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02、后羿射日

世界年輕時,天空曾一齊出現十個太陽。他們的母親是東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個孩子放在世界最東邊的東海洗澡。洗完澡後,他們像小鳥那樣棲息在一棵大樹上,因為每個太陽的中心是隻鳥。九個太陽棲息在長得較矮的樹枝上,另一個太陽則棲息在樹梢上,每夜一換。

當黎明預示晨光來臨時,棲息在樹梢的太陽便坐着兩輪車穿越天空。十個太陽每天一換,輪流穿越天空,給大地萬物帶去光明和熱量。

那時候,人們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動物像鄰居和朋友那樣生活在一起。動物將它們的後代放在窩裏,不必擔心人會傷害它們。農民把穀物堆在田野裏,不必擔心動物會把它們劫走。人們按時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滿。人和動物彼此以誠相見,互相尊重對方。那時候,人們感恩於太陽給他們帶來了時辰、光明和歡樂。

可是,有一天,這十個太陽想到要是他們一起周遊天空,肯定很有趣。於是,當黎明來臨時,十個太陽一起爬上車,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這一下,大地上的人們和萬物就遭殃了。十個太陽像十個火團,他們一起放出的熱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着火啦,燒成了灰燼,燒死了許多動物。那些在大火中沒有燒死的動物流竄於人羣之中,發瘋似地尋找食物。

河流乾枯了,大海也乾涸了。所有的魚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竊食物。許多人和動物渴死了。農作物和果園枯萎了,供給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斷絕了。一些人出門覓食,被太陽的高温活活燒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獸的食物。人們在火海里掙扎着生存。

這時,有個年輕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個神箭手,箭法超羣,百發百中。他看到人們生活在苦難中,便決心幫助人們脱離苦海,射掉那多餘的九個太陽。

於是,后羿爬過了九十九座高山,邁過了九十九條大河,穿過了九十九個峽谷,來到了東海邊。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腳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開了萬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準天上火辣辣的太陽,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陽被射落了。后羿又拉開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聲射去,同時射落了兩個太陽。這下,天上還有七個太陽瞪着紅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這些太陽仍很焦熱,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個太陽。其它的太陽嚇得全身打顫,團團旋轉。就這樣,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陽,無一虛發,射掉了九個太陽。中了箭的九個太陽無法生存下去,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他們的羽毛紛紛落在地上,他們的光和熱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大地越來越暗,直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太陽的光。

可是,這個剩下的太陽害怕極了,在天上搖搖晃晃,慌慌張張,很快就躲進大海里去了。

有關歷史典故13

【杭州嶽王墓、廟】

杭州嶽王廟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枉霞嶺下。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岳飛之冤得以昭雪,改葬遺骸於此。

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改北山智果院為祠廟,即今之嶽王廟。現存建築為清朝以後陸續建的`。岳飛墓通稱岳墳。在嶽王廟中線上。墓前建有墓門,過墓門有甬道至墓前,岳飛墓在正中,左側為岳雲墓。

1961年岳飛墓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墓佔地二十一畝,建築面積近三千平方米。岳飛“宋嶽鄂王墓”左附其長子岳雲墓,墓前列文武石俑、石像生。墓門下有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百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秦檜妻)、張俊及万俟卨四人。

跪像背後墓門上有副楹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出墓闕為碑廊。和“盡忠報國”照壁。嶽王廟是嶽王墓的附屬建築,由忠烈祠和啟忠祠組成,現存建築大多為清朝所建。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1984年闢為岳飛紀念館。

有關歷史典故14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説:“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導幹部違規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倖心理作祟,總認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

有關歷史典故15

屋下架屋

典故:東晉時,南京有一個叫庾庾闡的官員,寫了一篇《揚都賦》,呈給庾亮,庾亮對這篇賦文大為讚賞,對眾人稱此賦可與張衡的.《兩京賦》、左思的《三都賦》相媲美。太傅謝安聽説此事後,對人説:“不能這樣搞啊!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個屋子罷了!什麼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學習,那就難免淺薄了!”

Tags: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