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一、開闢新航路

1、開闢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會根源:歐洲人的“尋金熱”(開闢新航路的動機)

(3)宗教根源:傳播天主教

(4)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傳統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條件):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詢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個進行新航路開闢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線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發現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達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達﹒伽馬

6、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航海家是哥倫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遠航的。

7、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是: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繞過非洲,回到歐洲。

8、新航路開闢的影響(世界市場形成):加強了歐洲同亞、非、拉經濟和貿易聯繫;地區性貿易開始向世界性貿易擴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樣評價這些航海家?探險家們具有勇於進取的開拓精神;但掠奪行為給殖民地人們帶來災難。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要點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現:㈠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的發展提供基金);

①過程:通過實施兩個五年計劃,蘇聯迅速實現了工業化。

②結果:到1937年,蘇聯工業產量已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

㈡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

特點: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經濟體制;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經驗教訓:制定政策時一定要堅持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則;要從國情出發,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按適當比例平衡發展。

評價功績:①國家迅速實現工業化;

②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弊端:①片面發展重工業,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②犧牲農民利益,挫傷他們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

③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壓制了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阻礙了蘇聯經濟的持續發展。

④成為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

一、海禁政策(閉關鎖國)

(1)含義: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的嚴格限制中國人出海經商和外國商人同中國貿易的政策措施

(2)目的:

明朝:抗擊東南沿海的倭寇

根本目的:維護封建統治

清朝: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鬥爭

(3)後果:

A、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B、使中國與世隔絕,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二、明清之際出現的新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

1、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1)時間:明清時期

(2)地點:江南中小工商業市鎮等地,發達的手工業部門如紡織業等

(3)特徵:機户出資、機工出力(僱傭關係)

2、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自給自足經濟在全國範圍內仍居主導地位。

3、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小農經濟佔主導;重農抑商;海禁閉關。

具體分析:(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嚴重阻礙

a、國內市場狹小: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極端貧困,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品;

b、資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

c、政策限制:封建國家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徵收重税,並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

d、國際市場喪失: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2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後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闢: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3

古代農業

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

②漢以後,鐵犁牛耕成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時期,曲轅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農經濟

①形成時間:春秋戰國

②形成原因:

a、鐵犁牛耕的出現,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③特點:

a、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b、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④地位:在古代中國經濟中始終占主導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井田制”(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

③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魯國“初税畝”,實際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戰國,秦國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農業政策

(1)重農抑商

①開始:戰國商鞅變法

②評價

a、保護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b、封建社會後期,抑制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2)抑制土地兼併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魚鱗圖冊”(明朝,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徵收賦税的依據)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4

一、新航路的開闢

原因:直接原因是為了獲取東方中國的財富,支持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是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對黃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過程:迪亞士成功到達好望角;達伽馬成功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環球航行。

二、英國的殖民擴張

16世紀英國人利用宗教和海盜活動進行殖民擴張。

17世紀中期,英國頒佈《航海條例》,引發了三次英荷戰爭,荷蘭戰敗,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17世紀,英國與法國為了爭奪霸權,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鬥爭,最終英國戰敗法國。

到18世紀下半葉,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國。

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通過殖民擴張,越來越多的地區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成為西方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機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社會結構變化: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佔據主導地位。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越來越多的地區被納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成為西方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社會結構變化: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工人運動興起和發展,對人類社會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發展:電話、電報的發明和應用,大大便利了人類的溝通和交流。

四、近代中國的民族工業

發展階段:產生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一步發展於20世紀初。

主要特點:受外國資本影響較小,主要受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的壓迫和排擠而發展緩慢。

主要影響: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為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5

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傳統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農民、手工業者破產;中國逐漸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客觀上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發展;洋務運動中近代軍事、民用企業的興辦近代工業的出現。

古代的經濟政策:“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重農抑商政策表現為統治者高度重視農業,抑制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海禁政策表現為明清時期禁止民間私自出海貿易,抑制商業發展。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6

1、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

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戰國時期孟子、荀子加以總結改造,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時受到沉重打擊;西漢時,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治的需要。漢武帝採納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興辦太學,打破了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宋朝時用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發展成理學,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成為南宋後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治。明朝後期的李贄挑戰了正統思想;明清之際,以個性解放為核心,反映社會需要的早期啟蒙思想滋長。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繼承傳統儒學,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黃宗羲等人不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家。

2、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對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響深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儒家思想有助於提高個人道德修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3、西方人文精神發展的歷程:

起源: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智者學派;復興(興起):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

發展:16世紀的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

智者學派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蘇格拉底不是智者學派的代表,他關注人的_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本質是以人文主義衝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羅馬神權統治的社會政治思想運動。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沒有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崇尚理性和科學,但理性不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反對天主教會的神權思想束縛,但仍然信仰宗教。

啟蒙運動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鬥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

啟蒙運動中提出的學説有:“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學説。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領袖。孟德斯鳩的學説否定了封建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成為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盧梭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但他不反對私有制。

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都提倡君主立憲,孟德斯鳩不是首倡分權之人,思想最為激進的`是盧梭。

法國啟蒙思想家主張用理性取代_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要求獲得人的徹底解放,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

德國的康德總結了啟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啟蒙運動對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但沒有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產生影響。

4、中國古代科技曾長期世界。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農耕經濟的繁榮,為發明創造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科技的使用與傳播創造了條件。四大發明推動了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5、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具有多元一體、多民族融合

吸收外來文明成果、雅俗共賞的特徵,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時代風貌和作者心聲。它們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