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典故範文9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9.63K

歷史典故範文1

暑假裏,我閲讀了《歷史典故》這本書,這本書由一個個歷史小故事組成,令我映象最深的是《后羿射日之平常心下的百步穿楊》,初看這個題目,我以為是后羿怎樣射日,其實不然,故事講……

歷史典故範文9篇

古代神射手后羿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功夫,他的射技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夏王想親眼見證一下他的絕技,就請他到皇宮後面的花園,叫人拿來了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指着説“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讓這個表演更有意思,定下了一個賞罰規則:如果你射中的話我就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我就削減你一千户封底地。現在請先生開始吧!”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面色凝重的走到離靶心一百步的地方,腳步不是一般的沉重。然後,后羿拿出一支箭放在弓弦上。想到自己這一箭射出去的後果,一向鎮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顫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最終后羿下定決心鬆開了弦,“啪”的一聲,箭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距離。后羿的臉“刷”的一下變白了,接着又連射了幾箭,偏的更加離譜。

最後后羿收好弓箭,勉強賠笑向夏王告辭,悻悻的走了。

這個故事我反覆讀了幾遍,從中我知道了一些道理,后羿平日射箭,是在有一顆平常心之下射箭,水平自然發揮正常,可是如果靶獎罰看的太重,他的心情就無法靜下心來。只贏得起、輸不起這是很多人心裏想的。

應該從后羿身上吸取經驗,面臨任何情況時都應儘量保持平常心。在面臨重大的事件時擁有平和的心態對於一個人來講尤為重要。

歷史典故範文2

謀君篡位的歷史典故 士會回到了晉國,和趙盾、荀林父他們一同輔助晉靈公。晉國的一班大臣一心要繼續晉文公和晉襄公的霸業。霸主的職責在名義上還是説扶助周室,抵禦蠻族,征伐亂臣賊子,幫助有困難的諸侯;但是事實上並不如此。就是謀害國君的所謂亂臣賊子也不一定受到責備,更不用説受到霸主的懲罰了。士會是在公元前614年回到晉國的,就在這四五年裏(公元前613—609年),重要的中原諸侯國,像齊國、宋國、魯國都出過謀君篡位的大事。晉國對這些大事沒有準主意。開始還想用傳統的辦法,發兵去征伐,後來,接受了人家的禮物,就睜一個眼,閉一個眼,天大的事也沒了。就這麼着,一來二去,“霸主”也不像個霸主的樣兒,號令諸侯的那份勢派聲威就差得多了。 公元前613年(周頃王6年,晉靈公8年,齊昭公20年,宋昭公7年,魯文公14年,楚莊王元年),趙盾趁着楚國剛死了國王的機會,打算恢復晉國的霸業,就約了列國諸侯在新城[宋地,在河南省商丘縣西南]開會。到會的有晉、宋、魯、陳、衞、鄭、曹、許八國諸侯。蔡國仍然歸附楚國,沒來。趙盾叫嚶缺帶着兵馬去征伐。蔡國就又脱離了楚國,歸附了晉國。齊國本來要來開會,因為齊昭公潘病得挺厲害,也沒來。沒到會盟的日期他已經死了。太子舍即位,不到三個月工夫,就給他的叔父公子商人刺死了。 公子商人是齊桓公的兒子,齊昭公潘的兄弟。他把家產拿出來幫助窮人,收買人心。這回刺死了太子舍,還假意請公子元[也是齊桓公的兒子]做國君。公子元説:“兄弟,別連累我。你能讓我安安靜靜地做個老百姓,我就夠知足了。”公子商人做了國君,就是齊懿公。 趙盾為了這件事,又替晉靈公會合了八國諸侯[晉、宋、衞、蔡、陳、鄭、曹、許],準備去征伐齊懿公。齊懿公向晉國送了不少禮物,八國諸侯總算沒跟齊國動刀兵。齊懿公的君位就這麼坐定了。 齊懿公做了國君,要怎麼着就怎麼着。他想起從前跟大夫丙原因為爭奪土地的事鬧過彆扭。那時候齊桓公叫管仲去判斷這件案子。管仲斷定公子商人理虧,把那塊地斷給了丙原。現在公子商人做了國君,就把丙家的地全都奪過來,還恨管仲幫助過丙原,把原來封給管家的土地也奪回來一半。管仲的後代怕齊懿公再找碴兒,就逃到楚國去了。丙原早就死了,不能再殺他,就叫人把他的屍首從墳裏刨出來,砍去一條腿,算是一種懲罰。他還問丙原的兒子丙蜀[《史記》寫做丙戎,《左傳》寫做丙?chu四聲],説:“你父親的罪應該不應該辦?我砍去他的腿,你恨不恨我?”丙蜀説:“我父親活着的時候沒受到刑罰,已經夠造化的了。現在砍的是他的枯骨,我怎麼能怨主公吶?”這一來,齊懿公就把丙蜀當做心腹,一高興,把奪來的地全都還給他。 做了國君不但要報仇就報仇,而且要哪個美女就得是哪個美女。他聽説大夫閻職的太太挺漂亮,召他進宮。一瞧果然不錯,就不讓她回去,叫閻職另外再娶一個。閻職是他的臣下,表面上也沒有説的。 齊懿公叫人準備了一個避暑的地方,叫申池。那邊有池子,挺乾淨,可以洗澡、鳧[fu二聲]水。池子旁邊全是竹子。竹林子裏面歇涼,最好沒有了。公元前609年的伏天,齊懿公到申池去避暑,帶着些個宮女,還有他的心腹丙蜀和閻職。天又熱,酒又喝得多了,更加熱得慌,就叫人把竹榻放在竹林子裏,痛痛快快地睡他一覺。還有宮女們給他打扇。丙蜀和閻職都沒有事,一塊兒到池子裏去洗澡。他們兩個人各有各的心事,可是誰也不敢先跟誰説。丙蜀跟閻職鬧着玩兒,拿竹竿子打他腦袋,還用水撩他。閻職火兒了,罵他不是人。丙蜀笑着説:“人家搶去你的老婆,你都不掛火兒,我跟你鬧着玩兒,你倒生這麼大的氣!”閻職狠狠地頂他,説:“人家砍了你老子的腿,你都不説什麼;我老婆的事還值得提嗎?”這一來,兩個人的心事全都説出來了。他們既然把心事都説出來了,就用不着再顧忌,很快地商量了一下,立刻穿起衣裳,帶上寶劍,一塊兒跑到竹林子裏去。齊懿公正仰着頦兒打着呼嚕,宮女們在旁邊伺侯着。丙蜀做着手勢輕輕地對宮女們説:“主公一醒就要洗臉、洗澡,你們快準備熱水去吧。”她們都走了。閻職摁住齊懿公的手,丙蜀掐住他的`脖子。齊懿公剛睜開眼睛,他的腦袋就掉下來了。他們把他的屍首扔在竹林子的儘裏頭,把他的腦袋扔在池子裏。他們坐着車回到城裏,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然後帶着家小,把能夠拿走的東西裝上幾輛大車,慢慢地出了南門走了。家人們催他們快跑,丙蜀説:“這種壞蛋死了,誰都高興,怕什麼吶?”還真沒有人追他們。他們就這麼不慌不忙地投奔楚國去了。齊國的大臣都認為齊懿公商人謀害國君,奪了君位,還橫行霸道地對待大臣,早就該死了。他們商議了一下,立公子元為國君,就是齊惠公。 齊懿公商人還沒給丙蜀和閻職殺了的時候,宋國的公子鮑還把公子商人當做老師吶。他看着公子商人刺死了太子舍,送點禮物給晉國,國君就做定了。他也這麼辦了。公子鮑是宋昭公的兄弟,不過不是一個母親生的。他的祖母宋襄公夫人頂寵他。宋國的大臣們也也都跟他合得來。這還不算,他也像齊國的公子商人一樣,把家產和糧食拿出來救濟窮人。公元前611年,宋國碰到了荒年,公子鮑倉庫裏的糧食全發完了,宋襄公夫人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給公子鮑去散給災民。這麼一來,宋國上上下下都説公子鮑是個好人,要是他做了國君,宋國人夠多麼造化啊! 向着公子鮑的那一班大臣就刺死了宋昭公,立公子鮑為國君,就是宋文公。為了這件事,趙盾又出了一回兵,他派荀林父為大將,會合晉、衞、陳、鄭四國的兵馬去征伐宋國。宋國的大臣宋華元到晉國的兵營裏去見荀林父。他説明了宋國上上下下全都信服公子鮑,還央告霸主準他好好地去管理國家。華元又奉上好幾車的金、帛,犒勞軍隊。荀林父全收下來了。鄭穆公蘭反對,説:“我們跟着將軍是來征伐亂臣賊子的。要是您答應跟宋國講和,怕不大合適吧!”荀林父説:“宋國跟齊國的情形差不多。咱們對齊國已經寬大了,對宋國也不能太苛刻。再説人家宋國人自個兒都願意立他為國君,咱們何必太死吶?”荀林父就跟宋華元訂了盟約,確定了公子鮑的君位。 接着,魯國也幹了這麼一套。魯國的大夫東門遂[魯莊公的兒子,也叫公子遂和仲遂]殺了國君,還挺有把握地算計着晉國不會跟他過不去。公元前609年(周匡王4年),魯文公[魯僖公的兒子]死了,公子惡即位。到了給魯文公出殯的時候,齊惠公元剛即位。齊惠公要改一改齊懿公商人的那種橫行霸道的做法。他做事挺小心謹慎的。一聽到魯文公出殯,趕着就派使臣去送喪。東門遂對叔孫得巨[叔牙的孫子]説:“齊是大國,公子元才即位就派大臣到咱們這樣的小國來弔孝,明擺着是要跟咱們交好。

咱們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去跟齊國聯絡聯絡,將來也有個靠山。”叔孫得臣覺着他説得挺對。他們兩個人到了齊國,一面祝賀新君公子元,一面回謝弔孝的盛意。 齊惠公挺客氣地招待他們,特意請他們喝酒。在酒席上,齊惠公隨便問到魯國的新君為什麼叫“惡”。他説:“天底下的好字眼多得很,為什麼偏挑了這麼一個字眼吶?”東門遂回答説:“先君一向不喜歡他,故意給他起個壞名字。先君喜歡的是公子接,喜歡他品行好,有本事,能尊敬大臣。不但先君,就是敝國上下也都指望他做同君。

可是公子接雖説是個長子,究竟不是正夫人生的。”齊惠公説:“歷來立庶出長子的也有,只要人好就成。”叔孫得臣緊接着説:“因為先君死守着老規矩,立了公子惡,就把公子接埋沒了。為了這件事,敝國上下到今天還都抱怨着先君吶!貴國要是能夠幫助敝國立個賢明的國君,我們願意事奉貴國,年年進貢。”齊惠公一聽到“年年進貢”,就挺高興地答應了,跟他們訂了盟約,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公子接。

東門遂和叔孫得臣有了齊國給他們撐腰,就大膽地殺了公子惡和他的親兄弟公子視,立公子接為國君,就是魯宣公。魯宣公把濟西之田送給齊國,作為謝禮。有人對東門遂説:“您這麼幹,不怕晉國來征伐嗎?”東門遂冷笑着説:“齊國、宋國殺了國君,晉國收了點禮物就堵住嘴了。咱們死了兩個小孩子有什麼了不起的?再説晉國的趙盾連他們的國君還照顧不過來吶!” 説真的,趙盾和士會眼看着晉靈公長大了,可是越大越不像話了。

歷史典故範文3

事例內容

戰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後。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於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説:“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説:“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着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羣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兑現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説:“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這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吞併六國,一統華夏。

歷史典故範文4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逐日:追趕太陽。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表現了古代人民決心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意志。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語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為使光明永駐人間,翻山越嶺,跨河涉澤,追趕太陽。也不知走了幾千幾萬裏,他才追到禺谷,就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熱炙烤得口乾舌燥。於是,他就去喝水,喝乾了黃河、渭河的水,還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澤裏的水。

夸父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邊,手杖立刻變成一片桃林。死後,他的屍體化成了一座高山,後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陝西潼關以東地區。商朝靈寶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於今靈寶陽平鎮東南十公里處。現夸父山下有一村莊,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銘:夸父村。

歷史典故範文5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後殿,閒聊幾句後拿出一首詩對他説:“聽説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説:“這詩不通!明月怎麼會上竿叫,黃犬怎麼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麼,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説:“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説:“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於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聖命難違,只好帶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鬥豔,便隨手摺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伕:“這是什麼蟲子?”

轎伕一瞧,笑着説:“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鑽。”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説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着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悦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麼鳥在叫?”店主回答説:“這是明月鳥,這隻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裏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麼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後,辭官回鄉,他特別後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説:“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於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歷史典故範文6

綽號之中見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掌大權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樹。王珪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公很會顧惜體面,其表現堪稱標準的三部曲——“取聖旨”、“領聖旨”、“已得聖旨矣”。至於袒露私衷,獨抒己見,絕對不是王珪的風格。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民國期間,譚延闓在主持當時行政院會議時,常閉目養神,對討論的問題不置可否,人稱“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

歷史典故範文7

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着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着醉意對趙惠文王説:“聽説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説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着説:“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説:“趙王聽説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裏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説:“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説:“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説:“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説:“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説:“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説。”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説:“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着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裏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説:“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説:“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説:“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衞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着上身,揹着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説:“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麼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説:“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歷史典故範文8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説:“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導幹部違規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倖心理作祟,總認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

歷史典故範文9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經商的張弼士參加了法國領事館舉辦的一個酒會。當時,來了不少貴賓,工作人員端來了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張弼士拿起酒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細細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綿綿的習習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貴賓們端着酒杯,都久久不願放下。

法國領事見狀,説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豐年間,他隨英法聯軍進駐煙台,因無葡萄酒相伴,感覺分外枯燥無味。這時,有人來報告説,在附近的山中,發現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們歡呼雀躍,他們採回野生葡萄,並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機來榨汁釀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用野生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有風味,令人陶醉。

法國領事講這則逸事時,現場不少人聽後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張弼士卻將法國領事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並且,一個宏大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張弼士來到煙台經過周密的考察和籌備後,張裕葡萄酒釀造公司便在煙台橫空出世了。

如今,張裕葡萄酒的營業額已經高達數十億元,名列中國葡萄酒業的榜首。煙台也被國際葡萄酒局列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葡萄酒城。

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就會藴含着巨大商機。如果,當時張弼士聽後只是把它當成一句玩笑話並哈哈一笑,那麼,我們今天就很難在煙台看到張裕葡萄酒的輝煌了。

Tags:範文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